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企集团公司工作总结

国企集团公司工作总结

国企集团公司工作总结

国企集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1.1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本质

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是关于企业集团公司发展的谋略。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是成长、壮大的过程,其中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变化。企业集团公司发展也需要谋略,对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的谋略就是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有四个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长期性,三是基本性,四是谋略性。整体性是相对于局部性而言的,长期性是相对于短期性而言的,基本性是相对于具体性而言的,谋略性是相对于常规性而言的。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必须同时具有这四个特征,缺少一个特征就不是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

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不是企业集团公司发展中长期计划。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是企业集团公司发展中长期计划的灵魂与纲领。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指导企业集团公司发展中长期计划,企业集团公司发展中长期计划落实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前者是纲,纲举目张。

1.2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意义

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意义是由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本质特征决定的。因为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有四个本质特征,所以它的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

1.2.1谋划企业集团公司整体发展很重要

企业集团公司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局部有局部性的问题,整体有整体性的问题,整体性问题不是局部性问题之和,与局部性问题具有本质的区别。企业集团公司发展面临很多整体性问题,如对环境重大变化的反应问题,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问题,对生产要素和经营活动的平衡问题,对各种基本关系的理顺问题。谋划好整体性问题是企业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时刻把握企业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

1.2.2谋划企业集团公司长期发展很重要

企业集团公司存在寿命,寿命有长有短。投资、经营者应该树立“长寿企业集团公司”意识。为了使企业集团公司“长寿”,不但要重视短期发展问题,也要重视长期发展问题。企业集团公司长期发展问题不是短期发展问题之和,与短期发展问题具有本质的区别。希望“长寿”的企业集团公司面临的长期性问题很多,如发展目标问题、发展步骤问题、产品与技术创新问题、品牌与信誉问题、人才开发问题、文化建设问题。希望长寿的企业集团公司就要关心未来。对未来问题不但要提前想到,而且要提前动手解决,因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一个过程。

1.2.3长期性谋划时把握基本性问题很重要

树叶长在树枝上,树枝长在树叉上,树叉长在树干上,树干长在树根上。在一个企业集团公司,树叶性的问题有成千上万,树叉性的问题有成百上千,树根性的问题可就不多了。这类问题虽然不多,但非常重要。要是树根烂了,任凭你怎么摆弄,树叶也不会再绿。假如企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解决不好,即使再怎么努力奋斗也不会收到成效,甚至越努力奋斗赔钱越多。

1.2.4在研究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时谋略很重要

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不是常规思路,而是新奇办法。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应该使企业集团公司少投入、多产出,少挫折、快发展。谋略是智慧结晶,而不是经验搬家和理论堆砌。智慧之中包含知识,但知识本身并不是智慧。智慧与知识具有本质的区别。智慧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也是对信息的机敏反应。谋划企业集团公司发展固然要借鉴先进理论和先进经验,但如何借鉴还要靠智慧。

1.3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内容

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没有固定的内容,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涉及企业集团公司中长期干什么、靠什么和怎么干等三大方面的问题。

谋划企业集团公司中长期干什么,就是要定好位。企业集团公司要发展,定位很重要。定位是为了解决发展的方向、目标问题。企业集团公司发展要有正确方向,要灵活地运用规模化和差别化原则,要坚持专、精、特、新;定位是为了解决核心业务问题。企业集团公司也可以开展多项业务,但核心业务不能多。可以搞多元化经营,但不可以搞多核心经营。用核心业务带动其它业务,用其它业务促进核心业务,这是先进企业集团公司的成功之道。不仅对经营范围要定位,而且对经营地区等也要定位。定位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定位的方法很多,定位无定势。定位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很复杂。许多企业集团公司认为自己的定位很正确,实际上存在很大问题,而这些问题足以使他们发展缓慢或失败。

谋划企业集团公司中长期靠什么,就是要广开资源。集四面潜在资源、成八方受益事业是企业集团公司的使命。广开资源是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不广开资源,再好的定位也没用。

要树立大资源观,不仅要重视物质资源,也要重视人力资源;不仅要重视体力资源,也要重视智力资源;不仅要重视国内资源,也要重视国外资源;不仅要重视空间资源,也要重视时间资源;不仅要重视现实资源,也要重视潜在资源;不仅要重视直接资源,也要重视间接资源;不仅要重视经济资源,也要重视政治资源;不仅要重视有形资源,也要重视无形资源。广开资源要运用智慧,运用智慧就能够善用资源。

谋划企业集团公司中长期怎么干,就是要制定好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实现定位的保证,是善用资源的体现,是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中关键、生动的部分。从哪里入手、向哪里开刀、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保哪些重点、丢哪些包袱、施什么政策、用什么策略、怎么策划、如何运作等等,这些都是战略措施的重要内容。战略措施是省钱、省力、省时的措施,省钱、省力、省时不等于不花钱、不用力、不用时。战略措施要贴近实际、顺应趋势、新颖独特、灵活机动。战略措施要以定性为主。战略措施要有可操作性,但这种可操作性不同于战术的可操作。

1.4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制定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没有固定顺序。一般而言,它要经过战略调查、战略提出、战略咨询、战略决策等四个阶段。

