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通过GEM模型对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发现,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厂商的结构和战略这三个方面是其比较薄弱的环节。文章认为,要提升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就必须突破这些薄弱环节,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GEM模型;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醴陵陶瓷产业集群

如何使传统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并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虽然一些地区如江浙的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迅速、竞争力增强,然而众多欠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集群却发展不起来,竞争力不断下降。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差异的产生?虽然有国家政策、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传统产业集群能否对自身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进而找出影响自身竞争力的劣势因素所在。

本文以GEM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评价,并提出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以为欠发达地区寻求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提供借鉴,进而促进我国各地传统产业集群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湖南省醴陵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2006年湖南省把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列为省50个支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集群。

(一)产业规模方面

醴陵的日用瓷产量占湖南省的95%以上,占全国陶瓷总产量的15%左右,位列全国第三位。醴陵共有陶瓷企业47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家,占36.6%;规模以下企业359家,占64.4%;实现工业总产出72亿元,占醴陵全部工业总产出的37.8%,约占湖南省工业总产出的1%,对醴陵GDP贡献率达22.5%;年末总资产32.1亿元;全部陶瓷企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06年,醴陵全年共生产日用陶瓷18.3亿件,其中出口8.35亿件,工业陶瓷24万吨。

(二)地理分布方面

醴陵陶瓷产业主要集中在醴陵城区、城郊和106国道东南乡沿线的浦口、王仙、黄沙、东堡、孙家湾、嘉树和泗汾等乡镇,分布范围约为4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国光瓷业、群力瓷厂为代表的城北工艺美术瓷产区,以华联瓷业为代表的嘉树、孙家湾炻瓷产区,以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浦口华鑫公司为代表的浦口、阳东和大林电瓷产区,以泰鑫瓷业为代表的城南工程陶瓷产区和沈潭、东富工业陶瓷产区等几个特色陶瓷工业产业带。

(三)产品种类方面

按产品制作工艺分,醴陵陶瓷产品可分为高温瓷、中温瓷;按产品结构分,醴陵陶瓷可分为日用瓷、建筑陶瓷、工艺瓷、特种瓷和电瓷等;从新产品来看,醴陵陶瓷有轻质陶瓷填料、550千伏六氟化硫瓷套、真空陶瓷管、抗菌陶瓷、骨玉瓷、康玉瓷、象牙瓷和炻瓷等一批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

(四)企业性质方面

在醴陵登记注册的陶瓷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多种类型。

二、运用GEM模型对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一)评价步骤

1 前期资料搜集。根据GEM模型的六个因素,设计了“醴陵陶瓷产业集群”调查问卷。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所需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约谈方式进行搜集。对醴陵22家陶瓷及相关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份,收回有效问卷14份。其中,日用陶瓷企业7家、工艺美术瓷企业2家、电瓷企业3家、工业瓷企业1家、生产多种类型陶瓷企业1家、国有企业2家、中外合资4家、股份制企业4家和独资企业4家。在个别约谈方式的调查中,对11家陶瓷企业的最高负责人、4个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湖南陶瓷协会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

2 统计并分析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计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对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统计,在结合GEM模型六个因素和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与该集群相关度较强的25项二级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和指标评分如表-1所示。

3 应用GEM模型进行分析。根据指标得分,应用GEM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得出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得分,具体计算过程

(二)对量化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得分为380分,全国平均水平为250分(把六个因素定为5分再代入GEM模型的计算公式中进行运算即可得出),该集群的6个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约为6.20分,说明其具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实力,但总体来说竞争优势不明显。而其中的资源、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等3个指标平均为6.7分,说明在上述3个方面湖南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已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在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厂商的结构和战略等方面的得分较少,分别为5.64分、5.56分和5.88分,说明这3个方面的因素是该集群的弱项,已经成为制约醴陵陶瓷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下面对影响湖南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六大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资源”指标得分较高,为7.49分,说明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良好。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人员方面。醴陵有数量多和技术熟练的专业陶瓷生产艺人,特别是在工艺美术瓷中有邓文科等数十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程师。这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的优势,但与江西景德镇相比,大师数量偏少、年龄结构偏大,这也是醴陵陶瓷产业发展需要注意的地方。二是资本资源方面。调查的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平均固定资产为1984.37万元。三是醴陵有中国唯一的釉下五彩的技艺。四是能源供应方面。调查中使用了天然气的企业有11家,天然气普及率为64.2%,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的企业的平均税前利润为269.94万元,使用其它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的企业其税前利润仅75.67万元,前者利润是后者利润的3.57倍。这些都是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第二,“设施”方面表现较弱。调查的企业全部认为醴陵陶瓷产业工业园的设施比较完善,目前已经有28家企业在工业园区落户,但落户的企业以本地企业为主,说明陶瓷工业园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有限,园内大型的专业化配套企业还比较欠缺。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虽然落户醴陵,但调查中的企业普遍认为该协会的作用还未真正发挥。集群内企业融资能力不强,调查中的企业有11家采取企业自筹的方式融资,有10家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这也说明企

