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范文第1篇

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为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有些文章常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引用、反问、设问等修辞,答题时要判断清楚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形象地写出小草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又如《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引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春风的温柔、和悦,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有文学色彩。

二、从用语、遣词的角度进行赏析

为了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真挚感人,有时作者在用语遣词上下功夫,答题时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如《散步》一文中“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形象地写出母亲年老体弱,艰难度过严冬的痛苦之情,也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雪地捕鸟,使用了一系列动词。“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线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我”惊喜、兴奋的心情。

三、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描写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可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效果。如《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作者对父亲的动作进行直接描写,形象地写出月台高,父亲爬月台的困难,但却十分努力的样子,从中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之情。又如《口技》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都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四、从句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汉语句式丰富多彩,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赏析佳句从句式的角度考虑,可选择以下角度:整句或散句、长句或短句、常用句式或变化句式等。如《安塞腰鼓》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的使用,能使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安塞腰鼓的豪放美。又如《春》一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按习惯“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应该放在“小草”前,即“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但作者有意识地把这两个词放在后面,并用逗号隔开,强调了“小草”的质地和颜色。

五、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赏析

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要么亲切自然,要么幽默风趣,要么热情奔放,要么冷峻辛辣。如《济南的冬天》中“等到快落日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语言优美生动,清新自然,富有诗意,给人想象的空间。

六、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手法形式多样,正是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表现手法,文章内涵得以丰富,表现力得以提高。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铺垫、象征、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不同,表达作用就不同。赏析语言时,可以从这一角度来考虑。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百草园比较无味,目的是为了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又如《荷叶 母亲》中,文中用“荷叶”比喻母亲,用“荷花”比喻“我”,风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很自然地让人想到生活中母亲对孩子的呵护。

七、从蕴含哲理的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赏析这样的句子,不仅要读出它的表层意思,更要品出它包含的深层意思。如《散步》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因为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几乎是全部,这个句子含蓄而形象地抒发出人到中年,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和责任。

一般来说,有修辞不选词语,有词语不选句式

掌握了一些语言赏析题的答题技巧,还需要了解语言赏析的命题方式和语言赏析常用的术语,这样才能轻松夺冠。

语言赏析类试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指定语句,任同学们在文中自由选择,这类试题充分尊重考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一般要选择句式比较简单,特点比较鲜明,自己有话可说的句子。

另一种指定语段、语句,让学生赏析。答这类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句回答问题,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时候,指定赏析的语句会有多个答题点,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时要考虑周全(也可参考分值)。

语言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航空服务 服务语言 交流

中图分类号:V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c)0237-01

在航空服务过程中,语言表达得体、明了、动听,就会使旅客有温暖、愉悦、亲和之感;反之,语言不中听,生硬、唐突、刺耳,让旅客难以接受,甚至引起旅客的不满与投诉,会给航空公司的信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 人与人交谈,贵在真诚

有诗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说话的魅力,不仅要说得流畅,而且要表达真诚。真诚的语言,不论对说者还是对听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当我们被某篇文章或某个电影情节所感动的时候,经常是因为话语真诚,而在与旅客沟通的时候,我们的服务语言更加需要真诚。因为每个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都有一个基本的分辩能力,虚伪的语言只会令人生厌,甚至会在谎言被揭穿的时候引起不必要的争吵、投诉。只有认真诚恳,才让人可信;只有让人相信,才是为旅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服务语言的真诚就是要有真实的情感和诚恳的态度,当然,这种真诚并不是一点技巧也不讲,并不是完全一五一十地告诉旅客,而是要以真诚为基础,再加上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

2 需要避免的表达方式

别轻易允诺旅客。在服务的过程中,如果是交流到有关航空公司利益的内容的时候,就一定要慎重。说话之前三思而后行,不可轻易允诺旅客,否则旅客就会认为你说的事情一定能办到,如果你办不到,那么结果就是不守信用,很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投诉,同时给航空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

