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重要性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重要性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重要性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课堂教学满堂灌。通常情况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学时设置一般在32~48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需要把与市场调查相关的调查和预测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步骤等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并辅以必要的作业练习,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几乎很少有实践演练的部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无法有效解决市场调查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目前,《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虽然内有部分调查案例,但也只是为了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而且,一些案例在选择上不考虑时代性,无法与现代社会经济和管理现象的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接轨。

3.考核方式忽视综合能力。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资料能力。而现有课程考核中,主要借助于课堂考试和平时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考试的内容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方法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前述几种能力的综合考察。

4.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市场调查各个环节的技巧,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通常让6~8名学生组成一个调查小组,结合专业特点或者社会热点开展相关调查。但是一些学生懒惰情绪严重,缺少自信心,把很多问题交由组长完成,特别是调查分析中遇到的统计学和SPSS软件的使用时,而自己缺乏参与,得不到锻炼。

由此看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1.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从实践上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活动过程,按照市场调查与预测活动的过程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设置三大模块内容:(1)市场调研模块,包括调研准备(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和问卷方案设计等);实地调研(各种调研方法的运用、调研技巧等);(2)资料处理模块,包括数据资料的整理、筛选、描述统计分析、抽样推断以及SPSS软件的应用;(3)调研结论模块,包括对资料处理阶段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以及运用常用的预测方法进行市场预测等。

2.选择调研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联系校外企业,门店选择一个具体的调研项目,使用这个调研项目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从调查问题的确定、调查方案及问卷的设计、实地调研到数据资料的整理、调研报告的撰写,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从中真正感受一个实际调查项目如何完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新知识、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讲的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制作自己的演示课件;可以将调查小组各阶段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交流,小组成员以外的同学点评、提问;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就社会中存在的、学生较为熟悉的相关现象为例提出问题,带动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来解决问题,然后引出所讲课程内容,并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实地调查中的某个方法,来模拟特定场景,演示后进行讨论,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要突出对五大能力的检验,必须改变“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将阶段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课题表现与报告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1.课堂参与程度考核(20分)。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分组讨论表现情况、模拟演练表现等。

2.公开化无作弊考试(60分)。公开化考试方式笔者实践了三个学期,一方面,督促学生到课率,另一方面,杜绝了考场作弊行为。重要的是,开放式的试题可以在卷面上反映出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要点与重点就可能考试的题目给予说明,以督促学生到课并认真听课。考试前一个月左右随堂发放每位学生(旷课者没有)一份加盖公章和编号的白纸即预备试卷,学生在考试前可以把自认为可能考试的内容手写在这份预备试卷上,考试时可以将其带入考场作为答题参考;考试结束时,正式试卷和预备试卷同时收回。预备试卷必须手写,不可复印,否则按作弊论处;考试内容不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照搬照抄,采用开放式的试题,学生可以根据预备试卷的准备,结合自身经历作答。

3.调研小组答辩(20分)。各调研小组就本小组实地调研项目进行PPT展示与报告,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提问,该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回答或说明。考核满分20分,由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的内容以及在作答期间的表现评出分数。同时,为了避免各小组内有成员滥竽充数的现象,由各组组长根据各组员的参与度进行评分后直接交给教师作为给每位学生的打分依据。

综上所述,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中,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将教学实践充分融入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并创新教学和考核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方法不但适合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而且也适用于其他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于兰婷,刘东宝.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经济师,2008,(2).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 供需 改革建议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的基础工作,长期以来,人们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提出了大量的预测方法。文中综合讨论了传统负荷预测中的年度预测、月度预测和短期预测的特点、成熟方法,分析了传统预测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电力市场的迅猛发展,电力系统中预测问题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传统的负荷预测实际上已经转变为电力市场需求的预测。从负荷预测转变为需求预测,绝对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更新,而是对预测问题认识的深化。传统的负荷预测把用户的需求看成是刚性的,电力部门单独从供应者的角度设法去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而电力市场需求预测则站在市场的角度看待用户的需求,存在什么样的交易市场,就会提出什么样的预测要求,并且所有的预测总是围绕某个市场展开的,这种预测往往要为确定市场的竞价空间提供基础数据。不仅如此,从市场需求预测扩展开去,还提出了对电价、风险等进行预测的新问题。因此,电力市场中的预测问题是传统负荷预测的大幅度扩展。

