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建筑装饰

传统建筑装饰

传统建筑装饰

传统建筑装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家庭装修;民族传统文化;发展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是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精神,创造出功能合理,格调温馨、舒适优美,富有特色的人居空间,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在多年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中,面对许多包含了不同的装饰内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工程项目,对它们所表现出的装饰艺术风格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传统文化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建筑装饰是一门集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当我们已进入了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元的综合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对传统地域性建筑形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建筑形式的人文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可估量的冲击。长期以来,我们面对着一个传统地域性建筑形式与现代设计如何结合的问题。文化趋同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有利于打破地区的隔阂,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共同的利益。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风格注重的是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它吸取了传统装饰中的“形”和“神”的特征。例如吸取了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特征的室内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等,它们的构成和装饰,体现了明、清家具的造型和款式特征,多采用对称的空间构图方式,笔彩庄重而简练,空间气氛宁静雅致而简朴。这些建筑是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充分发挥木材的物理性能,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或穿斗式结构,它们讲究构架制的原则和建筑构件的规格化,重视横向布局,是利用庭院组织空间,利用装修构件分合空间,注重的是环境与建筑的协调,很善于运用环境创造气氛。

2、传统建筑装饰对现代建筑装饰的积极影响

传统建筑装饰及其要素是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孕育之中形成的,是现代建筑装饰的创作源泉,为现代建筑装饰发展提供养分和支撑。

现代装饰是以工业化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强调的是机械性和重复性,不能满足当代装饰的多样化需求,传统建筑装饰的语言、图案、纹样、形制为当代设计形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型。建筑装饰是文化的载体,传统建筑装饰存在的要素,包括形态要素、造型要素、材料要素、文化要素等能让我们了解形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这些实体存在的要素不仅会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盛宴,同时还可以给现代装饰的设计原型进行比对筛选和情境验证,也可以为装饰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常自觉应用传统建筑装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如“师法自然”、“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等,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颇具文化内涵的会所、餐饮、休闲场所更为消费者所喜欢,很多家装也把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享受自由向往生活的无限乐趣。

3、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装饰的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装饰要素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中,在当代装饰更新应用中必然经历新陈代谢的过程,面对现代社会的要求,原有的落后的意识形态,民风民俗在相当长一段内还将存在,必然会对现代装饰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材质应用上、环境体量上、审美取向上已经不可能与现代装饰融合。认清传统建筑装饰的消极影响,特别是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消极影响,在现代装饰中有意摒弃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生产方式多是手工作业,产量底下,受单个从业者认识和技艺的影响。因而产能化低。工匠心态影响严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受等级观念的制约,匠人只能按照业主的要求干活,不敢有自己的设计意图,即使创新也不能被接受,只有被动的接受任务,其职业习惯就是重复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艺。匠人没有尊严,在长期的精神桎梏下,逐渐失去了创新意识,也就无法养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更本就不可能形成“家”,有着专家的职业荣耀。总之,在那种生存条件下,惟命是从是他的基本心态。现代的生产方式是工业化的大生产,作业方式是机械或全自动作业,要求发挥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创造性。传统建筑装饰技术发展缓慢,建筑装饰材料单一。我国历代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师徒相授或家族传授的途径[18]。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根本培养不了大家。哪怕是天才,因为客观环境的制约,会造成他心胸狭窄,视野短小,无法获取创作的奇想灵感,即使天资聪颖,受师傅教诲的制约,他不敢越雷池半步,也很难有推陈出新的实践勇气,最终重复师傅,成为匠人。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对科学常识和科学原理缺位,学生获得的仅是师傅教给直接与建筑有关的纯技术知识,这样的学生只能是匠人,更本就不可能成为建筑艺术家。这也是三千多年来,我国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作渐进式的改进和提高,始终不能更新换代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我国匠人教育还存在“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做法。师徒间人情单薄,为了生活,绝大部份师傅教徒弟还要留一手“绝招”,技艺在传承中不但没有提高,还大量消失。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于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装饰的影响分析,不难看出这些建筑装饰,不管任何形态,其来源都不是为美观而美观的,而都是从实质出发得来的。这些建筑装饰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深刻的反映,包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对这些建筑装饰中进行研究,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从而能够更好的继承传统。这就需要我们现代的建筑装饰对传统建筑装饰中糟粕的摒弃和精华的继承、保护、发展、创新等多层内涵。

参考文献:

传统建筑装饰范文第2篇

建筑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是人类本性的一种体现,是与人类生存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手段,从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中半坡村的建筑群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建造的“筑土构木”的屋子就不难发现,即使最简单的建筑形式,也在力求其内容空间尽量合理、舒适、安全,使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实用。

