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战术

心理战术

心理战术

心理战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铁路站车;心理战;战斗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86-01

铁路站车查缉战术心理战存在于执法活动过程中,虽然它的开展与实施是配合整体执法活动的战术部署,具有一定的依附性。但是,它在执法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是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因为心理战作战活动的目标指向,方式方法与措施手段的应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等,都具有着特殊性。

一、铁路站车查缉战术心理战的概述

铁路站车查缉战术心理战是指铁路公安民警在所管辖的铁路车站,旅客列车范围内保护旅客、保卫铁路的执法活动中采取的攻心方法和指挥艺术,从而影响到各种犯罪分子和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

二、铁路站车查缉战术心理战的实施

在铁路警察执法活动中,适宜地开展铁路站车查缉战术心理战,已是执法行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部分。然而,战术心理战的实施并非是随心所欲的,必须依据执法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作为一种实践性、应用性、可操作性都比较强的战术技能,在现实工作中的应用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势评估,占领有利地形

当站车查缉战术心理战战斗状态的组织实施时,指挥员应详细观察战斗环境地形情况,根据作战器材准备的条件,选择合适的预定位置作为发送信息的前沿阵地。在占领有利地形时,即要考虑实施心理战民警的安全,又要考虑发送信息的清晰程度和传送效果,同时还要照顾与指挥员的联络及与作战各小组的协同配合。当对周围环境进行形势评估后,在敌情顾虑不大的情况下,就要组织心理战力量予以占领;在敌情顾虑很大,且又必须按指挥员命令开展心理战之时,应由战斗指挥员组织火力掩护,对预定位置予以占领。

2 协同战斗过程,实施心理战

配合铁路民警执法作战过程实施战术心理战,是指执法战斗行动发起之后,民警已按执法战斗部署进入战斗位置,为保证执法战斗顺利进行,需要寻找或出现适当战机,此时配合执法战斗行动,实施战术心理战,可为创造或寻找战机发挥重大作用。在配合执法战斗实施过程中,战术心理战实施民警可按指挥员的意图实施谋略心理战,可以发送真真假假的各种信息,造成犯罪嫌疑人的错觉、幻觉或不在意,造成其防卫麻痹,思想迷惑,引诱其行动失误,从而为我方执法战斗突击行动创造最佳战机;也可在执法战斗过程中通过发送心理战信息,稳定群众旅客思想情绪,排除其自由行动对执法战斗行动的干扰;在对犯罪嫌疑人实施连续心理攻击之时,若对方出现意志动摇,或出现态度缓的情况,均说明战术心理战收到实际战果。此时,心理战实施负责人应及时向战斗指挥员报告上述情况,以便战斗指挥员及时控制战斗节奏,或改变战术方案,巩固和扩大心理战战果,不失时机地转换战法,取得执法战斗的胜利。

3 何机用谋,灵活处置

心理战的临战处置是以信息能否有效地传输至心理战对象的大脑,并足以引起其注意为原则,不要求象战斗人员那样必须通过火力或人身接触来完成,具体方式还应视战斗需要和环境要求,视任务的具体性质和心理战的效果要求,灵活地加以选择。1.犯罪嫌疑人也是人,也有人的正常的各种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例如,他们既有非法从事犯罪行为而达到其目的的需求,也有求安全、求生存、求其扭曲的价值实现需求,他们也有着吃、穿、住、行的生理需要。所以,在执法作战现场,心理战实施人员应十分注意他们的这些基本需求的反应状况,可以由我们为创造战机主动提出,有时由犯罪嫌疑人主动提出,抓住这些需求,利用这些需求,采取顺水推舟的办法,佯装可以满足对方的条件后实施抓捕。2.亦可以心理战力量的器材装备条件和战斗现场的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在对方武力反抗激烈之时,可以利用警用喊话器在安全距离发送信息;在警方已武力包围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可以运动到较近的距离用喊话方式发送信息;而在进行人质处置时需要我方心理战人员深入劫持者之中进行面对面的谈判之时,谈判人员则应以大无畏的精神直接深入心理战对象所处位置之中,面对面的发送信息。

4 不战而屈人之兵

心理战术范文第2篇

一、心理训练的内容

1.锻造战胜一切的心理优势

在擒敌术实战训练中,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去战胜对方,而要战胜对方,必先要战胜自我,才能够形成打败对方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的建立是在对自己的动作技能有一个正确估计之上,而它必须通过不间断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抗干扰的心理素质

它是一种临战状态的训练,也是实战经验的积累。只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才能让官兵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实战中各种情况的发生,都会影响自己内心和竞技状态,这就会变成一个“干扰场”。对于干扰的承受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我们能否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能否充分地发挥竞技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提高自我心理调控的能力

