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商业文化

传统商业文化范文精选

传统商业文化

传统商业文化范文第1篇

一、激励企业家做贤人

两千多年前的子贡既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也是儒商的杰出代表。越来越多企业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立志做贤人和儒商。当代儒商正在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商业伦理规范,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是其中一位领军人物。茅忠群将“仁义礼智信”作为公司的价值观,建立“孔子堂”,以身作则,鼓励员工学习《弟子规》,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茅忠群说:“我们努力吸取儒家思想的精华,同时吸取佛教、道家、法家、兵家、中医、周易等思想的精华,再与西方现代管理成果完美结合,就一定能实现方太的使命和愿景。同时,我也坚信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化下,广东潮州黄河实业公司谢奕辉改邪归正、弃恶扬善,从恶霸、奸商转变成善人、贤人。人民日报和南方日报多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谢奕辉将企业利润用于开办慈善福利会和不收任何费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堂,教导数以万计的人领悟了幸福的真谛,同时帮助很多企业家树立了正确的商业伦理观。孟子主张“以义治国,何必言利”。谢奕辉以义治企,利从善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谢奕辉的企业实现了“善”和“利”的良性循环。

二、教育员工做好人

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念博说:“我的主要任务是育人”。他领悟到企业成功根源于员工幸福,而员工幸福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圣贤教育的目标是让员工都不仅成为好员工、好同事,更成为好儿女、好夫妻、好父母、好公民、好义工。公司上下是志同道合的一家人。董事长是家长,员工是家人。“家长”经常带领“家人”参加扶贫、赈灾、助学、献血等慈善活动。正如《易经》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谓“余庆”就是固锝赢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效益。固锝董事长多次受联合国邀请,向各国企业弘扬圣贤文化和中国传统商业伦理。固锝“家文化中国式企业管理模式”成为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北京汇通汇利公司董事长胡小林教育员工“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胡小林在“中国传统文化带动企业走向成功的启示”讲座中指出:企业落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任务是“知恩报恩”和“认错改过”。胡小林教育员工将《弟子规》和《了凡四训》落实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在胡小林的教导下,员工学会了“凡是人,皆须爱”和“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只要遇到有困难的人,即使是商业对手和赖账客户,都会出手相助。企业上下行善积德蔚然成风,公司效益年年增长。

三、引导学生做君子

高校是商界人才的摇篮,也是商业伦理教育的重要领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央纪委推广“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了凡四训》,国内多所高校开设《了凡四训》、《弟子规》选修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知错就改、守法自律、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河北地质大学党委委员、商学院院长苗泽华教授在工商管理部级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儒商人才,其经验值得借鉴。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头上三尺有神明,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这不仅是对官员的告诫,也是对商界的警醒。现在有些大学生在拜金主义的负面影响下,道德意识淡薄。高校教师应该劝导这些学生不可见利忘义,要牢记孔子的名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企业中有些人自作聪明,急功近利,尝到一些甜头后越陷越深,最后锒铛入狱,得不偿失,后悔莫及。高校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引以为戒。“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违背社会公德、损害企业声誉。高校教师应该立场坚定地批判各种违反道德的商业行为,教育学生不要利令智昏、丧失良知、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多行不义必自毙”,不守道德迟早会受到惩罚。高校教师不仅要严于律己,而且应该经常教导学生要严以修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应该问心无愧,知足常乐,将心比心,明辨是非。

参考文献:

[1]田野.新儒商:在中华传统文化上构筑新商业伦理[N].第一财经日报,2008-12-5(C05).

[2]项仙君等.企业家谢奕辉和他的道德讲堂[N].南方日报,2015-1-7(A11).

[3]周永亮.方太儒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古媚君.圣贤教育成就幸福企业[J].全球商业经典,2014(5).

[5]胡小林.传统文化我们的命根:践行《弟子规》的点滴体会[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6.