战略调查与战略思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战略调查要有宽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目光,要善用直觉并灵活思考,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抓住企业集团公司发展的深层问题和主要问题。战略调查主要搞清以下问题:现实市场需求及潜在市场需求,现实竞争对手及潜在竞争对手,现实生产资源及潜在生产资源,现实自身优势及潜在自身优势,现实核心问题及潜在核心问题。论文格式战略调查要搞清有关事物的联系,既包括空间联系,也包括时间联系;既包括有形联系,也包括无形联系。

在战略调查基础上要提出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草案。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草案不需要很具体、很系统、很严谨,但要把核心内容阐述得淋漓致尽。提出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草案对有关人员是一次重大考验,要求提出者富有责任心和事业感,富有新思想和大勇气;要求听者虚怀若谷、深思熟虑,不要墨守成规、排新妒异。

为防止战略失误、提高战略水平,企业集团公司在提出发展战略草案之后、确定发展战略之前,需要就整个战略或其中部分问题征求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业内人士和战略专家的意见。鉴于内部能力有限,有些企业集团公司委托咨询机构研究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采取这种方式,一定要选好咨询机构。选择咨询机构要不唯名、不唯大、只唯能。即使采取这种方式,在他们提交研究报告之后,除了内部充分讨论,也要再适当征求外部有关方面的意见。

发展战略决策对企业集团公司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企业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决策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企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应该由企业集团公司领导集体决策。

第二章  现阶段建筑集团公司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2.1现阶段建筑集团公司主要特点

2.1.1市场容量大、增长速度快

我国建筑集团公司总产值近10年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建筑集团公司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格局,未来5年内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

2.1.2建筑集团公司细分市场众多,市场化进程不同总体而言,我国建筑市场可以分为与区域经济、城市化水平紧密相关的房建、市政工程建设市场以及与国家基础产业相关的大型道路工程、大型工业工程建设市场等领域,受国家历史条块分割管理机制的影响,其总体规模、增长速度、主管机构、进入壁垒、获利能力等环节差异极大。

2.1.3市场供需层次复杂,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需求结构、需求层次复杂多样;以劳动力密集型为特点的低端服务模式、以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甚至以咨询能力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为表现的知识密集、管理密集、资金密集型服务模式共生共存。总体表现为结构性供过于求(主要是以低端、劳动力为基础的产能供应巨大)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严重。建筑集团公司高端服务能力严重不足,随市场发展及国际领先建筑集团公司进入,高端供需紧张将会迅速得到环节及发展。

2.1.4领先建筑集团公司追求业务模式创新

建筑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集团公司领先企业将进一步摆脱劳动力密集型特点,向知识密集型、管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变,由简单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向工程总承包模式转型,并追求实现规模化扩张。

2.2  存在的问题

我国加入WTO后,建筑集团公司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内环境的影响,而且随着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国内化,国际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建筑集团公司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国外建筑集团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

2.2.1 经济实力弱

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我国建筑集团公司对外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建筑集团公司大多数是白手起家,国家并没有投入多少资金,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与国外大型建筑集团公司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拿到更多的项目,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很多能拿到的项目也只能放弃。除自有资金短缺外,困扰我国建筑集团公司的另一个问题是企业融资困难,其一是保函不好开,国内银行对出具保函的现行做法对我国建筑集团公司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不利,因为银行有时需要全额担保,这样高额的担保企业往往拿不出来,因而企业很难得到保函,而没有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不可能拿到项目,连资格预审都通不过,更不用说承建项目了。其二是流动资金贷款困难,目前国际工程项目带资承包的比重越来越大,没有强大的金融服务作为后盾,靠企业单枪匹马,是很难在国际工程市场上立足的。其三是在国际市场上融资受到很多限制。其四是企业内部资金使用不合理,资金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2.2.2 总承包能力差

我国建筑集团公司在总承包模式方面与国外有着明显的差距。目前,国际上常采用8种总承包管理模式:平行承发包模式、施工总承包模式、施工联合体模式、施工合作体模式、CM模式、NC模式、BOT/PFI模式。工程总承包模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其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特点。CM模式适用于工期要求紧的“边设计、边投标、边施工”的特大型项目。

NC模式是业主完成初步设计之后转化式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BOT模式的特点是建设、经营、移交一体化,是投资带总承包的管理模式。近几年,我国总承包管理主要是从事施工总承包管理,而对其他几种总承包模式不熟悉,难以适应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的需要。

2.2.3项目经济效益不理想

我国建筑集团公司在与国外建筑企业的竞争中,存在不少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专利技术少,在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对国际标准不熟悉,运用不熟练,影响到自身技术水平的发挥;三是在管理上不能把在国内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成功地运用到境外项目上。此外,在管理手段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建筑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不能满足国际承包工程的工作准则、工程程序等方面的要求,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完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包括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迅速反映的报价系统、国际采购的网络系统,这些问题往往使得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与国外建筑集团公司相比,我们在设计、施工等方面经营品种单一、功能不全,一直未摆脱自成体系、各自封闭、追求“小而全”的模式,造成相互间的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装备、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重复建设。竞争不规范,不仅把已有的优势化整为零,而且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外的发展。

项目的经济效益不理想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国际建筑市场是买方市场,各国企业之间投标是相互压价;另一方面,管理水平不高,因而项目创汇水平不理想,少数项目亏损严重。

