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军队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推动档案管理机制创新,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须以档案安全保障理论为指导,综合技术、管理、人员、活动,建立动态调整的、独立的、开放的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档案终身安全。特别是在当前,我国自然灾害和频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提速、信息技术应用导致数字档案信息大量产生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军队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军队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军队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应对敌对势力窃取我军核心档案信息资源的客观需要;是应对近年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档案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客观需要;是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威胁档案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应对新技术广泛应用,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安全带来的新隐患新挑战的必然选择。从军队档案管理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涉及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从军队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技术、人员等诸多支撑要素来看,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工程,统筹考虑和谋划,全方位地整体推进。

一、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物质保障

军队档案馆(室)是保障档案安全的重要屏障。加强档案安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档案馆(室)建设,改善档案馆(室)设施和档案保管条件。在档案馆(室)建设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抗震烈度、防火等级等方面的刚性要求,充分考虑坚固、安全、环保、实用等因素,严格遵循国家和军队有关档案馆(室)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把档案馆(室)建设好,筑起保障档案安全的坚固防线。在设施设备方面,要严格遵循视频监控、门禁、火灾报警、消防、温湿度监控、恒温恒湿、周界防护、电子巡查、通讯、计算机安全等系统建设的新要求。全面构建和实施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军队对档案文献遗产长期保存、有效利用的控制力,从根本上提高档案安全保障技术整体水平。

二、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军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贯彻落实,同时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下工夫,不能有“椰子效应”,即在政策的“硬包装”之下存在一个执行的“软内核”,从确保军队核心信息资源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完善各项涉及档案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认真付诸实施,把安全至上的理念物化到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中去。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建立危机预防与危机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损毁和影响的能力。按照《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所能设想到的各种突发灾害、突发社会事件到来时怎样抢救、保护档案制定出方案,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按预案办事。每年不定期按预案进行演练,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执行力。加强《档案馆灾害防治工作指南》的宣传贯彻,用以指导各级档案部门的防灾备灾、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实施重要档案备份制度,是提高抵御各种突发事件影响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俗话说,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对重要档案实行多套异地备份的制度,在危害档案安全的突发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更加重视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完善档案利用安全保密制度,处理好档案开放和公开与信息安全的关系,提高档案利用过程中本体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在更多关注信息公开、改善公共信息服务的同时,要加强对利用档案的审查监管工作,不该提供利用的档案坚决不提供,能利用副本的尽量利用副本,保障档案本体的安全和档案信息的安全。完善受损档案抢救制度,对突发灾害、事件以及自然老化等因素造成档案损毁的,一定要尽快对破损档案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加强对各项抢救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是落实档案抢救制度的关键所在。

完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制度,认真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应当从设备、网络、系统、数据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安全管理,以完备的防范体系来保证数字档案信息万无一失。电子文件是一种易被改动、易被窃取、易于传播、易于消失的信息,特别是它还是一种不能直接识读而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设备和软件才能被读取的信息,必须在不断攻克相关关键技术的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程,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密、保存、读取等巨大难题。

三、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构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前提是分析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论定位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争取实现基于高起点、实现高目标、开拓新局面。

目前,国内外关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解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控制环境,降低风险。这里的“环境”是指档案保管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信息存储环境等,降低环境因素对档案安全的影响,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其二,建立安全保障平台,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使档案尽可能保持稳定状态。其三,对已经处于不安全环境中的档案,采取各种措施使其达到新的稳定状态,保存其信息的可读、可用和可藏。这三层含义包括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的社会因素、管理体制、组织体系、策略、政策法规、安全保障技术或安全保护效果的评价等等较为宏观的要素。

档案安全保障属于档案管理和档案维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需要渗透到档案形成阶段、保管阶段和维护阶段,也就是整个生命周期。充分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加强档案防灾减灾策略、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受损档案抢救修复技术方法、电子文件真实性保证和长久保存方法、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关键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攻关,不断提高档案安全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如对于档案保管单位来讲需要进行系统的档案安全现状的普查工作,了解档案的种类、损坏程度、档案保管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档案安全数据库平台。摸清家底会对档案安全总体状况有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可以从整个军队的层面制订相应的档案安全保障长期策略。这就使得档案的安全保障工作更加具有整体性的把握及其长期的计划性,以至实施保障技术措施时更加具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档案安全保障相关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促进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四、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人才保障

