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安全课程

小学安全课程

小学安全课程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一、注意道路交通安全

学校应当从学生幼儿时期就培养他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并对其实行路队制放学,这既是对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好文化知识,还要教给学生遵守道路交通规范,比如说,放学回家或者来学校上课的路上,不能随意大闹玩耍,注意在人行道内行走,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尚不成熟,还不具备较强的自律意识。所以让学生自身遵守道路交通规范往往不会很容易,所以就需要教师的有力引导,而如果学生养成习惯,势必会受用终身。还要让学生知道,如果道路没有人行道,尽量靠右边走。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为他们讲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相关案例,让他们认识到遵守安全规则的重要性。不少中小学生由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无视自身安全,随意穿越、攀爬,或者倚坐在道口护栏上,还有随意扒车和追车甚至随意突然拦车等,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二、安全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措施

安全教育问题并非只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教育,它几乎涉及学生生活的整个过程。为了保障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师要格外提醒学生,不得在马路边上踢球、打闹或者开展其他娱乐活动,学生放学时,要求学生佩戴小黄帽或者红领巾,往往能够起到一定的交通警示作用。如果在上下学的途中,需要经过山路或者人流量较小的地方,尽量结伴而行,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禁止在上下学过程中做危险活动,也不得打闹玩耍,这样很有可能造成车辆意外伤害。

饮食安全问题主要注意农药残留危害,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饱受社会热议,所以教师应当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了解食品农药残留的表现和危害,并告知其一些生活实例,从而让其了解到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要对社会中食品农药残留危害进行准确分析,要有一定的危机感。教师可以列举当前社会食品安全现象为学生普及食品安全教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很多电视新闻或网络新闻都曾曝光过不少无良商家或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对食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屑一顾,在食品中随意添加食品添加剂,比如说色素或者香料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滥用的表现和危害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很多厂家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利,而不顾及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更不可能以合法经营商的身份面对消费者,这种经营商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课堂上也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作为教师,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有耐心,否则就很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出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课堂上也要时刻注意,行为过激就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

另外,食品包装容器或设备对学生安全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这一点很多教师可能就没有注意到,但确实存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食品与他们关系密切。食品包装问题往往会给人体健康安全带来直接危害,容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不得不说是隐藏的杀手,严重威胁到了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教师往往只关注传授学生知识,而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却并未引起重视,这就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或安全问题出现。因此,中小学教师应当注意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孩子健康安全成长。

参考文献:

[1]牧兰.内蒙古农村中小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巴彦淖尔地区为例[D].西南大学,2011.

[2]求苗仁.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10):20-22.

[3]王玉政.中小W安全教育现状与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生命安全教育;教学安全

当前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路,坚持以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为基础,并在现代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元素,把传统体育课转变为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四位一体的系统性综合性课程,实现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好多、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同时体育教学特点决定学生要在室外进行身体活动,因此一些意外伤害事故会时不时地发生在体育课堂中,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把安全技能与运动技能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必然选择。

体育课堂教学大多都是身体肢体活动和室外运动,除了强身健体的基础功能,还兼具提高小学生的自救避险和应急能力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活动场地和体育辅助器械对小学生造成的损伤。在生命安全教育形式严峻,体育教育又亟待发展的情况下,两者的交叉融合将是一条新出路,是一种创新型课程的探索。在原有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活动性、知识性、目标性、科学性等学科特点为依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特色元素,在增强小学生体能、培养小学生生命意识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自保自护能力等方面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的要求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造成小学生出现运动伤害事故、损伤等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体育教师、学生本身、学校场地三方面是主要成因。

(一)体育教师本身管理松散

体育课是一门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各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容易让学生受哪些损伤和发生什么事故;熟知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疾病种类;正确使用场地、器械的方法;应急处理小学生一般运动损伤的步骤和方法。但是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放羊”式或者松散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常见,主观上存在着松散管理、缺乏责任心、工作不够认真、对学生了解不充分、备课草草了事、课后也不进行认真总结、忽视天气状况的了解、课后不清理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等教学现象,这是导致小学生遭受伤害事故的多发原因。

