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首饰

陶瓷首饰

陶瓷首饰

陶瓷首饰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陶瓷首饰 工艺 银泥

陶瓷首饰在市场上还很少见,这也不失为一个首饰发展的方向。虽然用陶瓷制作首饰,对陶瓷的制作要求很高,但一件好的陶瓷首饰作品同样会是一件价值不菲的艺术品。而普通的陶瓷首饰成本也不会很高,只要设计新颖、颜色漂亮,同样会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陶瓷首饰基于这些优点,它的发展趋势将势不可挡。中国在陶瓷工艺水平上已经达到先进水平,但由于陶瓷首饰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所以陶瓷首饰工艺的发展还有待于探讨和研究。

1 工具

与一般陶瓷物品不同的是,陶瓷首饰的造型比较侧重明快、典雅、高贵、精美,自然和谐,在原料选择上多以细腻、视觉效果亲切舒适为宜,俗话说,首饰是流动的雕塑,在设计制作陶瓷首饰时就更加证明了流动的雕塑这一说法,因此首饰制作过程相对其他的陶瓷物品要细腻复杂的多。陶瓷首饰因体积小、变化多,要求制作精细,纹理清楚,因此,成型多以纯手工为主,但要求的工具也比较严格。陶瓷首饰最好的工具除了作者的双手,也需要其他工具以辅助“天然工具”的不足。借助各种工具,挤、压、滚、镂、刻、划,以及雕或塑,依据需要,灵活运用。陶瓷首饰工具根据它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的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造型工具:由于陶瓷首饰属于小而精致的艺术品,所以在造型上使用的工具很重要。陶瓷首饰的造型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和蜡雕的工具很相似。

修饰工具:刻刀,海绵,砂纸,笔等。

其他工具:小喷壶,细铁丝,牙签,Y行弓,挖空工具等。

2 陶瓷首饰成型技法

陶瓷首饰的成型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程序。有了好的材料,好的设想,还要通过一定的成型工艺才能构成一件完美的造型。陶瓷首饰装饰追求艺术美,艺术美是首饰里飘逸出设计者所巧妙寄托的内在寓意,是设计者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客观物体的贯通交融。追求艺术美不仅要借鉴绘画、雕塑和其他姊妹艺术的经验,而且要打破时空限制,突破原有的艺术形式,首饰按照设计者的主观设想、按照自身美的内在规律,强化作品意境。因此动手制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1 塑型技法

陶瓷首饰的塑型基本上都是在泥半干的情况下制作的,在创作一件首饰作品时,主要考虑到的问题,便是该如何成型,如何在烧成之后仍能贴切的诠释出自己的创作意念等,而后才是从所知道的素材中去选取适当的成型物品。在陶瓷首饰中是以形为表现中心的观念,是一般造型设计的重点。因此除了用黏土本身的物质和因为受外力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来做为成型时的装饰手法之外,还有更为广泛的各种装饰手法。

(1)压印法

压印法是通过媒介物转化到坯体上来形成机理效果的。这在首饰设计中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更能直接的表现首饰的肌理效果。在现实生活中能转化形成机理的媒介物是举不胜举的,但要求适合首饰的肌理,在选材时需要考虑清楚,一定要符合首饰美的要求。起到装饰作用。如自然界中具有特色的花瓣、叶脉、枝丫或圆滑的曲面等。

(2)粘贴法

这种装饰手法在陶瓷首饰制作成型时,是常用的手法之一。它除了可以修正作品上的比例缺陷外,还可以借着粘贴在坯体表面上的土片、泥条等装饰,增加肌理上的层次感,使作品更富趣味和变化。但粘贴在坯体上的饰物,一定要牢固,以防烧成后脱落,至于所粘贴的饰物,也因作者创作意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式。相对普通瓷器来讲,陶瓷首饰就需要更加细腻的表现,而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对磁泥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陶瓷首饰考虑到佩戴时的要素来讲,一要轻巧,二要美观,因此在制作是一般相对比较细小。因为小而且要美,陶瓷首饰不会像其他的陶瓷物品一样很容易塑型,需要对磁泥的性质有很好的了解和驾驭的能力,才行制作出有首饰味道的陶瓷首饰,不能像市面上某些做瓷器的随便做做就可以做首饰了,这种态度制作出来的首饰很少有精美之作。可见在制作陶瓷首饰时,对首饰这一产品的特征要明确,才更加懂得怎样利用已有的技法稍加改进来适应首饰这一特殊产品的制作技能。

(3)雕刻法

雕刻是在原本光滑的坯体表面上进行的,它类似于汗代画像砖中的阴刻手法,雕刻在陶瓷器物上可以分为很多中,但在陶瓷首饰上,雕刻大多是以浅浮雕或者透雕为主。陶瓷首饰的雕刻手法和其他陶瓷物品的雕刻手法几乎没有什么不同,除了陶瓷首饰需要在很小的物品上外,其他的就再也没有什么要特别说明的了。等之前所做的坯体干燥后,对其进行修整的阶段。这一步骤很关键的,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对坯体进行细致的修整,象做蜡雕一样需要抛磨打光,然后进行表面装饰。

(4)泥浆制作法

在用泥浆制作陶瓷首饰时,那么它的制作特点就是非常薄,首先把泥浆倒在平整的石膏板上,然后使泥浆用铁尺摊成薄薄的一层,等到半干的时候,可以在上面制作想要得形,然后在泥浆半干的时候把它挪到纸上,最后连纸带坯一起拿去烧窑,不需要上釉。这种烧制出来的作品很多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陶瓷首饰施釉技法