随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建筑集团公司的迅速增长,原来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无序竞争,自相残杀等问题日趋严重。多家中国建筑集团公司投标同一工程项目,恶性竞争,尤其是一些“窗口型”公司跻身于非专业及特长的项目竞争,由于对工程合理的报价、技术专利、结算及合理工期等方面不很熟悉,相互压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公司的中标率,减少了中标公司的应得利润。在很多国家,时有出现一个项目有十几家中国企业竞标的现象,个别企业为争到项目不惜低毁其他兄弟企业,在国外市场造成恶劣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企业的整体信誉。

第三章  我国建筑集团公司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面对新形势,集团公司建筑集团公司必须未雨绸缪,及时把握行业前景,准确掌握市场需求,摸清竞争对手的发展状态,坚持科学战略定位,并据此做出超前的市场预测,明确自己的发展领域、方向和优势,制定出适应市场和社会的战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3.1 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建筑施工企业要按照建立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实行精细管理,强化项目和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3.1.1管理体制方面

要建立有效的集团管理模式,母公司与子(分)公司间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优化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精简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适度集权和合理分权。建安公司侧重于规划、决策、信息交流和资本运营,子(分)公司则全力以赴搞好生产经营和成本控制。

3.1.2项目管理方面。要以精细管理为指导思想,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强化管理责任,建立职业化的项目经理组织、专业化的项目管理队伍、法制化的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搞好施工项目的安全、进度、质量、效益、信誉管理,进而实现最佳效益。

3.1.3管理手段方面。要积极推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行办公自动化,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各项工作效率。

从国内外先进建筑集团公司的发展道路看,考虑到集团公司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培育我们的建筑总承包企业应立足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能力,不断拓展施工领域与地域,提高专业化施工水平,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份额,降低经营成本,做强做精工程施工这个传统的主导产业。二是要着意挖掘建筑集团公司价值链,并通过价值链纵向一体化管理,拓展上下游业务,提高产业附加值,获得高额回报,最终发展成为以建筑业上游(工程咨询、勘察设计、项目投融资)、中游(工程施工)、下游(设施运营服务业)为主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集团公司。

3.2 强化技术创新提高整体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最具活力和动能的要素。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掌握高难新技术,拥有专长,保持“领头羊”地位,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进而形成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内保持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建筑企业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各级公司要建立管理者挂帅和总工程师组织实施的科技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技术部和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3级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创新规划和计划,组织开展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活动,保证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3.2.2超前研发,抢占科技制高点。建筑集团公司也是一个产品不断更新、新技术应用广、引领消费性特点比较强的行业,所以每个企业要有长远眼光,立足国内,放眼国际,选准目标,超前研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工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不断创新,形成具有领先水平的关键技术体系。

3.2.3对接市场,培育核心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服务对象,必须紧密结合生产中遇到的高难尖新技术问题,加强科技攻关,并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现实难题。要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该申报专利的,要及时申报,并尽快促使其形成市场竞争力。

3.2.4培养科技创新队伍。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建筑集团公司科技人才紧缺,流失严重,别说因此造成了技术创新战略难以持续有效地实施,就连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也出现了“断档”现象。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要高度重视综合培养、引进、选拔各方面人才这项工作。重点是具有国际眼光,勇于创新和创业的学术带头人;具有宏观战略思维的科技管理专家;熟悉国内外经济规则的高级管理人才;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项目经理(建造师)、工程师。要创造有利于人才实现价值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和用感情留人,让人才安心工作,献身企业。

3.3 打造品牌提高整体素质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刻不容缓。品牌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要打造强势企业品牌,树立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以品牌立足于市场,创誉于社会。

3.3.1建造精品工程

即通过一流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来把工程建好;同时要搞好精品工程的评比、申报工作,使精品有所体现。

3.3.2不断提高企业资质

目前从整体上讲,建安公司的资质可以满足当前几个单位的需要,但已经没有多少潜力,不适应总承包企业的需要。所以要进一步提高专业施工资质等级,拓展资质范围,特别是应增加设计、咨询、监理等业务资质,增强总包能力。

3.3.3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品牌的背后是企业文化,它是企业的灵魂,是综合实力的体现。集团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建筑集团公司特点,归纳、总结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规范全体员工的意识和行为,引导企业建造更多的精品工程,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并最终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结论

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一个良好的上升期,为建筑产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机会。建筑集团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国企集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烟草企业;财务管理

一、企业治理结构现状

我国烟草行业历经长期的自主式发展,形成了以省为单位的烟草市场的分割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目前,烟草行业已经完成的改革是将原有的省级卷烟工业企业的国有资产统一上拨,再由其统一下放,明确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唯一的烟草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地位。“工商分离”改革后,形成了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两条独立的管理流程。在卷烟工业环节,实行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经重组兼并后的地区卷烟工业企业的二级母子公司制,省级卷烟工业企业下属还有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大型卷烟厂或者是国际化的卷烟集团公司。在商业环节实行总公司与省级烟草公司、省级烟草公司与地市级烟草公司三级体制,总公司对省级烟草公司行使出资****利,省级烟草公司代表总公司对地市级烟草公司行使出资****利。

