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任务驱动;策略 探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突出.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因此,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投入智力并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思考、分析以解决任务,并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 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发展不完全,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因此,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其能力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任务型教学策略注重的是在一个数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实现信息的加工,并获取一定的知识与经验. 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实施,强调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现实意义,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和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获得认知与情感参与. 此外,数学方法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让小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并学会运用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利于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而任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开放性,从而促使其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从而培养其一定的数学思维.

二、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任务

每一名学生都各自持有不同的经验世界,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能力水平,合理提出“任务”,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尝试练习,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分析任务,拓展其思维空间,最后探求新知,完成任务.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布置分球、猜球、摸球等游戏任务,并引导学生成立学习三人或五人的学习小组,保持同组内学生基本能力的均衡,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各自的学习任务,实现交流与合作;同时,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经历亲自摸球、分析与总结的过程,进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让每一名学生都明确自己在任务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以任务驱动型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促使其真正领会教学意图,深入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能力与思维水平.

2. 为学生布置手脑结合的数学任务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且感性认知远远大于理性认识. 针对这些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就应灵活应用教学策略,为学生布置手脑结合的操作性任务,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动手实践中,产生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并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更好地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圆,其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引导学生亲自量一量,一个圆的直径是6 cm,半径是3 cm,直径是半径的2倍;然后用折叠法对着圆的直径,学生会发现直径就是两条半径相加;最后,引导学生了解:同一个圆里,每一条直径实际上都是由从圆心发出的两条半径而组成,应用移动法将两条半径移到直径上也刚好重合. 这样,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与思考,会更加深入的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2倍的原因.

实践性任务的设定,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合作交流并自主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最终不断提升其学习效率.

3. 把握任务实施的时机

任务型教学策略,不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式或点缀,而应实实在在为教学而服务. 因此,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实施,应依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把握任务实施的最佳时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完成任务,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与能力.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教具,如一些彩色铅笔,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从1-6号才抽铅笔,每次拿走铅笔总数■、■、■、■、■、■,在铅笔没有损坏的情况下,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更好、更快;而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适度把握时机,在■和■这两个难点上,适当引导和点拨学生.

这样,教师把握住关键,引导学生完成组内互借铅笔的任务以完成分数的分配. 而学生在自我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也会互相启发,拓展思维空间,从而达到解决任务的能力,帮助其更快地掌握知识,深入领会数学知识的魅力.

三、小 结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提倡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突出,传统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急需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合理应用任务型教学策略,以任务的巧妙设定驱动学生产生兴趣与热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让学生通过自主的交流与探索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与经验,真正了解数学的意义,最终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深化数学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策略

创新学习指的是让学生打破原有传统、固有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敢于挑战,不迷信“标准”“权威”,积极探索,敢于挑战、发现,并结合课本知识与现实实际,提出自己的新思想、观念。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推动着高中数学教学创新。当前,高中数学越来越重视创新学习,为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教学策略的改进优化,做到与时俱进,以促使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实现。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我国早已经实施多年的应试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高中生必须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面对教师的题海战术,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在课堂上要么是做习题,要么是模拟考试,几乎所有时间都用于机械反复地做题练习,根本无法实现创新学习,更别说创新解析习题了。并且,高中数学教师严厉禁止学生质疑“标准答案”,而将其当作衡量对错,甚至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依据,总之,标准答案是绝对不能动摇的权威。

对于学生而言,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思想从上学之初就被深深刻在脑海里,认为标准答案就是证明自己和评定自身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更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此外,由于数学学习本就存在一定难度,极易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考试和沉重学业的重压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厌学心理,再加上,大部分高中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因此这样的教学只会增加学生的失落挫败感,根本无法实现创新学习。

