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范文第1篇

通过引入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各指标间的特性,考虑到指标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厘清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并进一步预测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发展趋势,为河南省构建自主创新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主创新;主成分回归;能力测度

创新能力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技活动中持续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与新发明的能力[1].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发展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自主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如何评价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保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通过选取2004—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构建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4个一级指标包括20个二级指标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估预测.

1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准确评价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构建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选取评价指标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质量.因此,在总结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本着既要全面反映创新能力的内涵、又要方便资料获取的思路,本文参考《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报告2013》[1]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四方面进行评价.由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科技方面数据有限,搜集数据也存在缺失,本文所选指标需待修正.有效专利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累积创新能力,将有助于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考察从静态拓展到动态的过程中[3-6].因此本文将采用有效专利授权数指标作为因变量Y,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来解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7],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研究.

2数据分析

2.1研究方法在评价自主创新能力时,要结合地区创新活动的规律,考察不同因素对整个地区创新活动的贡献,确定合适的权重,选取适宜的评价方法很重要.目前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DEA、灰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基于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原则,本文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来将相互关联的多个变量化成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再以主成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形成主成分回归分析.然后再将原始变量代入主成分,还原成主成分回归模型,最后对影响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预测分析[8-9].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的研究样本选取了河南省2003—2013年的数据.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变量Y、X1~X20做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不仅Y与X1~X20都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X1~X20之间也存在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自变量间可能存在多元共线性.

2.2分析过程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收集到的数据[10].由于原始的数据涉及不同的计量单位,为了能够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首先借助SPSS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见表3.然后选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初始因子分析,设定主因子的特征值必须大于1,按照因子分析的原则,所选取的主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计百分比应达到85%以上.找出主成分,再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看出样本指标的内在联系.根据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有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这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117%,综合因子损失只有7.883%.根据主成分选取原则,取前2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20个指标是完全合理的,见表4.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主成分F1、F2和标准化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后,对有效专利授权数Y和两个主成分F1、F2进行线性回归拟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见表5.根据表5中的数据,该模型的标准误差为0.093,提示模型预测的稳定性较好,该值越小则模型预测因变量的效果越好,此外,对于该模型,F=569.07,P<0.001,说明回归模型在总体上是显著的,证明本文所建立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结果分析建立了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根据2004—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评价分析了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得出了与实际较为相符的结论.并进一步根据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有效专利授权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见图1.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河南省自主创新水平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不管是从总量还是相对量的角度来看,政府资金在河南省高校科技活动经费中的投入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中企业资金的绝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量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这说明,河南省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能力较弱,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投入的资金较少,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力度.因此,河南省应该加大科技人力、物力资本的投入总量和扶持力度,进而促进科技产出能力的提高,才能带动全省创新能力的深入全面发展.第二,河南省创新投入产出水平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产出效益不高,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较低.河南省研究与开发机构具有一定的优势,无论是机构数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量还是R&D人员的全时当量在全国的排名都比较靠前.但是创新产出的排名却比较靠后,2003—2013年河南省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比重较低,河南省不仅需要增加创新投入总量,更应该加倍注重创新投入的力度和效率,特别是R&D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创新制度来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环境的建立,促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从而促进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第三,河南省创新成效不断提高,但是科技转化能力较弱.2003—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创新环境方面政府资金在科技活动筹集资金的比例,无论是总量还是相对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了产学研的合作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总的来说,2003—2013年河南省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水平低,导致总体上河南省创新产出水平低,但是河南省的创新成效在逐渐提高,在各方面综合作用下使得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自主创新发展潜力巨大.

3结论

基于河南省2004—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通过构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估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河南省自主创新资源存量丰富,自主创新潜力巨大,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企业规模急需扩大.河南R&D投入水平在中部地区居首位,但投入强度不够,实力不强,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河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落后于相对领先省份,在承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

参考文献:

[1]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简报[EB/OL].2009-11-18..

[4]杨中楷,孙玉涛.基于专利持有模型的我国有效专利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254-257.

[5]MARKS.Howvaluableispatentprotectionestimatesbytechnologyfieldusingpatentrenewaldata[J].RandJournalofEconomics,1998(29):77-107.

[6]杨中楷,沈露威.基于有效专利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与经济,2010,23(1):30-33.

[7]郝黎仁,樊元,郝哲欧.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304-314.

