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文化进课堂

数学文化进课堂

数学文化进课堂

数学文化进课堂范文第1篇

摘 要 高考考试大纲增加了对数学文化的要求,这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数学文化已经从理念走进数学课堂,渗透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提高数学文化品味、提升数学素养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 数学文化 课堂

数学教师基本都会被学生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数学这么难,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那么,该如何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必需的,既而让数学课堂焕发应有的活力;如何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成吸引学生的磁场,把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从“冰冷的美丽”激发到“火热的思考”。答案之一就是:让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融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1.利用教材资源,感受数学文化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文化资源。算法初步章头图是古代计算工具算筹和明代开始盛行的算盘,还有元代朱世杰所著的《四元玉鉴》。借此图我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及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如数学家赵爽、祖冲之、秦九韶、杨辉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四元玉鉴》等,这些数学家及辉煌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数学曾经处于世界巅峰,也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不等式章头图我们看到是一幅重叠起伏的壮观画面,学生在对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品味中体会不等关系的客观存在。我们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数学文化。

2.关注背景史料,提高文化品味

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数学文化已在近年的全国高考数学试题中有所体现。

在数列学习时我选用了2012年湖北文17题: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画点或用小石子表示数.他们研究过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将三角形数1,3,6,10…记为数列{an}……

在做完题之后,我向学生介绍试题背景:公元前6世纪,还没有纸,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把沙滩上的小石子描绘成数字,又把小石子按其排列的形状称为三角形数、正方形数。这样一来,把正整数和几何图形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正整数变得既方便直观又生动形象。用小石子研究数的性质,这是古希腊人的一种创造,英语的计算(calculation)一词就来源于拉丁文“cal-culus”,是小石子的意思。将数学史料融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发生与发展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在展现数学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3.探求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并不是一门神秘的学科,我们要努力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学习数列时,我给出自然界不同类型花瓣的数量:马蹄莲1瓣,虎刺梅2瓣,百合3瓣,梅花5瓣,飞燕草8瓣,万寿菊13瓣……在学生发现这些数字所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费波那契数列 1,1,2,3,5,8,13,21,…并归纳费波那契数列的简单特点:每两个相邻数字相加等于其后第一个数字。课后让学生寻找自然界费波那契数列的踪迹,通过查资料学生会知道费波那契数列也出现在松果上,一片片的鳞片在整粒松果上呈现两组螺旋排列:这种排列有时是5个顺时针,8个逆时针;有时是8个顺时针,13个逆时针。向日葵花盘上种子的数目也有这样的规律,常见的螺旋数目为21顺和34逆,或者34顺和55逆……这些全都是费波那契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数值。从计算角度和应用角度分析之后,我又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继续寻找费波那契数列,并从不同角度欣赏研究费波那契数列。学生发现,将杨辉三角左对齐成如图所示排列,将同一斜行的数加起来,即得一数列1,1,2,3,5,8…

还发现,随着数列项数的增加,相邻两数的比交替地大于或小于黄金分割数0.618,并且该比值无限趋近于黄金分割数。而且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股市r间窗、证券投资的艾略特“波浪理论”……等诸多领域,费波纳契数列都藏身其中。学生在经历寻找探究之后,首先感受到“大自然是懂数学的”,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的同时,会自发地思考:费波那契数列如此频繁地出现绝不是偶然,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我适时介绍:“科学家们苦苦思索了几个世纪,直到1992年,两位法国数学家才给出了令人较为满意的解释,即费波那契数列的这种排列方式可以使花朵顶端的种子数目最多”。但这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我顺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希望在座诸位有人能破解这个自然之迷”。在探求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播撒下思考之种。我深信“教学是给予,更应是期待;教学是传授,更应是放飞”。