(二)学生本身安全意识淡薄

小学生对安全的认知还未完全成熟, 对体育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对危险性的动作也不自知,小学生的不安全体育行为表现在:小学生上课外体育课纪律性不够强、随意性太大、自我约束力差;在热身运动中不够认真;练习时不听从教师安排;穿衣不随季节变化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体育活动中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的潜在危险因素。再加上小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体育活动安全知识,本身缺乏安全意识,就很容易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私自擅用较为危险和锋利的运动器械而造成挫伤、刺痛;剧烈运动结束后马上喝大量的水或喝大量带气的冰饮料所引起的腹痛;在温度较低的室外,参加体育运动未注意保暖引发的肌肉痉挛和抽筋;学生在睡眠不足、患有疾病以及身体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则会因为身体协调性变差、反应变慢、肌肉力量弱等原因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三)体育场地本身缺乏安全性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应当具备安全性高的场地和合格的体育器材,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就目前而言,在城市中近三分之一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农村和一些偏远山区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据悉,不达标的场地超过一半以上,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安全状况也不容忽视,体育活动场地不规范、体育器材不安全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内外的安全性无法保障,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意外伤害更会让我们追悔和痛心,毕竟如果学校及时检查和更新学校的体育器材,尽心维护和修补学校的运动场所,体育教师也避免在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中进行课堂教学,如此便会大大降低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率。

三、生命安全教育视域下加强我国小学体育安全教学的思考

各国小学的体育课程目标均指向“健康”这一终极目标,其相关课程中的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对我国小学体育课改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我国小学也应积极将生命安全教育进一步融入到我们体育教学的日常课堂中,使其生活化、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我们要把“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学体育教学中,并且在体育课程标准中增加“生命安全教育”这一块的学习领域目标,尽快建立健全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相关教材,不断完善和修正我国小学阶段的安全课堂教学,争取实现体育课堂零伤害事故发生率。加强我国小学体育安全教学的建议,笔者认为应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是着力增加小学体育教师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课堂教学、应急处理等相关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面对伤害事故的应变能力、处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二是全面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课堂安全教育,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小学生自身的课堂安全意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自护、自救、互救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小学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专人管理制度,实行问责制度,争取责任到人,最终实现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理论的深度诠释和课堂的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闫闯,宫晓华.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探讨[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3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第3篇

摘 要 小学体育是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基本是以室外操场为主要的教学场所,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安全教育,时刻为学生着想,认真负责的上每节课,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就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作为中心展开讨论,以期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 安全教育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的新课改也在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作为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科目,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一般的教学会在室外的操场开展,课堂教学相对会比较自由,但室外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控性增大,这就往往造成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出现。据有关报道,2012年在一年中就有超过20个小学生在体育课上身亡,出现的碰撞、摔伤以及骨折等事故更是不低于百余起[1],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都在给有关部门敲响警钟,必须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在保证安全性基础上让小学生上好每节体育课是当前每个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对于小学体育课程特点的思考

小学生一般的入学年龄在7-11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天真活泼,比较好动,并且身体发育处于快速成长时期[2],但在力量方面还比较弱,并且肌肉和骨骼由于生长期比较容易拉伤和变形,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来提高小学生身体健康程度。体育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爱动、好奇的天性,从学生需求和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有效的完成体育课程。

二、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隐患的思考

(一)缺乏安全意识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不成熟,因此对于安全的意思并不可能完全的理解。在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做的准备活动很多小学生不认真对待,在之后的体育课程中,很可能就会导致肌肉拉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对于器材的使用,体育教师会在使用前认真讲解,要领必须掌握,但往往很多小学生出于好奇都会不按照要求来做,最终导致器械操作错误,发生意外伤亡事件。另外,很多体育老师采取“放羊”式管理,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场地安全性

小学的体育课程开展教学往往是在室外的操场进行,需要场地和器材的支持,但很多学校都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城市中的小学1/3不达标,而农村小学1/2以上都不能达到标准要求[3],这样的不规范,只会导致危险性的增加。

三、关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安全性的思考

(一)从思想上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时要将安全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上。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体育教师都要重点讲解安全问题,给学生奠定安全意识。另外,让学生知道体育可以强健体魄,但也会由于操作不当造成伤害,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或者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真实看到影响安全的因素,形成立体的感受,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安全意识。对于体育课的纪律,是教师必须强调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良好意识,服从指挥及安排,要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二)做好课前准备

