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环保技能

安全环保技能

安全环保技能

安全环保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云计算 网络安全 解决方案

一、云计算环境下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

1、网络通信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未经系统允许而遭到篡改、数据遭到窃听而泄露,诸如此类,都属于网络通信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网络受到了攻击,服务器拒绝用户服务或是传输错误。还有一种是利用云计算自身的保护模式,进行“攻击”,如:在云计算服务器接受了大量的通信请求时,就会将服务请求所屏蔽,这样就会使用户数据有失效的可能。2、存储问题。用户对数据的存放不够上心。一些用户对于数据不进行加密处理,一旦受到攻击,数据就会被轻松获取。同样,数据介质也是攻击者的目标,不将数据介质放在安全的地方,遭到攻击,数据也就失去了其保密性。一些用户不将数据进行备份处理,一旦数据被攻击而导致无法修复时,就失去了其可用性。3、身份认证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攻击者对认证服务器进行攻击,导致用户信息失窃。常见手段是攻击者对于第三方服务器进行攻击,从而窃取用户信息。4、访问控制问题。攻击者利用一些手段,使授权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权由合法操作者手里变到了攻击者手里。还有一些合法用户,由于无意删除数据或有意破坏数据,也对用户数据的完整性有影响。5、审计问题。攻击者的非法手段可能妨碍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或是审计工作人员的失误,都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云计算环境下解决网络问题的措施

1、防范网络威胁。首先建立系统安全框架,研究网络安全知识,以便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其次,注重软件升级,避免软件漏洞带来的风险。最后建立数据安全储存机制,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2、做好数据储存的保密。要重视对用户数据的保密工作,对数据要进行密保问题的设置,要把数据存放介质妥善保管,防止攻击者的接触。在对用户数据的存放前做好备份工作,防止数据被破坏后不能进行修复工作。

3、健全身份认证机制。为防止身份验证的威胁,要建立特有的、多样的身份认证机制。可以利用用户特有的指纹、角膜等,进行认证,也可以设立非用户本人的报警系统,以便于在第一时间对用户数据进行保护。

4、健全访问控制机制。由于在云计算环境内用户数量大,环境层面广,所以不光要在不同用户之间设立不同的用户权限,还要在同一用户不同的环境层面设立不同的用户权限,以此来确保授权系统的正常运行。

5、健全审计机制。设立专门的审计检查机构,对审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审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之后分析研究,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

三、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技术的使用

1、智能防火墙技术。智能防火墙技术包括:第一,入侵防御技术。能够将放行后数据包的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其原理是通过阻断方式妨碍信息的交流。第二,防欺骗技术。通过对MAC的限制,防止MAC伪装进入网络,避免了MAC带来的损害。第三,防扫描技术。黑客往往利用软件截取数据包,从而获得信息,智能防火墙技术能够扫描数据包,以保证网络安全。第四,防攻击技术。通过识别恶意的数据流,防止数据流进入主机。智能防火墙技术,以多功能、全方位的防御,更好的保障了云计算环境下网络的安全。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通过明了信息转换为不能直接读取的密码,来保证信息安全。加密技术包括:非对称性加密技术和对称性加密技术。非对称性加密技术是利用加密秘钥和解密秘钥的分离,来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攻击者就算知道了加密秘钥的算法也不易推算出解密秘钥的算法。对称性加密技术,利用加密的秘钥破解秘钥,推算密码。加密技术的使用,无疑为云计算环境下网络的安全提供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障。

3、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分为两种:动态实时反病毒技术和静态反病毒技术。动态实时反病毒技术较高的机动性,一旦有病毒入侵,就能及时的发出警报信号。能够方便、彻底、全面的保护资源。静态反病毒技术,因不具有灵活性,不能在病毒侵入的第一时间发现,以渐渐被淘汰,这里也不再说明。反病毒技术为云计算环境下网络的扫除了危险。

