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测试题

心理健康测试题

心理健康测试题

心理健康测试题范文第1篇

党校里的心理测试

步出心理素质测试考场,宋剑锋就朝杨自力开玩笑:“说谎没?谨防被测出来噢!”

宋剑锋是成都团市委副书记,杨自力是自贡市自流井区区长,他俩都毕业于自贡三中,这次都参加了四川省的副厅级干部公选。

杨自力是此次副厅公选第一门基本知识的“状元”,两小时在电脑上回答500道题,他得了87分。

按以往的公选程序,他只需再通过一场面试,就可进入考察程序。但这次副厅公选却不同了。

在最初刊登的公选公告上,省委组织部就明确说,“要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手段,对人选进行8种方式的综合测试考核。”

这批学员是全省各地市和厅局民主推荐的后备干部和拟提拔对象,首先内部民主推荐,然后基本知识考试,214人只留下了151人。然后再进入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集训两个月。

“进入集中培训后,考的全部是能力,不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宋剑锋说。

从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到模拟演讲、视听传达,一门门考下来,让学员们越来越好奇的是“心理素质测试”。

宋剑锋就学于南充师院时学过教育心理学,他揣度:“心理素质测试不是什么考试,平时是啥子样子,照样回答就是了。”

当电脑屏幕上跳出“心理测试说明及操作程序”时,他注意到上面写着,“测试题中大部分是一些有关个人兴趣与态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不需要反复思考,请尽量按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个人意见,不要有所顾忌。”

但是,紧接着出现的一行字却让人有些意外,“另外,测试题中隐藏着一个测谎试验,可以检测受测者是否认真或真实地完成了本次测试,请大家不要费神去猜测哪些是测谎题,只要认真和真实地回答问题,就可以通过测谎试验。”

宋剑锋的手指按着鼠标,一路填下来。

他最后的心理测试成绩是68.3分,第一名。杨自力得66.12分,排第三。

测试占权重5%

在干部选拔中引入“测谎”,这新鲜事一下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也让技术支持部门―――“四川领导人才考试与测评中心”突然跃入公众视野。

试题怎么设计的,如何来测评?总测评师何晓云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比如说,你的一个下级工作表现开始严重下降,你怎么办?”何晓云说,“有4种答案,A.马上和他交换意见,B.暂时记下他的过失,等下次总结时候提出来,C.暂时不管他,D.换一个人来接替他工作。”

在设计者的想法中,这道题的考察点是:“考察被测者的组织管理能力。当下级工作表现与以往相比出现很大变化时,应当及时了解原因,共同制订改进方案。”

中心专门对4道样题作了点评,例如第2题:在会议中请大家提问时,一位提问者的问题显然表明他漏掉了你讲话中最重要的部分,你会:

A)为自己未将这个问题讲清楚而表示歉意

B)等他把话讲完,再把那部分内容重复一遍

C)打断他的话,指出这个问题你已经解释过了,不过你乐意重复一遍

点评的意见是:此题考察被测者的社交能力。三个选项中,最能体现社交风度的做法是“等提问者把话讲完,再把那部分内容重复一遍”。

记者翻阅了试题,其中颇有意思的选择题还有:

“我不擅长讲笑话和有趣的事。”

答案有三个:是,不是,介于两者之间。

这个题目要测试的是考生是否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是否有幽默感。如果选“不是”说明在幽默感上得分高,但如果在其他相关题目的作答上发现该人没有幽默感,则可能被判定撒谎,要扣分。

“测试题一共230道,”何晓云介绍,“包括分析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协调能力等,管理能力倾向主要是通过行为情景判断题来考察。而管理人格倾向主要看进取心、责任心、创新意识等内容,心理健康方面则主要考察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等内容。”

“通过这些测试,大致能判断出应试者的管理能力倾向、管理人格倾向和心理健康三方面素质。”