实战心理的失衡将导致生理机制的变化,从而破坏已形成的技能定型,这对擒敌实战中技能运用与发挥的好与坏有着深远的意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武警官兵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擒敌实战中心理训练应根据官兵的个体差异、训练水平的高低以及实战经验的积累而丰富多样化。要根据官兵不同的技术水平来确定训练内容,以提高实战心理训练效果。

二、心理训练的方法

实战心理训练的方法会因训练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解决问题有时是一种方法,也是也可能要多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同时也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具体的方法如下:

1.心理表象训练

在指挥员的语言诱导下,逐渐过渡到练习者自我暗示,步骤是(1)静思――放松,练习者想象此刻正躺在沙滩上,天空是蓝蓝的,飘着几朵白云。通过假想让练习者始终处于放松的心态。(2)意念集中――排除各种杂念,使受训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意念。(3)动作回放――回忆每次成功的经历。通过对成功技能的表象体验,从而加深对成功擒敌实战中的技能定型,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竞技水平。假想时间的多少要与实战时间相接近,而且还要加入环境因素。在练习的初始阶段,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抽筋的现象,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就可以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控制,技能定型,从而让自己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提高擒敌术在实战中取胜的欲望。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实战中保持清醒头脑,从而提高竞技水平。

2.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形象和表象的模拟,第二种是实景情况的模拟。第一种用直观影像来听和看,将敌我双方的动作技能描画出来,将对手的动作和自己的动作描画出来。第二种则是模拟实战环境,在训练环境中尽可能地模仿实战场地环境,从而增强受训者的自信心和抗干扰能力。实战训练时要注意,必须按实战的全过程模拟,如战前的准备活动、战前动员。模拟训练不能搞突然袭击,应该提前告诉受训者并做好心理准备,确保模拟训练的圆满完成。

3.训练目标的强化

反复对一个动作进行训练会产生视觉与身体上的疲劳,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导致实战训练效果差。在训练中可以采用自我提醒的方法强化训练目标,如“你忘了上一次实战的经历吗”等发掘其内在潜力,帮助练习者集中注意力。

心理战术范文第3篇

1、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不卑不亢以一种平衡的心态去对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愿当“伯乐”:“千里马常有,伯乐难寻”,考官对于考生来说,都希望自己是伯乐,能挑选出真正的人才,能够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这就促使考官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谨慎考核、细致询问,尽量从考生中择优录取。

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又表现得很谦虚,给他一种信息: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这种才能只有借助于他才能发挥出来。

3、疲劳心理:面试过程中,考官要付出很大的精力,重复性的操作活动,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容易造成懒散和困倦。可能会无意间打个哈欠,做深呼吸,不断看表,搓着手等表示厌倦,不耐烦的习惯性动作。所以考官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能力和较强的体力、精力和意志力。面试中时间注意自己的言语和姿态,保持考官的形象,不要影响正常的面试气氛。

人与人的交流是需要时间的,如果考官不给你充分的时间表现自己,你该如何?要找到能吸引他的话题,恰当地运用形体语言,要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同时说话切中要害,说到点子上,简洁明了,言简意骇,避免啰嗦。

4、定势心理:考官由于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因而对考生进行评价时,较少关注考生的实际表现,而是不自觉地将考生与自己印象中的某类人相比,使考官的判断带有主观色彩,降低了面试评价的客观性。

针对这种情况,你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感悟到考官的心理定势,抓住他的心理,随机应便,方可对答如流,让考官对你满意。

5、“喧宾夺主”倾向:考官不是让考生尽量表现自己,而是以自己为中心,说话太多,没有对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

所以你要有耐心,不能抢话,尽管你已经听不下去了,你还是应该表现出你很有兴趣在听他说话,要学会倾听,要做一个好听众。

6、专业化倾向:考官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职业行话或方言俚语,容易使考生感到很迷惑,不能充分理解考官的意思,造成交流的困难。这势必会使考生本来不稳定的应试心理产生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心理战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96-03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必要性

从本质上看,世界各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起因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恢复、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而提出来的。其共识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率先走出经济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1]。而历史经验也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面对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例如,美国提出,将研发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基础科学、干细胞研究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宣布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日本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的预算由882亿日元大幅增加到1 156亿日元。韩国计划到2012年投资60 000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另外,还把加快“三网融合”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英国、法国相继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英国还计划十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这比英国以往任何时候对生物医学研究的投入都要多。俄罗斯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在2009年宣布投资2 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