正如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所说:在影响档案安全的各种因素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档案安全的最大保障是人的认真,档案安全的最大危险是人的疏忽。许多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源自于人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疏于防范;许多自然灾害中档案损失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们是否重视档案安全并采取了有效防范与抢救措施。因此,确保档案安全,对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来说,是本职、是天职、是称职;相反,则是失职、渎职、不称职。若是由此给军队造成重大损失的,还要免职、撤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提高军队档案干部整体素质、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档案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培训,强化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普及档案安全保障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造就一支责任意识强、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安全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现代条件下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决定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它围绕档案主体工作而形成的,包括档案创新能力、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安全保护活动组织能力、业务拓展能力、事业发展支持能力、档案技术力量培训能力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档案机构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积极配合。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对于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构建、研究和推广应用为档案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周朱华.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计[J].信息安全,2009(3).

[2]王爱红.一种安全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J].计算机信息,2007(1)-(3).

[3]王谦,陈放.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及保障体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04).

[4]杨冬权.在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09-6-26(1).

[5]杨安莲.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4).

[6]马芳.国外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回顾与前瞻[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8(6).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2篇

建筑施工的特点是工作场所和环境多变、生产工人流动性强、劳动强度大、施工环节复杂、施工机械设备繁多。导致安全事故的最直观因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生产设施费用投入不足

由于存在低价中标、业主拖欠工程款或施工方垫资施工的现象,致使必须确保的安全生产经费得不到落实,安全防护设施未能及时设置,或降低设置标准,甚至使用不合格、劣质的安全防护用品。

2.工程被非法分包或转包

由此通常会出现分包单位不服从总包单位管理、施工现场秩序混乱的情况,项目部安全生产职责不仅无法落实到位,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也得不到有效执行。

3.合理的建设工期得不到保障

建设单位因各种原因,要求施工单位违背施工规律压缩工期,造成工人超负荷疲劳施工,甚至安全防护设施未完善、安全隐患未消除就强行施工。因而大大增加事故发生机率。

4.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分项施工不够重视

由于未能正确评估高危施工环节,未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未实施严格的验收、监控制度,往往是群死群伤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5.建筑工人缺乏安全操作常识

一线工人普遍对工作场所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部位和风险环节认识不足,企业、项目部和班组的安全教育、班前技术交底没有很好落实。意识不够、麻痹大意的“三违”作业,因而导致事故发生。

抓好工程开工前的安全保障措施落实

通过上述对安全事故发生主因的分析,只有从工程开工前就采取实际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有效减低事故发生风险,结合笔者实际经验,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落实。

1.完善项目安全保证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2.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识别工程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按上述《办法》规定,建筑工程普遍存在以下重大危险源施工。

(1)深基坑工程

应认真审核地质勘查资料和建设单位出具的施工现场及周边地下管线和设施、周边建筑物的备案资料,由设计单位制定基坑支护设计文件、施工单位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其中,施工方案应着重明确开挖顺序和安全保证措施,并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按《办法》规定,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应分别进行专家论证审查。

(2)外脚手架工程

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把握好以下关键内容:立杆基础承载力计算、纵横水平杆和立杆强度计算、剪刀撑和连墙件设置和简图、悬挑架设设计计算和大样图、卸荷设计计算和大样图、卸料平台设计计算和简图、施工质量和验收要求、架体拆卸流程和安全措施等。并应按《办法》规定,按脚手架搭设高度区分风险等级,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3)高支模工程

对超高、超大跨度、超大荷载的支模工程,应按《办法》规定,按相应的风险等级,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而在编制专项方案时,应着重验算基础承载力和支模体系稳定性,而且不能忽略电梯井、梯屋顶等小面积高支模搭设的设计、计算。

(4)大型起重设备和垂直运输设备

塔吊、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等大型起重设备,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安拆单位负责编制专门的安装和拆卸方案,经施工企业技术和项目总监审批;施工单位还应与有资质的维修保养单位签订好维保合同。其中塔吊基础,必须根据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参数以及设备安装位置的地质资料,进行专门设计计算;并应结合周边建筑物和地理环境,慎重考虑塔吊安装位置,在保证运输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群塔交叉作业。

