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智慧教育

校园智慧教育范文精选

校园智慧教育

校园智慧教育范文第1篇

雨后的津城风和日丽,新落成的海河教育园区树木青葱,一座座教学楼既古朴典雅又富有现代气息。张同志一行先后察看了机电工业学校、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与师生亲切交谈,询问教学、学习和生活情况。随后在园区管委会召开座谈会,市教委负责同志汇报了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及海河教育园区建设进展情况,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业学校负责同志介绍了校园建设和教学情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海河教育园区,是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落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聚集发展、加快建设南大天大一流大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流标准,建设一流园区,实行一流管理,培养一流人才,把海河教育园区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育园区。要进一步完善园区与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提升整体环境,做到更加协调、更加靓丽、更有特色。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特色,内涵发展,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体系。要按照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用新理念新模式推动学校发展,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坚持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推进学校与企业有效对接,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精细化管理,建设和谐文明、生态绿色校园,打造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知名品牌和重要平台。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大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创造更多科研教学成果,培养更多品学兼优人才。珍惜青春年华,珍惜良好学习环境,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知识,培育高尚情操,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

校园智慧教育范文第2篇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召开2009年度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和总结20*年的工作,表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研究和部署2009年的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构建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一、关于20*年教育工作的回顾

20*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难事急事,成功举办喜事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就我县教育系统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教育理清思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思想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全系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教育局年度总体工作安排,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巩固、发展、调整、提高”的原则,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加强校长队伍及教职工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重点,振奋精神,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敬业奉献,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使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抓住重点,促进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1、“两基”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健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措施。自20*年春季学期起,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提供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小学生5422人271.1万元,初中生11*0人831万元。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高寒山区6000名贫困学生发放了过冬寒衣。完成了东风乡“普九”攻坚的评估复查,使我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基”目标,“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幼儿入园率为37.64%;小学入学率为99.7%;初中毛入学率为101.17%;普高在校学生5160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667人;高中规模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9个班540人。

2、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硬件设施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为改善办学条件,我们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4所16个,建筑面积13896平方米,总投资1534.91万元;实施希望工程土建项目9个,总投资543.3万元,修建校舍3653平方米;实施外援项目12个,建筑面积2474.57平方米,总投资245.5万元;实施世行贷款/英国政府捐款西发项目8个,总投资288万元,其中土建项目4个,建筑面积1501平方米,政府采购课桌椅2830套,学生睡床380张,组织参加省地县师资培训2146人次;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0个,建筑面积52*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6890平方米,投资390.11万元;实施中小学附属工程32所,总投资333.5万元,第四中学二期工程总投入资金1854万元,此外,投资509万元,建筑面积3636平方米的行政办公楼建设项目正在实施;投资107万元,完成了660平方米的厕所及3800平方米的6块球场建设;社会力量办学投入修建学生公寓楼4幢,面积13272平方米,投入资金1238万元。

一年来,共实施建设项目94个,总投资5189.32万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1534.91万元,社会捐资520.7万元,地方自筹268万元,贷款及社会力量投入2142万元,新建校舍47440.57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34180平方米,使我县教育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全县校舍面积增加到402922平方米,砖混结构以上的达到46.6%,危房率31.43%,在上年的基础上下降3.88个百分点。此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偿还两基历史久债1079万元。

3、狠抓学校班子及教师队伍建设

一年来,我局以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师德督导评估制度、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重大师德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结合思想大讨论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采取有力措施狠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三爱”(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各中小学进一步健全政治学习制度、师德考核制度,使全县教职工的思想面貌和校纪校风有了明显的改善。教育局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要使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干部队伍至关重要。一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局领导班子顶住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乡(镇)党委、政府协调沟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部分乡(镇)中心校、初级中学的领导班子和县直学校中层领导进行了调整充实,有力地促进了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

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与人事部门一道认真组织考试、考察,完成了全县46名高中教师和110名初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调动了115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推荐评审聘任了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级职称教师150人以及中小学初级职务200人,我县师资队伍已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组织开展了“西发项目教师参与式培训”、“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师履职晋级培训”等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其中,“西发项目小学教师参与式培训”84人,教师履职晋级培训20*人次,校园集体舞培训59人,全国第三套广播体操培训80人,三生教育培训251人,宣明会项目办组织英语教师102人、计算机教师73人进行了专业培训。

4、认真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

招生考试工作,历来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是一项民心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学生的前途。我们始终坚持“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的指导思想,严格考试纪律,规范考场管理,加强考风监督,提高服务意识,精心组织安排,积极稳妥地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去年,高考生共有2067人,比上年增加了123人,增长6.3%,其中应届生1447人,往届生620人。中考报考人数为5258人,其中应届生4322人,往届生936人,并且重新增加了中考体育的考试科目,以50分计入中考成绩,中考升学率为47.89%,其中,市一中录取290人(录取分为580分),永一中英才班61人(录取分为625分),永一中重点班155人(录取分为582分),录取普通高中1593人(含史地生成绩为550分),择校生124人。湘云高中45人(分数不限),中等专业学校录取250人,职业高中招收高一新生224人。我们还认真组织了小学、初中、高中非毕业班各学科学年统测、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高三两次省级模拟考试及分析研讨会,严密组织了第53次、54次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报名审查工作。