[8]谢世堂,周海迎,何静,等.主成分回归在医院目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717-718.

自主创新能力范文第2篇

一、科技投入

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直接和间接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5%。

2.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各级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在年初编制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年,市财政科技投入要大幅度增长,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3.*—*年,设立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市创新专项”),每年6亿元。其中:

市本级财政安排3亿元,主要用于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以及科技投融资引导(贷款贴息、担保补偿、风险投资补贴)等。

*开发区财政安排1.5亿元,*高新园区财政安排1.5亿元。主要用于开发区和高新园区内涉及优化全市产业布局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和科技招商引资等。

各区市县财政也要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

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保证专项资金的落实和有效使用。

二、企业创新主体

4.强化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地位。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5.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我市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单独或与我市相关机构联合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研发总部的;我市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新建或合资设立研发机构并达到一定投资规模的,经认定,从“市创新专项”中给予一定的扶持。

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6.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统计和评价体系。一般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最低要达到1%,大中型企业要达到2%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达到5%以上。将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研发机构建设、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及新产品开发等自主创新能力指标列为考核、评价企业的重要指标和政府支持的重要依据。

实行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问责制。由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完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7.实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优惠政策。国家高新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认定的国家高新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比照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待遇,由市和区市县两级财政予以资金扶持。

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用地,其技术水平、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等达到一定要求的,经市有关部门批准,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按20%-80%的比例予以返还;对在规定区域内生产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软件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市有关部门批准,收缴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中的纯收益全额返还企业。

8.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的符合国家有关管理目录规定的市级以上政府各类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其所需进口自用设备以及按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经市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经常项目外汇结算账户限额可按上一年度进出口额的50%核定。市商业银行对资信好的科技产品出口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现代装备制造类产品一般贸易出口,对以上出口产品报关至货款到账期间的短期贷款给予贴息。

9.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的项目,从投产之日起5年内;列入部级重点新产品计划的产品,自产品销售之日起3年内;列入*市重点新产品计划的产品,自产品销售之日起2年内;对处于中试、工业性试验阶段的高新技术产品,经认定,由市和区市县两级财政通过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10.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在“市创新专项”中设立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土地出让金可按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最低价标准缴纳;一次性支付有困难的,可在3-5年内分期缴纳。

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享受国家、省、市规定的有关政策。

三、科技成果转化

11.实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制。对于国家科技计划、国家知识创新工程产生的科技成果、国家重点工程攻关取得的科技成果在本市实施转化的项目,或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重点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由市有关部门认定为我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市创新专项”中设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经认定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择优予以支持。

12.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现一定规模生产的,经认定,政府对收取的项目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中的纯收益予以返还。购置用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生产经营用房,可免收交易手续费和房产登记费。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用于非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所享受的优惠须全额退还。

13.经认定的软件与集成电路、光电子、中高档数控系统、清洁能源、精细化工、海洋与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重大国产化装备,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其实现的产品销售额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14.以股权投入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和职务发明的,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该成果所占股份30%的股权;以技术转让方式进行转化的,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转让所得税后利润30%的权益;企业自行实施转化或以合作方式实施转化的,在项目赢利后5年内,成果完成人每年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不低于10%的收益。其中,主要完成人所得的收益要占50%以上。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国有独资)实施公司改制,经出资人许可,可将前3年国有净资产增值中(不包括房地产增值部分)不高于35%的部分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四、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

15.在“市创新专项”中设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我市重点产业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予以资助。鼓励申请国外专利,提高对发明专利、国外专利申请和维持费用补贴的标准。对专利示范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16.支持我市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自主制定或参与制定重大技术标准。自主研制并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的,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择优给予不低于30万元的研发经费支持;自主研制并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研发经费支持。参与制定重大技术标准的给予一定支持。

17.鼓励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和市著名商标、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按照《*市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等规定予以奖励;对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和成功注册并使用*地区地理标志商标的给予重点奖励。对其中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自主创新名牌产品,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计划。

18.建立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市有关部门按照公开、公正程序对本市自主创新产品进行认定,并向社会公告。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国家、省相关产品目录及本市自主创新产品,制定《*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向社会并实行动态管理。

