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学生自身发展、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学校的办学,甚至是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各高校做了大量工作,帮助学生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加强就业指导等工作。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各高校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经费保障。这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再是只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指导工作,而应该从根本做起,贯穿学生大学四年。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简单的等同于找工作,或者仅仅与工作相关[1]。职业生涯亦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职务的发展道路。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他的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可以在此之前做出设想和规划,这就是职业生涯设计。

一个系统的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己、人事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成长六个步骤。而在这其中,职业生涯探索阶段恰好处在大学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对每个学生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二、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从内而外”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帮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而是更要做到“人职匹配”。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分为以下步骤:

(一)认识性格

性格,是人在其成长经历中,因生理、遗传、家庭教养、学习经验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个人都会有天生擅长的一面,也有不擅长的一面,它没有好坏之分。通过知晓自己性格上的擅长与不擅长,并了解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和职业,就能帮助自己做出合乎自己情况的职业选择[2]。这样的最佳匹配,会使得大学生成为有效的工作者。

(二)认识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占据了他们一生中、一天中最好的时光,工作原本的意义不在谋生,而在于从事工作时沉浸其中获得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兴趣和投入就是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来源。

(三)认识技能

技能,是简历和面试所使用的语言,对于个人摆脱对能力的狭隘认识、树立自信心、在求职和工作中胜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大学生从自己以往的各种经验中辨识个人所擅长的技能,恰当表达、展现自我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事情。

(四)认识价值观

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和品质。它指向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个体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对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应重视对自身价值观的澄清,培养对工作健康合理的价值观,追求有意义的人生[3]。

总之,加强自我性格的认知,有助于在职业选择上扬长避短;加强自我兴趣和价值观的认知,有助于明确职业目标;加强自我技能的认知,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提高竞争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探索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探索滞后

国外大学对学生的自我探索教育主要是为职业发展服务的,美国高校都有类似于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这样的机构,比较著名的有哈佛大学的生涯服务中心,哥伦比亚大学的生涯和领导力发展办公室,他们提供的咨询和服务多种多样,就业指导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自己的评估,评估结束后通过电脑和工作进行配对。其实美国人一直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了解,他们看重个人特质和职业的适配性。小学时,学校就会聘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员为小学生讲解他们所从事职业的特点。中学时,学校会让学生做一些心理测验,还会让学生到各企事业单位自己去体验,从小对自我和职业的关注降低了大学毕业时找工作的盲目性。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的自我探索教育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也迟迟未能开展。但学生对自我探索是非常渴望的,现状和学生需要的矛盾说明学生的自我探索以及相应的指导己经相当滞后了。

(二)自我探索意识的缺乏

在大学生中,对“自我探索”全然不知的大有人在,清晰了解“自我探索”的则寥寥无几。总而言之,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之前没有思考过自我探索这个问题,因为应试教育之下,这对他们的成绩似乎没有帮助。带着这种对自我的朦胧感他们进入的大学。但学习不是大学的全部,学生还需要思考自己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对什么课程感兴趣,他们对这些问题难以回答,很多人都是随大流,这势必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自我探索需要个体的重视,进入大学仍有很多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有唤醒他们的意识,才能为四年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三)自我探索方法缺乏

很多学生想过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改变自己,但是很多人也会因为不知如何着手而放弃,更有学生因为不了解自己而困惑。学生们认为自我探索比较难,原以为自我探索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但是真要探索时却发现无从下手。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都有所了解,但是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并不多。很多人对自己是一知半解,还有些人都没正式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为大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唤醒他们自我探索的意识,使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我,有能力探索自我。

四、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自我探索的思考

(一)自我探索应尽早开展

自我探索是一种意识,很多学生对此并不了解,所以不够重视,但是自我探索对大学生确实很重要。大学四年中,一般高校在大三、大四才对学生进行干预,效果往往不够明显。如果能在刚进大学时就帮助他们确立这种意识,这对他们大学四年的生活以及走入社会后的发展都十分有益。

(二)自我探索应持续开展

自我探索不同于就业指导,前者是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自我概念,具有发展性、广泛性、综合性和长期性,后者是以解决问题为主,是应时性的。自我探索关注学生自我成长、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甚至要探索和开发自己潜能。此外,在探索过程中还会出现“倒退”现象,所以自我探索的道路是艰难的,需要持续开展。

(三)完善心理咨询体系

自我探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科学的心理测试,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和价值取向等特质有全面认识,从而能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好地选择发展道路[4]。这些工具大学生不容易得到,或者得到了测验结果但不知如何解释。因此,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应包括相关技术的支持和专业人员的配备。同时,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学生知道学校所提供的心理帮助。

(四)勇于尝试,创新方法

目前高校带领学生做自我探索训练专业的老师还不多,这就需要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老师勇于尝试。辅导员老师要通过学习培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但同时更要有勇气尝试站上讲台,最开始可能做不到形成一种教与学的模式,但哪怕是与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所学也会让学生们开启“自我探索”之门。在方式方法上,不能只单纯的讲理论,要花心思,创新意,将理论高度提炼融入到多种活动形式中,可以采用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方法,加以精美的包装,让学生们对“自我探索”产生兴趣。

(五)在“自我探索”中全面开展职业幸福观和社会责任观教育

在“自我探索”中价值观的部分格外耀眼,在这其中除了自我价值观的澄清,最为重要的是全面开展职业幸福观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对人生幸福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