我们还同县医院精心配合,完成了高考考生的体检工作。外语口试工作统一抽调教师赴市招考办完成,特别是社会考生,不论是摄像、体检、还是志愿填报、信息校对等等,我们都热情接待,为他们提供了极大方便。为了考生志愿的填写,我们多方收集外市、县及重点高中的有关信息,为我县考生提供参考。

5、安全教育长抓不懈,确保教育稳定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我局始终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抓好各阶段的安全教育的同时,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县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永教发〔20*〕7号),重新修订了《*县教育系统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永教发〔20*〕36号),并与15个乡镇和7所县直校签订了《*县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责任状》和《*县教育系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分工,层层落实了安全责任,分级建立了安全和综治工作制度。结合各阶段的安全督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各校认真自检自查,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局机关利用中考巡考、年终目标考核、体育中考、常规督查、开展教研工作等机会对全县15个乡(镇)和8所县直学校进行了专项检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开展了“三生教育”工作,通过专项治理和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逐步形成了安全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在外地教师为工资待遇闹事的情况下,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广大教职工识大体,顾大局,确保了教育的安全与稳定。

6、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

2007年3月春季学期开学时,全县514所中小学全面完成了投资1200万元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育公平的推进器。20*年,以信息技术装备、普及、应用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效益为中心,坚持“建、配、培、管、用、研”的原则,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实验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制度、电教档案资料和设备管理制度。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和研究信息技术的管理、使用,督促学校开足开全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建立试范试点学校,组织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在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模式一)农村教学点247所、模式二农村小学238所、模式三农村初中28所的基础上,去年职业中学装配计算机教室一个,装机41台,投入资金21.5万元,*四中装配计算机教室一个,装机64台,投入资金23.5万元,补充模式一设备5套。截止目前,全县中小学可使用的计算机达1683台。

(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强化教研工作,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20*年,继续以2006年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审批的4个省级立项课题和14个市级立项课题的跟踪指导为载体,以深化新课改为主线,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一是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20*年组织高中教师参加省级教学培训92人科次,初中教师参加省级教学培训468人科次,小学数学教师参加省级培训45人,中小学教育科研骨干省级培训6人,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跟踪培训12人,组织县级高考、中考教学研讨28次,培训高考专任教师171人科次,中考专任教师528人科次;二是为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组织教研员和高、初中骨干教师送教下乡81人科次,分别到22所初级中学开展支教、扶教工作;三是深入中小学校调查研究,督查落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校本教研,学习、借鉴、推广教学改革经验,教研员深入课堂看课、评课560余节次,组织学科教学研讨会56科次。组织高中教师开展校际教学观摩、交流2次。收集68篇教育科研论文参加省级竞赛,荣获省级三等奖及其以上的41篇。四项省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三项,十四项市级立项课题已结题一项。

2、以研促改,提高师生技能

为稳步推进新课改,探索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采取以研促改,以赛促研,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组织开展了全县小学科学教师说课竞赛;选拔21名英语教师参加了全县英语说课竞赛,并推荐5名选手参加丽江市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组织初、高中政治课教师各1名,代表丽江市参加全省政治课堂教学竞赛,均获得二等奖。组织全县初中学生参加全省化学知识竞赛3410人次,荣获省级一等奖6名,二等奖17名;组织高中学生分别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联赛122人科次,荣获省级三等奖以上23人科次;组织初中生参加了3项英语专项活动:全市“希望之星”英语口语大赛,一、二、三等奖共6个名次中5个名次被我县选手获得,赢得了代表丽江市参加省级竞赛的决赛权;全市“英语无国界”竞赛活动中,永北镇中学参赛队脱颖而出,并取得了赴香港参加该项夏令营活动的资格;全国英语作文大赛活动中,全县共获得一等奖8篇。一中、四中、永北镇中、永北镇小举办了科技创新作品展览,近万名各界人士参观了展出。