1传统负荷预测的分析与定位

从市场的观点去审视传统负荷预测,可以发现传统负荷预测具有如下特点:

a.以总量预测为主,一般不区分用户、不进行市场细分;b.以计划性预测为主,很少考虑市场作用;c.以刚性预测为主,一般不考虑弹性,特别是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d.以外推预测为主,一般不进行市场调查;e.以主观预测为主,许多预测方法中较少考虑其他领域因素的影响。

2用户侧开放对预测提出的新要求

从综合资源规划的角度看,用户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其身份已不再是单纯的“用户”,而是作为一种资源进入电力市场。例如,用户通过可中断负荷的参与,相当于为电力市场提供更多的备用容量。因此,电力市场中对用户侧的分析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以下简要分析用户侧开放对预测提出的新要求。

2.1基于用户调查的电力需求预测

电力部门面对用户侧开放的电力消费市场,首先应该进行深人的用户调查。就调查的组织、方法、内容、结果分析进行了叙述。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可以设计不同的预测方法,例如,基于神经网络的用户需求预测卿〕。这方面研究主要针对中长期预测进行,研究重

点是:研究可调查的数据范围;针对不同大小的用户,设计规范的调查表格;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以调查为基础的预测方法研究等。

2.2考虑用户管理措施影响的预测

电网峰谷差日渐加大、调峰问题日益突出,是电力系统所面临的迫切问题。采用适当的用户管理措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当考虑用户管理措施后,预测问题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研究直接负荷控制吻、需求侧管理等措施对预测的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移峰填谷的效果分析,是提高预测精度、提高全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的关键。将改变生产班制、改变上下班时间、调整用电曲线等措施通盘考虑,建立综合模型,是考虑用户管理的预测方法的研究重点。

2.3用电意愿曲线的建模与预测

用电意愿曲线,即电量一电价曲线,表示在使用某数量的电量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相当于发电侧市场的报价曲线,也称为电力需求曲线。这是电力市场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认为用户的需求不总是恒定的,需求一般随电价变化。电力需求曲线的趋势是:电价上升,用电数量下降,它反映了用户的支付意愿。在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后,该曲线的调查与预测非常重要。可以从用户调查人手,分析用电情况;根据调查所得到的用户数据拟合曲线的基本特征,选用数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从而得到用电意愿曲线。

3发电侧市场对预测的新要求

各国所推行的电力系统改革,大都是首先开展发电侧市场的竞价。发电侧市场中,预测工作是对传统负荷预测的继承和发展。在保留了传统负荷预测的大部分内容的同时,发电侧市场突破了“负荷”这个分析对象,提出了许多新的内容和要求。

3.1发电侧市场中预测工作的重要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如果发现预测的偏差较大,机组出力的安排不满足要求,将在实时运行过程中尽可能通过调度手段进行调整,由于厂网不分,因预测偏差较大所引起的运行费用的增加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市场环境下,负荷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负荷预测的误差直接影响购电计划合同的履行。例如,日前市场中负荷预测偏低,将导致在实时市场上购买昂贵的高峰电力;日前市场中负荷预测偏高,将导致更多的机组在日前的预调度计划中组合进来,由此会支付过多的容量成本和启停费用川,从而影响电网企业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对于某个装机容量为10GW的系统,预测误差降低1%,可节省年运行费用160万美元。因此,必须加倍重视发电侧市场中的预测工作,努力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3.2电力市场风险预测与评估

上述电价预测方法都是确定性的,预测结果是每个交易时段的市场价格。为了进行市场风险决策,进行电价的不确定分析非常必要,包括以概率密度函数给出的电价概率预测方法以离散电价点给出的不确定电价预测方法等。不仅如此,还要对市场成员未来可能面临的风

