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范文第1篇

刚进入热带雨林,映入眼帘的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脚下是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各种动物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我们继续往里走,哥哥走在最里面,边走边说:小心周围,这里常有动物出没。话音刚落下,我的同学大叫一声:蛇!我们一看,一条一米多长、深绿色的蛇挡在了路中间,蛇挺直了头,好像要攻击我们。不对!是要吃了我们。哥哥说:这条蛇颜色鲜艳,肯定有毒,你们小心点。现在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往后跑,但跑的话蛇会追,万一往回跑又可能遇到蛇,那可不妙了;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把它赶跑,这有一定的难度,你们想怎么办?我心想:如果跑,显得我们弱小,蛇会更猖狂,只有硬拼了。

我连忙对哥哥说:哥,打跑它!哥哥回答道:好!我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递给哥哥。我和同学捡起石头准备反击。只见哥哥拿木棍不断攻击它的头部,我们在后面拿石头向蛇扔去。随后,哥哥让我们大声吼叫,我们不断示威,终于,蛇感到了害怕,并逃之夭夭。我们高兴地跳了起来,没想到那么美丽的森林里,居然有那么多危险。经过短短几分钟的休息,我们又出发了。

在路上我们用长矛做成了武器,渐渐的,太阳公公落下山,天色逐渐变暗。我们找了一片空地,搭了个帐篷。在帐篷里,我们吃光了所有食物,准备第二天回家,这森林太危险了。随后大家都睡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傍晚下起了大雨。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范文第2篇

女士们,先生们:

自秭归新县城沿长江西行约一小时车程,途经牛肝马肺峡、雄伟的九畹溪大桥,便到了三峡大坝附近被誉为“中国第一漂”的九畹溪风景旅游区。

九畹溪风景旅游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距大坝仅20公里,总面积60平方公里,是以探险为特色,以漂流为主打旅游产品,兼具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现代生态型旅游区。九畹溪曾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进京为左徒前开坛讲学、植兰修性之地:《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即指此处。景区内景区的奇山、秀水、绝壁、怪石、名花、异早草享誉遐迩;与屈原文化紧密相关的问天神筒、巨鱼坊、神龟坛、灵芝岩、镇宝将军、求是天碑令人神思飞越;景区既有巴文化遗址----古悬棺,也有白莲教与清军决战的遗址迎宾河、交战山,还有现代建筑亚洲第一高钢砼大桥----九畹溪大桥。特别是九畹溪中段新近发现的天下奇观----青钟地缝,堪称鬼斧神工之自然杰作。九畹溪地缝问天与滩潭相连的漂流搏击将使你如愿以偿、终身无憾。探险漂流是九畹溪之旅最诱人的项目,漂流起点距秭归新县城50公里,在7.2公里的漂流行程中,其中有部份是无人区,途中经过天坑地缝,置身于幽深的洞中,大有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感概;九畹溪两边有50余种珍奇的植物和10余种珍稀动物,漂流上岸处,散布着极富土家民风的古居,据考证已有几百年历史了。九畹溪漂流水流急,耗时长,落差几达1米,极为刺激,奔腾穿越于高山峡谷之间,在滩潭相间、缓急相连的碧波中遨游嬉戏,漂完全程将给您凭添无穷的睿智与灵感,对于富有探险精神的年青人来说,无疑是双休旅游的最佳选择。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范文第3篇

徐弘祖(1587-1641),字振之,号霞客(世人多称其号),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人。1641年的春天,徐霞客在江阴家里逝世。大约280年后,作为文化偶像,徐霞客被人们树立起来,成为一种精神品质和知识水准的代表,被尊敬、讨论,至今不绝。

徐霞客旅行探索大地山川30余年,并撰有《徐霞客游记》(原文多散失,今存60万字)。清人钱谦益(牧斋)说,徐霞客乃“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现代评论家说,徐霞客开辟了中国古代地理学中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游记》一书则是记载地貌、地质的古代地理名著,同时也是记录风景资源的重要文献,且文辞优美,堪称文学佳作。近年来,人称徐霞客为“游圣”,许多发烧“驴友”以霞客为楷模,访幽探胜,踏遍祖国大好河山。

山水奇志

对他来说,猎奇不是目的,将奇转化为不奇,即完成解释与理解,才是探索的目标。

徐霞客的山水之志来源于父亲的榜样,游记书籍的熏陶,母亲的支持。大概因为读书有偏好,霞客十来岁童子试不成,索性改志投奔山水之间。到此时,霞客的所为并不新鲜,古代这样的人很多,但他从此以后矢志不渝,纯粹一生,别无他顾,这就难得了。