[6]苗泽华.中华新儒商与传统伦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传统商业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仿古商业建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设计手法

Abstract:Thereismuchdisputeabout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buttheeconomicbenefittheybroughtattractedmanylandagents.Inadditionto,itisakindofexplorationoriginatedbyarchitectswhowanttoinheritandcarryforward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However,mostofdomestic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isnotsoconsummate.Throughanalysingandcomparingexistingproject,theauthorsummarizedtheirmeritsanddrawbacks,atthesametimediscussednewdesignmethodinordertoprompttheexpressionoftraditionalcultureinsubsequentworks.

Keywords: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economicvalue;culturevalue;design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1-0110-04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的仿古商业建筑。不论是在大的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杭州,还是在小的古镇如锦里、浔阳、凤凰等地方,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盖着琉璃瓦,挂着大红灯笼的仿古商业建筑,而近年来这种趋势仍然有增无减。尽管仿古商业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争议却一直不断。有人认为它们媚俗,有人认为它们是虚伪的“假古董”,有人认为它们在形式上生搬硬套……但我们应该批判地对待它们。“存在即有合理性”①,为什么我们不能抱着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仿古商业建筑呢?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时代,前卫时尚的建筑自有它们的吸引力,难道源远流长了五千年的建筑文化就没有魅力吗?说到底,仿古商业建筑是建筑师在新时代追寻和发扬本国建筑文化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在已建成的那些仿古商业建筑中,有些尺度还不合时宜,有些形式还停留在对过去的直接模仿,还有一些现代的生活内容与传统的建筑形式发生了冲突,但我们都知道,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存在着反复,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在探索和求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新建仿古商业建筑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1.1经济价值

传统的商业建筑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为主,而现代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购物,同时对体验性与游乐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单纯的物质需要向广泛的精神需要发展,要求购物活动中能够有更多的享受与体验,因此购物空间应该更多地与游乐、文化、休闲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由于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的大量出现,曾一度造成了城市景观的单调乏味,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物以稀为贵”,现代人开始对日渐消失的传统文化十分怀念,同时对异地文化非常好奇。所以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仿古商业建筑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里面购物,同时也可以旅游和休闲。而另一方面,仿古商业建筑因其形式的特殊化,增加了识别性,加深了购物者对它的印象,同样很有利于吸引消费者。

1.2文化价值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开放,商业建筑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经济有重大的作用,强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它们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亮点,记录着城市的繁荣,标志着地方的特色,也传承了历史文化”②,对城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人皆知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旁豫园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们发掘了城市过去的文化,延续了城市的文脉,融合了历史和现代文化,是整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仿古商业建筑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和营销的空间,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所。拉斯姆森曾在《建筑体验》中写道:“体验对于建筑非常重要。”他认为,建筑的外部特征成为把感情及态度从一人传递给他人的手段。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仿古商业建筑通过对传统建筑具象或抽象地模仿,再现了传统建筑的风貌,那些古朴的砖墙,形式优美的牌坊,精雕细琢的门窗,从视觉上演绎了传统建筑的文化意象。不仅如此,我们到夫子庙观赏灯会,于秦淮河上泛舟,到豫园游湖心亭,尝百年特色小吃,而到锦里拜武侯祠,穿张飞盔甲……这些可以亲身参与的活动从心理上带给了消费者更深层次的体验。老建筑外观的历史感和内部的新内涵将过去与现在联系了起来,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得以融合,这,就是仿古商业建筑的魅力所在。

2对国内典型实例的分析和

国内新建仿古商业建筑初探(一)

2009-07-2116:53:04来源:作者:【大中小】浏览:5次评论:0条摘要:对于仿古商业建筑,建筑师们有许多的争议,然而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一直在吸引着房地产商的眼球,不仅如此,它们也是建筑师追寻和发扬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探索,所以,仿古商业建筑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国内的许多仿古商业建筑并不是很成熟,因此,作者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现有几个典型的实际项目,总结它们的优缺点,探讨新的设计手法,力求促进以后的设计作品对传统文化特色的表达。

关键词:仿古商业建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设计手法

Abstract:Thereismuchdisputeabout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buttheeconomicbenefittheybroughtattractedmanylandagents.Inadditionto,itisakindofexplorationoriginatedbyarchitectswhowanttoinheritandcarryforward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However,mostofdomestic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isnotsoconsummate.Throughanalysingandcomparingexistingproject,theauthorsummarizedtheirmeritsanddrawbacks,atthesametimediscussednewdesignmethodinordertoprompttheexpressionoftraditionalcultureinsubsequentworks.