财政部门在预算审批过程中,在采购项目已确定的情况下,优先安排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预算。对中小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政府实行首购政策。以价格为主的招标项目评标,要根据自主创新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给予其一定幅度的价格扣除;以综合评标为主的招标项目,要增加自主创新评分因素并合理设置分值比重。研究制定促进本地自主创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办法。

19.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建立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事前防范和事后救济机制,严格规范管理。建立各类法人和个人知识产权信用档案及信用披露制度,强化行政和司法救济,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信用和法制环境。

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0.推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市综合经济部门牵头建立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协调机制,制定市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办法。凡属市政府核准或使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项目业主要联合供应商制定引进消化再创新方案,作为工程项目审批和核准的重要内容,并按管理权限报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后实施。有引进技术的企业,每年要将消化吸收的投入等情况报市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需引进的重大技术和重大装备,鼓励外资企业通过与本市企业开展合作设计和制造进行联合投标。

21.发挥在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优势,建立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支撑平台,对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提供知识产权法律状况咨询、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评估,并提供技术服务。

22.“市创新专项”中设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项资金,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给予经费资助。优先支持我市企业联合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对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和产品,享受政府优先采购政策。

六、创新基地与平台

23.加大对*高新园区的扶持力度。鼓励科技资源向高新园区聚集,增强其区域科技资源统筹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对高新园区的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十一五”期间,市财政设立高新园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内创新孵化基地及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

拓展高新园区发展空间。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基础,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比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涉及村、镇采取行政托管方式封闭管理。把*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安排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建设项目,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24.鼓励在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对于面向本市重点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市科技计划优先予以支持。

支持在连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争取组建部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从“市创新专项”中给予一定的组建经费支持。

25.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享受国家规定的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

经认定的从事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咨询和科技信息服务等的科技中介机构,由同级财政通过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在“市创新专项”中设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各类综合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发展二次孵化基地,培育创新孵化集团。鼓励孵化器通过吸纳各类资金和提供服务参股被孵企业。

*开发区、高新园区、保税区和农业、工业园区对孵化毕业企业进区建厂,可在使用土地、租赁办公用房和标准厂房等方面给予相关费用返还政策。

26.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建设农业科技孵化器和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市政府通过农业新品种引进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建立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风险补偿机制,对在农业新品种选育、引种和新技术引进推广过程中发生的风险损失通过农业推广资金给予一定补偿。

27.推进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在实行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对重新界定的公益类科研机构,逐年增加人均科学事业费。对公益类科研机构加强科研条件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对于已转为企业的市属开发类科研机构,可享受国家规定的延长2年税收优惠政策。

七、科技投融资

28.鼓励银行对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争取信贷规模每年达到50亿元以上。银行对市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市创新专项”中设市科技投融资引导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贴息补助。

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市科技投融资引导专项资金设立信用再担保资金。建立贷款风险由企业、银行、担保机构、政府逐级分担和适当补偿机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探索适当放大抵押、质押的担保倍数或通过账户托管方式发放贷款的办法。专项资金发挥信用再担保作用,对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发生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

29.培育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市场。通过市科技投融资引导专项资金,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机构在*创办风险投资基金和股份公司,支持其投资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投资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发生的风险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经认定,风险投资机构可以按总收益中不高于10%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补偿投资性亏损。

30.试行专利质押制。拥有专利的本市企业或个人,可向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申报知识产权质押认定。经认定,市商业银行可给予一定额度的专利质押贷款。“市创新专项”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建立专利质押贷款风险准备金。

31.组建*市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及专业化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拓宽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技术产权市场,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土地出让按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最低价标准缴纳,并免收配套设施费。

八、创新人才

32.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海内外优秀人才。来连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高层次人才,市政府为其一次性发放一定标准的安家补贴。其中,两院院士30万元;依据《*市引进人才若干规定》认定的高层次人才15万元;境内外全日制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6万元。用人单位以1∶1的比例予以匹配补贴。

用人单位引进高级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依法列入成本核算。来连工作海外优秀人才的医疗保险、配偶就业、未成年子女就学等问题优先予以妥善解决。

3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人才。支持企业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和大学生见习基地建设。对于进入工作站或基地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市政府给予一定的项目启动经费补贴;建立工作站或基地的企业应以不低于1.5倍的比例匹配资金。建立职业经理人培训考试制度。

