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范文第1篇

陕西还有个“铜川苹果”

铜川苹果是此次陕西省推介会的重点。铜川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业带中心,适宜苹果生长。推介会现场,用礼盒包装的铜川苹果摆放整齐有致,色泽红润,尝一口,味道酸甜可口。

铜川市果业局副局长段仲文带着几名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前来参观的人们推介铜川苹果。他向记者说道:“尝尝我们的铜川苹果吧!很好吃的!”他说,铜川市拥有大约8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有40万。目前,当地苹果面积为80万亩,人均大约2亩地。今年,铜川苹果产量达67万吨。

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都可以种植苹果,但有名的要数洛川苹果、山东苹果等,铜川苹果的品牌并不鲜亮。作为一个正在推向更大市场的苹果品牌,铜川苹果在果品质量上如何保证呢?段仲文说,铜川市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凉爽,降水适中,这是苹果生长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次,在管理上,虽然当地大多还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状态,但目前已经逐步建立各类苹果合作社,联合各个农户,统一发展苹果产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统一管理,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并统一销售。此外,为增加农户对苹果种植和管理的知识,铜川市园艺站的园艺师们对农户进行定期培训。

铜川市出产的优质苹果品种有新红星、红冠、红富士等,目前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苹果品牌,包括九州龙牌、宜君牌、公权牌等。段仲文说,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门用于铜川苹果品牌宣传,铜川苹果每年在外省举办品牌推介活动5次以上。

段仲文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此次推介活动,将铜川苹果品牌推销出去。他们非常注重品质和品牌,希望未来大家知道,陕西还有个苹果品牌――“铜川苹果”。

寻求合作机会的周至猕猴桃

西安市周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襟山带河,以山清水秀而得名,素有“金周至”的美誉。近年来,周至县积极发展农业,其主导产业――猕猴桃产业,作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维C之冠”,是周至的“绿色名片”。周至县果业局生产科副科长曹改莲告诉记者,猕猴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区位优势明显,周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机质,适宜猕猴桃生长。南部秦岭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猕猴桃种质资源,是品种选育的天然基因库。其次,种植规模大,年产鲜果42万吨。全县从事猕猴桃生产的果农5.7万户20万人,果业专业合作社145个。再次,品质优良,周至自主选育出秦美、哑特、华优、翠香等优良品种5个,从国内外引进海沃德、黄金果、红阳、徐香等优良品种8个,为合理配置品种结构储备了丰富的种质资源。第四,产业链完善,周至建成猕猴桃贮藏库2500座,可以充分调节猕猴桃的上市时间,建设猕猴桃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产品涉及猕猴桃果干、果酒、果汁等20多个种类。最后,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建成2个万亩基地,6个新品种千亩板块,96个猕猴桃专业村。

目前,周至县在种植猕猴桃的同时,也在努力发展猕猴桃加工。西安市山美食品有限公司便是主要以加工猕猴桃为主的企业。公司董事长刘冬告诉记者,公司的加工产品包括四大块,分别为:第一,加工品出口,不限于猕猴桃,还有苹果、橘子、甜瓜等,出口到泰国和俄罗斯。第二,生产果干,供应国内市场。第三,果酒。第四,罐头。公司不做猕猴桃鲜果市场,主要开展猕猴桃加工。刘冬说,周至县是一个水果大县,做鲜果不占优势,所以通过收购农户的猕猴桃,进行加工,可以将农户不好卖的、外形不好的猕猴桃收购加工,帮助他们销售。公司目前主打“山美”品牌。在猕猴桃加工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呢?他说,人力和技术是短板,如今,能够在家从事猕猴桃种植的大多都是年龄偏大的人群。

周至猕猴桃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产业化引领下,周至猕猴桃已形成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红、黄、绿果肉色彩各异,鲜果冷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但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旧遇到一些问题。曹改莲说,猕猴桃产业品牌较为欠缺,品牌经营需要大量资金,需要大的企业运作。而当地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并不少见,这样的模式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与新西兰猕猴桃相比,周至猕猴桃品质并不差,但由于没有响当当的品牌,所以在市场销售上,价格不及新西兰猕猴桃。

曹改莲说,他们希望通过借助此次农交会平台能够促进合作,在诚信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

生态富硒特性的安康茶

安康,取“安宁康泰”之意。茶产业是安康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茶叶生产始于西周、盛于唐宋。安康茶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的特点。