业融资方式较为单一。醴陵境内存款达73亿元,但仅利用了23亿元,还有50亿元存款尚未被利用,说明醴陵金融市场前景很广阔。醴陵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路都十分方便,还有醴陵至出海口的专线,这在内陆腹地的县级市中并不多见。目前,醴陵的公共科研机构相对缺乏,只有几家大企业设有研究机构,而这几家研究机构都分别隶属于各自企业,科研成果不能被集群内其它企业共享,不利于集群内资源的整合,而且企业的研发多为简单的技术改进,与国际市场的要求相距甚远,不利于集群的长远发展。调查中的企业的科研平均投入为75.86万元,数额较小,这说明集群内企业对科研还认识不足。醴陵商业环境较好,设有商检和海关两个部门,这在地处内陆的县级市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为集群内企业出口提供了方便。

第三,“供应商与相关企业”方面表现较弱。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配套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甚至提供的产品有些还达不到陶瓷企业生产高标准陶瓷的要求。如本地生产的瓷泥500元~600元/吨,而外地精制瓷泥要2500元~2600元/吨,尽管外地瓷泥比本地瓷泥贵了2000元/吨,但本地厂商仍然宁愿到外地购买,原因就在于本地生产的瓷泥达不到生产高档陶瓷的要求。类似的情况在产品包装等环节也同样存在。这说明本地供应商的实力还有待增强,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在调查的企业中,日用瓷企业在醴陵采购瓷泥的平均比例为33.33%,电瓷企业在醴陵采购瓷泥的平均比例为45%,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现实中,除了醴陵本地产瓷泥外,湖南省还有衡阳县界牌这个部级的主要瓷泥产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四,“厂商结构和战略”方面表现较弱。调查中的企业有8家制定了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占调查总量的57.14%。在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的方式中,2家企业采用扩大生产规模方式;8家企业采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式;4家企业采取两种方式并重的方式。这说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进取心较强。股份制企业是集群内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经营、管理上能更灵活地适应市场的要求,所以产权结构得分较高。企业内部竞争激烈,有10家调查中的企业认为集群内的竞争是恶性竞争,占调查总数的71.43%,其竞争多集中于成本,在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方面的竞争相对较少。此外,由于企业间相互压价,导致了集群内企业产量大利润却不高。目前,已经有部分集群企业意识到了自身的弱点,并积极在技术、工艺和设计等环节上进行改进,通过提高产品的附件值,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避免过于激烈的竞争。

第五,“本地市场”表现较好。国内陶瓷市场规模较大,虽然醴陵釉下五彩瓷占国内市场份额较小,但由于醴陵釉下五彩瓷具有环保、健康两大特点,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消费观念,国内现在已经出现了釉下五彩瓷收藏热,这说明醴陵釉下五彩瓷发展的潜力很大,调查中有12家企业认为醴陵瓷器的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第六,“外部市场”表现较好。近年来兴起的炻瓷表现较好,以出口为主,主要销往北美洲、欧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其它日用瓷也有相当一部分用来出口。但是,出口的产品仍然是以中低档为主,产品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调查中的企业有10家认为,产品在进入外国市场时难度较大,进入外国市场的障碍还很多。企业进入外国市场的壁垒主要有对国外市场的不了解、缺乏专业人才以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

由此可见,醴陵陶瓷产业集群要继续发展,就势必要突破薄弱环节,只有这样醴陵陶瓷产业才能不断发展,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的作用才会更加显着。

三、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第一,加强与相关大学的联系,培养和引进专业的陶瓷人才,增强集群发展后劲;第二,政府要加大对大型专业化陶瓷配套企业的引进力度,不断完善工业园内设施,努力促进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第三,培养一批具有强竞争力的龙头陶瓷企业并组建上市公司,打造出醴陵经济的“航空母舰”和“单打冠军”;第四,建立信贷安全区,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突破企业资金瓶颈;第五,以政府牵头,加大科技投入,设立公共的研发平台,为醴陵陶瓷产业集群内企业服务;第六,挖掘醴陵陶瓷文化,打造“中国瓷城”品牌。

(二)行业协会方面

第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尽量避免恶性竞争,引导企业之间的竞争朝良性发展;第二,行业协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企业方面

第一,提高天然气利用率,实现成本、环境双赢;第二,企业应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分析消费者喜好和不断开发生产出适应消费者心理的产品,做到引领市场潮流,挖掘市场潜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第三,打造醴陵陶瓷企业品牌,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醴陵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A],醴陵统计,2008,(3):4

挖掘表达陶瓷文化,彰显魅力瓷城特色——醴陵市陶瓷文化遗产调查报告[R]醴陵市政协,2007,(6):2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2015年9月1日上午,在河南省禹州市神镇街头的一间钧瓷店里,烟不离手的何杰(化名)面色如铁。此刻,这个因“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名闻天下的钧瓷古镇门可罗雀,一改昔日繁华。

“大师”满天飞

2015年1月13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陶瓷艺术委员会”公布其评选的“中国陶瓷工艺大师”名单,总计22人,钧瓷界15人、汝瓷界7人入选,也就是说,“大师”名选被中原钧瓷界、汝瓷界“包揽”。记者查询此次评选组织者――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陶瓷艺术委员会官网,显示其主管、主办单位分别为“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

1月14日,《大河报》发表报道《7位汝瓷大师荣获中国陶瓷工艺大师称号》,其中披露,7位大师中有两对夫妻同获殊荣,“成就汝瓷界一段佳话”,连记者也感到这样的结果“让人称奇”。

