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学习

专业课学习

专业课学习

专业课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会;会学;真学习

在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堂中倡导、推进深度学习是解决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的重要方法,因为每一个学生只有进行独立自主的个体深度学习,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率,才能让学生懂得学习的内涵,学会应用。布卢姆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为6个层次。浅层学习认知水平较低,一般只处于“知道、理解”的层面。而深度学习要求实现更高的层次,这种学习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认知过程,它强调学生的学习状态,因为它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强调知识整合和意义连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属于高级思维活动。可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在我们职业教学的计算机专业课堂中表现为学生能用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自身整合过知识的为内容,并可以积极主地来学习新的知识,将所学内容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应用中的一种学习。

一、深度学习在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在计算机专业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一方面教师在抱怨学生死气沉沉,理解力不够;另一方面是学生感觉听不懂,学了不会用,甚至许多学生在必须要独立解决问题时,就说老师没教过。我们也经常看到课堂上常见的是教师一言堂,缺乏学生互动这样的缺乏教学韵味的课堂;或者是教师放弃教学规律,片面强调以学带教的缺乏知识要求的教学。试想,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实际效果堪忧。这些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行为的复杂性,忽视了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有自己的知识理解和知识建构,或者过于放任学生课堂的主题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偏离学习轨道,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我们的计算机专业课堂呼唤能够让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多方协同的个体学习过程,这样的深度学习才能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应用问题。解决好课堂上的深度学习问题,我们的学生就不仅能“学会”,而且能解决“会学”的问题。

二、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需要怎么样的深度学习:

(一)计算机专业课堂的深度学习不能流于表面深度学习是要让内心静下来,慢下来。这才是一种教学的真实态势。只有经过思考后积淀下来存在并成长为学生内心的知识和技能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东西。深度学习需要更具理性、更具建设性的态度来发展,来实践,来检验。计算机专业课堂的技能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读懂学生。读不懂学生,任何教学的技巧和技术都会失去应有的分量。而如何读懂学生,要能准确识别学生的喜好和关注点;识别学生的参与形式、参与程度和参与水平;识别学生对于新知的掌握程度,并进行适时的评估和调控。只有真正具备读懂学生的能力,深度学习才能优化,才能贯彻,才不为别人的喝彩而进行教学。

(二)计算机专业的深度学习需要深度课堂深度学习不是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难是就知识本身而言的,但深度说的是课堂的教学境界。学生是否有思考,课堂是否让人回味;学生能否举一反三,课堂能否使人会意;职业学校的深度课堂是适合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课堂,我认为,好课一定是有深度的课,但不一定是难度大的课,很难的课反而并不是好课。有深度的课需要有梯度地逐层深入,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恰到好处,学生的收获在无形之中。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经常上出有深度的课,我们就能时时享受到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学生也能时时体验到收获学习成功的喜悦,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习惯。

三、深度学习如何让计算机专业课堂回归真学习:

深度学习是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在专业课堂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归纳推理的能力,作出判断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从盲目被动的学习主体转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主体,从而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我们的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要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能够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就是要确定课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让学生能够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范围练习强度,让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前先建构起对所学内容的大概认识,有助于开展深度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先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把握学习目标,切实发学生的发展学习放在首位,真正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模块式学习: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堂不应该是理论化的课堂,要引发深度学习,可以适度地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理解知识内容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教学中分模块可以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习目标、教学资源及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整合。在计算机的专业课堂上,可以围绕某一主问题,利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开展模块式学习活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情境和模块学习,是完成合作学习的良好途径。它让学习更高效,也为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提供相对独立、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模式能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专业课学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态度;影响因素

大学生对待专业课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及未来职业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原因,端正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

一、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态度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即为态度[1]。学习态度是一种通过学习形成的、指向学习对象并影响个人对学习活动作出选择的反应准备状态,是由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要素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2]。包括态度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倾向三个成分。许多学者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状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态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行为出现偏差,如平时很少去图书馆等情况。进一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并且缺乏自我管理。

二、影响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态度因素

影响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态度的因素有很多,问卷调查表明,其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成绩等个体因素与家庭、教师、社会、教学过程等外在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起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1.影响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个体因素

目前很多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在认知上认为上大学可以暂时休息了。另外,将大学的学习生活想象得与高中截然不同。带着这样的学习动机,会严重影响了专业课学习的态度,干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性考试命题以及考试成绩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态度。除此,学生的学习价值观更是深层次地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对专业课的认知以及未来的价值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