从20来岁(1607年)开始,直到去世那年(1641年),霞客“携一被”,几乎年年出门,旅行探索了三十多年。他到过现在的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也可能到过四川。据统计,徐霞客共考察记录了地貌类型61种、水体类型24种、动植物170多种、名山1259座、岩洞溶洞540多个。“一切水陆中可惊可讶者,先生以身历之,后人以心会之。”

霞客之游,颇具挑战精神,人越说不能去的地方,霞客越是要去,从而揭示了许多“千百年莫之一睹”的地区的面貌。因有强烈精神鼓舞,霞客从不惧怕身体之苦、景地之险,既然到了野外,索性放开身段,“猿挂蛇行”,攀援,匍匐。例如:在真仙岩后暗洞,大蛇横卧不见首尾,一般人看到,腿早已软了,但霞客若无其事,抬腿迈过大蛇,深入洞中。在天台山,“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又一处,“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脚,逼身而过,神魄为动。”霞客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险状,一是经验难忘,另外也有要表达风光在险的意思。险,是一种证据。

《四库提要》称霞客“既锐于搜寻,尤工于摹写”,霞客每日攀援匍匐,十分辛苦,但夜间还要挑灯,写上日记千言。霞客撰写日记,自然有日后传布其见闻感受的愿望,但更多更直接的原因应该是:记录是一种重复体验,是消化,是进一步的旅行享受。霞客在世时,并没有怎么张罗出版日记的事。

接二连三的山川疑问,无止境的探索欲望,是霞客旅行持久不倦的实质性原因,“百蛮荒徼之区,皆往返再四”。山河地貌的分合原委,是霞客脑中持续追问的问题,对他来说,猎奇不是目的,将奇转化为不奇,即完成解释与理解,才是探索的目标。

明末清初,霞客及《游记》已经获得称道,但多在奇人、奇文方面。有些人虽然夸赞他的穷尽天涯的精神,但脱不出古代的寰宇观和神秘主义的价值观。

清代学者注重《游记》版本整理,用力于日记的搜集、厘订,功绩在奠定了版本的框架。但对于霞客的研究,并不深入。不过清初的潘耒(次耕)还是点到了霞客的几处关键:“霞客之游,在中州者,无大过人;其奇绝者:闽粤楚蜀滇黔,百蛮荒徼之区,皆往返再四。……先审视山脉如何去来,水脉如何分合,既得大势后,一丘一壑,支搜节讨。……故吾于霞客之游,不服其阔远,而服其精详;于霞客之书,不多其博辨,而多其真实。”潘耒的这篇文字,本没有附在《游记》前后,而是单独收在《遂初堂集》中。丁文江最初整理《游记》时,不知有此文,是梁启超发现此文,介绍给丁。《四库提要》的“以耳目所亲,见闻较确”,“此书于山川脉络,部析详明”,类似潘耒的看法。

清朝后期,对于霞客的关注议论不多,霞客的文章、知识被束之高阁。

徐霞客的再发现

至20世纪20年代,人们终于对徐霞客进行了再发现。所谓对徐霞客的再发现,是指对于他事业价值的再评价。首先对徐霞客的事业进行再评价的是20世纪初中国“最科学的人”丁文江。

1914年,丁文江又入云南考察。“独行滇东滇北二百余日,倦甚则取《游记》读之,并证以所见闻。始惊叹先生精力之富、观察之精、记载之详且实。”徐霞客的准确记录,对于丁的考察帮助甚大,丁始为《游记》所打动。丁文江与霞客的神交地点在云南。丁文江曾多次自称是“中国唯一的‘西南通’”。丁文江是在考察实践中才发现了《游记》的价值,这恰恰说明了《游记》的属性。

在考察实践中,丁文江发现了霞客的非凡之处。从此,投入时间精力,整理、研究、宣传霞客精神与成就。丁不满足于前人“奇人”“奇书”的简单评价,他说:“钱牧斋说:‘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似乎他真是徐霞客的知己,然而看他所做的徐霞客传,连霞客游历的程途都没有弄明白,其可谓怪事!后来的人随声附和,异口同声地说奇人、‘奇书’,但是他们不是赞赏他的文章,就是惊叹他的脚力,除去了潘次耕以外,没有一个人是真能知徐霞客的。因为文章是霞客的余事,脚力是旅行的常能,霞客的真精神都不在此”。丁在所编《徐霞客先生年谱》中阐明了霞客的“真精神”:“然则先生之游,非徒游也,欲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也。”在与张骞、玄奘、耶律楚材作比较时,他说:“这三个人不是恭维皇帝,就是恭维佛爷,霞客是纯粹地为知识。”丁文江还总结出霞客的多项重要地理发现。

