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发展的思考

农业发展的思考

农业发展的思考

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策略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之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在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在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基础上,通过经验的总结以及生产技术的改进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农业发展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农业的特征,之后提出了几点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1生态农业园的特点

1.1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开发性,亦有其局限性

想要保障生态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就要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更好的为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则较为落后,因此,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进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对我国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开发和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资源开发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提升经济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模式

在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农业资源开发使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就是通过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生态农业正是将这种模式进行发扬,加强对植物生长规律的利用,结合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农作物获得更好的生长和发育,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因此,想要实现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对农业产业生产使用的设备以及工具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能够更好的使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并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生态农业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1.3生态农业经济系统的有机性

生态农业发展强调了多种资源以及生产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有效的协调实现各方面因素的高效配合,实现农业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技术的有效结合,以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推动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还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使农业生产的质量得到保障。

2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得到贯彻落实,还能够推动我国特色农业产业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农业是相对于我国传统农业产业而言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是在借鉴国外成功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的一套包含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发展理论的农业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够极大的提升其开发使用的效率,大大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生态农业有效的杜绝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肆意浪费的现象,使得农业资源实现了可再生化,加强了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效率方面也实现了巨大的提升,保障了农业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普及能够提升农业生产劳动的有效性,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生态农业还极大的促进了生态资源的循环使用,实现了生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了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提升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3.1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这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生态农业还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阶段,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使得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弊端渐渐凸现出来,面对农业产业发展停滞的情况,生态农业的出现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针对农业生产活动效率低下的问题,生态农业实现了先进技术的的引进和使用,通过国外发展经验的有效参考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经济体系,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针对农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生态农业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效的落实了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生态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此外,针对现阶段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生态农业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的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态农业的适应性更强,可以满足市场对农业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生态农业可以与当地的特色产业实现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推动了农业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发展。这样就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2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生态农业强调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致力于构建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农业的在生产技术的运用方面,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先进技术的有效融合,以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为依据,构建了一套生态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3.3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以及规划

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态环境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采用合理的措施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①在发展思路方面,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示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善,切实的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②在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在整体发展上要采取稳定推进的方式,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③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趋势,可以根据现阶段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技术以及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其中出现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扭转人们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观念,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杰.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02:14.

[2]林彬.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7:30.

[3]魏元珏.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7:148.

[4]李春华.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J].江西农业,2016,17:109.

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2篇

——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一、农业基本情况:

新镇地处安吉西部,西北与安徽广德交界,南与章村、报福相邻,东与赋石水库、孝丰下汤接壤,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在原三乡镇撤并后,行政区域面积达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农户、人口人,人均收入为元,山林面积万亩,生态公益林万亩、毛竹林万亩、小竹林万亩、用材林万亩、经济林万亩(板栗万亩、青梅亩、山核桃亩)、水田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亩(以吴村为主,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树桩盆景)。全镇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等村的冬鞭笋基地,尚梅、大坑村的高山果蔬基地,吴村、桐杭的花卉苗木基地,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桐杭千亩毛竹低改基地,尚梅有机笋基地,兴旺黄枯竹低改基地。中介服务机构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专业协会、缫舍板栗协会、桐坑小笋干协会、竹木行业协会。

㈠粮油生产情况:

××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吨,作物播种面积亩,其中春粮亩、油菜亩、夏秋蔬菜亩、瓜类亩,粮油总产值达万元。

㈡效益农业情况:

由于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所以效益农业开发以效益林业为主,主要有竹笋类开发、花卉苗木开发、干鲜果类开发、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土家禽土畜牧业开发等。

⒈竹笋类开发:主要是以唐舍村的“安吉县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为主,全镇现有冬鞭笋开发基地四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共计样板林亩,度产冬笋吨,产值达万元;今年冬笋供不应求,最高市场价元公斤。桐坑的小笋干基地每年产优质小笋干万斤,产值达万元,尚梅村与东光公司合建的有机笋基地,春笋年产量吨,产值万元。

⒉花卉苗木开发:全镇现有花卉苗木面积达余亩,主要分布在吴村、缫舍、桐杭、新桥、高村等,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各类树桩盆景,产值达万元。

⒊干鲜果类开发。目前全镇有干鲜果基地四个,分别是塘河布朗李基地,面积亩,去年产量余斤,产值万余元;缫舍板栗基地,面积亩,去年产量吨,产值万元;杭狮公司的青梅观光园,面积亩,去年产量万斤,产值万元;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面积余亩,产量万余斤,产值余万元。

⒋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全镇高山果蔬基地有四个,分别是尚梅村林场亩、文岱村和杭河村亩、唐舍村林场亩、大坑村余亩,其中高山西瓜亩,合计全镇高山蔬菜达余亩、高山西瓜亩,产值达万元。

⒌土家禽土畜牧开发:土鸡养殖全镇去年约余只,山羊养殖全镇约余头,主要分布全镇的养殖大户,岭西村特种动物养殖梅花鹿现已有多头,预计今年可达余头等,合计全镇家禽养殖业产值达余万元。

