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瑜伽课程

瑜伽课程

瑜伽课程

瑜伽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兴起和教育改革制度在我国的深化,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改革已经迫不容缓。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且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把学生作为主体,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有效避免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近几年,瑜伽课程受到了热烈推崇,而且瑜伽是通过社会俱乐部出现在大众眼前。因此,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是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改革的关键一步,它不仅能推动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发展,更能推动其他公共体育项目俱乐部制改革的进程。

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比较丰富,涉及球类、武术、舞蹈等多个门类。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共体育课程。但是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无论是从老师教学上还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会受到时间和内容的限制,没有自主选择的能力,使学生丧失了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未能达到设置公共体育课程的目的,阻碍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发展的步伐。

1.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对年级的限制

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仅仅面向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而将大三、大四的学生关在门外,使大三、大四的学生不能参加公共体育课程,使学生失去了一个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学生到了大三、大四就会面临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情绪压抑,他们更需要参加体育锻炼,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使内心的压力得到缓解。但是公共体育课程对年级的限制却减少了学生参加体育进行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永久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更加限制了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速度。

1.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对时间的限制

目前,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对上课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大多院校都将公共体育课程集中在一两天,大大降低了项目场地的使用效率。传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时间比较死板,场地比较固定,没有对公共体育进行人性化管理。因此,学生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进行公共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场所,在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就会失去自己近期内唯一的锻炼机会。

1.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对提高技能的限制

因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受场地、资源、师资力量等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参加自己喜爱的公共体育课程,失去了学习的热情,降低了公共体育课堂效率。另外,学生无法参加相同的公共体育课程,阻碍了学生继续学习该公共体育课程的机会,使学生对刚入门的公共体育课程不能进行深入的学习,在技能和体能方面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

2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的意义

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可以使人们喜欢上瑜伽,还可以使人们树立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精神。瑜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可以完善和弥补传统瑜伽教学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促进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以俱乐部制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公共体育瑜伽的热情,调动其进行瑜伽锻炼的积极性,树立经常进行瑜伽锻炼的意识,推动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开展。高校俱乐部制公共体育瑜伽课程可以使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瑜伽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可以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模式实施的方法

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模式是以社会中的俱乐部中的瑜伽课程为原型进行构建的,但不能原搬照抄社会中的俱乐部瑜伽课程教学模式,要根据公共体育的特点和要求,对社会中的俱乐部瑜伽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编。

3.1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模式实施的指导思想

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材施教”作为指导思想。该模式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再结合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给参加瑜伽课程锻炼的学生提供最温馨的环境和学习资源。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瑜伽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和传播,促进其他公共体育项目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和成功。

3.2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与社会中的俱乐部瑜伽课程的组织类似。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到开设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俱乐部进行报名。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到瑜伽俱乐部进行锻炼,俱乐部对学生的上课时间和情况进行监督,直到修完课时为止,没有时间限制,并给予相应的成绩。最后修完学分后,如果想要继续进行锻炼,可以与俱乐部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持续进行瑜伽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进行终身锻炼的意识。

3.3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课程管理

以社会中的俱乐部瑜伽课程为基础,结合高校公共体育的特点和要求,对公共体育瑜伽课程进行设置和管理。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教学中既包括基础瑜伽又要包括特色瑜伽,使学生在修够学分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瑜伽课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己的瑜伽技能。公共体育瑜伽课程是由俱乐部进行管理,对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内容、时间、考勤进行管理。在学生进行选课之后,根据选课结果,对课程进行安排,错开学生的上课时间,将上课时间安排在学生的业余时间,例如中午、晚上、周末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公共体育瑜伽课堂的效率,又能提高学生业余时间的利用率。另外,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考勤可以通过刷卡来进行记录,而且还要不定期地对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课上情况进行考察。

3.4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

在进行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制度进行评价,使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俱乐部制越来越完善。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管理层要结合学生对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评价,教师的建议,不断对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通过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的完善,推动瑜伽体育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促进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的成功。