中国的建筑和装饰设计都是国人思想的一种物化结果,到健制度在建筑中主要体现为其伦理性,建立在“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上的传统世界观决定了东方人崇尚“和谐”、“谦逊”的意念,儒学的礼制思想,将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归纳为“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五大类。在这五种社会关系中,三种是家庭关系,另两种则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譬如君臣关系,亦被看成是父子关系,朋友则被看作是兄弟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严格定位,体现着严整有序、臻于平治的社会伦理价值。儒学宣扬智愚贵贱上下有别,于是便有了所谓伦理纲常之道。在伦理型文化中,“三纲五常”被用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它与宗法社会相结合,形成一种礼制秩序,这种礼制秩序便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社会处事准则。

故而,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其形成了一条“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大到皇家建筑严正的中轴线,小到平常百姓民居的以中堂为核心的布局,都是以礼为核心的传统空间秩序。在传统的室内序列中,是将数个形式上各自围合但又相对独立的组合体按一定次序排列起来,如民居中的合院方式,空间在形态、象征和功能方面的优先地位取决于中轴线或中心位置如何,空间之间的差别和特殊则以加大面积和增加高度来实现,而这种格局在现代公寓中已演变成以客厅为家庭的中心空间,相对应的其他空间皆将主要的功能区安排在中心的空间中,传统设计中的许多精致的布局手法如“借景”、“布移景易”,让有限空间小中见大,巧妙的运用空廊、空门、空窗、漏窗或透空的屏风格栅灵活组织空间,对于组织空间起到了增加层次和厚度的作用,使得建筑室内化。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所不同,西方十分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而中国传统思想则是对自然的膜拜,认为人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通风、天然采光、材料防腐、防火防潮等工艺都需结合合理的工艺与材料的运用中得以体现。我国建筑材料以木料为主,建筑构架中多采用松木,特别是清代以后运用广泛。木构架的结构又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在传统的木结构体系中,梁柱起到的为主要承重作用,其他的建筑元素如墙、门、窗等只是起围合作用,这种结构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框架结构属同一原理。内装饰也直接受到建筑结构的影响,大多数室内组成部件可以移动,大致包括隔断、天花、匾联、博古架、家具等,如可以灵活的开窗、开门;开启的窗的大小、角度、位置皆可以灵活改变,内部空间分割可以柱网体系中自由掌握,传统天花将构造与装饰结合一体,并多用藻井天棚,一般建在屋顶的中心部位,口径较大,层次很多,结构复杂,如同花罩伞盖一般,藻井结构多采用抹角,交叉叠木的做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藻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形式,其做法和彩绘,集中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精髓。在构造中大量使用木桙结构,充分利用材料本身自然特性,其中,木构件和家具多采用红木、紫檀、铁梨、沉香等,在许多装饰构造中,不少细部的结构将材料的自然特性及其本身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木构件有木雕作为装饰以外,其他如石、砖、琉璃灯都有极精美的雕刻和图案,例如中式家具中的明清家具以其造型简洁、优雅形成我国家具历史的巅峰,这类家具造型简练、以线为主,采用卯桙结构,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帐、罗锅帐、卡子花等等,装饰手法有雕、镂、嵌、描,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少堆砌,不曲意雕琢,是根据整体要求在局部位置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用材广,有紫檀、花梨、鸡翅木、铁力木、红木、乌木、楠木等,木材纹理,自然优美。传统材质装饰大多力图展现材质本身的特点,而在现代设计中则常用来表现传统风格的材质则更强调了材质的视觉质感和触觉质感,如在青灰砖板上的黑白草书瓷片将书法的意境用于地面图案,将国画烧成面砖都是一种材料的新创新。在色彩方面,黑瓦粉墙的普通民居,朱漆大柱的富庶人家,清漆木色的读书门第,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素雅的黑与白,清简的直线条,质朴的木板粉墙皆是传统风格对自然元素的整合,这些装饰利用材料的品质特色,结合材料的纹理和色彩,在解决了功能用途之外,也使传统设计中多了些生活情趣。

传统建筑装饰范文第3篇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国家,中国有着很多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在建筑领域,传统建筑装饰具有明显的特色,体现出了明显的民族个性。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追求崇尚自然,对中国传统的人性伦理哲学进行了充分的展现。通过对空间组合、尺度、质感、比例、色彩、体型等艺术语言的运用,使得建筑装饰具有了极为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体现出了深刻的装饰语意。对于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来说,很大程度上是由建筑装饰所决定的。