2009年底,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确定工作启动,当时初步确定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文件起草组也相应成立,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先是从原本的七个领域扩展到了九个领域,增加了“民用航空”和“海洋工程”两大领域。2010年年初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四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经过半年的意见征求,主要领域从七个扩为九个,现在又改为七个,但前后七个领域的产业内容已发生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已进一步定为七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新七领域”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这一宏大规划,被业内人士看做继“4万亿”后中国政府启动的最大规模的产业计划。而这一计划,已瞄准发展结构的根本转变。

但是,从国际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可能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而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1]。例如,美国有极为严格的高科技出口制度,有20个大类的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并动辄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拒绝向中国输出技术。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果我们的技术还是依赖国外,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不能享有高端利润,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才能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现状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它既涵盖了“战略”本身的重大性、长远性和未来性,也涵盖了“新兴产业”的新技术、新作用的特征[1]。例如,总理(2009)在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时则指出,“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特征。同时,从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看也体现了“新兴产业”的特征(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1]。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期间表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战略性’是针对结构调整而言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影响,这些产业是着眼未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可能性;‘新兴’主要在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2]。 赵刚(2009)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长远影响的行业,其次是着眼未来,必须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可能性[2]。王勇(2010)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1]。中国部分媒体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1]。

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与关键核心技术相联系的。对二者关系的解释可从20世纪世界各国关于国家关键技术的规定中得到认识。例如,美国在1991年3月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指出“国家关键技术”是对“对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技术”。如先进技术计划(ATP)、信息高速公路计划(NI-I),生物技术计划的人类基因组技术和环境保打技术计划的清洁能源及清洁车辆计划技术等,把关键技术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德国技研部委托弗朗霍夫系统和创新研究所与七个研究管理局合作提出的《21世纪初的德国关键技术》报告认为,所谓“关键技术”指的是“对国家经济有决定性影响;欧盟制定的《第四次研究、技术开发示范活动总体规划》把“关键技术”定义为:“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增强社会凝聚力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通用技术”;韩国政府制定的“高度先进国家计划”(又称HAN计划,c-7计划)认为,“关键技术”是“能够给经济带来最大潜力,并对社会有综合效益的基础性通用技术和应用性产业技术”。这些规定都把关键技术与国家经济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联系了起来。

第一次把关键核心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系起来的是国务院总理,他在2009年9月21日和22日面向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召开的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他指出,选择关键核心技术,确定新兴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就会贻误时机。新兴战略性产业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其后,他又在2009年11月3日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中强调,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当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形成也是与自主创新相联系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认为,“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就必须加快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从国际社会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因此,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如果技术还是依赖国外,到最后仍然只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不能享有高端利润,陷入恶性循环。同时他还指出,中国要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着力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 [2]。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理论评述

从以上理论讨论的状况看,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其重要手段。同时,也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通过自主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使中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要意义。就整体来讲,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当然,从这些理论讨论的情况发现,尽管各国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提得较多,但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自主创新路径,就相关的概念都还处于争论之中,例如,什么是战略性新产业?什么是关键核心技术?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究竟能够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有哪些?都还没有作出完整回答。因此,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相关问题,形成明确、具体的研究路径是必要的。

1.可形成的具体研究路径分析。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发展趋势:(1)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及自主创新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和目的,建立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究的逻辑起点。(2)为了有利于问题研究的深入,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明确,将奠定继续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3)为了明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联系,可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作用过程进行分析。例如,关键核心技术与自主创新及关系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过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形式分析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详细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要通过自主创新形式来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4)为了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效应,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产业市场效益、产业技术效益、产业带动效益、产业优化升级效益进行分析。这一部分的研究,可从理论上清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产生的效益,也可为后面的研究内容提供直接的参考标准。(5)为了更深入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可对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条件进行分析。例如:技术知识聚集、资金保障体系、畅通的技术推广路径和产品销售市场等。这一部分的研究,可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的探索提供逻辑参考。(6)为了能够探究出对实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办法,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路径进行探索。例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有效政府服务平台建立、配套技术使用体系的建立、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建立等。这部分的探究,可实现课题研究达到的实践指导意义的目的。

2.研究路径的结果分析。从以上研究路径看,可达成的预期结果有:(1)研究中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背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条件,这不仅构成了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还丰富了新兴产业理论,也拓展了“战略”理论的范畴,具有研究理论上的创新结果;(2)该研究根据关键技术理论和核心技术理论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理论,具有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作用。同时,也拓展了“关键技术”理论的和“核心技术”理论,具有理论上的创新结果;(3)该研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条件,探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路径,形成的完整的自主创新路径和研究体系,对中国有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有一定实际指导作用,具有实践上的创新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勇.战略性新兴产业简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心理战术范文第5篇