四、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强化,网络的攻击手段也变得层出不穷,这无疑是云计算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的巨大威胁。所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迫在眉睫。只有认真的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切实的总结经验,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才能正真的保证云计算下的网络信息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那勇.云计算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研究[J].电子制作,2014,(10):149-150

安全环保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工程;安全与环保;技术与管理

在我国的能源产业建设中,石油与天然气储运工作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因此围绕油气储运工程发展,我们开展了相关的技术研究。在这一研究中我们发现,油气储运工程的安全与环保性问题是决定油气储运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油气工程管理中提高了安全与环保管理要求,为油气储运工作整体发展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持。这一研究的开展一方面积极地推动了我国油气储运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能源产业安全与环保性的提升。

1 工程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开展的作用

在当前的油气储运过程中,安全与环保问题一直是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油气储运工程安全与环保管理的开展,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1)提高油气储运的安全性。由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学成分主要为类烃类碳氢化合物,其可燃性与爆炸性危险较高,是典型的易燃易爆类危险品。因此做好储运工程安全管理,对于提高储运环节中的安全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安全作用不仅包括了储运工程自身安全,也包括了社会公共安全内容。(2)提高储运工程的环保性。做好油气储运工程的环保管理,是管理者另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储运工程自身而言,环保性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是降低储运中的能源损耗。在当前的国际能源形式中,石油与天然气能源的可开采数量已经处于较为危险的位置。因此降低油气储运中油气的非正常消耗,以及储运系统运行的能源消耗,对于我国节能环保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二是避免储运中的污染。在油气储运过程中,运输车辆、管道,以及储罐等储运工具泄露除了会造成安全隐患外,也会对空气、土壤、水源造成污染,形成严重的环保事故。因此做好储运工程的环保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染污问题的出现,提高工程的整体环保性。

2 造成储运工程安全与环保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储运设备技术与管理问题

在油气储运过程中,设备技术与管理问题是造成安全与环保问题的主要原因。这类问题的产生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问题。(1)设计技术问题。储运设备设计缺陷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主要安全隐患。如石油管道设计的承载压力过低,进而在石油运输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输油管道破裂的情况,造成严重的安全或环保事故。(2)施工质量问题。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工程质量问题,也是造成其安全与环保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在石油储存罐施工中因施工技术问题,造成罐体结构不稳定进而造成罐体泄露问题,就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油气储运管道施工质量是造成油气储运安全与环保问题的主要原因。(3)储运设备的管理问题。在储运设备安全与环保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设备运行中,调度、设备控制管理失误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工作责任性,应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

2.2 储运中的挥发性损耗

由于石油与天然气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因此在储运过程中都会出现挥发性损耗。在实地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挥发性损耗在油储运过程中会造成以下问题。(1)造成空气污染问题。石油与天然气挥发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问题。特别是原油挥发中其化学含量比较复杂,其有毒有害物质(如硫化物等)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问题。(2)挥发物的燃烧与爆炸。油气产品的挥发物属于可燃性物质,因此当挥发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情况下,在高温天气、明火状态下都可能发生火灾事故,密封或浓度过高时甚至发生爆炸事故。

3 工程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研究

3.1 做好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在储运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分别需要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符合油气储运安全与环保要求。(1)设计中的质量保障措施。在工程设计阶段,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工程最大储运量,以及未来一定阶段的储运量变化(主要是储运量增加),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同时在设计方案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质等问题),调整设计方案。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因此在油气输送管道、储存设备等设计中,都必须确保工程的防冻性,避免因温度过低造成的安全问题。(2)施工中的质量保障措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对做好工程材料的质量保障工作;二是做好工程施工工艺与技术监督;三是对于工程中突发的问题及时解决。这些措施的开展都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