险做出事先的估计。此时,预测已经不单纯是根据历史规律进行延伸和推测,而是建立在一定的模拟和评估的基础之上。实际上,文中所给出的电价不确定分析与预测方法,都是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模拟机组竞价过程得到的。传统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各种生产模拟方法,可以在市场环境下的电价预测与风险预测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困。由此评价考虑电价不确定性的购电计划的风险,进一步扩展为考虑电力与煤气等在不同价格预测下的竞争风险问题。电力市场化的运行要求研究实用化的中长期和短期风险预估方法。引人金融领域的一些分析手

段,可能成为将来的研究方向。

3.3可用输电能力预测

输电网开放后,可用输电能力或可用传输容量(ATC—available transfere apability)是电网运行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也是电厂进行报价决策的依据之一。提前估计电网未来的ATC,对于电厂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特点进行策略性报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了ATC的预测问题,将各条线路的ATC作为随机变量处理,进行概率性预测,最后给出各线路期望的ATC,供市场成员决策时参考,以降低参与市场的风险。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研究。

电力市场中的预测问题是传统负荷预测的扩展和升华。文中初步探索了电力市场中的预测问题的特点、内容和方法。本文认为,未来对电力市场中预测问题的研究,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新的情况和需求,期望能够提出新的预测内容。例如,在负荷预测、电价预测之外,应研究还有什么新的预测内容、用户的市场行为如何预测等。

参考文献:

[1]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09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信息部 二〇一〇年一月六日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统计学 市场调查与预测 内容整合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关于教学改革和课程整合的理论和设想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开展比较多,如江苏省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小的张兆权提出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模式及实施途径、由上虞天底中学的朱莉丽提出的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而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则相对较少,且多数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整合研究,如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的卢纹岱和石国书提出关于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结合的改革,但是将相近学科的主业理论课或专业课进行跨学科的内容整合更不多,就本人目前所查阅的文献资料看,仅有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的刘红老师提出了市场营销专业《统计学》同《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整合,并提出了两种整合模式。一是仍然将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开设,但在统计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选取上有较大的调整;二是不再开设统计学,而是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把统计学知识整合进来,形成一门《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预测》新课来安排。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统计学》同《市场调查与预测》内容整合研究还不多,就是有也主要是从模式整合上进行研究的比较多,而从具体内容整合上进行的研究还不多,所以,进行“两课”教学内容上的实质性整合方面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是希望通过对《统计学》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分析,从中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将统计理论和方法同市场调研的实践应用进行有效结合的方法,解决相同知识的重复讲、重复学的问题,消除学生厌烦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1.整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2.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科知识有效的衔接;3.压缩理论课时,扩大实践教学课时的空间;4.参与教学改革,推动校本特色教材的建设。

二、整合的意义及原则

(一)意义。课程整合作为一种课程设计的方式,它不是固定的,而是多样化的。因此,课程整合计划的实施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整合理念的支撑下来选择和创造适合自己的整合模式。然而本课题所研究的《统计学》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内容的整合就是建立在课程整合作为一种课程设计的方式的基础上,对两门课程的知识内容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一门综合性的新课程。

(二)整合的原则。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两课”的课程性质和内容结构,在进行“两课”内容整合时,必须坚持如下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根据市营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学校定位,以有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目标,进行相关课程的内容整合。也就是说“两课”内容的整合要能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更好的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服务;二是应用性原则。统计理论和方法在市场调研中的应用,为市场分析与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两课”内容的整合就是理论与实践方法的融合,因此,在进行“两课”内容整合时,要突出应用性,以提高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更好地为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三、整合的方法

课程整合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整合措施的多样性。对于“两课”内容整合来说,其整合的措施可以从相同内容“取舍结合”、相关内容“合理衔接”和独立内容“另立章节”三个方面进行。