二、企业治理中的财务治理

公司的创立、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财务资本,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和安排以财务资本的保障为前提,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也依托于财务资本的提供。没有财务资本的投入,公司不可能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存在下去,公司治理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及治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财务资本。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也离不开股权结构的调整。股权结构是指各种股权在公司中所占比重,其实质是有关不同财务资本所有者投入公司的财务资本的比例搭配问题,是通过财务资本的多元化安排来优化财务资本内部结构的问题。优化股权结构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公司股份分散化,确保持有不同种类股份的股东之间形成合理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推动企业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此外,广义上的公司治理目标是确保股东、职员,债权人及其他第三人和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财务资本的不断增值和积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

三、烟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

鉴于卷烟工业生产环节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们的集团组织结构分析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环节。对烟草集团内部改造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实现集团总部对整个系统的价值创造,也就是中国烟草总公司如何对它的各级下属发号施令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用,同时下属之间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结合中国的国情。在选择集团组织结构模型和设计组织架构时,必须要考虑到多个矛盾体的统一。一方面要考虑专卖专营和政企合一的特殊背景,另一方面也要坚持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一方面要对庞大的烟草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和垂直管理。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也要强化专业分工、鼓励内部竞争,也就是要将适度集权和有效分权统一起来。

(一)总部的职能定位

要实现集团总部的价值创造和功能建设,首先必须对集团总部的职能进行明晰准确的定位。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交易协调管理与控制是总部的核心职能,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的设计与实施是总部的一般职能。其中,企业制度包括组织结构模式、决策权和经营权的配置、政策、规章和程序、企业文化等;管理方式包括预算与经营计划管理、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等。

(二)集团组织结构的类型

按照上述总部的职能定位和实施方式的不同,通常可以将集团组织模式分为:运营控制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控制型。由于我国烟草生产企业存在以下特点:第一,产品结构是二到三个相互关联的多元化结构;第二,省级卷烟工业公司代表总公司对下级卷烟厂或者卷烟生产集团行使出资权;第三,行业改革正在进行中,试点的卷烟企业在现代公司制的管理模式上还不成熟。因此,笔者建议对中国烟草总公司定位于战略控制上,对集团组织模式采用战略管控型。战略管控模式的特征在于总部扮演着帮助核心业务和新兴业务的建立和开展,下属企业仅仅对被授权的部分职能行使决策权,除此之外的任何决策都必须通过总部。同时,下属企业一般作为利润中心,企业之间业务的关联度很高,集团总部的能力较强,对下属企业的实际控制力也很强。

(三)关键组织管理流程

在集团管控的过程中,有三条重要的组织管理流程,战略规划流程、经营和预算流程、人事业绩管理流程,这三条流程是集团组织结构能够高效运

[1] [2] 

作的保证。就中国烟草的实际情况来说,在此重点说明经营和预算流程。由于各省卷烟工业企业和下属的卷烟集团公司都必须完成上一级下达的生产指标,同时上一级也必须在一定时间对子公司的投入——产出的考核评价进行预算管理,因此笔者建议在经营预算流程中应遵照总部的生产指标必须保证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相应的财务指标必须对子公司生产经营业绩进行严格考核,各级子公司有一定的调配生产资源的能力以保证生产指标能顺利实现。

四、展望及建议

由于我国是先有子公司,然后再通过行政手段形成母公司,目前只处于完成国有资产的上传与下拨的初级阶段,最终实现母子公司制的改革还有很厂的一段路要走。这个全国性的烟草集团不仅在集团的横跨度和纵向度上都很大,长期分散低效的地方企业要合理高效地统一在总公司的领导之下也有难度。同时还要结合我国烟草行业专卖专营的特殊性,因此,这绝不同一般的集团管控改革,可以说这是一次在行政监管的前提下探索构建以为市场导向的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

国企集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概况

集团管控是指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影响子公司制度安排,从而对子公司运作产生规则和源头上影响的行为,其重点在于促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加强规范治理,以达成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人力资源管控作为集团三大战略管控体系之一,在规避子公司经营管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用人的集、分权关系以及在实际运用中母子公司的人事管理控制,可以将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分为直管型、监管型和顾问型三种。为更透彻地理解人力资源管控的实际操作情况,文章将深入阐述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二、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

A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A能源集团”)是主营能源投资、开发与管理的中部某省省属最大的能源企业,2010年实现整体上市后成为我国能源业务品种最全的整体上市公司。集团着力打造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天然气、煤炭和金融等业务“6+1”板块,同时投资参股多家企业,其下属子公司包括17家全资及控股企业。

A能源集团对公司所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采取监管型与直管型相结合的管控模式,积极构建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政策、服务、信息三大职能平台,在人力资源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展开。主要现状如下。

1.人力资源规划的集中化管控

(1)A能源集团实行母公司自上而下和子公司自下而上的双向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过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定期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五年)下发到各子公司,对公司所属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集中化控制。各子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规划人员需求,负责具体落实母公司的规划。

(2)公司在对比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定员标准已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化模型。

2.人员招聘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已遵循“集中招聘、分组实施”的原则,建立规范化的员工招聘体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员工招聘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集团公司员工招聘计划、组织年度校园招聘和其它社会招聘工作。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是实施部门,配合落实公司员工招聘办法,拟定本单位员工招聘需求计划,协助集团人力资源部做好本单位员工招聘的具体工作。

3.人才培养与开发集中化管控

(1)两级培训体系。A能源集团建立起集团公司级培训体系和子公司级培训体系的两级培训管理体系。集团公司级培训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带头组织实施,总公司各职能部门提供所负责业务的培训项目需求并负责组织相关培训;子公司级培训由各子公司自主组织实施本单位培训。