3、加强常规督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了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学用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用书的管理规定,切实加强与县新华书店和邮政等部门的沟通,不断完善教学用书的征订、审查核准管理机制和免费教科书的申报、发放管理体系。为了尽快使我县教学质量走出困境,在去年的教育行政会议上,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布署,制定了《关于修订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的通知》(永教发〔20*〕47号),代县政府制定了《关于修订和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奖励方案的通知》(永政发〔20*〕47号),局领导班子不辞辛劳,率先垂范,从教育教学常规和考风考纪抓起,多次率队分组深入到15个乡(镇)、所有的中学和绝大部分的中心小学现场督查指导工作,鼓舞士气,共同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召开各种形式的教师座谈会、毕业年级科任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和乡(镇)党委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握实情,掌握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努力探寻我县教育改革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把中小学各学段各班级的全科合格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督促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一中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20*年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获得质量进步奖,20*年应届生高考上线率为66.52%,比2007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三校生的报考人数为243人,上线人数为124人,上线率为51%,比2007年增长了14.5个百分点。中考650分以上的特优生12人,占应届考生4305人的0.28%,六个基础学科(不含体育)总平均分406.10分,比2007年提高18.72分。

(三)抓行风建设,树教育形象

一年来,我们以“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的落实为契机,以作风整顿为突破口,以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教育行风建设。通过深入学习,强化整改,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群众举报的违纪案件加大处罚力度,对体罚或侮辱学生、向学生推销商品或教辅资料、向学生乱收费及违法乱纪严重影响教育形象或出现安全稳定责任事故的进行重点排查,严肃处理了顶风违纪、向学生乱收费和在教师队伍管理中严重失职的责任人。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结合县纠风办对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跟踪检查,掀起了又一轮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热潮,弘扬了正气,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塑造了教师集体的良好形象。去年,表彰奖励了各级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112名,各级先进集体18个,教学质量优胜教师89名。八月至九月初,一中、二中、四中、民中和仁和、六德、片角、涛源、三川、光华、松坪、大安等乡(镇)相继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学质量优胜集体和个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营造狠抓教学质量的氛围。*二中、永北镇小成功举办了50年和百年校庆,认真总结了办学经验,扩大了学校影响。

(四)全面开展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为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发展,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实施对乡级人民政府和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这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

县人民政府对建立这项制度和抓好落实十分重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出了《关于调整充实*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领导小组的通知》(永政办发〔20*〕1*号),由县长木崇根任组长,常务副县长艾永祥、县教育局局长张曙辉任副组长,2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关于调整充实*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自评小组的通知》(永政办发〔20*〕103号),由常务副县长艾永祥任组长,县人大副主任李绍荣、县政协副主席赵建荣、县教育局局长张曙辉任副组长;并下发了《关于做好20*年全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年度自评的通知》(永政办发〔20*〕105号)。10月29日,县政府发出《关于对部分县直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进行抽查的通知》(永政发〔20*〕65号),组成三个评估组,由县政府、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任组长,于11月3日至12日对三川、顺州、仁和、六德、期纳、片角六个乡(镇)及财政、公安、工商三个县直部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进行了抽查。配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了对梁官中学、顺州乡团街小学两所优级学校的复核评估。在开展达标晋级工作中,第四中学顺利进入了二级一等完中行列。

二、正确认识我县教育的现状

从全局上看,过去的一年,我县的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这是我县教育的主流,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我县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二,广大教职工的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是我县教育发展的力量源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也增添了动力;第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第六,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质量优先是推进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

用历史与现实对比的思想方式和纵向与横向比较的方法看待所取得的成就,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工作中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还面临着诸多新的严峻挑战。

——教育服务于现代建设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从总体上看,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发展仍然不全面、不平衡,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规模和结构等还不能满足我县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学校的知识贡献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的情况下,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还不够有力,仍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机制有待完善、德育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

——两支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得到加强。从教师队伍看,师德建设力度不够,方法呆板,玩风太甚,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没有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也有待改进。

——教育公平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教育基础仍然薄弱,在师资、校舍、设备等方面都亟待加强。

——改善办学条件任重道远。虽然近年来政府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加,但经费不足仍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我县教育的历史性欠债已达2824.74万元,现仍有126638平方米危房,有的学校的教室白天用于上课,晚上用于住宿,有的学校甚至还在租借民房;教学仪器需要更新,图书需要添置,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中思想不够解放,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较多,教育管理的理念不新,管理方式滞后,管理水平不高,不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教育成本高、办学效益低的特点比较明显。

——教育优先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落实。比起实施“两基”社会化工程期间来说,近年来由于对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宣传引导不够,加之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以后,全民兴教的社会氛围有所淡化,加大了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压力。

校园智慧教育范文第3篇

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要是对20*年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当前校园及周边环境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部署20*年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刚才徐市长宣读了表彰决定,魏市长部署了20*年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希望大家会后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三个问题。

一、精心组织,强化措施,20*年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自去年10月25日我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对这项工作十分关心,要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务必抓出成效。全市各县区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认真扎实地做了大量工作,全市集中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

(一)加强领导,建立覆盖全市的组织网络

根据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四位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容局、市文化局、市工商局等十个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市委政研室、市综治办、市教育局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各县区、市直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也迅速成立了以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从而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集中整治组织网络,强有力地保障了集中整治工作的开展。市集中整治领导小组成员还在全市确定了5所高校和21所中学作为联系点,帮助解决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导协助搞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工作。市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区领导小组成员也分别联系重点学校,帮助学校解决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