(一)相同内容“取舍结合”。通过调查与分析,《统计学》与《市场调查与预测》两课的内容有相当多的重复,如何整合这些相同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取舍结合”方法来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当两门课的知识点完全相同时,就必须取其一门而舍弃另一门的知识点;如果当两课的内容体系相同知识点的讲述上有详略之分时,我们可以根据整合后内容的需要原则来取舍。如《统计学》第三章讲综合指标中的平均指标、标致变动度内容和《市场调查与预测》第七章讲市场调查数据整理分析中调查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内容是相同的。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区域房地产 风险管理 监测预警

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是区域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波动尤其是非常态的危机波动不仅危及地区经济,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准确把握是政府制定区域和产业政策的基础。而且,区域房地产市场与区域金融环境密切相关,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值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情况下,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学者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关于风险管理。强调狭义风险管理的美国学说,重点在风险的处理上,如威廉姆斯(Williams.C.Arther)和汉斯(Heins Richard M)等;英国风险管理学说侧重于对经济的控制和处理程序,如迈克尔(2000)等。其二,关于经济预警。以法国为代表的“经济恐慌学派”;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警告指数学派”;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指数学派;以经合组织为代表的多指标监测系统。当今最受重视的预警理论是由Kaminsky,Lizoondo与Reinhart于1997年创建的KLR信号分析法。其三,关于房地产市场风险。房地产业周期含房地产周期本身的研究(Mueller,1999;Hendershott,1997等)和房地产周期对宏观经济影响(Brown,1984;Hekman,1985等)。房价预测( Quigley,1995;Pace,Barry,2000;Kelley,2005;Gouriéroux,Laferrère,2009等)。房地产市场评估方法:收益还原法(野口悠纪雄,1989;中尾宏,1996等);数据比较法;层次分析法(T.L.Saaty提出)。房地产泡沫及其形成机理预期(Blanchard and Watson,1982等)、银行信用(Richard Herring,2002等)、信息不对称(Allen,Morris and Postlewaite,1993等)。上述很多理论和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对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管理的研究及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但是,西方国家房地产制度和房地产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而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这些理论的具体运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经济预警。我国关于经济预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1988年以前以引入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和波动的周期理论为主;1988年后自主研究阶段(袁兴林等,1988;顾海兵,1992,1993等)。第二,关于房地产预警。指数预警法,中房指数、国房指数、上房50指数、武房指数、北京30指数等;统计预警法(赵黎明等,1999;郭峰等,2006,2008等);模型预警法(胡健颖等,2006;余凯,2008等);模拟预警法(丁烈云等,2000;Chen,2009等)。第三,关于房地产市场风险及其管理。多从微观角度如企业投资角度研究,涉及宏观的主要集中于对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研究,泡沫论(吕宗泽,2010;吴敬琏,2011等);局部过热论(萧灼基,2005;叶剑平,2005;王晓国,2003等)。总体上,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的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建立合理可行的区域房地产预警系统成为学者和整个行业关注的热点,但还存在以下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现有房地产市场风险管理及风险测度、评价多从微观财务分析入手,鲜有从宏观角度研究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对房地产宏观市场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等,没有从影响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各个因数来定量分析其市场风险及风险程度。过多关注房地产项目风险的识别、评估及规避研究,缺乏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产生的基础、根源等研究。本研究试图从市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入手,以房地产市场风险体系的实证性监测、预警结论为突破口,通过对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风险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程度、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发展态势等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明确不同时期房地产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符合房地产市场发展现实的风险管理策略体系。

二、房地产市场风险监测预警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风险。本研究认为,在短近期,房地产供给过剩与短缺,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性事件所引发的市场风险都会通过交易价格和交易量的波动直接表现出来,所以从价格和交易量来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可以很好的把握短期内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状况。从年度或更长的时段来看,房地产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及供求平衡问题。

房地产市场风险的监测预警的内涵。指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震荡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从房地产供求格局及其未来变动趋势出发,着重对房地产价格和市场交易状况及后果所进行的预测、评价和报警。通过动态监测预警,对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宏观态势给出正确评价和科学预警,促使政府及相关部门预先拟定对策,提前采取必要的控制行为,以消除或缓解警情,维护房地产市场的良性运行状态。

