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大家对学习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储备更多的知识,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学习的根本作用就是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物理问题无时无刻不伴随我们的生活,从时间到空间、从质量到数量,我们一直在解决物理问题。在近几年我国对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进行强化,由于年龄的原因中学生在逻辑思维以及文字理解方面确实有着无法弥补的短板。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此类题目上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1.初中电学的知识结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掌握电学学科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并在类似的情景中广泛迁移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学学科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电学部分尽管内容繁多,但主要由三大系列公式和两大基本规律(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作为骨架支撑,而充当填充组织的内容,像识别串并联电路,电表的用法及其读数所代表的含义等则作为学科基本素养存在于学生大脑―电学知识结构当中。

三大系列公式:

两大基本规律:(1)串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串联为例)①串联电路的各处电流相等,即I=I1=I2;②电源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电压之和,即U=U1+U2;③串联电阻的等效阻值为R=R1+R2;④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所有用电器功率

和,即P=P1+P2;⑤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所有用电器的电功和,即W=W1+W2。

(2)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以两个电阻R1和R2的并联为例)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2.基础知识

在平时老师的教学中,首要的教育点必须是基础知识,只有对其理论依据有最为彻底的理解,学生在以后更多知识的延伸上才可以做到迅速接受,举一反三。对于电学来说就是对电路各方面的基本信息有着倒背如流的记忆。这样才可以在做题的时候准确抓住考核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网络的编制。

3.解题公式记忆技巧,防止其数学化

对于物理来说,它和数学一样有着缤纷复杂的很多公式。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解析这些共识的时候将它们务必进行公式推导,使其物理含义能够完全暴露在学生脑中,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大量的实例说明对于死记硬背的公式,学生长期记忆的准确度大大降低,经常在使用时出现差错。下面就是一些老师在此方面教育的方法建议:(1)在讲解基础公式时,适当进行一些小的情景实验,通过最为直观的物理现象将公式理念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2)对于一些物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外的合作探究,布置一定的课余开放性学习作业,如对于追击问题和速度问题,可以让几位学生一起模拟情景,这样可以让他们从自身角度体会物理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将物理学科的知识公式等赋予自身的理解模式才可以椭学生在学习时系统地了解知识,建立物理知识体系,对以后理解更深层次的知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4.解题思路

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面对电学计算题,难以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解题存在畏难情绪,要么不知从何入手,要么解题中出错。这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要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熟记公式,然后认真读懂题目,充分了解已知条件和题目要求。题目中如果有图像,就要充分利用图像,从图像中获得有用信息,用在解题当中。

(1)向下推导,认真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顺向思维,推想:已知这些条件,根据相关公式,就可求出另一物理量。例如:关于某一元件的电压U和电阻R已知,求出的新物理量也许是题目所要求出的,也许对后续解题有帮助。

(2)向上倒推,认真阅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联系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倒推:要求出该物理量,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电学计算题确实不难,从上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电学公式(除计算电功的公式外)都是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电学题的解法我们可以归类为“已知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的简单题型中。电学题无非就是建立串、并联电路进行出题,而已知条件就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或电功率),如果其中两个已知条件恰是某一公式中两个对应的物理量,此即为本题的突破口,下一步的计算就显得顺理成章。

5.运用数学方法的解题策略

在初中物理习题的解题过程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指不等式法、列方程法和假设法等,应根据实际的习题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解题方法,如,在解决力学中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合理地运用列方程方法,以利用“平衡条件”这个已知量来列方程。目前,列方程这个解题策略已经成为初中年级物理习题中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需要按照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和求解三个步骤来进行,才能更快地解答出所求的物理量。由于人的思维经常都处于比较朦胧的状态,只有在对某个事物进行详细研究的过程中,才能将相关概念结合到一起,因此,合理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促进初中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对于推动初中物理习题解题策略不断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6.方程解题,化难为易

在近年来各大省市的中考物理题目中,有多个状态电路的出题率逐渐增大。对于该种状态电路来说,如果能够在其中的某一状态中获得定值电阻、电源电压的值,则可以在对上述值求出之后在另一个状态中求解。而在实际解题操作中,该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难点。为了较为直观、简单地对问题进行求解,列方程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解题方式。

综上所述,根据初中年级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各种物理习题的解题策略,可以快速地获得正确答案,使初中生的解题思维更加活跃,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型;教学