当前,幸福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是十分突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每一个人的幸福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然而,劳动和奉献是物质利益获得的前提条件。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虽然有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现象,但是真正持久的、大多数的幸福一定是自己劳动创造的。因此,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奉献和个人利益的紧密关系,大学生就业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都是创业的过程。只有艰苦创业,才有利益的获得,才有精彩的人生[5]。现在特别强调先就业、再择业,其中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人生的理想和成功,在于劳动和创造。首先有劳动创造机会,再去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

职业和责任也是紧密联系的,责任感是职业理想、职业成就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供养一个大学生,对于大多并不富裕的中国家庭来说,是一份相当大的付出,尤其对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往往意味着花光父母半辈子的积蓄,还要节衣缩食。因而一个大学生首先是要承载全家人的期望,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职业既是实现人生价值途径,也是承担责任的主要载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开展的感恩教育,首先是感家庭、父母养育之恩,同时也感国家、社会之恩。在选择职业时,引导大学生不仅要看重职业本身的价值,而且要看到职业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对于家庭付出的回报,也就是对家庭、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责任意识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态度,是职业素养的表现之一。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是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重要的在于感恩思想、回报家庭、社会思想教育,促进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美)里尔登等著,侯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组织编译,2005.

[2]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出版,2008.

[3](美)鲍利斯,(美)克里斯汀,(美)布卢姆奎斯特著,柏静静译.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周长青.大学低年级学生自我探索的现状调查及班级指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钟强,易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中国成人教育[J].2009(24).

作者简介: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生涯探索 内容 评价标准 影响因素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而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是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手段。生涯探索是生涯规划的关键与基础。根据Super的生涯模式研究,生涯发展可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探索期一般在15~24岁,大学生就处于这个阶段,且向建立期过渡。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工作不再只是个人寻求糊口和温饱的手段,更是个人自我成长、发展和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从而职业的选择也因此成为一种复杂的历程,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每位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缺失,大学生缺乏自主生涯意识和充分的生涯探索,其结果是短期内不能充分就业,长期来看就业后频繁跳槽,无论是给公司还是个人都带来损失。为此,加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大学生主动开展生涯探索,掌握生涯探索的内容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涯探索与职业探索、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

“Career Exploration”国内翻译为生涯探索、职业探索、职业生涯探索都有,国外相关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职业指导的奠基者帕森斯于1909年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总结了职业指导的理论与方法,并提出了人职匹配的思想。直至20世纪50年代,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在实践中体悟到职业选择不应当是一个被动的过程,由此将职业指导推进到了职业生涯辅导。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职业辅导转变为生涯辅导的标志,也标志着职业探索向生涯探索的过渡。国内相关的研究沿用职业探索的为多。但近年来,澄清生涯探索与职业探索的区别的研究不断涌现,如沈之菲提出“职业探索只是生涯探索的一个环节而已”。欧阳琰认为生涯探索主要包括职业探索、自我探索、理想探索、环境探索、组织探索等,职业探索仅仅是职业生涯探索的一部分。生涯探索与职业生涯探索应只是提法上的不同,实质是一致的。

二、大学生生涯探索的主要内容

根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斯温提出的生涯规划模式,生涯探索可以从自我、教育与职业、自我与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开展。斯温生涯规划模式由三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所组成,而生涯决定是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结。圆形是此模式的核心部分,表示一个人想要达到的生涯目标。生涯探索就是为了追寻此目标的设定,深受环绕着核心的三个小三角形所影响,每个小三角形都是生涯探索与规划的重点,其内涵如下:

1.对自我的探索

(1)知识、技能、能力的探索

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是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基础。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但是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技能是自我活动的自我调节机制中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能力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因此多技能的培养是青年在大学阶段重要的课程。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不同于技能,强调完成活动的心理条件。但知识与技能、能力又有密切相关。能力是依赖知识、技能的获得;同时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个体要关心知识的掌握,也要关心能力的发展,并促使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个人必须明白自己目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还需要补偿哪些知识,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要在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对自己有个很好的评估。

(2)对自己需要的探索

现实状态下,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尚不明确。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5个等级学说。他认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缺失性需要,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安全的需要表现在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者关系。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在生活中变的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潜能,并使之完善化。这些需要决定了我们生涯探索的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生涯探索的动机。

(3)个人人格类型与职业兴趣的探索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他与个体的认识及与相应环境的交互作用有关,当人的兴趣达到稳定程度的时候,便成为人的个性倾向性,影响一个人对教育和职业目标的选择。而职业兴趣则是有关职业偏好的认知倾向,是影响人们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可以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也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人格是人不同于他人活动的动力特征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后天形成,与人的价值观有更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特征与职业适应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与所从事的职业很符合,就可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反之,则会使从业者的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妨碍事业的成功。

(4)生涯价值观的探索

价值观是工作或者活动的动力,是个人评价外在事物以及决定是否投身不同行业、职业的依据。价值观是一持久性的信念,是个人社会对某种行为或存在状态的偏好。价值观包含着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成分,并影响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目标或者事物的选择。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观,反映了个人价值观。工作价值是做职业决策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在职业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那你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义、有目的,就会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如果你的工作没有使你得到满足,生活本身就会变得乏味、单调而令人烦躁。