三、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

1、监测预警的内容

主要围绕房地产市场运行风险系统展开:房地产市场供给风险子系统――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数率比值,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值、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增长率与全社会企业贷款增长率,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与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比值等指标的分析;房地市场需求风险子系统――主要围绕影响房地产需求的影响因素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经济增长率、人均住房面积等;房地产交易风险子系统――主要分析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商品房竣工面积比值,商品房空置率,房价收入比,商品房价升幅与GDP增幅的比值等。

监测预警的手段:确定各指标值的风险底线及其区间进行数据的收集、汇总期初对监测指标进行预测对照确定的风险标准预测房地产市场风险程度并报警期末将监测指标观测值与确定的风险标准进行对比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报警。

2、风险区间、警度区间的划分

要对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情况进行监测预警,首先要确定监测预警目标的标准,即确定市场风险的临界值,关键在于确定无风险区间或安全区间。无风险区间的确定首先要与经济理论和已经有的定性认识一致。确定无风险区间的思路是客观分析与主体调查相结合。按照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的研究,客观分析主要依据指标的历史数据,根据多数原则、半数原则、少数原则、均数原则、众数原则、人数原则、负数原则、参数原则风险或安全临界线的选择。主体调查法确定临界线的关键在于调查对象的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由于其相关知识、经验、分析判断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对同一问题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采用该方法确定临界线时要关注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本研究认为,鉴于房地产市场风险状况的判断是依据指标市场供给风险子系统、市场需求风险子系统和市场交易风险子系统构成的指标体系,可以运用扩散指数法来判断区域市场风险水平和程度。

DIt=■%100

若在t期内,风险指标个数等于指标总个数,则DIt=100%;

若在t期内,风险指标个数等于0,即全部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无风险,则DIt=0;

若在t期内,风险指标个数与无风险指标个数相等,则DIt=50%。

总体市场风险程度和等级依风险指标的个数和等级确定。

也可以采用标准化方法,对各指标的风险程度打分,用加权平均求出风险值,再根据风险值的高低判断风险水平和等级。将房地产市场风险划分为五种类型,由低到高分别是无风险、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与危机,分别对应无警区间、轻警区间、中警区间、重警区间和巨警区间,对应的警度分别为无警警度、轻警警度、中警警度、重警警度和巨警警度。

安全度和警度区间的划分采用百分制,并设定不同的符号与之对应。具体解释如下:

无风险(无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60分以下;

轻度风险(轻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达到60~69分

中度风险(中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达到70~79分

重度风险(重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0~89分

危机(巨警警度):风险值综合评价得分90分以上

对以上风险类型、警度类型的具体含义说明如下:

无风险:用绿色信号灯表示,指区域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均在合理区间,表明房地产市场运行处于较好状态,利于或者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60分以下的状态。

轻度风险(轻警警度):用蓝色信号灯表示,指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构成的指标体系中超过50%的指标值本身或其变动水平超过合理区间,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存在轻度的负面、消极影响,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60―69分之间的状态。

中度风险(中警警度):以黄色信号灯表示,指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构成的指标体系中超过50%的指标值本身或其变动水平超过合理区间达一定程度,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存在较大的负面、消极影响,应该引起关注的状态,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70―79分之间的状态。

重度不安全(重警警度):用粉红色信号灯表示,指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构成的指标体系中超过50%的指标值本身或其变动水平严重偏离合理区间,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80―89分之间的状态。

危机(巨警警度):用红色信号灯表示,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价格与交易量变动构成的指标体系中超过50%的指标值本身或其变动水平远远偏离合理区间,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区域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已经受到巨大影响,即风险值综合评价对应分值在90分以上的状态。

四、区域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的实证研究构架

区域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主要分两步完成:第一步,要首先根据搜集的数据及前面介绍的风险区间、警度区间的划分方法、原则来确定具体指标的安全区间和警度区间,然后利用各指标的历史值及其未来环境的可能变化预测各指标期初预测值,根据预测结果对照风险区间、警度区间得出各指标的打分值,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到近短期房地产市场的监测预警结果并预报风险度和警度水平;到期末再根据各指标的观测值计算其得分值,然后对照风险区间和警度区间来对本期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比预警结果评价预警准确度,如果预警结果与评估结果一致,可以采用该方法对区域房地产市场展开监测预警。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B7903