3.2 做好对旧工程的改造工作

为了提高旧储运工程的安全与环保性,我们应对工程进行检测与改造工作。在检测结果支持下我们的改造方式包括了以下三类。(1)重新建设。对于检测中发现安全与环保问题较为严重的工程,我们需要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重新建设规划研究。(2)技术与建设更新。τ诖嬖谝欢ò踩与环保技术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改造方式解决的旧工程,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与建设改造方式进行处理。如对旧有的储运罐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密封性,降低其储存中的挥发就是当前技术改造中的主要措施。(3)定期维护中的改造。对于可以具有一定使用年限,且在使用年限前可以正常使用的工程设备,我们可以在设备到达使用年限更换中进行改造。如输油管道到达使用年限后,我们可以将其更换为耐腐蚀性更强的管道材料,降低其泄露的可能性。

3.3 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在储运工程安全与环保管理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工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1)日常维护工作。储运工程的日常维护包括了对储运设备的日程检测、维修、各类储运数据(如管道压力、运输量等)的检查等,及时发现泄露、设备故障等问题,确保储运质量。(2)日常管理工作。储运工程的日常管理包括了调度管理、维护与维修日志检查、工作程序监督等实践性管理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工程安全与环保性,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安全环保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保障;管理控制;环境保护;措施

一、导言

当前,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土木施工涉及钢铁、建材、化工等众多方面。土木建筑施工流程复杂、牵涉部门多、问题繁杂,且管理难度较大,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需要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积累成功的施工经验。为了确保良好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政府对土木工程项目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建筑业市场秩序,有效促进了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建筑企业应合理调控,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以及环保材料。土木建筑施工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利用建筑企业现有的各种资源,不断优化施工管理与流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施工中产生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二、当代土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所有建筑土木工程施工的前提是施工安全,因为施工安全不仅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利于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从实际的施工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施工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但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施工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都有一定的人员伤亡。由此可知,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制约建筑土木工程施工前进的主要因素,需要引起所有施工单位的数据。

(二)环境问题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建材和能源,产生粉尘、噪声、光污染、废水和废弃物,不但影响了周边的环境,而且也给施工本身带来健康、效率、质量方面的制约。特别是一些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对环保采取重视的态度,在工期、成本的压力下,野蛮施工、盲目施工,给城市环境、工程周边生态造成毁灭性破坏,严重影响土木建筑工程综合目标的实现,也给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三)施工技术不达标

提高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率,提升施工效率,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包括深基坑开挖技术、混凝土技术、防水技术、预应力技术等,以这些技术作为指标可以评定施工的整体质量。当前,我国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有着严格的监管规则和技术规范,而在实际施工中,相关的技术指标不能统一,各个建筑企业制定的施工技术指标与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存在差异。技术指标的不稳定性因素也给施工造成了不便,例如:混凝土技术的不达标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还会降低预应力技术的使用效果。若施工技术存在漏洞,将会给整个土建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三、土木建筑施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升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保障

应该从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入手,提高施工安全意识,建立土木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组织体系,提高企业成员对土木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视。在土木建筑工程安全硬件上应该加强建设,从结构与系统上确保土木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工人运用新的建筑工具的能力,以确保新型建筑工具能够安全运用完善安全管理。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及安全教育活动,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管,同时不断完善劳务市场,使市场规则透明化,法制化,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安全权利。

(二)强度保持对策

就高层建筑而言,其强度和混凝土的强度密不可分。而就混凝土而言,其强度受到多个因素影响,诸如施工周期,施工天气以及自身质量等等。因而,在进行施工前,进行配置混凝土的时候,要调配好相关专业工作者,同时要将具有不同层次的混凝土进行配置,使得整个工程的需要能够得以满足。同时,还要把关混凝土质量,评定好其强度。如果要制作混凝土石块,需要将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使得操作和质量的实际能够得以保障。而如果缩短工期,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而伴随问题,因而需要就其养护设置相应人员,做好这项工作。

