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观

教学观

教学观

教学观范文第1篇

更新教育价值观念是数学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更新价值观念,逐步割除应试教育造成的急功近利的弊端,转变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局面,树立数学教育“社会性、生命性、未来性”的观念,并以此作为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1.数学教育的社会性在于数学的社会应用

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数学对我国现代化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富有成效的。因此,数学教学应在增强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他们应用数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要改革沿袭已久的教学内容,删除那些无趣、无用、与社会生活不密切的陈旧内容,注入有趣、有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信息和新动态。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走数学联系实际的“大数学”之路。

2.数学教育的生命性在于以人为本

同整个素质教育一样,数学教育也是“人”的素质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健康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成长,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情感教育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认识、改造世界,还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做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求。

3.数学教育的未来性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现在能考多少分,忽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面对未来,学会学习。

二、数学教育的教学观

传统的数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整齐划一、轻个性发展;重记忆训练、轻实践应用。视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解题的机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扼杀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素质教育则要求: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完成从知识传授到培养能力的转变;在教学主体的认定上,完成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在教学形式的构建上,完成从单纯由教师教到学生主动学的转变。基于这些,要注意如下方面:

1.注重学法指导,实现学与教并重发展

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让教法服务于学法,使学法在教法中形成。在教学中,多予点拨、启导、激励,使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2.注重智力开发,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养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要遵循规律,把握思维特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非智力因素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进行不断地培育和优化。

3.注重人格塑造,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发展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时代赋予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数学学科在塑造人格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清晰、简约、深刻的思维品质,“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论证有据”的思维方式,刻苦、机智、拼搏、创新的学习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向善审美的人文素质等。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使数学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保证。因此,师生应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做到教学民主,教学相长。

4.注重效率提高,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态逼真地再现给学生,实现动静结合,数形结合,繁简结合,虚实结合,特殊与一般结合,充分展示数学教学感性认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揭示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三、数学教育的学生观

1.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个性,数学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承认这种个体差异。要研究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发展方向,摒弃“一律化”“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施教,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自由、和谐、充分地发展。数学素质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群体教学中,如果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学生的个性、灵气、创造性就会遭到压抑和磨损。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表现欲、求知欲和创造欲很强,他们对未知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充满幻想。虽然这些幻想有时不尽合理,甚至有些荒唐,但这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先天素质。可以说,没有这些特性便没有创新意识,也就没有创造能力。教学中对学生的这些特性和创新意识应倍加珍惜和呵护。

数学教育的内容为创新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进行猜想、归纳、发现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类比思维、迁移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数学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数学教育丰富了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数学教育的灵魂。在教学中,必须挖掘数学内容中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实现由侧重获取数学知识的教育向增强创新能力的教育转变,使数学教育担负起素质教育中更加重要的教育任务。

教学观范文第2篇

在成功中占比例最大的因素就是态度。我和学生说:"我不关注你们的成绩。"学生感到很惊讶。我说:"我最关注的是你们的兴趣、态度、习惯和方法。如果这些很好,那成绩不是很自然的事吗?"学生恍然大悟。

二、教学的三维立体目标我用三个字来体现:欲、渔、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有了学习的方法、途径和措施,又何愁学不到知识?但除此之外,我认为对学生现在以及一生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欲".只要有欲望,就是永恒的、持续的,就有了获得一切的希望。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虽然起点晚,但因为有志而终身耕耘不辍,最终成就大业。这点很重要,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

三、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学相长,教育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能量的释放。加强理论修养,丰富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累经验教训,形成自己的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然后和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积极主动地运用和实践,并不断地总结和反思,甚至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再指导教育教学,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教师就会不断成长,不断强大。教育教学的成功,工作的成就,会使你的生活更加精彩。要树立工作即生活的观念。

四、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心向背是政权兴亡、战争成败的关键。教育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亲其师,信其道。"要用自己的教育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你这门功课。虽然学习是为了自己,但学生还小,他们认为是在为老师学习。老师就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激励和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以激励为主的方式,会使学生使劲地为老师学习。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十分精彩,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教育教学管理中,更要深深体味这副对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五、反对教育教学走极端,要么放任学生,要么教师全包,满堂灌输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这两种教育教学方式都不可取。教与学两方面要统一起来。教学互动,师生课堂对话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最理想的教育教学方式。我认为还是要在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指导下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用一种方法教一百个学生和用一百种方法教一个学生,教育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主张把传统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来一次结合,甚至是互文见义式的结合。另外,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我们教师扮演教练和导演的角色,让学生扮演运动员和演员的角色,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密切配合。我相信,教育教学效果一定会渐入佳境。

六、面向全体学生,但不搞平均主义,要注重转差培优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要重点培养优秀学生。在重点培养优秀学生时,我采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有时,优秀学生能起到引领作用,带领大家活跃班级气氛。但更多的时候是"无为"思想。表面上不抓优生,但实际是促使更多的学生越来越优秀。我的策略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但前浪不是倒在沙滩上,而是前浪带后浪,后浪涌前浪,一起奔流入海。万马奔腾,百舸争流,既合作又竞争,促使班级健康地、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七、在学、导、练的环节中,要加强训练,能力是练出来的

