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发展利大的事例

科技发展利大的事例

科技发展利大的事例

科技发展利大的事例范文第1篇

当前河南省处在体育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体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对实现体育强省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人才是体育科技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要保证体育科技事业的健康快速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提高体育科技人才的总体质量。本文对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的数量、学历、职称、专业、年龄、性别结构进行调查,从中发现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使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总层次得到提高,为建设体育强省目标服务。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郾1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为研究对象,以河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以及河南省有代表性的8所院校的体育院系为调查对象,8所院校分别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许昌学院、新乡医学院。

1?郾2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对相关资料与数据搜集和整理,并进行归类分析。

2结果与分析

体育科技人才队伍即在体育科技的生产、运用、传播与发展等一系列系统性的实践活动中实质或间接参与其中的人才资源〔1〕。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是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主力资源。根据访谈结果,在被调查的9个体育科研单位中,总体上呈现以下情况。

2?郾1近年来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数量调查研究

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数量是指体育科技活动中的实际劳动者的数量(后勤人员与间接劳动人员除外)〔2〕。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数量可以反映出体育科技人才资源的现实状况以及发展潜质。

由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人数在逐年增多,其中河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三年来人员没有变动,没有引进新的体育科技人才,其他高校虽然每年都会引进新的体育科技人才,但引进人员数量不多,增幅不大,这反映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不足,体育科技人才的引进数量太少,难以满足河南省体育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这就导致河南省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相对我国高速发展的体育科技事业的不适应。

2?郾2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调查研究

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是指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中不同学历人才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3〕。

由表2可知,博士以上学历人数占总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的8?郾3%;硕士学历人数占总数量的50?郾6%;本科学历人数占总数量的40?郾8%;专科学历人数占总数量的0?郾3%。硕士以及本科学历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占到总数量的91?郾4%,而专科学历的数量仅仅占总数的0?郾3%,这种学历结构符合当前体育科技的发展趋势。但是博士学历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偏少,所占比例偏低,只有8?郾3%,这说明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缺乏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河南省体育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2?郾3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调查研究

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是指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中不同职称人才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表3数据可以看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数量分别占体育科技人才总数的百分比为24?郾6%、39?郾9%、34?郾1%,比例大概为1∶2∶1?郾5,中级职称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初级职称,最后是高级职称,从有利于体育科技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科研人员比例为1?郾5∶2∶1较为理想〔4〕。显而易见,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低,而初级职称的体育科技人才所占比例偏高。

2?郾4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调查研究

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是指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中不同专业人才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由表4可知,体育专业占体育科技人才总数的绝大部分,而医学类以及其他专业体育科技人才的总数仅仅占了体育科技人才总数的12?郾2%,说明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这不利于体育科技人才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与合作,也不利于体育科技事业多方面、全方位研究工作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体育科技事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从而限制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而且也不能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体育科技事业。

2?郾5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调查研究

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是指处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体育科技人才的比例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体育科技人才在体能和智能上都必须是最好的状态才能适应和满足体育科学活动的特殊性质与其自身的复杂性。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特征能够映射出队伍总的状况和水平,对体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5〕。所以,要加强培养年轻体育科技人才的力度,使之早日成才并为所用,从而调整体育科技人才年龄结构的比例,达到最佳比例水平;而对于中年体育科技人才,要充分发挥其潜能,延长其科研创新的期限,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为体育科技事业做贡献。

由表5可知,30岁以下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占总数的9?郾2%;30~40岁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占总数的59?郾3%;40~50岁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占总数的26?郾0%;50岁以上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占总数的5?郾5%。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的体育科技人才总数占体育科技人才总数的百分比为14?郾7%,30~50岁之间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占体育科技人才总数的85?郾3%,从体育科技人才储备与发展来看,30~50岁应占主体,这种比例结构有利于体育科技事业的长期持续发展,符合现今体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要求〔6〕。

2?郾6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性别结构调查研究

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性别结构是指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中男、女性体育科技人才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由表6可知,男性体育科技人才数量占总数量的67?郾2%;女性体育科技人才数量占总数量的32?郾8%;男女比例基本上是2∶1。王志勇在《山西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状况调查研究》中提出在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中男女比例为3∶2比较合理,有利于体育科技事业各项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7〕,但这种比例构 成并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所以男女性体育科技人才到底何种比例结构最为合理,最有利于体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3结论与建议