4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的影响因素

4.1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场地条件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场地设施相对比较简陋,而且场地数量有限,使得公共体育瑜伽俱乐部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另外,大多数公共体育场地取暖设施不齐备,由于天气因素,尤其是寒冬,学生在进行瑜伽体育锻炼时会感觉不舒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瑜伽运动的顺利开展。

4.2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师资力量

随着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俱乐部制改革,瑜伽课程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改革后教师由主导者变成了辅导者,但是教师的师资水平和能力却要求得很高。瑜伽体育课程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融入新鲜的血液,推进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的改革,推动瑜伽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4.3高校公共体育瑜伽俱乐部的管理机制

由于我国刚刚推动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的改革,公共体育瑜伽俱乐部的管理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瑜伽俱乐部的管理制度、瑜伽俱乐部的时间管理、瑜伽俱乐部的考勤管理等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如果瑜伽俱乐部的某一部分出现管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俱乐部的运行,影响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的改革进程。

5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的建议

5.1更新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观念

一项制度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思想观念的更新。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主要是瑜伽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首先要对传统的瑜伽课程教学思想进行更新。为了使学生正确学习瑜伽体育,在瑜伽锻炼过程中不会使自己受伤,关键要学习到瑜伽体育的技巧。因此,技术的熟练才是成功的前提,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改革不能总依赖于俱乐部,俱乐部只是一个载体,并非关键。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高度,拓宽思考问题的视野,瑜伽体育锻炼并不局限在学校,局限在俱乐部。教师更要转变传统主导者的角色,变为辅导者,提高学生进行自主锻炼的能力和技巧,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总之,为了促进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的成功,要特别注意更新学生、教师、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5.2将高校公共体育瑜伽与社会进行合作

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场地、资源、师资力量毕竟有限,积极开展与社会的合作,引导企业在学校开设瑜伽课程俱乐部,增加公共体育瑜伽锻炼场地;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丰富公共体育瑜伽的经验,增加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置,最终会促进公共体育瑜伽的发展,推动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的进程。

5.3文化支持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的改革

没有文化支持的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就不算是一个俱乐部,它仅仅是一个进行瑜伽锻炼的场所。为了成功进行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的改革,瑜伽俱乐部要树立自己的文化和理念。公共体育瑜伽俱乐部不仅仅是一个锻炼瑜伽体育的场所,更是瑜伽体育的一个载体,促进瑜伽体育文化理念的传播和瑜伽技能的推广。因此,在进行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的改革时,必须树立瑜伽体育的文化和理念。

6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对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进行了俱乐部制的改革,满足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强烈需要,加快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通过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可以培养学生持续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动性,在提高学生身体状况的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等等。虽然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俱乐部制改革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但是随着改革的进行,这些问题会逐渐被解决。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是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推进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邵艳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体军部

参考文献

[1]冯寿海.试析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运作方式与管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3(01).

[2]郭妍妍.高校瑜伽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初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04).

瑜伽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瑜伽 价值

随着瑜伽运动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状况的追求,瑜伽运动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瑜伽运动不受场地、时间、人群的限制因素,及其它本身独特的低强度高效果的强健身心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近几年,高校中许多大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加入到社会中开办的各种健身俱乐部的培训班中,尤其瑜伽的参与者人数最多,享受着健身运动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同时,瑜伽对于人们身体各种机能的益处,已受到广大瑜伽爱好者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1. 瑜伽的起源

瑜伽源于古印度,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前印度河文明时期。瑜伽本身曾被赋予过许多涵义,从字面上看,“yoga”一词来自梵语词根“yuj”,瑜伽则是梵语“yoga”的音译。“yoga”和英文中“yoke”有相同的意思,yoke的意思是根据古代的农耕方法把两头牛连在一起,但后来人们将它理解为身与心,人与神,低级自我与高级自我的统一[1]。

2. 瑜伽运动健身效应的生理学分析

瑜伽拥有全面而系统的身体锻炼体系,既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强健的身体,同时还可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瑜伽有句名言,“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健康的体魄中”。众多的观点让人觉得瑜伽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修炼,事实上,瑜伽也同样重视对身体的锻炼[2]。根据查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综合来讲,瑜伽是一门基于身体锻炼和规范日常生活,进而促进身心共同健康的养生运动。

