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第1篇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的学习与掌握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与关键,概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如何恰当地引入概念,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扎实地掌握,并能恰当地运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是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一、概念的引入

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恰当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是搞好数学概念教学的前提。由于概念特点不同,因此,引入概念的方法也比较灵活,但常用的有以下四种方法:

1、联系实际引入。形成准确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在具有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概念。

2、以旧引新。一些新的数学概念,同已学过的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例如,小学学过三角形的概念,当时受年龄限制,只能通过实例说明:“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可以看到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初中学习这个概念时,就应在这个概念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这样的定义有什么漏洞?因此定义“三角形”时,要加上“首尾顺次连结”这样的几个字,这样认识了旧概念的不完整性,从而明确了新概念的必要性。

3、类比法引入。类比不仅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是引入新概念的常用方法。例如,分式可以类比分数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可以类比方程的概念引入,n次方根的概念可以类比二次根式引入。

4、从数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引入。例如,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需要引入负数,为表示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就需要拓展有理数域,由此来引入无理数的概念。

二、概念的形成

引入概念后,对学生来说只能算是初步形成了感性认识,对概念认识的深化,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归纳、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必须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作深入地剖析,抓住定义中关键字句引导学生分析把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掌握其本质属性,才能逐步形成正确深刻的认识,这一环节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关键。

三、概念的表示

教会学生会用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表示数学概念。数学概念的形式化,既是数学的特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必要性所决定的。由于数学概念本身就十分抽象,用符号、图形表示后,从而使概念更加抽象化,因而概念教学中,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符号、图形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概念与符号脱节的现象,导致错误。

四、概念的巩固

概念形成之后,一方面应及时让学生复述,加深记忆;另一方面,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巩固概念常用的方法用:

1.对比法。学习的概念一多,容易混淆、模糊。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对比法,注意分析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抓住概念特点来加深理解记忆。

2.分类法。一方面可以根据概念的从属关系,建立起新旧概念的联系,纳入概念系统。例如,学了实数概念后,列出下列从属关系表:

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概念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突出概念特征,建立知识网络,不仅起到了巩固概念的目的,而且便于记忆概念,为今后灵活应用概念作好准备。

3.反例法。对于易产生望文生义的概念,通过反例来加深理解概念。

五、概念的应用

如何应用教学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概念的落脚点。数学概念形成以后,一方面可以直接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以强化训练达到掌握之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理解中的疑点、难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概念,灵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第2篇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觉得五环节教学是成功的,可取的,它最大的优点是面向全体师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了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小学均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制,班级的容量比较大,教师授课可能顾全大多数中等生,这就势必要出现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七年级就开始显现,八年级更明显,九年级则更为严重。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五环节教学法则给出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答。

五环节源自杜郎口教学法,吸取杜郎口中学教学的优点,与本土学生实际结合形成了“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五节一体的教学新方法。

“导学”即导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喜新厌旧是常人的心理规律,当然初中生更喜欢新鲜东西。因此,在学习中恰当的给学生提供新题型、新题材、新教具、新问题、新方法、新数学故事、游戏等新鲜东西,就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从前都是老师出题来考你们,今天则让你们出题来考老师好么?你们随意写一个有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我就能马上回答出这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各是什么。”同学们感到很新鲜,马上动手出题考老师。我一一进行了回答,并让他们进行检验。全体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快乐地求知,整节内容在热烈的气氛中学完,可见只要有特色地“导学”便能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中生激起兴趣,开始美好的一节课。

“自学”即预习,预习分为课前预习,课堂预习。教师在备课时已将每节课的重、难点及所要掌握的任务打印好,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将容易完成的任务课下完成,例如:定义、公理、定理、公式的记忆背诵,做标记等。课堂上再自主学习重、难点,主要是运用基础知识如技能和方法。自学时,小组内交流讨论,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师从旁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差等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心中的疑惑,即在课堂上得到了解答,又保全了他们的脸面。小组内提问题,小范围就解决了,从而树立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优生与中等生则有一种成就感,为解答问题而骄傲和自豪,为能帮助他人而欣喜,觉得学有所用,这样会激起他们更强的学习欲望。