3?郾1结论

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不足,体育科技人才的引进数量太少,难以满足河南省体育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基本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但高层次人才还较缺乏。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比例不够合理。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中高级职称的体育科技人才所占比例比较低,而初级职称的体育科技人才所占的比例偏高。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所拥有的体育科技人才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较合理。男女体育科技人才数量比例基本上是2∶1。

3?郾2建议

为实现河南省体育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提高与强化体育科技人才队伍数量的建设以及后备人才的培养。要继续引进博士及更高学历的高层次体育科技人才,使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更加符合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该重视高级与初级职称体育科技人才的比例关系,加强引进高级职称的体育科技人才和督促拥有的体育科技人才提升自己的职称水平,调整与促进河南省体育科技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日趋合理。尽量引进一些跨学科人才,使各类人才比例适中。

参考文献

〔1〕程云峰,徐枫?郾21世纪体育院校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管理〔J〕?郾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2):10-11?郾

〔2〕陈海秋,韩霞,杨健安?郾我国科技人才培养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郾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4):72-73?郾

〔3〕国家体育总局,体科字(2002)173号,2001~201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EB/OL〕?郾(下转第32页)(上接第28页)http://www?郾china?郾com?郾cn/chinese/zhuanti/tyzcfg/885944?郾htm,2005,6:10?郾

〔4〕贺艳,赵莉?郾传统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的不适应性分析〔J〕?郾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1):60-65?郾

科技发展利大的事例范文第2篇

本文作者:张颖工作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高校科技人员整体人数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8387人上升至2009年9768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比例,从2007年的98.22%到2009年的97.93%下降了0.29个百分点。这一组数字表明,天津高校中,科技队伍虽然不断壮大,但是从事科研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总体比重上并没有上升,而是呈逐年递减的趋势,高校的科研整体实力趋于减弱,这一数据的背后也反映出,天津市高校在科技人力资源储备中隐藏着弱化的危机。2、科技经费投入2007年拨入经费总额为1495776千元,政府拨款所占比重为57.57%,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所占比重为34.53%,各种收入中转为科研经费所占比重为7.89%,2008年拨入经费总额为1885954千元,政府拨款所占比重为60.23%,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所占比重为33.40%,各种收入中转为科研经费所占比重为6.36%,2009年拨入经费总额为2114392千元,政府拨款所占比重为54.89%,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所占比重为37.45%,各种收入中转为科研经费所占比重为7.66%,天津高校2007年到2009年三年间经费总额呈纵向递增趋势。政府拨款是天津市高校科技经费最主要的来源,虽然从绝对量上政府的投入在每年增加,但相对比例上,2009年较前两年有了大幅缩水;而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所占比例基本处于上升状态,但2008年略有下降,仅占比政府投入一半多一点。这说明天津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还未走上以市场需求为主的发展之路,地方企业对高校科研的认可度不高。随着我市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此项经费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外,我市高校各种收入中转化为科技经费额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天津高校提供的科技服务等比较少,因此各种收入中转为科技经费的额度少。

