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管理普法工作计划

应急管理普法工作计划

应急管理普法工作计划

应急管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新新引擎。一是积极推进双创工作,营造创新发展大环境。结合区情,研究制定了《XX区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五年规划暨行动计划(2017-2021)》,明确了“到2021年建成30个总计139万平米众创空间载体,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聚集和服务创客1万人以上”的五年规划,已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印发执行;制定出台了《XX区促进众创空间发展的若干政策》,从硬件建设、服务能力、投融资等多方面对创业者创新创业给予奖励支持;每月组织召开1次“逐梦XX”?创业行活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与辖区众创空间负责人、创业者代表及有关服务机构开展座谈活动,了解和掌握创业者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区级相关部门配套提供政策支持,畅通创新创业通道。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建成众创空间载体14个,投入运营面积为24.47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或团队392个,吸纳创业人员2411人;2017年新增企业和团队189个,新增就业人员1342人;获得专利158项,在孵企业获得融资320万元;辖区众创空间举办创业大讲堂、创新实践大赛、项目资本对接会、创业导师座谈会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累计143场次,参与人数达到1万余人次,在全区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强化计划项目管理,持续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组织推荐辖区科技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帮助企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推荐辖区企业争取各级各类科技支持资金1057.53万元,其中:5家企业列入“2017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计划”,获得支持资金210万元;5家众创空间列入“XX市小微企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第一批计划项目”,获得支持资金570万元;27家企业列入“2017年XX市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奖补资金320.91万元(其中:2家企业获得“社会发展引导计划项目”80万元;17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奖补项目”165万元,8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结合业务贷款贴息项目”75.91万元。)持续培育区级科技小巨人企业,严格按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筛选评审本年度拟支持的科技企业小巨人项目,今年经专家评审等一系列严格程序考察筛选后,拟确定5个项目列入区级科技计划予以支持。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已向市科技局推荐认定市级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13家,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22家,做好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配套服务支持,今年拟对17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创新奖励补助。加强已列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14年列项的15家区县小巨人项目进行项目验收,邀请区财政局进行全程监督。三是细化服务企业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合作,与XX科技金融中心共同举办金融产品推介会3次,联合区金融办举办培训会2次,帮助企业了解科技金融政策,争取市级科技金融结合信贷业务贴息,今年我区拟对8家科技企业实施科技金融结合贷款贴息。加快完善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实时更新科技综合服务、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等模块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四是深化知识产权工作,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法治氛围。制定出台了《XX区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对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进行奖励补助,拟定了《在商品流通领域开展企业专利保护制度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1次,开展专利执法专项检查2次,检查并登记专利产品100余件,围绕“3.15”、“4.26”和XX青博会等大型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4次,在大明宫XX购物广场设置知识产权宣传栏,定期投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形成长期、固定的知识产权宣传平台。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科学文化素养。一是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科学氛围。3月份组织了以“科技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的XX区第二十五届“科技之春”宣传月大型宣传活动,9月份组织策划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破除愚昧”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全区30余个部门及各街办广泛参与,面向群众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绿色节能、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劳动者创业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科普宣传氛围。二是不断丰富科普宣传载体,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投入10万余元资金,在全市率先建立了2个社区科普e站和4个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普宣传,大大提升了社区科普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解决了科学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9月20日,XX区2017年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第二学期开课暨社区科普e站、社区科普信息化管理平台示范点授牌仪式在电子城街办西京社区举行。举办了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XX巡展活动,组织辖区20余所学校师生和1500余名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参加巡展体验活动,切身感受科学魅力。加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全年开展科普讲座、社区第二课堂活动等科普进社区活动380场次,让市民在家门口与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零距离”接近。三是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组织开展了XX区第三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出212项优秀作品代表我区参加全市、省、部级评选,获得市级奖共187项,其中一等奖33项;获得省级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7项;区科协获得省、市优秀组织奖;有3个项目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开展了机器人创客讲座、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创新创客校园科普行”系列活动。组织参加了第十七届陕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市赛和省赛,承办了陕西省2017年"大手拉小手-弘扬科学精神"科技体育夏令营示范活动暨XX区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赛。四是积极争取科普项目,着力打造科普工作示范社区。驾坡街办阳光社区、大XX街办翠华北路社区获得XX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分别获得3万元资金扶持;XX社区获得2017年陕西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进集体,获得6万元资金支持;我区获得2017年XX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资金16万元,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市级项目资金7.2万元,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市级项目资金5万元。全年共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40.2万元。