(2)人才差别化培养。A能源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培训、领导班子后备人员培训、重要管理岗位培训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重要管理岗位培训、重要业务岗位人员培训、其他员工培训根据具体情况由子公司自主组织,总公司指导完成。

(3)培训流程环节集中控制。每年年初,子公司将各自的年度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上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各单位培训计划统一制定下发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对各单位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价;各子公司培训经费使用情况也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备案。

4.考核、薪酬集中化管控

(1)分别考核,加强监督。集团总公司员工(部门负责人及以下员工)及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所属企业员工(非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工作则由子公司按照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相一致的原则独立完成。

(2)总体控制、监管检查。各子公司的工资总额、福利标准由集团公司集中控制,各子公司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货币化项目发放情况在总公司的控制范围内完成。总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定期对各子公司执行年薪的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各种违规现象会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5.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板块的统一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控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人员进出流程化、薪资发放网络化、员工培训远程化和员工招聘筛选自动化的目标。

三、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现存的问题

目前,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具体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不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目前,公司业务种类逐渐增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子公司数量日益增加,各子公司发展参差不齐。集团公司目前采取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应其“打造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目标,如集团现有的“直管与监管”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选择混乱;在“直管”与“监管”之间界限不明确;对各子公司的管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

2.子公司岗位管理呈现较大自主性,集团范围内“人岗匹配”尚未实现。因历史原因,集团内部“因人设岗”现象普遍存在,集团人力资源部缺少统一岗位说明书标准来指导各子公司的定岗定编和标准化岗位管理。部分子公司虽然有自己的工作分析制度,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一些子公司则完全没有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呈现较大的自主性。3、子公司后备人才选拔任用标准模糊,关键岗位后备人才队伍的集中化管控有待加强。集团范围的调查显示,在后备队伍建设问题上,60%的参与者认为所在公司除领导班子外的关键岗位后备人员不足。目前,集团仅制定了各子公司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而各子公司其他重要岗位后备队伍的建立和培养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子公司独立操作的空间大,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打上各子公司自己的烙印。

四、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完善

成为省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标杆、打造与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是A能源企 业未来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选择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合理进行母子公司间的权责划分并形成协同效应将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和支撑。

根据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控、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1)根据企业能源业务板块建立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目前企业已形成“6+1”业务板块,集团组织结构模式应由直线职能式向“产业板块式”的事业部式转变,对产权管理幅度和经营层次作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水电板块、火电板块、核电板块等,加强业务板块间的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进一步加强集团化管控力度为方向,逐步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2)以公司组织结构和子公司特点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权衡选择。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应依据集团组织结构的变化作相应调整,同时根据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程度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集团管控模式。在构建综合统筹的人力资源管理共享平台的同时,创建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

2.以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为依据,通过定岗定编进行标准化岗位管理

(1)优化工作分析,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集团人力资源部通过业务流程分析和岗位优化设计制定整体定岗定编管理方案,为各子公司全面推进定岗、定编、定级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定期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不断推进岗位标准化、规范化,明晰岗位职责和评价标准及其价值。

(2)形成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母公司根据工作族群的不同建立相应的领导力(中高层岗位)模型、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以及专业技术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等,为集团范围内的岗位设置提供依据,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正确的职位选择提供帮助,为人才素质的客观评价提供统一量化标准。

3.建立集团人才培养储备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后备队伍的集中化管控

(1)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三通道”发展路径。在集团总公司内部建立任职资格体系,设立不同职类、职种的职业发展通道,各子公司依此制定本公司的岗位序列对应表,激励员工按照本职种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同时,着重对后备人才跨职种的锻炼和培养,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后备人才队伍。技术、技能、管理三条通道的平行层级结构中,相同层级人员具有同样的地位。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既可以在自己所在的系列发展,也可以在满足任职条件的前提下,转入其他系列发展。

(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继任计划。集团核心管理岗位和重要业务岗位按1:2的比例形成后备梯队。根据后备人员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打破单位限制,通过工作轮换或者“上挂”、“下挂”等实行集团统一调配、交流使用,使后备人员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

(3)分层次全方位培养人才。鉴于后备人才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对后备人才的发展培养坚持“分工负责、共同培养”原则,公司级后备人才由集团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评价、制定培养计划、协调资源并对其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子公司后备人才由各子公司组织评价,制定和落实培养计划,总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集团范围内的各种培训发展资源。

(4)调整考核方式,动态管理。结合业绩考核、培训考核和违规惩处等情况,对后备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保持后备人员的竞争力。根据考核中后备人才的淘汰和晋升等情况,及时对后备人员队伍进行补充,保证后备供给比例。

总体来看,A能源集团目前的人力资源管控已经从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板块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源事业和能源企业的发展吸引着所有人的眼光,2013集团“管控年”的背景之下,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目标对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 沫:《国有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以A国有企业集团为例》,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7期.

[2]赵琛徽 胡 敏:《构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11期.

[3]张 艳:《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设计初探》,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6期.