别轻易拒绝旅客。在服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些旅客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或条件,有些是我们能做到的,但有些就超出我们的服务范围,一时难以答复,为了给旅客留有余地,也给自己留下退路或者叫做回旋的余地,一般不要一口拒绝,话不能说得过于绝对而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我们要显示对旅客的尊重,也要争取时间变为主动。通常可以想办法尽量满足旅客的要求,或者用委婉的语言告知旅客,我们虽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但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然后征询旅客的意见,看这样的解决方式能否被接受。即便我们不能满足旅客的要求,他也会因为你的真诚,因为你站在旅客的角度,而对你的服务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为航空公司留下较好的印象。

3 服务语言要巧妙。

服务语言的巧妙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当你与乘客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对方的心情、所在的环境,同样的一句话因为这些因素的改变,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年长者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声音洪亮、语气缓和,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考虑。年长者多是第一次做飞机,而你是每天都接触,自然对客舱环境熟悉,所以不要奇怪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你说多少遍,他也不明白,还总在问同样一件事。和年长者说话一定要注意话语简单直观。

【经典案例1】

例如:乘务员问一位老奶奶:“阿姨,您喜欢喝点什么饮料呢。”老奶奶回答:“啊,是啊,我要喝饮料。”乘务员以为自己是没说清楚,又把声音提高语速放慢再次询问了一遍,老奶奶也很认真的这样再回答了一次。如此反复,最终弄得谁也不开心,老奶奶认为乘务员不给她提供饮料,而乘务员又委屈地认为是老奶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其实这个很简单的案例说明了,我们没有站在旅客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老奶奶是想喝饮料的,可是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乘务员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就应该把我们的饮料瓶拿给她看并说:“好的,这是苹果汁、这是橙汁,你喜欢喝哪一种呢?”老年人看到了直观的东西,自然就会明白并做出选择。所以说乘务员的服务工作并不是简单的端茶倒水,即使是简单的动作,也要注意使用良好的语言技巧。

二是能巧妙地接受和拒绝对方的意见,不论是接受或拒绝,对方都能认为是通情达理的。

【经典案例2】

在供餐期间,由机上只有两种热餐可供旅客选择,当供应到某位旅客时,他所要的餐食品种刚好没有了,这时乘务员去找了一份头等舱的餐食拿给旅客,说:“刚好头等舱多了一份餐,我就给您送来了”。旅客一听,很不高兴:“什么意思,头等舱吃不了的给我吃?我也不吃。”乘务员的好心反而得到的是乘客的不理解,可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即使是要别人接受,也要让对方高兴的接受。如果换个方式说:“真对不起,您要的餐刚好没有了,您看我将头等舱的餐食提供给您,希望您能喜欢,在下一段航程的时候,我会首先请您选择我们的餐食品种,我将非常愿意为您服务。”

三是通过语言化解双方的分歧。当我们遇到这类情况时,一定要注意我们的目的是平息“风波”,而不是解决分歧。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评论双方,即使是某一方讲了一些偏激之词,也不要刻意地帮助另一方,不要加入“义愤”“拔刀相助”等个人的情绪进去,多用劝导式的语言进行“模糊处理”。可以使用婉转巧妙的语言缓解双方的负面情绪,减轻周围环境的紧张感的束缚感,让双方平静下来,转化矛盾,从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参考文献

[1] 谭永康.服务语言的控制表达[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41-143.

语言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 语言技巧

一、具有“磁性”的导入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使学生作好上课的心理准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自觉遵守纪律。巧妙的导入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启发思维。因此导入语要有“磁性”。或温故知新中自然过渡;或开门见山中释题,设疑引思;或以新闻、成语、诗、歌、课文插图引人入胜;或凝练生动叙述,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如导入《待人真诚热情,建立真挚友谊》这一课,我先让学生听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然后再展示“伊拉克战争”图片,导入本课的主要话题,即生活需要友谊。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第一印象――友谊多么重要!那么具体分析友谊的重要性,就有待下文分解了。