(三)加强施工技能的培训

提高施工技术是控制安全施工事故l生的根本手段,在施工的设计和施工的实际进行阶段都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设计者技术的提升有助于设计的安全性,施工者技术的提高有助于自身的安全以及建筑的安全也是建筑物未来安全长久的保障,具体措施如下:聘请专业的工程师进行图纸设计。结合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对影响施工技术的现场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材料性能、资源状况和荷载条件等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监督,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四)注重保护环境

土木工程施工会给周边带来大量的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建筑企业需注重保护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倡导绿色低碳施工。因此,施工企业需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第一,向施工人员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对土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妥善处理,时刻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干净;第二,关注行业最新的绿色低碳施工技术,并积极引进绿色低碳施工工艺,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粉尘污染,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先进的施工技术还能提高施工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加强施工现场技术控制与监督

加强施工现场技术控制和监督,也是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中,现场技术要求的执行情况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质检人员一定要秉持着爱岗敬业、认真工作的原则,做好现场技术监督和控制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又是一个庞大而极其复杂的过程,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却是有可能出现在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施工质量的控制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所以,必须不断的改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控制方式,将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全部去除,让建筑工程质量达到规定标准,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最终,提高施工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人民安全与国家经济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瑞.对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中质量的控制探讨[J].门窗,2012,15(12):33-35.

安全环保技能范文第4篇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坚持一体化、集约化、大型化发展,一批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大型炼化一体化、现代煤化工、特大型油库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一批技术水平低、布局不合理、安全环保隐患严重的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本质安全得到提升。

通过科技创新,一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企业通过改进工艺技术,加大安全环保生产投入,采用先进的安全环保生产专用设备,包括控制监测设备、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企业安全管理和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和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十一五”期间,危险化学品事故总量、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及主要安全生产指标均实现了显著下降。危险化学品事故由2005年的158起下降到2010年的60起,死亡人数由277人下降至135人,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安全生产问题,主要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数量多、布局分散,生产技术、管理法规标准不健全,落后工艺装备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安全环保投入不足,危险源数量多而散。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企业与城区、居民区以及周边企业的安全距离进一步缩小,安全隐患增大。一些企业位于江河水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影响饮用水安全。部分地方化工园区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缺乏统一协调,园区整体规划缺乏安全评估,项目布局与安全环保设施不配套。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化工项目有从发达地区向安全环保投入不足的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装置大型化及密集化布局加大固有安全环保风险等问题。

二、面临的环境

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孕育突破,加剧了高端产品市场竞争。国际社会对化学品的统一管理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国际公约或准则,如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法规等,工业发达国家有将一些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的危险化学品项目向我国转移的趋势。部分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设置了较高的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等技术贸易壁垒,围绕市场、能源、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国际社会推行的“责任关怀”,对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社会和环境的安全健康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危险化学品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健康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众享有知情权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急需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发展,改变“谈化色变”的现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危险化学品必须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升本质安全度,从源头上解决困扰危险化学品发展的安全环保问题。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围绕《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规范园区发展,提升本质安全,降低环境风险,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环保发展保障机制,促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绿色、健康、平稳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优化布局,削减各类安全环保隐患。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和安全环保的原则,规划区域功能,优化园区安全布局,完善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环保保障设施。

坚持技术进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提高装备配套水平为保障,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加大安全环保投入,加快高危工艺改造,淘汰落后工艺装备,提升本质安全。

坚持准入管理,完善标准规范。遵循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安全健康环保准则,严格准入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环保隐患严重的企业和落后工艺装备、产品退出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工园区和集聚区更加规范,危险源多而散的局面明显改善。法规标准建设更加完善,本质安全度有效提升。

——化工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2.5%以上,较大和重大事故起数下降15%以上,特别重大事故下降50%以上。

——新建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

——搬迁企业进园入区率达到100%;

——危险工艺安全改造率达到100%;