88)。)

【参考文献】

[1] 顾海兵等:未雨绸缪―宏观经济问题预警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2] 曹振良、高晓慧:中国房地产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叶剑平等:房地产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杨继瑞:中国房地产业的理论思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市场调研与预测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 根据购买商品目的分类

根据购买商品的不同,市场调查可分为消费者市场调查和产业市场调查。

1、 消费市场的购买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消费者市场是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是社会再生产消费环节的实现。消费者市场数量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消费者需求数量和结构及变化。而消费者的需求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受到多方面因素如人口、经济、社会文化、购买心理和购买知为等等的影响。对消费者市场进行调查,附直接了解需求数量及其结构外,还必须对诸多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2、 产业市场也称为生产资料市场,其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出新的产品或进行商品转卖。产业市场是初级产品和中间的消费市场,涉及生产领域和流域。产业市场主要是对市场商品供应量、产品的经济寿命周期、商品流通渠道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

(二) 按调查范围分类

按调查范围不同,市场调查可分为需求调查和供给调查。

1、 需求调查是对市场中的消费的调查,包括现实的消费、潜在的消费、购买行为以及消费水平变化有调查。

2、 供给调查是对某一时期内,在某市场中投放商品供给量的调查,包括进货途径、数量和货源结构的调查。

(三) 按商品流通环节分类

根据商品流通环节不同,市场可分为批发市场调查和零售市场调查。

1、 商品批发是化合给生产加工或进一步转卖而出售商品的交易行为。批发市场调查主要是从批以商品交易的参加者,批发商品流转环节的不同层次,批发商品购销形式,批以市场的数量和规模等方面进行的调查。批发市场调查着重掌握我国批以市场的商品交易状况,分析商品批发市场的流通数量、流通渠道与社会生产的关系和零售市场的关每次等。

2、 商品零售是为了满足个人或社会集团消费的商品交易。零售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不同经济形势下零售商业的数量用社会零伪商品流转中双重,并分析,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调查消费在零售市场上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调查售商品的数量和结构等等。

(四) 按产品层次分类

根据产品层次不同,市场调查可分为各种不同产品类型的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按产品层次不同,可划分为很多不同商品类别或商品品种的市场高。如按商品大类可分为食品类、衣着类、日用品类、医药类、燃料类等市场调查。按商品大类进行的市场调查,其资料可以用研究居民的流水作业费结构其变化,从总体上研究市场。各种商品大类的市场调查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小类或具体商品的商场调查。如食品大类商品又可划分为粮食类、副食类、调味品类等等小类商品的市场调查。按商品小类和具体进行市场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对于研究不同商品的供求平衡,组织商品生产与营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必需的,对于宏观上研究也有重要作用。

(五) 按空间层次分类

根据空间不同,市场调查可分为国内市场与国际调查。

1、 国内市场调查是指以国内市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可以分为全国性、地区性市场调查。还可以划分为城市、农村市场调查。

2、 国际市场调查是以世界市场的需求动向为对象进行的调查。我国国内市场是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市场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国内市场。按不同空间组织的市场调查资料,对于研空不同空间市场的特点,对于合理地组织各地区商品生产与营销,对进行地区间合理的商品流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六) 按时间层次分类

根据时间层次不同,市场调查可分为定期市场调查和这定期市场调查。

1、 定期市场调查是对市场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调查。其目的在城获得关于事物全部发展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信息资料。

2、 不定期市场调查则是为了解决某种市场问题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其目的在于收集事物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水平、状态等资料。如物价高歌就是根据物价管理部门的需要,为定期进行的。

(七) 按调查组织的方式分类

根据调查组织的方式不同,市场调查可分为全面市场调查和非全面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的组织方式是指如何处理被调查对象总体,而不是具体的收集市场资料的方法。

1、 全面市场调查又称为普查,是对市场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市场的一些至关重要有基本功情况,对市场状况做出全面、准确的描述,从而为制定有关政策、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其调查