2.影响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外在因素

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教师、学校、社会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起最主要影响作用的是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授课类型、风格以及性别、个人成就、才能、社会影响等维度都是影响比较高的因素。学校硬件设施、学校学习风气、家庭因素、父母的期望程度等影响较小,但也起到影响作用。

除此,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高科技的信息产品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网络学习中,学生们在认知程度上认为网络学习很重要,但是在行为投入上真正利用网络学习的程度偏低。人际关系好坏、自制力水平高低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态度。也是本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拓宽的研究视角。

三、转变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态度的策略

1.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课授课水平

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本身专业修养底蕴深厚,博览群书,教法新颖独特,精心设计教学,认真备课,课堂导入及讲解灵活生动,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2.改进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

个人学习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态度的影响十分重要,即认为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念,就会导致正确的专业课学习态度。可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水平较高,他们对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具有积极的认识与评价,这也支持本研究的结论。因而,专业介绍及专业教育中专业的延伸对转变学生的专业价值观念有着不可或缺的保障。

3.加强学校的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网络因素对于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态度也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李静的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网络学习整体投入情况偏低,很多大学生一般不在网络上学习,相对而言,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态度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少,因为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远远高于在家里。

事实上,很多大学的教学同中学区别不大,只是老师不再监督学生学习。就知识的传授方式来说,区别也不是很大。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不再是基础知识的传送,所以,高校教师要转变授课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动力及研究能力,也是未来高校学子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前提。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多维教学模式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A35。

2014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面上项目《黑龙江高校校园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542207。

参考文献:

专业课学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5)01-0106-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13章第40条明确指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2011年7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985工程”高校公布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2013年,112所“211工程”高校也相继向教育部提交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可见国家对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视。从各校提交的报告来看,这些报告大都集中于静态数据的分析,而另有一些机构则致力于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但这些评价中对大学生本人的主观感受和判断均少有涉及。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来把握以下问题:我国大学本科生在专业课课堂学习的愉悦性、主动性如何,对专业课学习的价值有何认识,来自学校、教师和他们自身的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课堂感受,是否存在学校、年级和性别差异等。

一、调查内容设计及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设计和研究工具编制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问卷根据约翰・马歇尔里夫(Johnmarshall Reeve)等人于2002年编制的《活动感受问卷》修订而成,在修订问卷时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1)原始问卷共包括5个维度、19个条目,结构划分较细,在本研究中可根据研究需要对一些过细的结构进行合并;(2)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感受可能在年级、性别、学校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3)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感受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来自学生本人、教师以及学校的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对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感受产生影响,而此前的研究并未回答到底哪些因素会发生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因此,在修订问卷之前,对厦门大学的7名专业课授课教师和14名学生进行了前期访谈,将教师和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作为问卷题目修订的重要参考,经多次讨论修订后最终形成《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感受问卷》。

(二)信度、效度检验

课题组成员在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和集美大学3所学校的113名本科生中进行了预调查,根据回收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后KMO统计量为0.906,Bartlett’s球形检验卡方值为1288,p

(三)调查实施

调查组于2013年6-7月之间,在北京、山西、四川、湖北、福建、海南6个省份9所大学的本科生当中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其中“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2所,普通本科高校5所。调查对象涵盖从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409份,回收问卷404份,将问卷中1/4以上题目未答或明显乱答者定为无效问卷,以此标准筛选出有效问卷共350份,有效回收率为85.57%。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对各类高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再进行后期访谈,以补充解释问卷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中设置的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感受包括3个维度:愉悦性、主动性和重要性。问卷采用7分量表,每个维度下各条目的平均分为学生在该维度的感受指数。感受指数越高,表明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越好,专业课的学习态度越积极;反之,感受指数越低,则表明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越差,态度越消极。

(一)均值比较

问卷统计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在愉悦性、主动性和重要性3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82,4.16和5.11,均高于中位数,标准差分别为1.07,1.01和1.04。通过两组多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了性别(男、女)、生源地(城、乡)、年级(大一到大四)、学科(文科、理科)、学校类型(“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普通本科院校)等因素对大学生在上述3个维度的感受方面造成的差异,见表1和表2。

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感受的3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均值比较结果发现女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重要性维度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均值比较结果发现农村生源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生源的学生;在愉悦性方面,年级和学科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主动性方面,年级、学科和学校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重要性维度的各因素之间则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通过LSD多重比较发现,在愉悦性感受方面,一、二年级的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而三、四年级的理科生得分高于文科生。在主动性感受方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本科生的得分高于普通大学学生,在重点大学内部,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普通大学内部则无显著差异;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211工程”高校文科生得分最高,理科生得分最低,其他类型高校内部和学科之间则无显著差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211工程”高校的文科生和普通本科院校的理科生得分较低;到了四年级,“985工程”高校的文科生得分较低,但理科生相对较高,其他类型高校内部和学科之间则无显著差异。