“这和组建家庭一样,测出管理人格倾向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为了组织部能更好做到人职匹配,搭好班子。”何晓云分析,搭建领导班子要注意成员在性格、心理素质上的互补,既要有风风火火、个性张扬的,也要有性格内敛、沉稳务实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团结共融。如果都是一种类型,在工作中就更容易冲突。

事实上,对于这次心理测试的分数是否纳入量化,权重多少,省委组织部一度有过讨论,最后考虑到这是全国公选干部时第一次引入心理测试,可信度还需进一步观察,所以权重只占5%。

中组部的要求

坊间的一个说法是,因为公选希望广纳人才,门槛都比正常晋升定得低。“笔试+面试”的模式,使一些会考试不会干事的干部(组织部内部称之为“考试专业户”)脱颖而出。

据说,最后一次公选,有几个入围的干部,最后始终通不过省委常委会讨论。

“问题出在哪?我们的选拔方式肯定要改革,这两年多,部里一直在反思研究公选方式,”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戴允康说,“这次公选就是想探索出一套能科学、立体考核干部素质的方法体系。”

心理测试的内容同样符合中组部的要求。

心理健康测试题范文第2篇

促进高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服务的进一步完善

目前,各高校均建立了一些体质健康管理制度,也有一些服务项目,但有学者研究表明,有48%的学生对现行的学生体质健康制度、服务不满意,45.3%的学生觉得一般,只有8%的学生感到满意,有65%的专家认为现行的一些体质健康制度和服务指导干预措施不到位。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各高校每年必须对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数据均要上报。从各种数据中我们只能了解到学生的体质状况,并没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所以在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只有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干预,才能很好地促进高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服务的进一步完善。

高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应采取的行政干预措施

目前,学生的体质问题已经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改进,笔者认为行政干预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学生的体质进行行政干预,行政干预不仅仅是文件的下发,而是应该应用具体的手段,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质测试、后续的跟踪研究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树立全面的体质健康管理理念,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发挥行政管理的优势,研究确实可行的办法来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

强化管理,成立体质健康管理中心

高校体质健康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效果的关键。高校的教学质量一直是高校教育突出的问题,但对于如何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是大家都很关注也很下功夫改善的问题,为此部分高校还专门成立了办公室来进行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对于学生体质来讲,高校可以像改善教学质量一样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体质健康管理中心,而不是简单的由各个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门进行测试和管理。体质健康管理中心应由校级领导主要负责,建立一个由体育教研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工会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相应的工作人员组成。体质健康管理中心的领导,首先要执行上级部门的战略决策,其次要与下级管理部门协调实施。体质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各部门必须齐抓共管,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体质健康服务。

制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高校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体质健康管理制度,并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操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体质测试顺利有效的进行,从而促进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锻炼身体。同时加强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更科学、规范、合理。另外,高校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必须提供较为充裕的资金。资金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根本保证,学校应该将学生体质测试的资金专门用于学生的体质测试及其管理,这样才能促使各项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深入开展。还可以对一些在体质健康方面有很大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可以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各专业院系的综合考评中身体是学习、工作的本钱,只有把身体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和工作。大学生的综合考评中即有体质方面和参加体育活动方面的,这就要求高校对各专业院系的考评中除了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外,还应加入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通过对各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分与减分,在这种行政干预下,各专业院系就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积极地参与到身体锻炼和体质测试中来。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2.对体质测试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

要对学生的体质进行管理,其核心环节就是要制定有效的测试规划和方案。近年来,高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很多高校的学生已经超过万人甚至数万人。所以,对各所学校来讲,一年一次的测试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这样大的工作量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序地开展并完成数据的上报,这需要确实可行的方案作为基础。在准备测试的期间,体质管理中心应制定好方案,做好分工,准备好测试的器材、场地、安排好参加测试的人员等。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规划时,要从学生的人数、测试的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具体规划,而且要细化到每一台机器的用途、设置地点、测试方法,每一位测试人员的职责、工作地点、工作规范等。在计划和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该多采用表格的方式,以达到清晰明了的效果,让每一位参加测试的工作人员对于整个测试流程都能够做到了然于心。