2.教育与职业的探索

教育与职业的探索是对工作与教育世界的探索,包括职业讯息的了解和对工作世界的认识两部分。认识工作世界的渠道有收集与职业相关的文书资料、举办演讲座谈会、实地参观访问等。职业信息的收集在生涯探索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部分,因为职业选择取决于其所收集到的信息。对职业讯息的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信息的了解如工作的性质、教育、培训和经历、个人素质、工资、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在该行业中的工作者的人格特征、雇佣和晋升前景、个人从工作中获得的满意感、对于你个人的利弊、其他人的感受、相关的职业;二是信息来源的了解,如出版物、视听材料、教育材料、计算机系统、专家访谈等。

3.环境资源的探索

生涯探索不能仅仅是个人资料和职业信息的整合,而应善于利用个人的基础资源,它主要包括家人、师长、朋友的期许和协助,社会资源的助力,来自不同意见的限制和阻力,乃至个人的经济和知识资源等。社会关系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确实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扩展信息渠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可靠的经济后援,降低失业风险;减少工作搜寻成本,有助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已经有的研究表明“网络联系的广度或大小跟社会资本的丰富性或异质性有着显著的联系,联系可以为个体确认对工具有用的资源提供更好的机会”。

对于大学生求职者来说,首先要学会开发现有的社会资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社会联系: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同乡,甚至同学的同学,同学的同乡等,其实这些都能成为很好的社会资本。如果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平时加重这方面的交往并注重交往的质量,无疑对于信息量的增加是大有裨益的。整个社会也应积极的鼓励大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信息网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同时也区分搞歪门邪道和正道运用社会资本求职择业的界限。

三、大学生生涯探索效果的评价标准

如何判断大学生生涯探索的效果,是开展生涯探索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指标,当前研究倾向于是否能使大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概念,了解、接受和发展自我,认识自己的个人特质、个人期望和抱负,认识生涯发展资料,澄清个人价值观,建立和完善个人适切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准确觉察自己所偏好的生活型态和工作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生涯决策技巧,在面对各种决定的情境时,能准确界定问题,并运用各种资讯,科学分析相互间的利弊得失,力求作出最适切的决定。使大学生通过规划和选择,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与自己的生涯目标匹配的生涯路径,同时熟悉生涯决定的历程。使大学生能统整自身特质、潜在生涯选项和工作世界,并拟定完成目标的计划与策略。使大学生具有面对社会变迁、科技不断发展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判断大学生生涯探索效果的标准分三个方面。即成功的生涯探索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充分了解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能够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明确的“行业――职业(职业群)路线图”目标清晰可行,执行意志坚定;二是有生涯短期、中期、长期较明确的规划图及备用调整方案;三是掌握了进入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制定了为进入该职业而准备的学习计划。

四、大学生生涯探索的影响因素

目前对职业生涯探索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和家庭因素上。对家庭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结构变量和过程变量,前者有家庭经济地位、父母工作状态和受教育水平;后者包括亲子依恋、父母支持、父母教育方式等。影响职业生涯探索的个体因素研究主要包括性别、同一性、人格、个体发展主动性和职业生涯自我效能感等。

但很多研究者发现,同伴群体及学校教育对个体、尤其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生涯探索的影响更不容忽视。而在大学校园中,同伴群体的影响伴随着学校教育共同发生。因此,这里将同伴影响归入学校教育范畴。

1.学校面上的生涯课程教育

浙江理工大学对2008级学生开展了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以课程全覆盖的形式开展。而对2007级学生没有开展。对这两个年级学生的调研数据显示,2008级学生对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2007级学生,并因此有意识地开展生涯探索。在学校统一组织的生涯规划手册填写过程中,同学逐步进入自我、教育与职业、环境资源等领域的探索。这方面的探索明显多于2007级。但是,对这三个方面的探索质量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是辅导对象庞大、受众情况各不相同、辅导教师专业性不够强等,这些因素影响了生涯探索的质量。

2.生涯团体辅导教育

组建了一个32人的生涯辅导团体,以公选课的形式对其进行为期10周(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的生涯团体辅导(辅导方案参照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的“生涯规划与发展团体辅导”)。辅导前参考台湾生涯辅导专家金树人教授的大学生生涯规划问卷,编制了大学生生涯探索问卷,对32位同学的生涯探索现状进行了测量。辅导后又对其再次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生涯定向形态上“自主决定型”比例明显上升:辅导前,自主决定型31.25%,他主决定型25%,迷失方向型43.75%;辅导后,自主决定型68.75%,他主决定型9.38%,迷失方向型21.88%。生涯探索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自我、环境及职业目标群”的清晰比例提高15.62%,“生涯短期、中期、长期规划”的清晰比例提高12.35%,“知识技能准备状态”的清晰比例提高12.5%。可见,小团体、互动式的生涯探索教育模式效果更理想。

3.同伴影响

在生涯团体辅导过程中,将32人的生涯辅导团队分成四个小组,结果发现,团体辅导过程中,有三个组的同学非常活跃,组内互动非常充分,小组荣誉感强,组员关系融洽,有团辅以外的交流时间。另一个组相对比较沉闷,互动动机较弱,组员之间互动相对少。结果显示,前三个组的同学通过团体辅导,个体变化明显多于其余一个组。同时,调研发现,优秀学长对大学生生涯探索的影响也明显存在。

参考文献:

[1]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世界出版社,2003.