Keywords: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economicvalue;culturevalue;design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1-0110-04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的仿古商业建筑。不论是在大的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杭州,还是在小的古镇如锦里、浔阳、凤凰等地方,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盖着琉璃瓦,挂着大红灯笼的仿古商业建筑,而近年来这种趋势仍然有增无减。尽管仿古商业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争议却一直不断。有人认为它们媚俗,有人认为它们是虚伪的“假古董”,有人认为它们在形式上生搬硬套……但我们应该批判地对待它们。“存在即有合理性”①,为什么我们不能抱着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仿古商业建筑呢?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时代,前卫时尚的建筑自有它们的吸引力,难道源远流长了五千年的建筑文化就没有魅力吗?说到底,仿古商业建筑是建筑师在新时代追寻和发扬本国建筑文化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在已建成的那些仿古商业建筑中,有些尺度还不合时宜,有些形式还停留在对过去的直接模仿,还有一些现代的生活内容与传统的建筑形式发生了冲突,但我们都知道,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存在着反复,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在探索和求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新建仿古商业建筑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1.1经济价值

传统的商业建筑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为主,而现代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购物,同时对体验性与游乐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单纯的物质需要向广泛的精神需要发展,要求购物活动中能够有更多的享受与体验,因此购物空间应该更多地与游乐、文化、休闲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由于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的大量出现,曾一度造成了城市景观的单调乏味,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物以稀为贵”,现代人开始对日渐消失的传统文化十分怀念,同时对异地文化非常好奇。所以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仿古商业建筑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里面购物,同时也可以旅游和休闲。而另一方面,仿古商业建筑因其形式的特殊化,增加了识别性,加深了购物者对它的印象,同样很有利于吸引消费者。

1.2文化价值

传统商业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文化审美价值取向新动向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新消费主义的消费结构和审美现象也是一本万殊的。在现代市场体系下,纷繁复杂的审美现象不只是传统审美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个本质,同样层次、同样境界的审美现象共同体现了本质事物的多元核心,消费结构的变换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实现着一个审美的目的,因为有多元的本质,可能一种审美现象有若干本质解说的变动。消费结构审美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在层次上有别于精英文化,而是存在于审美的质的规定性已经被时代所突破,雅俗无法统一在传统观念美的旗帜下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不仅有量的区别,在日常消费结构刺激下,生活中的审美境界与非审美境界之间则更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角度,甚至有着质的区别。技术力量向艺术生产的本体性渗透,表面化的意向是技术操纵了设计,其实是整个消费结构设计系统工程的重建。研究深刻变化中的商业设计素材,已经是设计师更加重要的设计意图的根基。

随着全球贸易化的进程,各国间的交往日益扩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贸易往来更加自由。计算机的应用在改变世界,世界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缩小,文化艺术也因网络而走向融合。在保留传统民族商业文化设计艺术呼声的同时,商业文化的综合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崭新的传播学观点适时提出了超文化性理念,认为必须抛弃“旧的划分、分割世界以及线性分析的模式,转而采用蛛网式的思想形式”才能与信息化的进步要求相适应。用传统审美的眼光看民族建筑,我们自然要以飞檐翘梁和拱斗画栋而自豪,但是随着眼界的扩大,令我们惊叹的泰姬陵、艾菲尔铁塔以及纽约自由女神像同样是标志性智慧设计表现力的奇迹。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哲学强调立刻承认正在发生的东西,并试图从中揭示人们审美方式在新事物刺激下的微妙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远程门诊、手机银行,甚至依照模特的示范购买流行的衣服款式、染发等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新鲜的商业化设计元素正在出现。一键之捷让人重新回味起缓慢的进展,各类商业设计信息的重复性唤醒了对独特个性的欲望,选择的无限广播和迅即到达,使人感到真正需要理性来管理自己被激发的欲望。