(三)完善防震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辖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一是全面部署,积极落实全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制定下发了《XX区落实XX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及时跟进督促各成员单位扎实落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有效提升数据监测水平。认真做好台站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与省、市地震局台网中心实时传递地震信息数据;制定了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及时更新全市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按时报送PDA灾情系统信息,认真做好东晁、绿叶园2个强震台看护工作。三是积极落实抗震设防要求,切实推进震害防御能力建设。规范防震减灾各项行政审批行为,制定办事指南,绘制办理流程图,扎实落实“最多跑一次”要求,目前区内新、改、扩建建设工程备案6项;新建了长安大学附属中学1所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配备了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宣传资料,指导205所社区、黄渠头社区积极申报市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四是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开展了XX区2017年度地震应急准备自查工作,强化应急日常准备工作管理;对区内2000?以上的应急疏散场所情况开展了调查统计,新建了205所社区Ⅲ类应急避难场所1处,与XX美术学院积极接洽拟建立1处Ⅱ类应急避难场所;联合区教育局、区红十字会在长安大学附属中学组织开展XX区中小学地震应急演练;举办了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全区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街道群测群防人员、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和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共50余人参加了培训。五是广泛开展宣传,不断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充分利用“5.12”、“7.28”等时机,广泛利用社区科学大学、科普宣传栏、科普e站等宣传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九寨沟地震后,为了使辖区群众消除恐慌情绪,及时组织策划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系列活动,有效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及措施

科技工作:

1、加快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落实各级扶持政策,跟踪美苑楼尚、大都荟等大型项目打造亮点,突出特色,以各街办、鱼化工业园、XX科技产业园、科技创新基地、小寨商圈为重点,摸清辖区闲置楼宇情况,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开展招商工作,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打造众创空间载体。

2、加快补齐创新转化能力短板。按照《XX区落实“五新”战略任务加快补齐“十大短板”工作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围绕区级领导走访高校、院所、企业情况,抓好有关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的对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区金融办合作,搭建科技企业与金融单位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3、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按照“分类划档,扶优助强”的原则,继续培育科技企业小巨人;广泛宣传《XX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继续做好政策、信息服务工作,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部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4、继续做好知识产权工作。积极落实《XX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和《XX区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试行)》;结合“3.15”全国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点面结合、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在商品流通领域选择1-2家企业开展流通领域保护专业试点工作;选择2-3家重点企业做好有针对性的特色专利服务,开展小巨人企业专利提升工作。

科协工作:

1、广泛组织科普宣传活动。积极策划组织“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普日、学术金秋等全区性重大科普活动,开展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氛围浓厚的科普宣传活动,全年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40场次,努力打造全区科普宣传品牌。

2、不断提升科普阵地水平。以创建科普示范社区为抓手,积极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打造1-2个省级和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加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新建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2个,全年开展社区科普讲座活动300场次。利用陕西自然博物馆科普宣传阵地组织参观体验活动,开展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科普宣传。继续做好科普中国V视快递落地应用工作,并向有条件的社区拓展延伸,扩大全区科普信息化网络化宣传覆盖面,选择有条件的社区新建2个社区科普e站和4个社区科普信息化平台,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的精准度。

4、着力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载体,举办我区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进青少年主题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青少年科普夏令营、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

防震减灾工作:

1、全面落实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任务。以积极推进创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XX区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全面提升辖区地震综合防御能力。

2、切实增强震害防御能力。加强台站和台网运行管理和维护,强化震情监视,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科学性;创建1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1个市级防震减灾标准化社区。