2.1瑜伽法健身效应的生理学分析

瑜伽运动是一种外在柔和与内在力量相结合的健身运动,瑜伽法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肌肉进行伸、拉、扭、挤、屈、推等姿势,达到活化关节、伸展筋骨、改善机体机能的效果。在各种瑜伽法的运动过程中,人体的各个内脏器官产生不同的按摩效果,达到调节内分泌系统、强化心肺功能之功效,进而改善神经系统、心肺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系统、氧运输系统等各个系统间的协调关系[3]。瑜伽运动中脊椎扭转式、蝮蛇式等使腰腹产生扭转的法可以很好的对腹部肌肉进行特殊、有力的内部按摩按摩,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调节生理机能,同时还能减缓便秘、有效改善痛经和预防妇科疾病[4]。瑜伽运动中脊椎伸展式、叩日式、向太阳致敬式等延伸脊椎伸展能力的法,可以使身体躯干部位的各个脊椎关节得到充分的伸展,并增强腰、背、腹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对身体的核心部位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有效预防和改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疼痛等疾病。瑜伽中蕴含的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效果,长期练习能协调整个身体机体的功能,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发展肌肉力量、提高韧带韧性、加大关节活动幅度,全面提高身体状态,改变身体和心理“亚健康”状态。很多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长期进行瑜伽运动有助于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有效调节人体内部生理机能,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改善神经系统疾病,从而真正达到身体和心理健康共同提高的效果。

2.2瑜伽呼吸法健身效应的生理学分析

“呼吸是瑜伽运动的灵魂”。瑜伽法是进行瑜伽运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每一个法的练习都离不开呼吸的配合,合理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促进瑜伽锻炼的效果。我国传统中医认为“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人乃气之聚,气血乃生命之根,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双亏乃百病之源”。瑜伽呼吸法的气息始终保持均衡平缓的一呼一吸,一吸一呼的方式,瑜伽法不论是简单的延展伸拉,还是高难度的扭转挤压,它的呼吸方式都是一成不变的以不变应万变。瑜伽运动的呼吸方法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有很大的区别,呼吸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日常状态下人们采用的都是简单的胸式呼吸,瑜伽呼吸术是在胸式呼吸的基础上结合腹式呼吸共存的呼吸方法,在均衡平缓的吸气过程中吸取足量的空气,并将氧气完全充分的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通过全尽的呼气将进行转化后的废气完全排出体外,达到完全式呼吸。在瑜伽运动的过程中,完全式的呼吸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按摩内脏,刺激各生理腺体的良性分泌,激活轮、脉的潜在力量,更好的清洁身体,让生命之气提供给人体足够的健康养分[5]。瑜伽呼吸术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是因为科学的深呼吸能平静心情,并且能最大限度的将氧气吸纳到肺部,使人体的气血运行充盈,五脏六腑安和,对神经、肌肉、各腺体及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与其说瑜伽是在锻炼身体,不如说更多的是在修炼身心,是使心灵获得平衡,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2.3瑜伽冥想术健身效应的生理学分析

冥想一词听起来有些深奥,但只要你祈祷过,或怀着好奇的心情仰望过星空,那你就已经体验过冥想了。幂想就是在排除了一切杂念后沉思、静虑的过程,他能够使我们放松大脑和心情,接触焦虑、疲惫,回到精神饱满、思维清晰地状态,就像从熟睡中自然醒来一样充满活力。有研究显示,在修行者进入深度冥想状态时,会极其罕见的扩散出强烈的伽马脑电波(人的脑电波按频率课分为三种:贝塔波、伽马波和阿尔法波。伽马波是由脑部额叶和顶叶联合皮质区引起的,这些区域是负责人类情绪以及快乐的),在其影响范围内,各神经系统会产生每秒30-80次同步脉冲信号,他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重获清晰思维,使身心产生平衡和安宁,使心态保持在恬和、宁静、快乐的状态。

3. 高校大学生运动价值取向分析

3.1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意识到体育运动是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除了增强体质外,愉悦身心、调节大脑、增进人际交往和促进个性发展也为大学生们所重视。