二、高中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策略

1.加强知识冲突创新

数学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合理利用认知冲突,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极具促进意义。例如,讲解“曲线方程”知识点,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众所周知,地球是围绕太阳做周期运动的,那么,谁知道地球的运动轨迹?这一运动轨迹又该如何描述呢?以此作为悬念调动学生的探索欲。然后,再利用模板演示地球的具体运行情况,使学生发现其曲线运行轨迹,初次产生认知冲突;紧接着,借助多媒体技术提示学生,曲线轨迹即一个点按一定轨迹运行的结果,故该轨迹内点的内在本质与变化规律间的关系,是x坐标和y坐标间的约束关系。当学生产生兴趣并开始探讨问题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下一步认知冲突:由上述例子可知,曲线轨迹是因点的变化而形成,那么,方程与坐标变化过程是否有关呢?通过该问题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曲线方程”。这种教学形式下,不但能为学生创造认知冲突,调动其探知欲望,更能提高新课导入质量,推动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2.逐层推进,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知识最鲜明的特征即按部就班,其以数学定理公式、基本概念等为基础,使学生触类旁通,并融会贯通。但高中数学相对复杂,这就需要教师掌握高效教学策略,才能不断推进教学,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例如,讲解“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中的“反函数概念”时,新课导入可基于已学的函数知识,实质上函数就包含反函数,并提出问题:若从函数映射中对值域和定义域进行互换,其是否还是函数?然后,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回想函数定义:设A,B为非空数集,若按某种确定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数x,能对应集合B中的唯一确定数y,则f:AB为集合A至集合B的函数,即:f(A)={y|f(x)=y,y∈B}或y=f(x),x∈A。这时再结合具体函数式y=3x来绘制函数图,通过图象可知其关系为一一对应,在横轴x定义域内所有自变量均能找到唯一对应y轴值域内的函数值:13、26……根据此,再引导学生思考:若是互换值域和定义域,还能构成函数吗?以此自然引入新课――反函数,若自变量x,y对应某种对应关系y=f(x),则y=(x)的反函数为y=f-1(x)。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理解反函数的构成与概念,避免了概念定位偏差,还能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复习巩固旧知,实现思维置换式、开启式的学习,进而深入掌握函数与反函数知识,推动教学顺利开展。

3.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针对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间缺乏有效交流的现象,合作学习模式被教育学家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可以说,合作学习是相对被动的一种创新学习方式。例如,讲解“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知识点时,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下任务:系统地整理总结既往所学的函数知识,同时找出函数间的相关性,列出自己不熟悉或已掌握的函数知识。然后,正式授课时由小组汇报员,将小组整理结果向教师汇报,再组织班级讨论,引导其展开联系性思考,如区别指数函数与幂函数的实际应用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且对其未来长远发展的影响非常深刻。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当前由于深受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中数学尚存在诸多不良问题,其教学效率较为低下,严重制约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实施数学创新学习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参与操作并进行创新,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质疑知识,积极拓展思维,并根据数学教材特点积极展开教学,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教学,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源.浅析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4(5).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87-01

近几年来,因为我国加大了中学教育的普及力度,所以使中学学生数量快速增长,但是整体水平却有所下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长此以往,在进行中学数学教学时,因为大部分都运用那个传统式班级授课制,主要是教师从备课与授课以及辅导和考察至考评,不考虑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广泛运用相同的方式,这样就不能因材施教与鼓励个性发展,造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厌学的现象非常严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考试经常会不及格。因此,就需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而分层教学依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还能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积极性。笔者经过多年来的中学实践教学经验,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分层教学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1、分层教学非常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所有学生全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自身的知识背景与性格特征等。所以,对待每一个同学都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比较利于学生发挥本身的个性化[1]。教师能够把学生进行分层,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与学习目标,只有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才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出自身具备的才能,获得非常优异的学习成绩。

2、分层教学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相比较而言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比较大的难度[2]。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依据各个学生建立不一样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还要为各个同学制定不一样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对教学拥有的教学能力与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可是对于这样的高要求可以使教师进一步加深对各个学生的理解,还能拉近和各个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使教师可以认真地做好相关工作,非常利于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提升。