㈢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

镇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有二个,分别是桐杭毛竹林低改课题、姚村片部级生态公益林基地建设,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基地有三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基地、缫舍板栗基地、桐坑小笋干基地。

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镇目前有农业龙头企业家,年销售收入达亿元,以竹木类加工为主,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有家。共带动农户数户,解决劳动力人,年支付工资万元。

二、当前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影响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㈡农民科技水平低,农户产业经营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业经济市场化步伐。

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观念的更新。

分析原因: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分析如下:

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影响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部分农民存在着“种田吃饭”、“自给自足”和“早上栽树、下午乘凉”等等小农经济观念;还有一些群众,虽有着强烈的致富愿望,渴望通过发展效益农业来发家致富,但在发展效益农业特别是发展尚处在探索起步阶段的农业项目时,往往缺乏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敢为人先的信心,因此而错过机遇的不胜权举。

㈡在农业发展各要素中,特别是农民经营规模过小,经营管理粗,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科技成果应用的空间就窄;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差;农业科技水平低,大部分农村农业生产仍依靠传统技术维系;经营管理粗放型,农产品附加值自然不会高,所以农民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滞后。镇地处安吉西部山区,距县城递铺公里,省道段正处启动阶段,交通、信息相对滞后。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不仅如此,还经常受骗),信息服务也很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收集、辩析和处理有关市场规模、技术变化,相对价格等信息并作出决策时,将很困难,很不适应,经常表现为市场主宰他们,而不是他们主宰市场,这时广大农业生产者仅有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已远远不够,传统的勤快和懒惰似乎已不是富裕和贫穷的主要原因了。他们或贫或富,更多的是取决于市场。

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观念的更新。

政府职能与农民需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错位和脱节,农民奔市场靠谁带领,有种说法是靠政府带领,现实证明靠政府带领有很多弊端,是行不通的,政府只能是引导。乡镇农技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的有限性和农民需求信息的广泛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些农民依赖思想的存在,什么东西都由政府来指导,很大部分的农民还没有真正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

三、应对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我镇农业发展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推动和促进我镇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基地、创品牌。

根据新镇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布局,××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继续围绕我镇主导产业:一是,念好山字经,做深竹文章,着重抓好以唐舍村为主的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建设,今年新增样板林亩,使全镇冬鞭笋样板林面积达亩,切实搞好培育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其次,改造提升传统的竹林抚育水平,在省、县科研单位和业务主管局的帮助下,实施低产林改造和高效林培育,以及“一寸、十支、百元、千户”工程,实现镇人均竹产值增收元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小笋干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着力开发生态型干鲜果基地建设,对板栗类等落叶干鲜果实施套绿、补绿技术。可以套种黑麦草、杨梅、香榧等,加大干鲜果的更新换代(如青梅),对原永和及的老龄板栗林实施高枝嫁接等。三是,建立亩绿色无公害绿茶基地。同时扶持新品种的发展与推广。建立亩吊瓜基地。建立亩高山果蔬基地,建立亩花卉苗木基地,新增亩,重点在档次、规模、大户上下功夫,建立亩山核桃基地,规划种植百亩连片基地一处。重点加强对镇属农产品品牌建设,如冬鞭笋、小笋干、板栗都将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二)闯市场、抓龙头。

建立专业市场,以市场促营销,可充分发挥唐舍冬鞭笋、桐坑小笋干、缫舍板栗三大专业市场的作用,把镇农贸市场逐渐建成土特产专业市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专业化营销队伍,联姻外界市场,通过加工贮藏,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抵御抗风险的能力。具体目标:培育建立农产品土特产营销队伍人,建冷库房—座,农产品进超市—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如杭狮等企业,使其建立更可靠的“公司基地农户”联姻关系,体现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主导规模产业。

(三)政策促活机制。

一是政策引导要“四化”要求种养业要基地化,规模化,资源要绿色有机化,营销要品牌化,加工要深度化、高附加值化。

二是政策扶持,运用经济政策加大对镇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

三是机制创新。加大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山林承包,流转机制。

四是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参数(或公务员等),实行奖励政策,对农业招商人员加倍奖励。

(四)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在“万里河道清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和“水资源开发”等项目上下功夫,结合本镇实际,切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进一步投入资金搞好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林道路建设。确保每年全镇净增公里林道路(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五)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通过经济、政策等杠杆作用,引导农民向村、梅村村等中心村集聚;××年计划再转移劳动力人,争取转移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以上。

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业务;队伍建设;激励考核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107 — 02