1月23日,舆论出现逆转。社会学博士、文化地理学博士后、古陶瓷文化研究者王洪伟在景德镇陶瓷网发表评论《失却底线的陶瓷大师评选》,称在民政部备案登记册表上看不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的数据资料,“在法律上属于非法机构”。此外,“文化部下属机构中从未有‘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二级乃至更下级机构,更遑论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及陶瓷艺术委员会”。

在文中,王洪伟还写道,入选的钧瓷界“大师”中,还存在一家瓷业公司一次性三人同时入选的情况,“实为奇观”,而一名“大师”甚至“兼任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可谓“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事实上,早在2010年,王洪伟便曾质疑过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参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而该项荣誉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为陶瓷业界公认,非此次评出的“中国陶瓷工艺大师”。

2015年2月17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许爱民被并被取消副省级待遇,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其“罪状”之一便是“弄虚作假,骗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荣誉”。而在1月9日,景德镇陶瓷学院原党委书记冯林华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其获得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就被怀疑是权力运作的结果。

3月4日,在景德镇工作生活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乐天陶艺社社长郑t接受媒体采访时,痛揭景德镇陶瓷行业乱象,称陶瓷领域 “大师”时下满天飞,表示其将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言取消中国陶瓷艺术领域的“大师”评选制度。

“这些人沽名钓誉的根源,不是为了钧瓷、汝瓷等中原古瓷文化的传承,而是为了追求社会地位,拉高他们的产品价格。”禹州市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

而在“大师”满天飞的背后,是河南古瓷“中兴”面临的略显尴尬的局面。

河南古瓷行业“内耗”严重

“汝、钧、官、哥、定”宋代五大名窑,河南占其三。

“河南古瓷始于唐,盛于宋,衰败于明清,先后有25个市县发现319处古代瓷窑遗址,位居全国古瓷窑遗址数量之首。”河南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王安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而在古瓷复兴过程中,钧瓷当先。

“1956年,总理批复恢复钧瓷生产。禹州作为钧瓷主产地,先后有了一厂、二厂、国营厂、东风厂,陆续开窑烧瓷。”原禹县(禹州市前身)钧瓷一厂厂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人李欣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1994年,新型窑炉气烧方法的突破性创新,破解了上千年的钧瓷‘十窑九不成’的魔咒”,“现在,大小钧窑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

而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通过“汝瓷地理标志产品”评审后,汝州市的汝瓷窑炉快速发展到50多家,当地政府也将该市定位于“汝瓷之都”,极尽支持之能事。

然而,河南的古瓷“中兴”也开始涉足“深水区”。

“目前真正的宋代汝瓷,全球仅有70多件。因为稀少,才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一说。但是有些厂家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刻意仿造,去骗钱。”王安乐表示,这背后是“行业标准的缺失与政府监管的缺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政府的确疏于管理,“谁都可以建窑、谁都可以烧”,交易更是无章可循。目前,包括钧瓷、汝瓷、洛阳唐三彩在内的河南古瓷行业,至今没有一套完善的行业经营管理规范,及窑炉建设标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行业内互相闹不团结”是河南古瓷“中兴”的另一大障碍。

“禹州(钧瓷行业)这边还好一点,汝州(汝瓷行业)那边更糟――可以说是‘一个槽上拴不住两犟驴’。一些企业之间甚至在公众场合,含沙射影,互相攻击。”何杰如此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描述行业间的“各自为战”与“貌合神离”。

开封作为“官瓷”的发源地,“内耗也很严重,已经有人因为申请瓷艺技术专利,互相间冲突而被迫跑到北京去发展了。”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是感叹。

河南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会长刘合心建言,河南古瓷“中兴”,应首先从两个方面破题,“大的困境是,一方面行业协会过多,可以说是‘九龙治水’,协会没有约束权,话语权自然也就流于形式,发挥不了作用;另一方面,河南古瓷虽然已成为地方名片,但从省级到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缺少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此外,刘合心还建议,河南应向景德镇学习,积极发展陶瓷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和建设人才团队。“现在的工艺技术大都是建立在之前的认识上,陶瓷从业者多年龄偏大,有不少人是从日用瓷转行来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培训、学习,在审美、设计等流程环节,能否跟得上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发现,河南的古瓷领域,事实上“自救行动”已不鲜见。

早在2010年,孔家钧窑便悄悄开始生产“古瓷生活用品”――中原壶钧瓷茶具,由观赏器具向生活器具转变。而从业25年的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则研制出了500多种发色稳定的釉色,使“三彩”真正成为了“多彩”。为了解决古今三彩釉色不可控带来的创作困扰,他还用精确的成分配比调整流动系数和窑温管控,基本实现了釉色流动自主控制,开拓了“三彩窑变”的全新领域。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市场活动方面:

    2016年一季度通过市场业态分析和整合,借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节点,于 3月13日,由*******主办3.15“新消费、我做主”新闻会在城北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举行。商城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装付宝、58同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首次以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融合的建材产品消费服务模式,为广大消费者建立更具公信力、更完善的建材消费平台,助推商城的发展。

此次活动参会媒体:青海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花儿调频、青海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青海新闻综合广播、西宁广播电视台房车频道、青海电视台《经济视线》栏目组、西宁广播电视台 交通广播(FM104.3)、西海都市报社、西宁晚报社