(二)层层动员,营造集中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20*年10月25日,市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后,各县区、各职能部门也都层层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地宣传发动。在集中整治过程中,市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于20*年11月10日召开了全市集中整治工作调度会,于20*年12月6日和20*年1月13日分别召开了6区1县及市直职能部门汇报会,对全市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同时各县区、市直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印发《通告》、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开通热线电话、设立举报箱,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全市共编印集中整治工作《简报》近百期,印发宣传单2.5万份,《通告》1万份、张贴标语8千张、悬挂横幅250幅、出动宣传车1000多台次。

(三)明确任务,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先后召开2次领导小组会议,精心研究制定我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方案》对集中整治工作的任务目标、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实施步骤均明确的要求。各县区、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也按照市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职责和实际情况,制定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全市集中整治工作按照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突出重点,大力推进集中整治工作

针对我市大中小学数量多、分布广,校园及周边环境问题复杂,存在问题多的特点,市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抓住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方针,对全市755所大中小学周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摸排梳理,突出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治安、交通、“三厅一吧”、固定及流动摊点、违章建筑等重点问题,卓有成效地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一是全面排查,确保集中整治的针对性。为保证集中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市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符合淮南实际的“一校两表”,即《校园及周边环境隐患及其他问题排查表》和《校内安全隐患排查表》,下发到全市755所大中小学。采取全面摸排与集中摸排相结合、重点排查与分散排查相结合、学校梳理与部门梳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校园及周边存在问题的数量、类型、性质等进行逐一摸排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横到边、竖到底,为集中整治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第一轮共摸排出6大类1021个问题。第一轮整治后,为巩固成果,从12月7日起,进行再次调查摸底,第二轮又摸排出301个问题,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二是打防并举,全面优化校园周边治安、交通秩序。在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过程中,公安部门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巡警、派出所民警、学校保卫干部等几支力量密切配合,联手整治。各级公安机关对发生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案件组织专门力量,快侦快破,依法严惩了侵扰学校、师生的流氓黑恶势力。加强了学校周边的巡逻控制,安排值班民警在上学、放学和晚自习期间易发案的重点部位进行治安巡逻,市巡警支队每晚固定两部车在高校集中的田家庵区学院路段,不间断巡逻,在一些主要路段,新增了18处治安岗亭和报警点。三个月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先后出动警力4000多人次,车辆1200多台次,检查高校、中小学及幼儿园5*所,查出并整改安全隐患111处,查处侵害师生的各类治安案件16起,依法处理涉案违法人员24人,及时处置了影响学校稳定的突发性事件2起,较好地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针对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状况,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积极整治交通安全隐患,扎实开展“交通法规进校园”活动。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在集中整治阶段,对位于国道、省道和市区道路两侧的83所学校及周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增设了交通设施41个,在35处校园门前建立了醒目的交通警示标识,在市区主干道两侧23所学校门前学生上学放学期间

设置临时提示性标识,施划斑马线56条。针对淮南师范学院新校区门前道路车速快、交通状况复杂的实际,市交警支队专门请省厅交警支队的领导和专家进行现场论证,增设了道路中心隔离护栏和三道减速反光道钉,设置了行人过街中央安全驻足区,施划了地面导流线等,有效地改善了这一路段的交通状况。

交警部门实行错时与延时、定点与流动相结合的勤务新机制,坚持高峰站点、平峰巡线,特别是在学生上、放学高峰期增加警力,对于国道、省道和市区干道两侧的中小学以及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实行交警大队包片、中队包段、民警包点的方法进行集中整治,从而有效地消除管理失控造成的交通事故。20*年,我市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在交通事故发生的数量、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中,我市比上年同期大为减少,在全省是最低的。三是多措并举,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在集中整治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中,我市以“三厅一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网吧)为重点,采取划片包干、定点定位的办法,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严格按照文化经营、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全市所有“三厅一吧”进行全面审核,并且对中小学校附近的网吧进行实地测量,网吧必须远离中小学校200米。在集中整治阶段,一律停止审批新的网吧经营户,认真把好市场准入关。市、县区各有关职能部门严管,在容易发生问题的时间采取日查、夜查和凌晨突查的形式,对城乡网吧采取拉网式检查和反复检查。对于“黑网吧”,发现一家坚决收缴设备,取缔一家;对于接纳未成年人的“三厅一吧”和违规超时经营网吧依法惩处,采取了警告、暂扣物品、登记在案、责令停业整改、一次性死亡法和吊销相关证照等方法严肃查处。