丁文江宣传徐霞客也有为中国人争气的心理。他在为《地质汇报》写的序中,引出德国人李希霍芬(1833-1905)的话:“中国读书人专好安坐室内,不肯劳动身体,所以他种科学也许能在中国发展,但要中国人自做地质调查,则希望甚少。”丁在《年谱》中辩道:霞客“此种‘求知’之精神,乃近百年来欧美人之特色,而不谓先生已得之于二百八十年前!”如地学家叶良辅所言:“丁先生的推崇霞客,还有别的用意,他一面是为外国人常说中国学者不能吃苦,要借他一雪此言,一面要借一个好模范来勉励一般青年去做艰难的工作。”

丁文江对徐霞客的“发现”,主要是在国内地学界引起了极大共鸣,由此,开始了对于徐霞客的现代阐释。

现代语境下的徐霞客

“在今天,徐学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理科学的范畴,而应更多地注重徐霞客的高尚人格和治学精神。”

评价古人,不可避免地会从当代价值观出发。丁文江是这样,后面的学者“与时俱进”,对于徐霞客的评价研究,也因现代社会意识形态背景的演替,每出新局面,“徐霞客”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伟大的地理学家

首先在丁文江的带动下,一批顶尖地理学家,包括竺可桢、张其昀、翁文灏、任美锷、侯仁之、陈述彭等,在倡导科学考察的背景下,从现代地理学的价值标准出发,高度评价了徐霞客在地理学上的前瞻性。1941年,在贵州遵义,浙江大学史地系举办纪念徐霞客(逝世)三百周年大会,撰写纪念文章的有竺可桢、张其昀、任美锷、黄秉为、谭其骧、万斯年等,后由张其昀辑成《地理学家徐霞客》。此书曾引起李约瑟的注意,或受其影响,李约瑟后来讲了这样的话:“他(霞客)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新中国成立后,侯仁之先生对于徐霞客的研究评价最有影响,他对于霞客的地学价值的阐述获得公认:“这部游记和一般所谓游记确乎不同。它反映了作者在系统地观察和描述自然地理诸现象时所表现的超越前人的一种新倾向,特别是他对于西南广大地区内喀斯特地貌的考察,说明了他不但是在忠实地描述自然,而且已经在步步走向规律性的探讨。”因侯仁之先生重视《游记》的地貌学价值,所以在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时,特请地貌学大家任美锷作《徐霞客游记》的导读。

任美锷着重介绍了徐霞客考察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意义。“我国西南诸省,石灰岩分布面积很广,是世界最大的石灰岩地貌区域之一。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游历,因此,对西南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各地区间石灰岩地貌的差异、各种石灰岩地貌的类型和其成因都有详细的科学的记载,这无疑是世界上有关石灰岩地貌的最古的文献。”

褚绍唐综合各家,对霞客地理学成就曾有概括:在地理科学上,徐霞客试图摆脱旧地理志的框架,开拓探寻自然界规律的新方向、新途径。他描述了各种岩溶地貌的形态,厘定各种地貌名称,提出钟乳石、石潭、落水洞及天生桥的成因。他还通过地区比较,指出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的不同地貌特征。他对河流的侵蚀作用、滇西的火山和地热现象、气候和植物的关系都有精辟见解。他确定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纠正了墨守《禹贡》的旧观点。他考察了南北盘江、怒江、澜沧江和长江的源流,探寻雁荡山的雁湖所在,纠正了旧志书中的错误。

在现代地理学家的笔下,徐霞客的成就被用现代地理术语重新阐释,例如:“他对岩洞和钟乳石的成因都有独到的见解,曾经指出某些岩洞是由于流水机械侵蚀造成的,钟乳石则由于从石灰岩中滴下来的水蒸发后,碳酸钙凝聚而成。”这是认识理解的需要。不过,在阅读这些以现代词汇阐释的时候,仍不能忘记古今地理学的本质差异。侯仁之先生在赞扬徐霞客的同时,也提醒人们,“只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相关科学(如地质学、水文学、气候学等)的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够充分理解各种现象并作出更系统、更科学的理论总结。”在积极评价霞客时,侯先生的表述分寸是“他(霞客)已经在沿着这个方向前进了。”

霞客之学,达到了经验认知的最高峰。他实现了对现象层面的系统观察,并上升到问题层面,具备了比较丰富的问题意识。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定,他缺乏回答问题的更高的知识能力。西方现代地理学的开创者洪堡、李特尔,具有霞客不可能获得的学术资源条件(现代生物学、气象学、地质学),并有霞客未曾采用的工作方式(对野外资料做数十年室内研究)。徐霞客毕竟是古代地理学家,而不是现代地理学家。一个探索者,只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就会接近科学,但现实主义精神不直接等于科学。