——危险化学品企业完成一次清洁生产审核

——承诺实施责任关怀的企业达到80%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

1.加强统筹协调,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及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危险化学品分布及产业特点,统筹区域危险化学品发展规划及化工园区或化工集聚区布局,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对不在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制定“关、停、并、转(迁)”计划,推动重大危险源过多或分散、安全防护距离不达标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远离城区及江河水资源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地区,避免企业二次搬迁。严格控制剧毒化学品和监控化学品项目新布点,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设置在化工园区等专业工业园区内。逐步实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生产上规模、工艺上水平、管理上台阶、企业进园区”的目标。

2.强化园区统一规划,提高入园企业准入门槛

危险化学品园区布局要结合大型项目建设,向综合性化工园区和专业特色园区方向发展,形成炼油乙烯、煤化工、农药、盐化工、磷化工、氟化工等特色园区。严格制定和实施化工园区建设和准入标准,实施安全总量控制。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和园区安全环保风险防控要求,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保障,使入园企业达到生产技术装备先进、产业链合理、物流便捷、资源共享、能量梯次利用、土地集约和生态环境友好等要求。入园企业应符合园区内产业特点,在产品结构与质量、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条件等方面严格准入条件,基本实现全国主要化工园区的规范管理。

(二)推进技术进步

1.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科技进步是保障产业本质安全的重要支撑。支持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研发的投入。突破一批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快安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促进设施装备更新改造,引导危险化学品企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水平。鼓励企业对新建的危险化学品装置进行危险和可操作研究分析(HAZOP)和安全完整性评价(SIL)。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安全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技术装备先进、安全管理水平高、产业关联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危险源。发展高端、安全、环保的工艺和产品,实现产品结构升级。鼓励低风险产品替代高风险产品,低危工艺替代高危工艺。严格限制低水平、小规模、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的发展。

淘汰和限制使用列入《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要求的相关物质,推动公约增列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类物质的淘汰、削减和控制。

3.完善检验检测技术,推进GHS 实施进程

加强危险化学品分类检验检测GLP(良好实验室规范)实验室建设,提高我国在危险化学品物理危害、生态毒理、健康毒理等方面的检验检测能力。逐步实现我国实验室检测数据国际互认。建立国家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库,积极推动GHS 在我国的全面实施。

(三)强化安全管理

1.积极倡导责任关怀,促进健康持续发展

以大型企业和化工园区为重点,在石化和化工行业尤其是危险化学品行业全面推广和实施责任关怀。制定支持推进责任关怀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开展责任关怀,推进危险化学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进出口监管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生产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着力增强人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安全技术人才培训、储备机制,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安全专业人才,加大安全专业人员资格制度实施力度、杜绝违章操作事故发生。

3.整合应急救援资源,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快建设高效实用的应急救援体系。依托大型企业,加快危险化学品国家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依托大型企业和专业救援力量,加强服务周边的区域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快危险化学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调用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事故救援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指导

本规划由工业行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各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应依据本规划制定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发展布局规划,作为审核调整和建设危险化学品项目及化工园区的重要依据。加强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及时发现、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实施。

(二)强化行业准入管理

建立化工园区准入制度,科学评估园区安全容量,完善配套安全设施。制定氟化工、铬化合物、氰化物、光气、合成氨和部分磷化工产品等危险化学品和监控化学品行业准入条件。

(三)加大安全投入

研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结合高危行业资产保险改革,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安全投入。鼓励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基金,做好安全隐患整改,推动企业安全升级改造。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捷的信息共享平台。

(四)加快GHS 实施进程

充分发挥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协同推进GHS 实施。建立健全与GHS 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制定我国实施GHS 的国家战略,加大GHS 培训力度。积极协调化学品检验检测数据与国外机构和政府的互认。

安全环保技能范文第5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中的数据可能涉及到环保政府部门的重要信息,这些数据的泄漏将会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政府决策。大数据时代下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要求环保部门在适应新常态下工作挑战的同时,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才能确保环保数据信息的安全,确保国家信息不被泄露。