陶瓷首饰坯体成型后为了使陶瓷表面有玻璃质感的效果,要对其进行施釉处理,这样烧出来的陶瓷首饰似美玉似玛瑙,晶莹剔透,让人爱不释手。陶瓷首饰在施釉方面要求相对于普通的陶瓷物品是比较严格的,因为,首饰是要求通体都能有好的釉色,不能出现没有釉色的位置,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非常绝对的,但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严格的遍体施釉。因此在施釉的方法上就要有更适合首饰制作的技法。其实这些技法与一般瓷器施釉的技法都是一样的,但在个别的细节方面上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做不同的技法改进。这里介绍几种最常用陶瓷施釉技法。在陶瓷首饰中稍加改变的一些细节。

3.1 浸釉法

(1)把首饰坯体上的灰尘擦去。

(2)用细铁丝把首饰坯体穿起来再用泥把孔的两端堵住,这样孔眼处就没有釉料,所以在吊烧时孔眼就不会有釉料粘在铅丝上拿不下来。这是与一般陶瓷器物不同在蘸釉方法。

(3)浸到釉中大概3秒钟提起,拔掉堵着的泥再修饰孔边使其釉料均匀。陶瓷首饰的施釉方法大多以浸釉为主。

3,2刷釉法

刷釉是指用毛刷蘸釉涂抹在坯体的表面上,此法适用在同一作品上施多种不同的色釉,采用此法能增添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也适合稍微大型的陶瓷首饰。

4 烧成

烧成是陶瓷制造过程的关键,也是整个陶瓷制造的重要工序,在陶瓷行业索有“原料是基础,烧成是关键”的说法。

陶瓷首饰的烧制方法也与一般陶瓷物品不同。一般陶瓷物品采取一次烧成或二次烧成,而陶瓷首饰往往需要多次烧成,最多可达七、八次,目的在于把不同温度下的釉色运用于同一产品装饰上,这是加强表现效果的重要手段。如釉下桃红需要在1 300*(2以上显色效果最佳,而大红、火红只能在900℃左右最为稳定,需要同时获得多种效果,必须采取从高温到低温一次次加烧的办法,

烧成陶瓷首饰时,装窑的方法也和普通的陶瓷器皿不同,一般采用吊烧或支点烧等方法,对于真正了解陶瓷的人来说这种方法是很有意思的。这样的方法,能保证除了有孔的地方没有釉之外,作品的其它部分都会有漂亮的釉面表现。

5 后期处理

一般的陶瓷器物只要从窑里拿出来是成功的那就是最后的结果了,但陶瓷首饰的坯体烧制完成后,还要经过后期装饰处理才能使陶瓷首饰更有魅力。也才能体现首饰装饰之美。不过也有的陶瓷首饰烧成之后就已经决定它最终的效果了。

陶瓷首饰的装饰手法有很多种,对陶瓷首饰的装饰手法的选择是本文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陶瓷首饰和珠宝的结合,能够使陶瓷首饰更加大放光彩,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是用各种半宝石等进行粘贴,笔者则选择了用镶嵌的手法来装饰,使陶瓷首饰更加有魅力。

镶嵌,大家熟悉的就是用金、银等为底座在上面镶上想要的宝石,但是陶瓷本身脆性比较大,按理论讲,在镶嵌上只能用传统的金镶玉手法把陶瓷包住,但笔者研究的则是怎么样在陶瓷上镶嵌一个宝石,而不紧紧只是金镶玉镶上金银。镶嵌宝石不是用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粘贴宝石,而是借助一个媒介来镶宝石,考虑到种种因素及材料的性质,选择了银泥作为这一载体的最佳选材。由于在陶瓷成型时就应该把金银镶口做好,和陶瓷一起烧制成型,但是普通金银在1300度的高温下就会溶化,只能在陶瓷坯体成型时留出镶口。这样烧制出来的陶瓷如图所示的那样,然后在把银做好镶口放进预先留出的陶瓷镶口上。由于银的硬度比较高,要使陶瓷和银能紧密结合,只能使银能随意变形,才能把细小的孔穿过而且结合的又紧密,又不影响它的坚固度。因此银泥在这里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

纯银粘土(Precious meta、简称PMC),到底是银?还是粘土?对于许多不曾接触过这项新材料的朋友而言,是常有疑惑。其实简单来说,纯银粘土其本质上还是银,只是当你打开包装开始用时,它摸起来的感觉如粘土一般,柔软又易塑形,所以称之为(纯银粘土),然而经过窑烧之后,以纯银粘土制作的成品,即恢复印象中银的模样。

6 陶瓷首饰的创新制作

下面的胸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地图。众所周知中国的外形是一只雄鸡,因此按照该理念,以鸡的外形代表中国整个大陆的形象设计胸针,但是该设计并没有完全按照中国的地形来设计,而是更加具体形象了。

开始设计时,并没有想要镶嵌珍珠,但是在后来发现这些鸡蛋正好用珍珠来代替,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就把原本坯体的鸡蛋去掉,留出镶嵌珍珠的位置,为镶嵌珍珠做好准备。这款首饰本想在下边把中国的台湾与海南也用珍珠表现出来,但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就没能制作出来,其实制作这样的款式是比较简单的。还有很遗憾的是,在挑选珍珠的时候不能挑选出自己心仪的大小,这也是因为自己平时注意不够,导致此款设计的最终实现与想象的有很大的差异。

在陶瓷上镶嵌珍珠,其实这要比镶嵌宝石容易得多,珍珠钻孔,然后用504胶水粘在银针上。最初想用银做底板,按照陶瓷预留出来的孔在银板上焊接银针,可是没有一个像作品大小的银片,如果银融化后,再在压片机上压出银片的话,那么银片很难压平整,就会有薄有厚,就不能完全吻合的镶嵌在陶瓷后面。所以我找到了现成的铜的薄片,直接划好眼孔的位置,然后钻孔,焊接。在焊接的时候由于铜片的面积大,散热快,焊了半天也没能焊接上一个银丝,后来,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把铜片镂空,把没有孔眼的部分去掉,然后把所有的银丝同时插在孔眼里,用焊药、硼砂同时焊接,很容易,银丝和铜结合得很好,而且也很轻,一举两得。