4.听科学家故事,激发学习信心

当遇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时,我就给他们讲科学家的故事:我国力学家、应用数学家钱伟长18岁时以中文、历史两个100分,物理5分,数学和化学共20分,英语0分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在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因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这个在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物理系主任,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钱伟长从几乎理科零基础成为一名以数学学科为基础的物理学家,这离不开他的爱国心和勤奋努力,是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追求,成就了他的学业,也奠定了他毕生事业的基础。讲完之后我激励学生:我们的数学基础一定比他当时强,只要我们有学好数学的态度和信念,我们一定行。通过这样一些胸怀理想、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信心。

5.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现实教学中,学生往往无法将实际问题与已有数学知识建立联系,抽象构建出正确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呢?我对必修5第一章1.2正弦、余弦定理应用举例的例1做了如下处理:只创设现实情境不给出具体问题,而是启发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并且与情境相关的现实问题,再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解斜三角形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亲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指数学知识,还指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等。在数学文化进课堂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根本原因是为了应用和学会如何思考。

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文化。数学离不开数学文化,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课堂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将数学文化深入到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让数学教育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留下更多的沉淀和积累,使数学文化成为其个人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文化进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文化建设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文化是一种以情境性文化、持久性文化和理性思维为主流的综合性文化。课程与教学是教育活动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们构成了学校教育的主体。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是承担数学文化的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数学课堂教学特点的文化。

一、对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并不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运行的社会文化进行分析,而是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组织。

首先,数学不应被等同于知识的简单汇集,而应主要被看成人类的一种以数学共同体为主体、并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所从事的创造性活动。数学文化的形成是以数学学科和数学发展为背景。其次,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文化价值主要是指数学对于人们观念、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所起的十分重要的影响,数学文化是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生成的基础。再次,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数学本身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既受数学文化的影响,也受社会文化的制约。数学不只是关于数的世界、形世界或更广阔世界的科学,数学还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的科学。这种意义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发生在课堂上的,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是文化索养教育的必经之路。

二、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特点

1.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特殊性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能启迪、培养、发展人的思维,虽然其它学科或其它方式可以培养人的思维,但在深度、广度、系统性等方面。是无法与数学相比的。数学课堂是动态的数学思维场,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它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其构成要素、所要完成的特殊任务以及形成历史的和学科性质的不同,在运行过程中,会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风格。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其文化内容――数学课程(包括标准、教材以及相应的课程资源)的学习上,而且表现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动态生成,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所独有的。

2.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综合性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在构成上。体现出多种文化的综合――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数学文化、性别文化等各种文化的综合。它们既交叉,又独立;既冲突,又认同。它们是紧紧围绕数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综合。

3.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情境性

课堂文化是一种情境文化,它主要发生在教室(当然不仅限于教室)这个特定空间和一节课这个特定的时间里――故课堂文化的情境性主要还是体现在主体之间生动活泼的互动上。问题情境产生的条件是主体(学生)真正“进入”问题,并且让主体认清、发现这个障碍,使他(她)想要排除障碍,产生动力。

4.数学课堂教学文化以理性思维为主体

理性思维是一种辨证思维,它是以联系的、发展的、转化的思维活动去认识对象、研究对象。是最完全的认识能力,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只有理性思维才能认识对象的本质真相。

5.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持久性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就是课堂上的活动方式,作为稳定的活动方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文化一旦产生之后,它便会对置身于这一文化之中的个体产生决定性的、持久性的制约。这种文化存在支撑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成为他们行为合理性的基础。文化形成的长期性、隐蔽性以及对人们行为的控制性,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形成之后便会有持久性。

三、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文化中学生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挥,教师依附于教材(教材怎么编,教师怎么教),体会到的只是按部就班的烦琐和枯燥。学生难以进行自主建构,致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人是文化中的人,人的行为必然受到文化的制约,而这种文化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1.构建整体的数学课堂文化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应当是融知识、技能理性精神为一体的,完整的、动态的和发展性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动力的策动者,学生和教师是课堂学习动力的共同维持者。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启动学生的思维,用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在师与生的互动下维持课堂学习的顺畅进行。

