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言 认识 探索 对策 实践

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性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较多,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因而,这门学科要想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和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小学阶段抓起,使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较大的提高,做起文章来就不会糊涂了。

一、语文训练的认识与探索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正是让处在人生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的学生基本掌握这个交际工具。近年由于实行撤并校而产生农村小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本文谈谈在教学中的初步认识与探索。

1.语言训练以口语为起点,以书面为重点。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的语言训练,包括听、说、读、写几个环节,口头语言训练――听、说;书面语言训练――读、写。听、说是读、写的基础,读、写又能使听和说能力提高。而书面语言训练是重点,让学生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2.重视语言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和积累获得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语言生活的体验,如让他们大量接触规范的语言文字作品,会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认识。许多精彩的片断或语文,如能熟读成诵,甚至抄写、默写的话,课文语言定会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是语言积累的体现。

3.发挥语言训练的整体功能。小学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应注意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即让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感受道德情操、发展思维、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的“文道结合”的教学思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知书又明礼的操练,适当的“死记硬背”,对于语言的识记和积累,对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对语言训练是受益匪浅的。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除课堂训练外,较为重点的片断,布置背诵乃至默写,形成识记,是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好途径,从语言训练到书面训练一体化,整个训练功能都能得到发挥。

4.发挥语言训练的主体作用。“照本宣科”是扼杀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悖于当前课改方向。应从以下四点发挥语言训练的主体作用:(1)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的主动性。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咏古诗、讲故事、做游戏、卡通等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方面教师的备课无疑四是重要的,应组织和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研究、探索,使其从中发挥规律。提倡先读后导,先练后讲,学生尝试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主动途径。(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小学生思维能力强,常常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光,鼓励以读促思,是语言训练的途径之一。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在熟读的前提下,布置分段概括段意,课文内容等都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见解,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只求内容一致,不求答案统一的发散思维形式,活跃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3)师生互动,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一堂课40分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比较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有一环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质疑问难。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一提出,口头表达就形成了语言训练过程。那种只有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小绵羊”式,往往卡住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敢问、善问,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突出的一点是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思考来解决,若解决不了,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后,有学生问:“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区别在哪里?”“人死了,为什么还要开追悼会?”……这时教师的“导”再充分发挥,而且引领学生去探究,去解决问题。

二、语言训练的对策与实践

我从事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睹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步伐,特别是近年来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头脑中已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并融入于语言训练的教学实践中。

1.揭示目标。一节课40分钟,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把握时间环节要心中有数;完成的内容、采取的步骤、语言训练用的时间也要让学生心中有数。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欲望,即所谓的对象清、方向明。

2.多读课文。一堂课只要求“一课一得”,但须围绕着“清”这个环节,以阅读为主线,强化语言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且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读的形式可采用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抽读等,要正确、流利、反复地朗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加上教师的指导,会让他们读有所得,为今后的写服务。

3.面向全体。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农村小学学生见识少,学习条件差,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技能参差不齐,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针对撤并校学生实际,作为老师,既要承认差异,又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一视同仁。在教学中尽量地让每产位学生都有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阅读或回答问题流利与否,我认为都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鼓励其不断上进,逐渐扫除语言障碍,以达到触类旁通。

语言训练范文第2篇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

语言是工具,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学生学习知识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并且主要为应试服务。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而需重新构建,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是统一的。

三、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一)树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了课程实施中的以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略了学习方法。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舍弃那些无助于学习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而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知识与能力,则要坚持训练。在新课程视野下,语文言训练应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必要学习的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语言训练要融合在新课程生机勃勃的教学中,不着痕迹,同时又扎扎实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策略任何教学理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语言训练必须要切入到课堂这一领域,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想象,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这些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他们听与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2、引导学生学会针对语言提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语言问题只限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并且多数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学习课文中,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偏向内容性知识的,教师把握不好,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内容理解中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在课文的语言留白处训练。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这种“留白”,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每遇这些地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如《坐井观天》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学生会想到,很多的高山、大海、河流、森林、果园、城市、山村等,和小鸟一起感受天空的无边无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