第一,体育教师在课前一定要了解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以此作为基础,开展有效的课前准备活动,这样才能避免课程中有活动量大或幅度较大的运动时,由于身体不适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教师还要在课前做好检查,让学生先自查身上是否带有笔、剪刀,尖锐物品一类的危险物品,之后还要做好每个学生的检查,以免出现危险。第三,教师在开展教学前,一定要对教学器材及场地做好检查和布局,清除可能造成危险的物品。如本节课要进行跳远的教授,就一定要对沙坑状况进行检查,看是不是平整,沙量是不是充足,是否有石块等等,做好清理工作。体育教学的器材很多都是放置在操场上,日晒雨淋,因此教师一定要检查好器材,提前做好修复等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培养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课上的第一负责人,需要给学生提供安全保护,但人数上的差距使安全保护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可从以下的方面开展:1.强调课堂纪律,并做好学生表率;2.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委员及班组干部的作用,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充当教学的帮手。

(四)合理安排课程,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及内容

合理、科学的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是防范体育教学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及组织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安全系数较大的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田径方面及球类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样的,比赛、分组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的单双杠、爬杆等运动安全系数就比较低了。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要以安全作为基础,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悟新课改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使体育教学安全前提下保证高效性,让学生真正的从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精神,锻炼康健体魄,愉快的上好每节体育课。

参考文献:

[1] 刘敏.我国小学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室内教学;课程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58-02

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成长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同步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强、身心健康的青少年。体育课的展开促进了小学生身心成长,而在体育课程中,由于受到天气、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小学体育课程中包含了比较多的室内体育课。室内体育课作为日常体育课的补充,对于学生丰富日常安全知识、体育知识、健康知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育课开展的必要性

现阶段,就大部分小学室内体育课开展情况来看,基本上室内体育课都成为小学生自习、娱乐或者休息的课程,大量的课堂时间由于学生散漫而被浪费。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和家长对于体育课或者说室内体育课的不重视或错误的认识,因而也不能有效的利用体育课的室内时间,导致现阶段室内体育课被无端浪费。

室内体育课的开展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与室外体育课相当的作用,在室内体育课的课堂内,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室内教学传授安全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课准备知识、体育历史与体育精神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以及我们国家的体育精神和发展历史。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又为室外体育课的安全规范展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室内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室内体育课,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合理的方法,认真备好每一次课,并将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室内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主题和有效的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堂丰富的教育课程。

1、安全教育与室内演练

安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了日常安全、课堂安全、应急对策等内容的教育。在室内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生理疾病防护、日常生活安全、户外出游与运动安全、安全应急等内容,同时利用教室空间,邀请学生展开实际演练活动,如人工呼吸、漏电解救等基础的防护内容,在演练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性以及错误行为的纠正和指导,加强学生的直接印象。在课堂最后,教师应当做好课程总结,与学生共同回顾课程知识,让学生牢牢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

2、体育技能的理论传授

良好的理论指导对于开展体育运动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由于学习范围有限,实际经验缺乏,往往存在着盲目运动或者无效运动的情况。体育教师利用室内课的机会,向学生讲授人体主要的肌肉部位以及锻炼方法,人的生理构造以及防护措施等,让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并在室外体育课堂上加以实践,此时体育老师只需简单指导,学生便可以掌握练习技能,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强了运动的效果。

体育技能的理论传授应当讲求严谨性,防止知识传授的扭曲导致小学生后期不当的练习。通常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欠缺、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在教室内的实际演练来传授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通过短片介绍、图片演示或者收看一场实际的运动比赛,来直观的了解准确的运动技能以及其必要性。

3、开展良好的心理体育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始期,良好的心理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室内体育课的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健康心理的讲述、娱乐小游戏等方式,为小学生开展心理体育运动,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智。同时可以开展励志教育,帮助小学生在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其实现理想的信心,增强小学生的斗志,为祖国培养心智健全的优秀青少年。

三、室内体育课实践教学----以某小学排球运动规则传授课程为例

要想在室外开展好小学生排球运动,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和规则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在室内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国某小学以排球运动为主题开展了一堂丰富而有意义的室内体育课程。