2. 重视数学生态课堂的生成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语言系统,教学信息能否在其中充分流动和传递、积极地分享与生成,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数学教育目标实现的主阵地,营造生态教育环境,创设生态文化氛围。

3. 创建充满理性精神的数学课堂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所关心的是数学的产物,而不是数学本身。课堂中看到的只能是学习教材,通过解题训练,掌握数学。理性思维能力是理性精神培养的基础,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方面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对于人类理性精神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主阵地”。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重建应当立足于理性精神的培养。

数学文化进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理念 重建 数学课堂文化 自主 探究 新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同时使学生切身体会‘做数学’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独立思考是‘做数学’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改变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课堂文化角度讲,我们认为,要落实上述新理念、新要求,就得重建数学课堂文化,若不重建课堂文化,则落实新理念将成为空话。换句话说,第八次课程改革尚未达到人们预期,与重建课堂文化受阻有直接的关系。

传统的数学课堂文化,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表达和阐释的控制上。“师讲、生听”,教师“一言堂”,学生‘静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背诵‘标准答案’的‘被动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过程看似民主,实为教师对文化的专断。虽然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改革进行了,但是包括数学课在内的课堂文化基本没有变化。

从广义上讲,重建课堂文化,当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是,对于一线数学教师而言,重建课堂文化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切入点,要突出一个重点。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和重点可以‘合二为一’,即生成或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因为,教学模式不但能体现教育教学的价值观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而且还能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具有某种规范化和可操作性,随之提升教与学活动的整体性效率。所以,选择某种教学模式,就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一套‘价值目标、基本层面、实践路径和基本策略’。

怎样重建高中数学课堂文化呢?这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据了解讨论这个问题的一线教师不多。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重建数学课堂文化,主要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重建教师“一言堂”,学生‘静听’的传统数学课堂文化,我认为根源还是从”课堂”入手。传统课堂文化表现为学生被动地学习,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占用了整个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机会探索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换句话说课堂并没有真正属于学生,它只成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所以要想重建课堂文化,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其风采。

怎样重建:应该向学生表达实施新型教学模式、重建数学课堂文化的决心,并提出相应新型课堂教学的制度性要求要独立自主,不要先看书;要探究钻研,不要先讨论;要写关键字、词,不要喊叫;要画草图,不要先举手回答;要提出问题,不要等待老师。

每节新课,坚持以课题性(主题性、挑战性)问题呈现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提出子级问题,并提供思考探究的时间,直到学生都能动手研究为止(注意,并不是说非等待学生100%的成功不可)。提出的子级问题都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知识解决和经验尝试着解决。换句话说,力图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作为重建数学课堂文化的切入点,达到学生能够构建‘知识与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操作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问题之所以结构化,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都能得到发展,有所收获。

课题性(本节课主题性问题),一般情况下难度要大,抽象性较强,反映数学学科特点的,能够促进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的问题;是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功能的。这一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需要花5-10分钟时间。

在“重建”中有需要注意:课题性问题的设计,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而言具有关键作用;课题性问题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重建数学课堂文化,例题的讲解,要改变以往的教师先讲学生模仿做题的那种传统方式。因为新课内容都可以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来解决,所以解决例题时理所当然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子级。最后利用投影仪(或者让学生上黑板)展现学生的解题过程,暴露问题,还可以对症下药。

数学是文化,传承和发展它靠什么?靠讲授、灌输,还是靠“做”,在“做”中体验、感受?我们选择了后者,并采用新模式才能重建课堂文化,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可能,落实新课程标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过程完整化教学理论与实践》 陶・哈斯巴根 等著