语言训练范文第3篇

一、 反复听说 积累语言

在语言训练中,我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电视、录象等教学生说事物的名称,如: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学说礼貌用语、生活用语等等。慢慢地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后,我又教他们进行词组的补充练习,学习使用一些形容词,如:( )的天空、()的太阳、( )的学校、()的老师等等;另外还通过实物或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生学习使用反义词,比如:足球大,皮球()。爸爸是男的,妈妈是()等等。通过不断的学习,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明显增加了。

根据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稳定性差、不随意注意占优势、识记慢、保持不牢、再现不准、掌握比较慢的特点,我在进行语言训练时,采用了听说交替、经常复习巩固的方法。先让学生反复听录音,然后再逐一进行教学,在随后的一段时间,经常复习巩固,直到学生真正掌握了为止。有时一个词、一个句子要听一两天,再教三四天,复习七八天学生才能掌握。虽然学生学习的进度比较慢,但每当学生掌握了一个新词、一个新句子、一首新的儿歌、新的诗歌时,我都要高兴很长时间,真是有耕耘就有收获,虽然这种收获相比耕耘来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这毕竟是自己劳动的结果啊。

二、 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训练材料

我在选择语训材料时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出自己的姓名,讲讲家庭成员的情况,说说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周围的事物,说说自己经历的事,说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说说自己同学、朋友的姓名、特点,听说周围事物的特征,复述简短的童话故事,听背诗歌、儿歌,听讲动植物的特点,讲讲自己村子里的有趣的事等,还注意观察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事物,抓住锲机进行语言训练;同时根据学生语言发展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对有的学生注重词语的训练、对有的学生注重句子的训练、对有的学生注重进行段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 灵活机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

在听说训练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如下:1、播放录音磁带,让学生反复听录音,然后再进行说话练习;比如:听讲故事时,我先播放录音,让学生反复听上几遍,再让学生说说故事中自己喜爱的人物或有趣的事情,然后让学生扮角色,表演故事的内容,随后再听几遍故事,最后让学生复述故事。2、先听老师说,然后学生再说;比如:学习字词时,我反复领读,学生再个别读。3、边听录音边跟着说;比如在教学儿歌时,我先读儿歌,让学生听,再播放录音,让学生反复听,然后让学生跟我一起读儿歌,最后再让学生跟着录音反复读儿歌。4、根据一定的内容分组对话;比如在教学说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员时,我通过个别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庭成员后,把每两个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进行互相问答练习,通过对话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同时使他们能在生活中正确回答他人的问话。5、设置情境进行表演,边表演边对话;比如在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时,我先让学生看录像“去小熊家做客”,然后给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熊和其他动物,再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跟着表演,在表演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最后评选出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奖励。6、在聊天中教学生学习语言。在课下和休息时间,和学生围聚在一起,互相聊一聊学习和生活中的事,在聊的过程中既纠正学生用词、语法中的错误,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认读训练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1、先口头说,再出示卡片认读,最后在游戏中巩固;比如在教学生认识自己的姓名时,我先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名字,再发给学生一张写有各自姓名的卡片,让学生看着卡片认读自己的姓名,然后让学生分别读出自己的姓名,比比谁读得准确。2、通过实物让学生认读;比如在认识学习用品时,我先出示各种学习用品,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再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然后做游戏巩固,最后让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3、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看录像、参观等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出示卡片认读。比如在教学生认识各种动物时,我先播放介绍动物知识的录像,请学生欣赏,一边看录像,我一边讲解有关常识,使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我让学生说说通过看和听了解到的动物的知识,随后,我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最后做游戏,在游戏中巩固认读。

四、 及时有效的奖励机制

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奖励机制对促进智障学生的学习、训练,提高训练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的智力原因,食品、水果等原级正强化物对大部分学生特别有吸引力,即使年龄相对较大的学生也不例外。根据这个特点,我在训练过程中积极使用这些原级正强化物,同时为了避免原级正强化物的过多过滥,采用了代币制,以红五星为代币,学生取得代币后,用一定数量的代币换取水果或者食品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 家校一体的延伸机制

语言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表达;构建;模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28-01

想起鲁迅先生的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不禁深思:原来表达(或者说说语言)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呀,精妙的表达何去何从?