1、科技论文及专著产出分析2007年天津市高校出版科技著作277部,99920千字,发表学术论文16024篇,其中发表在国外学术刊物的论文所占比例32.16%。2008年天津市高校出版科技著作283部,92111千字,发表学术论文15969篇,其中发表在国外学术刊物的论文所占比例31.72%。2009年天津市高校出版科技著作288部,60182千字,发表学术论文14700篇,其中发表在国外学术刊物的论文所占比例38.18%。自2007年以来,天津市高校发表的学术论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然而天津高校近年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总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并且比例达到了30%之多,这说明我市高校的科学技术活动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逐步扩大。高校出版科技著作虽然提升数量有限,但基本保持增长趋势。2、科技成果产出分析2007年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共获奖122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市级奖励90项。2008年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共获奖131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市级奖励101项。2009年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共获奖1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市级奖励96项。对于科技成果获奖情况来说,天津市高校所获得的国家三大—50—奖数量少,而获得的市级奖励每年都有百项左右,说明我市高校科技水平和实力函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即对高校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实际运用并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商品化及产业化的全部活动和过程。1、专利授权2007年天津市高校专利授权总数为566项,专利出售合同数为7项,合同金额4620千元。2008年天津市高校专利授权总数为553项,专利出售合同数为24项,合同金额10125千元。2009年天津市高校专利授权总数为611项,专利出售合同数为50项,合同金额6986千元。天津高校专利授权数总体数量仍然不多,2009年相对于2007和2008年度有了明显提升,但这与高校科技成果数量相距甚远。因此,强化高校科技人员专利意识,加快专利申请步伐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天津高校专利出售合同数和出售金额却一直表现不佳,2007年度只到达了个位数,三年间只有2009年专利出售合同数达到最高,出售合同金额数波动性也很大,2009年50项专利出售却只有6986千元的合同金额。2、技术转让2007年天津市高校技术转让合同数33项,成交金额为7855千元,实际收入为3730千元。2008年天津市高校技术转让合同数48项,成交金额为12955千元,实际收入为8528千元。2009年天津市高校技术转让合同数222项,成交金额为47077千元,实际收入为34552千元。天津市高校科技产出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技术转让指标,近两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无论是技术转让合同数还是实际收入总额都达到三年间的最高峰值,分别为222项和34552千元。然而技术转让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这反映出天津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距离较大,经济结合度差,转化困难,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对于天津市高校科技投入能力、科技成果产出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个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天津市高校整体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近年来逐步提升,较北京、上海等地还有着明显的差距,与全国大多数城市相比较而言,天津市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准上。

科技发展利大的事例范文第3篇

笔者结合2002~2006年北京统计年鉴和2002~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主要说明北京市高新科技企业R&D投入概况。

一、研发费用的来源结构

近年来,政府和企业都加大了研发费用的投入,从经费的构成比例来看(见表1),无论是北京市还是全国,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和企业,金融机构贷款、事业单位资金、国外资金和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只占很小部分。其中,在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来自政府的资金占的比例较大;但就全国来说,企业自身的投入占的比例较大。这表明北京市作为首都,政府对企业的科技经费支持力度较全国平均水平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更强。

二、研发费用的支出结构

本课题引用的是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时界定的术语“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3类活动。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用来反映知识的原始创新能力。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用来反映对基础研究成果应用途径的探索。

试验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试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没有对应的试验发展活动。主要反映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能力。

从研发费用支出的绝对水平来看,近年来,北京市和全国研发费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2),且各组成部分均有较大增幅。从研发费用支出的相对水平来看,该项经费的支出构成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基础研究占极小一部分比例,应用研究居中,试验发展支出占到一半以上。这反映出我们有一定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能力,国家和企业更愿意把钱投在科研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的环节,而不是基础研究的行业,这种情况在全国更为明显。但应该说,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奠基石,轻视知识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利于走出一条持久的、成功的自主创新之路。

三、内部经费支出结构

从表3中可以看出,北京高新企业及全国高新企业的内部经费支出呈上升趋势,而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另外,北京高新企业的劳务费用的比例比全国企业的劳务费用所占的比例高,说明北京高新企业更注重高新人才的引进。

四、专利的申请情况

表4反映了近年来北京市专利的申请数是逐年上升的,并且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每一项来看也是逐年上升的。虽然专利的数量在上升,但从全国专利申请情况可以看出,发明所占比例也就大约维持在1/3左右,大部分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五、专利的授予情况

衡量创新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关键指标是研发费用的支出和专利数。从北京市专利授权情况看,授权的专利数一直呈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见表5)。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专利的数量在上升,但专利的质量却不容乐观。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以我们数量上有多少专利而沾沾自喜,更不要以此来混淆视听,要敢于面对现实,切实认清并承认中国专利申请和授权的现状,并以实际行动来改善。

六、从事科技工作人数

此项指标表现出一个国家对科技工作的崇尚和重视程度、总体的国民素质及其科技工作的社会氛围。由于课题组未找到直接的每100万人中从事科技工作人数这一相对指针数据,所以用从事科技工作人数这一绝对指针数据替代,并不影响趋势的分析。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北京市还是全国,从事科技工作人数都较为稳定,整体上以一个较小的速度增长(见表6、表7)。北京市的科技人员中科学家及工程师所占比例较全国高。