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可破格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实行高技能创新人才政策津贴、企业津贴制度,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34.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在涉农区市县建立市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市政府依照国家、省规定精神提供资金支持,保证基地每年培训量达到15万人次。大力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于列入计划的毕业生,可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等组织的相应职务,其人事关系由服务所在地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免费。同时在保证其工资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市政府对每位列入计划的大学生按国家、省规定给予一定补贴。

35.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新增就业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以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科普工作和科普基地建设,启动建设*市科技馆,提升自然博物馆等科普基地功能,支持科普作品创作,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科学技术协会和学会的重要作用。市财政科普经费预算要逐年增加,到2010年达到人均2元。

36.完善政府科技奖励制度。设立*市科学技术功勋奖、自主创新企业奖、创新型企业家奖、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在我市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九、加强统筹协调

37.加强对自主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科技资源统筹配置与分工协作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成立市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协调机构,由市长负责,市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主管副市长兼任。协调机构实行工作例会制度,主要负责审定全市自主创新专项规划,统筹资源配置,研究、决定全市自主创新工作的重大事项,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协调自主创新工作的实施,并监督考核自主创新工作的绩效。

自主创新能力范文第3篇

一、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是建设创新型河南、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

1.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战略意义。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我省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实现中原崛起,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重大意义,自觉地把自主创新作为重大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中心环节,摆在全部经济和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真正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我省经济总量已突破1万亿元,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技术层次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支撑。只有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的新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原崛起。

2.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推动中原崛起”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依靠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南。

3.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总体目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发明专利年授权量处于中西部地区前列;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

——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进入全国前10名;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建设创新型河南的主要任务

4.全面组织实施《规划纲要》。我省的《规划纲要》贯彻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体现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具体部署和要求。在建设创新型河南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认真地实施,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充分予以体现。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工程,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5.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充分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产业升级、建设中部地区三大基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促进中原崛起的战略举措。积极研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重大专项工程,扶持一批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巩固电子元器件、新型电源两个优势产业,做强硅半导体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精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三大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新型功能材料三个高成长性行业,开发数字视听、网络及通讯、计算机、软件四类信息技术产品。着力培育壮大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和鹤壁六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郑州—洛阳和安阳—漯河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带。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实现“二次创业”,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的支持力度,形成完善、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努力使开发区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支持发展好的高新(园)区扩大发展空间,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园)区争创部级高新区。

6.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支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以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和畜禽新品种繁育、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防治、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鼓励大型涉农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加快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动物防疫、植物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星火计划、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加速现代农业技术向农村扩散和推广。

7.促进优势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以食品工业、有色工业、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工业等优势产业及传统支柱产业为重点,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进一步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提高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争使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化工基地、新型纺织工业基地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8.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以能源、资源、环境等关键领域为重点,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力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大力推进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洁净能源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环保技术和生态保护技术开发,促进节能降耗,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逐步降低工业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重点解决事关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安全的重大疫病预防控制、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减灾防灾等重大社会科技问题,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9.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业。把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研究开发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通信、物流、金融、网络教育、文化、体育、传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科技进步的成果,促进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不断增强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10.实现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重点突破。立足河南省情,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重视基础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生物技术、功能材料、有机化学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重点在农业生物遗传改良、材料设计与制备、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超前部署,稳定支持,为解决未来发展中的关键、瓶颈问题提供战略技术储备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动力

11.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切实消除制约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形成集成、开放、共享的新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机构与高校为主体,实行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12.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制定和实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促进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发挥民营科技企业机制灵活、创新意识强的优势,支持他们成为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各类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把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申请政府科技经费支持的条件,作为国有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13.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加快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推动社会公益及农业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分别情况向企业、非营利科研机构和非营利科技服务机构转制。对从事应用性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财政给予相对稳定支持。新建立的非营利科研机构,要提高人均事业经费标准。支持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建设、基础性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央驻豫科研院所和军工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强,改革进展快,要充分发挥他们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自主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支持和带动作用。

14.发挥高等院校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加大对优势学科的支持力度,建设研究型和教学型相结合的高等院校。坚持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同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创新活动。

15.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目标,进一步破除科学研究中的论资排辈和急功近利现象,改进和完善职称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省优秀专家制度、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创新型人才的制度体系。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加大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人才梯队的培养力度,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发挥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形成一支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允许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不受用人单位编制、增长指标、工资总额和出国前户籍所在地限制。鼓励和支持民间人才在自主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6.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继续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办研究机构,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7.改进和加强市、县科技工作。省辖市科技工作要突出为各类创新主体服务,重点是为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以及基础工业、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或产业集群、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卓有成效的服务。要支持科技部门建设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加速科学技术知识、成果和信息向生产领域的转移,普及科学技术。