国企集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 法律风险 管理现状 管理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094-03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永恒的主题。企业的风险管理,最终的落脚点是法律风险的管理。风险管理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这之前,企业一般通过购买保险来分散集中性的风险,将自己承担的损失转嫁出去,企业自身不重视风险的控制问题。直到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发生以后,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损失风险,危及到了企业的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迫使企业开始重视风险管理的研究,使其成为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定义

1.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工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具体法律行为不规范导致,与其所期望的达到的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1}

2.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因法律法规因素所引致的由公司承担的潜在经济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风险。{2}

3.企业经营行为违法而导致的法律责任就是企业的法律风险。{3}

4.企业法律风险是由于自身或其对方违法犯罪、侵权违约而使本企业遭受与法律有关损失的可能性。{4}

5.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可能减损企业现有或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此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义务可能承担的责任和损失。{5}

6.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可能减损企业现有或未来收益,或使企业丧失商业机会,或阻碍企业发展的与法律有关的经营风险。{6}

7.企业法律风险是基于法律环境产生的与权利义务有关的商业风险使公司权利义务失范招致法律责任、产生实际损害的可能性。{7}

从上述各种观点可以看出,对企业法律风险的定义基本上是从风险诱因和风险后果两个方面进行界定的。在风险诱因方面,各方观点差异较大。大多数观点都未能涵盖较为常见的一些企业法律风险诱因。在风险后果方面,各方的观点一致,即认为法律风险是一种给企业带来损失或不利后果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或合同的约定,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法律的主体的作为及不作为,而企业产生的负面法律责任或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内涵

法律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价、控制法律风险的全过程。法律风险管理与传统的法律风险防控、法律风险防范有着本质区别。法律风险管理强调从管理的角度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1.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但法律风险管理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的价值。

2.企业法律风险是风险的一种,因此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种。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组织职责、管理流程等同样适用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3.法律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循环、不断改善的动态过程。法律风险管理不是独立的管理活动,也不是企业新增加的一项管理活动,它需要渗透到企业管理活动中,内生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流程之中。法律风险管理不是一个现行程序,而是由许多相互影响的要素、流程所组成的,有效的法律风险管理源于这些要素、流程的平衡。

三、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的重要性

1.企业法律风险的广泛存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原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说:“其实并不是GE的业务使我担心,使我担心的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而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污点并使公司毁于一旦。”从这位世界著名管理大师的感言中可以看出,企业法律风险已经广泛深刻地影响到了现代企业的运营安全。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这是对公司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企业法律风险却有广泛性的特点,各种公司行为,如企业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合同履行和营销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法律风险。

2.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从现实意义上讲,企业法律风险是由于未实施或未有效实施法律控制措施,而导致企业利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与企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商业风险等以不可抗力和市场因素为特征的风险不同,法律风险是以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为特征的。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如果企业自身不能掌控,往往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灾难。因此,任何企业都应该重视、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实际上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集团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

集团公司根据晋国资法规〔2004〕48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国有重点企业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通知》和晋国资法规〔2005〕192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省属重点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为全面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晋城煤业集团制定了《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企业总法律工作实施方案》。近年来集团公司在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设企业法律事务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现有法律事务管理体系不能适应集团公司转型跨越发展形势,不符合国务院国资委、省国资委对国有大型企业法制建设的规定要求,主要表现在: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制度及所属子分公司法律事务机构不健全、无法履行法律顾问工作职责;管理手段落后,无法在集团公司内实现各种法律资源的融合、提升,法律风险防控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难以结合,不能适应集团公司的集团化管理需要。

由于集团公司的法律事务管理涉及到公司战略、安全生产、资源整合、公司设立、企业上市、人力资源、财务、市场营销及资本运营等诸多方面,因此对企业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尤为必要。

五、初步构建集团公司法律事务管理体系和风险防范监控体系

2011年8月集团公司根据山西省国资法规[2007]69号、[2009]50号、[2010]112号三个文件和集团公司“四届一次”职代会精神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了《集团公司法律事务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对照省国资委法制工作三年目标的要求,集团公司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加快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全面实施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认真做好三项重点法律审核把关,不断加大法律纠纷案件协调处理力度,并取得明显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增强。企业领导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企业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普遍加强。近年来,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不断强化自身法律意识,带头营造依法治企的经营管理环境。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武华太强调:严格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建立集团公司科学、规范、有效的法律管理参与机制,健全完善法律风险监控体系,确保企业各项工作依法健康推进。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为组长、法律事务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其它公司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依法治企领导组,明确了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要求,将法制工作纳入各子分公司的考核评价内容,为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企业法律顾问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集团公司在推动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落实总法律顾问职责、发挥总法律顾问作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2011年,经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研究决定,在所属各产业板块重要子公司――金鼎公司、蓝焰煤层气公司、宏圣公司、天安公司、晋圣公司、金石公司、晋开公司7家公司作为首批试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单位,子公司总法律顾问人选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选拔。受聘任的总法律顾问,享受集团公司副处级干部待遇,作为所在公司的领导班子成员,负责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合法性。在省属企业层面,晋煤集团作为第一家大规模公开招聘子公司总法律顾问的单位,在落实省国资委有关要求的同时,为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集团公司各板块重要子公司的法律事务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企业法律事务机构进一步健全,法律顾问队伍不断壮大。集团公司结合企业法制工作需求,加快推进所属子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截至目前,集团公司有18家子分公司设立法律事务机构,比三年前增长约5倍,且均为一级独立职能部门。此外,为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集团公司探索实行了派驻法律顾问制度,将通过统一选聘的40名法学本科以上毕业生,派驻到所属子分公司,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履行相应职责。该项制度的实施,在发挥加强子分公司专业人员力量、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等作用的同时,有力增强了集团公司与子分公司的法律业务联系交流力度,形成集团公司本部法律人员、子分公司法律人员、派驻法律人员“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上下合力、良性互动的局面。