安康市辖9县1区,其中8县区产茶。紫阳县有盘龙茶叶、和平茶叶、闵泰茶叶等;平利县有女娲银峰、女娲茗茶等;汉滨区有汉水韵茶叶、京康茶叶;汉阴县有太行山茶叶;白河县有歌风春燕茶叶等等。“生态富硒”是安康茶叶的共性,也是最大特质。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安康地处秦巴腹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山水相依、空气清新,是连接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咽喉要冲,是茶树由原产地云南向东南茶区传播的必经之地,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和生产贡茶的地方。

安康茶叶面积和产量已占到陕西省的三分之一,有茶叶加工企业465家。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这两个县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展会现场摆放着安康各种品牌茶叶。紫阳县和平茶厂的工作人员陈加芳向记者介绍到,该公司是一家集天然富硒绿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科技开发为一体的农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紫阳毛尖、紫阳富硒红茶等,茶叶纯天然,分散于山上,无工业污染,不打农药,也不施化肥。作为紫阳县土生土长的人,陈加芳说,紫阳县基本家家户户都有茶园,平均一家10余亩,年收入高的时候可达6万元。紫阳毛尖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提高了紫阳毛尖香气,增强了茶汤的鲜浓度,保持了白毫显露、外形美观的品质特色。

陕西原生富硒工夫茶叶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芳也向记者介绍了企业生产的茶叶。该公司是陕西省最早开发红茶产业,红茶制作技术较成熟的企业,自主研发安康红、平利红等富硒工夫红茶系列产品。

特色农产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渭南;特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13JK0128);渭南师范学院特色学科建设项目(14TSXK03);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育苗项目(14SKYMO4)

陕西省渭南市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种多,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经济的发展,必将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更好的机遇。

一、渭南特色农产品现状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也造就了渭南市丰富的生态类型和生物种类,为境内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渭南以果、菜和林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布局日趋合理。先后建成部级商品粮基地县7个;部级优质棉基地县4个;部级优质小麦基地县8个;省级优质苹果基地县6个。粮食、油料、水果、大家畜及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省总量的1/5―1/7,棉花播种面积占全省的4/5;全市现有水果面积222万亩,水果总产254万吨,瓜菜面积150万亩,产量200万吨,是陕西省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渭南是以农业著称的城市,农产品种类很多,农林作物80多种,尤以小麦、玉米、豆类、棉花、油菜、花生、苹果、酥梨、蔬菜、花椒、西瓜等最为丰富,许多产品畅销国内外。

渭南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及品牌主要有:

一是“中国葡萄之乡”――临渭区,其葡萄产业,打造陕西第一葡萄产业基地,以“萄宝”品牌享誉国内外。目前,注册了“渭乐天”、“长寿塬”、“两千五”、“见庄”、“秦浓”、“海天利”、“绿源”等7个知名农业品牌商标,制定了无公害红提葡萄标准综合体。

二是“中国花椒之乡”――韩城,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椒、果、菜、畜四大支柱产业。其中,“韩城大红袍花椒”品牌进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另外,全市已注册了“金姥姥”猪、“卓立”牛奶、“韩禹”苹果、“兴禹”花椒、“椒花香”等16个农产品商标,成为带动农户致富奔小康的“金招牌”。

三是“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华县。注册的南沙牌圣女果,获得部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有“康达”、“乡恬”牌甜瓜、“南沙”、“毕盛”牌圣女果等多个知名品牌,创出了“华县蔬菜”的知名品牌。其中,“华县大葱”被确定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

四是潼关酱菜,是渭南市潼关县地方特产,陕西省名优食品之一,“潼关酱笋”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五是大荔绿色产品,“大荔瓜果菜、绿色无公害”已响遍全国。大荔县围绕棉花、畜牧等主导产业和冬枣、设施蔬菜等优势特色产品。其中,大荔黄花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六是“中国酥梨之乡”――蒲城,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优等酥梨、红提葡萄、甜桃最佳生态区”。主要果品有苹果、酥梨等特色时令水果;瓜菜有大棚西瓜和各类拱棚菜,以香菇、蘑菇为主的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已培育了勇奔果业、小平果蔬等10多家“梨字号”龙头企业。

七是“中国苹果之乡”――白水,苹果是白水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其著名商标“白水”牌苹果已享誉全国。

八是“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中国柿乡”――富平。其大尖柿是柿树中的名优品种,被专家誉为“制饼珍品”,并且其“合儿柿饼”是名闻三秦的土特产。同时,富平又是全国奶山羊之乡,其羊奶粉主要有“美玲”、“西部金牛”、“顺阳河”、“金贝美多”“富羊”、“多美怡”等多个知名品牌。