一、齐齐哈尔分行信贷资产业务发展现状

(一)从齐齐哈尔分行资产业务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经营质量和发展趋势都在向可喜的方向转好。一是资产质量走出困境,向良好态势发展。齐齐哈尔分行资产业务发展曾经走过了痛苦曲折的历程。2000年是农行资产业务发展的新起点和转折点,一方面1999年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后,各家银行资产质量和规模相差无几,另一方面,信贷新规则全面实施是信贷业务经营和管理上的一个新起点。2000年以后,齐齐哈尔分行资产业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高额的不良贷款也一直伴随,使齐齐哈尔分行经营不堪重负,到第二次剥离的2007年底,贷款不良率达到了99%。 2008年第二次资产剥离后,齐齐哈尔分行不良贷款基本可控制在1%左右。截止2012年末,齐齐哈尔分行各项贷款总额36.3亿,不良贷款余额1328万元,不良贷款占比0.37%,低于全省1.08%平均水平。其中县域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双双低于城区,不良贷款业务品种主要集中在农户和个人住房贷款。二是资产结构呈现法人、农户、个人住房贷款“三分天下”局面。到2012年末,齐齐哈尔分行各项贷款余额36.3亿,其中法人客户贷款总额12.2亿,占比33.0%;个人类贷款余额24.8亿,占比67.0%,其中农户贷款11.0亿,占比29.7%。三是县域资产业务发展好于城区支行。2008年剥离后,县域贷款几乎为零,2009年以后,随着农户贷款的开办,县域资产业务发展突飞猛进,到2012年末,县域贷款余额11.3亿元,占全市贷款的三分之一左右。县域资产业务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对齐齐哈尔分行资产业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齐齐哈尔分行的资产业务发展还处于比较传统的初级阶段,在产品结构、发展速度和机构分布等方面还很不均衡,具体表现在:一是各机构业务发展特点不突出。从贷款业务品种全辖机构分布情况看:一是城区支行资产规模普遍偏小,过亿元的一级支行只有一家;二是业务品种分布平均,支行特色信贷品种不明显,无明显优势信贷资产业务品种。二是信用等级平均水平不高。AAA级以上客户占比过低,信用等级不高的原因是优质一般法人贷款少。三是信贷资产经济资本占用高。齐齐哈尔分行经济资本占用出现“倒置”现象,按经济资本占用由高向低的排列顺序,BBB-和BBB+级小企业简快贷款系数最高,甚至高于个人不良贷款,依次为A-级简快、农户、个人助业贷款,上述资本系数在8%以上的贷款消耗了齐齐哈尔分行67.3%经济资本。而资本系数较低的业务品种比较少。齐齐哈尔分行平均资本系数达到6.12%,高于全省5.6%的平均水平。这就要求齐齐哈尔分行要不断优化资产组合,把稀缺经济资本优先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品种上,实现经济资本约束下的理性发展。

二、齐齐哈尔金融同业对比分析

虽然齐齐哈尔分行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在综合创利能力、发展速度和效率上,还与系统内先进分行、当地同业有差距。

1.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发展情况: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2亿元,较年初增加118亿元,增长18.61%。按期限分析,短期贷款较年初增21.96%,中长期贷款增幅13.54%;按单项业务品种分析,企业短期贷款和个人中长期消费类贷款增幅较为明显,分别为22.94%和19.66%。说明随着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企稳,我市实体企业经济融资需求逐步回升,个人类客户的融资需求有持续快速增加的趋势。

2.全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比分析。一是齐齐哈尔分行贷款总量小。从2010年至2012年近三年的数据分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农行的贷款总额始终最小,三年分别为34亿、36亿和37亿,与最多的工行相比,分别是其贷款总额51.51%、46.15%和42.53%,与相对较弱的建行相比,是其贷款总额69.38%、70.58%和67.27%。2012年齐齐哈尔分行贷款总额仅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752亿)0.49%。资产规模无论与四大国有银行比,还是与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量比,差距还很大,资产业务发展迫在眉睫。二是贷款平均收息水平高。从近三年的四大国有银行贷款收息水平分析,齐齐哈尔分行的平均收息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最高时为2011年度高出建行0.23个百分点。从全省情况看,齐齐哈尔分行的平均利率达到7.21%,高于全省平均值(0.53%),在全省13家分行排名第3。反映出齐齐哈尔分行利率上浮比率高,提升空间小,同业竞争处于劣势。

综上所述,齐齐哈尔分行信贷资产业务特点是:总量小、结构差、资产回报率低。

三、业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措施

基于对同业金融市场情况的分析,今后齐齐哈尔分行3-5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建设一流商业银行的目标,以“快增长、深转型、增效益”为主线,强化资本约束,调整信贷结构,加快业务发展,全面提升资产创造价值能力。按照这一思想的指导,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住热点,全面推进个人消费贷款。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基础。坚持持续、稳定地推动个人消费类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的营销力度,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鉴于此,齐齐哈尔分行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一是加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营销力度。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个人信贷业务的基础,优势不容忽视。要大力发展按揭贷款,注重采集市场信息,对全市房地产市场和同业竞争情况要及时掌握,切实提高营销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当地按揭楼盘情况,加强与已合作的开发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开发企业后续工程进度情况。早调查、早介入,以最快速度抢占市场,为个人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加大个人消费类和个人经营类贷款的投放力度,实现个贷品种的统筹发展。分析当地经济形式和客户情况,最大限度挖掘客户资源,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质押贷款、个人自用车等经济资本占用系数较低个贷业务品种,扩大齐齐哈尔分行个人信贷业务品牌影响力。三是加大个人信贷业务培训力度。随着个贷品种逐渐增多以及个贷业务的不断发展,对支行客户经理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要加强针对个贷产品和政策制度的更新、业务操作流程的完善、营销渠道的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培训,使客户经理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个人贷款业务方面的各项规定和操作办法,不断提升个人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