县(市、区)科技工作要以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促进支柱产业、优势企业技术进步和科学技术普及等为重点,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自主创新和转化科技成果。要切实加强县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提高科技部门服务自主创新的能力。

18.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方式,统筹配置科技资源。探索建立产业技术预警机制,定期优先发展的产业、技术和产品目录、引导社会资源支持自主创新。改进科技评价办法,以鼓励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评价导向。建立健全科技评价机构资格认证制度。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科技评价逐步转变为委托社会科技评价组织独立进行。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和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改革科技项目管理方式,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强集成,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重点支持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

四、营造政策环境,激励自主创新

19.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科技投入的要求,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各级政府都要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2006年省级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在此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市、县财政科技投入也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实现增长。同时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明显提高。

20.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严格落实国家扶持自主创新的各项税收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的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转型改革。郑州、洛阳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后,按国家规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两年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所得税前扣除政策。

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对整体或部分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政策到期后,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完善,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认定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他符合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研究制定必要的税收扶持政策。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创新活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其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基金的捐赠,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21.实施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拓宽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支持现有创业投资机构整合、重组,形成一批骨干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要建立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支持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创新交易模式和运作机制,为我省具有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的产权交易提供服务。适时启动郑州、洛阳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

22.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推进自主创新。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由省科技部门会同综合经济部门按照公开、公正的程序对自主创新产品进行认定并向全社会公告。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获得认定的自主创新产品范围内,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出资购买。

23.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民营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步伐,引导创新资源向各类园区聚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省定百户重点企业、50户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骨干企业要加快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其他研发机构。政府加大力度支持依托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平台、研究实验基地共享平台、自然种质资源共享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六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4.制定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制定实施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创造、使用、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政策,引导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研发活动。实施省定百户重点企业、50户高成长性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编制并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省各类计划要对列入目录或已获发明专利授权的技术和产品,给予优先支持。要把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的成效作为职称评审和科技奖励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创新型河南建设

25.进一步加强对自主创新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切实履行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政治责任,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每年要定期研究本地区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赋予省级以上开发区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部级开发区管委会规格提升为副市级(副厅级)。省级开发区的一名正职连续任职8年以上的,经考察可提拔为副市(厅)级干部,并继续留在现职岗位工作,一般不得少于2年。

26.健全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把科技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扶持自主创新有关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等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科技进步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度。省直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推动《规划纲要》的实施,全面贯彻落实扶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实施《规划纲要》,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省财政、科技、税务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落实国家和省配套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

27.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和创新教育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学校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为农民和城镇居民提供科普和创新教育培训机会。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开展科普进村户、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活动。规划建设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形成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科普功能。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选题规划,繁荣科普创作,打造优秀科普品牌。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各方面要集成优势,加强协作,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公益性科普事业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范文第4篇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4月19日召开的2007年度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且越来越深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创造体系已初步形成。

刘燕华说,我国日益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发改委安排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国资委将自主创新纳入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打造一批高科技自主品牌;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都发挥各自优势,加大了支持自主创新的力度;中国科协实施全民科学计划,行动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日益活跃……

刘燕华透露,初步统计,2006年中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总支出达30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22%,占GDP的1.4%。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9.2%。

财政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三办法

日前,财政部了《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简称《预算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办法》(简称《评审办法》)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简称《合同管理办法》)“三办法”。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出台促进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具体政策。

“三办法”从政府采购预算控制、采购评审和合同管理等方面,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定了“一条龙”的规定。《预算管理办法》要求,采购人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优先考虑购买自主创新产品,各级财政部门优先安排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预算。《评审办法》主要是通过降低对自主创新产品供应商的资格要求、改进评审办法等措施,在采购过程中给自主创新产品优惠政策。而《合同管理办法》主要从合同签订、履行等环节确保政策的落实。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必须将促进自主创新作为必备条款,在履约保证金、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供应商适当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徐焕东指出,三文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将政府采购激励自主创新的功能作用和政策精神落至实处。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管理处处长杨晋明表示,财政部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符合WTO规则前提下,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激励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引导其他社会主体的采购行为,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科技部目前正在抓紧编写与其配套政策《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申报说明》,将于今年启动第一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预计首个《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也将在年内编辑完成。