二、渭南特色农产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认识不到位,市场意识差

农民本身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等,科技意识差,市场意识差,缺乏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辟创新意识,从而限制了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区域内的种植户看不到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对改善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休闲与旅游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弘扬渭南市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保持渭南农村优良传统的饮食结构、健康科学的生活、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多渠道就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益相对低下

渭南市现有的大多数优势特色农产品,还处在不加工或粗加工初级阶段,保鲜、冷藏、深加工还基本处于空白,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优势特色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相比种植规模依然较小,由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一般多为农户自产自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生产效益相对低下。

(三)产品档次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渭南的农产品结构,总体来说是“四多四少”:大路产品多,低档产品多,普通产品多,原料型产品多;优质产品少,高档产品少,专用品种少,深加工品种少,农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供需矛盾突出,农产品难销或滞销,“谷贱伤农”的事件时有发生。虽然近几年来,渭南形成了部分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但是在包装推广上仍然缺乏差异性,很多是照搬别人的模式,因此即使渭南有的产品,其它地方同样可以找到,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品牌意识淡薄,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

渭南市虽有不少的特色农产品注册了商标,但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全国知名的品牌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渭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深远,小农经济意识依然过于浓厚,市场经济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以种植业为主的意识很强,对农产品的品牌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等。加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独自为政”,招致农业关联产业之间难以构成利益互补机制。

(五)缺乏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贸工农一体化尚未形成

由于过去的大农业消费只重产量不重质量、重适用不重加工、重出售不重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程度低,以致特色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形态进入消费领域。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零售市场和出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消息不灵、出售渠道不畅,使消费效益难以进步。利益联结机制的缺乏,致使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户、基地、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标的实现。

三、发展渭南优势特色农产品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政府应当站在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本地的区位条件、产业化发展的优劣势分析,高度重视宏观调控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促使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大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规范市场秩序,为渭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对交通、通讯和信息网络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丰富和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达到改善渭南整体农业生产条件的目的,为渭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渭南农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一定优势,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引导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转移,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在发展龙头企业的选择上,首先择优选择竞争力强、内部管理规范、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在税收、资金供应等方面给予优惠,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对发展已具规模的苹果、花椒、酥梨、冬枣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以产销结合为主的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奔向大市场。

(四)加大渭南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加强渭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不仅可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显现其区域优势,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区域的影响力。另外,品牌有助于解决渭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技术和资金困难。特色农产品一旦产生了品牌效益,就可以吸引区内外投资,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中的风险。

(五)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渭南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标准化,不但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收,而且是促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更是关系渭南特色农产品产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措施。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经营效益,也有利于保持永久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武蓉.湖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与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07)。

特色农产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推广;营销

一、问题的提出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具有良好的农产品生长自然条件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系统。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全省耕地面积为792.6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无论是一望无际的黄淮海平原,还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山区,绝大多数土地上都有深厚的土层和营养元素含量丰富的土壤。同时境内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境内有黄河、淮河、汉水、海河四大水系,大小河流1500多条。代表农产品方面特别是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5425.22万吨(列全国第1位)。但是具备了这么多的优势而境内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却不多,相比于东北省份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情况,河南省的品牌推广战略相对落后,造成了农产品供给量很大却不具有特色、营销渠道狭窄、市场种类单一等问题。历年来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曾组织过关于农产品推广战略的研讨,但执行效果不佳。特色的产品却打不出自己的品牌,这已经不符合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的总目标。所以把握住农产品品牌推广的有效方法,也就把握住了河南省农产品走出去目标的关键。

二、河南省农产品品牌推广发展情况

河南省农产品的种类繁多现如今也已经产生了有自主品牌的特色农产品。例如新郑市的“好想你”枣、原阳大米、开封“汴梁西瓜”、信阳毛尖、灵宝“新红星”“红富士”苹果等等。但是,这些成功的品牌往往都是已经具备强大资金实力和规模的大公司,其中不乏一些集体企业。而许多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支持,公司规模较小,产品的加工品质不高,供销渠道较为狭窄,没有自己的品牌。这就导致了产品附加值较低,销售的范围多是在本地区范围内,其品牌自身的潜力还远远未能发掘出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个,主要是在管理者对于品牌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品牌推广方面所应掌握的知识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宣传方式的单一,营销策略没有特点,对于客户的吸引程度不高。面对这些突出的问题,下面对比全国有代表性的几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从对比中发现缺陷寻找解决方法。