加强行政干预,对学生体质健康及相关知识进行多渠道宣传

中共中央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高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主要对象在思想认识上、行为上还有较大差距,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到体质管理的意义,积极地参加到体质健康管理中来,学校体质健康管理中心要加强多渠道的宣传,让学生接受体质管理理念,加强自我健康教育。学校的宣传可以定期地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网、校园广播、各种大中小型讲座等对体质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和宣传,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知,同时使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学生家长也充分了解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体质健康加以重视,积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管理。

“测试”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跟踪干预

心理健康测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健康测试 举校体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04-02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意义不仅是监测学生个人的体质健康状况,更是为其树立终身健康的理念奠定基础的重要方式。高校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当中,对测试过程的掌控及对测试结果的运用,仍不能较好地将各方资源有机联系起来。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举校体制”,可以强化测试中各部门、各环节、各参与者之间的联系,为真正达到测试的目的提供可靠的支持。本文试对此做一探讨,以优化大学生体质,促进终身体育、终身健康理念的奠定。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举校体制”及其特征

高校作为一个自主自治的场所,肩负着育人的崇高使命。发展是要以人的健康为根本前提,生命如果受损,人的任何理想都无从谈起。学生的健康需要社会的关注,需要更多的力量来为个人的健康成才保驾护航。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需要在自我成长的过程当中,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关注自我健康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才能从源头预防自我健康变糟而不被发觉,进而引发猝死等危害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举国体制”在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与发展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举国体制”相似,在学生体质健康受到更加关注的今天,“举校体制”也是一种手段。所谓“举校体制”,就是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当中,集全校之力,让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人力,利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通过微观管理的方式,突出学生的管理主体角色,来形成以优化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质量、形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长效性机理和制度为特征的管理体制。“举校体制”是基于高校自身的管理特点,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而确定的机构、权限、运行和制度的总和。“举校体制”的建立,更加强调测试管理当中对于引导者和实行者的问责,突出大学生在管理主体当中的自主自觉的地位,打造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涯中时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的行为养成。

二、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举校体制”的必要性

(一)“举校体制”的建立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范系统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中规定:“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完善工作条件,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成绩向学生反馈,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形成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年度报告。及时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在“举校体制”的建立过程中,规范系统作为基础及核心的环节,对测试工作的流畅、科学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规范系统包括可以明文的形式公布的测试的工作规范及测试的主导部门、主责部门,也包括约定俗成的测试问责形式、处理方法。多数高校所成立的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作为测试工作的主导机构,具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而相对一些普通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院校,体质健康测试的管理与服务一般只能依托体育教学部或体育教研室来承担。在测试文件的解释和传达、测试时效性与实效性的要求、测试工作的评估当中,规范系统始终起着监控和调节的作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或相当职能部门,则需要在整个测试当中将规范系统的职责和权利发挥到极致,在管理过程当中出现意见分歧时,主动承担责任,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保证“举校体制”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当中不仅有了对高校成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要求,而且对测试中心的职责和任务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安全组织实施体质健康测试、高效进行测试管理、运用测试结果为学校体育工作服务、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而还未能成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高校,其职能主要依靠体育教学部门来执行,不管是何种形式,测试中心(测试领导小组)都处于管理的主导地位,对测试的组织、运行、监督、反馈起着引导作用,在责任和权力统一的指导思想下,严格按照测试的要求进行管理。