(5)施工临时用电

施工用电专项安全方案编制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若拟建建筑物与现场外电线路距离未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应在施工方案中制定外电防护措施;现场用电线路的布置,还应结合塔吊等大型起重设备安装位置和施工用房的位置,避免在塔吊起吊范围和施工用房上方拉设用电线路。同时,根据本地区雷电设防等级,进行防雷设施设计。

(6)其它如:人工挖孔桩安装、钢结构安装、拆除和爆破、地下暗挖和顶管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办法》规定,其它特殊重大危险源施工,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按相对的风险等级,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

3.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设施和重大危险源验收制度、安全隐患检查和整改制度。

4.做好事故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和事故应急演练。

在工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中,事故紧急救援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救援架构、救援方案、救援物资准备等,在工程开工前就应该做好筹备。

结束语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一、实施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的意义

公路工程安全监管的加强和完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公路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小工程伤亡的人数;同时,还能够加快工程建设的进程,保证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为公路运输工程的后期安全运营提供有效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公路工程的建设能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加快新农村及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二、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公路工程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安全施工标准系统性不强。随着公路工程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多工序、多分包商交叉作业的大量增加,这极大的增加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是一个严峻的、全新的挑战。由于大部分承包商、分包商实力参差不齐、素质良莠不齐,造成其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也较差,社会声誉普遍较低,且在施工中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经常出现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等情况,甚至出现只顾自身利益而偷工减料的情况;又因为工程施工人员分属情况复杂,这也是对安全管理造成阻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导致安全生产,统一管理难以实现。

(二)、公路工程各参与方对于自身职责不明确或是没有严格履行相应职责。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力度不够。部分施工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程序办事,擅自分包工程,签订一些不合理合同,并提出垫资施工,对工程款项进行拖欠,造成施工费用严重不足,导致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极大削弱了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加上为了获取更大利益,一味赶工期,导致交叉作业、疲劳施工时常出现,不仅忽视了施工质量,更忽视了施工生产安全,最终造成事故发生。还有就是一些监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安全生产知识,无法做到及时发现施工安全隐患、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三)、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支撑体系落后。保障体系不全,同时监管手段缺乏,相关检测技术与设备落后、短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人员编制受限,导致无法满足公路工程发展需求。为了降低工程成本,部分工程的监督人员还身兼多职,不仅监管质量,还监管安全。施工现场管理,通常只重视显露于外的施工质量问题,而忽视了安全监管。

三、健全和完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措施

(一)、建设单位要思想重视,加强现场监管,落实安全责任

1、建立监管体系

人员设备配置到位,保障经费落实。加强现场巡查,开展安全检查。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监管水平。

2、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管

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照监理投标文件,考核落实人员、设备等到位情况。落实其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3、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

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施工招标文件,监督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度的建立,考核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到岗履职情况;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需整改到位。

4、依法考核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工程参与方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意识。

5、落实安全生产措施费的到位情况

在编制工程招标文件时,确定工程项目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的安全生产费用。在工程实施期间,建设单位应及时划拨工程进度款,保障施工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及运转。

(二)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理,对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1、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实现安全控制提前

监理部首先应结合公路工程的特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公路工程历来事故事件的教训,全面认真地进行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估,对在现有控制措施条件下风险等级仍然高的危害,制定补充控制措施,形成完整的“监理项目部风险库”。使监理人员对本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确工程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及控制预防措施,达到占领安全控制的制高点、把握安全控制的主动权的目的。监理项目部必须精心进行监理策划:建立健全以总监理工程师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配置合格人员,明确安全职责,规定安全监督程序、方法,完善安全工作制度;在编制的《安全监理实施细则》、《专业监理实施细则》、《旁站监理实施细则》中,充分运用风险评估成果,明确工程施工各环节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及相应的控制预防措施,细化对安全风险的控制。通过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实现安全控制的提前。