三、国内国外代表性农产品品牌推广成功案例

案例一:湖南临武舜华鸭业。舜华鸭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示范企业,主营业务为围绕临武山水鸭为中心的饲养、屠宰、加工业务,并在运行过程中成功构建了公司、协会、农场三者共同协作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2009年时,舜华鸭业已实现产值5. 13亿元,上缴税收近1500万余元。目前,舜华鸭业已建成现代化加工厂4座,种鸭场4个,养殖农场186个,带动临武鸭养殖农户、辣椒种植和油茶种植农户2万多户,成为中国最大的麻鸭养殖加工企业。舜华鸭业的成功在于注重科学的品牌塑造,重点研发了 “舜华”牌临武鸭、东江鱼、湘西牛、端午粽四大系列200多款产品,其中“舜华”牌临武鸭有十二大系列160多个产品,真正实现了产品的多样性研发,并且根据湖南当地口味特色,将产品的味道做得更符合当地最正宗的口感,赢得了各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除此之外,舜华鸭业坚持质量为先的原则,并积极参加各地农产品评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注重质量,注重研发,广开销路,广泛宣传,成就了临武舜华鸭业品牌推广的成功。

案例二: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该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农业生物技术公司, 全球第一大种子公司。其品牌推广的成功之处在于加大对自身产品的科技研发力度,形成竞争优势。据统计,孟山都公司的研发投入费用占每年收入的 10% (约 8 亿美元),每天有 220 万美元左右的经费用于创新技术研究。“高投入研发、申请专利、销售并收取专利使用费”是其品牌推广的特有模式。该公司创造的品牌收入,有45%来自科技创新。

四、总结与思考

纵观国内外品牌推广的成功案例以及借鉴行业内主要学者的分析,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特色农产品有效的品牌推广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所在。第一、产品科研创新。如今的时代已经是科学技术为主线的时代,河南特色农产品想要开拓出市场就一定要把握住科研创新这个主线,着力打造企业自身的科研队伍,创造属于企业自身的专利技术。例如河南省新郑市的“好想你”枣业集团。该企业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就是大枣的种植以及销售。但企业管理层不拘泥于传统的销售方式,而是创造性的将大枣通过深加工加工成枣片、枣糕、枣汁饮品等种类各异的枣类产品。所加工出的产品以其易携带、耐保存、便于运输、味道美味等等优点迅速吸引了广大客户,并迅速占领市场。除此之外,“好想你”枣业集团还大范围的的开设加盟连锁店,使得所生产的的产品能够在各地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河南农产品品牌推广战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深化产品科技创新。第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支持是河南省农产品品牌推广成功与否的必要保证。当前情况下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管理者普遍看到的是工业、制造业对于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却忽视了本地区的农业优势与特色。而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就更应被政府管理者予以重视。同样引用“好想你”枣的例子。因为“好想你”枣的成功,如今的新郑已经以新郑红枣而驰名中外,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慕名而来,同时“新郑大枣”、“新郑小枣”已经注册商标,成为了新郑的特色,许多人也因为“好想你”念起了枣经,做起了枣文章,单新郑就有10万大军从事枣行业,目前已经成就上百个百万富翁。这些足以体现农产品对于推动河南省的地方经济发展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不仅产值高,而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当地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之小,同时也能够依托农产品的种植行业发展生态旅游。所以,河南省农产品品牌推广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高素质的营销管理团队。高素质的管理者是品牌是否能够走出去的推动剂。有许多的成功品牌都是基于管理者科学的营销策略。例如“好想你”枣的生态旅游,舜华鸭业的品牌塑造,金华火腿的科学宣传等等,这些案例也都凸显着企业营销者的高超营销智慧。所以,河南省当地农产品企业可以加强对于管理者自身营销知识的丰富,多引进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并更加频繁的举办产品推介会或者利用互联网将本公司的特色产品推介出去。总而言之,河南省农产品品牌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待于河南省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推进,更需要管理者对产品质量的重视以及营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敏.美欧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经验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9(04).