陶瓷首饰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陶瓷首饰;装饰造型;装饰色彩;制作工艺

一 首饰的概述

1.首饰的由来

古代所谓的首饰是指头上的所饰之物,发上的簪钗、耳上的珥珐,臂上的钏镯,手指上的指环等皆属首饰。

首饰起源于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为了装饰身体就地取材,用天然的骨玉、石稍稍加工后佩戴。到了原始社会后期,首饰的制作无论在品种上,材料上发展日臻成熟。尽管当时这些珠环存在着某种象征意义,含有某种礼仪,然而它的实质,确真真切切地是一件美化人的饰 品。它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创造,最早的首饰艺术。

2.陶瓷首饰的概述

陶瓷首饰是指用各种陶瓷材质制作的,或与金属等其他材料相结合而制成的用于装饰人体及其相关环境的装饰品。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陶瓷首饰、瓷质首饰、软陶首饰和珐琅首饰。

用陶瓷制作的首饰,造型多样、色彩丰富、材料便宜、绿色环保、扩展了首饰的设计空间,改变了首饰艺术的审美形态,最大限度地创造了首饰个性,丰富了人们佩带首饰的选择。

陶瓷的自身价值纵然无法和动辄以万为后缀的宝石相比。但是,小小的一方瓷片上确实是陶瓷自身魅力的体现,也是展示无价的人文品味,提升个人品味的文化创意产物。

二 陶瓷首饰的设计与制作

1.从新观念在首饰设计中的作用

如今在陶瓷首饰设计中,传统制法的陶瓷已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时尚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潮流的变化。在陶瓷饰品上出现了用天然贵金属质和宝石材质的装饰物,使陶瓷首饰达到了理想的装饰效果。随后各种技术的突破,陶瓷镂空,陶瓷雕刻等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青睐。

2.从不同的消费群体在首饰中的设计作用

早在八千多年前,先民们已将制陶术于首饰的错作,从而开辟了以陶嚏一人材料静J作首饰之先河。西安半坡,河南庙沟文化遗址 出土的圆形,五角、六角、七等各式陶环。功能与审美统一的设计法则在原始设计中得到运用。

在设计上更多地是采用对称,均衡、比例,节奏、渐变等对比调和,变化统一的手法来反映,表现构思与意念。抽象的点,线、面及其之间互相组合分割,更容易取得简朴、单纯、大方、流畅的时代感。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其功用性。首饰的品种繁多,如头饰有发卡,发插,耳环、耳插;项饰有项链、项坠 、项 圈;手饰有臂饰、手镯、戒指、袖扣;胸饰有别针,领带卡,领针;还有腰间的佩饰、带勾、带扣、吊坠,脚镯等等不同类型的首饰其装饰的部位不同,佩带的方式方法有异因而构成了陶瓷首饰造型上的局限性,产生了一定的比例及尺度关系。

中老年人在首饰的要求以较保守的传统款式多,年青人则喜欢新颖、奇特的款式,而童首饰则应力求生动活泼、小巧玲珑。也应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冬季穿着衣服厚,手饰造型可大些重一些,色彩可强些,炎热的夏季衣服单薄色彩淡雅,相应要求造型小巧色彩柔和。定点定位目标明确设计,可以取得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3.从不同的设计构思在首饰中的设计作用

陶瓷首饰设计的构思有两种方法;一先有构思,然后来栩应的选择材料,反过材料又丰富了构思,另一种是从各种陶瓷质地中萌生出设计构思,然后加以理性化陶瓷材料极为丰富,陶质具有古朴、粗犷感觉,而瓷质给人以细腻纯洁的印象,粗原始自然味浓,青瓷却给人以碧玉的联想不同的材质有助于艺术的表现力,充分利材质优势,追求和体现材料美是陶瓷首饰设计的重要关键。如以青花彩绘装饰的瓷质胸饰颇具民间风味,可以单独以陶瓷材质设计制作陶瓷首饰,可以与其它材质(如金属、牛角、玉石等相配,这将大大拓宽陶瓷首饰的设计思维,扩大运用领域。陶瓷工艺制作是陶瓷首饰设计最关键的环节。

三 现代陶瓷首饰的装饰设计

1.现代陶瓷首饰的表面装饰设计

装饰是陶瓷首饰设计的外衣,人们感知首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首饰的装饰效果。所以设计一件陶瓷首饰时,要对整体造型和表面肌理的表现整体考虑。探求陶瓷首饰装饰材料、装饰技法自然天成的美,达到人为装饰美与天然浑成的材质美、釉色美高度统一,在有限中找到无限,使装饰充满美感充满自由。为了美化陶瓷首饰,装饰形态可以千变万化,平面或立体,定型或不定型,具体或抽象,单独成立或与造型配合,在具体设计中需要具体考虑。

陶瓷首饰的表面装饰设计可从刻、划、画、釉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陶瓷首饰块体表面纹饰处理方法有阳刻、阴刻、镂空、堆贴、拍打、弯曲折叠、粘接、挤压、印纹等。阳刻、阴刻可以在首饰表面划出不规则的装饰纹样。镂空是在形体的表面位置,挖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孔洞,孔洞的大小形状排列的方式不同,会产生风格各异的肌理效果。镂空可使首饰的造型局部发生改变。堆贴是在陶瓷首饰坯体表面,堆积厚薄不等、面积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肌理效果,堆贴可营造出浮雕效果。拍打就是用带有不同纹样的陶拍,打在泥坯上,形成所需的肌理效果。弯曲折叠,就是根据所需的造型进行弯曲折叠。粘接是用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泥,或是泥块用泥浆进行粘接,粘接方向、位置、疏密、大小的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肌理效果。挤压是用泥条随意挤压各种造型,这是一种效果事先无法预料的手法。一般情况下,陶瓷首饰设计多采用堆贴,镂空等手法。