(二)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前期访谈中教师和学生的看法,将如下几项可能对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感受造成影响的项目列为考察对象:(1)个人因素方面: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学习意愿和学习自信心;(2)教师因素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教学态度。将这些因素和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感受之间进行相关分析(见表3)。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学习意愿、学习自信心,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因素,与大学生课堂感受的愉悦性、主动性和重要性3个维度之间,均呈现出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

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将个人因素和教师因素中的5个项目作为预测变量,以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感受的3个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大学生专业课学习感受的3个维度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

三、讨论和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男生的专业课学习感受得分普遍低于女生,这一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有必要引起重视。例如,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学校层面的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个体因素间接对学习产生影响,而其中性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相同的学业负担对男生造成的压力大于女生,对学习的态度较为消极。大学男生的专业课感受得分低于女生,和目前大学本科教育过于重视现有知识结论的传递有关。在大学课堂片面重视知识结论的传递、评价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性考察的情况下,由于女大学生在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等方面都强于男生,且女生的阅读速度也较男生快,在作文及语言的运用水平方面,女性也占优势,因此女大学生更容易在专业课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更大的学习信心,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感受。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一、二年级的文科生的愉悦性感受得分高于理科生,而三、四年级的理科生的愉悦性感受得分则高于文科生。通过后期访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在文科,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基本上都安排在低年级,由于学生对各专业课的知识所涉不深,因此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采用听课、课后自主阅读等学习方式,对低年级的大学生而言,知识的新鲜感强,学习压力较小,因而愉悦性感受得分较高;到了高年级,文科课程越来越多地采取“阅读+报告+讨论”的教学模式,但在很多高校的课堂当中,这种模式“往往陷入阅读应付了事、讨论有形式而无实质、课堂报告甚至成为学生的负担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从而导致文科生的愉悦性感受得分下降。而在理工科,愉悦性感受更多的是受到大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成就体验的影响,低年级的大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较少,很难获得自己的研究课题,不容易激发成就动机,因而愉悦性感受得分较低;而高年级的理科生则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师的项目组,进入实验室从事自己的研究,因而学习过程更加充实、愉悦性感受得分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学校层次越高,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动性感受就越好。例如:“985工程”高校学生的主动性,无论在文科还是理科,和“211工程”高校以及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都不具备明显优势;而“211工程”高校一、二年级理科生的主动性得分甚至明显低于普通本科院校。这种局面的出现和重点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有关。而从回归分析模型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感受并非一个纯粹“主观”的因素,而是会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的影响。在重点高校,教师科研任务重、压力大,因此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专业课教学当中,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自然会影响到大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主动性。反而是在一些以教学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教师花在备课、授课等方面的精力更加充裕,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专业方向的引领也更加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而得以提升。

专业课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药学概论 自主学习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17-02

药学概论课程在药学类本科专业中,通常作为启蒙和学习向导,是药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药学专业课。课程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药学其他专业课开始之前就受到药学的启蒙,概要地了解药学各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范畴、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与药学的发展前沿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该课程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自主学习)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Henri Holec提出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他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其后,Littlewood将自主学习分为两类:后摄性和前摄性自主学习。前者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而后者指的是学习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自主学习。他还认为后摄性自主学习更适用于东方的学生。Littlewood的这一理论为教师介入指导自主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并不理想。原因多为大学生自控能力弱、学习能力不强。因此,我们的自主学习采用了后摄性的方式。

一 改革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听课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或自身的习惯性使然。在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都处于填鸭式的被动教学压力之下,由此也养成了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的习惯。同时在一堂课的有限时间内,教师提供的知识量不够。面对众多学生,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独立的学习能力是当今教育的紧迫任务。在传统模式基础上,我们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将药学概论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为自主学习模式,进行初步尝试。我们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面授减少至3次,即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其余学时均为学生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我们根据教材编写了《药学概论学习补充资料》。在每一章除了补充一些案例外,课程组教师还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思考题,有基础知识的,有分析学科行业发展新思路、新技术的,有通过新闻事件反映事物本质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自主学习进度安排表,定期完成规定章节的学习后,从《药学概论学习补充资料》提供的每章思考题中自由选取,完成题目要求。可借助图书、网络等介质,完成简答,或书写调研分析报告。然后教师批改,根据完成情况,给予平时成绩。通过这一方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作业雷同的状况,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做作业的自由度。这种通过自由选取题目完成的作业,反映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个人偏好。在学生自身喜好的调动下,作业往往会精彩很多。因此,自主学习模式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二 建立网络平台,重视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外部刺激和内在动机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外部的刺激手段和条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共享,加快信息更新。借助网络教学,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网络平台的建设,包括了本门课程的内容建设、网上作业、网上答疑、公告信息和药学各学科的相关链接。整个教学内容按照教程章节排序,提供多媒体幻灯片和课后思考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将药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和各学科的特点、发展现状通过形象的网络课件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课后的思考题,则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药学基本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网络搜索信息,最后书写报告,达到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专业的热爱。这大大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注重考试,忽视学习过程的观念。网络建设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 结合传统面授,答疑解惑