应急管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计划一】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上级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全镇工作大局,着力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升全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现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会议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方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全镇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二、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大震灾预防力度

依法加大对一般工程、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重大次生灾害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力度。经常性开展城乡民居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专项检查,保证地震安全制度的全面落实。

2、进一步提升科普宣传水平

组织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充分抓住“科普宣传月、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宣传教育活动。巩固、完善科谱示范村创建成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要大力开展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并积极探索创建活动的新路子。

3、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和“三网一员”建设,规范地震宏观观测点管理,对各宏观点反映的宏观异常情况要及时调查核实,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

4、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依法指导学校、医院、企业、村、社区等单位做好地震应急预案编制扩面或修订工作。对重点单位要加强地震应急知识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监督。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处置地震灾害能力。

5、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新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系统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强化责任追究和责任考核,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廉洁高效、办事公正、服务优秀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认真执行好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沟通与联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

【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计划二】

为提高XX村村民与企业员工防震减灾安全意识,加强XX村生产生活地震安全环境建设,XX村委在市地震局的业务指导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通过扎实开展防震减灾相关工作,全面提升XX村防震减灾安全保障水平。根据相关工作要求,结合XX村实际,制定防震减灾工作计划如下:

一、开展基础宣传活动:6月~7月

主要是面向村民、工厂员工进行宣传,以在人流量大的地点张贴宣传版画供来往行人阅览为主,配合派发宣传单张。由市地震局负责免费提供活动所需宣传资料及宣传用品,XX村委组织实施。

二、开展宣讲活动:7月~8月

(一)面向村民、企业员工等,利用节假日或活动日,采用播放防震减灾DVD宣传片的形式进行插播或反复播放。由XX村委负责完成。

(二)面向村委干部,村民代表,企业安全生产部门主管,学校师生代表,约一千人进行系统宣讲。由市地震局负责安排讲课内容和讲课人员,XX村委负责提供场所并组织人员到场听讲。8月份完成。

三、落实XX村农村民居建筑抗震安全工作:9月

市地震局联合市建设局、XX镇规划建设办组成工作组,与XX村委一起了解XX村目前农村民居建筑情况,重点查看有问题的建筑,提出相关改善建议,确保XX村建筑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四、建立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制度:9月

结合XX实际,制定并通过演练逐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包括规划应急疏散路线和应急避险场所,成立综合应急救援队、通讯联络队、水电保障队、治安保卫队、医疗防疫队。根据预案,每半年组织一次全村或局部应急疏散演练。预案由市地震局指导制定完成,XX村委负责根据预案要求对各应急工作队相关工作职责及纪律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建立健全应急演练制度。

【乡镇防震减灾工作计划三】

兴隆乡防震减灾工作在上级机关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开展好工作。乡领导一班人,以对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此项工作。2015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继续做好宏观观测工作

要做好地震预防工作,观测工作是重点。年初党委、政府专门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来分管此项工作,并落实了专人负责,收集各宏观点的情况,并及时上报。根据要求,继续落实祖窑村地震宏观点,要求宏观员认真记录,及时上报。

二、继续搞好农房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工作

以前发生的一些地震证明地震对农房的破坏巨大,是主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的主要对象。所以防震减灾工作,建筑物抗震设防是关键。今年上半年我们将继续对建筑工匠进行农房抗震设防工作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所有农房都要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并要求工匠必须在农房建筑合同中明确按防震设计施工。

三、加大力量做好防震设防减灾工作宣传力度,使防震减灾工作做到家喻户晓

应急管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的组织指导,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大力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水平,增强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主要内容

(一)以学习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各类应急预案为核心,提高社会各界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各类应急预案作为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宣传,重点围绕重要意义、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等,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二是围绕应急预案编制和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即“一案三制”),以及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开展宣传,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三是深入分析全区公共安全形势,宣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政府依法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最大程度预防突发事件并减少其损失,维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思路、措施。四是面向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做好各类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的宣传学习,加强预案的培训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按照灾前、灾中、灾后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指导。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同时,通过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剖析总结公众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自救互救的正确做法,提高全社会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