2.督促施工企业健全项目安全保障体系

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单位,居于安全首要地位。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负责安全保障,监理机构负责安全监督。两者的目标一致,职责不同。面对多专业、多工种、多地点同时施工,靠几个既对施工组织、装备、人员情况不很熟悉,又无处置权利的监理工程师,要保障安全是做不到的,也是不现实的。监理的第一位工作应是督促施工企业健全项目安全保障体系。控制重点:1)体系建设:机构完整、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人员配置数量适当、资格合格,职责明确,制度完善;2)体系运行:人员到位,措施落地,履责认真严格,运行有序有效、良性循环。控制方式:审查、检查、督促、沟通等。

3.严格审查施工项目部报审文件

施工项目部报审的文件归纳起来为施工策划、施工实施两类,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这些施工依据性指导性的文件,关乎工程安全生产全局。监理项目部应事先就安全生产方面一一确定审查项目、控制要点,据此进行严格审查,合格后方可签批。如:

1)控制项目:承包/分包商资质。控制要点:施工单位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进网许可或资信备案,分包工程依据、范围、数量。

2)控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控制要点: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人员配备适当,方案是否先进合理、是否违反“强条”,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是否完善,控制保证措施是否完备等。

3)控制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策划。控制要点:编制《安全风险及文明施工实施方案》、《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预控措施》及《应急预案》,是否进行应急演练等。

4)控制项目:专项施工方案。控制要点:应编制的是否全部编制,安全风险评估是否全面准确,预防控制措施是否完备,是否附具安全验算书,需组织专家论证的是否附有专家论证报告等。

5)控制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或实施细则)。控制要点:施工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办公、宿舍、食堂、仓库、道路、施工用电等临时设施及排水、防火、防雷电、防台风等措施是否满足安全技术标准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4.加强施工现场的管控

施工现场是安全生产的主战场。监理人员应采取定时现场巡视、重点部位全面检查、关键部位旁站监理等方式,实施监理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处理,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其管控要点为:

1)施工单位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运行及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到岗到位、履行职责情况。

2)各项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班前会、安全例会、安全检查、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监护、安全评价等)在现场的落实情况。

3)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或实施细则)在施工现场的落实情况。

4)投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的安全管理。

5)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

6)危险部位的安全防护,现场防滑坡、防坠落物等控制措施,施工用电以及消防设施等管理。

7)防暑降温、防雷击、防食物中毒、防汛、防台风,冬季防冻、防火、防煤气中毒,以及其他灾害防范措施的落实。

8)检查安全措施补助费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使用。

9)协调交叉作业和工序交接中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的落实。

10)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

11)对重要及危险的作业工序及部位(如大件吊装、重要脚手架安装拆除、大型起重机械安装拆除、临近带电体作业等)进行旁站。

12)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施工行为及存在其他事故隐患时,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情况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暂停施工令,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

13)监理人员应对施工单位的整改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直至确认满足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并形成相应的闭环管理文件。

结束语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措施的完善和健全,对保障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管,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孙洁.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不仅节约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还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带来了便利。超高层建筑具有结构复杂、功能全面、施工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土地利用率高等特点,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非常适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除了要遵守一般建筑的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还要严格执行依据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制定的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从而保障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近年来,国家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各个施工企业也都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了适合本企业施工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仍有缺陷,威胁着施工人员和第三方人员的生命安全。

1.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1)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超高层施工过程中,没有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无法保障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时有发生,例如,进行登高作业时,不按规定穿戴安全装备和系安全带,这就给登高过程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没有焊工证或焊工证过期的施工人员,进行电焊作业,不仅无法保证施工质量,而且还会对施焊工人自身带来严重的威胁;在不具备安全的条件下,就强令他人冒险作业,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正是由于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才使得这些危险的操作或指挥没有及时被制止,进而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防护不全面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坠落伤人或人员坠落造成伤亡的报道屡见不鲜。这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对临边、洞口、楼梯口等危险位置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或者根本就没有防护措施,再加上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就会造成此类的安全事故。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的需要,某些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会暂时处于较危险的位置。由于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安装好,并且施工还在赶进度,再加上施工安全监管不到位,施工人员就会冒险作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安全事故。