――徐学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初,陈桥驿先生首先提出“徐学”概念,得到徐霞客研究者们的响应。1999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徐学概论――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一书。徐学的提出,令徐霞客研究跃身为一种经典性学术,使研究对象从霞客本人与《游记》本身向所有相关联的问题拓展,徐霞客的社会环境、人生交往,《游记》一书中记述过的所有事物,均成为徐学研究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繁荣气氛为徐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能量,加入研究的学科有旅游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文化学、美学、宗教学、民俗学、民族学、谱牒学、版本学、方志学、地理学、地貌学、岩溶学、气象学、动植物学等。应该说,徐霞客研究至此达到了高峰。

在徐学研究范畴中,对于明末知识分子特征的研究,突破了霞客为“孤独”行者的概念。周振鹤指出,明末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些人,从空谈性理转入经世务实,崇尚实学的思潮逐渐形成,许多知识分子主张“不必矫情,不必逆性,不必昧心,不必抑志”,而摆脱传统意识形态羁绊,以现实主义精神走入地理世界。实际上,明末存在一个具有共同特征的旅行家群体,霞客乃是其中的佼佼者。

徐学概念的建立与徐学研究的迅速进展无疑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不过,也应当注意,关于徐霞客的研究,不能因为问题范围的大幅拓展而模糊它的核心价值。有些题目在徐学中不一定具有足够的学术含量(例如徐霞客关于城市的考察)。徐学是现代概念,在整个徐学中,徐霞客个人只是一个局部,不必件件事情都要直接落实在徐霞客头上。

“游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开始发展,进入21世纪,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许多文化活动都开始向旅游业靠拢,与旅游业挂钩。在这个背景下,“徐霞客旅游方式”被提了出来。

徐霞客旅游学价值成为徐学研究的新重点,诸如徐霞客旅行的目的、旅行的分期、方式、历程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有评论者说:关于徐霞客的新的旅游研究,“突破了过去仅以徐霞客对地质地貌、江河源流、山脉走势等属地理学范围考察为研究对象的旧框子,丰富和拓宽了徐学研究领域。”于是,徐霞客又多了一个新头衔“游圣”。

不可避免地,“游圣”形象与科学考察先驱的形象有所不同,它多少模糊了霞客的科学性、学术先进性、广泛的社会关联性。因此,陈桥驿先生提醒徐学的研究者:徐学研究不能捆绑在旅游业上。徐学研究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但徐学不仅仅是谈旅游。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到学界与大众对徐霞客价值的不同选择。

探索旅行、地理考察是霞客的相互联系的两个高度,在整体评价中,不能偏废。旅行家不直接等于地理学家,在旅行探索的基础上,对大地进行系统考察,建立问题意识并寻求解释,才算上升到了地理学家的层面。霞客是两全人物。

――高尚人格

任何正面人物楷模,其高尚的道德是必不可少的。坏人干不出好事,这是中国识人、论人的传统。道德结论是升华,是继承性的生命力之所在。早在丁文江的时候,就热情地赞扬了霞客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乃求知之念专,则盗贼不足畏,蛮夷不能阻,政乱不能动;独往孤行,死而后已。”

对于“青年之士”,霞客是励志楷模。丁文江在20世纪20年代说:“今天下之乱,不及明季,学术之衰,乃复过之。而青年之士,不知自奋,徒籍口世乱,甘自暴弃;观先生之风,其亦可以自愧也乎!”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皮山 旅游发展定位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未来几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已经进入了一个人均GDP 近4000美元的发展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一个空前规模的巨大旅游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随着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全国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逐步缓解,旅游业供给能力、配套水平不断提升。此外,我国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将为旅游业扩大内需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旅游业的战略提升期和产业转型升级期。

本文论述的皮山县,皮山县历史悠久,汉代称皮山国,南北朝时成为于阗国的一部分,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交通重镇,也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全县旅游资源类型多、品位高、特色鲜明,具有巨大开发价值。如何依托于丰富资源,整合精品资源,找准定位,突出地域文化、生态、自然资源特色,在“严格保护、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实现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通过对旅游开发,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区域城乡统筹,打造皮山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本文关注重点。

2.皮山县旅游资源

皮山县风景秀丽,古迹众多。主要有桑株岩画、亚其乌依吕克古城遗址(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皮山大清真寺、阿瓦提地主庄园等。桑株河、杜瓦河、阔什塔格河、如三条玉带,横贯皮山全境,巴西拉克水库碧波荡漾,康克尔河

盛产名贵的新疆白鱼,塔吉克民族乡,青山如黛,蓝天白云,宛如一个美丽的

童话世界,让人留恋忘返。

2.1固玛镇阿巴乐旅游区

固玛镇阿巴乐旅游区位于皮山县东南方向,距县城25公里。该区主要以雅普泉水库为中心,水资源丰富,水库下游有37个池塘。据了解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能治疗各种疾病。水库西南方向有一片方圆500亩的草场。4月份,草场上马兰花盛开,十分美丽。草场中间有一奇石,命名为千足石,至今没有完整挖出。该石露出部分长4米,宽1米,高2.5米。石头上遍布各种形状和大小的足迹,具有神秘的色彩。