“展示”即输出知识。自学效果如何,全在展示环节,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让每一组学生都能参与展示,将本节课学习内容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用自己的手写出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出来。在展示中,优等生展示比较难的任务,中等生展示一般任务,而差等生则展示比较简单的任务,展示一段时间后,差等生的胆子会由小变大,展示任务的难度可逐渐增加。展示面由班额大小决定,班额小的可各人展示,班额大的可合作展示,总之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最好的最擅长的一面表现出来。

“探究”即探索疑难。这个环节比较灵活,可穿插于自学、展示环节中,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学生突发的奇思妙想等都可以进行探究,当场解决最好,如有困难可放在课下,目的只有一个,令全体学生都满意,既学得好,又学得深,记得牢。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第3篇

初中数学 环节教学法 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的环节是预、题、读、听、思、问、记、议、练、结。

一、预

即预习。在有些同学中,有忽视预习的现象。他们说,光复习已学过的东西时间就不够,哪来的时间预习。其实,如果课前预习好,准备充分,增加了不听课的效率,课后复习时间大大减少了。预习有什么作用?其一,课前准备充分,为课堂专心听讲奠定基础。其二,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新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及不理解的内容。明确了这些之后,听课的目的就更清楚了。由于找出了“趣点”,对听课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明确了重点难点,可避免“45分钟”平均使用注意力,以免过早产生疲劳。课堂上,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学习效劳就高。其三,预习可以在新旧知识间架立桥梁。因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越紧,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常说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二、题

题有两层意思,即解题,有些题目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细解。题另一层含义是教师课前向学生出几个自学题或思考题,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新课指路。

三、读

数学教学中常常是重讲轻读,重练轻读。其实“读”也是数学教学别重要的一环节,一个题目读通了,读懂了,自然也就理解了,会做了。常有学生在做题时,漏掉关键字而做错了,如就有板有眼30%的同学拿着这样一道题来问我:“-1×2×(-3)×4×(-5)×6×(-7)×…×(-2003)=?”我咋一看,这题目确实太难了,特别又是七年级的习题,我糊涂了。细一看题目,只需判断这题的符号,学生和我都把题目的前半句甩了,没读。

四、听

现代数学课堂重练,重讨论,重交流,重探索,而淡化了讲,即要求精讲。精讲不等于不讲,既有讲便有听。当然有时学生不爱听,教师也得进行一点反省。如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讲得缺乏条理性、艺术性,一类问题重复嗦,激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怎样听课呢?一是会神专心(即不分心、不打花杂,专心致志的听课)。二是连绵思活,即保证思路的连绵而不间断。思路,包括教材内容的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思路。三是抓住关键,即讲课时要抓住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趣点,让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

我对学生听讲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听懂,增强理解力;二是听全,增强记忆力;三是听话,增强想象力。

五、思

思即思考。即听课要动脑,即深思。为什么要深思?深思才能解惑,故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迷惑)”;深思才能加深记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记忆就越牢固”;深思才能更好的领会所学的内容。

六、问

学数学要善疑好问,因为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教师一方面来说,在数学课中精心设问是很重要的。怎样设问,主要做到以下三点:其一,擎心设问,有利于深入理解新课内容。其二,精心设问,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其三,精心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七、记

记,主要指在听课时怎样做笔记。数学笔记在于记住有代表性的教材上没有的难题,特殊的解题方法,以便记一解十。

八、议

议的形式主要是讨论,在新课学习之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后的思考题,或教师队提出的自学题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加以综合、分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口头表达能力。“议”有时也会发生争论。争论时,争论的双方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方面,当仁不让地阐述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后坚持的观点,争论有助于强化记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九、练

对于数学课来讲,练习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的实践训练活动。学生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巩固、复习,与实践没有结合起来,就会稍纵即逝。因此,对老师所布置的练习,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老师对练习也应及时批改。但在学校中,近几年来,抄作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练习”这一环节得不到真正反馈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班上一部分中差生有一定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不爱动脑筋便采用抄的方法“做”练习。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可对中差生的练习在数量上和难度上放宽要求,或进行面批面改,增强他们做好练习的自信心,缩短他们和尖子之间的距离。

学生的课内练习,课外作业,要做到少、精、活三个字。

为减轻学生负担,学习的练习题要少,怎么越少越好。常言道:熟能生巧。练习太少,怎么能“熟”呢。“精”布置练习不仅要注意量,还要注意质,要敬心挑选,合理安排。“活”是指练习形式多样化,所涉及的知识每次都在新与旧的联系中再现。