数学文化进课堂范文第4篇

1.1资源管理模块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教学系统有效地实现了不同环境下,不同类型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实现了资源管理的智能化。系统中资源管理模块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学数据资源,一类是学生数据资源。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针对每个班级的学生个体,相对其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不会完全相同。对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就是充分考虑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系统还考虑了教师同时教授两门以上不同的课程,或者带不同班级的情况,课程数据和学生数据的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系统启动初始化过程中和启动后这一功能可以在目录管理模块和学生管理模块中自动实现的。系统对资源数据的智能化管理,还表现在不同类型数据的兼容性支持上面。该系统可以在统一环境中打开不同类型的数据。

系统中课件编辑系统是基于IntemetExplore为演示平台的课件编辑系统。系统基于网络实现了课件和教案的完整统一,主要可以实现课件编辑、课件列表、课堂测验、电子黑板、电子粉笔等功能。

1.3备课系统模块

教师备课系统模块是基于学生需求而设计的,它实现了学生课堂接受信息和课外反馈信息的在线浏览功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在线反馈信息,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安排,做到充分备课。这种功能的实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备课只是把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写成教案,或是利用Powerpoint直接做成课件给学生播放的模式。

1.4课堂教学模块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教学系统是将课堂教学的三维化,教学策略的智能化,课件平台统一化三者融合在一起的智能化系统。其中课堂教学的三维化是指:一是把网络建在教室、把教室建在网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任一时刻,调阅网上的教学资源;或者把没来得及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或者课堂中新出现的教学问题发送至网络课堂上,让学生继续学习和讨论[3]。二是把课件库搬到教室,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的演示。三是把实验室搬到了教室,学科实验的动态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策略智能化:智能化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控教学信息流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和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目前,我们在该教学系统中为教师提供了自动设定教学策略的功能,如互动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等。课件平台统一化:系统提供给用户一个利用不同开发工具制作的各类教学课件集成化平台,方便了课件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1.5其它功能模块

系统还配备了摄像设备,可以利用摄像机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数据采集。除此之外,本系统还提供了课堂管理、考勤管理、题库管理等功能,其中学生管理功能、课件讲义管理功能、网上课堂等功能由服务器端实现。

2关键技术与实现

系统由用户登录、课件管理、课件编辑、课件和课堂教学等结构组成。其信息管理的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2.1多媒体元素的开放管理

系统中多媒体元素是指课件中所包含的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信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分离或组合课件所包含的任一多媒体元素,或者增加若干相适应的元素,即实现了多媒体元素资源开放管理,更有利于个性化地因材施教。

2.2多媒体资源的集成管理

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各类媒体素材的同步、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与文本的智能互访技术[4]。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对文本素材使用对话框方式或视图方式进行管理,并以TXT文件、RTF类型文档存储,实现了课件的异构,可以面向不同的平台进行展示;对于图形、图像素材的处理,是按位图或矢量图的不同分别进行管理;对于音频和视频元素,用户在编辑课件时做出相应的标记,展示时系统可以自动调用播放器播放。

系统设计了个性化的文本编辑器,在实现通常文本编辑器特性的同时,实现多类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其中包括试题库数据、学生库数据、章节表数据、检索数据、课堂日志数据、讲义教案数据等。个性化的文本编辑器使用Microsoft的ActiveXDataObiects(ADO)技术,实现了通用数据的高速访问,构建了文本与数据库之间的桥梁。该编辑器与图形图像浏览器、音频、视频、动画播放器一起组成一个课件平台[5]。根据课件的使用方式.对已做好的课件的管理分为章节表管理、索引管理和使用方式管理等部分。章节表管理给出课程的所有章节:索引管理可以对任一章节进行检索;使用方式管理分为“行出现式”和“整屏出现式”,行出现式模仿教师板书方式,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整屏出现式适合学生自学和教师浏览总结。本模块的核心技术是ADO、SQL技术[6-7],以及网形图像的编码、音频、视频编码、解码技术等。