2.2巴什兰干乡的尤勒琼

位于皮山县巴什兰干乡。有美丽壮观的“三仙岭”。一株千年古柳,如伏龙斜卧、入地复出、无头无尾,半依山角,占地约3亩,神奇无比,是传说中的圣树。

2.3塔吉克民族风情园

彩虹瀑布。在塔吉克乡政府东200米处,有座石桥。在桥下抬头可望见自然形成的高20米的彩虹瀑布。领略彩虹突现,有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象。在瀑布周围游客可以骑马或骑驴,采集野生沙棘、中草药等植物。同时可以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图景。

康阿孜河上游闸口悬崖峭壁的岩画。岩画再现了古代塔吉克人的狩猎生活。

康阿孜北部河谷有山崩地裂一线天。在去往塔吉克乡路口1公里处,有高耸的岩石、地势险峻。这里山石耸立,水流湍急、气势雄伟。由谷底向上仰望,只见幽幽一线蓝天,号称“山崩地裂一线天”。

2.4桑株岩画

以乌拉其村一带有一处被权威机构鉴定确认的宋代岩画。在高5米,宽3米,质地松软,正面平滑的红褐色砂岩上,有用坚硬器具,凿雕成高3米,长2米的岩画。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像:有人做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面图,多为头上有双角的的动物,类似大角羊。还有人的手形和不明意味的简单线条等。

该岩画主要表现古代人的狩猎生活,画风简洁,生动有趣,岩画右上方有类似文字痕迹。画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生产生活及狩猎的情景,为宋代作品,是昆仑岩画的代表。1962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桑株水库

桑株水库于1974年动工,1984年完成,国家投资总额6900万元。库容由原来的4000立方米扩展到8000立方米。桑株水库是生龙活虎皮山人十余年奋斗的结晶,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教育后代改善艰苦条件、创造幸福生活的极为生动的形象案例。

2.6桑株乡核桃王中王果树群

桑株乡核桃王中王果树群位于桑株乡色依提拉村,占地面积50亩,连片生长着37颗500年以上的古核桃树。核桃树冠大叶茂果多,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其中有五棵树心枝干生长奇形怪状,较和田县的核桃王多姿壮观。其中最大的一棵高20米,胸围5.5米,树冠面积680平方米,年产5万个核桃。

2.7皮山大清真寺

皮山大清真寺坐落在县城西北角,为全县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寺长67米,宽57米,占地面积3819平方米,建筑面积1216平方米。该寺设计端庄大方,工艺精湛,为全县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该寺建于1839年,至今已经有154年的历史,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8阿瓦提吐尔地庄园

阿瓦提吐尔地庄园位于兵团皮山农场,距离农场3公里,距离县城20公里。庄园建于1929年。初期建房64间,现存14间,内设两厅堂,有客厅、卧室、甬道、厨房、库房等14间,宅基地10亩。主体建设均为土木结构,墙壁为红柳捆绑,外用黄土,呈宫殿型,端庄大方。庄园对研究维吾尔建筑和绘画很有艺术价值。

2.9藏桂乡胡杨林

藏桂乡地处喀喇昆仑山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距县城67公里。该乡民风淳朴,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水土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有天然的胡杨林凉爽宜人,是夏季休闲避暑的最佳选择。欧吉东水库是游泳和举办休闲活动的首选地点。

2.10皮山县皮亚勒玛乡绿色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

皮山县皮亚勒玛乡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皮山县城东南93公里,距和田市90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皮亚勒玛乡出产的皮亚曼牌大甜石榴,是和田地区唯一获得商标注册权的特色果品,在2000年被评为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2002年又被授予中国石榴生产区优质果品证书获得者,知名度享誉疆内外。

3.皮山县旅游资源的整体评价

皮山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整体上凸现出石榴文化、民俗文化和沙漠文化的鲜明特色。

桑株岩画透露着人类对远古的记忆,对先民的创造和智慧的纪录,对游牧生活的热爱和丰收的追求,是见证先民创造历史的化石。

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南缘的藏桂乡胡杨林、红柳林,沙高、林深,有名贵的中药材和许多沙漠野生生物,是典型的沙漠丛林景观。沙生生物园显示了生命对于严酷自然环境的奇妙适应和坚强挑战,是认识沙漠生态、研究沙漠生物的基地,是人们挑战自然、磨炼意志的理想场所。