在当今社会,在这个需要新型人才的大环境中,学校应该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初中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创新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对初中物理教学不断地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创新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理在科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迫在眉睫。对于初中物理课的教学,面对老师的单一型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老师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地改革物理的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比如,在讲授初二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时,教师引导首先应掌握好大的知识框架,明确参照物的意义,了解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知道速度的意义及常见的单位换算,并掌握匀速运动的特点及计算平均速度的意义,然后通过整个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有效地学习。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运动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图像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灵活运用这部分的公式。

二、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自主性、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使学生和老师积极地互动。比如,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放置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和另外两个质量为2m的木块,其中,质量为m的两个木块之间用一个弹簧链接,木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在水平拉力F拉动质量为2m的木块,使得四个木块向前运动,其运动的加速度相同,问弹簧对m的最大拉力是多少?老师首先要求学生分析这道题中考查的是哪一部分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不断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在思考中解答出这一题目,最后由老师总结题目考查的重点知识。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对课堂学习至关重要,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老师说话的艺术,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比如,在学习初三物理《电磁转换》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自己亲身实验,提高对知识的记忆。又如,老师在教磁场中如何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这一知识时,运用右手定则,电流的运动方向是和右手的四指的方向一致,右手握住线圈时,大拇指指向的方向是N极,反之是S极,倘若导线是直的话,大拇指指向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练习,学生学会方法以后就可以灵活地直接运用了。反复实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手脑并用高效率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公式有很多,有很多公式都是在简单的公式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因此,学生在记忆公式的时候,要抛弃以往死记硬背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可以更好地达到效果,灵活地运用公式。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初中物理考查的题目,有许多问题大体上是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答题的思路基本相同,只是需要变换思考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情境中解题的过程就不一样。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的运用,就意味着要求学生快速地分析题目。比如,一辆质量为1200 kg的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前进,已知,在开车的过程中汽车收到的阻力一直不变。当达到90 km/h的速度的时候关闭发动机,经过80s停下来,这时候,汽车受到额阻力是多少?在这道题目中,要求学生看完一遍题之后,迅速地得出这道题考查的是牛顿定律。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求是师生积极地互动,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尝试探索式的教学,开展创新型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凤杰.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2(07).

[2]杨玲俐.初中物理课堂引入环节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王建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07).

作者简介:曹树华,1973年10月出生,女,就职于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中学,研究方向:初中物理。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Cao Shuhua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范文第3篇

一、网络教学资源能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公平化

构建初中物理和谐教学的一个着力点是教学资源公平。网络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资源公平,保障师与生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在资源充分性和教学规则合理性共同保障的机会中,良好教学机会的公平是最重要的机会公平。教育资源公平是学生发展起点的公平。是学生发展机会的公平。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将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远程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全方位地扩充教学知识面。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学生在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下,可以有选择地、全方位地接受远程教育。接受名师、名校优秀的物理课堂视频教学,通过网络课件,知识精要,扩展资料等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为主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空间和条件。远程教育可以聚集起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不同起点的学生接受同等的教育,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进一步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学差距。

大力推进远程教学资源在物理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远程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远程教学资源是实现点对点沟通与交流的最佳方式,是缓解当前教学资源不公平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与手段。发展多媒体远程信息化教育这样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既是物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全体师生共同享的要求,也是构建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型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和谐能产生最佳效益。追求和谐教学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增大了信息量,它可以调整教学内容、进度,扩大教学范围。也可以把教学的若干环节集中于一节课完成,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1. 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建构和谐物理教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1. 1建构学生和谐学习模式(如图1)

当我们不断地提供新信息,学生的知识也就在不断地扩充和积累,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联系,从而使学生认识结构得到发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作用。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和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有效建构。

1. 2构建网络环境下和谐物理教学模式

我认为,真正实现信息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当学生在有关物理网络资源网站进行学习时,应对网络资源进行分析、重组,最后才能构建出新的知识。见图2。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运用搜索资料、论坛讨论、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分解重整等各种手段找到答案。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利用物理论坛和物理博客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专家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互动交流,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相互交换意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也获得新的知识。在新知识基础上再提出新问题和再解决。