[2]沈延兵,余新丽,费毓芳.关于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系统思考.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6,(12).

[3]施国春,范慧玲.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中国教育导刊,2005,(17).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第3篇

一、“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审视

数学中探索规律的过程,实际上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综合运用的过程。过去我们比较强调演绎推理,弱化了合情推理,影响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合情推理是丰富多彩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两种用途最广的合情推理。彭加勒曾经说:“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因此,在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活动中,既要用合情推理发现数学规律,又要用演绎推理加以论证,以保证结论的正确性,两者缺一不可。这就好比人在迷雾中前行的眼睛与双腿,既要用眼睛观察方向、探寻道路,又要靠双腿循序渐进、达到目标。虽然合情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但在推理过程中,大胆的设想,超乎寻常的猜想,往往孕伏着发明创造的潜质。让学生在给定的事物中发现、探求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突出探究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现行教材设计特点的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经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都对“探索规律”的内容进行了合理选择和精心设计。但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内容选取相差甚远,编排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下面是人教版教科书中“探索规律”的单元设计:可见,关于“探索规律”的内容分别在学段中以主题单元方式进行了独立设计,把探索规律的教学作为培养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综观各册教材进一步发现,在其他各个学习领域,还以分散渗透的方式穿插编排了有关数学规律的探索性内容,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把发现规律、探索规律渗透教学的全过程。人教版教材以独立单元设计的“探索规律”的内容相对较多,并且分布在各个年级。选取的内容主要是图形变化规律、数列变化规律和操作活动变化规律。内容设计的活动性、探究性比较强,一些内容直接设计在“数学实践活动”之中。如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搭配的规律”;五年级上册《量一量找规律》中,通过操作实验探索规律等。并且注意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数和形的变化规律,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美丽。

三、合理建构内容形式

《标准》把“探索规律”置于突出的位置。一方面,在公式、法则、算法等规律性知识的教学中强调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的过程;另一方面,将“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独立内容,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因此,小学数学中“探索规律”的内容,主要是数、式、形的规律的探索,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即在不同阶段设置独立的单元以适当的主题进行“探索规律”的学习,同时以相关内容的学习为载体,以分散渗透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与变化趋势,培养学生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的能力。探索数的变化规律,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已经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探索数的变化规律的形式可以是在数列中找规律、数表中找规律、数与形的结合中找规律等。在低年级可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规律更多地了解数的意义,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能力,为第二学段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与变化趋势作准备。 探索形的变化规律,可从一、二年级开始,通过让学生观察简单的不同图形的排列,发现其排列规律,从而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图形。这有利于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找规律的思想方法。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有时需要画图和操作,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手脑并用,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增强空间观念。算式中找规律可通过一组或多组相似的式子,让学生从中发现式子与式子之间规律性的变化,然后根据找到的规律填算式或写出算式的答案。这里,减法算式中隐含着“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变化规律。可通过先计算,再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感受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一方面,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独立设置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如苏教版教材中通过填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另一方面,可分散设计一些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练习题。

“探索规律”内容的设计,应体现素材选取生活化、情境设置趣味化、呈现方式多样化等特点。也就是说,要从儿童身边的事例入手,设计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使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社会化、趣味化;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如:“你是怎么想的?”“你发现了什么?”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并且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内容,如图形、漫画、表格、文字等。学生探索规律时需要从题干、表格、人物之间的对话等当中获取信息,有时信息多余,需要学生选择,有时信息不足,需要学生设法间接获取,让学生经历“现实题材――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或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四、恰当把握内容设计的层次性和探索性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宇宙,最优探索方法,物质系统反设计,并行-云-系统仿真工程,有止境的科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N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1. 引言

人类自然科学探索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占领控制全部宇宙多维空间,并完全自由地应用全部宇宙物质[1-4]。为此,人类祖先与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物质中的无穷无尽的未知现象、无数的未解之谜,等等。所谓科学研究,是基于当时的物质环境、生存与发展条件与科学技术基础,研究者采用全部可能的各种科技手段,来探索宇宙物质世界的全部未知的各种客观现象及规律,希望探索出新发现,并且该新发现能够经过各个学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长期实践检验,以及广泛实际工程应用等,以确认新发现的正确性[2-3]。从人类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史可以看到[5-14],人类祖先对未知物质及特性的探索从零开始,不断发展,自近代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爆炸式的发展,但新的“未来科学问题”不断呈现[10]。值得指出:人类的祖先(如原始人、猴子、.....、微生物、.....)一直在进行科学探索研究,否则,人类不可能可以不断地生存、发展壮大而进化成今天的人类。科学探索研究并非(但包括)只是在实验室中由科技工作者进行......。

值得注意:对全宇宙系统,人类最优的科学探索方法是什么?人类通过什么科学探索研究的技术方法,可以付出最小的代价并最尽快地实现人类自然探索的最终目标?