传统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艺术形象塑造是讲究典型化原则的。艺术设计师们忽视运用个体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单薄乏力,很难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启迪和印象。商业艺术设计的典型化原则是以塑造高、大、全的消费品意图为主要的设计开发取向,而后现代主义的商业艺术设计元素则主线与大众消费文化合流,商品化设计塑造倾向于平民化,追求世俗性的甚至不惜采纳有缺陷的性格品类,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讲究消解中小躲避崇高,创意艺术形象具有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完美无缺的设计可能很可敬,但并不可亲。而有缺陷但并无瑕疵的设计更具有单纯感,虽然显得丑陋,却是一般大众愿意接近的消费结构。

后现代主义的商业美术设计主张简化认识的复杂内容,因此主张用信仰取代认识。而信仰具有超越时间的特征,重新发现信仰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商业艺术设计创作而言,它主张重新审视新消费主义文化的信仰和欲望领域,超越传统的一元化认识局限,倡导美向艺术以外的问题开放,重新打造商业设计美学的跨学科结构。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媒介将成为历史,广告、美发、服饰,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设计都纳入审美范畴。偶像们提供现代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规定了大众新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的走向,致使商业广告设计也加入到偶像的生产之中。体育和时装等亚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为不同主张的观众塑造跨越国界的偶像。

此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认为表象化应让位于商业设计的行为艺术,商业设计创作和欣赏的界限逐步淡化渗透,消费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体会创作乐趣,表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和贴切消费结构本身。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商业美术设计哲学命题处在变动中,充满了相悖和矛盾。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时代的竞争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知识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日益向着平面方向演进,集权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家庭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商业艺术设计重心更是向女性偏移,它倡导商业艺术价值的哲学性要以更加平和的态度,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无序形态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设计师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问题、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甚至情欲等问题。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明显增加,强度也在逐渐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当代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或许为我们所格外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地要求反中心文化和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游离于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宁静乐趣,纵使实现这一状态要以经济上的损失为代价。它主张放弃商业美术设计宏大理论,不要奢谈空洞抽象的艺术本质,放弃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使自己身处于商业活动之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烙印。它强调艺术的大众性,消解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业艺术消费的普及。但同时也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设计师意识规则,形成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和迎合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趣味的倾向,导致了古典主义的衰落。我国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哲学像庄子哲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人生审美商业设计哲学。历来研究传统美德美学的大多数设计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顿悟”“灵感”说上,而较少从总体上把它作为审美人生哲学来加以探索和估价。追求审美的超功利性,是一般商业艺术设计的哲学文化的主要特色。历史上,禅宗讲无念为宗,本质上要求超越生死是非个人功利目的,从而达到一种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既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同时又是心灵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些哲学思想,如今还一直被融入我国艺术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而深厚的东方文化孕育下的中式审美,同样也有着道家、儒家等深刻的哲学烙印。我们的设计师多数因为艺术训练根基的原因,把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式传统文化积淀的个人素养当作消费结构超功利的审美设计哲学,以此为出发点,总体审视了中式传统文化作为人生哲学的本质意义:把消除人的异化作为设计哲学评价主题,把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作为目的,把无念作为人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真正无念作为自救的途径,不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所谓斩断尘缘的无念,是要求商业艺术设计师积极纵身于尘世生活,却又不为尘世生活中的种种物质欲念所束缚,保持一种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就是要追求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唯是审美,故而以精神自由感为矢的,唯有超功利,方可达到精神自由这一矢的。审美与超功利的统一,构成无念的本质内涵。因此,超功利的精神自由是中式设计师艺术哲学的核心思想。但是这精神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主体内心体验之上的个体与自然、与社会、与客观规律的高度和谐的统一,因而它也是一种商业设计审美的精神自由。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市场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充满着智慧的超功利的审美消费结构的哲学。正是这一点,使消费水平与艺术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一点,凡是追求像纯艺术世界观那样美丽的人生的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消费意识的指路明灯,使传统的商业设计艺术仍存在一定的生产空间。