1.训练:把课堂作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主阵地

1.1 课堂上要让学生"能说"。我这里的"能说"不是"能说会道"的能说,而是让学生有机会说,创造机会让学生说。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只有教师多提问了,学生才有多说的机会。学生只有说得多了,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提高。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如在计算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在应用题教学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在几何形体教学时,让学生说说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等等。课堂上还要让学生多交流,多合作。学生经过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欲望。要让学生在交流中锻炼表达。利用小组教学、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讲解、各抒己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锻炼机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1.2 课堂上要让学生"敢说"。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你提出了一个问题,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回答。是全班同学都不会吗?当然不是。有的同学明明会,但不敢说。这就要求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还要及时给于肯定的评价。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鼓励全班同学人人都敢于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课上往往发言很少。但是他们偶尔也会举手回答问题,他们的回答可能完全不对,也可能不完整。这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用诸如以下的表达给予鼓励,如"你真勇敢,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你再想一想。""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回答得很圆满。"毕竟他们还是走出了这艰难的"第一步"!久而久之,他们一定也会像其他学生一样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2.构建:挽救语文"水土"的流失

2.1 抓重点词,品味语言 。在教学中,对语言的感知、感悟不能停留在材料的浅层,要探究品味语言的内涵,探求语言的规律,感悟语言的情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传神之处,精美之处,去揣摩、玩味,逐渐悟其意、悟其境、悟其情。

辨析字义 课标第一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词语本就存在于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因此在理解词语时往往可以运用"据句定义"。品读"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绝妙之作"一词学生未必理解。于是,笔者出示"绝"的五个解释:断绝;完全没有了;走不通的;气息终止;极、最,没有人能赶得上。让学生进行选择,读懂"绝"就是极、最。结合语境来说就是这样的画作也只有戴嵩了,一般人是画不了的。通过对词语的解释,学生对戴嵩高超的画技就佩服了。

诱发想象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向学生适时的示弱便是一种教学智慧。品读"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笔者就先向学生示弱:"画是在纸上的,怎么会变活呢?纸上的牛是不可能变活的呀?"再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丰富语言画面:画纸上的这两头牛,牛眼瞪得大大的,眼睛里能喷出火来,牛角抵着牛角,牛毛根根都竖起来了,鼻子里还喷着粗气,地上的尘土都飞扬起来了。这两头牛仿佛能从纸上跳下来,这就是画活了。于此读懂"戴嵩是画得太逼真了,才能让斗牛栩栩如生",再通过"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读出这真是绝妙之作,做到了上下文勾连。

体验练说 文中围观群众的夸赞很有艺术水平,从侧面烘托了戴嵩非凡的画技。这种句式训练也是特别好的模仿范式,于是笔者请学生互换角色,体验练说:如果你当时也在,你又会怎样夸戴嵩呢?有的说: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真是惟妙惟肖啊!有的说:画活啦!画活啦!马良的神笔也比上你呀!真是栩栩如生啊!在众说纷纭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这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纷纷夸赞"。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懂读了词语的妙用,又学会了语言的表达。

2.2 怎样让学生在能表达的基础上把语言讲得精彩?在教学中我以"评价语言"为契点,设计如下的训练模式:【模式名称】"外化内化过渡"训练模式④【操作环节】"感受语言品味意韵技能训练进行评价跨越评价""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毋庸置疑,由"读"的感受到"见"的领悟过程,正体现了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表述。因此只有口读、心惟、耳醉其音,目醉其情才能实现真正的感受和切实的体验。⑤该模式以"阅读"为主阵地,通过各种语言类型的语感同化和文字的推敲评析体验,从中甄别评价语的共性和个性,掌握规律,习得评价技能,并能在各种语文现象中进行运用,形成富有个性化的自我评价语言,评出精彩。