二、生动有趣的讲解语

政治课的教学离不开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老师那富有深情的语言,正是撞击学生情感火花的打火石。讲得好,事半功倍,讲得好,画龙点睛,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在精讲,尽量以恰当的比喻,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惑”。如讲成语典故或叙事类语言,如潺潺流水,娓娓动听;讲人间真善美,先进人物高尚情操时以激昂、高亢的语言歌颂之;讲基本概念、观点及原理或规律等理性问题时,关键字眼用正面强调语,或“欲擒故纵”的反问语以防止负迁移,或以巧妙的比喻,借此喻彼,化抽象为形象。总之,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需要,讲解语言有时一针见血,有时曲折委婉,有时巧设反问,设疑质疑,有时幽默诙谐,寓庄于谐,有时留下悬念,寓思于学……语言风格亦庄亦谐,寓庄于谐,皆有异曲同工之妙,使授课质量提高,学生也得到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使他们的素质上一个台阶。

三、精炼、简洁的过渡语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不管是课与课之间,还是框题与框题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都有很强的逻辑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巧妙地运用过渡语,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启发学生逻辑思维。因此过渡语一定要精炼,简洁明了,顺畅,或设疑引思过渡,或引用诗歌名言,或举实例承上启下,或平铺直叙自然过渡。如讲解友谊的意义时,在讲完第一个知识点--友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时,紧接着设疑: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最需要朋友?综合学生的回答结果,即在高兴时、成功时、困难时、烦恼时最需要朋友。可见友谊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友谊有助于排解烦恼和忧愁。过渡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般,从而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激励和启发的提问语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是复习或新课,都需要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相互配合。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提问语要有目的性、激励性和启发性。对学生的作答要有正面评价语。答对的,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和表扬,给学生以成就感、自信感;答错了,不要乱批评、发火,严禁用词过激,以伤害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而要从中发现知识负迁移的动向,启发学生纠错中分清是非,巩固知识点。如问生产力概念时,有的学生错答为“人们改造自然的力”。我发现“能力”与“力”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学生因不解其意而混淆之。随后即解释:“能力”是人的本领、才能;而“力”是物理名词,力由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组成,一个人力气大不等于能力大,如同一个举重运动员他未必会弹琴、作画……这样学生就把两个概念区分开,错误率就会下降。

五、深入浅出的举例语

把大的深奥的道理说好,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和运用于实际,就要深入浅出,举例是必不可少的。举例语言应通俗易懂、精炼,有针对性,还要注意生动形象趣味性,这样才能达到寓教于乐、寓理于情的效果。另外受课堂时间限制,举例要把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喧宾夺主,或漫无边际。比如讲到“长期得不到友谊的人将会出现心理异常”时,我给学生读了一封信,即一个孤独中学生写给心理医生的信。分析了这位学生孤独的原因,但并没有过分渲染这个负效应,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善于与人相处。

六、规范大方的板书语

板书语属于书面语言,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又是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的产物,所以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教师板书的字体要规范大方、清楚,内容要突出教学重点,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并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等有机结合起来。板书的设计可采用多种形式:有提纲式板书、词语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图示式板书、简笔画、示意图等。采用何种形式的板书,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选择,只要方便理解知识,都可以采用。

七、准确、简明、清晰扼要的总结语

上完一节课,总结是升华,是融会贯通,因此总结语要准确、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可纲举目张,或延伸拓展,或巧设悬念,或呼唤感召,或列表图示对比,或在一首歌、一首诗、一句名言、一个典故中愉快欣赏,在余音绕梁中结束。

八、关心、爱护、实事求是的批评语

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政治教师肩负教书与育人两重任,在课堂上对个别学生的不良习惯或违纪行为应及时制止、纠正,因此批评语也要讲究艺术性。老师要以关心、爱护的口气,一是实事求是的语言,看准了批评,就事论事,不必“新账旧账一起算”。二是不要用讽刺、挖苦或过激,用绝对化的语言去扣帽子,而要以提示的语言,或贬中有褒,或先褒后贬的语言劝告学生改正缺点,这样他们会乐意接受,不与你对立,教与学才能顺利进行。