 *******58同城、*******赶集网、*******新闻网 、*******搜房网、*******装付宝、搅沫沫网、*******建材网、*******家装网、*******设计网  

商城商户:萨米特陶瓷、恒洁卫浴、青发板材、巴德士漆、荣林建材、杰兆源电力、世达工具、亚飞电线电缆、天成建材、诺贝尔瓷砖、冠珠陶瓷、鹰牌陶瓷、鹰卫浴、立邦漆、诚仁物流、瑞凯门控、爱浪卫浴、科利达地板、金科陶瓷、河北佳星、升恒板材、大长江玻璃、徐杰艺玻、金牛管业、浙江雄达、欧美陶瓷、索华、卡米亚陶瓷

二、广告资源收费方面:

2016年一季度策划部依据《*******广告资源管理办法及收费标准》跟进商城二楼广告位招商工作,签定广告位租赁合同1份,收取广告位租赁款*******元;

2016年一季度策划部共计收取广告资源租赁费用      元。

三、微信公众平台营销方面:

2016年一季度策划部调整微信营销计划,3月份以3.15团购季为推广契机,微信平台关注粉丝约200人次。

一季度策划部完成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于条,日浏览量突破**人次。

四、部门日常工作方面;

1、完成策划部2016年全年费用预算工作;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陶瓷企业;陶瓷出口;反倾销 

近几年我国陶瓷出口量逐年增长,每年出口增长率大约保持在30%左右,但陶瓷出口的前景不容乐观。我国陶瓷出口从2001年以来连续遭遇来自菲律宾、埃及、印度、韩国的反倾销非关税贸易壁垒障碍,使我国的陶瓷行业受到重创。提高自身陶瓷的科技含量,积极应对反倾销案件,科学合理地规避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成为我国陶瓷行业出口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条款规定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反倾销法规定: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工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的、并对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外国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和处理的过程和措施。反倾销是以前的《关贸总协定》和现在的“世界贸易组织”所承认的用以抵制不公平国际贸易行为的一种措施。

2我国陶瓷遭遇反倾销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到今,中国瓷砖相继遭遇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厄瓜多尔等国的反倾销措施,部分国家的反倾销税率更是高达200%以上。2001年7月,印度首先对我国抛光砖反倾销案展开调查,国内陶瓷企业应诉的只有一家,但仅有的一家企业却因为印度有关法规不具备应诉资格,结果使我国的陶瓷产品在印度被征收247%的高额关税;紧随印度之后,墨西哥、菲律宾发现了契机,相继对我国陶瓷实施反倾销措施;2003年月,埃及对从我国进口的瓷器餐具采取反倾销措施,开始征收305%的关税,遗憾的是47天无一企业应诉;2005年9月,我国对菲律宾出口的瓷砖按照高于到岸价2-3倍的价格征收关税,这一措施给我国对菲瓷砖出口企业带来沉重打击;2005年11月,韩国在对我国产瓷砖发起的反倾销案中做出初裁,认为我国生产的瓷砖对韩出口构成倾销,建议政府征收7.25%至37.4%的临时反倾销税。2006年3月,浙江义乌一公司通过商务部政府网站反映,其对埃塞俄比亚正常出口的低价瓷砖被要求追加关税。 

国外对我国陶瓷产品出口的反倾销案件调查从未间断过,大量的反倾销措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陶瓷产品的出口。自2005年韩国对我国出口瓷砖反倾销立案调查之后,仅广东一个省的瓷砖出口就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1—11月广东省对韩国出口瓷砖829万平方米,价值2697万美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下降34%和26%。其中又以釉面砖为主,共计出口580万平方米,下降36%,占广东省对韩国出口瓷砖的七成。

3我国陶瓷出口反倾销案件频繁发生的原因

3.1我国陶瓷出口现状

作为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年产日用陶瓷约150多亿件,占世界总产量的60%;建筑陶瓷30多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50%;卫生陶瓷7500多万件,占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我国陶瓷年出口额在40亿美元左右,每年增幅超过20%。其中日用陶瓷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5%,位居世界之首;建筑陶瓷出口量位居世界前三位。据海关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陶瓷出口金额达62.9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8%,其中,日用陶瓷出口19.15亿美元,在各品种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增长15.4%,保持了正常的增幅;建筑陶瓷出口17.64亿美元,增长41.05%,增幅列各品种首位;艺术陶瓷出口8.00亿美元,列各品种的第三位,同比增长为10.06%;卫生陶瓷出口6.35亿美元,同比增长也达到了33.91%的高位;其它品种陶瓷出口11.77亿美元,增长27.04%。

3.2我国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自2001年起,我国陶瓷出口就频繁遭遇反倾销,最根本的原因是出口价格超低。

2001年菲律宾对进口建筑陶瓷征收保护性关税案件:

2001年菲律宾建筑陶瓷进口比2000年多180万平方米,进口产品主要来自印尼(339万平方米,占38%),中国(289.8万平方米,占32%),西班牙(占9%),香港(占7%)。在东南亚市场中,菲律宾是受中国产品影响最大的地区。“低价的中国货直接冲击了低价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货,甚至对本地产品造成影响”。2001年年底菲律宾关税委员会判定进口建筑陶瓷对本国建筑陶瓷产业产生实质损害,建议实行进口配额,并对超过配额之外的部分课以2.3比索/kg的保护性关税(SafeguardDuties)。下表摘自调查报告。当地产品比从印尼、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进口产品都高。中国产品价格比意大利产品低286%,比西班牙产品低82%,比印尼产品低25%,比当地产品低38%。