三、组织实施

(一)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预案的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心公共安全的舆论氛围。

1.宣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区有线电视管理处要在区电视台以各种有效形式,围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确立的主要制度和贯彻实施情况,结合各级各部门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积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做法开展宣传,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引导全社会全面、准确地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规定,促进《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落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区有线电视管理处组织实施)

2.开展应急预案的学习宣传。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应急管理专栏,刊发可对外公开的区级应急预案简本和有关学习文章、应急案例、科普知识、工作动态等。(区政府信息中心组织实施)

3.开展典型案例宣传。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镇街、高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成功应对突发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由区有线电视管理处采访有关政府部门、基层干部,以及经历过突发事件的普通群众,请他们根据自身体会谈对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感想和看法。(区应急办会同区有线电视管理处组织实施)

(二)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公共安全宣传周和每年的“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基层群众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区安监局会同区公安分局、卫生局、科技局、建设局、气象局等部门组织实施)

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把《突发事件应对法》列入“六五”普法计划,结合普法和法制宣传等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区司法局组织实施)

3.宣传政府应急能力规划建设情况。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中的公共安全专题等内容,宣传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规划,以及加强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对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作用。(区发改局组织实施)

(三)普及应急知识,增强公众的预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1.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专题介绍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和公众自救互救知识。(区有线电视管理处和区政府信息中心组织实施)

2.举办报告会、论坛、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相关专家,就当前公共安全形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应急体系建设等问题,举办形势报告会;依托学校、电视台、图书馆等载体和场所,举办多种形式的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等,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区应急办会同区教体局、安监局、有线电视管理处等部门组织实施)

3.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基层活动。结合区域特点和应急工作实际,编发公共安全手册,张贴宣传海报,投放公益广告,在社区、高危企业、建筑群和车站、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示,广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同时,把应急管理进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强宣传普及。(各镇街、高新区、农工办、建设局、公安分局、安监局组织实施)

(四)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社会不同群体的应急处置能力。

1、学校教育。针对我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卫生疫情,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教育,使公共安全教育内容进入学生课堂。(区教体局组织实施)

2.公务员培训。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对各镇街、高新区、区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岗位培训。区委党校要开设专门课程,结合各级干部轮训,对全区公务员进行公共安全知识培训。(区应急办会同区委组织部、党校、人事局组织实施)

3.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队伍培训。加强对基层单位、企业负责人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区安监局、林业局、水利局、科技局、建设局、经贸局等部门组织实施)

4.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考前培训。(区劳动保障局会同安监局组织实施)

5.志愿者培训。做好志愿者的应急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相关突发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范技能。(团区委组织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成立由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小组,制定简明实用的工作方案,分步实施。要落实责任,及时提供素材,主动接受采访,积极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各镇街、高新区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科普宣教工作。

应急管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执法检查是在各县区自查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两个检查组分别对石棉、芦山进行了检查,委托其余六个县区人大对本区域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然后听取了市防震减灾局汇报。6月24-25日,市人大召开第18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情况的报告,印发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雅人委〔〕27号)。会议形成了《关于对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雅人委〔〕25号)。

会议认为,《防震减灾法》颁布施行以来,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法加强和开展防震减灾工作,防震减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地震防御能力得到提高,地震应急体系不断加强,“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得到有力推进。会议对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所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会议,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以来,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改进。一是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薄弱,防御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能力需要提高;三是防震减灾部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四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存在漏洞。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增添措施,切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防震减灾基础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工程设防管理;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切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等五条意见。

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十分重视,接到市人大《审议意见》后立即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抓落实。为此,结合市政府《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意见》(雅府发〔〕35号)的落实,有针对性地以下贯彻意见,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继续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进一步实施好《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素质工程,以《市防震减灾简明读本》为基本教材,以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通讯等宣传优势,利用街头公益广告栏、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基层宣传设施,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