语言技巧范文第4篇

一.凭借想象,虚实相间

虚实相间,就是在实写的基础上,凭借联想和想象,开拓思维的空间,与实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孙犁的《荷花淀》的一处细节描写便采用虚实相间的方法,写得既有情趣,又有理趣。“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指头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里,第一个分句实写所见到的,第二个分句虚写所想到的,接下来又实写所窥见的细微动作。从而,形象地写出水生嫂欲言又止、欲显又藏的复杂心情。又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那段关于泰山松的写景片段,正是按“虚+实+虚+实+虚+虚”的次序与结构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泰山松扎根绝壁、昂首向上的姿态。这种虚实相间的写法,形神毕现,给读者以不尽的思考。之所以描摹得如此形神兼备,是因为得益于丰富的想象。因此,在高考作文复习指导中,要以经典范文引路,透析虚实相生的语言现象,让学生不仅洞察描写中栩栩如生的形象,能窥视描写中点染有致的神韵。

二.常式句与变式句的交替使用

用常式句尽管显得有条不紊,但有时难以形成飞流直下之势或曲径通幽之态。因此,两种句式交替使用,既能使语言如大弦糟糟急雨,又能使语言如小弦窃窃私语;既具行云流水之悠然,又具天马行空之豁达。变式句主要有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以及偏正关系复句中的偏句与正句的语序倒置等。变式句的修辞作用在于突出变式部分,形成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这里“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作为偏正转折复句中的偏句后置,是为了强调正句“今晚却特别好”。句式的变换起到了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效果,这不仅与上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且表达了融情于景的心理态势。

又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么一句:“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如果让我们的学生来写,可能会写成“她却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这样表达,起码缺少如下信息:除了刘和珍,也有其他青年定了《莽原》。除此,不能强调“她”即刘和珍。而原文将指人的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放在宾语的位置上,便完美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因此,在高考作文指导中,让学生明确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差异点,适当作一些改写练习,以期在比较中把握锤炼语言的技巧。

三.妙用修辞,增添语言亮色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郑玄《诗大序》),文学作品的情感是附着于一定的语言形式。高考作文虽不全是文学作品,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生活的情感独特的审美体验。所以,语言的功能在于表现情感。而妙用修辞,不仅能使语言增色添彩,而且能使语言更加社会化、人文化。

1.假设性排比与反问的连用

假设性排比与反问的连用,文气磅礴,震撼人心。如,某考生在《成功》一文中如是说:

举世闻名的“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若不是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他怎能敲出《时间简史》的巨著?司马迁身在大狱,如果不能忍受酷型带来的痛苦,又怎能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爱迪生若不具有“把一千多次失败当作找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宜做灯丝”的精神,他怎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作者在举例论证时,兼用排比与反问,气势如惊涛拍岸,文字如珠落玉盘,从而形成了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名言警句的运用

名言警句,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运用得体,能使笔下生辉。如,备考作文《赞第二个吃螃蟹的人》,文章这样写道:

郁达夫在《忆鲁迅》中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拥护、爱戴、崇敬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都。”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最先吃螃蟹的人是事业上有建树的人物,而第二个、第三个以及成千上万吃螃蟹的人都是拥护、爱戴第一个大人物的无名英雄,他们意味着国家的兴旺,意味着民族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引用的同时,产生了新的感悟,引申出属于自己的“名言”,从而,表现深邃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情感性。

3.顶针的妙用

顶针,也称“连珠”。连珠的运用使语句首尾榫接,环环相扣。如,鲁迅的《阿Q正传》:“他赢了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了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三种钱币按先后顺序排列,概念的价值一个比一个大,意思一层深似一层,饶有讽刺意味地描写出阿Q的一时“优胜”的情状。