2001年这起反倾销案件虽然不是只针对中国一家陶瓷出口,但是我们可以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在菲律宾所有的陶瓷进口国之中,中国陶瓷的价格是最便宜的,而在随后的几年内,印尼、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出口的陶瓷制品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花色、品种、款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各国国内陶瓷制品的有序生产和竞争,使得出口价格趋于正常化。

中国出口瓷砖每平方英尺的价格比意大利低$0.81/sf,相当于中国2个平方英尺出口的价钱还要多。国内激烈的价格战将陶瓷出口的价格压的非常低,从总体上对中国的陶瓷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我国陶瓷出口数量的增长基本上是靠低价格来维持的,这是以牺牲有限的能源为代价的,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同时低廉的出口价格使我国的陶瓷长期面临反倾销的危险,而一旦被确定为是反倾销行为,我国陶瓷将被征收高额关税,使陶瓷企业的利润空间跌到低谷。

除此之外,我国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陶瓷出口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牌意识不强,出口价格严重偏低。

我国陶瓷生产企业生产线陈旧,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研发中心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导致我国的陶瓷产品与意大利等国家的陶瓷产品相比,科技含量较低,无法进入中高端市场,使得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较低。

(2)陶瓷出口市场相对集中,造成国内同行业之间恶性低价竞争局面。

在2005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美国、香港、日本四大市场的出口就占我国陶瓷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中,欧盟占近五分之一,对美国的出口也因为配额的取消,同比增长了14.9%。市场的过于集中、狭窄使得陶瓷出口企业被迫竞相压低价格,去争取有限的配额。结果是:一方面,本来应得的高额利润骤然缩减,被国外进口商捡了个“渔翁之利”;另一方面,又为本国陶瓷产品的出口赚下一个倾销嫌疑的坏名声。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5月4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向社会公布了9起典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

其中,“征地22928亩,已平整8973亩(含基本农田1185亩),8613亩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广东省清新县云龙、云来产业基地违法征、占地案,因占地面积巨大、违法性质严重,名列各案之首。

事实上,在今年春节前后,本刊记者已经陆续接到了一些陶瓷老板的爆料,说他们被迫转移的清新产业园已经接到了当地政府口头复绿的通知,产业转移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望东方周刊》记者调查进一步发现,清新县违法用地事件并非个案,在清新县所在的清远市,未批先占的情况普遍存在,近年来曾发生多起震惊全国的土地违法大案。

更令人震惊的是,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先前多名“因公违法”而被处理的当地官员,事后纷纷“东山再起”,仕途不仅未受影响,甚至还被提拔升迁。

工业园内的“两次复绿”

4月29日上午,细雨绵绵,位于清新县禾云镇、龙颈镇交界处的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云龙产业基地)笼罩在蒙蒙的雨雾中。

沿着一条尚未完工的水泥路进入园区,只见一块块写着不同陶瓷企业名称的广告牌沿路而立,每个广告牌身后都是一个大工地。

不同的是,水泥路左侧的工地上有多座已经建成的厂房,里面工人穿梭,不时有车辆进出。而水泥路右侧的工地上则是一片静寂,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高大的吊臂和低矮的简易房显示,这里曾经是―个规模不小的建设工地。

“被查了,都停工了。”一位骑着摩托车经过此处的男子告诉本刊记者。

在这些停工的工地,土地已被推平,黄色的泥畦上种着一排排绿色的香蕉苗和桉树苗,这些幼苗看似种下不久,歪歪扭扭地站在那里。

本刊记者发现,不仅这一片工地种着香蕉苗和按树苗,在该工业园的许多空地上都种着树苗,总面积多达数千亩。放眼望去,这些基星点点的绿苗,在大片的黄色泥土的映衬下愈显寂寥,使原本一个工业园变成了“植物园”。

工业园的建设工地为何被用来种植香蕉和桉树?

“没办法,要土地整改嘛。”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工作人员刘志弘告诉本刊记者,省里要求他们执行“三个立即”:立即停止施工、立即停止推土、立即进行复耕复绿。

工业园管委会党委书记刘军告诉《望东方周刊》,省里的要求他们已经做到了,其中,仅复耕复绿就做了三次,已经投入复耕复绿资金600万元,“年初种的树苗遭遇寒潮,冻死了―茬。”

刘军透露,这是他们工业园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复耕复绿行动,以前他们曾经进行过一次。那是在2007年,当时为了加快建设,工业园在没有任何土地批文的情况下就开始征地、推地。到了2008年,广东省国土厅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他们就停了,并把已经推平的一两千亩土地全部复耕复绿。

面对工业园建设陷入停顿的困境,刘军感觉委屈,在他看来,“这原本是一个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好东西”,毕竟工业园是省里认定的,去年还举行过隆重的奠基仪式,“政府已经投入了一个多亿,云龙物业的老板何乃添也投入了三个多亿。”

当地媒体的报道,记录了奠基当天的盛况:2009年3月20日,清远市清新县云龙陶瓷产业基地内,人声鼎沸,彩球飘飘,欢庆的气氛尽收眼底。在此,“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暨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授牌、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奠基仪式上,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刘江分别为该工业园授牌。

广东省产业转移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显示,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是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由佛山市禅城区与清新县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清新县中部的禾云镇和龙颈镇境内,首期规划面积6768亩,远期规划面积70.9平方公里(106350亩)。审计署挖出惊天土地违法大案

如此高规格的产业转移园竟然是违法用地,这着实让人驻园区的陶瓷企业大跌眼镜:“这到底是为什么?”