科技发展利大的事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伦理危机科技伦理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已经被世界各国所共识,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进程来看,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都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尤其是在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满足了人们物质文化的需要。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也会导致恶的结果。如果失控,将会导致人类的灾难,为了克服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科技伦理在科技活动中的作用,通过科技伦理知识普及、教育、认识,不断深化科技伦理在科技活动中的影响,规范人们的科技行为,使人们的科技活动产生善的结果。

一科技活动引发的伦理危机

人们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实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只不过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当事人对于利益的不同考虑和追求,才导致了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结果。一项科学成果,一种技术手段,往往既可能被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被用以满足某些人的邪恶需要。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不是所有的都按照人们的良好愿望行事,于是在发展过程中,给人类生存、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某些事物及客观规律的认识还处于“必然王国”阶段,在运用科技手段对某些事物及其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时,只预期到好的结果,没想到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当人们为取得的成果欢欣鼓舞时,往往会忽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苗头,当危害性充分暴露在大众面前时,往往积重难返。例如,由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等,都是人们认识不足所造成的,

(2)为了本国、本民族的狭隘政治经济利益,利用科学技术为手段损害他国、他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利益。例如,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利用自己强大的军事科技到处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领土,把科学技术作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

(3)为了小团体利益,损害社会公众的、国家的以至人类的利益。例如:一些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下,在运用科技手段制造商品时,也在向自然,向江河湖海、向大气中排放出污染物质,从而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受到严重污染而恶化。特别是一些高污染企业,为了自身的一点利益,根本就不顾生产给自然、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性,造成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

(4)为了个人的私欲而使用科技手段造成对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损害。如电脑黑客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制造计算机病毒造成数据的丢失,系统的瘫痪或者闯入别人的计算机偷看别人的隐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生活。

(5)由于人类盲目地滥用、误用科学技术成果造成难以处理的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如生育技术、安乐死、转基因技术等等。特别是遗传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滥用会带来生命伦理上的混乱,破坏人类正常生活秩序,后果不堪设想。

二科技伦理介入的必要性

科技伦理是对于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间诸种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等的总和。科技伦理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可以使科学技术的运用得到明确的道德理性的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出于邪恶目的利用科技成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道德理性的科技伦理又可以弥补单纯的科技理性之不足,增强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开发之后果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以道德理性的自觉来最大限度地消解科技理性在社会负面作用上的不自觉。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有不少科技工作者科技伦理意识是非常强烈的。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向准备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青年人发出过这样的忠告:“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作为一个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他一生发表的关于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言论就有上百万字。他曾不倦地为原子能的和平利用而奔波呼吁,以满腔热情投入反对原子弹屠杀当中。与此相反,也有不少科技工作者因为缺乏科技伦理素养,被世人所唾弃。例如,当前有“女疯子”之称的“克隆援助公司”总裁布瓦瑟利耶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宣称已经在克隆婴儿,这种违反科学伦理精神的行为,遭到世人的强烈批判。两类不同的科技工作者事例,生动说明了科技伦理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性。

科技伦理虽然并非科学技术自身所固有,但它是科学技术外部的一种控制手段,科技伦理可以通过内化于科技工作者的途径,成为科学技术活动中的一种内在力量。科技伦理是一套具有道德涵义的规则系统,它可以告诉和教育人们:“什么样的科技活动是善的或者是恶的;什么样的科技行为是应该做的或者是不应该做的;人们应该通过科技活动为人民、为人类造福,而不应利用科技去作恶。”当这些规则系统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公认的调整人们在科技活动中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时,绝大多数人就会自觉地按照这些行为规范去进行科学技术活动,自觉抵制不良的科技行为。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不断增强,共同生活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产生协调相互关系和行为准则的道德标准。对那些于共同生活有利的科技行为,被认为是好的、善的、高尚的,要加以赞赏和表彰,给予某种荣誉,如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由于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而对那些不利于或破坏共同生活的行为,如有人利用科技手段制造假币、假冒商品、窃取各种技术资料、利用电脑作案等行为,认为是不好的、丑恶的,人们就会加以鄙视和惩罚。科技伦理中的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的评判,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如果有人违反了人们共同遵守的科技道德,社会往往就会通过舆论,通过批评教育等多种手段来对违反科技道德者实行帮助和“制裁”。