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法人资产业务。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在城区市场,结合全市经济总体布局,按就近原则,落实位于城郊支行区域优势,重点加大对东西两大高新区和工业产业园区客户和优势项目的营销开发力度。在县域市场,根据地区经济特点做出特色品种,第一产业占比大,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地区,围绕农业产业链、农村城镇化、农产品流通、农业科技等领域,重点推进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的中小企业贷款。对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大型客户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以中高层次客户需求为目标,择优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全力营销推进大型优质法人客户贷款。二是突出重点行业。围绕齐齐哈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中实施“两区两带一城”和“十项重点工程”战略为中心,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重点拓展装备制造业、优质粮食及绿色食品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工业,择优介入对俄经贸、旅游和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拓展教育、医疗和社保等社会事业领域。

优化方式,做精做细农户贷款。农户贷款是齐齐哈尔分行服务“三农”的拳头产品之一,其推进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齐齐哈尔分行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因此齐齐哈尔分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精、做细农户贷款。一是要加强农户贷款基础管理,通过建设“信用村“、“信用镇”等形式提高农民的信用水平和金融知识水平,实践证明在这些地区投放贷款不仅可以实现较高收益,而且单个客户经理可以管理更多的农户贷款,从而降低管理成本。二是要考虑历年农户贷款投放情况。农户贷款的历年投放情况是过去的一段时间当地信用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支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如果当地近两三年发放的农户贷款利率定价高、不良率低、余额也较大,说明该地区农户贷款需求旺盛、拥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以支持高利率定价,且当地已经培育了一批与齐齐哈尔分行有稳定合作关系的老客户,对这一地区的农户贷款应当足额保证,如我们的莲江口地区。三是市场容量既取决于当地农户贷款的市场需求,也取决于区域信用风险水平。一般而言,在农户贷款市场容量大的地区,竞争程度会相对缓和一些,在市场容量小的地区,现有乡镇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发展会对少量的优质客户开展全方位竞争。因此,在市场容量大的地区,可适当加大农户贷款投放力度。四是在区域选择上要求各经营行在原有“三农金融生态图谱的基础上再绘制一张所辖区域的金融生态图谱,鼓励目前贷款质量较好、管理能力匹配、农户贷款覆盖面较为合理、信用环境较好、辖内增信机制较完善的地区进行新增贷款投放,对这些地区可继续适度下达农户贷款新增计划;六是在客户选择上,必须结合齐齐哈尔分行行情和当地实际,重点支持产业链上的规模化经营农户、支持农机大户、支持个体工商户、回乡创业个私业主等新型农户;在担保方式选择上,要不断压缩多户联保贷款,对于原有的存量多户联保客户可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信用村+农户、专业担保公司+农户等推进模式,降低齐齐哈尔分行存量农户的联保风险,适度提高抵质押担保占比,特别是提高抚远土地抵押的贷款额度。在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财政直补担保、个人农用机械抵押贷款、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担保方式;在贷款方式上,根据农户生产经营特点对新增贷款主要采取一般方式,逐步降低自助可循环贷款占比。

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4篇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农业局 梁成效 大专高级畜牧师 邮编553600 E一mail:LCXZASD @163.COMQQ1554740053)

提要: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分析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对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从剖析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通过对我县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的大胆尝试面临的问题等方面的深度分析,总结其在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转移农村劳动力、破解投资融资难题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念、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对策建议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造福水城人民