其目的是健康的、积极的,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是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理念基本一致的。

3.2对体育的理解程度

以前体育被简单地看成是强身健体,但现在这种观念在大学校园里已经悄然转变,大学生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程度在不断提高,高校内的体育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加入第二体育课堂、参加体育俱乐部、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人数逐年递增。

3.3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90%以上的学生还是为了满足健身的需要,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意志品质、增进人际关系等方面也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赞成,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在动机的选择上已凸显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为了强身健体,同时女生还偏向于塑体审美,男生则偏向于交往。

3.4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

在体育锻炼动机多元化的现状下,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男女大学生共同喜欢参与的项目以乒乓球、羽毛球、健走较多,男生还在足球和篮球项目中有所偏爱,健身舞蹈和瑜伽则被女生青睐。

4. 高校开设瑜伽课的可行性分析

4.1瑜伽运动可以缓解现代大学生的压力

瑜伽运动特有的呼吸法和冥想术,使参与者在锻炼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将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得到释放。现代大学生在我国人口制度的改革下,多属于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他们都被视为家庭的核心,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心理还不够成熟。在独立自主的大学生活中,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使大学生抑郁、焦虑情境指数上升,甚至出现自闭症和自杀倾向。作为学校,有义务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瑜伽运动释放学生的压力,使他们从抑郁焦虑的状态中转变过来,轻松、平和、愉悦的生活。

4.2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瑜伽运动的独特运动魅力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他们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投入到这项运动中,在运动中享受健康和愉悦。瑜伽不受场地、时间、人数等因素的限制,使学生们能坚持进行长期的锻炼,并且随着瑜伽运动的不断发展,美容瑜伽、纤体瑜伽、减压瑜伽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们始终充满新鲜感。近两年,瑜伽运动又新增加了舞韵瑜伽体系,把舞蹈和瑜伽美妙的结合在一起,更增添了瑜伽的表演价值,为学生在兴趣和学校体育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主动向终身体育转变。

4.3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在高校开展瑜伽运动不仅丰富了高校体育活动,同时会对处于特殊时期,有着特殊心理需求的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不但使参与者得到身体的健康,而且对于健身意识、健康人格、品德修养等人文需求产生特殊功效。参与瑜伽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紧张和疲劳,而且可以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促使大学生向健康、活泼、高雅的方向发展,丰富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

5. 高校开设瑜伽课的实施建议

5.1对瑜伽课程进行完善

通过调查,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瑜伽课程,但多数都是作为选修课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建立统一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把瑜伽深入推广到高校的必要前提。

5.2亲近自然,与“阳光体育”相结合

在没有开设瑜伽课程的高校中,大多数是受没有较大室内场地的约束,这正反映了对瑜伽运动的误解,瑜伽本起源于高山密林之处,其本意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之意,将其安排在室外锻炼一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与阳光体育相结合,更体现其价值和功效。

5.3加强瑜伽教师能力的培养

瑜伽运动对教师的要求十分严格,渊博的瑜伽知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耐心细致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使学生正确规范科学进行瑜伽健身的前提,注重教师全方位能力的培养能更好的推动瑜伽运动在高校的普及推广。

资助信息:第九批院级教改项目,课题编号:JG11053

参考文献:

[1]斯瓦米·帕拉瓦南达.现在开始讲解瑜伽《瑜伽经》权威阐释[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7:230.

[2]艾扬格.瑜伽之光[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5,1:1-40.

[3] Raub J A.Psychophysiologic effects of

Hatha Yoga on musculoskeletal and cardiopulm on ary func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J].Journal Alte in Complement Medical,2002,( 8);797-812.

[4]张蕙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9-51.

[5]陈小英.论瑜伽的健身价值及其市场化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 2);112-116.