2.现代陶瓷首饰的边线设计

陶瓷首饰在“面”的表现上有很大空间,而面的形状是由边线决定的,所以面的边线是设计中不可省略的一部分。陶瓷首饰面的边线设计可分为:笔直的线和弯曲的线。两种线在现代陶瓷首饰设计中的灵活运用,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直线给人以速度,明确而锐利的感觉,简洁、硬朗,具男性美。在关键的首饰设计中,直线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用太多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产生呆板、不活泼的效果。曲线,优美轻快,柔和,富于旋律。

四 现代陶瓷首饰色彩装饰设计

首饰的色彩五花八门,不同的颜色能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境,佩戴在身上显示出不同的韵味。陶瓷首饰施釉的方法有通体施釉、局部施釉、喷釉、蘸釉、刷釉、多种色釉的结合、釉水流动、人为缩釉等。在坯体表面划出图案、纹饰,或用釉色画出图案,以达到人们需求的效果。

陶瓷首饰在颜色上的运用,也可以通过材料、工艺的转变而改变原有的色彩,打破常规,使现代首饰既富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时尚感,颜色更加丰富多彩。陶瓷首饰中的色彩存在特殊性,它跟釉色有关,釉在火中发生化学变化,在烧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说唐代的三彩陶器、宋代的五大窑系经典的釉色、青花等效果,这是除陶瓷外,在其他材质上无法看到的效果。陶瓷首饰上的釉色经过火的煅烧而烧制出来的效果远比流行首饰上的色彩要丰富、独特、有个性也更有艺术感。可以说,在陶瓷首饰上我们很难看到一模一样的颜色,这就是陶瓷首饰在色彩上的魅力,也是它与一般流行首饰在色彩上最大的区别所在。

五 研究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装饰性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实践及成果

在研究陶瓷首饰装饰性的过程中,实践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本科阶段学习的陶瓷艺术设计通过课余的时间和同学一起动手制作陶瓷首饰作为自主创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设计上充分的考虑陶瓷材质的特性,装饰造型上从时尚新颖的角度,强调手工的韵味。让更多的不同消费人群认识和接受现代陶瓷首饰。

2.现代陶瓷首饰的发展

现代流行的首饰装饰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用金银糖雕细镂的风格,而以骨、玉、石、塑料、粥瓷,玻璃等制成的鲜艳硕大的手工品,成了风行世界的时髦装饰品,这些为陶瓷首饰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陶瓷首饰正是冲破传统首饰的窠臼而成为整个首饰领域中的一枝奇葩。陶瓷首饰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陶瓷的材质丰富,生产方便,因此各大陶瓷产区全国各省都具有陶瓷首饰的生产能力,如粗陶、细陶,紫砂、白瓷、青瓷、色瓷等种类齐全,是其它材质所望尘莫及的。

六 结语

陶瓷首饰自原始社会就有发现,发展至今天,陶瓷首饰既是人们用以美化自身的装饰品,也反映着时代的精神和人们的价值观。现代消费者与以往消费者注重首饰保值和身份象征的观念相比,更加注重首饰的内在要素,强调个人价值观体系和情感与首饰的契合。

参考文献

[1] 何炳钦,现代陶艺教学,第一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3.5-2005.6.3

[2] 杨升兰,陶瓷首饰的市场现状,科教外汇.2007.(3).186

陶瓷首饰范文第3篇

陶瓷首饰制作技艺发展概述

陶瓷经历了几千年的风云变化,在不断地继承与发展创新。陶瓷首饰的出现与风靡,以及它的创新,加入了许多现代的新鲜元素,在绘制、编织、以及综合材料上的创新开发都是别具一格的。而现代陶瓷首饰是在陶瓷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并且紧跟着现代艺术思想的步伐,以及自身在制作工艺上的迅猛发展进步而来。在现代艺术文化发展、促进、以及带动下,现代陶瓷首饰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不断的创新。在这场漫长的发展道路上,陶瓷首饰不断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陶瓷的优秀曼妙之处的同时逐渐摆脱了禁锢和约束,成就了新的陶瓷首饰。更与现代的社会发展创新浪潮与制造工艺水平的发展相结合,发展十分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对陶瓷首饰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多的人懂得去欣赏和购买。现代陶瓷首饰也在不断地创新,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开发。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吸取经验养分,融入更多现代的艺术设计元素,使得陶瓷首饰的样式更加的丰富,更加独特。更是结合现代创新技术的创新开发来发展自身的特色,加入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方法。运用绘制、编织、综合材料等设计。加入现代首饰的特点又继承了传统首饰的优点,而且在传统基础上利用新材料、新工艺进一步创新发展,所以现代首饰具有自己的创新特点,其新颖的设计、多样的材料、精良的方法,保留了传统工艺的一些特质和基础。

陶瓷首饰制作技艺创新开发

陶瓷首饰的多样化设计使得首饰作品出现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效果,从陶瓷首饰的外部形状出发,制作出什么样的几何形状,在上面绘制怎样的图案,加入什么样的艺术设计方法,怎么样去设计会更具魅力,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自由组合,才能制造出特殊风格的陶瓷首饰,迎合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陶瓷首饰制作技艺的不断推陈出新,在创新开发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绘制工艺的创新开发