知情人士告诉《望东方周刊》,去年7月,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在清远因审计一笔200万元中央财政内需资金去向时偶然发现线索,顺藤摸瓜发现了清新大面积土地违规的事实。

“虽然规划是6768亩,但他们却征了2万多亩,其中还包括1000多亩的基本农田。”当地一位关注此案的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即使是这6768亩中,也仅有768亩的指标,还有6000亩的审批手续没有完备。

随后,审计署广州特派办通过《重要审计情况》2009年第33号文,将“清远市清新县云龙、云来产业基地存在违法违规用地问题”情况向中央及广东有关部门进行通报。2010年2月,广东省政府成立调查组赴清远市展开调查,清新违法用地大案随之浮出水面。

广东省政府调查组还查实,清新县“有擅自决定扩大园区范围,在申报园区过程中制作虚假收地文件,研究决定用假土地证向银行抵押贷款等一系列错误做法”,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国土资源部的通报称,2007年,清远市清新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禾云、龙颈、飞来峡3个镇设立云龙、云来2个产业基地。同年5月,“在云龙、云来产业基地未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清新县委、县政府要求3个镇政府尽快征地,并派驻工作组督促协调有关工作。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3个镇政府与82个村民小组签订了征地补偿协议,共协议征地23656亩,其中已进行补偿22928亩。

目前,云龙、云来产业基地内,已平整土地8973亩(含基本农田1185亩),“其中8613亩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个产业基地已向18家企业提供土地,其中建成投产5家,在建3家,共占地2486亩,其中基本农田330亩。

刘军承认,当时省里虽然批了6768亩的规划,但只批了768亩的指标,“剩余的6000亩没有批”。刘军称,他当时并不知道为何没批,他们上报了三次,被退件了三次,后来才发现是土地坐标有误。

园区运营背后的“土地掮客”

佛山市禅城区经贸局的一份报告揭示了云龙产业园区的“运作密码”:工业园征地及基础设施由私人资本投入,清新县政府规划并派出机构进行管理。

多家人驻以及等待人驻云龙工业园的陶瓷企业向本刊记者反映,他们的购地款并非交给了当地政府,而是交给了一个私人公司――清远云龙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刊记者多方了解获悉,清远云龙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名叫何乃添,

南海西樵人,亦是广东冠星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乃添与清远市政府“关系非同寻常”;被冠以清远市政协委员头衔的何乃添身兼清远市樵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清远境内有多个房地产项目。

据一些陶瓷企业负责人反映,清远云龙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政府的名义,以每亩5000元至2万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收土地,然后分别以每亩6.8万元、8万元、10.8万元的价格转卖给陶瓷企业,“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对此,国土资源部的通报也证实,2007年,在清新县设立云龙、云来2个产业基地之初,就决定由镇政府与清远云龙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进行合作开发。镇政府负责项目立项、土地规划调整、土地征收及办理入园企业的国有土地使用证,并负责与农民签订征地协议以及支付征地补偿款等工作,“合作开发企业负责垫付征地补偿款、开发建设等资金,利用园区土地进行招商引资,受镇政府委托与入园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收取土地出让价款等。”

清新县为何要让私人公司参与园区土地的合作开发?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书记刘军回答,政府财力有限,拿不出那么多钱,肯定要找个合作开发商,“全中国都是这样。”

其实,早在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设立之初,作为该工业园的共建方,佛山市禅城区已经发现此问题并提出质疑,但没有引起清新县方面的重视。

佛山市禅城区经贸局副局长沈树华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他们提出这种交给民间资本去运作工业园的做法“不符合省里的规定”;清新县则回答,没办法,县财政根本没有能力征地和平整,只能用政府的名义去征地,然后通过民间的资本去操作。

事实上,早在2005年,广东省国土厅出台的《关于支持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地的若干意见》就明文规定,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用地不能整体打包交给开发商进行开发、整理、供地。

深谙土地经的地产商显然不会忘记土地的“金融属性”。在去年3月20日举行的“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暨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授牌、奠基仪式上,中国农业银行清远分行、清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建设银行清远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清远分行、广东发展银行清远分行与清新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支持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信用贷款框架协议”,金融合作意向达70亿元。广东省调查组查实云龙产业园“在申报园区过程中制作虚假收地文件,研究决定用假土地证向银行抵押贷款”。

这种手法与当年审计署挖出的轰动一时的佛山南海华光“806”骗贷大案如出一辙:南海华光在南海工行的1723.3亩土地抵押物,只有76亩具有真实合法手续。其余1647.3亩土地中,1574.3亩是在没有土地使用证的情况下,由当地国土局出具国土证明文件,并由当地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办理了房地产他项权证……南海华光在各家金融机构的贷款,表面上看都有抵押,但绝大部分是虚假的,一座房产,经当地房地产管理局“合法批准”,可以出具多个房地产他项权证。