通过网络平台的教与学,学生实现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模式。只要符合进度计划的安排,他们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这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只有网络,会使本门课程显得缺乏人情味,教师无法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专业观。通过课程实践,最后证明,面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也印证了Littlewood提出的后摄性自主学习模式是适用我国的学生的。

传统的面授时间跨度较大,从学期初到学期末教师全程与学生面对面。而新模式下,面授缩减为3次。教师要在学期初提前准备好所有教学资料,设计好自学进程表。在学期初的第一次面授时,教师简要介绍本门课程的情况,以及学习进度安排和学习目标。向学生强调这是一门自主学习课程,

* 基金项目:绍兴文理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编号:04070139)

学生可以根据自学进程表全程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自由选取作业。在课程的学期中期,教师会集中学生进行第二次面授,针对半个学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点评。同时对一些有很大争议或会影响学生思维和观念的课后思考题,集中讨论讲解,以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正确的学科概念,当然还有本学科的良知。对于进度落后的学生,教师要进行督促,必要时还要谈心,解决其遇到的具体困难。在学期末期,教师将对学生最后一次面授。此次面授,主要工作是梳理教材内容,并做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建设,转变思路、更新观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自主学习环境,提供了书本、网络等媒体途径,创造了一种活泼又放纵,严格又不呆板的教与学的模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的是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协调者,通过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学生成绩,最终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力。对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最终教学目标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2]Littlewood, 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

专业课学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学习领域 双向考核 考核评价 一体化教学

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制定适合学习领域课程,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信息反馈、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座谈等多种渠道,确定学习领域,按照制冷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及制冷与空调国家技能标准确定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为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提供保证。

1.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思路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以制冷技术专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专业课程整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学习领域,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教学设计,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下图为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思路。

图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思路

2.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关键

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关键主要有以下方面,采用双师执教、双课施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等方式。“双师执教”指既具有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任教,切实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师”队伍,同时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做兼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双课施教”指在理论课堂与实训场地现场教学,应用符合执教规律的启发式、讲座式、讨论式、实习式和指导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并积极推行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双课施教法。“双向考核”指学校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核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制度。“双证”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应充分利用院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对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技能考核与鉴定,同时在现有工种技能考核的基础上提高技能考核的平台。

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坚持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教学,考核实行“双证制”(毕业证书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着重培养“双能力”(设备维修能力和设计能力),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训教学体系及素质教学体系。

3.重视公共基础课与顶岗实习

3.1公共基础课不容忽视。当前,有些专业设置对公共基础课内容进行大幅删减,片面夸大专业课在整个学习领域的地位,其实从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看,基础课程具体规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素质,不仅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继续教育和转岗打下基础。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应该重视公共基础课,同时在基础课的教学中运用“够用为度”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教学。专业技术课程与拓展课程具体规定了从事本专业面向的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因此应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为开展公共基础课教学提供保证。

3.2增强顶岗实习的时效性。顶岗学习是高职院开展工学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是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学期,按照学校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为学生创造在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学习活动的机会,顶岗实习范围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学需要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进行。在开展顶岗实习之前应做一定的实习准备,如在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在企业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训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组织,设置专业教学模块,提高顶岗实习的目的性和时效性。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明确学生的身份,及时调整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不同身份,通过产学结合,提高岗位技能,重视顶岗实习,开设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增加实训项目,加强产学全程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作用,实现人才共育。

3.3学习领域课程建设评价考核。根据不同学习领域及课程特点,课程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等多种考评价方法,重点对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考核,一般由过程考核、阶段考核和期终考三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及课堂表现等;阶段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每个学习情境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知识运用情况;期终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考核成绩占20%,阶段考核成绩占30%,期终考核成绩50%。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