农业产业化给人民带来巨大效益,经济的发展给全县各方面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曾经落后的乡村如今已经踏上了繁荣的开阔之路。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水城县的前途充满光明。现代农业的建设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步入了新的新层次。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在形成,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人居环境得到优化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道路、饮水、垃圾、污水、粪便处理等五个方面的建设,以及实施新能源利用、信息化、农村防灾体系建设等惠农工程。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正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当家作主,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活动的目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成功的经验是,依托本地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一条适合本县发展的道路。产业结构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争取低投入高产出。要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培养专业人才。只有懂科学会技术,才能真正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方针,才能走上新农村道路。总体看来,经济文化发展都在沿着正确的轨道在慢慢寻找为人民谋求幸福之路,由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深入,经济急速上升,农民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了精神层次的追求,逐步发展步入小康。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现行农村经营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凸显五大矛盾。一是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三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四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门路狭小之间的矛盾;五是农业部门分割与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的矛盾。由此,如何积极改革农村经营体制,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农村综合改革中最为迫切和主要的问题。农业产业化,作为水城等地区在农村综合改革实践中的大胆探索和创造,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和逐步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以利益为联结纽带,发挥资源产业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八是企业化。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布局结构趋同、农产品品种结构失衡、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是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必然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效益低。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动,农业资源配置逐步向优势产区和重点产业聚集,农业生产质量显著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富余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增长不仅严重影响农民增收,而且还会形成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开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村改革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向产前和产向后延伸,整合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可就地直接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同时,农业产业化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可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从而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用先进技术发展农业、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管理农业、用科学理念指导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既能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又能充分借用外部的资源,扩大农业的总体规模,突破产业、区域和所有制的界限,改变农业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弱势地位,提高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农业经济形态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变,农民生产模式由单家独户经营向有组织的合作经营和依托龙头闯市场转变,农业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其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然要求破除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势,用工业化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不断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使农村的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使城市的技术、资本、人才优势转化为农村的现实生产力,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正是有效整合城乡生产要素,促进城市资源下乡,农业经营进城的重要纽带。其产业链条涵盖三次产业,可通过发展第一产业,拉动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从而为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开拓一条有效路径。

三、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土地流转问题

农业产业化要求通过一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土地流转就是推动土地适度集中,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仍然然存在四大制约因素。

1、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尽管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对于转让的范围、形式、程序、价格、管理等等,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对于如何在土地流转中保护农民的利益缺乏明确、有效措施。

2、农地的保障功能仍较明显。一方面,人口压力的长期性及城市化的滞后性,使得农村土地实际上承担着农村的社会保障功能,难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流动。另一方面,离土进城的农民绝大多数从事临时雇佣工作,被排除在城市社会保障之外,仍将土地作为最后保障,加之几千年来农耕文化的深刻影响,部分农民恋土情结较深,即使无力耕种也不愿转让。大量农民滞留在农村,形成土地流转的重要制约因素。

3、市场中介组织匮乏。一方面,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匮乏,土地流转的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大;另一方面,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时有发生,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土地交易成本过高。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时明显具备专用性投资: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生产时,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前期投资,如进行土地整治、水利配套等;不确定性:农户土地权益在现行土地制度下具有不确定性;交易频率高:分散经营的农户为进行土地流转,必须进行一对多或是多对多的谈判,交易频率高。因此,交易成本较高,导致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

(二)体制机制问题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但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农业管理服务体制却依然存在,制约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

1、小规模分散生产制约规模效益。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人口与土地级差平均分配地块,“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采取多种经营以分散风险,家庭经营兼业化、多样化,呈“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这势必导致土地集中利用率低,生产规模难以扩大,阻碍规模生产,制约规模效益。

2、现行土地经营体制和户籍制度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但现行的过于分散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增加了实现规模经营的成本,加之受行政区划的影响,难以形成跨乡镇、跨区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难以形成联片开发的规模优势。同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成本,使大量农民离土不离乡,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影响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3、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的纵向一体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然而现实情况是,农业产业的一、二、三产业,产、供、销各环节分别由政府的不同部门管理,且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机制,致使农业产业链条被人为分解。主管部门往往以抓生产保产量为主,追求产量的最大化,而不是按市场规律追求效益最大化。同时,受利益驱动,各地争上项目,造成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影响农业产业的比较效益。

4、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劳动力是经济活动中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 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使产出量增加,品质提高,相应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与此同时,高素质农村劳动力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均衡地向社会二、三产业转移, 从而实现社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但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发展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农村办学规模、教学设备、师资配备等方面均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影响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同时,农业人才流失现象突出。一方面,农业技术人才大量集中在县乡镇,却往往由于部门交流、竞争上岗等原因进入行政岗位,“好钢用在刀背上”,发挥不了自身特长。另一方面,二、三产业凭借比较优势,吸引农技人才流入城市,使人才大量流失。人才缺乏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三)发展模式问题

按照参与主体和内在连接机制,可以将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概括为“龙头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等模式。在实践中,各种模式共同发展,均发挥了突出的积极作用。但是,几种通行模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亟待发展创新。

1、龙头带动型。以龙头企业为主, 围绕一项或多项产品, 形成“公司 + 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通过龙头企业作支撑, 带动农民实现规模经营,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种类型是目前最广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但该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公司、农户双方实力悬殊,主体地位不对称,农户的合理利益诉求往往得不到充分表达,不利于保护农民利益。二是双方以产销合同为联结纽带,容易因为市场价格波动引发产销的相互违约行为,组织形式缺少稳定的长效机制。

2、主导产业带动型。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 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 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发展,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销一体化经营。这种模式适用于资源独特, 能大量生产各种名特优农产品的地区。其缺陷在于,对资源禀赋要求较高,在广大农村不具普适性。