1传统建筑装饰的产生和发展

1.1传统建筑装饰的产生

在人类刚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固定的居所,因此大多是在山洞、地下穴居,或是在树上巢居。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学会使用泥土、木料等进行房屋的建筑。而在建筑房屋的过程当中,人们已经开始了最初的建筑装饰创造。例如室内装饰画、墙壁雕刻画、屋脊上的走兽、台基上的栏杆以及各种不同的装饰摆件,如图1所示。从商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建造贵族住宅、庙宇、宫殿的过程中,通常都会设置重檐、门楼等装饰物,而在墙壁、房梁之上,也会画上装饰彩画[1]。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当中,就已经体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建筑装饰和精神语意。对于建筑物的艺术表现力来说,建筑装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其具体的艺术特征为,对材料的工艺特点、材料质感等加以利用,选取相应的工艺进行加工,再选择我国传统的绘画、纹样、雕刻、图案、色彩、书法等艺术形式,进行充分的融合与灵活的运用,从而体现出建筑物美感与风格的和谐统一。

1.2传统建筑装饰的发展

在建筑装饰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发展,传统建筑装饰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转变。在当时,传统建筑装饰的发展动因并不是美观的角度,而是蕴含了古代人丰富的物质生活追求和精神生活追求,因而使得传统建筑中体现出了丰富的装饰语意。具体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主要是源自于人们对实际功能、美好事物等方面的追求。人们建造房屋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质[2]。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对建筑进行装饰,主要是为了提高生活环境的舒适程度,是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通过不断的应用和研究,人们逐渐发现,采用适当的建筑装饰,能够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度和坚固度,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的使用和居住。因此,在当时对于建筑装饰的发展主要源自于对使用的需求。过去的建筑装饰主要是基于生活的需求,例如在仰韶文化八里岗聚落遗址中,发现对墙面进行了黄泥抹光、砂浆涂抹等处理,能够提升建筑物内壁的性能。而在洛阳王湾遗址的建筑中,也发现了石灰质墙面装饰。另一方面,人们在不断的进化当中,逐渐产生了近似于本能的对美的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转变和发展。对于传统建筑装饰来说,除了对使用功能、舒适程度等方面的追求以外,也总会伴随着对美的追求。例如,在过去的氏族部落当中,通过建筑装饰和处理使居住环境趋于平整。这样的建筑环境自然是舒适的,但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美感。虽然对于舒适的追求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但是对于美的追求,也是建筑装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3]。

2传统建筑中的装饰方法

在中国传统建筑当中,一种特有的装饰方法就是文字装饰。在中国传统的园林、民居、宫殿当中,通常会以刻石、匾额、楹联、题名等形式出现。例如,在园林当中,文字图案通常会成为山水景观的眉目以及重要的建筑小品等。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出期望生活美好、吉祥如意等装饰语意。除了文字装饰以外,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还常常使用植物、动物等形象。在建筑上单独应用或组合应用,从而体现出丰富的建筑装饰语意。例如,将仙鹤、松树等组合应用,取“松鹤延年”之意,体现了追求健康长寿的装饰语意。在古代,大多数人从事农耕的工作。在耕作过程中,人们的审美对象基本上都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4]。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概括,人们对这些植物和动物形象进行简化和提炼,从而形成各种精美的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应用在建筑装饰当中。

3传统建筑装饰的语意分析

3.1装饰语意

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能够体现出人们当时的文化思想和文化意识。例如,由于古代人们受到趋吉避凶、风水五行等思想观念的影响,对于安定富裕、吉祥如意的生活十分向往。因此,在传统建筑装饰当中,大量的应用了具有平安、吉祥等好的装饰语意的图案和饰物。由于受到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影响,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宗教意味的建筑装饰形式。人们在追求传统建筑装饰形式美观的过程中,对于色彩丰富、比例适中、构图美好的建筑装饰,能够产生积极的思想和情感[5]。人们在自然界当中看到美的事物,并将其应用到传统建筑装饰当中,在增强建筑美感、实用功能、舒适程度的同时,也具有着十分丰富的装饰语意。通过这种形式,人们自然的或是刻意的将自己的情感、思想等反映在建筑装饰当中。

3.2核心理念

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当中拥有多种多样的装饰方法,在内容、形式、题材、造型等方面,其表现手段和效果都十分良好。同时基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当中的各种社会因素,传统建筑装饰体现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当中,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一些观念和语意。虽然这些观念和语意并不是装饰设计的核心内容,但是也能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一定的反映和体现。在我国古代,长期的封建宗法制度衍生出了一套严密的礼制体系。中国古代中的礼在国家法律中都有所体现,同时对于艺术、宗教、伦理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在传统建筑装饰当中,对于礼这一核心理念更是直接深刻的进行了体现。此外,还反映出了在礼之下建立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对人们的教化和引导。