1、积极开展“进机关”活动,发挥机关表率作用。各机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班、各种会议,采用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碟等方式,有效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机关”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法规纳入各级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内容;利用各种纪念活动和专项活动,如《防震减灾法》颁布纪念日、“5.12”纪念及“防灾减灾”日、修订预案等,主动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联合开展工作时机,如各种检查、行政执法、基础建设等,面向社会有争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2、深入开展“进校园”活动,发挥学生辐射作用。进一步抓好市防震减灾局、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雅震发〔〕11号)的落实,在全市中小学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校园”活动。通过市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教学设备的支持、优秀辅导员的表彰,鼓励一批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学校真正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列入教学管理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乡镇宣传防震减灾知识,通过“进校园”辐射全社会。

3、积极开展“进社区”活动,发挥社区区域管理优势。按照市防震减灾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精神文明办《关于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的通知》(雅震发〔〕20号)要求,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进社区”活动,通过社区促进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宣教活动。各级防震减灾机构要加强对社区的指导、帮助和督促,为社区提供宣传资料和技术支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帮助社区制定应急预案、划定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4、积极开展“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应对能力。有关企业管理部门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进企业”活动,帮助大中型企业、重要企业、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企业及其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5、积极开展“进乡村”活动,提高乡村防御能力。发挥“三网三员”群测群防网络作用,充分利用赶场天、节假日,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碟、张贴宣传挂图等形式和乡村宣传栏、公开栏、召开会议等,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市、县区有关部门利用三月科技之春、“三下乡”、科普赶场等活动,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放电影、咨询、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指导乡镇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演练。

二、加强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基础工作

严峻的震情形势,决定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中,监测预报是基础性的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切实抓好。

1、树立“震情第一”的思想,加强台站的建管。我市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又处在省内三大断裂交汇附近和汶川特大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中南段,震情形势严峻。为此,必须加强全市地震监测、观测台站的规划建设、优化改造和管理维护,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监测、观测能力和水平。

2、强化监管责任,密切监视和跟踪震情。市、县区防震减灾部门必须强化24小时地震监视和震情跟踪制度,完善震情初报制度,及时处置上报震情信息。县区防震减灾部门要加强宏观观测网点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各网点正常运转,对出现的各种宏、微观异常情况做到无一漏报,出现一起核实一起,为捕捉地震短临信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服好务。要切实做好短临和监测数据报送工作,特别是年初确定的承担短临跟踪任务的县要进一步落实措施,把震情短临跟踪工作做到位。

3、加强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及时收集、处理、上报各类数据,加强数据的分析研究,搞好周、月会商和加密会商、专题会商,不断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

4、加强“三网三员”建设,切实落实震情初报。进一步抓好“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震情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乡(镇)和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村和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基层防震减灾宏观员”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强化“三网”建设,落实“三员”责任,切实落实震情初报制度,第一时间上报震情、灾情,随时收集、掌握,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工程设防管理

防范胜于救灾,搞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关键所在。

1、强化行政许可制度。市、县区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防震减灾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项目的立项审查、审批应实行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制度。

2、强化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市境内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需要进行而未经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不得批准、发放选址意见书。

3、强化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全过程负责;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细化职责,落实责任,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4、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市境内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生命线工程,应当按照市防震减灾局转发的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雅震发〔〕25号)要求和设防分类进行设计。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纳入“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的行政许可项目,未经初步设计审查的建设工程,不得进入下一个建设环节。

5、强化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管理。各县(区)要把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纳入抗震设防的管理,结合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水库移民等工作,将农村民居、基础设施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纳入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范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帮助服务,必要支持,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水平。

6、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的宣传教育。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民政、发改、防震减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知识的公益宣传,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地震灾害预防的重要内容,切实抓落实。

四、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地震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信息传送、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资金储备、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建设、应急演练等。

1、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及时根据新的《防震减灾法》和“5.12”地震应急工作实践,修订完善全市各级、各类地震预案,查找原有预案的不足,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导督促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水电站、矿山、石化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生产经常单位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制订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适时对预案制订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2、尽快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以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为核心,建立全市上下联动的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建立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配置地震现场必备的设施设备和装备。