特色农产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产权制度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5302

1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培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市场化品牌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产值和发展速度都有普遍提升,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的培育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却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同样困惑和问题,即农产品地域性品牌培育与维护过程中的“搭便车”问题。这个问题导致区域内市场主体可随意坐享某一地域性品牌培育成果而无需支付任何代价,市场主体的逐利性诱使主体恶性“搭便车”,出于其行为主体的外部性最终导致地域性品牌的公地悲剧,品牌寿命渐短,品牌效应渐失,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的消亡。而归根结底,造成这一系列悲剧的原因都是由于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即我们所说的产权不明晰。

2产权不明晰对地域性品牌培育的影响

2.1难以形成有效激励

有效的激励就是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使其行为的收益或预期与其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或者与其努力程度一致。农产品地域性品牌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区域内的任何一家企业或农户都可以使用这项无形资产,利用这项无形资产获得收益而无须支付成本,这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地域性品牌建设动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激励。并且所谓的产权并不是单纯地赋予权力、承担责任、而是责、权、利一体的确定,没有产权归属,品牌资产的权、责、利都无法得到有效界定,权力无法行使,责任也就落空,自然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

2.2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尽失

相对于无产权或产权不明晰状况而言,设置产权就是对现有资源的一种分配,它不仅可以对稀缺农产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而且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率。农产品地域性品牌产权不明晰,导致与农产品相关的各生产要素的分布是不确定的,要素的地理布局、主体的权能和利益都难以把握,资源配置格局发展不稳定,偏好变化导致的资源使用方向变化也难以反映到产权主体和产权格局上来,因此,地域性品牌产权不明晰不利于对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使用、投资和消费格局形成约束,也不利于对特色农产品整体发展格局的把握。

2.3难以形成有效分配收入的效果

产权的本身意义就是一项资产,它既可以作为其主体的收益,也可以是其获取收益的来源和依据,明确的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绝对资产,外人不可侵犯。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产权模糊,就导致农产品品牌使用收益难以合理分配。首先,农产品地域性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品牌拥有者即权益拥有者才能获得其价值,然而产权模糊导致地域性品牌的产权收益没有明确的分配对象;另外,地域性品牌作为一种收入的依据凭借其自身的品牌效应为品牌拥有者谋取收益,这里的产权拥有者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或部门,但只有品牌权属清晰才可以据此分配收入,而产权模糊不仅不利于收入分配,也会影响收入分配的规范化程度。

2.4产权争议不断,产权保护成本增加

许多农产品地域性品牌产权模糊,导致品牌资产及相关收益争议不断,这不仅表现在产权收益纠纷上,更重要的是由于产权模糊造成的地域性品牌保护困局。地域范围内企业都想利用农产品地域性品牌获得收益,却不愿意承担地域性品牌维护的成本。对于那些应有产权而无明确保护的企业来说,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防止其他企业“搭便车”,就不得不花费较高成本来保护该品牌,并且这个成本也会随着品牌效应的大小不断攀升,最终成为企业难以承受的负担。

3制约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产权界定的因素

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产权不明晰给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地域性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中对公共物品特征的描述,地域性品牌的公共物品属性即品牌使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图1)。

图1特色农产品价值属性的制度含义可以行使的地域性品牌有价值属性的两种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以下三方面:

一是初始产权界定的充分程度。产权界定越充分或越清晰,排他性就越强,进而交易合同就越完备。一般来说,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地域、自然、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地域性品牌自产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公共财产的标签,也就造成了如今产权归属不明确,责权划分不合理,市场交易活动不稳定的现状。

二是所有者的行为能力。如果行为能力有限,会使得物品的一些有价值的属性因度量成本高昂而被放弃在公共领域而被有竞争优势的人所攫取。特别是那些企业带动型的地域性品牌,企业本身能力不足,本应属于企业所有的品牌资产,但牵扯到公共利益,成为其他企业争相模仿、盗用的对象,无休止的打假诉争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极大阻力,最终以无力负担高昂的维护成本而放弃该资产的所有权。

三是农产品交易的市场结构。一般来说,被交易的物品越稀缺且出价人数越多或者说竞争性越强,价值度量成本就越低,排他性权利就越有保障。和区域外农产品相比,地域性特色农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专有性特别强,即使是再普遍的农产品经过特定地域的水土、气候、人文的影响之后也会显得独具特色,但就区域内来讲,该农产品比较普遍,排他性也不强,产权界定也十分困难,因此,这种天然优势也成为影响其地域性品牌产权界定的重要因素。