由于这些消费结构的残余,一些设计师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精神现象以及审美现象是独立于科学领域之外,实际上这是没有商业艺术设计科学素养的人的愚昧无知。对于今日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的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美学而言,其弊端在于存在主观主义倾向,即艺术知识的创作生产中的天才崇拜倾向,是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去体验艺术和审美对象的,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去抽象理解审美真理的。我们知道:美不是实体,而是“美本身”,因此“审美是什么”不是语言学问题,语法不能解决符合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科学不是靠语法来发展的,设计师的审美性知识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知识,让人凝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己的审美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应成为设计师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个体对社会的抗拒,英雄主义对庸人哲学的批判,新消费结构的设计不应该形成对经典的崇拜和规范的恪守,在自我本位的实现之外提倡社会性利他主义。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其适应性、准确性,与激发的意念、习惯,都在向我们显示不久的将来在商业艺术设计的古老产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消费结构变化中的商业艺术设计趋势只能顺势而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设计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走出哲学本身。

消费市场体系的商业艺术设计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属性这一功能而具有事实上的审美作用。商业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者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种“唤起”“显示”作用就是商业艺术设计对受众的美之所在。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他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指的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与社会生活是这种消费结构中实践的第—步和基本点。商业艺术设计以浓缩了的时间和空间把受众带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不仅体验到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商业信息和机会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的消费水平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商业美术设计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商业艺术的设计美下一个概括而又准确的定义:商业艺术的设计之美的素材的提炼是参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传统商业文化范文第4篇

“公共艺术事关每个人的生活,城市空间的意义是因人的活动而产生的。可见,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但是中国古代社会在这方面所留下的传统是薄弱的,封建社会几乎没有公共广场,政府办公是衙门式的单方面的传达,雕塑大都建在陵墓的墓道,或是用于宗教场所的神像。明清最发达的商业城市,它的店铺仍然是单一品种的经营,一面招幌、三尺柜台解决所有问题。”

(1)商业公共环境是城市整体的重要组成元素,与城市互相依存,中国商业公共环境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用来接待外国使者的“逆旅”。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以地域社会文化为基础,以人的消费需求为方向,以商业价值为目的,从市场规律、人文因素、环境状况等方面出发,以期达到人性化的艺术表现,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建国后,“50年代十大建筑的兴建,是具有中国风格的城市公共艺术概念产生的真正开始,虽然有苏联的借鉴。80年代以星级宾馆为载体,陈设布置颇有些东方主义的色彩。”