绘制工艺的创新开发就是在首饰的陶瓷配件上绘制精美的图案。例如可以绘制传统的图案或者是加入现代设计绘制别具一格的图案,使得陶瓷首饰更有艺术魅力。结合传统的方法和现代设计的方法,把传统的图案放到现代设计中去,进行有趣的夸张变形。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更有现代的艺术气息。可以利用各种线条的美感去进行设计。在瓷片或者瓷珠上绘制好看的图案,也可以利用现代设计以插画、简笔画、平面设计、传统国画等表现形式去表现抽象、写实、夸张变形等等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装饰对于陶瓷首饰设计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得到首饰时,首先看见的就是首饰的整体设计以及颜色的搭配,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有什么特别的装饰效果。然而设计一款新的陶瓷首饰,要对整体的装饰造型和外表纹理进行反复的对比研究,通过运用各种颜色和造型的搭配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运用青花釉里红、祭蓝、黑色等各种各样的颜色绘制出独特漂亮的图案。做出一个设计感强,风格独特,颜色搭配合理陶瓷首饰品。

2.综合材料创新开发

综合材料的应用,是指采用纤维、皮革、金属、木材等多种材料,运用美学原理,通过质感对比、材料对比等造型语言,充分展示不同材料的质感美、色泽美和造型美。陶瓷饰品种类很多有手工制作和贴花工艺等,很多饰品都是有收藏价值的,综合了时尚、流行、传统手工等原创文化元素。陶瓷饰品,正以其创新的个性,让就业的人群更加年轻化、多元化、时尚化和国际化。设计者可以从石头、木材、纤维、金属、树脂、塑料等材料中得到启发,用不同材质的性能和情感表现特征,传达设计者的艺术追求和情感思想。 现代陶瓷首饰综合装饰常用的装饰手法有金属与陶瓷、纤维与陶瓷、皮革与陶瓷、玻璃与陶瓷等,这些综合装饰手法也可以相互混搭,在视觉上寻求不同材质共同体现的和谐美感。

3.编织工艺创新开发

编织工艺主要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手工技艺。在陶瓷首饰中就是以编制的形式去和陶瓷片或者是陶瓷花、陶瓷珠串联起来,编织出别具一格的陶瓷首饰品。编织与陶瓷配件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既美观又大方的感觉。例如在陶瓷戒指、手链、项链、挂饰、耳环、扣饰等首饰上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万字结等,加入一些传统民族特色和佛教艺术的纹样,再结合麻线、皮绳、土布等材料,这样结合了编制工艺的陶瓷首饰看起来就具有浓郁的文化元素,让人赏心悦目。

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整体发展趋势

陶瓷首饰设计的发展变化紧跟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新的文化市场。伴随着时代脚步的不断创新发展,陶瓷首饰融入了大量的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以此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陶瓷首饰在制作技艺上的创新开发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和佩戴陶瓷首饰,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陶瓷首饰会像其它装饰设计一样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陶瓷首饰范文第4篇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中华大地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变革纷繁,南北对流,民族交融,互渗互促。从而造成了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大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极度自由的时代。独特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玄佛交流、中外民族互动造就的独特的时代风格使科技不断创新,成果迭出。哲学思辨和陶瓷艺术的审美活动也异常发达,成为一种时尚,形成了“秀骨清相”的审美特色和“静谧超然”的审美意境。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陶瓷艺术宣告“瓷器时代”的开始,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陶瓷迅速取代陶器、漆器的地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之一,并先后在南北方发展起来。此间南方陶瓷发展迅速,前期陶瓷烧造以浙江为中心,出现了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等著名窑址,后期逐渐扩展到湖南、湖北等地,以青瓷为主。青瓷造型端庄、瓷质细腻、釉质莹润、光泽晶莹,淡雅秀美,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青瓷是早期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产物,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的代表性品种。北方陶瓷发展晚于南方,技术相对落后,但创烧了一种独特的、对后世有深远意义的“白瓷”。白瓷造型雅致,胎釉白净,胎质浸润,装饰自然。白瓷的烧造成功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为唐代的“南青北白”的局面奠定了基础。由此,陶瓷分为青、白两大体系,并驾齐驱地向前发展。西晋晚期,首创了“釉彩”,釉彩是瓷上彩釉装饰的先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转折点,陶瓷造型与装饰的演变,记录了先民们的思维进步,承载着厚重深远的精神内涵。魏晋南北朝被誉为瓷器真正成熟的时代,是中国“瓷器时代”的开始,在艺术风格上体现出简约、幽雅,以及“秀骨清相”的审美取向。