教学观范文第3篇

一、协同学理论下的教学观 协同学理论认为,协同与竞争既对立又统一,成为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动因。系统中有序和无序这两种变量可用熵来度量。系统越“乱”,熵就越大;系统越有序,熵就越小。但系统不能没有熵,没有熵系统缺少发展的动因。由熵促成无序,在减熵的作用下又有序化,系统便不断发展。要使系统中协同与竞争都自觉地发生积极影响,推动系统的演化发展,就必须使系统处于开放状态。 教学有效性体现于静态(状态)层面而言的“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以及动态(过程)层面而言的“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的有效整合。根据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我们不仅可把教学过程当作一个系统,而且应把教学设计也视为一个系统,这种系统应当是一个开放而有序的自组织系统。由此出发,从自组织即协同学的理论去系统分析教学过程,便构成教学设计的一个新视角。 把协同学理论引入教学系统,是解释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探究性、交际性与对话性切中时弊的新视角。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头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教学内容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些系统都指向于“知识逻辑”(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整合)、“认知逻辑”(静态的心智与动态的心力的整合)、“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四大系统的有效整合。其中“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旨在接通与扩充“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联结域(最近发展区),由此构成联结程式。 二、教学对话需由问题意识来触动 没有共同的问题意识,就无以形成共同的教学需求,教学话题就无以形成,教学系统便走向一个封闭而静态的单向系统。由此可推知,问题是教学自组织系统中的增熵剂与减熵剂,问题解决是协同与竞争的真实体现。 教学系统是一个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之间、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对话”系统。这种“对话”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式对话,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对话,也包括师生各自的自言式对话。通过“对话”,让教学系统成为一种教与学双向交流、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动力系统。问题应当是教学系统动力生成的核心要素,只有依承于纵横问题系统,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系统的主体性与开放性也才能由此生成。由于问题系统是教学主体建构的意识系统,那么教学系统也应当由教学主体自主建构与设计。 针对教学系统的开放性而言,从自组织理论的协同与竞争的辨证统一观点来看,教学系统由问题系统来触发活力。因为,问题系统的生成引发竞争,在教学系统中起增熵作用;问题系统的解决引发协同,在教学系统中起着既减熵又增熵的作用。教学系统与问题系统的活力在于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在于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或作用。一方面,环境为系统提供一定的物质、能量等要素,这些要素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系统的性质与特征;另一方面,环境对系统又产生一定的限制性影响,也可刺激系统的运动。

教学观范文第4篇

一、观课记录

二、议教、评学记录

活动程序:献课人说明一下教学设计及自我感受或反思;观课人员进行议教、评学;主持人综合评述。

①献课者:这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中的“活动与探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二氧化碳知识的理解,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已知化学反应里,提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些假设并形成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实验比较,得出最佳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本堂课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和精神……

②观课者:XXX老师:我今天观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三主五步”教学法的具体流程。本节课中,执教者“三主”理念落实得很好,五步流程也很清楚,学生的表现很不错。“三主五步”的模式非常好,但在化学课堂中不能全照搬,要灵活取舍。

XXX老师:我今天除了学习县里推广的“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外,还注重了城里学生的化学实验水平。学生分组实验时,相互配合,有条不紊,现象记录也搞得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X老师:该堂课体现了化学课堂的特质,但在实验操作规范性方面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手持试管的位置……

③主持人:我将从四个角度谈谈这节课:一是从学生学习者角度谈谈这节课;二是从教师教学专业角度谈谈这节课;三是从本县课改的要求谈谈这节课;四是谈谈该教师在这堂课中反映出来的教学风格。

第一,从教师专业角度看这节课。本节课是一堂实验探究课,有三个目标:学生要明白实验室制取CO2的常用原料及反应原理;能够组装CO2制取装置、明确CO2收集和验满的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三个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而本节课的一个看点是要体现探究的特点。如何探究?这堂课是有突出表现的,执教者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现象记录及分析、三个方案比较等,有一个清楚的流程。教者把这一流程的具体操作全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很好地感受了一次化学探究的乐趣、意义,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的意识及能力。再者,从本节课三个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来看,刚才参与评教的十多位老师已经有了中肯的评价,我就不再赘述了。