瑜伽课程范文第3篇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从瑜伽课程的目标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构建适合普通高校实情的瑜伽课程体系。

关键词 瑜伽 课程体系 构建

一、普通高校瑜伽体育课程的设计理念

根据《纲要》的精神,构建瑜伽体育课程体系的整体理念是“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心理健康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追求个性、时尚和自我,另一方面内心脆弱并且比较容易产生焦抑、抑郁等不良情绪。瑜伽以其独特的健身和健心功效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其健身效果主要体现在瑜伽的上,可以锻炼到学生的平衡、柔韧、力量、灵敏及耐力等基本素质;其健心效果主要体现在瑜伽的调息、冥想和休息术上。

二、普通高校瑜伽体育课程体系的确立

(一)瑜伽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确定

根据《纲要》规定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瑜伽课程体系学科发展的自身特点,结合瑜伽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归纳为: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瑜伽锻炼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运动技能目标:掌握瑜伽的基本动作方法、教学方法和身体素质练习方法;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瑜伽练习,塑造理想体形并缓解、祛除脊柱等部位的不适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目标:通过休息术和冥想等练习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紧张及焦虑的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制度;社会适应目标:通过分组练习和团队考核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便于适应社会。

(二)瑜伽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确定

瑜伽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具体分为:瑜伽理论教学、瑜伽技术教学、学生体质教育和发展学生个性及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其中瑜伽理论教学主要包括:瑜伽的起源与发展、瑜伽的特点与分类、瑜伽的功能与价值、瑜伽科学练习的原则、方法和手段、瑜伽的饮食营养与医学保健。瑜伽技术教学主要包括:瑜伽法、瑜伽冥想法、瑜伽调息法、瑜伽休息术。学生体质教育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平衡的基本身体素质的训练。发展学生个性及实践能力部分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压力调控能力和让学生掌握瑜伽舞台表演编排技术和技巧。

(三)普通高校瑜伽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要严格按照瑜伽体育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安排,具体安排如下:

1.开始部分:主要是热身,根据瑜伽项目的特点应多安排一些伸展性的热身练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基本部分:包括瑜伽调息、、冥想和休息术四个方面。首先是调息,让学生尽快进入到瑜伽课程的氛围之中,并且为瑜伽的练习做准备;其次是瑜伽的学习,每节课都要兼顾到平衡、力量、柔韧、综合、双人瑜伽和技巧性瑜伽这五个方面,教学过程一定强调学生注意安全;最后是瑜伽冥想和瑜伽休息术,让学生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3.结束部分:基本素质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和健身跑等。

(四)普通高校瑜伽体育课程教学方法

瑜伽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择应结合体育课程的需要、学生学习需要及瑜伽自身特点需要,主要方法有直观学习法:即采取示范法、带领法、视频图像法等;语言法:即讲解、提醒和评价等;自我学习法:即学生自学、自评和编排等。

(五)普通高校瑜伽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确定

瑜伽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其设计理念、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相结合,通过课程评价体系达到检验、激励和反馈功能。具体分为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三个部分。

考核内容:1.学生基本素质20%;2.瑜伽理论成绩10%;3.平时成绩10%;4.瑜伽技术考核60%,包括:(1)团队瑜伽表演考核(规定+自选动作);(2)单人瑜伽规定动作考核。

考核方法:重点是对瑜伽技术的考核方法安排,其中团队表演考核要求学生把本学期学习的规定动作全部编排进去,允许自选动作;单人瑜伽规定动作考核主要按照学生名单顺序考核规定动作,学生通过抽签决定自己要考核的内容。

评分标准:1.团队表演主要考核学生的团队配合性、舞台效果、瑜伽动作完成的质量,编排的合理和技巧性以及队形变化的多样性来综合判断。2.单人抽签三个瑜伽动作的考核重点从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来判断。

三、结论与建议

构建了普通高校瑜伽体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其中瑜伽设置方面有了创新:首次根据瑜伽特点、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及体育课程需要把瑜伽分类为:平衡、柔韧、力量、综合、技巧和双人瑜伽,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各选择了五个比较经典的适合普通高校瑜伽体育课程推行的瑜伽。其中技巧分类中五个瑜伽难度较大,可介绍给学生作为自选动作。普通高校瑜伽体育课程是一项新的课题,本文对它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探索的初级阶段,瑜伽体育课程体系的完善还需要相关人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需要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Z].教育部文件.2002.