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艺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玄学、佛教与艺术自觉成为陶瓷艺术审美取向的主要因素。玄学兴起,崇尚清闲不为、超然物外,提倡个人悟性的自由创发,追求质性自然,表现出玄虚、超脱、恬静的美学思想。士大夫们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支柱,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儒道合流,形成了魏晋时期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士人“清、秀、神、俊”的审美趣味日益彰显,它通过士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体现出来,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陶瓷艺术作品中,出现了反映宇宙观的新题材,并钟情于植物、花卉纹饰,寓于简淡、玄远的意味。修长的造型体现了士人的“秀骨清相”的审美趣味,质地色泽的青瓷给士人以无限的美的遐想。佛教的传播和盛行,使陶瓷艺术变革成为新的时尚。佛教的自然浸润,催化了人们对艺术的自觉,带有佛教艺术色彩的陶瓷造型与装饰随处可见。佛教艺术的发展,使陶瓷艺术开始融入新的文化因素,并引起了陶瓷风格的发展变革。佛教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对陶瓷艺术进行渗透,在佛教的影响下,陶瓷造型向瘦俏、高耸的方向演变,给人以端庄俊秀之美。这正是玄学的“秀骨清相”与佛教的“般若空观”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玄佛思想与精神的交融。使本时期的陶瓷艺术呈现出清秀、空疏与气韵生动的美学趣味。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人们精神上感受到惶惑、迷惘,甚至悲哀,只能寄希望于来生。因此,厚葬盛行,随葬品的大量需求,从客观上促进了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人的意识全面自觉的时代,是人的精神极度解放,人格、思想极为自由的时期,也是富有艺术创造的时期。这种自觉的艺术精神反映在陶瓷艺术作品中,先民们的创造从“教化”功能转向表现现实生活,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理想,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从陶瓷作品中可以看出,装饰题材更为广泛,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也表明了人对生活的向往,作品中展现出自然清新的视觉效果,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时代。因此,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陶瓷史上极富艺术精神的时代,陶瓷艺术审美从造型特征、装饰特征等方面得到明显见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造型丰富多样,早期基本上承袭汉代的造物,器物造型比较矮胖。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多以青瓷为主,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器型是由浑圆逐渐向瘦高发展,器皿平底较多,罐、壶多有系耳。常见器型有:壶(盘口壶、天鸡壶、扁壶等)、罐、尊、碗、盘、钵、杯、熏炉、灯盏、砚等。其中以尊、壶最具代表性。西晋青瓷的造型注重器型功能与审美相结合,体现朴素、大方的风格,如鸡首壶、兽型器均有所见。东晋陶瓷发展迅速,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中,陶瓷造型上的显著变化是器形向高瘦发展,呈现出清新、秀美的审美特征,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是带有佛教艺术色彩的器型。佛教的传入不仅仅表现在造物的思想观念上,还体现在陶瓷器型设计上。佛教与器型的融合,一直是佛教运用造型宣传教义的重要形式,构成了造物形式的新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莲花尊”,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以莲花为装饰的青釉陶瓷,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富有时代特征的造型。如河北省景县出土的莲花尊(图1),尊的腹部凸塑成上覆下仰的莲花浮雕,上腹、肩到颈、首,犹如一只精美的大杯倒扣其上,和谐且层次分明,节奏和韵律凸显,这是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整个器物造型宏伟庄重,匠意新颖,设计别致,线条优美。折射出当时工艺水平的高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特殊写照。北方陶瓷造型粗犷雄伟、凝重朴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齐时首创了白瓷,白瓷造型雅致,对后世的陶瓷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另外,本时期陶塑艺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以人物和动物的陶塑尤为生动。如西晋“青瓷对坐佣”,似乎是两个官员对坐,既像是怒目相争,又好像正在交谈,简洁而又传神。

装饰的演变往往影射着时代的变迁,陶瓷装饰也是一样,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革新,并展示出不同时代的风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装饰主要体现在纹样装饰和釉彩装饰上。随着儒家礼教的衰微,崇扬个性和品格的玄学在东晋进一步得到发展,促进了陶瓷艺术的个性化和表现技巧的提升。从装饰纹样看,汉代的程式化的装饰题材已逐渐退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装饰由朴实敦厚、繁丽复杂向秀骨清相、幽雅瘦高的方向拓展。其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审美趣味。刻画、压印、堆贴、塑饰、雕镂、釉彩成为流行的装饰方法,装饰题材丰富多样,以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及生活场景纹样为主。几何纹多沿承早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漆器装饰,一般装饰于陶瓷的口沿或肩腹部。动物纹也被运用于陶瓷器装饰以及墓葬俑的形象之中。人物及生活场景纹样使用广泛,如器物上常装饰表现生活场景的纹样,刻画细腻逼真,纹饰质朴。这种装饰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审美意识。植物纹使用最为广泛,植物纹成为本时期极具特色的装饰。植物纹多装饰于器物肩部,作为图案的边框。随着佛教的广为传播,佛教艺术也随之而来,佛教图式为陶瓷装饰的题材增添了新的内容。与佛教教义相关的禽、兽、佛像和飞天纹,以及植物纹样中的莲花、忍冬以及莲花化生等日趋增多,并成为流行纹样,莲花是佛门圣花,象征圣洁。作为佛教符号的莲花,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之一,是外来物质文化的代表。莲花纹和忍冬纹的运用与佛教融合而被赋予宗教意义,南朝的青釉刻花壶,腹部上下有凸雕仰复莲花瓣纹饰,在两层莲瓣之间,有相连的卷草花纹。这类莲花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的运用于碗的外沿、盘沿、壶身,有的与形体融为一体,增加了器物造型的美感,还有的将花瓣用堆贴形式予以表现,充满生命的活力。这类装饰,在越窑中普遍以莲花为装饰,在碗、盏、钵的外壁和盘面普遍划饰垂线仰莲,形似一朵盛开的荷花。莲花纹是中国纹样史上较早进入装饰领域的植物纹样,也是中国装饰史上延续历史较长的植物装饰图案。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题材装饰的应用也有所见,黄釉瓷扁壶便是其代表作品(图2)。该作品形象生动,工艺精美,装饰独特。壶体两面用舞乐的浮雕人物装饰,一人在莲花上舞蹈,左右二人弹奏琵琶,击钹,吹笛,打拍,奏乐配舞,作品中琵琶和婆罗多式的舞姿代表西域的少数民族。此壶的设计折射出在民族大融合过程中,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釉彩装饰是陶瓷艺术重要的装饰手段,釉彩是使用不同的色釉在陶瓷上加彩,这是陶瓷彩釉装饰的先声。在汉代釉陶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釉彩装饰。魏晋南北朝陶瓷清秀的造型蕴含着先民对现实的超越及对自由的追求,陶瓷釉色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西晋晚期已在陶瓷上装饰褐色加彩,使其更为活泼,至东晋甚为流行。这种彩釉是一种青釉。青瓷又称“绿瓷”,是―种在坯体上施以铁元素为呈色剂的釉,经高温烧成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的瓷器。浙江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并以浙江越窑的青瓷为上乘,其胎呈灰白色,质地细密,釉色泛青,质感如玉,深受人们挚爱。