十、忽

忽视甚至放弃了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学生思维过程,这一大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误认为教材内容就是知识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没有发掘出教材系统前后的本质联系,导致我的教学过程就是照本宣科溜教材。二方面:误认为我的思维逻辑就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导致我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错位或脱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十一、结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第4篇

一、注重联系现实原型,对概念作出解释

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正负数、数轴、直角坐标系、函数、角、平行线等,都是由于科学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讲清它们的来源,并与实物作比较,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抽象,又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1.注意概念的引出。

例如:怎样用数表示前进3米?后退3米?收入200元与支出200元等相反量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出正负数的概念。再如,用温度计、杆秤这些实物,引出数轴的概念;由对不同实物的分类,引出同类项概念等。首先从对实物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由抽象的特征浓缩成数学概念,这样引出概念的过程学生容易接受。

2.注意对概念的及时整理。

对于概念的引出,要把握好时间度,如过早下定义,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如定义过迟,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同时使已有知识呈现零乱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整理和总结,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给出概念。

3.注意概念的多角度说明。

因为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常造成学生错误地扩大或缩小概念,因此教师要从多角度加以补充说明。如“垂线”这个概念,不但要用“”号来表示,而且要用多种特殊图形和实物来透视概念的含义。

二、注重刻画概念的本质,对概念进行分析

一个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附带着许多无关特征,教师应抓住重点,善于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便能把握概念凸显出来的实质,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相关不利因素的干扰。

1.讲清概念的意义。

例如:讲“不等式的解集”时,抓住“集”这一特征进行分析,该概念的意义即为“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更通俗地说,就是把不等式所有的解集合在一起(像学生排队集合一样),组成了不等式的解集,最终表示成x>a的形式。只有理解了这个定义,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不会有丢解的现象。

2.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眼作分析。

例如:“同类项就是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这个概念中,抓住“相同”这一关键字作分析。相同的是什么?是字母和它的指数两部分。“最简分式”的概念中,抓住“不含公因式”这一关键字眼。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概念,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才不会出现错误。

3.抓住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作比较。

对于有内在联系的概念,要作好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建立在“元”、“次”、“方程”这三个概念基础之上的。“元”表示未知数,“次”表示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次数是就整式而言的,所以“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这样便于学生抓住“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并为以后学习其他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再如“乘方”与“幂”之间的关系,“直角”与“90°”之间的关系,“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之间的关系,“最简分式”与“最简根式”之间的关系,等等。做好有内在联系的概念、相似概念的比较,学生应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注重实际应用概念,对概念进行升华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不要忘了改变符号。

2.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移项,若有括号应去括号,注意变号,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 求出未知数的值。

3.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初中数学教学环节范文第5篇

一、复习铺垫的优化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欲望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从新知识相关联的若干旧知识中选择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启发、思考性强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从而激发学生尝试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在讲根式方程的解法时,可设计如下一组复习旧知识的提问:(1)什么叫方程,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举例说明。(2)你都学过哪些方程?解这些方程的主要步骤是什么?解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3)在解这些方程的过程中,解哪一种方程时必须验根?为什么要验根?这组问题实际上为理解新课,作了必要的铺垫,使得新知识——根式方程和它的解法——成为整个“方程”这段知识整体结构的一个自然发展,使得新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从旧知识“进入”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解根式方程的关键步骤——去根号,可以由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去分母进行联想;去分母可能产生增根,联想到去根号可能产生增根等等不少例子。

二、新课导入的优化

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拉硬套,牵强附会。(2)导入对学生接受内容要有启发性,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3)导入要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兵夺主。

三、新知探求的优化

新知探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知方法的主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数学思维的情景,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法则、定理、性质的推导过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教师在启发引导时,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儿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2)整个新知的探求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维,学生是探求新知识的主体。凡是学生能回答的由学生说,说不完整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凡是学生可以做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凡是可由学生评价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可学生间相互评价。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4)要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要讲究情感化和艺术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下、诱导下产生的。为此教师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从而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巩固练习的优化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口答、笔算、抢答、板演等多种形式激发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