本刊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云龙产业园若隐若现的“华光魅影”似乎并非巧合。云龙陶瓷产业转移基地之所以会成为‘‘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主要源于华夏陶瓷产业联盟的“运作”,而华夏陶瓷产业联盟是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牵头于2007年12月1日成立,其筹备组组长、理事长正是当年华光落马官员、原南海市委书记邓耀华。

刘军告诉本刊记者,清新县政府已于去年5月终止了与清远云龙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协议。目前,广东省要求由清新县政府对清远云龙物业发展有限公司非法占用的“土地使用款’’予以追缴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对已经被征用占用的土地由清新县政府统一进行控制和使用管理。

“我们穷怕了.等不起”

“错过一次机遇,落后一个时代!”这个标语曾经挂在一些产业转移工业园里,成为贫困山区鞭策自身、抓住机遇、奋起直追的真实写照。

清远市人民政府秘书长陈国基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清新县是16个贫困县之一,发展经济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是在建设工业园的过程中确实有违法违规的行为,主要是法制观念不强,政策水平不高,“这是‘双转移’背景下的―个产物。”

“双转秽”是广东省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从而实现广东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南国陶都”,佛山市的陶瓷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随着佛山“双转移”的推进,佛山陶瓷产业纷纷向外转移。作为佛山对口扶贫地区,拥有资源和区位优势的清远自然成了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书记刘军向本刊记者解释,当时,清新县原本想通过招商引资建一个陶瓷厂,后来“双转移”号角开始吹晌了,这里就筹划搞个产业转移工业园。

2007年6月8日,佛山市禅城区政府与清新县政府共同签署协议,共建“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2009年2月6日,该工业园正式被广东省政府批准确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园”。

刘军说,那个时候,他们就片面地认为,既然省政府同意了,那就肯定能动,可以“一边动、一边报、一边批”,于是就开始征地、推土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穷怕了,我们等不起!”

刘军解释道,清新县土地贫瘠,土地不是黄泥,也不是黑土,就是一种灰砂岩。这里种任何东西,很久才长一点点,“这次复绿用的黑泥,都是我们从30里外的鱼塘挖来的。”

这里农民收入低,干部收入也低,好不容易盼来了省里的“双转移”政策,他们就希望吸引珠三角的企业进来,加快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如果我们建设工业园的步子慢了,机遇就被别的地区抢走了。”

指着窗外的山坡,刘军激动地说,这个地方不发展工业发展什么?种什么东西都这样,如果我们不搞工业园,老百姓会天天挖稀土,那更惨!

对此,清远市―位副秘书长也向《陈望东方周刊》解释,“这件事有特殊的背景。”

这位副秘书长说,清新县的这两个镇都比较穷,土质也不行。种不了什么东西,“长的树比我还矮”。这里没什么经济收入,以前想招商招不了,后来广东省提出“双转移”,这里才看到机会,成立了这个工业园。另外,那些所谓的“基本农田”根本算不上耕地,因为当年已经把耕地指标卖给珠三角了。

采访中,刘军除了承认违规以外,还多次向本刊记者提到他们自己感觉“很冤枉”,他认为他们是“为了发展而违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过来以后,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群众很欢迎。”

不过,对于这种“为了发展而违法”的观点,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朱江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明确表示:“这肯定不行!”朱江说,国家法律不容违反,国土部门对此类案件一是要严肃查处,二个是要吸取教训。

“高铁速度”背后的“圈地密码”

不久前,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清远发展需要‘高铁速度’才行!”

事实上,曾是粤北山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被人称为“寒极”的清远市自2004年发展骤然提速,多项关键性指标再上新台阶,如今已是连续六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保持广东全省第一。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清远高速发展的同时,清远市土地违规违法案件也呈高发之势。

2006年,国土资源部、监察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非法征地案进行了查处,包括清城区委书记阮灶新、清城区副区长麦永联在内的5名官员受到处分。经调查,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政府为解决碧桂园房地产项目的用地问题,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非法征收10516.86亩农民集体土地。

2007年,广东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清远市英德横石塘镇热水湖项目编造21份征地文件违法征地案进行了严肃查处,有8名官员因此被问责。调查显示。2004年,为了招商引资开发英德热水湖温泉项目,英德市政府与横石塘镇政府组织编造21份虚假报批材料进行报批,清远市国土资源局未经认真审查即给予批准,共涉及用地6763.94亩。

然而,土地的“高压线”似乎吓阻不了清远的官员,清远“前赴后继”的土地违法之势并未得到遏制。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2008年初,广东省对2007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时发现,清远等8个市土地违法十分严重,土地违法面积均超过1万亩。

此外,来自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的消息,清远市近几年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违法用地的上升,“在广东省第三次卫片执法检查中,该市违法用地数量居全省前茅”。

如今,“征地22928亩,已平整8973亩(含基本农田1185亩),8613亩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广东省清新县云龙、云来产业基地违法征、占地案再次震惊全国。

清远官员对土地“高压线”的绝缘底气从何而来?