立体化的"阅读-评价"模式有众多层面,现就以"对话"为例引导学生说精彩评价语言的实践例举三隅:1、自我心灵交流:与书本对话--循序渐进,学评价【模式名称】"文本对话-诵读评价"训练模式【操作环节】"阅读文本咬文嚼字体悟情感运笔催思诵读评价"该模式关注所有的学生群体,避免常规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优生"一枝独秀",学习"弱势群体"跟不上思维节奏,被抛出评价轨道的课堂局面。给足学生时间,实现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在最真实的状态下阅读,让心灵在文字间得到自新。但此时要马上形成评价语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思维的形成到文字的重新整合并表达出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2、互动思维交流:与伙伴对话--规范训练,促评价【模式名称】"自评-互评"训练模式【操作环节】"自我评价交流评价倾听评价催思感悟相互评价"该模式可在小组合作交流环节中训练,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评价量表(明确自我评价内容和标准,及对他人进行评价的标准),让评价训练有章可循,在参照中学会评价。通过伙伴关系的"挑刺"行为不断促进评价语言的完善,并将外在的语言表述逐步内化为思维表述,实现"外化内化"过渡过程,使评价过程更具有效性。3、跨越权威交流:与教师对话--打破樊篱,敢评价【模式名称】"师生互评"训练模式【操作环节】"分歧评价平等评价师生互评""师道尊严"根深蒂固了学生和教师在评价地位上的鸿沟,课堂上听到最多的还是教师对学生表达的陟罚臧否之声,却极少有学生对老师表达"口诛笔伐"的勇敢之音,学生即使有比教师更精彩表达和不同看法,也会因教师事先的"终审判决"而沉默了,让精彩悄然流失,这不能不说是评价语言训练的一大遗憾。为了让学生跨越师生评价障碍,鼓励他们说出独创的评价语言,我利用教学的"分歧"资源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语言训练范文第5篇

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一名学生即使作文技术再高,可语言功夫不过关,也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可是不能思考,不会分析,思维局限,也是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对学习语言,训练思维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认为学习语言,训练思维是实现作文的直接路径。这个路径建构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作文水平。

现实告诉我们,学生一写作文就抓耳挠腮,写不出东西来,虽然有的学生写出来了,但词不达意,语言干瘪、文理不通,害得教者埋头批改,昼夜不息。这种强烈的反差促使我们深入地去思考。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是没有认识到学习语言,训练思维是学生实现作文的路径。所以教学中出现了指向性的偏颇。有的走向了极端。只知一味地把学习语文单纯地理解为听、说、读、写,而没有看到真正起支撑作用的是评议和思维;也没有看到语言运用到读、写、听说便是交际,语言运用与思考便是思维。在教学中与其教学生一百个技巧还不如学写一两句话,作为中学生,最重要的是过好语言关。语言能力强了,作文水平也随着提高,但是做到条理清楚,语言流畅还得进行思维训练。

2. 建构学习语言,训练思维的路径 (1)在读文教学中“学习语言”,促进写作。学生天天在读书,天天和典范的作家语言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引导学生领会、思考、吸收是关键。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应把落脚点放在词汇、语句的学习上。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生成意义。去领悟其深层次的内涵。例如: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去体会诗句“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一个地方避一避”中的“硬”字和“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当中的“一个”时,学生们为“硬”字叫好,因为他写出了祥子的反抗心理;而对“一个”一词的品味中,学生会恨由胆边生深恶坐车人的冷酷无情。对句子“他哆嗦得像风中的树叶”的解悟中,学生的情感由同情祥子上升到对那个黑暗的社会中痛苦挣扎的劳动者的同情。也体会出作家老舍那颗忧国爱民的心。

(2)在读文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训练思维,促进写作。在教学中我们常说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是一个复杂连续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一系列学习行为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基本训练的方法——比较。

我在教学中采用“横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静态的语言。发现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内涵和外延。对于动态的语言最好的方法是“纵比”,抓住语文因素中不同形态加以比较。如果说“横比”是训练学生扩展性思维的话,那么“纵比”则把学生引向深入,是使语文知识深刻化、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