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国产化迈出新步伐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5月17日在北京分别与沈阳东管电力物资经贸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签订供货协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属下的岭澳核电站二期将成为我国首座完全使用由国内企业制造、并在国内预制常规岛管道管件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这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建设国产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是国家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是国家“十五”期间唯一开工建设的核电站,同时也是我国首个采用自主品牌技术路线“CPR1000”建设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的国产化工作对中国核电实现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出席签约仪式的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说,中广核积极主动推进核电建设国产化,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张国宝说,管道管件是电站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60万千瓦级以上的火电站管道大多数都依靠进口。中广核与东管电力签订供货协议,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核电建设国产化进程。

同日,中广核与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签订中广核集团自主品牌“CPR1000”核电新项目核岛反应堆厂房环吊的供货合同。今年3月27日,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反应堆厂房环吊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验收成功,标志着百万千瓦核电站反应堆厂房环吊的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结束了我国此类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独立设计制造此类设备的企业。

我国轻工制造业技术“十一五”

重点发展5大领域

记者从日前在京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上获悉,针对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依据行业产业的技术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国轻工制造业技术发展将集中在信息、自动化技术装备及产品、生物食品技术及产品、新材料技术及产品、节约资源、环境友好技术及产品和新能源技术及产品等五大领域。作为这些技术发展重点领域的保障,我国将加强行业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建设。大型企业要加强自己的创新机构――技术中心建设,中型企业要有健全的研发机构,小型企业也应有适应市场的研发创新机制,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小型企业中,企业每年要从销售额中提取不低于2%的费用用于技术开发,每年的新产品产值率不应低于45%。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人才。

据了解,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主要表现为在一些中型企业和大多数小型企业中研究开发机构不健全,科技研发人员少,科技经费投入也少,一般都低于产品销售额的1%。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成功钻获

“可燃冰”国家

历时9年,累计投入5亿元,我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可燃冰”,从而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部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日前在国土资源部于北京举行的新闻会上说,5月1日凌晨在南海北部的首次采样成功,证实了南海北部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标志着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一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据初步预测,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可达上百亿吨油当量。中国在南海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神狐海域,成为世界上第24个采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地区。

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带内,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化合物。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可燃冰”。1立方米天然气水合物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据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国际科学界预测,它是石油、天然气之后最佳的替代能源,一些发达国家将利用该能源的时间表定在2015年。

我国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在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W2,并深入阐明了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显示这一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应用前景。相关论文已于4月8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自然・遗传学》。 林鸿宣研究员指导博士生宋献军和黄巍等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成功克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W2。大量翔实的实验结果表明,GW2作为一个新的E3泛素连接酶,可能参与了降解促进细胞分裂的蛋白,从而调控水稻谷壳大小、控制粒重以及产量;当GW2的功能缺失或降低时,基因降解可能与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能力下降,从而加快细胞分裂,增加谷粒谷壳的细胞数目,进而显著增加水稻谷粒的宽度、加快籽粒灌浆速度、增加粒重以及产量。

研究人员通过分子标记选择方法将大粒品种的GW2基因导入小粒品种中培育成新株系,分别收获了种于大田的25株。测定每株的产量,与小粒品种相比,新株系虽然每穗粒数有所减少,但由于粒重的明显增加,最终引起单株产量显著增加,增产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的小区试验评价。研究成果为作物高产育种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基因;为阐明作物产量和种子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提出了新见解。

我国低压电机全自动相控节电技术获重大突破

经过我国科技人员6年技术攻关,“低压电机全自动相控节电技术”,在北京通过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为首的专家组鉴定,认为此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节电效能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缺电形势下研发推广低压电机节能技术,是我国当前推进节能型社会构建的重要着力点。