基于宇宙物质原始自然运行的统一数值算法与数值仿真过程[1],考虑到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对宇宙物质的科学探索研究的最终目标,本文提出人类科学探索研究的最优科学探索技术方法是基于系统数值仿真而对全宇宙物质系统的反设计;同时文中分析了该全宇宙物质的系统反设计方法,结论是该系统反设计可以尽快实现人类科学探索研究的最终目标:占领、控制与自由地使用全部的多维宇宙空间与全部的各种物质;而人类传统的自然探索研究方法需要人类付出无比巨大的代价、付出太长太长的时间才有可能(但不一定可以)实现人类科学探索研究的最终目标。因此,本文提出的科学探索全宇宙的最优的方法,可以回避掉人类传统自然探索科学的严重缺陷。

2. 科学探索全宇宙系统的最优化方法问题的描述

在人类生存的多维空间与现有科技储备条件下,现代人类对全宇宙系统的科学探索,需要寻找最优的探索方法 ,使得科学探索研究的成果与代价比 达到最大:

(1)

式中, --- 科学探索研究的成果; ---科学探索研究的代价比,包括付出的探索研究时间,人类生存的多位空间的损失; --- 科学探索研究的方法; 依次是时间、3维几何空间,NS是指空间的维数(NS>4)。

同时,需要满足以下约束条件:即人类的多维生存空间

(2)

即人类必须有足够大的NS维生存空间,使人类不仅保持生存状态,而且可以不断进行相关的科学探索研究而发展壮大自己。

, 如果 (3)

式中, 是宇宙物质系统的根基底(即全宇宙物质构成及其运行过程与特性,该多维宇宙空间与物质的内部参数, ),是人类科学探索的最终目标; 是人类寻找宇宙物质系统的根基底过程中系统仿真(第k次迭代)产生的物质现象; 是(数字化的)人类积累的知识库; 是可以接受的系统仿真误差。

3. 全宇宙物质构成及运行过程与特性的数学模型

人类科学探索研究的对象是:完全彻底系统地、准确可靠地、高精度地掌握充满在全宇宙多维空间中的物质构成及其运行过程与特性,该多维宇宙空间与物质的内部参数, 。因此,需要可以对全宇宙物质进行系统数值仿真,关于系统数值仿真的数学模型,即宇宙物质的构成、物质运行的统一基理及其运行过程的普适性数值算法[1],现介绍如下:

3.1 宇宙物质的构成与运行过程

宇宙空间S是一个NS维的空间,其大小为: ,其中, Ai(i=1,2, , NS)是第i维空间的大小(A1为时间,A2, A3, A4为三维几何物理空间,…)。宇宙由一系列(共NMax种)物质基素(物质最底层的基本元素)及其转变成的物质组合体构成,这些各物质基素单元与(各层次级别的各类)物质组合体之间,以及各层次级别的各类物质组合体之间,是在NS维空间中作不停的运动,并且相互不停地(分解与组合)转变,该相互转变如图1所示,各层次级别的各类物质组合体的NS维运动过程如图2所示,多维运动过程中物质体的逻辑关系如图3所示,前面的众多种类的大量现象是后面一个现象的条件,后面的一个现象是前面众多个种类的大量现象共同协同对抗产生的结果。

宇宙物质的NS维对抗运行过程与形成的构成,遵循宇宙物质运行的统一基理,详细运行过程的结果可由宇宙物质运行过程的普适性数值算法作数值仿真获得。

3.2 宇宙物质运行过程的普适性数值算法

基于宇宙物质运行统一基理体系[2][3],在一个NS维空间区域 中,宇宙物质运行统一的普适性数值算法 Universal为:

(4)

式中,宇宙物质普适性算法 Universal具有以下功能:输入宇宙空间维数与大小以及充满在其中的物质的基底参数,以及指定的一个宇宙子空间,等;经过 Universal的运行(即:全部宇宙物质的NS维对抗运行)。全部宇宙物质基素单元的NS维运动之后,输出在NS维全宇宙空间中,表现为无穷无尽(巨大数量)的、奥妙无穷的、无奇不有的、……现象。

宇宙物质运行统一的普适性数值算法 Universal的具体详细的数学描述,数值仿真的数学表达,全程计算步骤,数值仿真计算流程图,等等,参见文献[1]。

具体的输入如下:

(1) 宇宙空间的维数为NS维。

(2) 各维宇宙空间大小:A1为时间,A2, A3, A4为三维几何空间,…,第NS维空间,构成NS维空间S。

(3) 宇宙物质基素信息:①在NS维空间全区域中,存在NMax种类(系列)的宇宙物质基素单元,各类具有不同的特征功能与数量,如第k类物质基素存在Nk,Max个单元(k=1,2, …, NMax);②在宇宙空间全区域中总共存在 种类基素,全部种类基素单元总数 ;③内部参数: 是物质基素单元 的内部参数;④约束条件:各种类物质基素单元的内部参数约束函数 ;⑤各种类物质基素单元的功能运动方程 ,第k类物质基素,k=1,2, …, BMax,第i个物质基素单元;⑥物质基素控制量 ;⑦基素单元的性能指标 为追求掌控最大的NS维空间(及充满在其中的全部物质)。

(4) 指定一个NS维子空间区域 。

具体的输出如下(在全宇宙 维空间中):