3、分层教学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分层教育在某一个方面来讲就是因材施教,这也是我国古代至现就一直被推崇的教学模式,并且实践也表明了此种教学模式比较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各个学生都具备自己的个性,并且每一个同学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唯有依照学生们之间的差异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与方法,才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转换成课堂中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首先要处理的问题就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根据考试大纲,同时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还要兼顾两头[3]。在现实数学教学中,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逻辑思维比较弱,追不上正常的进度,然而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在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对于此种情况,中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运用分层教学,要在能力目标与认知目标方面提出各个层次的要求。比如说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时,可以分为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会正确对勾股定理公式进行推导,同时还能熟练掌握数学中的勾股定理公式,可以解决一些有难度的关于勾股定理公式运用的综合性问题。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掌握勾股定理公式正确推导过程,并且可以熟练应用勾股定理公式,同时可以初步利用勾股定理公式进行变形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求值问题。第三种教学目标是了解勾股定理公式的正确推导过程,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公式,同时可以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

2、学生的分层

教师要对学生实行分层,一定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实行综合分析,把班级的所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不一样的类型。例如依照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把所有的学生分为三种类型,而对于这三种类型学生教学分成三个难度进行教学[4]。另外在进行学生分组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掌握,尽量降低分层教学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分层教学模式还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例如学生可以自主选取辅导教师等。

3、预习的分层

中学数学预习的目的就是在教学课程之前教师提出与之相关联的引导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一定要在中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过程汇总,一定要依照学生的分层标准,提出不一样的预习问题与计划。比如针对学习能力不一样的学生提出不一样难度的问题,而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提出的预习问题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探索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提出的遇此问题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数学教学课程内容中的相关知识,从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接受学习的内容。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策略能够满足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够满足我国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分层教学策略可以因材施教,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数学学习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学前教育阶段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学前教育中对数学知识的教学,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积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当前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等等,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实践,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用哪些策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有效解决目前的问题,改善课堂教学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前教育中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把幼儿的学习兴趣当作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待,兴趣是激励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幼儿只有对数学课程有兴趣,才有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和枯燥性,大部分幼儿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再加上教学模式的单一和固定,幼儿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越来越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营造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方式等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很多幼儿不愿意学习数学,他们觉得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学起来枯燥无味,对此,教师要帮助幼儿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亲切和蔼,面对幼儿时始终面带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能够带给人力量。在与数学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幼儿交流,取得幼儿的信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还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幼儿喜欢上任课老师,自然就会对课程充满兴趣。在上课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幼儿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能够消除幼儿对数学课程的紧张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应该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当遇到问题会及时向老师请教,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不会因为答错害怕出错受到嘲笑。在这样的民主愉快的氛围中,能够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固定和传统,一般就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幼儿听完之后做练习题,在这样的模式下,幼儿对数学课堂没有任何兴趣和期待,教学效果当然也不好。因此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丰富,多增加一些互动性的环节,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例如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课堂教学分为课堂导入、提问、讨论交流、总结等几个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要用各种形式引入教学内容,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在提问环节,在幼儿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进行答疑,对于一些典型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讨论,对教师所讲解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联想。丰富的教学环节,能够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改变上讲下听的传统教学方式,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直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等,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然就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教师进行思考的环节,在以往的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教材知识的传授,有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材,通常对教材进行照本宣科,这也是导致幼儿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时教师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对整本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幼儿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幼儿的情况,避免给幼儿带来过多的学习压力。特别要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互相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帮助幼儿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掌握。数学课堂需要生机和活力,就要注意对课外资源的引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生活知识、数学小故事等等,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激发幼儿的听课兴趣,帮助幼儿理解相关的数学内容。例如在讲到简单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让幼儿对加、减的步骤了解得更加清晰,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工作,需要教师对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

三、改进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对幼儿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基本是根据幼儿的成绩进行评价。在教学改革中,评价方式的改进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教师要对评价方式进行丰富和改进,利用教学评价达到激励幼儿的目的,教师要更加关注幼儿的课堂表现和学习过程,过去的教学评价注重结果不注意过程,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注重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只要是幼儿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就要给出肯定和鼓励。例如幼儿积极回答问题,认真思考问题等,只要是好的表现,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能够树立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一、引言