1983年在江苏南京雨花台区长岗村晋初墓中,发掘了一件青瓷釉下彩绘盘口壶(图3),整个器型呈圆形,盘口,束颈,平底。胎上通体用褐彩装饰,外施青黄色釉,釉层厚薄均匀,上腹部饰一周贴塑。 青瓷釉下彩绘盘口壶是目前所见以绘画形式装饰的最早釉彩陶瓷作品。它改变了青瓷釉面色彩的单调,首创了釉彩,釉彩是使用不同的色釉在陶瓷上加彩,这是陶瓷彩釉装饰的先声。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发明,为以后的釉下黑彩、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瓷的问世开了先河。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高超,陶瓷在釉色上发生极为丰富的变化,青色中有偏绿的、偏黄或偏灰的。北魏发明了白瓷,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克服了铁的呈色干扰,这是我国最早的白瓷。如河南巩义白河窑出土的白釉瓷碗(图4),从胎釉分析,均为白胎器内施满釉,器表施釉至下腹部,器心多有积釉,器表腹下垂釉者也占一定比例,满釉和半釉者均有,多数施釉均匀,釉薄而滋润,胎质坚细,洁白莹润,其薄胎白瓷呈半透明状。部分白釉陶瓷白中泛青,这反映出北方制瓷业正由青瓷向白瓷演变的趋势。白瓷的问世,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在原料的使用和配方的改进上有了重大突破,为后来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由此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整体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其装饰陶瓷体现出简洁单纯、自然清新的特色,充分发挥了釉色的交融作用。取得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般的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体现出多重意蕴和多维价值。陶瓷艺术有效地将先民的人生理想、生活情感和形式美感渗透在造物之中,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在300多年的历程中,繁荣了“青瓷”,首创了“釉彩”,发明了“白瓷”,是一个颇具开创性意义的时代。陶瓷观念的更新,陶瓷工艺的革新,陶瓷造型与装饰的发展,均彰显出这个特殊时代的审美取向。玄学与佛教的繁荣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陶瓷艺术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独特的造型与装饰,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面貌,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佛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借助陶瓷艺术渗透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使中国陶瓷艺术因佛教文化而丰富多彩。魏晋南北朝是中国陶瓷艺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之一,是陶瓷艺术重要的过渡时期,它为后来陶瓷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中国陶瓷艺术“瓷器时代”的开始,推动了中国陶瓷艺术走向另一个巅峰。

参考文献:

1. 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2.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3.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 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 李立新:《中国设计艺术史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 陈淞贤:《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7. 王 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8. 夏燕靖:《中国设计艺术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9. 高 丰:《中国设计史》,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陶瓷首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陶瓷 收藏“四步” 鉴赏“四美”

一、艺术陶瓷收藏“四步”

随着当代陶瓷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日渐红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陶瓷艺术品投资是一种回报颇高的投资方式,但却苦于不知如何准备?从何处入手?导致迟迟不能出手。其实,搞现当代艺术陶瓷投资收藏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神秘,笔者认为,普通人只要按照以下步骤去认真实践,并长期坚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步——学习篇:磨刀不误砍柴功

要想投资、收藏成功,那么学习艺术陶瓷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很多时候,投资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投资者的品位和发现的能力,而不是财富的多寡。普通人若想进行陶瓷艺术品投资,需具备陶瓷应有的基本鉴赏知识。要做一名勤奋的、谦虚的学生,认真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请教甚至聘请各方面的专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除了阅读《中国工艺美术史》、《景德镇陶瓷精品鉴赏》、《景德镇中国陶瓷大师》等专业书籍外,还要对作品的工艺、造型、构图、釉料、印鉴、题跋等进行深入研究。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有可能进行投资,也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二步——练眼篇:观千瓷而识器

投资收藏现当代艺术陶瓷,除了从书籍中学习陶瓷理论知识外,培养专业眼光,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也是关键的一步。而“练眼”的方法,无非就是多看、多观察、多思考、多比较。多到大型陶瓷博物馆、艺术陶瓷拍卖会、名家陶瓷展销会、艺术博览会上去看一看、走一走、比一比。多看顶级大师、资深教授的代表作品、艺术精品,并比较作品的异同点。

陶瓷制作的整个工艺是一个繁琐和复杂的过程。从选料、造型、拉坯、利坯、绘瓷、上釉、烧窑等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到位,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出现瑕疵、冲口、缺足、崩裂、脱釉等毛病。艺术陶瓷投资、收藏除了查看以上工艺细节外,还应审验颜色是否纯正。如青花是否纯净幽远,丰富润泽;釉里红是否红而不俗,层次多变;釉色是否亮丽莹透,无斑点瑕疵。精湛的工艺能确保胎釉细滑、胎骨洁白,画面色彩鲜明,层次清晰,不失国画的风韵。

现代艺术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本身是否新颖和有创造性。瓷质材料的精美决定了装饰也应是惟美的。瓷上画面有画家的艺术个性,好瓷、好釉、好光泽,再配上好画,若细细观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好的瓷器装饰品应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给人以效果的完整性,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第三步——心态篇:长线是金 短线是银

艺术陶瓷投资、收藏者,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盲目跟风,要慢慢地、长期地积累,形成自己的投资收藏风格和系统。正如景德镇现当代陶瓷收藏名家张海国先生所言,投资艺术品,要服从的是自己的内心,要买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能抱着即时获利的心态去做短线投机。

张海国先生向笔者分析说:以景德镇的部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例,上世纪80年代末,普通规格作品在1000元以内,2000年代初在1万至3万元,而在2012年更是攀升至10万至30万元。演绎了“十年涨十倍”的传奇。部分大师、教授的作品拍卖价格已近200万元,在2009年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首席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黄山四千仞》瓷板画以680万元落槌; 2010年5月,紫砂陶艺大师顾景舟创作的石瓢壶,在嘉德春拍上以1232万元成交,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

历史经验表明,投资收藏时间越久,回报率越高。

第四步——市场篇: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也看了一些展览、展销,那么,在市场上看到自己满意的或感兴趣的,而又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的作品,这时投资、收藏者就应该立即出手购藏,以免日后遗憾。