现以“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凸透镜既能成正立放大的像,也能成倒立放大的像,还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学生虽然通过实验能得到一些感性认识,但很难理解物距、像距和焦距三者的关系。在和谐物理教学模式下,可以从学生认知的知识人手。

先在论坛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有什么关系呢(情景引入)?”许多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马上可以给出答案。立即转入另一个问题:“物距减少,像距、像的大小是怎样变化的(抛锚)?”对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的提问,一般学生是回答不出来的。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网络,我们利用网络导航,提供大量的实例和材料(提供新信息)。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物体和像的移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让学生对问题有更生动的理解,有助于进行建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阅读材料获得新知识,然后在论坛进行讨论,使学生进入互动状态(进入新知识的重整),可以就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家都在论坛上分析、讨论、互化、归纳,最后得到结论。这种互动性的交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参与性与协作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得到充分发挥。最后。在论坛上提出几点比较深刻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交流意见(巩固)。这样,对学生真正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有较大的帮助。当然,还要通过网上测评,对实践成绩进行验收(评价)。

2. 和谐物理教模式的构建,实现了师与生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字:梯度  物理模型  学习习惯

    随着军训的开始,又一批新生进入高中的学习生活,开始上课之后,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原因就是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由于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进入高中的物理学习。

    一  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较多地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而高中物理内容多而且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高中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之多,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开始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    

    二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1.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不单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

    3.透析物理概念和规律

    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4.物理模型的建立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物理模型建立的重要途径是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讲解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良好的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5.学习习惯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其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范文第5篇

一、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和做功的必要条件

首先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不少学生存在一种误区,认为生活中的干活、做工、工作就误认为做功,而教材上的定义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的乘积叫作机械功,简称功。这样,就让学生对功的概念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和对相关知识的准确的掌握。这是本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指导学生找准靶子,才能打准把子。

其次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才说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并识记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力存在;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二者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另外,教师应特别强调物体必须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简单地说就是方向相同,否则不做功。或者教师给学生总结反概念,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也就是不能同时满足的两个必要条件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②有距离无力,③物体通过的距离不在力的方向上。教师可以通过课本上的几幅彩图让学生试着判断,图中的人或物到底对另一个物体做没做功。并且教师可以拓展一下,再列举几例,如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过程和在空中停留的阶段等,然后指名让学生举例说明。

二、根据功的概念推导公式并加强练习

根据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的乘积叫作机械功,简称功。教师可以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W=FS,根据公式再次强化功的定义,并且对功的计算公式加以解释:公式中W表示功,单位为焦耳;F表示力,单位为牛顿;S表示距离,单位为米。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识记公式以及变形式。首先让学生了解1J功的大小,否则学生没有参照物。1J功是用手拖一个50g的鸡蛋从地面缓缓举过头顶,因为所用的力为1N,从地面到头顶的距离2m,根据公式W=FS代入求得为1J。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例题加以巩固。例如在平地上,用50N的力水平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20m,推箱子的同学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那么他做了多少功?本题看似没价值,很简单,但如果每个同学都能会做的话,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已经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只有学生理解了,在以后的变式题中学生才会迎刃而解。因此,教师要注意题目不能过难,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吃到”,而且“吃饱”。

三、学以致用,解释生活现象

教师让学生会用物理知识解释“劳而无功”的真正含义,肯定不少学生会思考一些生活中的不解现象。如一些盘山公路为什么不修成直的,而是修成环山型的,不浪费材料吗?我们家中的手压井的井把离得越远越省力呢?我们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而使用动滑轮会省力呢?……学生学过本节知识后应该会加以正确、合理地解释。我们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根据公式W=FS,如果做相同的功时,F越大那么S就越小,F越小S就越大,所以盘山公路修成S型的,就是增大S,从而减小F,为汽车提高更大的动力,不至于在上坡时动力不足,增加安全性。像类似问题让学生试着去解释,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学科自身优越性加以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有些物理知识他们并不陌生,在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这门学科中有所渗透。另外,物理这门学科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揭示一些简单的规律和概念,注重基础知识和习惯的培养,并且初中物理主要探究声、热、光、力、电等几方面知识,它与生活联系的十分密切,对于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而言也具有优越性。正如心理学所说,学生已有了前认识和前概念,并不是脑中一片空白或者像其他学科对于他们而言一切都是新的,所以具有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