[2] 柏忠言,张蕙兰.瑜伽 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3] 符雪姣.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瑜伽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四川体育科学.2010.3

瑜伽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开展 健身瑜伽课程 必要性

1前言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瑜伽平衡、协调、洁净,而且强化练习者的身体和思想。瑜伽的练习法能把人散乱的精神集中并使之平静下来。瑜伽练习首先着眼于身体的强健,然后要求身心融合为一,长期练习瑜伽可使人身心达到平衡,使心灵和身体得到放松,从而消除疲劳、减轻压力。瑜伽练习舒缓、温和,不透支心肺功能和体力[1],从塑形、健身、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给练习者带来了很多益处,它是一项有着高效锻炼价值意义的运动项目,是所有健身项目中最适合终身运动的方式。随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已普遍展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健身瑜伽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功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它正逐步走入大学校园,成为一项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健身瑜伽课程在高校体育课堂的开展与《纲要》的精神是一致的,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北京师范大学2004届、2005届、2006届女大学生共计150人。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及与此相关的书籍和学术论文。

2.2.2 访谈法对北京市15所高等院校进行走访调查,并与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面谈,就健身瑜伽课程的开展进行了咨询与调研。

2.2.3 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师范大学2004届、2005届和2006届女大学生共计150人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进行了“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调查,要求她们在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武术、游泳、健美操、形体练习、健身瑜伽等10个项目中选择3个自己喜欢的项目,并注明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对上述的兴趣选择进行累加统计,求出喜欢每项人次的百分数(见表格)。

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调查表N=150

3分析与讨论

3.1 高校传统体育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高校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变化,她们追求美,对新技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而对传统的体育课兴趣不高,教学中总是有“怕吃苦”、“怕受伤”的现象,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而出现了站课、混课、溜课的不良现象。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针对高校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遵循“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对学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创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与《纲要》的精神是一致的,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3.2 健身瑜伽深受女大学生的喜爱

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2004届、2005届和2006届女大学生共计150人进行的“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调查,从调查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女大学生运动项目兴趣的趋向为:健身瑜伽占29.4%、健美操占25.3%、形体练习占21.3%,很明显,能够塑造形体美、对抗性低的运动项目都很受女大学生的喜爱,而健身瑜伽名列第一,这就充分说明了健身瑜伽受到了越来越多女大学生的喜爱。另外在对北京市15所高等院校中已开展健身瑜伽课程的5所高校进行的调查中,通过亲身体验、观察以及课后与学生的交谈得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练习时很认真,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想学”,课后对健身瑜伽课程的评价也很好,都觉得练习后全身很舒服,心情很愉悦,紧张的大脑也随之得到了放松,这也充分说明了健身瑜伽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教学内容,已受到了越来越多女大学生的青睐,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是可行的。

3.3 瑜伽的健身功效有助于女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瑜伽练习时通过瑜伽呼吸法、法、冥想和松弛功的练习,可达到舒展筋骨、轻松身心、健美形体、通畅经络的效果,从而使练习者在健身的同时消除疲劳、缓解压力[2]。在健身瑜伽课上,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聆听着柔和的音乐和教师轻柔的语音来进行瑜伽姿势和瑜伽冥想练习,慢慢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使呼吸变得均匀缓慢,排除杂念,敞开心扉,释放生活学习中的压力,从而养成一种积极乐观、良好健康的生活态度,最终达到身体和精神两方面都健康,这对于女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瑜伽最大的功效在于调心,练习瑜伽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自然自主神经所引发的不就会消失无踪,而且原先焦躁的性格也会有所改善,从而促进身心平衡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强,科学文化高速发展,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等越来越大,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追求健康的学习生活,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校出现心理问题的女生人数高于男生,而患精神疾病的各院系女生又远远高出体育院系和艺术院系。有相关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由于在大学里缺乏经验,加之高校课程设置的局限,以及心理问题的封闭性,所引发的各种困惑和烦恼不能及时排解,从而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健身瑜伽针对女性身体柔软的生理特征,通过练习可分解压力,使身心平衡发展,教学内容和理念迎合了女大学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是必要的。