据悉,“低压电机全自动相控节电技术”由广东鹤山市多普乐高新节电有限公司联手中科院电工所、清华大学电机系等国内著名电气化研究机构,以产学研合作模式历经6年的技术攻关而完成。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王祥珩介绍说,该技术的原理是改善电机外部运行环境实现动态电量管理而实现变频节电,在具体操作方面,是在电机中加装高性能数字处理电路和独家研制的全自动相控芯片技术设备,自动检测外来的电压信号和电机反馈的功率因数信号进行转换处理,使电机在低压状态下实现最佳运行。该电机节电产品已获得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并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的检验。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李伯虎为首的专家鉴定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电机节电产品,属国内首创,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用于制衣、陶瓷、家具、五金、电器、注塑、汽车等行业和领域。专家组建议说,对于这一在国内首创并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能源技术,国家有关方面应牵头推动,将这一技术继续深化,并将这一技术尽快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步伐,使其为缓解当前全国电力紧张局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高端绘画板问市

我国自主研发的专业电脑绘画板近日正式上市。这个绘画板里一项最核心的技术――无线无源压感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拥有。

电脑绘画板能通过手写输入,在电脑上创作动漫、游戏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工具。此前,我国的电脑绘画板市场一直依赖进口,售价高昂。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科研人员经过8年研发终于取得了突破。国家863“联机手写轨迹识别”项目负责人、汉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建说:“我们在国内国外获得了50多项专利,其中有十几项海外专利。” 中日电脑动画交流协会会长大岛景宏说:“确实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或者达到了国际标准。” 自主产品的上市,将从整体上大大拉低国内乃至国际上电脑绘画板的价格,从而让更多人用上专业工具。

刘迎建说:“日本就是靠这项技术把他们的动漫产业推上去了。我们的售价比他们便宜了40%-50%。这项产品的推出将使我国的动漫产业获得很大的推动力。”

我国首台最大热煨弯管装备问世

4月2日,我国首台管径1620毫米大型热煨弯管机在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这是目前国内加工能力和技术含量都堪称第一的热煨弯管装备。

研发课题组把20多年的热煨弯管经验与国内外先进设备信息相结合,并经过优化设计、精细加工和模拟实验,终于研制出国内目前最大的热煨弯管机。管径1620毫米大型热煨弯管机可进行低碳钢、合金钢、X80级管线钢等感应加热弯管制造,最大加工直径为1620毫米、壁厚40毫米、最大弯曲度95度。整机系统采用计算机系统控制,可实现实时监控、测量和记录。经初试运转,已成功弯制出直径1620毫米、壁厚40毫米的弯管样品。

该科研项目的研制成功,不仅满足了管道局开拓国内外管道市场的要求,而且对完善其管道产业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管道工程专业化公司具有非凡意义。该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大型弯管技术的空白,同时为即将开始的西气东输二线、中俄、中亚等大口径管道工程建设做好了技术装备准备。在今后一个时期,还将研制大口径、超壁厚、高钢级的管件制造设备,真正把机械公司建成国内最强的大型弯管、管件研发制造中心,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国内首台数控重型曲轴

旋风切削车床诞生

国内首台数控重型曲轴旋风切削加工车床日前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展出,这标志着中国已具备自主生产数控重型曲轴旋风切削加工车床的能力。它的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德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可以自主生产曲轴加工设备的国家。

数控重型曲轴旋风切削加工车床是由齐齐哈尔市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全新产品。它一次装夹可完成大型船用柴油机组合曲轴的主轴颈、法兰和曲柄销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是服务于船舶等行业的高端把关装备。它的成功研制结束了此前无法加工大型船用曲轴、只能依赖进口的历史。齐重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荣说,这台数控重型曲轴旋风切削加工车床是在总结几十年制造技术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完全自主研发的,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根据常规,这台新式重型机床的研制周期一般需要2年,而齐重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从研发到制造仅用一年时间就全部完成。刘建荣表示,经过多次验证,这台新式车床产品的主要技术参数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中国在高档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方面又有新的突破,具备了与国际一流机床企业同台竞技的能力。

我国成功破译能“吃”石油的细菌的奥秘

南开大学的科研人员首次完成了一株重要的采油微生物的全基因组破译,揭示了其遗传信息并首次发现重要代谢路径,可帮助解决重油开采和污染难题,对于微生物采油技术的革新亦具有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王磊说,能“吃”石油的微生物,并不是将宝贵的石油资源喝掉,而是拥有降解石油的本领,可以用于处理石油污染、帮助开采石油。

南开大学的此项研究,首次揭开了可降解重油的细菌的奥秘。在自然界中,很多细菌能降解轻油,而重油不易降解,会造成长期污染。目前全球探明储量的石油中,超过60%的部分采用现有技术无法开采,主要为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重油。