3、示范农户带动型。通过发展典型示范大户的方式,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具有辐射影响力的产业,通过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农户自愿参与到该产业开发上来,不断扩大产业开发的规模。示范农户作为农村家庭经济发展的示范样板,在很大程度上对产业开发规模化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辐射与引导作用。该模式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生产仍然分户进行,难以产生规模效益。二是示范农户缺乏技术开发、经营规模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实力,很难树立和维护自己的产业品牌,参与的农户也因为单家独户缺少产前、产中、产品的服务体系,最终也不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农业模式的限制。

4、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型。选择农业高新技术密集的优势地区为平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的特点及生产、示范、带动和服务四个功能,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该模式在项目建设、争取国家财力与政策支持以及高科技示范辐射等方面极具优势。其缺陷在于:一是需由政府行政推动,增加了管理成本。二是对科技、人才等要素有很高要求,对后发地区无明显推广价值。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并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四)投融资问题

完善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机制,既是拓展农业投入渠道的必然要求,又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现实需要。实践表明,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已成为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1、政府投资不足,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发达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平均值为15%左右,而直到“十一五”期间,我国投入支出比例不足15%,水城仅为0.7%左右;同时,农业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各项农业事业费用支出比重大,支援农业生产支出比重小;用于水利设施、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多,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中小型公益项目投资少;在扶贫赈灾方面投入多,农业基础性设施建设投入少;利用现有资源的项目投入多,后备资源开发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投入少。

2、信贷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投入比例不协调。一是贷款总量不足。农业政策性贷款投向种粮等流通领域的总量较大,投向农业生产经营和开发的比重较小;在贷款期限上,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中、长期大额贷款少。三是贷款难。部分农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抵押资产有限,加之农村金融网点日渐萎缩,导致农业产业化经营融资困难。

3、农户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传统农业生产经营高投入,低产出,比较效益低,严重影响农户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积极性和投入强度,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四、在探索试验中建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

农业产业化要深入发展,必须在优化土地流转方式,突破体制体制障碍,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破解投融资难题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开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新途径。为此,我县在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中探索建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

水城县在符合中央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前提下组建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公司或合作社,是一个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资金为纽带、以发展种养植业为目标而建立的农业经济组织,这种经营方式既实现了土地使用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又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既实现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又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

改变了传统的“分户”经营形式,破解了农村土地流转难题,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发展现代农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当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经营权属于农民,实行“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的经营模式,土地流转难,生产效率低、集约化程度低、农产品商品率低。采取大户租赁、公司独资经营等模式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能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问题;采取契约合作模式(公司+农户)容易导致违约风险,影响合作的稳定性,并且由于合作双方(公司、农户)实力悬殊,不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公司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变农民为股民,在农民和公司之间建立了一种稳固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从根本上克服了其他组织模式的缺陷,探索出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路径,得到了农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同时,通过集中土地实行公司化经营,突破了“小农”经济的桎梏,解决了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扫清了障碍,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农业融资渠道,为统筹城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使农村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城市工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转化为农业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公司对农民土地集中管理,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但青壮年农民怀揣“股权证”安心外出创业,不少留守妇女、老人也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城务工。具备融资资格,为城市工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拓宽了渠道。公司充分保护农民利益,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农民土地入股经营,使农民的长远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农民的股权不会因土地的流转而流失,股东的收益与公司效益始终呈“水涨船高”的正比关系。公司建立了农民和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使农户把公司的发展壮大作为共同的奋斗目标,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用农民自己的话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公司,公司有我一份”。同时,公司用共同的事业吸引股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公司经营和管理中去,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逐渐形成诚实守信、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

五、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是更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发展思路,更新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的更新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1.坚持用现代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破除传统观念和小农意识的束缚,把工业化理念落实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用现代工业的发展思路来指导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来经营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的管理模式来组织农业产业化,着力培育优势农业产业,着力培植支柱产业基地,着力发展规模经营,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2.坚持用市场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市场抓生产,抓好生产促市场。一方面,抓好“有形市场”。大力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为农产品的顺利流通提供有效平台。另一方面,抓好“无形市场”。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流通大户和流通组织,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经营责任,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各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窗口,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3.坚持用信息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以信息化为载体,把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和智能工具充分运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全过程,实现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度发展。

4.坚持用城镇化理念发展农业产业化。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大城镇规模,做强城镇实力,繁荣农产品流通市场,承接农村人口转移,变农民为市民,减少农民,转移农民。

(二)健全农业产业化政策制度

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培育和规范市场,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用宏观调节手段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明确农民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主体地位。规范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合同格式,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调控。采取转让许可证的办法,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流转,并尽快完善产权登记制度,逐步形成城乡地政一体化管理。建立农地资产评估体系,科学评价农用土地价值,确保农业土地合理流转,科学流转。