(2)从商业公共环境的几个发展阶段不难发现,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已促使商业公共环境业迅猛前行,成为当下公共艺术设计先锋行业。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对商业公共环境的需求也不断增多,使商业公共环境的基本功能日益增加。客栈、商铺和集市时期,设备简陋,安全性差。而现代商业环境时期,良好的商业公共环境,能够提供舒适、便利、清洁。善于用声、光、电、互联网等高科技,使商业公共环境装修设计风格也多种多样,服务也趋向于个性化。而商业公共环境业的产业化也带动了商业公共环境行业设计的专业化,诱发了这个独特领域里公共艺术设计上的一种思想革命,设计师不仅要让商业环境准确地融入整个城市的生命系统之中,还要关注和了解商业公共环境的内在功能和经济回报以及运营效果和形式美感,这也加速了商业公共环境业的资本积累和资产市场化的进程。商业公共环境在产业化、专业化和资本化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商业公共环境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带有历史继承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时,在进行商业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时都应该为其赋予一个文化和主题,一个空间没有思想与文化,就如同一个人没有性格与精神,因此,一个好的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一定要有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使得空间富有灵魂和生命力,而商业公共环境的设计就是为商业空间赋予文化特色的过程。商业公共环境是城市的橱窗,代表着商业形象。公共环境是商业设计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空间类型,从交通组织而言,它有集散人流、组织交通和联系空间的功能,同时亦具有观景、表演和休息等多种作用,因此,公共空间的营造是整个设计的首要。现代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受信息技术和网络传媒的影响使得设计文化成为共享的世界文化,它所表达的形式也随着不同群体需求的不断改变而变化,设计师通过自身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将地域文化糅合于商业公共环境空间,掀起商业公共环境设计的新潮流。商业公共艺术环境的空间设计必须要满足时展的需要,在设计上,要做到空间功能设计和情感审美之间的协调统一,创造高雅氛围,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地域文化的张扬为商业盈利,这是当今时展的要求,也是未来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现状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3)城市的高速发展带动和促使了商业公共艺术环境的快速进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行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消费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继承文明传统,紧跟新形势,不断开拓创新,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大多数人还没有理解商业环境的性质和作用,导致我国商业环境设计仍然存在着盲目性、主观性、模仿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和当代文化的表征,不少设计唯洋是从,中国民族的传统设计艺术精神与品格被淡化和遗忘。”

(4)改革开放之前,设计尚未成熟,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思潮又接踵而至,设计界一时天下大乱,参差不齐。受复古思潮的影响,在中国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中,忽略文化精神的因素,机械地使用古典元素,闭门造车,使整个商业公共环境空间处于呆板状态。设计水平和设计风格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就其过程而言,在不到2000年的时间内,中国设计迅速走过了西方民族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大批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缺乏创意和文化根基,文化观念混杂,没有特色。有些设计完全背离了商业公共环境的性质,过于奔放和躁动,只放不收,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在中国各个城市众多的星级商业公共环境中,从功能布局到风格形式没有地域特色,表现出雷同、盲目性模仿。原因是设计师缺乏文化素养和经验,如交通流线组织不合理,不负责任的“拿来主义”,大量地模仿抄袭别人的作品。可见,每个商业公共环境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思想的不同,投资方的经营和管理的不同,市场定位的人群不同,应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和特色。在国外的发达国家,业主从一开始就会和专业的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公司做市场分析和定位,而设计师必须对现代文明社会创造的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认识,并使其功能全面合理化,最终才能成功造就一个商业公共环境。因此,在进行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时要坚决反对抄袭之风,真正地根据每个商业公共艺术环境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顾客的需求,创造出各自的特色和形象。此外,现代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往往重艺术轻技术,重装饰轻装修,注重墙面造型装饰而忽视家具、灯具、艺术陈设品的选取,这种现象在中国各大商业公共环境非常普遍。现代商业公共环境不再是仅仅满足栖息和商业功能而存在的商业空间,更多的表现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品味,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反映人们生活品质的标准之一,它既是功能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要让客人在进入商业公共环境的同时,经历文化的感染,体验艺术的熏陶,而这种经历和体验不仅来源于空间的装饰处理,还来源于商业公共环境中灯具、雕塑和艺术陈设品的选取。国内大多数商业公共环境在装饰设计上大量使用石材装饰,显得奢华有档次,但是雕塑、灯具和工艺品与整体风格不搭,这样的商业公共环境就没有氛围可言了,客人进来也不会有实至如归的亲切感。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根据建筑美学原理,帮助业主在硬装修和软装饰上合理调配,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并且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环境,有的放矢,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最佳的文化艺术效果。