(1) 全部物质体的总体信息:①全部物质组合体级别的总数 。②全部物质组合体级别各种类的总数 。③全部各级别种类物质组合体的总数 。

(2) 各种物质体(基素单元与物质组合体)的详细信息:①全部各种类物质基素单元的状态 ,全部各级别种类物质组合体的状态 [在NS维空间中的参数,如时间、三维空间、…,(包括相互之间的导数,即速度,等等)]。② 物质组合体运动方程。③(所导出的)该物质体的一序列的概念及概念性参数【如:约束条件(物质基素单元或组合体的状态变量约束函数 、控制对策约束函数 、性能指标约束函数 ),运动方程,子性能指标,…】。④各种物质基素的不同单元、与各层次各种类的不同物质组合体的性能指标P= ,如物质体所占据的NS维空间,如(人类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观测到的)物质体形状随着NS维空间的变化,以及这形状在不同条件下观测到的结果不一样,等等。⑤各种物质基素单元与物质组合体的控制量 。⑥ 是物质相互作用特性方程, 是(在该物质系统所在的 维宇宙空间 区域内)各级别各种类物质组合体对周围物质(如对物质基素单元 )的作用特性现象,如物质体的各种特性:各种作用力,如“万有”引力、磁场力、电作用力、等等;物质体的形状;…。⑦各物质体所在更高级别的一些物质组合体,以及该物质体的组成(由较低级别物质体,…,物质基素单元)。⑧各物质体在 维运动过程中的分解与重新组合。⑨不同级别层次、不同种类的众多物质组合体分别采用各自的对策 追求各自的性能指标 达最优。

(3) 针对一个指定的 维子空间区域 ,存在的物质体,可观察的现象信息:①总共存在 种类(系列)宇宙物质基素,各种基素分别存在 个单元;②在该子空间 中,所存在的物质组合体级别的总数 ,物质组合体级别各种类的总数 ,各级别种类物质组合体的总数 ,各种类物质基素单元的状态 ,各级别种类物质组合体的状态 ,等等。

4. 人类科学探索全宇宙物质系统的最优方法是:基于超大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的系统反设计

科学探索研究的方法 起源于人类祖先发源的地球及其附近的多维空间,“优化计算”到现在, 的选取是非常规的、“非科学的无稽之谈”,主要技术方法是超大系统数值仿真,最后获得宇宙物质最底层的基素时,再进行实物物理实验作验证,宇宙物质反设计的流程如图4所示。

人类探索到宇宙物质的最底层的基素及其各种特性,可以直接接近基素单元法:宇宙物质基底的系统反设计数值仿真方案,宇宙物质的系统反设计数值仿真优化计算方法与步骤是:

第0步:整理人类长期探索宇宙物质所积累的巨大的、全部各种类学科领域中所知的全部现象、概念、原理等知识库 ,将该巨大知识库 全面系统地整理成数字化表达;

第1步:猜想而设立宇宙物质基素单元及其内部特性参数、运动方程等的初始方案 ,(k=0);

第2步:采用 与宇宙物质的数学模型,进行超大系统-云-并行数值仿真,生成不同层次、不同种类、数量巨大的物质及其运动现象,该仿真结果 以数字化形式表达;

第3步:将仿真结果 与巨大知识库 进行比较,并计算比较误差,如果比较误差很大(不可接受),则进入以下第4步,否则(即仿真计算误差可以接受)进入以下第5步,这里指出,采用系统数值仿真方法进行宇宙物质系统的反设计仿真,如图3中从宇宙物质基底人类可以理解的现象的过程中,反设计仿真不考虑中间仿真结果(即物质结构及其运行的现象等)是否正确,而只考虑人类已经积累的膨大的知识库(即与该知识库作与比较,如图4所示);

第4步:基于系统仿真结果误差,迭代修改物质基素单元及其运动方程的方案 ,再转入第2步;

第5步:已经获得最优的宇宙物质的系统反设计数值仿真结果 ,进行物理实验,作最终的验证。

基于本文提出的宇宙物质基素、宇宙物质运行的统一基理与物质自然运行的普适性数值算法,以及人类长期探索宇宙物质所积累的巨大的学科原理等知识库(这些即是宇宙物质的系统数值仿真反设计的条件),采用图4所示的宇宙物质反设计方法,经过超大规模系统并行-云-仿真计算,直接探索发现宇宙物质的最底层的基素及其内部特性参数、运动方程等。最后进行物理实验,验证在反设计过程中生成的且人类无法想象猜测的物质现象:物质的组成结构、在宇宙的分布、各种物质形式、层次种类、各种类物质运动现象及其规律,等等,进行最终的验证。

5. 超大系统数字仿真进行全宇宙物质系统反设计的优点

宇宙物质的反设计的系统并行-云仿真研究方案与人类传统的传统自然探索科学方法相比,人类传统的自然探索科学方法不是探索全宇宙系统基底的最优科学探索方法[1-4],而采用超大系统数字仿真避免了历时上亿年的人类传统自然探索科学方法的缺陷,是现在最优的方案,体现在:

5.1 全局大范围进行宇宙物质的寻根探索,所付出的成本代价很小,探索研究的速度很快

宇宙物质系统基底探索所需付出的代价很小,主要需要数以千计万计的计算机进行超大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以及各个专业的研发人员等将人类积累的知识库数值化;如果采用传统科学探索方法,只是从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出发,“摸着石头过河”,想尽一切办法“获得一个历史性惊人重大突破的新发现,再更深入探索多步”地靠近宇宙物质系统基底,所付出的成本代价太大太大……太大。

显然,“一步一批物理实验室”将付出巨大巨大的代价,付出太长太长的时间,即 太大;而采用全宇宙物质系统的全局最高精度数值仿真反设计,需要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与各个专业的研发者,这些成本代价是很微小,系统数值仿真几年就可能出一些结果,探索研究的速度是“快的离谱”,即 。避免了“人类沿着传统科学研究路径进行下去,人类可能不能满足约束条件(2)式”。