三科技伦理创新

科技伦理是一种道德规范,它在人们科技实践活动中只能起到倡导作用,它并没有强制性力量,如果有人偏要反其道而行之的时候,其规范、调整作用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仅靠行为人的自律是不行的,还必须靠管理、法律等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把科技伦理道德上升到法律高度,通过法律的权威性来约束科技活动中的失范行为。管理的规范和法律的约束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够从不同层面对人们的科技行为进行硬性约束,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规范,它的直接作用就是惩恶。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使科技伦理的规范作用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使其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

(1)对于已经形成共识的科技伦理道德,要根据具体情况,将成熟的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道德准则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和规范,通过法律和规范的约束性来规范科技活动,避免科技活动超出道德的界线。如中国科学院制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律准则》,就规定了科学家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有利于正确科技道德观的形成。

(2)对某一些新的科技领域涉及伦理道德的行为,要根据已有的实践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尽快制定相应的条律条令,使人们的科技行为有明确的指导。如网络技术、安乐死、转基因技术、克隆人技术等等,都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这些新的科学技术,防止这些先进科学技术走向反面。在这些方面,一些国家已经走到了前面,如荷兰已经通过了安乐死法,美国通过了禁止克隆人的法律,这些法律对科技活动的发展已经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国家也必须加快在这方面的立法。

(3)世界各国应立足于世界人民的整体利益,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制定有关科技伦理道德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惯例,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以伸张正义、遏制邪恶。例如环境保护、空间技术、武器的研制和使用(战略核武器、激光武器、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生化武器、基因武器)等等。这些科学技术都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稳定,关系到世界人民生存的根本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具有国际约束力的规范,这些科学技术就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必须加快在这方面的立法。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要更好的利用它,就必须重视科技伦理在其中的作用,必须把科技伦理所蕴含的精神贯穿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科技伦理精神树立人们正确的科技观,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同时也要通过人文学科、伦理宗教、社会舆论等诸多途径,逐渐祛除人性中的邪恶成分,增强其仁爱成分,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从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有理由相信,在面对21世纪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各种挑战中,理性的人类将高瞻远瞩,自觉建立起与21世纪高科技时代相适应的21世纪科技伦理观,通过科技道德的调控,实现对科技的“扬善抑恶”,使之朝着服务全人类、造福全人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铭贤,科技与伦理:必要的张力,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

[2]甘绍平,科技伦理: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哲学动态,2000。

[3]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科技发展利大的事例范文第5篇

1.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优势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转变教师角色,改进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案例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案例教学法能够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加强对案例的把握和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实践教学法还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加以思考,探索科学的解决方法,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3 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心血管内科教学课程设置与实践能力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只了解心血管理论知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法将心血管内科理论知识引人典型案例之中,既巩固了理论基础,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锻炼,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整合。

2.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过程

2.1 筛选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首先,教师应筛选典型案例,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积极研究案例中的治疗经验和诊治误区,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加强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典型案例应具备合适的信息量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典型案例加以全方位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入分析典型案例中的诊治误区与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2 设计问题并讨论,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并加以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设计具有典型性和启发型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规律,实现问题的引导功能。并且设计典型问题能够给学生留下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增强思考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其次,要设计讨论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集中学生智慧。讨论环节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并加以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3 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扮演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要求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扮演,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扮演课堂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为此,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加以适当引导,总结课堂重难点,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扮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针对性引导帮助,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3.2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高素质、高技能教师对心血管内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法是随着我国医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的教学知识,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其次,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医学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最后,教师应积极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身人格魅力获取学生的尊重。

3.3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及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搜集教学资料、测评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图文、视频等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学校应加强信息化教学,将案例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完善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3.4 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学相长,使教师和学生实现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解决便是学习效果的直接反馈,教师要加强关注并记录学生的表现,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案例教学注重对学生协作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观察和测评。教学评估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目的,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