另外,桑株水库、原始森林、塔吉克民俗园等景点,或显示着奇特的景观特征、或显示着神秘的民族风情、或印证着久远的历史传说、或印证着自然的鬼斧神工。

总之,皮山是地灵人杰、山清水秀、名胜众多、风景壮观,是一片正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神奇的土地,是一片能够给朋友们带来愉悦和享受的宝地,是一片能够给开发商带来财富和价值的宝地。

4.皮山县旅游发展定位

皮山县旅游业发展主动服务于和田地区建设南疆地区旅游中心的战略构想,使皮山成为南疆旅游板块中的节点和新亮点。重点打造“丝路重镇、石榴之乡、沙漠风情”。即:丝路重镇——重温历史,感受新城。石榴之乡——热情似火,醇香如酒。沙漠风情——车飞沙扬群英集,沙海逐鹿赛中原。

4.1丝路重镇——重温历史,感受新城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总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通商之道,也是东西文化交流之路和人类民族迁徙之路。可以开发多条线路、多种项目的特种旅游活动,满足有此类需求的中外游人。与南道的历史遗迹、历史建筑、人类遗址等,利用图片、灯箱等手段部分仿真还原,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给沿路景点配以简要扼要的文字说明,并培训出一批能声情并茂讲解的景点导游员,展示丝路南道古于阗人类的居住、文化、艺术、器具、服饰、饮食、习俗等。

4.2石榴之乡——热情似火,醇香如酒

围绕石榴文化开展大型石榴文化节事,可以展开的有:

迎盛事、展风采新疆石榴小姐大赛。以国家重大盛事,如奥运、十、亚欧博览会等举办为契机,可以联合自治区有关部门,以皮山县为承办单位,举行全疆范围内的石榴小姐大赛活动。活动将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现场展现,充分扩大石榴文化的魅力,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

定期举办和田地区石榴文化旅游节。可每两年举办一次具有较大规模的和田地区石榴文化旅游节,通过节事举办,扩大对皮亚曼石榴的宣传。

以石榴为主要意象的文学艺术创作。根据以敦煌壁画为题材的艺术剧《丝路花雨》和《百年敦煌》的启示,可以以皮亚曼石榴为意象,以古丝路文化为题材,创作大型舞剧或者电影作品。若成功,将对皮山的旅游起到不可估量的的推动作用,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4.3沙漠风情——车飞沙扬群英集,沙海逐鹿赛中原

按照以赛带游的思路,开发沙漠观光、沙漠科考、沙漠探险等综合性沙漠旅游项目。

4.3.1沙漠生态观光

开发具有特色的沙漠地质、沙漠动物、沙漠植物和沙漠水域景观,使游客逐步了解沙漠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完善游客的地理知识结构。

4.3.2沙漠科考

以中西部地区丰富的令人向往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旅游推介,使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潜在的探险科考客户群体进行科考活动。同时,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如科考科普旅游俱乐部,设置相应的接待设施和援助系统。

4.3.3沙漠探险

大力推介适宜探险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吸引国际知名探险家及更多的国内外探险客户群体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探险。同时加强营地的建设,塑造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品牌,针对探险者对旅游接待服务及救援的高质量要求,建立户外探险俱乐部,为户外探险提供完善的一条龙服务。

5.结束语

面对当前国内外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总的来说皮山县是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威胁并存,皮山若能从战略的高度,抓好旅游与城市发展一体化、发展特色旅游品牌、加强区域联合、推行市场化战略、加强旅游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等重大问题研究落实,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皮山的旅游经济将为皮山县乃至和田地区的经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颖,旅游发展战略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4)。

[2]徐玖平,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政策、科研管理评论与报道,2001(6)。

[3]熊元斌、黄浩,论城市旅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9)。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范文第5篇

渭河,一条古老宽广的河流,她源远流长,横贯秦陇,滋养了勤劳淳朴的人民,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渭河文明。

灞陵桥,一座气势恢弘的古桥,她匠心独具、古朴典雅,宛如一道彩虹横跨渭河两岸,赋予渭源大地以无限的灵气和神韵。

渭水源头,是渭河文明的发祥地。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画卷。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今天的渭源钟灵毓秀,雄姿勃发。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引人入胜的旅游景点,50多个名胜古迹、500多件馆藏文物,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奇景和人文胜迹,联袂构成了渭水源头恢宏壮观的文化旅游长廊。

渭水源头,方圆千里,胜景无限,集山水之大成,占峰崖之精髓,移步而景换,游目以骋怀,无不彰显着渭河儿女倾力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的时代风貌。今天,县委、县政府群策群力,与时俱进,绘制出了渭源旅游新蓝图——“渭河源”一条主线,清源、会川两大旅游服务中心,首阳山、渭河源、洮河风光三大旅游功能区。让我们循着多姿多彩的旅游风景线,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做一次壮美的渭河源之旅吧!