另外,由宇宙物质系统仿真产生的因果关系逻辑图(如文献[1]中图3)可知,采用物质反设计系统数值仿真方法可以“胡思乱想地”、“答非所问地”、……“不符合逻辑地”、“偷换概念地”假设宇宙物质的最底层根基 ,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探索到全宇宙物质基底。

5.2 全局大范围进行宇宙物质的寻根探索,效率极高,探索不是无止境的,可行性很强:人类已经到了结束宇宙无穷无尽探索的冲刺阶段

传统自然探索科学寻找宇宙物质基底过程中,付出无比巨大的多维代价,经过“无穷无尽的”探索,取得了大量的“历史性、惊人的重大新发现”等时,才探索向前走了一小步,并且大量的“一小步”在全局中都可能是无效的。与人类传统自然探索科学方法相比,宇宙物质的反设计系统仿真过程中将出现“无穷无尽的”、“无奇不有的”、“不符合科学原理的”、“不合逻辑的”、“不可思议不可想象的”、……、“可以想象的”、“符合科学原理的”现象,因此,这个超大规模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是效率极高的,探索不是无止境的;同时实现该宇宙物质的反设计,所需的人力、物力等并不多,是可行性很强的,因此,全局大范围进行宇宙物质的寻根探索,宇宙物质的反设计系统仿真研究方案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因此,基于超大规模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的宇宙物质反设计系统仿真研究方法,是全局大范围进行宇宙物质的寻根探索的全局最优的方法 ,将获得最优效果 ,并能够容易满足约束条件(2)与(3)式。

总之,基于现代人类计算机技术,人类积累的知识库以及宇宙物质的反设计方法,人类现在已经到了寻找到宇宙物质基底的时候了,即人类已经到了结束宇宙无穷无尽探索的冲刺阶段。

6. 采用超大系统数字仿真进行科学探索全宇宙系统时存在的问题

6.1 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宇宙物质的反设计的标本,有可能得出的一些结果,现代科学不能解释

在宇宙物质的反设计系统仿真过程中将出现“无穷无尽的”、“无奇不有的”、……、“符合科学原理的”现象 ,在这些无数的多维现象中,如果可以寻找到一群现象与人类积累的知识库 完全重合,这就可能是反设计的系统仿真成功(即满足约束条件(3)式);如果可以寻找到一群现象 与人类积累的知识库 基本重合,即一些是完全重合,另一些是现代科学不能解释,这可能是反设计的系统仿真成功吗?是否一定要等待现代科学探索到这些不能解释现象与规律,才能说明反设计的系统仿真成功了,而现代科学探索到这些现象与规律,是要付出太长的时间与太大的代价 等。

6.2 宇宙物质的反设计是超大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数字仿真量太大-太大-…-太大

宇宙物质的反设计是超大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一个系统仿真反设计组就需要成千上万台计算机来进行,即使是很多系统仿真反设计组同时来进行宇宙物质系统的反设计,也不一定会很快反设计成功,数字仿真量太大-太大-…-太大,但在这个宇宙物质的反设计的超大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过程中,探索是有止境的,有待我们去尝试。

7. 结论

基于人类科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宇宙物质结构组成及其运行的统一基理,基于超大规模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本文给出了全宇宙物质系统反设计的数值仿真算法(包括仿真步骤以及流程图),通过与人类自然探索科学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比较分析,认为该基于并行-云-数字系统仿真的全宇宙物质系统反设计数值仿真算法是科学探索全宇宙物质系统基底的最优方法,是全宇宙中第一优工程。

该基于超大规模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而进行全宇宙物质系统基底反设计,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①探索速度很快,超大规模系统-云-并行数字仿真几年内就可以获得一些不太正确的(临时迭代)宇宙物质系统基底仿真结果,以供系统仿真反设计迭代;②宇宙物质系统基底的探索效率很高,科学探索不是无止境的,虽然反设计迭代过程中的临时迭代结果不对,但人类无法想象与猜测的、现代最先进设备无法观测的物质也可能被仿真出来,避免了人类上亿年形成的人类特色自然探索方法的缺陷;③宇宙物质系统基底探索所需付出的代价很小,主要需要数以千计万计的计算机,以及各个专业的研发人员等,明显优越于人类传统自然科学探索方法,即可以想象到的就可不择手段地探索,并且“一步一批实验室”,因而,全宇宙物质反设计是探索全宇宙系统基底的最优科学探索方法。

因此,未来人类科学探索研究的发展方向,是进行宇宙物质基底系统反设计的云-并行数字仿真。建议人类未来的科学探索研究的技术与方法是:基于我们人类长期科学研究取得并积累的巨大而临时有效的因果关系知识库,以及宇宙物质构造组成及其原始物质运行的普适性数值算法,进行宇宙物质基底的系统反设计,寻找到宇宙物质的最根基要素,即实现人类科学探索研究的最终目标:占领、控制与自由地使用全部的多维宇宙空间与全部各种物质;不需要任何科学探索,不需要任何科技创新。

人类已经到了结束在宇宙中进行无穷无尽探索的冲刺阶段,该宇宙探索的冲刺阶段是全宇宙物质系统反设计,这是人类针对全宇宙的第一优工程。

参考文献

[1]南英,丁全心,陈哨东,等,基于自然数值算法的众多飞行器轨迹一体化全局优化设计,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43(6): 636 ~ 659

[2]Nan Ying, Methodologies on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 Over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Dec. 2013, Vol:13 No:06.