2.完善风险规避政策。一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科学选取风险指标。如衡量自然风险的气象指标, 衡量市场风险的经营安全率、市场占有率, 衡量技术风险的投资回收率、资金利润率等指标, 确立全面准确的指标体系和运算风险的数学模型,将各种风险量化综合, 掌握其变化规律, 便于经营者在风险来临之前做出准确预测, 提前采取措施。二是完善合理的农业风险保障制度。认真总结经验,大胆探索,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对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经营原则、保险责任、保险利率、理赔办法、政府对农业保险补贴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做到有法可依, 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3.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实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有规模效益、有市场竞争力、有辐射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全地方配套农业产业化基金制度,完善农业产业化基金稽核制度,确保农业产业化专项基金及时足额用于产业化项目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科技三项经费、中小企业科技发展基金等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培植精品名牌,凡获得部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品牌,由财政给予奖励。

4.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使用扶贫贷款的条件。农村信用社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展评级授信,给予贷款支持,在贷款利率上实行优惠。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覆盖全体农民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资金来源保证体系,确定各级政府合理的负担比例,建立稳定而逐步增长的农村最低保障补助基金,完善农村最低保障投入机制;建立科学的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在确定的最低标准之上,允许各地根据自身条件确定相应的农村低保标准,逐步缩小与城市低保的差距。二是探索建立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按照“尽同样义务,享受同样权利”的原则,将进城务工农民纳入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土地换社保的新型保障方式。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制定城乡统一的用工登记、用工推荐、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制度,取消用工上的城乡差异,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三)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通行的龙头带动型等发展模式均存在相应缺陷。因此,必须进一步积极创新。

1 .创新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引进、扶持机制,加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数量和总量上突破,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即由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国内型向国际型转变。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监督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产权制度发展,广泛吸取中介组织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经营模式的优点,促进松散型、半紧密型利益连接向紧密型利益连接机制转变,使原来在产权上与农民没有关系的龙头加工企业逐步演变成由农民合作组织创办的加工实体,从而使公司与农户成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创新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农户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或现金入股,农民真正成为公司的股东,在农民与公司之间建立起稳固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农户收益与公司效益始终呈“水涨船高”的正比关系,形成入股农民近期受益、长远得利的长效机制,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对于此种经营模式,重点在于完善公司章程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经营管理,充分保障股东权利,积极防范经营风险。

3.创新专业市场带动模式。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实行加工及销售环节对农户的利润返还,实现利益连接松散型连接向“契约+部分利润返还+服务”的密切型转变。同时,改进专业市场带动模式缺乏深加工能力的问题,适时发展深加工,形成“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带动千家万户,促进专业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四)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从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研等部门和环节,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

1.完善农产品品牌机制。高度重视品牌效应,培育一批品牌,拉动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一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二是加大品牌扶持力度,要集中力量抓好品牌基地建设,通过良种扩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满足龙头企业对优质原料和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三是加大品牌延伸力度。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引导龙头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注重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准化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加大品牌开发力度。在品牌开发上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

2.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狠抓科技创新上档升级,培育壮大科技核心竞争力。一是完善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发挥农广校、农函大、成人学校、文化技校等教育网络的作用,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农民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成果的能力,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科技意识、质量意识,造就一大批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技术队伍的高新技术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造就一支熟悉现代农业企业生产技术的工人队伍;造就一批善经营、懂管理、高素质的现代农业企业管理人才。二是完善引进高新先进科技机制。坚持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减耗减本增效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特色明显的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三是引进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四是引进有效载体。引导和引入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体。

3.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连接机制。在利益连接和分配方式上下功夫,不断理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分享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是完善价格保护型利益连接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订单和契约形式规范产销双方的权利义务,农户按合同和契约要求进行生产,龙头企业对合同内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使销售前移,产销衔接。二是完善利润分享型利益连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将农户产品加工、运销等增值的一部分利润按一定的方式(如按交易量)返还给农户,用于农户扩大再生产。三是完善参股合作型利益连接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投放与农户土地经营权、劳力、技术入股等方式,组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紧密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逐步建立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户的利润连接机制,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连接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新格局。

4.完善农业产业化投融资机制。一是改进政府投融资方式。改变以往政府直接投入方式,重点坚持增加农业投入和为其他有投资能力的投资主体如金融机构和外资创造有利的投资条件并重,引导资金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项目。一方面合理利用有限的财力;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总结国内好的做法,制定切合实际的投融资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发展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众多金融机构当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指合作金融)在投资农业产业化当中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农村又面临种种约束,如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等,因此,必须大力扶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机制,由政府主导建立担保基金,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加快试点推广农村村镇银行,扩大农村合作金融规模,繁荣农村金融。鼓励资本具有实力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兼并重组,扩大农村金融的资本实力。扩大和丰富农村合作金融的业务范围,增强业务能力,在这些金融机构开展适应农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种贴现、汇兑、信用证等业务。三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利用外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制定政策优惠,突出产业特色,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效果。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继续争取间接利用外资,重点加大直接利用外资的规模,丰富利用外资的方式。完善金融市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四是合理控制资金的投向。资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是最稀缺的资源,所以,对资金投向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资金投向方面,应当首先考虑龙头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因为龙头企业在产业化发展中作用特殊,龙头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依托力量,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民增加投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良性循环;其次,应当增加对农业和农业企业科技进步的资金投入,只有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农业和农业企业科技的投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效益,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加大对农业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引进的资金投入。