第二,从学生学习者角度看这节课。本节课有三个学习目标,首先是看学生明确了这三个目标没有。教者三个梯度的问题情境和工整的目标板书,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再看学习过程,教者除了问题情境、环节间的导语及几句评语外,阐释性的语言几乎没有,有的是学生安静的思考、热烈的小组讨论、流畅的全班展示以及教者在小组间穿梭的身影和小声的“嘀咕”,有的是学生在黑板上准确的板书和争先恐后的抢答问题,在小组交流、实验中,没有学生不参与的。再看学习效果,六个学习小组的实验都非常顺利,都快速地完成了三个方案的实验比较,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尤其是在归纳总结环节中展示学生的语言流畅度和准确性,令我十分赞赏,这就肯定了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第三,从全县推进课改的角度谈谈这节课。今天的会议是全县的课改现场会,课堂应该具有示范性。我认为这节课具有示范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看他的教学流程是否体现了我县推出的“三主五步”教学思想及其步骤。这一点上他没有问题,“三主”理念都有较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特征非常显著,老师的引导职能也有很好的履行,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动手实验)也较多。自学、讨论、展示、归纳总结、巩固提升“五步”流程很清楚;二是看班上学生学习的情况。大家有目共睹,学生的参与面、学习热情、做实验的认真态度、展示问题的口语表达及准确性,我是非常感动的;三是看他这堂课是否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特点。化学课堂的特质是什么,教材中第二个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说得非常清楚: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知识。这一点几个观课老师都给予了肯定。

第四,我认为这堂课是很有个性的。主要表现在献课者对“三主五步”教学模式思想及流程的融会贯通上,他不为模式而模式,而是把“五步”灵活的运用在各个知识板块的教学上,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时候展示,没有固定程式;其次是他没有刻意突出学生的“活跃表现”,学生的各种学情表现都是自发的,没有老师的提示或暗示;三是他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述比较精炼,虽语调平淡,但不失精准。

教学观范文第5篇

首先,要求教师要注重学前儿童内在美。学前特殊教育观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发现学生内在美,而不是仅仅追求学生的外在表现。传统的学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成绩和儿童个体提醒等方面的情况更加重视,而忽视儿童心理追求和思想变化方面的情况,使得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于是很容易造成儿童心理问题。而蒙台梭利教育观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深入学前儿童心理,关心和关爱学生。学前特殊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要发掘儿童心理和心灵变化需求,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让儿童能及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认知观。教师要发挥传统美德,将教育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并且决定着自己事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教师要关心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二、蒙台梭利学前特殊教育观念教师要充分开发幼儿“内在生命力”

(一)发现学生内在潜能

蒙台梭利特殊学前教育观念,对当代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推动着当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长久发展。针对蒙台梭利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内在美,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全面帮助幼儿认识自己。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由于幼儿长期被家长关心和呵护着,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很容易被奴化,并且儿童自主活动时间少,自主意识差。因其自动性和创造性都被压抑,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心理和心灵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且对未来儿童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发现当前幼儿心灵世界存在的“美”,尤其是特殊儿童其他方面存在的特长。著名的周婷婷博士,一岁时因为发高烧而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导致其双耳失聪,成为重度听力残疾儿童。但是她的父亲却没有放弃婷婷,反而下定决心帮助婷婷树立自信心,让婷婷再次树立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父亲周弘从来没有放弃,失聪前期,周弘帮助婷婷进行语言训练和智力开发,只要周弘发现女儿有一点反应就会很高兴,并且决心也更大。最终在周弘的努力下,婷婷渐渐恢复一点听力,并且在婷婷三岁时,意外的开口说了一句话,并且学习了很多汉字。后来婷婷能和同龄人一样健康成长,接受教育,走上博士之路。由此可见,蒙台梭利的“教育治疗”就是要坚持培养每一个儿童,不管其是否正常,即使身体有疾病,教师也应该让特殊儿童得到基本的尊重。良好的引导教育对儿童成长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让儿童看到生活的希望。

(二)积极鼓励学前儿童

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的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特长,增强学生自信心,积极鼓励儿童进行自主创造和发挥其想象力是全面发掘和展现儿童特长的最有效途径。儿童教师要正确学习和掌握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观念,吸收“教育治疗”中的精华,并且结合时下儿童发展特点,将教育与天性相结合,全面发展儿童阶段的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天性,每一个儿童都会有其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主要是受到DNA遗传因子的影响,但是儿童成长的后天环境和所接触到的人,对儿童成长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儿童阶段学生都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接受一些外界事物,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搭积木;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有的学生喜欢画画等等。并且儿童阶段的学生还具有另一个特点,根据对某学校调查发现,只要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回答出正确的问题,其他学生就会应声附和,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学前教师主要以游戏为中心,教学场地不是在教室内,因此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儿童完成游戏任务,并且让儿童画自己学习,鼓励和提升自主性,让学生能达到独立自主和自我管理意识,逐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并且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全面激发学生潜能。

(三)帮助构建心理和心灵世界

学前儿童的思想意识以及行为深受所接触的人和事影响,在家中,家长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港湾,要坚持正确的引导,多鼓励和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是家长不能一味的满足儿童提出的任何要求,要严格要求孩子,并且做到以身作则,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染儿童,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教师要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尤其是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传统美德,关心、关爱每一个儿童,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儿童身上具有的气质和特长,并且为儿童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利用游戏让儿童更好的理解团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懂得关心和关爱身边其他的同学。家长和教师都要为儿童营造一种和谐的成长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一改传统学前教学的面貌,使得学前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