修辞手法的运用,各得其妙。它不仅能美化语言,而且能加深意蕴。

语言技巧范文第5篇

有的体育教师,示范能力不错,专业理论水平也不低,教案写得也比较合理,但教学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在语言讲解效果呢?首先要言之有物,要紧扣教材的内容,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特别要切合学生实际,力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第二,要言之有序,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巧妙合理的讲解顺序,层层深入,逐一破惑容易使学生理解掌握。第三要富有情趣,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巧妙运用成语,形象的比喻,合理地穿插一些风趣的语言等,都有利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例如,对中年级学生教快速跑的动作时,教师用马儿奔跑的形象,启发学生思考后腿的蹬地和前腿的压腿扒地的动作,给学生模拟快速跑的两腿动作,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动作形象。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艺术,讲解的速度,语言的规范。语言表达的艺术是不仅要注意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而且要有意识地以声传情,以音动心,声音大小适宜,音调高低相同,错落有效,声声入耳,讲解的速度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好语言讲解的节奏。如讲解新的教材、内容或较复杂的技术和身体练习时,语言讲解的节奏放慢。而讲解复习内容,简单的身体练习时,讲解的节奏可以加快。规范的语言是要注意用标准普通话讲解,让学生听懂、听清,同时给学生带来语言美的感受。总之,讲解要做到清晰、简练、准确、亲切。清晰而亲切的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除运用语言讲解授课外,还要使用另一种无声语言——“体态语言”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体态语言与平常用声音交流信息的语言有所不同,它立体形象的表述效果是语言所达不到的。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联系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重要纽带,使用好体态语言、发挥其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体态语言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于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二是非动作示范的示意性体态语言。

一、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各种形式的直接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直观教学方式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就是动作示范法也可称之为|“形体教学学法”,也是体育教师常用的一种教法。它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技术动作,以具体动作为范例向学生演示标准的动作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要掌握的动作概念。教师的示范就是用动作示范性体态语言向学生直观、立体地展示、描述所教技术动作的过程。教师正确的示范,将动作技术的理论转化为动作实践,这种体态语言形式达到的效果,是任何语言讲解都无法达到的。它不仅用身体动作形象直观地完成并达到了教师讲解、分析动作的目的,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热情。

二、非动作示范的示意性体态语言

人体运动是体育的本领,从古至今,体育运动和竟技比赛都是在增强人的体魄与展示人体的力与美。体育教师的自身形象、行为、气质、风度也是一种体态语言。他们通过锻炼,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能力,不断完美身体各部位使胸臀结实而富有曲线美。健康的形体给人心理或精神上的稳定,就会有旺盛的精力反映出富有朝气的生命活力的形象,会给学生以美的示意。美的享受,使学生受到感染,使之自觉的产生一种对体育运动的向往和追求,从思想情感上进入体育这充满激情和竞争的精神境界。这种因为体育教师职业风格和形象的魅力,而对学生产生的一种感召力,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激发效仿动因。要想具有体育教师匀称挺拔的体态、饱满的精神充沛的体力、气质和风度,就要自觉刻苦地锻炼身体塑造自身形象。

在教学中,体育老师的目光和表情,通常说的用“目示意”,用“眼教”,即是另一种的示意性态语言。用目光示意时通常都伴面部的相应表情。体育教师经常用目光这种示意体态语言传达指令,如上课前教师在队列前面,其目光给人以振奋感,站定后用信任和热情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把教师的期望和信任的信息,用目光传导给学生,使学生集中精力、思维活动与教师保持一致,使体育课有良好的开端。在学生较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点头示意,给学生以肯定,使学生得到鼓励。当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出现动作失误时,教师用惋惜和理解的目光传达教师的安慰和关切,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个别学生违犯纪律,教师不宜中断教学,对其批评教育时,用严厉、责备的目光暗示教师的批评,使其感到愧疚和自觉。这些示意性体态语言一般会受到较好的效果。实际上起到了“以目传神”、“以情导教”的作用。

还有一种示意性体态语言,那就是体育教师的平视,以及在进行讲解时身体做出的一些相应姿势。教师运用这些生动的示意性体态语言借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讲解效果,具有很强的成效。在体育竞赛中,裁判员的手势,也是一种被大众理解的体态语言,如篮球暂停、换人等手势都形象、准确地表示了其含义和性质,使人一看就懂。体育教师各种各样的手势,代表着教师不同的体态语言,在田径、球类、武术、体操的目的教学中,被体育教师们得心应手的广泛应用。

我国的教育和体育工作在90年代以来有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语言对各层次的学校的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掌握并运用好体育教学语言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要提高教学语言,讲究效果,也并非一日之功,语言表达的功力,是以学识为基础,以真知灼见本,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研究,也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语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