上世纪90年代,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如林等在天津大港油田发现了一种嗜热脱氮土壤芽孢杆菌,并取名为“NG80-2”。它在45摄氏度至73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活,能以原油为唯一的“食物”,具有独特的降解重油和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能力。但10多年来,它的基因“密码”仍然未知。

自主创新能力范文第5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我们必须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转变观念,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创新体制,集中力量突破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批关键性技术。

一、转变观念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必须摒弃那些束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对此,一要转变只重视资金引进,忽视核心技术掌握的思想。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不能片面强调引进外资多少、合资企业多少,而不关心是否得到了核心技术,能否在合作过程中培育自己的创新能力,否则到头来要受制于人。二要转变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思想。自主创新虽然在初期投入成本较高,但却避免了引进技术时要支付的高昂代价,也避免投产后需将绝大部分利润让给外方的痛心局面。从长远看,企业只有通过增加研发投入进行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自身发展的命运。三要转变只注重跟踪仿制,而不愿自主创新的思想。跟踪仿制国外技术虽然对于技术发展自身而言风险较低,但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却始终落在别人后面,没有在根本上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同时还存在着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等危险。所以,只有进行自主开发,才能真正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导权,实实在在地规避各种风险,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的后劲。四要在科技人员的思想上根除浮躁心理,树立敢于和国外研发机构竞争的信心,将自主创新的精神扎根于思想深处。五要改变国内企业在研发上只重视竞争而缺乏合作的思想。为此,要改变企业在研发上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集中研发力量,避免重复研究,加快研发速度,共享创新成果,增强对外竞争力。

二、加大投入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我国在研发经费总量上不断增长,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需要。要扭转我国在国际竞争力上的劣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据技术性标志显示,当研发强度不超过1%时,技术研发处于使用技术阶段;研发强度在1%至2%之间时,技术研发则处于改进技术阶段;而在研发强度超过2%时,技术研发处于技术创新阶段。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的技术研发尚处于改进技术阶段。这说明我国科技投入体系尚未成熟,许多重大科研项目仍应由政府组织实施。这就决定了政府研发经费投入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仍将发挥主渠道作用,需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切实强化财政科技投资,确保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其次,要鼓励企业成为研发的主体。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研发资源配置处于长期不合理的状况,这一状况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政府科研院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最大受益者,而企业则因政府研发的投入甚少,本身对研发投入缺乏兴趣,很难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世界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分配和人员配置都是以企业为主体,研发成果转化率较高,一般在60%-70%,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要确立我国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深化企业改革,通过制定宏观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一方面,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吸引社会资金,组建各类创业投资公司;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担保机制、支持风险投资等联合手段,努力提高企业及其他研发机构的创新效率。此外,还要合理配置有限的研发经费资源。一方面,应逐步调整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部分研发活动的投入比例,特别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在重点领域里的研究突破来带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

三、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自主创新的实现,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全球化进程仍将加快,世界各国的竞争态势将会更加激烈,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将日趋落在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尽管引进了大量技术先进的组装生产线,推出了大量新产品,然而,我们的技术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能力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这一方面与引进技术后对技术的吸收消化努力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多年来我们对自己的人才培养和知识积累重视不够。要以自主创新推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解决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问题。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人才是具有高增值性和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人才是创新之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此,要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宽松的条件。其次,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要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灵活驾驭知识和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有理想、有责任感、善于与他人合作、对科学和真理有执著追求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和现代交往工具的、能进行国际交往的新型人才。第三,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规划工作。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要按地区、行业编制人才战略规划,用以指导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人才市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计划,要制定科技人才回国特别行动计划,重视优先从内部选拔人才,以避免从源头流失,同时做好重点人才的引进工作。第四,努力营造平等开放、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四、完善体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保障。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体制的创新应该为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搭建制度平台,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由于体制创新的艰巨性不亚于技术创新,因此,作为国家战略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是科技界的事。为了把自主创新战略落到实处,首先要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整合,即对国家的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投资政策、进出口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各方面进行协调。特别是在一些领域的技术研发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牵头,将分散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才有效组织起来,在人才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协同攻关,寻求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其次,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一是调整国家投资政策,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资力度,使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完善聚集人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合理竞争。三是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创造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