2.4题库管理

系统第一次登录时,会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建立相应的的试题库。系统不仅可以在课件编辑和备课过程中编辑、增加、删除和修改题库中试题内容,而且还可以在课件演示过程中,随时点击相应按钮,所选文字的相关试题自动入库。这样一个完整的试题库就在教师讲授完一门课程之后建成了,不仅方便了期末的考试和考查,而且更有利于本学科的课程建设。

2.5课堂管理

动态数据库编辑和数据采集技术是实现课堂管理功能的核心技术。课堂管理由课堂考勤、课堂日志、课堂提问和课堂分析等主要部分组成。利用条形码技术实现学生考勤的自动化,不论是课堂授课还是大型讲座或报告,只需在教室或入口处放置一台条形码识别仪,就可以实现此功能。如果不方便使用条形码技术,系统还可以采用教师日志查询的方式实时掌握学生动态,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而且做到了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加强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课堂提问是基于试题库的检测方式,通过提问、抢答和游戏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是对教师课堂日志综合分析后形成,即课堂分析。

2.6数据操作的智能管理

为了快速访问了数据库,系统中分别选用了ADO、ODBC、OLEDB、DAO等技术,实现了对数据的智能提取、智能检索和智能存储等功能[7]。同时提供了多类数据管理机制,可以方便的对数据进行管理,支持对话框、文档和视图方式对数据进行提取和展示。该系统通过动态模拟展示、课件编辑、查询、课堂教学管理、模拟操作、反馈练习、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游戏等功能表现,来体现其具有支持大容量存储、高速传输、人机交互、超时空交流共享等特性。

3结束语

数学文化进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具体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课程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是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不断的提高,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二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文化的渗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其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以及意识。研究调查显示,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很难有高的效率,主要是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什么用,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很枯燥,没有一点乐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良好发展,因此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数学文化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作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具体措施有:

一、教师要创设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首先,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根据课堂所讲知识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采取的方式可以有看视频、做游戏,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情境中很容易就学到了数学知识;其次,教师还应该多多反思自己的日常数学教学,找出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应该注意的地方,来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最后,教师要做好在数学课堂中的引导工作,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比如,在教师讲解重量单位时,可以带学生去菜店参观,通过客人和老板的交谈,学生对克、千克这些重量单位有一些知识,然后在教师讲解这些知识时,学生就会不由地想起菜店的情景,学生就会很容易地将数学知识吸收并牢记于心。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研究显示,课堂氛围的好坏同课堂质量成正比,课堂氛围好了,学生自然会被数学知识吸引,会让数学知识的吸收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提高其课堂质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首先,教师要创设同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其次,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积极地联系起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觉得数学很简单,因而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最后,教师还应该重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予以培养,讲数学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看看到底谁的解题方法最简单有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比如在讲解方程式3×x=15-2×6时,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想吃雪糕,妈妈说只要你回答对我问的问题就可以。有两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的是3×x=y,15-2×6=y,但是这两张卡片上x,y都被涂抹了,但是两张卡片都是最后取得y,学生听了以后,立马会建立两者的等号关系,然后就可以很容易地算出来x=1。

三、不断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程度的高低会极大地影响其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向学生讲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及技巧方法,然后辅之以课后训练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程度;(2)教师还要适当性地缩短

学生数学习题的练习时间,来提高学生所做的习题质量,在学生做完数学习题后,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讲评;(3)教师还要对本节数学课加以总结,并布置数学习题来加强学生的巩固情况。比如,教师在讲解到长方形的认识这一小节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长方形的定义以及性质,然后布置给学生课后的学习任务――画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学生会在课堂结束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比如电视机、桌子,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不仅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丽,而且还很容易地对数学知识起到了巩固作用,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第一,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知识,同时还要对日常教学工作加以反思,创新出有利于数学教学的理念;第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其他教师身上的长处。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满足于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比如数学教师应定期参加有关思维能力的培训,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对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还应该多多进行数学方面的探究实验,来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好,来创设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要为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再次教师要不断对数学课堂结构进行改革;最后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时俱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新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