传统建筑装饰范文第4篇

一、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元素构成

1.基础纹饰

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当中,基础纹饰是被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元素。而基础纹饰的来源一般都是来源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当然,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改变着,这样也造成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基础纹饰也在不断的变化。在原始时期,由于当时的人们以打猎和捕鱼为生,因此,在那时候的基础纹饰中会有许多的动物图样。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工具不断的创新和改良,在基础纹饰中,植物的图样也开始多了起来。而到了封建时期,无论是社会的经济还是生产较之原始时期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在这个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原生态景观开始有了极大的兴趣。这样一来,就让许多的山水图样被广泛的应用到传统建筑的装饰当中,其中云雷纹和水波纹,直到现在也深受人们的青睐。而除了自然山水图样的出现,满足人们对于自然审美的要求,宗教对于传统建筑的装饰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这也是基础纹饰中的一种。比如说“卍”是宗教有的符号。而在建筑装饰当中,“卍”字符又被信仰宗教的人们赋予了吉祥的含义,因此这也让类似的宗教图样广泛的运用到传统建筑装饰当中。除此之外,在基础纹饰中还有一样纹饰非常重要,这一类的纹饰具有叙事性的特征,通过纹饰能够真实的反应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一般都是由历史典故或者神话传说组成。这一类基础纹饰在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使用,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并且展现出当代人们对于历史人物以及神话故事的憧憬和向往,满足人们对于精神寄托的需要,同时这也能反应出当代社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2.汉字

在原始时期,使用的都是图画文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象形字。直到后来,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漫长的文化演变中,才形成今天这样独特的文字结构,也就是汉字。通过汉字,人们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而随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当中,也开始采用汉字来进行装饰。比如说百寿图、福禄寿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中最常使用的元素。

3.传统工艺品

在我国传统建筑的室内装饰当中,除了前文笔者提到过的基础纹饰以及汉字纹饰等,传统工艺品也在建筑装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比如说画卷、陶瓷等,这些都被广泛运用在传统的建筑室内装饰当中。而除了陶瓷和书画以外,还有一样传统工艺品,不仅包含了人们对于生活和幸福的渴望,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于美的一种追求,那就是剪纸。在2009年,我国剪纸项目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中。而剪纸工艺除了是一项传统工艺品以外,其技法对于刺绣、印染等传统工艺品也有很大的影响。而在传统建筑装饰中,除了用窗花来进行装饰以外,镂空造景、屏风等,都与剪纸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色彩无论是在我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当中还是现代的室内设计中,色彩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传统的建筑装饰中,一般都是采用红、黄、黑、白这四种颜色来进行装饰。比如说,朱红门窗就是其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所以会选用这四种颜色,是因为这些颜色能够与自然景观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同时,黄色和红色是中华民族传统中最为喜爱的颜色。

二、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应用手法

(1)直接应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于我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应用,最常见的就是直接应用。比如说传统家具、古玩、字画这一类传统工艺品等,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都可以作为装饰品直接使用。传统工艺品的使用,不仅可以为室内增添几分中国的古香古色,同时还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2)总结应用总结应用就是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元素进行打散和重新组合,并且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将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的室内设计当中。这样一来,既可以体现出传统的中国韵味,同时还能够具备现代感。

2.不同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1)基础纹饰基础纹饰作为中华民族历经了几千年的不断演变最终形成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在当前,基础纹饰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自然也少不了基础纹饰的身影。基础纹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使用,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突出室内设计的时代感和现代感,充分体现出屋主的气质和情操。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如室内家具就可以采用雕花设计,纹饰可以选取祥云纹或者雷云纹。又比如,在当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设计门窗时,部分设计师会采用传统的莲花图来进行装饰,这样一来既能够增加美感,同时又能够表现出屋主对于幸福生活的期望。(2)汉字汉字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表现出室内不同空间的内涵。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无数美好的诗词歌赋,而这些诗词歌赋都是由汉字组成。而在室内设计当中,如果将这些汉字绘制在墙面,不仅可以体现出屋主深厚的文化气息,同时也让室内氛围更加的沉静,使人在房间中能够更好的放松自己。(3)传统工艺品前文笔者就有提到过,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传统工艺品比如字画、古玩、玉器等都被广泛应用。这些传统工艺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结晶。除了直接应用以外,部分传统工艺品的工艺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也绽放出了新的光彩。比如说剪纸工艺在服装中的设计。(4)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当中,设计师都非常喜欢尝试不同的装饰风格,而每一种装饰风格也有着其独特的色彩。自古以来,我国就崇尚“五色”,同时五色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使用“五色”,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室内设计的创新,充分体现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外,同时也能更加凸显现代感。