2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与安全问题

2.1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发展与应用。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提出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有效联动。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工程,提出要在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引入大数据监管,主动查究违法违规行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2015]51号),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提出“互联网+”绿色生态,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环境保护部陈吉宁部长对大力推进环保大数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强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提出环评改革的核心是要创新监管思路,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能力,精准打击环评违法违规行为。在能力建设方面要切实加强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在基础数据方面要大力提高数据采集、合成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环境保护领域各个部门将在大数据时代迎来新的变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更为全面的反映出当前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权衡各个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环保决策措施提供参考,它甚至还能够对未来的生态环境变化作出预测,这对于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整体性与有效性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国家尤为重视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2.2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安全问题

环境保护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综合性工作,其环保数据包括气象、水文、化工、测绘等这些众多领域的基础数据信息,另外也包括环境监测、监察、固体废物、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管控等方面的环保内部数据。因此,大数据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将面临更为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是信息内容面临的安全问题,例如相关的数据信息内容被窃取、破坏、篡改等等,大数据当中的数据价值密度虽然低,但是由于量大,所以总体价值高,而且其中肯定包含有一定的敏感数据,如果因为病毒破坏、黑客入侵导致这些信息数据出现安全问题,既可能导致环境保护决策措施出现严重失误,还可能导致其他的社会问题出现。第二是数据存储载体面临的安全问题,和传统的数据存储不同,大数据中的数据由于数据量非常之大,都是分布存储,而且很多数据都存储在第三方平台,并且较为分散,所以在存储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第三是管理面临的威胁,大数据的数据量非常庞大,数据类型多,分布广泛,在组织和管理上存在较高的难度,这非常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导致数据丢失、泄露或是破坏。

3大数据时代下环境保护领域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3.1技术性防范措施

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御和保护的主要功能。进行访问控制的目的是对用户访问数据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保证数据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访问控制通常以用户身份认证为前提,设置用户访问数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以此来控制和规范用户,尤其是智能终端用户在系统中的行为,大大减少大数据存储载体遭受攻击和大数据管理中的安全风险。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就是采用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数据转变成密文,从而将信息数据隐蔽起来。加密后的信息数据即使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截获,窃取者也无法了解信息数据的内容,从而保证信息数据存储和传输,尤其是无线传输中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信息破坏。网络隔离技术。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隔离一般采用在数据存储系统上部署防火墙来实现。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只允许授权的数据通过。防火墙将网络分为可信赖的内部网络和不可信赖的外部网络两个部分,通过设置安全策略来控制外界的哪些人可以访问内部的哪些服务,以及哪些外部服务可以被内部哪些人员访问,从而达到保护内部网络和数据免受外部非法用户入侵的目的。入侵检测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互联网络和主机系统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并以此识别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在大数据时下同样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由于这是一种主动性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所以它可以弥补防火墙的被动性,而且能够对内部的非法攻击起到防范作用,入侵检测技术通过与防火墙的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环保领域大数据的安全性。病毒防治技术。病毒防治主要通过防病毒系统来实现。防病毒系统主要包括病毒的预防、检测、定位、清除和隔离等功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阻止病毒进入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在大数据环境下,最理想的防止病毒攻击的方法就是预防,而有效预防病毒的措施主要来自用户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操作系统上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对病毒库进行升级,及时为系统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从网络上下载数据前先进行安全扫描,不要随意打开未知邮件等。

3.2管理性防范措施

在管理制度方面,研究制定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工作机制,制定大数据建设管理办法,制定数据更新汇交制度和信息共享服务流程。在标准规范方面,梳理环境信息资源目录、元数据模型和标准、主数据模型和标准,构建数据接口规范、应用接入规范、数据管理规范、数据利用规范、数据备份规范、数据安全规范等,实现环境数据统一管控。在安全保障体系方面,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关要求,针对环境大数据内容,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实施等级保护,构建包括用户身份鉴别、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存储的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等的安全保障体系。在运维管理体系方面,制定环境大数据系统运行管理制度、运行维护流程,形成较为完善的运行维护规范体系,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监控、预警能力。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