实施身份证上网实名卡登记记录制度,有关部门采取了里应外合、蹲点守候等方法,把上网人员姓名、人数记录在案,目前已对262家经营单位安装实施监控软件。在集中整治期间,全市共开展了5次“三厅一吧”专项检查,出动检查人员760人次,检查“三厅一吧”860家次,取缔黑网吧26家,依法收缴网吧设备296件(台)、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595盘(盒),净化了校园周边的文化环境。四是加大力度,依法取缔校园周边各类摊点。市市容管理部门和各县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预防与治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对于占道经营摊点、流动摊点、违章建筑,采取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分片包干、划段负责、集中整治、重点看守。对形成规模、数量较多的校园及周边摊群点要求按规定地点、时间和标准经营,对刚形成苗头、尚未形成规模、数量较少的或拒不服从管理的摊群点坚决予以取缔。市、区两级行政执法局实行错时管理,多班轮值,合理调度人员,延长执勤时间,采取了流动巡查与定点看守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查处、取缔流动摊点,巩固集中整治成果,确保不回潮、不反弹。对违章建筑及时下达《责令停工整改通知书》,对逾期不自行拆除的,组织执法人员依法强制拆除。在集中整治工作中,市、县区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集中行动53次,先后集中整治了安徽理工大学、市一中、洞二小、市直机关幼儿园、田区实验学校等城乡校园周边环境,共拆除乱搭乱建27处1000余平方米、拆除各类违规户外广告38块,清理取缔各类占道摊点1220个,规范设置摊群点8处、184户,校园周边环境大为改观。

(五)以人为本,大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在集中整治工作中,我市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加大整治校园内部存在各类问题的力度,积极消除校园内部安全隐患。全面加强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充实学校的保卫力量,落实巡逻制度、门卫制度、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卫生保健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和重大事故报告及责任追究等制度,构筑了学校安全防线。各级各类学校在整治期间,实行定期摸排检查,对电话线、电脑线、电源线私接乱拉、电网线路老化、违章用电、教育教学设施等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排查、整改。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检查,消防设施按要求配齐、配全,定期检查,定期更换;健全治安群防群治体系,校内成立由青年教师组成的护校队,建立了治安信息员队伍。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已成立护校队221个。建立健全学生住宿档案,准确掌握学生在外租房情况,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对学校饮食和卫生实行日查制,对无卫生许可证、无健康证上岗人员等问题认真进行清理,卫生部门共检查了152所学校的食堂,检测抽样6*份次。市教育局在3个月内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6次,查找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35份,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普遍对师生进行了校纪法规教育。我市所有学校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共计345名。在集中整治期间,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做法制报告200多场次,受教育师生10万多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普法文艺演出、征文和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强化了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安全教育,增强了自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安全质量,建立了学校安全防控体系。目前,全市创建市级安全文明校园48所、县级安全文明校园2*所。

经过3个月的集中整治,我市校园及周边环境大为改观,20*年1月10日至11日省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治理检查组对我市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省检查组对我市集中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市集中整治工作领导重视到位、组织到位、方法措施到位、攻克难点到位、督查督办到位,市委、市政府四位领导亲自抓这项工作,这在全省应该成为领导重视的典范。特别是对我市创新工作机制,依托“一校两表”建立起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给予了较高评价,并表示将在下一步全省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中作为一项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并向中央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上报推荐。

20*年1月27日至28日,市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市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委政研室、淮南二中、六中、八中、十三中、十五中、二十三中、二十四中等单位抽调12位同志分三个调查组,对全市校园及周边环境状况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共随机抽样调查13所学校。经对收回问卷中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情况统计得出:对市校园及周边环境总体状况满意率为80%,基本满意率为17%,不满意率为3%。可以说经过3个月的集中整治,全市校园及周边环境明显改善,各类涉校案件明显减少,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明显加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并初步建立起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经常性机制。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校园及周边环境经过3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在各县区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整治工作的预期目标。但我们也要看到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着复杂性、反复性、长期性,尤其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还不断会出现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设施仍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同一所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住宿分散在几个校区,还存在租住房屋供学生居住的现象。同时高校内部由于管理力量不足,致使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不能及时解决、或不能有效预防、或不能及时上报寻求解决。二是校外人员干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学校周边的文化场所还存在违规经营现象;有的学校门前两侧50米内及校内各类流动摊点依然存在;有些学校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不到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三是由于企业学校移交、长丰县7乡镇的划转,100多所学校(企业学校47所、划转学校77所)进入我市各级政府管辖,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原远离闹市和公路主干道的学校自然进入闹市或面临公路主干道,门前及周边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各大中小学校门前的交通安全状况还有待于改善。五是春季来临,新学期开学,影响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问题容易出现反弹。实现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根本好转还任重道远,不是靠一两次的集中整治就能够彻底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要从执政为民,从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当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自身义不容辞的职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各项措施,把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三、创新机制,常抓不懈,扎实做好20*年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今年是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一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意义十分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是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维护稳定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实做好20*年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为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县区、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做到机构不撤,力度不减。要继续实行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帮助、指导、协调、解决所联系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市、县区校园及周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参谋作用,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及周边问题进行摸排、分析、汇总,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督办,确保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二)依托“两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要继续以“一校两表”为抓手,全面创新工作机制。“一校两表”即《校内安全隐患排查表》和《校园及周边环境隐患及其他问题排查表》,是我市整治工作的一个创新,是整治工作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对“一校两表”进行梳理、分析、汇总,可以全面掌握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食堂、用电线路、消防器材、校园网的安全等状况,可以全面掌握校园周边存在的200米范围内的“三厅一吧”及不良音像书店报刊点、校门前两侧50米内的各类摊点、校园周边治安、违章建筑、学校门前的交通秩序等状况,为领导决策,为更好地开展整治工作提供翔实、完备的第一手资料。对于“一校两表”的使用,一是要实行定期、滚动排查上报。定期上报是指每年4月、11月,一年两次全面上报;滚动上报是指集中整治期间和平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摸排,尤其是出现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师生安全问题时要立即上报。