课堂学习目标是为了了解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知道排球比赛的具体规则,并能让小学生对排球运动感兴趣,认真地学习此项运动。此次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为排球的体育常识,学习的重点在于排球运动规则的掌握。

首先,体育老师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大致了解排球运动的概况,课堂上教师介绍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美国人威廉・摩根,此人从海滩上渔民架起渔网的抛球游戏设计出了最初的排球,起初以16人制为标准,四人一排,故得名排球,后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又改为9人制,直到五十年代改为6人制。第二,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排球的简单规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的规则由学生自己介绍,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由老师来补充,相互交流来学习掌握排球的简单规则。第三,教师介绍主要的排球明星,了解我国女排的辉煌历史,通过几位排坛明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女排辉煌的五连冠等战绩。例如袁伟民、郎平、孙晋芳等明星排球运动员;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1986年第十届世界排球锦标赛等辉煌的五连冠比赛。

通过整堂课程的学习以及师生互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排球发展的历史以及在排球发展历史过程中我国运动员的主要辉煌战绩,同时还掌握了排球运动的规则以及人员架构知识,不少的小学生听了明星运动员的故事后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在之后的室外体育课上一显身手。

显然,上述以排球为主题的室内体育课,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体育知识,拓展了其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规则的掌握加上后期室外的实际演练,排球课程的开展更加高质、便捷。上述这些效果是室外体育课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小学体育课由于受到天气、场地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在室内进行,而由于现阶段学校和教师对于室内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大量室内体育课的浪费。小学室内体育课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同时通过心理体育运动的展开培育小学生健康的心智。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室内体育课的研究学习,掌握安全教育、体育规则、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技能,为小学生带来丰富的室内课程。

参考文献:

[1] 任志林.奚卫兵等.谈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J].体育教学,2012,(11):47-47.

小学安全课程范文第5篇

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

2013年12月20日,教育部网站了中小学幼儿园秋季校园安全工作交叉检查情况通报:共发现存在安全问题校园80所。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联合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中央综治办三室组织了32个省际交叉检查组对各省(区、市)校园安全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共实地检查中小学、幼儿园495所。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年头岁末往往是个人极端行为的多发期,也是校园安全管理容易松懈的时期,特别是农村乡镇校园防范能力薄弱,极易因疏于管理而发生重大涉校案事件。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密切与公安机关、综治部门等沟通和配合,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查缺补漏,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为了保证校园安全,刘利民表示,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把安全演练常态化。他说,不具备安全意识的教师和校长是不称职的教师、校长。

在2013年9月,公安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寒(暑)假前安排不少于4课时的消防知识教育课程。每学期组织一次火灾疏散逃生演练,每学年参观一次消防队站、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并布置一次家庭消防作业。

通知强调,各中小学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和寒暑假前要安排不少于4课时的消防知识教育课程,形成消防安全教育常态机制。各中小学每学期要组织一次火灾疏散逃生演练,使每一名学生熟悉掌握火灾疏散逃生路线和逃生方式、方法;每学年开展一次参观消防队站或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活动;每学年布置一次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家庭消防作业,制作家庭逃生路线图,填写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

之后不久,一些地方就做出了反应。2013年11月5日,湖北省教育厅表示,从2014年春季开始,各中小学要将安全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应急逃生演练)、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其中安全教育每周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每两周一课时。课时在地方课程计划课时中安排。在山东省,烟台市交警大队的交警们,在2013年12月2日,来到小学校宣传“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孩子们组织了“安全伴我行”的主题班会。南通路小学大队辅导员许茹表示,交警的到来填补了课堂上对安全知识的空缺。

山西省也在2013年9月开始在中小学校中全面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学校每年安全演练的次数不少于5次。2013年9月22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能力建设的意见》,省里组织编写的中小学安全教材将在太原、晋中、阳泉三市部分中小学的三年级和七年级进行试用。2014年春季学期,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至八年级学生全部使用安全教材。