3、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市、县区要充分利用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等现有队伍,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要在今年底前完成组建;防震减灾部门要不断完善抓好地震应急工作队伍建设,交通、通讯、电力、建设、水利等要加强各类抢险、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整合矿山等各种抢险队伍资源为地震抢险救援服务;指导、协助基层组织和共青团建立、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灾后第一时间抢险救灾作用。

4、经常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和队伍演练。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等,要经常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把预案要求落到实处,确保突发地震事件发生时,有效应对,把损失和伤亡降到最低;要加强各救援队、应急队、抢险队装备建设,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5、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尽快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形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交通、通信、电力、广电、供水供气、医疗防疫等部门要加强基本救灾设施设备的保障能力,做好相关救灾物资储备。

6、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等空旷地,规划和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划定疏散路线,保持疏散路线的安全畅通。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安全避险、医疗救护、应急供水、临供食品供应等功能。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必须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五、切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

1、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我市地震形势严峻,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艰巨,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非常必要。各县(区)要根据当地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落实编制、队伍和经费,确保防震减灾工作顺利开展。

2、配齐配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各县(区)要为防震减灾部门人员配备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帮助防震减灾部门引进、培养地震监测预测、工程地震、地震应急管理、防震减灾执法等方面的人才,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防震减灾队伍。

应急管理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领导、完善街道应急网络建设

为建立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运转机制,街道成立了由机关各部门职工32人组成的机关部门队伍、由街道民兵及辖区改制企业、非公企业民兵共80人组成的民兵队伍、由社区居民226人组成的义务联防队伍、由社区楼栋、单元长1895人组成的楼栋单元长队伍、由社区工作人员252人组成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共五支队伍,合计2259人。

二、超前谋划、及时修订安全应急预案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3月街道组织相关人员,依据国务院《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重新对街道《街道综合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街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进一步细化工作原则、组织体系、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等各个环节,使新预案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督促生产经营企业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为顺利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宣传,切实促进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

为了扩大应急知识宣传覆盖面,我街道以创建“国家安全社区”、“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载体,通过消防宣传车、发放安全宣传单、制作安全宣传折页、开展居民安全知晓率调查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的社会宣传。此外还督促企业在重点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对职工宣传预案主要内容、应急处置程序及事故预防、避险和自救等知识。截止目前街道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安全应急培训2次,提升了广大职工、居民应急救援常识和技能。

四、开展应急物资的普查,完善应急物资的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提升安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工作,街道根据工作职责和担负的应急救援任务,储备了必要的物资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今年4月在街道、各社区、管委会范围内开展了应急物资普查工作。经普查,街道机关应急物资储备于1楼储备室,有应急药箱、应急灯、应急手电筒、应急逃生绳、消防斧、断线钳等应急物资,各类应急物资摆放到位,数量真实。各社区按照实际情况,对本社区应急物资进行了清查,并上报了《应急物资统计表》,街道行政办对辖区十三个社区及三个管委会的普查情况进行了个别抽查,通过实地查看,各社区实有应急物资数量与上报报表数量一致,存放地点能够如实填写。

五、做好事故应急演练工作

为进一步检验街道相关部门的应急行动程序和实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能够果断、有限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伤亡和财产损失。1月份以来,辖区企业、社区先后开展了各类应急演练37次,参加演练人员达1830多人。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锻炼了队伍、教育了公众,提高了事故处置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六、存在问题

上半年以来,我街道在应急管理中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离区政府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是有些企业、社区在演练活动与单位应急预案脱节;二是演练活动居民主动参入的积极性不高。今后工作中我们应加强人员应急知识培训,广泛开展突发事故应急演练,将应急管理工作抓实、抓出成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2015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1、结合街道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兼职人员工作职责,促进各社区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自治管理重要内容予以落实。

2、继续督促、指导辖区企业开展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