三、结束语

传统建筑装饰范文第5篇

湘西侗族传统建的木雕装饰、石雕装饰和砖雕装饰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浓缩了数千年的创作理念。三种装饰艺术与建筑完美结合体现了“工”与“艺”高度统一。研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挖掘传统建筑中内涵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对于湘西侗族传统建筑研究大多数还只是以呼吁传统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主,停留在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旅游价值和建筑科学价值之上。对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进行研究,可以从立体层面上系统地揭示侗族传统建筑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特征;阐明侗族建筑装饰艺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地位;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璀璨多姿的建筑文化添砖加瓦。

从地理位置上看,大湘西南接广西(桂林、柳州),西连贵州(铜仁、黔东南),与湖南的邵阳、娄底、益阳、常德、张家界等市接壤。怀化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今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

从周边资源来看,贵州省黎平县非常重视民族建筑的保护工作,天府洞侗族重点民族村寨保护区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古村落与传统民居保护奖”。如今的黎平县城是一座飞速发展的城市,一座座雄伟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特点相融合的建筑拔地而起。黎平县肇兴纪堂鼓楼、从江县增冲鼓楼等清代中叶侗族建筑物,现今仍保存原貌。凯里民族建筑有金字塔式苗族吊脚楼、布依族石头屋、侗族鼓楼和风雨

桥等。

从人文情结看,湘西民族民俗风情浓郁,自然景观秀丽。著名的世界森林公园张家界、“天下第二名镇”凤凰、旅游胜地芙蓉镇,黔城芙蓉楼、洪江古商城、芷江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会同高椅民居等以及以侗族、苗族、土家族为代表少数民族均以其独具艺术魅力的多民族文化、民族建筑和民族习俗风情吸引着芸芸众生。

湘西通道是一个以侗族聚居为主的山区县,侗民聚族而居。大寨数百户,小寨四、五十户。在民族建筑上,以鼓楼、寨门、风雨桥最为出色,逢寨必有鼓楼、寨门,逢水必有风雨桥,逢路必有凉亭。鼓楼、寨门、风雨桥是侗族地区民族建筑文化保存较多和较完好的县份之一,极具科学考察和开发价值。

在湘西本土现代建筑室内外空间中如何合理地运用湘西民族建筑元素,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湘西建筑文化和家居装饰文化,满足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传统建筑优秀文化的继承、弘扬、保护以及在当代建筑中吸收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研究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可以为湘西本土城镇建设与室内外装饰设计提供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已渐趋兴起。建筑界、艺术设计界、地理界、历史界、文化界、旅游界、社会学界等均很关注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对于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现代诠释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是对于湘西侗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颇少。

国内对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始于90年代,1990年李长杰主编的《桂北民间建筑》;2001年余达忠的《侗族民居》,张泽忠的《侗族风雨桥》和石开忠的《侗族鼓楼》;2004年,张柏如的《侗族建筑艺术》等,这些著作探究了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起源历史与民俗风情的关系,以及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等。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蔡凌教授总结了侗族传统民居及村落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宽侗族传统村落及建筑的研究视野。他出版了《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一书,力图构建出从建筑、建筑装饰、村落到文化区域三个层次,自下而上的研究框架。贵州师范大学邓玲玲老师研究了侗族村寨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与文化蕴含,指出了侗族村寨建筑装饰风格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柳肃教授编辑的《湘西民居/千年家园》一书2007年面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述了湘西绚丽多彩的民居和民俗文化,介绍了美丽的村寨――南侗民居;特殊的居住方式――北侗民居。中南林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沈守云教授于2008年主持部级科研项目:湖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形态与文化研究,现正在积极研究当中。

在国外,涉及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以日本学者为主,如20世纪80年代,京都大学田中淡先生组织了中国科技史共同研究班,对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开展研究,他的相关论文对我国的干栏文化史和少数民族特别是侗族的干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研究。

2007年8月“中国景观村落”考评专家组到湘西通道侗族自治县芋头古村落、皇都侗文化村考察,他们认为这两个侗族古村落都达到了“中国景观村落”的评选标准,但在保护与开发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特别是在古村落中乱建一些破坏古村落原有风貌的建筑,值得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去研究和探讨,并加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