市、县区两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依据上报的“两表”进行梳理、分析、汇总,掌握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向各县区、各职能部门通报、反馈,对存在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时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认真使用好“一校两表”,就能够较好地解决有关职能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状况不能及时准确掌握,而学校清楚周边存在的问题但自身无力解决这样一个长期困扰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问题。二是要围绕“两表”建立台帐制度。各级教育部门、综治部门及各学校要对“一校两表”认真梳理、分析、汇总,把校内、校外情况摸清、摸准,建立起完备的工作台帐。台帐内容除“一校两表”外,还应有各类文件、会议记录、整改措施、整改通知书等,并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反馈。三是要依托“两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市、县区各级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整治工作中“一校两表”的建立、完善、使用,把这个载体变为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部分,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整治工作真正做到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起校

园及周边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管理,大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目的是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文化、卫生、交通、市容环境,同时校园内部的安全管理、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文明习惯养成、卫生环保意识、安全防范能力也需要不断加强提高。在强力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深化“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把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作为深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来抓,做到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内外互动,相互配合,同步推进。一是要从严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层层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一把手”责任制度,校长(院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校园安全工作负总责。学校安全工作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认真执行责任追究制。在学校考核、评估、评优、评奖中,要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基本条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要全面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组织机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进一步充实学校的保卫力量,落实各项安全制度,构筑学校安全防线。二是要积极整改,消除学校内部安全隐患。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摸排检查,对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用电线路、消防设施等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要健全治安群防群治体系,建立治安信息员队伍,学校职工住宅区和学生宿舍要成立看楼护院组织,要建立健全学生住宿档案,准确掌握学生在外租房情况。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管理规定》,对学校饮食和卫生实行日查制,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爆发。三是要加强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和法制意识。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若干意见》,坚持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普遍对师生进行法规校纪教育。各校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要认真执行《淮南市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管理办法》,定期到学校做法制报告。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法制与安全宣传,强化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的自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能力。要通过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使各级各类学校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安全质量,完善学校安全防控体系。

(四)健全制度,实现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长效管理。20*年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要在去年整治工作中所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使之成为本部门长期的工作制度。一是要建立日常工作制度。市、县区及市直各职能部门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整治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召开责任单位、责任人调度会,研究、分析校园及周边环境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二是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学校定期或滚动排查填写“一校两表”,将校园及周边环境状况及时上报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梳理汇总后及时向各有关职能部门通报。公安、教育、文化、市容、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要互相配合,互通信息,共同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市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向各县区、各有关职能部门通报情况。各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配备兼职“信息员”,把校园及周边环境状况和整治情况及时上报交流,保证信息畅通。三是要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对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类问题,各级校园及周边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行动态跟踪,利用“一校两表”及时反馈新出现的问题和整治情况。四是要建立定期督查制度。

校园智慧教育范文第4篇

1.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材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教材的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如果教材选择的好,就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否则就会制约教学的发展。目前,在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与其他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的区别不大,高职会计英语教材是在普通本科教材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不同的是,比普通本科所选用的教材内容的难度有所降低。即使这样,也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理解感悟知识的能力也不高,这种教材内容不能被高职学生有效地吸收运用,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而这些教材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进行教材选择,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会计英语教材是当今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会计英语知识积累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要学好会计英语,学生就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技能和英语基础知识,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现在很多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多课文看不懂,即使能够勉强理解会计英语文章的一些字面意思,也很难把所讲述的内容与会计教学中学到的对应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很怕学习这门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3.教学设施不足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就成了高职院校教学中遇到的较大问题。教学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教室短缺;小班授课条件不允许;教学器材不足等等,这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实施单班授课,只能安排在传统的教室中,教师所用的教学手段只能是一支粉笔和一面黑板,缺乏必要的辅助手段,很多教学补充资料无法在传统课堂上得到展现,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教学内容很难得到有效的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想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但多媒体教室相对短缺,如果保证学生的需要,就需要同时安排几个班的学生上课,这样,许多学生在一起学习,课堂纪律难以维持,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不足,也成为制约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职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高职院校要结合岗位要求,开发实用会计英语教材现在,在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参照本科会计专业英语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而来的,这种教材不适合用于高职会计英语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教材设计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能够结合岗位要求,不断开发出适合高职学生的会计英语教材。要开发这样的教材,高职院校有关领导要能够充分调动本校教师参与教学开发的积极性,与教师一起努力研究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高职院校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要积极到涉外企业中进行实践活动,不断了解行业需要,为教材编写积累素材。高职院校也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和教材资源,整合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发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校本教材。