[3]南英,人类特色的科学探索研究:总结与未来方向,科技纵览,2014,No:184:88~100.

[4]Nan Ying, Methodologies on Scientific Researches: Traditional Nature Sciences Are Unoptimizable Methodologies to Explore Whole Univer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Statistical Computing, 2014, Vol:5, ISSUE 1.

[5]Andrew Robinson, The Scientists - An Epic of Discovery, Thames and Hudson, 2012

[6]Michael Frieldma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A New Key[J], ISIS, Vol 99, March 2008: 125-134

[7]宋健,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2月

[8]路甬祥,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1卷,第3期,2002年: 193-209

[9]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10]What we don't know: 125 questions, Science Vol.309, No.5731, 1 July 2005, pp.75-102

[11]Biju Dharmapalan,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ology, Alpha Science International Limited , 2012

[12]栾玉广,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探索价值观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多元化方法;原因;策略

初中政治是端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学科。如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促成初中政治教学合理、科学、持续发展,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政治教学实施多元化方法的原因

(一)政治教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初中政治具有一般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无法比拟的性质特点,它具有很强的思想观念塑造性,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意义非凡。正因初中政治具备了这样的特质,决定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成学生思想健康的成长,是其应有之义。众所知晓,我国初中政治学科的教授,除了坚持基本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关键还在于引导学生朝着合格乃至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前进,其中包括道德、智力、体魄等各方面的塑造。加之初中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初步成型时期,对他们加强政治辅导与教学,显得至为重要。初中政治教学这一特质,决定了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必然。

(二)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顾名思义,多元化教学方法与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式教学大相庭径,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将知识传播给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目的之一。相比其他科目,初中政治教学更显枯燥,许多学生甚至老师都把这门学科看成是一门死的、生气不够的学科。在这种情形下,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诸如情景教学法、课本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法、师生互换角色法等多种方法的交叉综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从机械接受的模式中走出。

(三)开拓学生思维与视野

多元化教学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开阔视野、丰富自我,这对于引导学生思维与视野的开拓,也是有益无害的。“多元化”一词本身就包含着创新和探索意识,初中政治多元化教学既包括教师“多元化”地教,也包括学生“多元化”地学,是两者互动互进基础上展开的。设想,初中政治教学如果不采用多元化方法,一味坚守“过去的传统和阵地”,很可能禁锢思想,不但教师无法得到提升,恐怕连学生也会被带入僵硬的传统阵地中。久而久之,必将产生厌政治学之情绪,甚至思想陷入死气沉沉中。因此,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探索政治的多元化教学,是必由路之一。

二、初中政治教学多元化方法探究

(一)以学生为参照基点实施不同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的两大教育思想,至今沿袭不衰。初中政治教学一般以班级形式开展,班内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政治老师应紧紧以学生为中心,以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切入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做法与孔子所主张的“因材施教”是一脉相承的。后来马克思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也与“因材施教”思想不谋而合,只是前者先于后者千年,是它的具体应用罢了。以不同学生为参照基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前提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学习方法、学习的长板和短板所在,做好实事求是的准备工作。只有做到实事求是,在探索多元化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否则,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出现南辕北辙的意外情况。以学生为参照基点探索不同教学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也是孔子“因材施教”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政治老师不妨以具有某些共性特征的学生群体为对象,实施整体教学,其他个性鲜明的学生采用特殊教学方式;也可以在不同知识的教授上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处之。

(二)促成政治教学扎根生活的土壤

如前所述,政治教学对于初中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思想价值的检验亦无法离开现实生活土壤。这要求初中政治教学多元化方法的探索和践行,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牢牢地以生活为取材和检验的源泉。举个简单的例子,初中生正处于塑造时期,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显然是政治教学的任务之一。然而,事实是许多政治学的优秀的学生往往思想品德不尽人意,其实质是理论的学习和知识的运用与扎根脑海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最大原因在于学生课堂学习是死知识的传授,学生仅为了获取高分而学习,至于生活中是否践行则是另外一说了。因此,为了防止“说一套做一套”学行不一情况的出现,教师在进行多元化教学探索时,应重点在理论与生活实践高度吻合目标的达成上作指导、下功夫。

(三)师生互动促成多元化方法生成与使用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究不能脱离学生,而应该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实践作为探究的基地,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归纳方法的生成和使用。初中政治教学多元化方法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政治教师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一方面,在多元化方法探索蓝图的规划上,要做好前瞻性的准备工作,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大致的目标追求。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始至终不能脱离学生搞“单人秀”,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多元化教学的探索工作并从中获益。另外,学生在探索工作中也不能一味被动行事,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实践工作的同时,应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进献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只有将教师和学生互动起来,探索出来的方法才是真正依据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摸索出来的,才适用于广大学生,使之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多元化方式的探索,是由初中政治学科的本质特征、提高课堂效率和活跃学生思维等方面决定的。探索之途任重道远,初中政治老师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姿态,切实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将教学从单纯的课本回归到生活,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来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袁文凤.论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2013(11).

[2] 陈广英.新课标下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