一、攻破内心障碍,改变对疑难知识点的态度

学习这件事真正的对手就只有自己,每一次战胜自己都是一次大的进步。克服心理上对知识的恐惧,突破认识的瓶颈,就有可能实现学习上的自我突破。

语文学习是个慢活儿,阅读、作文的考察成绩往往决定着语文的总体成绩。多数学生不论老师怎样讲阅读、作文,这两部分的成绩都数年如一日,安然不动,成了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对此,语文老师应该意识到除了要讲授阅读、作文训练提高的方法,更应该疏导在学生心底形成已久的对阅读、作文的恐惧。

时常会听到学生说自己就怕做阅读,就怕写作文之类的话。这是对阅读和作文这两类题型产生了恐惧心理的表现,只要是阅读题、作文题,无论题目是难是易,这些学生都读不下去,成绩浮动也都不大。这时候就应该清楚,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成绩,就应该先扫除学生在内心里对阅读、作文的恐惧。

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内心恐惧。要将这些知识点想象得容易一些并非易事,这需要学生对自己能够学会这些知识点有信心。可这信心从哪儿来?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一种老生常谈的学习方法——预习。预习不是要学生在课前把文章读上几遍就草草了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基本都是固定的,要让学生结合老师讲课的套路进行预习,超前不必太多,只要一步即可。紧紧地贴着老师的步调,又要超前老师一点点,学生就会信心倍增。阅读题在老师讲解之前先给学生时间按老师以往讲课的套路分析一遍,然后再听老师的讲解,进行比对,弥补自己欠缺的地方。作文的预习则是在讲解之前让学生先根据题目要求自己列好提纲,把平时强调的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在脑中大致勾勒一番,落实到纸上拿给老师看,让老师帮忙分析。

学生只要先找回信心就能克服内心积压已久的恐惧,没有了恐惧,语文学习的瓶颈也就没有了,学习也会因此变得顺畅起来,更容易从中找到兴趣。

二、利用所犯错误,强化正确理解

总有一些题像陷阱一般,每次做到都会有一些学生掉下去,而且是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老师如果把这些错误提出来,带学生们一起分析错误出在哪里,也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顺顺当当的人生未必是好的人生,学习也是如此。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平时做题能够发现错误并改正,考试的时候才能减少甚至不出错误。但是现如今的学生惰性很强,遇到问题不假思索就跳进了出题人设置的陷阱。这也与我们教育侧重结果轻视过程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老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教授学生如何思考,并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重视、收集、整理、反思自己所犯过错误的意识。

老师在头脑中应当有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过错误的这样一种意识,以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备课时,有意识地关注那些自己感觉学生不易理解,容易出现错误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备课尽量细些。并设置相应的练习题,留作课下作业。教师根据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适当讲解。在以后的课程中也适当回顾这部分内容,强化学生记忆。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字、词的考查依旧是语文的重点之一。像字、词这种零散的知识点,要集中起来复习难度较大,而且效果也不好,就需要学生平时多做整理。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或积累本,将平时学习中不认识的字、词等知识点以及考试过程中遇到的读错、写错的字、词,不明意思和用法的成语,以及一些诗歌、阅读的分析技巧等等记录下来,利用早自习或零散的时间来记忆。这样,对错题的利用就变成了学习的一条捷径。

此外,还可以针对学生常出的错误专门找一堂课进行讲解,整理出个思路,让学生们来个错题大讨论。既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分析解题出错的原因,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掌握分析错题的思路。

三、培养竞争意识,提高学习自主性

班级的管理需要形成良好的氛围,竞争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多年以来,学校都在靠着学生排名来形成学生之间的竞争。这恰恰成了促成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根源,学校、家长、社会将目光齐刷刷的对着成绩单,仿佛成绩代表着一切。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因为学生承载着他的希望。可是,老师应该清楚,成绩不是孩子的一切,是不能简单的与孩子的方方面面划等号的。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但不能把竞争挂在嘴边,天天说竞争说排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者对学生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竞争场景,培养竞争意识。这里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竞争不是非要排出个孰高孰低,而是一种“我不输于你”的意识。孩子们都要强,只要对方与自己具有可比性,不是难以企及,在做同样的事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这种“我不输于你”的竞争意识。老师要做到就是让更多的人在课堂上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并有意识地让水平不相上下的学生一起展示,形成对比,以便同学之间找到竞争的方向、竞争的对手。

竞争者之间应该具备可比性。要求班级中上课总睡觉的学生向平时班级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看齐,这显得就有点不现实,莫不如找个排名比这人靠前一点的来比,这样比着才来劲儿,才更容易有效果。因此,没必要在班级为大家树典型,要学生都来争第一,最好让学生自己找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