(五)、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农业产业化按照“重点抓龙头、抓重点龙头”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工程,以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为核心,以培植一批骨干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继续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档次和水平,争取在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1、加快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打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种养殖基地,力争每一个种植品种都能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每一个主导产业都能形成较大规模,推进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突出抓好畜牧水产养殖、优质果品、肉蛋鸡鸭饲养、肉牛肉羊饲养、精细瓜菜种植等特色农业发展。

2、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调整优化农业投入结构,整合农业投入资源,集中更多的财政、金融和社会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二是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监测、管理和指导。四是加快农民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采取培训考察、专题讲座、举办论坛等多种有效形式,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3、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档次水平。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管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和卫生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4、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业产业化组织载体功能。把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措施。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好标准化原料基地“农业第一车间”,发展订单生产、合同收购、股份合作。

5、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业产业化运行秩序。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规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利益联接机制、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和行为约束机制。

6、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扶持对象、调整扶持内容、增加扶持规模。对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认证奖励、规模种养基地建设补贴等扶持项目,及早谋划安排。

7、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服务。搭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平台,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形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和升级。

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5篇

组织类型

由于各地自然、经济状况的不同,主导产业或产品各有不同,产生了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类型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种类型是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该类型一般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是当前的主要形式。

(二)中介组织带动型。这种类型是以专业型合作经济组织(含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为中介,通过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连接机制,带动农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该类型一般以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

(三)批发市场带动型。这种类型是以专业批发市场为纽带,带动主导产业,并通过合同契约或其他较稳定的经济关系,连接广大农户,实施产销一体化经营。

(四)科研单位+农户型。科研教育单位通过合同契约关系为农户专业生产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五)纵向一体化型。有一个企业进行产业基地建设开发、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积极探索多种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把农民带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缓解。在实践中具体采用哪种类型要看是否有利于企业和农户,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问题研究

(一)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注重处理好资金、技术、人才、政府的职能关系。产业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而无论资产密集型还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农业产业化项目,都需要龙头企业带动才能把产业做强做大。政府要按照“绿箱政策”对龙头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资助,着力解决检疫检测、培训推广等各类公共问题。处理好上述四个关系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层次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注重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的关系。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是鱼水关系。“鱼水有情亦无情”,如果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企业与农户会两败俱伤。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政府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支持、保护好企业,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市场去调节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取得双赢成果。三是注重处理好市场、专业型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三者的关系:如果农户不联合,即使政府给予干预和保护,也无法避免农民利益的流失。国内外经验表明,农户只有按照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原则联合起来,才能改善自己的市场谈判地位,保护好自己的利益,使农民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主体从个人转变为有组织的团体。通过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来保证农民的市场利益。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大力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更新品种形成规模化的农产品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又是,在商品竞争中通过比较优势实现农民增收。四十注重处理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进城,必须消除地域界限,在产业化的各个环节中,建立国家、集体、个体和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经营机制。在群众资源的条件下建立解决承包制与产业化的矛盾。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在乡村集体企业中,积极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革,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力量。而这些,都是需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来完成的。五是处理好产品与产业的关系,产品有竞争力产业才有竞争力。必须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落实在产品和产业两方面,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即不仅在一个产品上有竞争力,而且在多个产品上具有竞争力,追求实现整个产业链条完整性,使产品和产业真正形成客户忠诚性、技术专有性、产品耐市场波动性、品种多样性等核心竞争力。

(二)做好四个整合。一是国内与国外整合。在整合过程中要考虑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发展民族品牌。优化国内资源配置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盘活国内企业资产,形成大龙带小龙,小龙带农户的局面。二是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整合。对过去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和营销赋予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三十整合国内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参与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必须降低成本,就需要整合国内资源。国家要对国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间进行整合,使农产品收购成本、原料运输费用、生产成本、营销费用有所降低,发挥宏观调控功能,促进产业要素跨区域整合,实现优势叠加,应对入世挑战,提高产品和产业竞争力。四是整合当地资源,当地资源可以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当地资源往往是竞争者难以模仿的,利用当地特殊资源发展起来的产品往往因为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备受关注,而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比较明显。

(三)奠定三个基础。一是确立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是以开发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为重点,没有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就不可能实现。只有因地制宜确立了主导产业,才能够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骨干项目和拳头产品,才能把握产业化运行的本质,明确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二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工作必须加强农业的标准化工作和农业的专业化及农民的组织化建设。三是提高农产品研发能力。要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巩固现有传统产业,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生产能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上档。传统产业无论是在农民掌握的技术,农民的种植习惯,还是在市场吸纳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特别是传统产品由于历史较长,有一定的知名度,因而在市场上往往较有竞争力。发展传统产业或从传统产业入手,是提高农产品研发能力的突破口。为此企业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使产品更新速度快,附加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