笔者的一位朋友就曾有这样的经历,他看中了一位名家的一个瓶子,但总感觉价格高了一点,希望等价格降下来再购藏。结果,一等几年下来,他看中的那件作品价格非但没有降下来,反而以每年30%的幅度上涨,且被他人捷足先登,令他追悔莫急。最近,笔者在艺术陶瓷市场上了解到,一些当代名家艺术瓷作品价格正如笔者年初撰写的《2012年艺术陶瓷市场展望》中判断的一样,已悄然上涨30%左右,一些大家的作品更是供不应求。

随着市场对现当代艺术陶瓷的再认识,现当代艺术陶瓷价格会不断走高,且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投资、收藏者应及时出手,才能抱得“美瓷”归。

当然,作为普通投资、收藏者,笔者建议,刚进入艺术陶瓷领域时,应从“小”开始。可以先从几百元几千元的小茶杯、小笔筒、小瓷盘等“小陶瓷艺术品”入手。这样既可以练手,还可以练眼、练心,万一投资失败,也不至于损失惨重,给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二、艺术陶瓷鉴赏“四美”

随着国际知名拍卖行相继成功开拍当代陶瓷艺术品,以及近年来的楼市、股市的政策调控,使得社会上掀起了投资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热潮。“投资有风险,收藏需谨慎。”对于当代艺术陶瓷,什么样的作品才值得投资与收藏呢?笔者认为艺术陶瓷有“四美”。只有具备了“四美”的作品才值得拥有,才值得投资与收藏!

第一美——装饰之美

装饰好比是陶瓷美术品的“服装”。所谓装饰美,是说它必须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协调一致给观者留下装饰美感。

陶瓷评论家陈雨前教授认为,装饰就是对被装饰主体进行美化加工,使被装饰主体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其基本要素包括装饰形象、装饰结构、装饰色彩、材质与表层处理等。装饰的艺术形式主要有绘画形式、图案形式、绘画与图案相结合的形式等三种。陶瓷的装饰技法有坯的装饰、釉的装饰和彩的装饰三种。

装饰美包括器型和绘画(上釉)两个方面,目前,陶瓷器型从种类上分有瓷板、瓷盘、四方瓷瓶等平面造型;瓶、罐、缸、坛等立体造型。

对于陶瓷投资者来说,要观察绘画是否根据器皿,随类赋彩、因器施画;是否体现了独一无二的审美要素,如瓷瓶的颈部、肩部、腰部等是否都有不同的变化?再如,陶瓷有高矮、胖瘦、方圆、平直、弯曲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器型,是否设计装饰了不同的画面?使人物、山水、花鸟等装饰物象各有所归。

此外,和谐之美、平衡之美、力度之美、韵律之美,也是衡量陶瓷艺术品装饰美的审美法则。

陶瓷的艺术美尽管通过整个作品来体现,但装饰是关键,是最能体现艺术家的艺术技巧、功底、水平、修养以及审美追求。

第二美——个性之美

个性就是说,陶瓷艺术家要创造有自己艺术个性、艺术风格的作品,而不能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从而体现出艺术家的个性之美。

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不仅创作了许多美轮美奂的陶瓷艺术精品,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如刘远长丰富了瓷雕艺术的题材,在表现手法上由写实到写意,采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具个性:宁勤征创新了青花色釉综合装饰、现代刷花山水、高温亚光颜色釉装饰、高温中华红颜色釉;黄卖九创新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和半刀泥陶瓷刻花技艺;秦锡麟创新了现代民间青花和现代陶艺;徐庆庚创新了粉彩艺术;杨苏明创新了捏雕艺术;赖德全创新了釉上珍珠彩;李文跃创新了墨彩描金特种工艺;李菊生创新了高温颜色釉装饰;刘平、徐亚凤创新了水点桃花;戚培才创新了手指瓷画;舒惠娟创新了无光粉彩;涂金水创新了瓷雕二次烧成法……

这些体现艺术家个性之美的作品,艺术价值高、观赏性好,代表性强,是收藏投资首选。

第三美——意境之美

吴冠中先生说:“技术是基础,意境最重要。” 邵大箴先生在《艺术格调》艺术中讲:“艺术品精神内涵的容量和深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件作品的优劣”。 所谓意境指的就是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情画意。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陶瓷艺术家吸收借鉴中国画的绘画手法和审美观,注重意境的营造,集中了现实生活中美的精华,充分通过画面反映出生活中能唤起美好情感的特征,往往能引起观者美感与共鸣。

如景德镇首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就很讲究作品的意境。1991年他的水墨《天游峰》瓷板画,画面上天游峰耸立,游

人在峭壁中弯曲的山道上攀登,而作者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的“秋高气爽上天游”之一语双关的画题,既说明了季节,又点名了地点。好一幅富有秋游登山情趣的场景映入眼前,使人产生联想,恰似有一股上天游览的浪漫气息,使得瓷板画更富有诗情画意。

第四美——材质之美

陶瓷艺术品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它与国画及油画等艺术品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材质美。一件陶瓷制作,有几十道工艺,用宋应星的话说:“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陶瓷被称作“火的艺术”,这是它的实质所在,一切工艺过程和技艺手段最后都得经受火的淬炼。“成如容易却艰辛”,只有全部完满通过每道工序,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成品,可以说,一件工艺性完美的陶瓷艺术作品的确来之不易。

因此,投资收藏艺术陶瓷,首先就要考察器皿是否具有材质美的特征。比如说景德镇陶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材质特色,即“白如玉”指瓷质白度;“薄如纸”指瓷胎厚度;“明如镜”指釉质透明度和滋润感;“声如磬”指瓷质的音乐感。在工艺上陶瓷艺术品已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材质本身就能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