事故从校内转向校外

上海市2010年所做的调查显示,寒暑假是学生伤害事故的“高发期”初中阶段学生伤害事故比例最高,占总数的48.6%;其次为小学生,占37.5%;高中阶段学生占13.9%。由于假期中的事故上升,校方责任事故下降了2.1%。非正常死亡下降,非正常死亡学生68人,比上年减少3人。上海市教委青保处处长杨永明认为,学生安全事故总体减少,是与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整改分不开的。2009年上海市全市共发生学生交通事故150起,比上年上升27起,因交通事故死亡16人,比上年上升11人。其主要原因为水泥搅拌车、土方车、卡车、大巴等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家长用电瓶车、助动车违章带孩子等。学生受伤害导致骨折伤害数上升。据统计,伤害事故中轻微伤和轻伤占96%,其中导致骨折的占54%。

在北京,2011年寒暑假120救治的儿童意外伤害近800起。5岁以下占了五成多。同时,儿童最易受皮肉伤,无论是寒假还是暑假,排在前三名的都是外伤、车祸与摔伤,共占了三成多。虽说七八岁的孩子最淘,但毕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意外的发生率并非最高。在寒暑假意外伤害的统计中,5岁以下的共有400多例,占了五成多。专家分析认为,5岁以下特别是3岁至5岁的孩子,已有了自主能力,但对危险却没有防范意识,所以家长一个看护不周就容易发生意外。

在伤害类型中,排在前三名的是外伤、车祸及摔伤。虽然外伤的发生居首,但类型较多,寒暑假发生的数量差距不大。车祸紧随其后,特别是在暑假,一个多月的寒暑假,仅120就救治了55起。

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王强表示,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处于初三、高三阶段的学生,家长要尊重孩子对人生的选择,避免将家长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合力关心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积极营造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氛围。

模块化设计教材

上海市教委在2013年9月宣布,上海中小学将率先试点《公共安全行为指南》教材,开设“安全课”。有了统计分类,校园安全课的内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过马路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居家灭火器如何使用?这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将成为沪上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新编沪版安全教材分为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初中和高中4套,2015年将实现上海中小学全覆盖。上海市教委透露,安全课程将分必修年级与选修年级:必修年级为小学一、四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年级;中小学阶段其他年级为选修年级。其中,必修年级每学期将安排至少8课时用于安全教育,选修年级则将每学期安排不少于4课时。中小学安全教育实现课程架构下的常态化。

据主编杨永明介绍,以往学校也有公共安全教育,但不系统,不够完整。这套《公共安全行为指南》则系统地包括了各类安全教育,并根据学生的生活、年龄特点、成长规律系统安排。这套教材突出生活性,主要按“在路上”“在学校”“在家里”“在社区”四大模块,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空间来归纳安排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内容。这些内容全部与日常生活相关,使《指南》的课堂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指南》的每一模块中均设计一定的场景,且分别含有治安、交通、消防、自然灾害等相关内容。如小学低年级的“在路上”部分,有“常见的报警求助办法”“平时过马路”“特殊天气过马路”“乘私家车、乘公交车、乘轨道交通”“远离无证小摊贩”“亲水平台和河道的危险”等。这些内容综合了治安、交通、气象、水安全和食品安全等主题教育的内容。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校长胡珍表示,收到教材后已着手安排课程与老师。胡珍认为,学生安全无小事,对开设此门课程完全支持,“学校已经定期开展逃生演练,每天的晨会课、每周的班会课上,老师都会强调在学校里的安全问题,如今有教材进行系统教授,更有利于学生提升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是重点科目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将2013年定为北京市学生群体交通安全教育年,以“小手拉大手”为主题,针对大、中、小、幼四个学生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而辩论赛的开展,就是今年交管部门交通安全进校园系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北京市交管部门举办了以“摒弃交通陋习 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的一系列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交管部门人士披露,交通安全事故已经上升为城市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别。

北京市东城交通支队开展的“关爱学生有序停车”主题宣传日中,宣传人员介绍说,在学生上下学时段,校园周边存在严重的家长驾车乱停放现象。位于东城区的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门口是一条狭窄的道路,每到上下学时间,接送给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就驾车把路堵得死死地。为此,学校向每位家长发出呼吁,请家长自觉维护校园周边交通秩序,自觉做到有序停车,尽量避免驾车接送,或者将车停在较远的停车位,避免校门口的交通堵塞,做到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使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同样是交通安全,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强调过马路和乘私家车的安全细节,而小学高年级则为乘坐公交车、轨道交通、电梯时应注意的安全细节。因为现实生活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独自上学、外出的概率要高于低年级学生,所以要有区别地提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