3.4 健身瑜伽有助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

瑜伽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项目,它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养生、治病、消除疲劳及紧张情绪等,它简单易学,练习时不受场地、时间和人数的限制,既适宜于集体练习,也适宜于个体的自我练习;既适宜于在课堂上练习,也适宜于在宿舍、家中、办公室、以及室外练习等,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练习内容、练习方式和练习难度。瑜伽从塑形、健身、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给练习者带来了很多益处,它是一项有着高效锻炼价值意义的运动项目,是所有健身项目中最适合终身锻炼的运动方式,这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结论与建议

健身瑜伽课程深受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的喜爱,它适宜于在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有助于女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奠定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在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8.

[2]李晓钟.瑜伽练习:从初学到精进[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1-52.

瑜伽课程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中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此新兴项目能够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瑜伽 现状 对策研究

瑜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是东方的精神瑰宝与身体结合的一种文化,几乎渗透到任何地方。瑜伽作为一种最自然、最古老、最具有综合力的身体锻炼项目,它适合不同性别、年龄、环境、身体素质的人,其练习方法、手段易被接受,其要领一目了然,易学、易懂、易传播。因此,是一种特别适合在大学校园开展的新型体育项目。现在我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的教学内容力求由传统单一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除了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如三大球、健美操、交谊舞等外,社会上一些比较热门的运动项目如街轮滑、跆拳道等也开始出现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中。健身瑜伽就是公共体育教学的扩展与延伸,不仅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而且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一、高职院校瑜伽课程教学现状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瑜伽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完善公共体育课的项目结构,而且还有助于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当前,瑜伽在高职院校开展情况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上,对瑜伽课程教学现状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具体表现为:

(一)瑜伽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使用情况

瑜伽课程的开设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教学安排也较为松散,理论知识的讲授课时也较少,也没有用一些生动的图片和录像作辅助手段。在瑜伽教材短缺的情况下,瑜伽教学就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这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效果及瑜伽课的持续性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由此,瑜伽课程理论体系的完善是高职院校瑜伽课程应当重视的主要问题。

(二)瑜伽课程的教学条件现状分析

就瑜伽课程而言,场地设施相对要就较高。须有一定的场地,墙上挂有镜子,以及练习用的把干,瑜伽垫之类的教学场地器材。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生上课心态的调整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瑜伽课程的师资现状分析

瑜伽是新兴的运动项目,教师的瑜伽教学年限都不长,有的教师是由健美操和体操专业转行而来,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从职称程度而言,副教授、教授的人数比例过低。从学历角度而言,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并不乐观。由此可见,瑜伽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瑜伽课程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参加瑜伽运动的活动动机中,强身健体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把瑜伽作为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放在首位,说明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审美主体,瑜伽特有的美感和魅力吸引着他们。而娱乐、调节心智、培养精神意志、增进友谊等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需要和追求需要。由此表明了大学生从事瑜伽运动是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多元化需求。然而男女学生比例不平衡,参与主体主要为女生,几乎很少有男生参与到瑜伽项目中,对瑜伽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的重要指导原则。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目标是其施教的依据;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目标是引导其学习的指南,而对于一般社会和教育人士而言,教学目标则是其评估教学质量的准绳。所以,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决定瑜伽课教学成败的关键与前提。

(二)精心选编课程教材

教育部门应对瑜伽课程教材体系的建构予以高度的重视,应尽快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瑜伽的研究人员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时安排,制定出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适合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和年龄特点的课程教材,使瑜伽课程尽快摆脱“无纲可循”的混沌之境,从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瑜伽教学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偏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有关部门应该多组织瑜伽教师的培训,和瑜伽课程的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的相互交流,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

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决策者们能了解它的重要性,推动瑜伽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各高职院校有关负责部门也应对瑜伽课教学环境的改善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投入专项资金完善瑜伽课程的教学设施,为教学的不断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五)积极营造课外学习氛围,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外活动时课堂教学的延伸,良好的课外活动组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融会贯通。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学校成立瑜伽俱乐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期刊更多

教育测量与评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家庭与家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家庭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