结果虽比较正确,但不易进行,需在一定的人力、物力。

2、 非全面市场调查,对总体中的部分单位调查。它又分为市场典型调查、市场重点调查和市场抽样调查。市场典型调查是从总体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单位作为典型进行的调查,其目的是通达典型单位的调查来认识同类市场现象总体有规律性及其本质。重点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是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其目的是通过对这些重点单位的调查,反映市场的基本情况,市场抽样调查是根据概率原则抽出适当样本进行的调查,其结果可以控制,在市场调查中应用较广。

(八) 按调查的内容分类

根据调查的内容不同,市场调查可分为定性市场调查与定量市场调查。

1、 定性市场调查是根据性质和内容对市场进行调查,如对市场环境、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来自消费者各个方面的反映等进行定性分析,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 定量市场调查主要是指收集和了解有关市场变化的各种数据进行量化或模型分析,预测潜在的需求量和商品销售的变化趋势,。

(九) 按调查的方法分类

按市场调查方法不同,市场调查可分为文案调查和实地调查。

1、 文案调查是指通过收集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动态统计资料,从中摘取与市场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文案调查具有简单、快速、节省调查经费等特点、尤其是用于历史资料和现状的了解,它既可经作为一种独立方法来运用,也可作为实地调查的补充。

2、 实地调查是指调查者自身收集第一手市场资料的方法。它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访问法。实地调查在借助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比较真实的资料和信息。

(十) 按调查的设计分类

按市场调查的设计不同,市场可分探测型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

1、 探测型性市场调查是为了界定调查问题的性质以及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环境而进行的小规模的调查活动。在调查初期,调查者通常对问题缺乏足够 的了解,或尚未形成一个具体的假设,对某个调查问题的切入点难以确定,这时需要进行探测性市场调查的设计。控测性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去发现新的想法和新的关系。企业将调查问题产生原因的情况假设,然后展开市场调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进而针对问题采取改进出口方法。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原始数据一般是定性的。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例如,某公司A牌一次性尿布市场份额去年下降了,是何促原因造所的尚不能确定,是广告支出的减少?还是消费者的习惯改变了?显然,可能的原因很低多,公司只好用探测性调查来寻找最可能的原因,如从一些用户和商处收集资料,从中发掘问题。假设试探性的解释是A牌是种价格低廉的尿布,当初是为了与低成本的品牌竞争而设计的而现在的小孩的家庭比这个品牌刚上市时更有钱,并原意见在高质量的婴儿用品下花更多的钱迪是公司市场份额下降的可能原因,“有小孩的家庭有更多人实际收入以及在婴儿用品上愿意花更多的钱”,这就是我们通过探测性调查提到的假设。

2、 描述性市场就是调查内容着重于市场状况特征,将所需调查的现象具体化。它是要解决“谁”、“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怎样”的问题。如消费者的收入层、年龄层、购买特性的调查等。假设一家快餐店开设分店,公司想知道人们是如何惠顾这家公店的。因此就要描述下列问题:惠顾者是谁?他们的性别、年龄和居住地点及他们是如何来这里的?他们对快餐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是什么等等。当然这些描述问题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而定。如若是用来制定促销计划,重点应放在人们是如何知道这家店的;若是决定开店的位置,重点应是分析快餐的商圈。

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组织描述性调研主要有如下内容:

(1)描述有关群体的特征。例如,给出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经常购物者)的轮廓。

(2)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例如,估算既是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同时又光顾减价商店的顾客比例。

(3)确定产品特征的概念。例如,不同家庭是如何按照选择准则的一些重要因子来认识各百货商店的。

(4)确定变

量间的联系程度。例如,在百货商店购物与外出就餐之间有什么程度的关联。

(5)进行具体的预测。例如,某地区的时装(某特定类别的产品)的零售销量会是多少?

描述性调研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事实上,探索性与描述性调研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事先购制了具体的假设。因此,所需的信息是很清楚地定义了的。典型的描述性调研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一般在600人以上)为基础的。正式的调研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