(3)起重机管理不合理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起重机,需要由专业的起重机安拆队伍进行安装或拆卸。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某些施工作业队伍为了节省成本或追赶工期,就自己进行起重机的安装和拆卸工作。作业时,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安拆方案和安全保障方案,并且在施工作业时作业人员处于无指挥、无监督的状态,全凭自我意识进行安拆工作,整个安拆工作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安拆工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给工程和施工人员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由项目经理组织成立安全管理小组,项目经理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负全责,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一项契合现场实际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安全职责,并通过安全检查,督促施工人员落实各自的安全职责,并通过监督检查确保安管制度的顺利实行;定期邀请安全方面的专家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保护常识,并将所学付诸于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定期组织安全会议,总结该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

(2)确保安全防护设施安装到位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临边、洞口、楼梯口等危险位置的安全防护设置保质保量的安装。每一处危险位置都要按照规定安装防护设施,缺一不可,不可为了节省成本,抱有侥幸心理,减少安全设施的配备。同时,对每一个安全设施的安装质量还要进行检查,如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安装,要及时通知安装人员进行整改,确保安装的安全设施在危险来临时能起到保护作用,为施工中的安全提供保障。还要安排专人,定期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如发现损坏,要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安全设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3)强化起重机管理制度

在进行起重机的安拆时,一定要聘请专业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施工操作,同时还要制定专项方案,并邀请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作业队伍要根据专家论证结果,对专项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再按照专项方案的要求进行安拆作业。在安拆过程中,要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统一指挥协调,统筹安排安拆的各项工作,避免之间相互干扰,确保安拆工作的顺利实行。同时,还要做好安拆的监督,监理人员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操作要及时制止,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整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威胁施工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不同的建筑施工过程就会有不同的危险因素,本文仅对其中较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安全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以保障施工安全,希望能对进行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作为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不断学习施工安全管理知识,进而增强安全管理知识储备,最终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推动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福汉.探讨如何加强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2(21):15-17.

[2]董世贤.超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讨[J].建筑科学,2013(35):248-248.

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方案范文第5篇

1.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之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能够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展开,并提高施工的科学性及施工效率,因此应予以重视,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①技术交底在开工前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其能够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与发展,提升施工质量及效率,降低成本投入。对于工程中相同的分工程,类似的施工工序运用的新技术、新工艺都需要全面充分对比效果,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基础上,提升施工质量。全面分析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施工方式、安全措施、施工流程、工序衔接等,将其科学分类,分析相关注意事项,并向施工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培训,使之掌握工程质量施的控制及管理措施。该项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施工人员对于施工图纸在理解上的差异导致的质量问题,甚至返工的问题;

②检查各项工具及设施施工现场需要使用的施工工具、机械及各项设施需要严格检查,是否具有检验合格证书、规格是否适应于该工程、强度是否达到具体施工要求。进入施工阶段之前,还需要实施最后的整体检查,查漏补缺,能够有效地降低由于工具机械的故障而造成基础立柱变形、铁塔塔材损伤、导线压接不合格等问题出现的概率。

2.技术复核

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还需要灵活机动的调整与变通。施工现场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或者阻碍施工进度,需要充分分析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将其作为施工图纸再次审核的参考标准,如果出现设备、材料、施工方案等方面不适应于建设施工情况,需要先暂停施工,将该情况向上一级领导反映,并与监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认方案后才能继续施工,避免出现返工现象,严重浪费资源,影响经济效益。

二、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也是变电工程管理中工作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方式,具体管理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在35kV及以上变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安全管理一般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该制度推行实施,能够对安全工作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并在领导的指挥下全完善并优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使规范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并监督是工人人员将各项制度的落实,去的良好的施工效果;

②提高安全保障的投入工程中许多安全保障措施需要相关的设备设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因此需要要提高安全保障措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及设施,并配置专业操作人员进行该类设施的操作、管理及监督工作;

③强化安全意识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仅需要包含技术知识,还需要进行安全意识培养,将施工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详细的讲解,将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深入的学习,使施工人员充分了解自身的工作责任,各类行为的后果,及安全生产重要性,将安全措施及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三、总结

由于现代社会形势的变化,各类企业的生产、农业发展及人们生活中质量的提高,电力资源的消耗量激增,电网负荷量也随之不断增大。在进行电网建设是所需要面对的情况十分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