(二)“举校体制”的建立是促进学校各部门协同配合开展测试工作的基础。一直以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被外界认为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作,主要是因为动用到全校的大部分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测试工作,但仍不能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出台之后,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部门对测试工作的协同,才能达到“举校体制”管理的目标。在测试管理当中,学生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发挥宣传、动员学生按照测试的要求诚信参与测试,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是依据测试的工作安排来统筹协调各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后勤保障部门主要是进行测试工作的义务监督及场地器材的维护;现代技术设备部门主要是协助进行测试信息的管理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而不同的部门,按照责任的要求,强化体测中心的主要作用,增强体育教师的岗位意识,发挥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发挥上对测试技术、要求、规范上的专才地位,才能够很好很准确地为测试的客观可靠性保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举校体制”的建立是发挥学生在测试管理中主体地位的保障。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和发展服务,就要求测试的管理不能离开大学生这个主体。而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对自我健康的意识,将对自我身心状况的关注化成自我管理的动力,行使自己的体育权利,而不是“老师叫我测什么,我就测什么”,其他的一概不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其一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与自我管理讲座”来进行,利用体育课程当中的理论课程,来让学生了解测试的标准、测试项目的意义、测试结果的评定等内容,让学生与体质健康测试“亲密接触”。其二是通过利用改变数据公开的方式,利用数字校园,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到测试数据的核实与上报工作当中,运用各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来增设学生登录的入口,把学生对测试结果与自主锻炼的结果作为体育课程成绩及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诚信自主管理,班主任、体育教师、测试主管部门自下而上地逐层管理,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同时,逐渐形成学生自主管理健康的“蝴蝶效应”,逐步改善学生不关心、不关注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现状。

(四)“举校体制”的建立是达到准确地展现测试结果目标之手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当中,所规定的测试项目,相对于旧的标准要求而言,对测试的设备要求已有所不同,在一些项目的测试上,给予手工测试或是仪器测试的选择更大的空间。作为“举校体制”的一部分,小至测试常用的秒表,大至测试用的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电子测试仪,都需要在测试前、测试中和测试后进行校正、维护,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安排专人会同学校设备部门的人员进行器材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测试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寿命,使得“举校体制”的运行更为顺畅,测试的结果更科学。

三、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举校体制”的措施

(一)强化“举校体制”运行效果的监测方式。要实现“举校体制”的良性运行,在日常的测试管理当中,大胆地将学生引入到参与测试管理过程,是决定体制能否长期存在的关键。在运行的环节当中,一旦缺乏监管,则会使“举校体制”胎死腹中。“举校体制”运行效果监测,需要借助问责制来完成,以形成对测试中心为主要责任部门的严管、相关部门依照失误程度及后果进行惩罚、学生按照诚信缺失来进行教育的监督制度。

(二)着力解决“举校体制”在实际运行的关键问题。各部门之间由于在日常工作的运行当中,时刻以“举校体制”的运行为中心是不切实际且很难执行的,因此在测试之间,必须通过测试主导部门进行测试规范的培训与考核,考核达到要求的人员才允许担任测试员;重视对测试人员工作量的准确统计,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测试管理当中责权利的统一;结合学生工作的要求,对学生干部及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学生参与测试的管理过程当中,据实进行成绩的统计和上报;“动员多次不如问责一次”,在测试管理中,对参与管理的教师、学生进行问责,保证机制的良好运转;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学生开具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运动处方,测试中心利用课余时间开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关注自我体质状况的同时,实现有问可询、有疑可解。

四、结语

“举校体制”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管理当中,是整合相关资源来力保测试工作能体现现代大学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精神,是各高校可以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管理体制,它既包括了一般测试管理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又对常规的管理提出了创新: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当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管理育人,培养与形成大学生对自我体质水平有明确的认识,进而形成在体育活动当中的自我安全保障源,并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通过“举校体制”的运行,来切实保障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高校培养德智体合格人才的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一民.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解读[J].体育教学,2014(9)

[2]于红妍.中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0)

[3]宋永生.普通高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长效机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0)

[4]李志勇.如何利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J].体育教学,2014(11)

[5]张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验的公平性与有效性问题――基于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的启示[C]//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2014

心理健康测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报告,其中20.23%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措施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体育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李志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李志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5):75-77.

心理健康测试题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