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石门水库四大风景区交相辉映,构成了绚丽多彩的首阳山旅游区。这是一条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旅游“画廊”。

(莲峰山)出县城东南34公里,即到素有“陇上碧莲”之誉的莲峰山。这里是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景区,鸟瞰莲峰,九峰环抱、状如莲花,故称莲峰山。曾因马鹿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间,又称“马鹿山”。

此山因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古迹众多而文明遐迩。由大山、皇洞、后五台、释迦庵等九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山腰苍松蔽日,丛林密布,白薇飘香;山上清泉涓涓,松涛阵阵,爽气宜人。登高揽胜,大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第一座山门便是“不二法门”。“是谁能将眼光放开,看得穿大千世界;请你先把脚跟立定,方可入不二法门。”这幅饱含哲理、意蕴深厚的对联由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字体遒劲有力,古朴典雅。

登临山顶,环顾群山,九峰对峙,宛如一朵翠滴的莲花,如幻如影,如梦如诗。清代诗人吴镇赞曰:“孤鹤泪烟海,遥投仙客家。五峰云散尽,涌出碧莲花”。

整个大山好像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山顶的八卦楼恰似龙角,两侧的清泉犹如龙眼,名曰“龙眼双泉”。

这棵四五人才能抱得住的千年古松就是马武挂鞭树,距今已有1940多年的历史。相传,东汉捕虏将军马武征西羌时,曾屯兵于此,每登大山,都要在树下挂鞭休息,后人称之为“马武挂鞭树”。

莲峰山是古丝绸之路一处佛道一家的旅游胜地。自汉代以来,山上就有石窟寺庙,元朝汪世显曾将此山作为王府游览之地。明清以来,许多名士骚客和退隐官员常年住在这里,修身养性,读书习武,每每留下脍炙人口的篇章。建国初期,这里有古建筑群落34处200余间,僧侣达700多人。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享誉陇中的莲峰山山会,四方游人,兴会而至,春潮弥漫,白蕨滴露,山歌四起,热闹非凡。

(首阳山)陇右古县渭源,建于公元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时称首阳县。县因首阳山得名。东出莲峰山,迤逦数里,便是声播陇右的名山首阳山了。这是商末周初孤竹国二子伯夷、叔齐隐居采薇直至饿死的地方。山势巍峨高峻,蜿蜒东去,主峰像一位盘腿端坐的慈母,伯夷、叔齐的墓冢位于山湾正中,犹如一对酣睡在母亲怀中的婴儿。两座墓冢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幽静肃穆。

墓前有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题写的墓碑——“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篆额“百世之师”。两边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高山仰止”。墓后是供奉伯夷、叔齐像的清圣殿,塑像由我省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都要举办祭拜活动。满山薇蕨吐蕊,遍野山花烂漫,游客踏青采蕨,焚香拜谒,深深沉浸在古代先贤凄美悲壮的故事中,震撼在穿越时空的浩然正气里。

(天井峡)眼前这条横亘15里的史前峡谷就是天井峡。

天井峡的地质结构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前峡、后峡、上峡和下峡四大峡。从上峡顺谷底穿行,处处峰回路转,步移景换。仰望峰巅,或独成一峰,或并肩而立,似亲昵对卧的双狮,如俯冲直下的雄鹰,有的宛如高高耸立的麦垛,有的酷似奔跑不息的猛兽,让人浮想联翩,大饱眼福。仙女屏、淋仙瀑、天井泉等20多个景点卓尔不群,令人目不暇接。

眼前,万丈石崖,中开一缝,仰望天空,只有一线宽窄,顶端一处寒泉飞扬而下,垂成千尺白练,泻金渐玉,清凉沁骨,传说是王母娘娘的瑶池。崖壁上欢跃的浅溪奔泻而下,汇成湍急的小河,继而旋成清澈见底的深潭,泛绿映蓝。

这道青灰色的石壁,就是仙女屏,传说是七仙女更衣之地。对面洒脱飘逸、飞珠溅玉的瀑布就是淋仙瀑,曾是七仙女沐浴浣衣的地方。当年七仙女游历此地,顿生淋浴之念,她们畅游于怡人美景,情不自禁哼起了歌谣,不巧被放养天马的牧童听见。牧童循声而来,其中一位仙女妹妹有意留下一只绣花鞋做为信物,以期再次相会。今天,我们能看到许多状如鞋子,大小似三寸金莲的奇花,当地人叫它“神仙一只鞋”。这些鲜艳无比的珍贵“兜兰”无一不见证了这段神化般的爱情。