在清远采访期间,本刊记者还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2006年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查处“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非法征地案”时处理的5名官员,后来的仕途不但不受影响,有的甚至被提拔升迁。

据本刊记者调查,在这5名被处理的官员中,原清城区委书记阮灶新,现已升任清远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原清城区常务副区长麦永联,后任清远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原清远市国土资源局清城直属分局局长阮小克,后任清远市土地开发储备局副局长;原清远市清城区经济贸易局局长尹润添和清城区石角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林永坚,至今仍在原职。

对此,清远市一位官员振振有词地回应本刊记者,“法律法规也没有规定说处分以后就不能用这个人了,他改正了错误你就不能说他永远都是错的了,中央不也一样,部级领导(被处理后)不也又在用了。”

“土地违法大案缘何在清远层出不穷?土地‘高压线’缘何在清远绝缘?因为土地违法还能升官!”当地―位官员忿忿地说,“因为在领导眼里,这些人都是‘因公违法’,都是为了地方发展,不能亏待了这些‘替罪羊’。”

本刊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目前涉嫌土地违法的产业园区绝不止云龙、云来产业园。5月3日上午,本刊记者在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大围村西部看到,一个千余亩的推土工地已经停工,三台高大的吊臂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现场看护设备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这里原本要建陶瓷厂,一个多月前停工至今。

附近村民告诉本刊记者,这个项目“没手续”,受清新县违法占地被查的影响,这里也不让推土和施工了。

根据《清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期内,重点保障包括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内的29个重要产业园区的用地,规划用地7056.77公顷。而据《南方日报》报道,早在2009年,清远市11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就多达46.03万亩(合30687公顷),已经超出了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3倍以上。

“超出规划意味着没有用地指标,面临这么大的用地缺口,‘高铁速度’恐怕会引发更多的土地问题。”广东省一位土地规划专家如是评价。

5月4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已决定对清新违法用地案的有关责任人作出以下处理:给予清远市市长助理(清新县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贝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降级处分;给予清新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清新县原县委副书记、原县长)欧国伟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建议依法罢免其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按副处级干部另行安排工作;给予清新县委副书记、县长郑小燕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清新县委常委(清新县原副县长)何霖生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清新县副县长林明晓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清新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祺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给予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书记刘军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禾云镇原镇委副书记、原镇长罗文波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龙颈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叶金宁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禾云镇国土资源所所长梁盛途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龙颈镇国土资源所所长刘国辉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广东省政府责成清远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如果不出意外,这些人一年后还会东山再起的。”清远―位官员如是预言。

“我们不愿做佛山陶瓷‘华丽转身’的牺牲品”

清新云龙产业园的突然受阻,最为焦急的还是那些陶瓷老板。

佛山市工商联的《关于我市部分陶企转移清远受阻相关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佛山市20多家陶瓷企业陆续与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陶瓷工业园及清新县禾云镇云龙工业园签订了购地合同,“购地面积超过10000亩,并于2009年5月前支付了约10亿元的购地款。”

清新县政府《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报告》显示:因用地整改,“目前受影响的陶瓷企业有17家,其中已建成第一期投产、二期不能马上建设的企业有5家;在建的陶瓷企业4家,准备动工建设陶瓷企业8家。”

更为严重的是,这批陶瓷企业已无退路,他们均已接到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在今年底完成搬迁工作’’的通知,“若新厂不能如期投产,企业将面临关闭,已接订单无法完成,企

业多年经营积累的品牌、信誉、客户网络将遭到极大损失,相关企业员工7000多人面临失业,将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佛山市禅城区经贸局副局长沈树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清新工业园用地违规,受影响较大的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佛山市南海区,禅城区受影响较大的是新建基陶瓷厂,“平整后的土地已复耕复绿,新的厂区无法开工建设,其在佛山的生产线已经全面关闭。”

佛山市委原书记、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在4月11日接受央视《经济信息联播》采访时以“我们大概关闭了220多家(企业),转移40多家(企业),现在大概剩下70多家(企业),陶瓷的销售值比原来还增长36%”的翔实数据论证了“佛山陶瓷的华丽转身”,而相关人士在央视采访中进一步诠释:“三年前佛山陶瓷与现在相比,产量就是所谓的产能下降了38%,但有一点产值上升了33%,能耗下降25%,这个产值为什么上升,是因为这个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

佛山陶瓷界对这种说法提出了强烈质疑。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给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产量下降38%,产值增长33%”意味着现在0.62份的产量可以达到原来1.33倍的产值,也就是说佛山陶瓷的平均单价达到原先的2.15倍。

“你觉得有这可能吗?”尹虹反问。

即使以瓷砖出口单价的变化尹虹觉得这种说法也不靠谱。2007年我国建筑陶瓷出口5.9亿平方米,21.3亿美元,平均单价3.61美元;2008年出口6,7亿平方米,27.1亿美元,平均单价4.04美元;2009年出口6.85亿平方米,28.62亿美元,平均单价4.18美元,前后三年平均单价也就上升了15%左右。

佛山一位陶瓷大鳄认为,这种快速的“华丽转身”势必造就新的圈地运动。“佛山有400多家陶瓷企业,可以说三分之一的有能力外迁,三分之一的合力才能外迁,三分之一的被淘汰。但即使三分之一的企业外迁、近百家的陶瓷企业需要土地动辄就要几万亩,哪个地方有这么多的土地指标?”

“我们不愿做佛山陶瓷‘华丽转身’的牺牲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一位陶瓷老板沮丧地说,“清新那边如果不行,就把土地款退给我们。我们希望南海这边能够延缓―些时间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