4政策及建议

4.1依据品牌特征明确产权制度选择

我国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众多,且都具有自身本土化的特点,但其形成背景、过程以及生存状况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产权制度设定时就不能统一化处理,而应该在遵循产权制度大纲的要求下,对不同类型的地域性品牌进行精细化产权制度安排,以更加科学、针对性地解决地域性品牌的产权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地域根植性不强的品牌,我们就可以通过产权转让来获取更好的或更适合品牌发展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如曾经畅销全国的浙江金华火腿其实原产地是河南。而对于那些地域根植性较强的品牌来说,限制该类品牌产权的转让是十分有必要的。

4.2强调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产权制度

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的外部性导致市场产权秩序混乱,虽然政府也出台了具体的行政干预措施和经济引导方案,但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与之配套的监督体系也有待完善。因此,面对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杂、乱、多、小的现状,必须通过法律这一强制性手段来加强产权管理监督体系,凭借其威慑力来强制惩罚侵权行为以保护地域性品牌产权。受到法律认可的地域性品牌就可以按照规范的市场准则进行活动,同时还可以威慑和限制一些恶意的“搭便车”行为。因此,法律手段成为完善产权制度,缓解产权模糊的重要手段。

4.3构建完善、合理的产权制度结构

产权制度是一个系统、多层次的体系,特色农产品的产权体系亦是如此。随着农产品市场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地域性品牌培育主体的多样化,相关的产权制度也应根据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对不同的地域性品牌资产及不同产权加以划分、确认、行使和管理,比如最基本的所有权制度、占有权制度、支配权制度、使用权制度以及更具体的规则等。特别是地域性品牌培育的不同主体,其不同的产权可能以不同的规则加以界定、确认、保护和行使,或者其同样的产权,也会分成不同的部分,以不同规则加以确认、界定、保护和管理,从而形成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结构。

4.4结合品牌生命周期动态界定产权权属

品牌的发展是有周期特点的,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也一样,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在品牌导入期,品牌各项成本投入较高,而企业力量又十分弱小,因此,以政府产权为主并积极与较强实力企业合作成为该阶段最优的产权安排;进入成长期,品牌价值提升,企业实力增强,地域性品牌要想发展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因此,此阶段政府需将产权交给市场,让实力相当的企业共享品牌产权,以实现产权效率的稳定;成熟期,品牌发展和产权运作要求不断提升,企业间的竞争差距凸显,以龙头企业为主的私有产权就在此阶段显示出绝对的竞争优势。依据地域性品牌生命周期的发展适时地调整产权制度安排的过程,也是特色农产品地域性品牌产权从模糊到日益明晰的过程,这也是地域性品牌产权演化的最优路径。

参考文献

[1]郭克锋.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潘泽江.中国特困民族地区农户脆弱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

[3]刘红艳,何慧爽.区域品牌的产权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

[4]吴传清.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产权和监管探讨――以“浏阳花炮”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6).

特色农产品范文第5篇

问:特色农产品及其优势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规划》共确定了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粮油、特色饮料、特色花卉、特色纤维、道地中药材、特色草食畜、特色猪禽蜂、特色水产等10类144个特色农产品。

在特色农产品选择上,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品质特色。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二是规模优势。产品具有一定的规模,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市场前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现实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市场需求。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确定上,主要有三条依据:一是生产条件:原产地或区域具备最适宜的自然生态条件,能生产品质优良、风味独特的特色产品。二是产业基础:有生产传统,技术成熟,相对集中连片,市场半径和市场份额大,具备形成知名品牌、组建区域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的基础。三是区域分工:特色产品发展符合区域分工,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农业区域格局。

问:本轮《规划》与上一轮相比有何区别?

答: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多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少部分地区生产优势有所减弱、有的甚至丧失。本轮规划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对上一轮规划品种及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对新增品种,按生产优势选择重点县,划定优势区域。

从品种上看,上一轮规划确定了10类114种特色农产品,而本轮规划确定了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保留的品种有110个,新增的品种有34个,调减的品种有4个。新增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的山药,特色果品中的槟榔,特色粮油中的豇豆和木本油料,特色花卉中的园林花卉,特色中药材中的白术、藏药、甘草、黄芩、桔梗、细辛、龙胆草、山茱萸,特色草食畜中的延边牛、渤海黑牛、郏县红牛、复州牛、湘西黄牛、奶水牛、德州驴、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泌阳驴、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吉林梅花鹿、东北马鹿和奶山羊,特色猪禽蜂中的滇南小耳猪、互助八眉猪、太湖猪和特色肉鸽。调减的品种包括:特色蔬菜中的百合和松茸、特色果品中的巴旦杏、特色粮油中的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