3.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不断推进,法律管理参与机制逐步深化。企业经营决策和重要规章制度的法律审核得到加强。集团公司《“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办法》规定,重大事项、重大投资等议案在提交会议决策前,应由法律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将“三重一大”制度与重要决策法律审核制度有机结合,保障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依法合规。在落实三年目标期间,法律事务部多次参加集团公司党政联席会、投资及项目审查管理委员会、融资担保管理委员会等会议,依法发表法律意见,确保重大经营决策的合法合规。

企业合同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集团公司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等手段,加快实现合同管理的统一归口、统一流程、统一文本、统一平台。针对集团公司范围内合同涉及业务广泛、流程复杂等情况,集团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确立了合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确保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终止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同时,集团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将经济合同法律审核固化为必经的工作流程,逐步实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对接。

六、法律顾问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的同心圆文化模型。加拿大的两位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同心圆模型”的理论。在这个模型中,内层圆、中层圆和外层圆构成企业文化的三个同心圆。这三个同心圆又分别代表着公司的三种不同文化,即企业的魂文化、法文化和形文化。其中,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本,法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保证,形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三种文化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有“魂”无“法”,魂文化不能实现,形文化没有保证;有“法”无“魂”,法文化和形文化便没有方向。只有“魂”、“法”、“形”相互结合,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建立企业文化的预期效果。

2.集团公司法文化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既要以正确的理念为先导,更要用法文化作保证。集团公司的法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中层圆,实质上是构造集团公司制度体系的文化。这一制度体系文化应当是以国际惯例、国内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规范为内容的承上启下的“合规文化”。这一文化对上体现着公司的理念,对下制约着员工的行为,对外起着平衡企业与政府、消费者、供应商和社区关系的重要作用。

3.集团公司内部法律事务工作的重要作用。在集团公司法律事务管理中,经常会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对公司领导的抱怨,认为公司领导不重视法务工作,公司的法务工作被边缘化;另一种是企业的管理层对公司法务工作的抱怨,认为法律事务部经常使公司的商业机会难以实现,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法律事务部只会“踩刹车”,而不懂得“加油门”。

实际上,公司法务工作的作用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层对企业法律顾问作用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公司对法律事务作用的定位。集团公司法律顾问在提出法律意见时,不仅要评估法律上的风险,更要整体考虑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运营情况以及市场的变化等等。集团公司的法律顾问在公司的法律事务管理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出现法律纠纷后的法律救济,更多的是保证集团公司合规管理以及对公司法律风险的管控。

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总体目标的确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是要通过对集团公司法律风险全面、规范、动态的管理,提高集团公司的法律风险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有效降低集团公司整体法律风险的目的。企业应当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要求,围绕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确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一总体目标应当确立以下基本目标:

(1)能够针对不断变化的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集团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为集团的科学决策、依法经营提供保障。

(2)应当以制度、流程建设为重点,形成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

(3)应当按照统一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架构,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涵盖集团公司及各子分公司各层面的全面、规范、动态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4)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从战略目标制定,到战略目标实现的全程风险管理。一般来说,企业有四方面的目标,即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一般指财务上的目标)和合规目标。合规目标作为企业的四大目标之一,实际上是一个保底性目标,也就是企业遵循法律法规,避免法律风险的基本目标。

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由一系列制度、流程、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涉及企业运营管理方方面面。在管理体系的设计上,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主要由三个模块构成,即法律风险的分析、法律风险的控制和法律风险的实施评估。其中,分析模块的功能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和测评,全面、系统地认识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控制模块的功能是依据法律风险分析的结果,制定、实施合理的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实现对法律风险的有效控制;实施评估模块的功能是通过对控制实施的状况进行评估,实现对法律风险控制的改进和体系的更新。三个模块相互作用,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动态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2.建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应当注意的内容。

(1)法律风险识别的系统性。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识别应当是结构化、全方位的识别。集团公司应当按照内部的管理职能和运作流程,全面梳理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准确分类,使法律风险的识别成为一项规范性工作。

(2)法律风险分析的定量性。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对所有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量化测评,将具有不同法律性质,分散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法律风险,统一用可能性、损失度和风险期望值等标准来衡量。通过定量衡量使各种风险之间具有可比性,并从管理的角度区分出轻重缓急,使企业法律工作找到从事后救济到事前防范的切入点。

(3)法律风险控制的整体性。法律风险产生于集团公司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对于法律风险的控制也必须落实到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第一线。集团公司也应当将法律风险管理看成集团公司全体部门和所有员工的应有职责,把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法律风险管理控制的责任明确起来,使法律风险的管理真正成为全面管理、全体管理、全过程管理。

(4)注意法律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性。法律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伴随着企业从成立、发展到终结的整个周期。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是动态的运行结构,集团公司应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这一管理体系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这一体系始终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集团公司还应完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对法律风险长期、动态、高效的控制。

八、法律顾问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法律顾问在参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可以起到以下四方面的作用:

1.法律顾问可以为集团公司及子分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意见。法律顾问参与集团公司及子分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经营决策的合法性和法律上的可行性,为集团公司及子分公司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切实的法律保障、有效防范法律风险。

2.法律顾问可以更为敏锐的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每个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企业内部人员一般只有发生了案件以后才会引起注意。法律顾问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企业的各种法律风险具有更高的敏锐性,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更容易提出整改建议。

3.法律顾问可以在企业的法律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企业的法律培训,可以使员工尽快形成依法获取权利、行使权利和保护权利的思维方式,养成按章操作的行为习惯。大多数法律顾问都有讲课、培训的能力,因此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制培训也是法律顾问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应有之义。

4.法律顾问可以参与企业建立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全过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是集团公司建立的对法律风险进行评估、控制、监控与处理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的运行有赖于管理流程的具体设计和运作。法律顾问可以全程参与有关的决策论证、制度安排、程序设计和方案审查等工作,并可以排除这些过程中的障碍。而且,在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中,法律顾问将会继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终上所述,企业法律风险的事后救济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防范和消除。集团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始终贯穿了“预防为主”的理念,改变集团公司应对法律风险的传统模式,为集团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释:

{1}向飞,陈友春.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法律出版社,2006版,第21页

{2}王正志,王怀编著.公司法律防范与管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3}王宾容,王雯霞,孙志燕编著.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版,第10页

{4}金荣奎.企业法律风险的鉴定与防控.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版,第23页

{5}于吉.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做法加强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版,第4页

{6}彭金光.企业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机制.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版,第77页

{7}郭晋平.防控风险是法治企业的前提.中国石油企业,2006(1)

国企集团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总经理:王志刚

财务部主任:张登洲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2002年2月以信息产业部军工电子科研院所为主体组建的国有大型重点骨干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之一。集团公司现有47家电子科研院所,近200余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2家),主要分布于全国十八省、市。

集团公司总资产约5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约7万人,其中院士10人,正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逾千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60%。集团公司业务范围从基础电子元器件、设备研制到重大电子系统工程,基本覆盖电子信息产业的各大产品门类,服务领域涉及通信、金融、交通、能源、材料等各行业。

获奖理由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继续加快包括国防科技工业在内的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是把我国军工企业建设成为具有创新型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国军工电子的“国家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积极配合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资金运营系统、资产经营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和财务监控系统为主体的财务运作“五大系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构建了有效的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在把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组建于2002年年初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科技集团”)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双重使命,也是我国国家科研院所向企业化经营转制的成功典范,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根据2005年度财务决算情况,截至2005年底,集团公司总资产418.09亿元,净资产135.13亿元,比2002年集团公司成立时分别增长86.34%和169.29%;2005年集团公司实现总收入215亿,利润总额15.5亿,实现了在2002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资产运营效率不断增强,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在国资委2004年度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集团公司被评定为A级;在国防科工委2004年度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集团公司军工任务计划完成率、利润总额均排名第一;在国防科工委2005年度十一大军工集团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

一、准确定位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夯实企业发展基石

准确定位发展战略是一个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并结合所处的行业属性、市场竞争状况。随着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军工企业也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寻求新经济增长点和切实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的全新课题。

中电科技集团的成员单位主要为研究院所,先有成员单位,后有母公司,成员单位都分布在国内,地域布局比较分散,涉及电子行业门类广,企业管理跨度大。以王志刚总经理为首的集团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最终明确了集团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地位,制订了适合集团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这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和谐企业,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二、完善“五大系统”,构建与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相协调的财务发展战略

为配合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经过"十五"期间的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财务管理在集团公司管理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集团公司科研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方面的作用,科学配置资源,促进集团公司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中电科技集团的财务发展战略就是建立财务运作的五大系统,即:建立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立以银行运作为模式,以集约化管理为宗旨的资金运营系统;建立以盘活资产为目标,以资本为纽带的资产经营系统;建立会计电算化为起点,以集成网络化为平台的财务信息系统;建立以人为本,以防范风险为目的的财务监控系统。

目前,五大系统的建设正在积极地向前推进,有的系统在集团公司经济运行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集团公司财务战略五大系统是紧密联系的有机体系,有如下特点:一是紧紧把握住了现代财务管理进步的方向,揽括了资金集中管理、资本运营、以网络化为特征的财务信息化、同业务紧密结合的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和重点;二是紧紧把握住了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对象――资金和资产,财务投融资的管理从实物形态上看,就是对资金和资产的管理;三是紧紧把握住了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四是运用全面预算和信息系统两大工具,将财务管理真正打造成企业管理的中心;五是紧紧把握住了财务管理的基础,以人为本,防范了风险。

三、集团公司财务战略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果

中电科技集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立即着手建设现代财务管理体系,从无到有,引导各成员单位从算账报账为主,到建设“以单位的资金、资产为管理对象,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为目标,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以财务信息化为主要平台,以风险防范为根本的新的大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了集团公司经营目标实现;

(二)加强了资金的统一运作,保证了重点项目的资金配置;

(三)加强了资产经营管理工作,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

(四)加强了财务信息管理,提升了决策支持能力;

(五)以人文本,加大了财务监督力度,防范了财务风险。

四、中电科技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经验

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走科学管理的道路,同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日常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一)明确财务战略,树立战略意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

(二)支持主业,服务大局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