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三角函数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中,三角函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各类解题方法中随处可见三角函数的身影。因而,怎样教会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知识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成与败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三角函数的知识点较为零散,公式颇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中的核心部分,灵活的运用是有难度的,这也是目前众多的高中数学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困境。下面我将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来对于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可以通过此研究来使得更多的教师获取三角函数教学的精髓。

二、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对于三角函数学习的兴趣

当前高中学生对于三角函数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这严重的阻碍了高效三角函数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三角函数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必不可少的。三角函数知识作为整个数学知识的一部分,它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体操运动员的体操动作,钟面时针转动的方向,测量风暴的运动轨迹等都有着三角函数知识的影子。在比如在教授有关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识时可举这样的生活实例。某个施工单位要为一个广场架设探照灯。该广场为圆形,半径约为40米左右。射向广场地面的光线呈现出圆锥形的图案,试问想要使得广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光源所覆盖,请问光源离探照灯的高度应该是多少?学生在经历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后,便边该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遍全身心的投入到该问题的学习活动中来。

2.突出三角函数的运用规律

在数学知识的解题过程中,一道题目通常有其特定的解法。尽管高中三角函数题型千变万化,但做去做来无非都是那些内容,只不过是题目中给出条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内在的本质基本还是保持在原样。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一种识别解答三角函数解题方法的技巧。要传授给学生慧眼识题的能力,让学生看到题目之后学会分析出题人的意图,知道该采用哪些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题,而不是一味的在那乱试,从而避免学生学习时间上的浪费。比如,在一般的求解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运用简单的公式,将未知角的求解转化为已知角的求解。在解答周期性三角函数或者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时,在教学中要突出由三角函数进行表达的思想。

其次,为了做到又好又快的解题,提高学习的效率。单单教会学生怎样识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培养其运用各种方法的熟练程度。比如数学思想中的数形结合法,待定系数法,排除法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形成正确的思路,而且也可以以最快最好的速度完成学习中的任务。

3.系统的进行归纳总结

三角函数公式形式多变,种类繁多,如果要求学生一个个的加以记忆不仅不大现实,而且学生一下子也记不住那些公式。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教学中对于零散的三角函数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将一份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其中三角函数口诀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三角函数的教学口诀可以来自于网上,也可以源自于平日的教学实践,当然最终的表现形式还是要得到学生们的认可,毕竟这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口诀。常见的三角函数口诀有“函数值正负,看终边象限;绝对值大小,见x轴夹角”,“两角和正切,余弦除正弦。二倍角正弦,两倍正余积”等,在这里我们不做一一的列举。口诀编号之后,我们还要教会学生识别口诀中各项语句的意义。在这里我们不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而是辅助以习题的形式,在习题的设计中,都对于口诀中的每一句有针对性的突出。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边做习题,边看口诀表,可是只要假以时日的练习,学生便能够逐渐的摆脱口诀表而独立的完成三角函数的解析工作。另外,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也会不时的流露出该口诀,这样在教师外部和学生内部双重的作用之下,学生很快便能够熟练的掌握住三角函数学习的技巧。

4.比较剖析三角函数的不同

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与单纯的进行三角函数知识的教学相比,进行比较型教学来的实效要好得多。所谓三角函数的对比式学习指的是利用函数内部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曲线的对称性等特点与其他的函数之间的差异,进而形成对照,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三角函数图像的对比式学习中,我们将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抛物线,双曲线画在一个坐标轴内,同时改变三角函数基本公式y=Asin(ωx+?)中的参数,观察曲线的变化,同时也改变诸如y=ax+b中参数的值,看两个曲线之间的变化有什么差异性,这样便弄清楚控制三角函数图像各项字母的实际意义。

三、结语

总之,我们只有抓住三角函数自身的一些特点,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归纳和总结,在认清其基本形式的前提下去探究三角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不同,这样我们才可以最终获得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