2.加强基础教学要提高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有效降低教学难度,从英语和会计基础课程抓起,使学生学好这两门基础课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英语学习的学习效率,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改善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由同一任课教师负责会计基础、会计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的教学,并能够应用对比方法,把中国财务会计制度和西方财务会计制度的不同之处作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较容易理解较有难度的知识内容,为学生有效学习会计英语教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使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会计英语学习并不是很难的课程,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学好这门课程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有了兴趣,加上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定能有效提高自己会计英语的学习效果.

3.完善教学设施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要建立足够多的多媒体教室,建立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以此方式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根据外语教学中有关语言输入理论,语言学习者只有大量接触自然的语言材料,才能有效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技巧,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条件是学校应该积极解决的问题。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鲜活的学习环境,并有效提高学生会计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手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单方面授课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知识更好地内化为能力,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

三、总结

校园智慧教育范文第5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职教大省”和我市打造皖中南职教基地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我市结合《铜陵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有职业院校10所,其中高职学院两所,分别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学校6所,分别是:铜陵市工业学校、铜陵经济技术学校、铜陵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铜陵市铁路职业技术学校、安徽玉成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民办)、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民办);技工学校2所,分别是:铜陵车辆厂技校、长江电子技校。

截止到今年9月,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共计22697人,其中,高职在校生13255人,中职在校生9442人。教职工1130人,其中高职641人,中职489人。从教师队伍结构来看,95%的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74.4%的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4%。同时,各职业院校共聘请了193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能手在校任教。

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开设机电一体化、金属矿开采、数控技术等101个专业,其中高职开设77个专业、中职开设24个专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旅游管理”、“保安”等3个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示范专业”,高职学校的“文秘”和“护理”两个专业被评为省级试点和特色专业。市工业学校和铜陵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被教育部评为“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二、主要工作

(一)办学多元,拓展职教资源总量。我市始终把扩大职教资源总量作为发展职教的重点,千方百计吸引各方面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优惠。,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创办了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安徽玉成汽车产业集团投资创办了安徽玉成汽车职业技术学校。两校占地面积分别为320.7亩和315亩,建筑面积分别为8.6万平方米和1.5万平米。二是支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2007年批准个人独资创办了铜陵智通职校,学校现已发展到占地8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在校学生702人的规模。三是指导并扶持公办高中转办职教。批准了市第十八中学与车辆厂技校联办“铜陵市铁路职业技术学校”。四所职业院校的设立,有效增加了全市职教资源总量,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高职中职互通共助,工科文科均衡发展的态势,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日趋完善。

(二)整合资源,加快职教园区建设。按照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我市进一步调整了职教办学理念,明确了以铜陵职技院新校区和铜陵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为主体的职教园区建设思路。目前,园区内高职校区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新校区占地935亩,计划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可满足1.2万名学生办学需要。预计2010年第一期工程初步完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可满足5000名学生办学需要。

中职新校区也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按照“部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标准,编制了《中职新校区修建性详细建设规划》,并通过了专家组评审。中职园区按照“前校后厂”模式,规划占地面积576.3亩,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可满足7000—8000人的办学需要,计划2011年8月底前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职教园区建成后,将实现职教办学的规模化,资源的集约化,优势的互补化和功能的多元化,增强我市职业教育的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和服务功能,将成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强化措施,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一是切实加强职校招生宣传工作。一方面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职教,引导社会、家长、学生客观认识职教,理性选择职教;另一方面通过举办“铜陵市中、高考新闻会”,组织“中、高考加油站”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和编印《报考指南》并免费发放等方式,面向社会集中宣传和解读职校招生政策等信息,为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二是改进和完善职校招生办法。实施“五放开”和“五统一”的中职招生机制,落实中职学校招生工作激励办法,制定了《铜陵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奖励办法》,把职教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努力营造有利于职校招生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随着各项招生政策、措施的实施,我市近年来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以来,高职学院招生数分别为4177、4634、4444人;中职学校招生数分别为2878、3229、3335,创下了1996年以来中职招生的历史新高。