十五里峡谷,十五里画廊。踩着清澈溪水,头顶水珠飘飘,脚下流水潺潺,远离尘世污染,少了都市喧嚣,远望蓝天一线,白云似锦,令人心旷神怡。

天井峡,一处返璞归真的史前峡谷。

天井峡,一方和谐共处的世外桃园。

暖流绕画阁,柳色映湖光。你看那古朴庄重的木质拱桥,笑傲百年的老槐古柳,绿意盎然的老君山脉,流光溢彩的文化长廊,无不凸显着渭河源旅游风景区独特的魅力。

以渭水文化和源头文化为主的渭河源头主线,是一条把寻根溯源、休闲度假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旅游风景区。景区内,名胜古迹灞陵桥雄姿不减,熠熠生辉;鸟鼠山、品字泉光耀千古,闻名遐迩;“太白云海”、“南横卧佛”景色怡人,蔚为壮观;王韶古堡、寺坪遗址积淀着这方水土独特的文化记忆。

(灞陵桥)眼前这座横跨渭河两岸的拱桥,是全国唯一一座纯木质拱桥,被称为“国宝级文物”。灞陵桥已经成为陇中旅游标志,灞陵桥主题公园被认定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山)“海拔三千三,离天三尺三。不知路多远,八十一道弯。”说的就是奇绝险峻的太白山,因传说是太白金星修道的仙山而得名“太白山”。山形险绝、系云摩天,酷似华山,又称“小华山”。

仰望山峰,殿宇呈瑞,云缠雾绕,山腰茂林修竹,披红挂绿,悬崖峭壁,挂瀑飞虹。俯瞰山下,云海翻腾,众山环拱。徜徉在龙眼显圣、风摆浪声、八仙过桥、石缸探底、寺顶积雪等众多奇观美景之中,品味“夜半钟声”、“龙眼神泉”等千古传说,让人物我皆忘,如痴如醉。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绿波如烟,苍山如海,峰峦层叠,如诗如画。如遇晴天,陇西、临洮、渭源三县县城清晰可辨,尽收眼底。若逢雨天,只见云翻雾卷,烟雾荡波,群山起舞,万壑松鸣,仿佛置身蓬莱仙境。看脚下山梁,似龙凤呈祥,二龙戏珠。观山上风景,茂林修竹,美不胜收。

(鸟鼠山)出县城西北10公里,有一座名列经传的千古名山——鸟鼠山,这里就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的发源地。《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渭自鸟鼠同穴”山。《水经注》说,“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

“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渭河以宽广而博大的胸怀,孕育了灿烂的渭河文化,把周、秦、汉、唐等8个王朝推向了历史颠峰。鸟鼠同穴山宛如巨龙,昂首起伏,蜿蜒东去。南侧密林深处,三眼清泉涌出,形成“品字泉”。泉旁建有禹王庙,以纪念这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的治水英雄。

千百年来,“鸟鼠同穴”的神奇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访古探胜,吟诗作赋。今天,这一奇观已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缩影。

鸟鼠山系由南向北,将渭源分为东西两半,岭东为渭河流域,岭西为洮河流域。把洮河民俗风情与自然山水、文化体验与考古探险有机融会在一起的洮河风光旅游线,魅力无限,别有情趣。在这里,品味船崖巨舫和高崖花会的花海歌潮,领略“露骨积雪”和“双门踩浪”的诡丽景致,探寻古代将士纵马疆场、奋力搏杀的刀光剑影,一种远离尘嚣、探幽怀古的心境油然而生。

(高崖花会)“尕马儿骑上着下四川,路过着来了个渭源。身上的尘土脸上的汗,才知道你来的路远。”(《下四川》)悠悠花儿,浓浓乡音,在“花儿的故乡”高石崖袅袅不绝,令人魂牵梦绕。每年六月初六,附近数县的花儿歌手纷至沓来,即兴对唱。密林深处,马莲丛中,花伞摇动,歌声悠扬。形成了花的海洋,歌的浪潮,情的世界。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文化生活,就像这千年流淌的渭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折射出渭水源头百姓生活的淳朴风情,沉淀着这方水土神采飞扬的美好回忆。

(双石门)这就是享有“陇上香格里拉”美誉的双石门。这里青山如黛,草场似锦,万古幽寂、野趣天成,大自然的神工造化将大小石门、一线天、卧龟石、燕子崖等景点融为一体,奇诡秀绝。

历史遗迹——三国古栈道,因三国魏将邓艾从此道穿崖架木,修成栈道,通神勇,取西蜀,成就了曹魏霸业而一举闻名;宋代王韶开熙和、征叠宕,曾在此巧通奇兵。如今,古道遗迹犹存,当年穿架木料的凿孔历历在目。穿行的游客都要踩着沁人肌骨的水浪前行,因此,有了这样一个别致的名字——“双门踩浪”。

相关期刊更多

低渗透油气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德语人文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故事大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