(四)深化改革,探索多样办学模式。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办学。打破学校、行业和地区界限,办学方式日趋灵活。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与市工业学校联合开办五年制高职,实现了办学双赢;铜陵经济技术学校与市安监局合作,成立全市定点的“安徽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基地”,年培训达1500人次;市工业学校与有关企业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培养班”,使学生入学时就解决了就业出路,成效明显。二是依托专业办产业,产学结合初现成果。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铜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动力波烟气净化系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变溢流回热性饮水站”和“低热惯性蒸汽消毒柜”两个新产品并投放市场,反应良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其医学专业优势,创办了“铜陵市护理院”,年接诊病人达2万人次,年营业额100余万元,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还拓展了服务功能,增强了学院自身的造血功能。三是中外合作和“高中后一年制中专”办学试点取得突破。铜陵经济技术学校与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德联合办学,招收中德合作班学生59人;市工业学校在省内较早实施“高中后一年制普通中专”的招生试点工作,三年培养了102名高中未升学毕业生,并全部安排就业。四是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在学历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各职业学校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和“职工在岗培训”,年均培训一万人次以上。如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取得了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等8个系列培训资质,年培训规模近5000人次,该学院还承担了铜陵有色公司关破单位的“千人培训工程”,推动了企业转岗人员的技能培训与输出。

(五)提升内涵,打造优质师资队伍。一是坚持“引进、培养与培训”并重的原则,多渠道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累计培训达到260人次,外聘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193人充实到教学、实训一线;同时,积极争取教师进修和外派培训名额,仅就外派47名职校教师参加了部级和省级培训。二是充分发挥职教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建立教师在职深造和骨干教师领头教科研课题机制,不断提高职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每年组织开展职校教师优秀论文及精品课评选活动,促进教师提升师能。2008、在省级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8个。此外,我市职校教师主编参编各类职教教材140余本,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

职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迅速转化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训能力。2008年4月,在铜陵市首届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活动中,58名学生分获等级奖,其中21人代表我市参加全省职校学生技能竞赛,2人荣获一等奖,4人荣获二等奖,12人荣获三等奖;2名选手代表我省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荣获三等奖。在安徽省举办的三届高职学生技能竞赛中,我市共获得两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团体总分在全省均名列前茅。

(六)关注民生,扎实开展资助工作。2007年以来,我市把职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制定了《铜陵市资助高职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办法》,确保资助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进行。据统计,2007到(春季),我市分别资助学生5220人次、8058人次、6548人次(春季),发放资助资金分别为412.8万元、909.7万元和370.3万元(春季)。同时,根据政府《实施办法》,各职业院校也进一步完善了校级资助政策,通过学费减免、发放生活补贴和奖学金等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确保不让一名职校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资助政策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家长及学生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七)做好服务,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是在学生就业前,全面开展毕业生就业准备教育,帮助学生及家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成才观。通过举办学生就业指导会、培训会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主择业和创业能力;二是主动联系市内外企事业单位,定期到校举办就业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积极为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创造条件。由于保障有力、措施到位,我市职业院校就业率稳步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攀升。据统计,我市高职学生近三年就业率分别为96.1%、98.6%和91.5%(至8月底),中职学生近三年就业率分别为96.6%、97.6%和98.4%。

三、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虽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前八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幸福铜陵”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仍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

一是观念问题。受传统教育观、成才观的影响,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较为普遍,社会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有待提高。

二是中职资源匮乏。由于我市把原有6所办学基础较好、办学实力较强的中等职校用于组建高职学院,形成我市高职强中职弱、高职大中职小,中职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仍较为突出。

三是运行机制问题。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无缝对接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职教的地方特色不够鲜明,职教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还不大,仍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是职教管理问题。我市职教数量不多,既有高职学校,也有中等学校、技校,既有政府办学,也有企办、民办和部门办学,条块分割、交叉管理,统筹乏力的现象仍然存在。

我们将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趋势,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力度,以两个职教园区建设为抓手,着力解决制约我市职教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职校的办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贴近实际、贴近地方企业、贴近学生和家长的需要,设置专业,活跃办学模式,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改革,大力改善职校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多管齐下,以优质的职教破解社会对职教的片面认识。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发挥财政投入是职教投入的主渠道功能,确保职教财政性经费、职教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确保职教园区新校区建设性经费稳定投入,力争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设立市级职教专项资金作为职教专业发展和培育特色专业的引导性资金,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同时,积极开源拓渠,充分利用现代金融、信贷税收及社会各方面力量捐助等手段,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为我市职教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稳定的经费支持。

(三)进一步加大对现有职教资源的优化整合力度。推动市长江电子技校、车辆厂技校和铁路职校三校优化重组,充分发挥三校现有的专业、师资等方面的作用,盘活资源存量,有效增加我市中职教育资源总量,为全市职业教育事业下一步发展提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