三、现代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的文化取向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它依托自己的行为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物质和精神的外在表现,是人类内在精神追求的外化。同时,文化不断积淀并形成地域化特征,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审美、时尚和行为习惯。它影响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又着力满足和符合不同文化需求。经济社会的生产效益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艺术设计依托其深厚的艺术审美品质和科技含量,完成设计的最大市场文化价值。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科学以其求真求善的文化理念,与设计的完美结合,展现了设计科学的文化魅力。设计的呈现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过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其内在的民族、地域的文化、审美和道德观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展现在欣赏者面前。由于新技术、新材料在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中得以应用,再加上相关专业的交叉互动,使现代商业环境设计朝着产业新兴化、技术新潮化、手段科学化、操作联动化的方向发展。总之,设计观念和设计形式的地域化使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的地域文化取向朝着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具有人性化的文化特质,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文化是现代设计文化的灵魂,现代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是衡量设计的根本。设计文化应该以人为本,广大受众是现代设计的对象,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精神和生活需求是根本。设计的大众化和工业化是现代设计文化的突出现象,它反映出生态与生产的矛盾冲突,设计文化应以人为主旨服务于人,又与生存环境和谐共处。作为群体生存的人,其必须生活在一个区域性公告环境之中,其设计文化的内涵,不可或缺地具有群体性、公共性和社会性。设计过程的本身也具有了强烈的团队意识。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商业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人是商业环境的主角,同样,公共环境是商业设计的主角,商业公共环境的一切都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目的,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个性,满足人性的情感诉求。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以及个人喜好,所以在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其内在结构和功能需求,还要注入人的心理情感和道德文化,体现人与物、人与空间环境的和谐。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商业环境增添了新的时代气息,它将人文、自然、艺术和空间内涵结合在一起,应用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人性化设计包括安全、方便、私密、舒适、喜悦、个性、享受这七个目标,设计师要从视觉、触觉、听觉和行为等多方面入手,使商业公共环境处处洋溢着地域文化的精神慰藉和舒适便捷、自由放松,享受家的感觉。地域文化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要求,体现人性的温暖和关怀,从而突出人的主体位置。其次,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具有生态化的文化趋势,近年来,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伴随着商业性,投资方为了达到赚钱的目的,不惜使用劣质材料,使商业环境在装修设计中备受污染,当前,“绿色、环保”观念已深入人心。商业公共环境在进行设计再创造时,应传承、遵循地域文化回归自然的理念,构造和谐的生态空间,延伸人类自然的生态环境,减少对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保证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与融合,从而来维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生态学的观念在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中的位置日益重要,并逐渐成为主体,其主要表现:一是注重生态美学,在朴质简洁的生态规律和美学规则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周边自然环境的资源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与自然融合的绿色景观和情景交融的生态环境;二是满足环保要求,从室外环境到室内布局,直至材料设备的选用,反对豪华奢侈,节约常规能源,方便回收可再生资源。”

(5)传统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了把公共环境营造得健康舒适,甚至更为惬意,设计者从天人合一的理念整体出发,注意公共环境整体系统的优化,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宜人的温度、湿度和风速,清洁的空气,充沛的光照,良好的声响以及安静、洁净、安全、便捷、赏心悦目的环境。少占少用资源、减少环境负荷、高效率循环利用是商业公共环境生态化设计孜孜以求的目标。再者,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具有深厚的民族化的文化内涵,“民族话语的精神特质,从主客观意义上看和从个别或集体意义上看,都规定着现实的某种可能开始存在的艺术文化内容的价值趋向。”

(6)从传承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着手,将民族和文化融入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使商业公共环境设计独树一帜,让整体氛围与浓郁的文化韵味成为和谐共荣的一体,展现特色地域风情,营造有影响力的文化、风格与地域特征。从而使现代商业公共环境不只是愉悦与舒适的简单组合,更是展示历史传承与民族文化品位的美学载体,形成全方位独特的商业环境氛围和经营体系,使顾客置身其中产生与其他商业环境浑然不同的身心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欲望。这种民族化、特色化的商业环境,成为21世纪商业环境发展的趋势之一。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商业公共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使不同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变得密切。商业公共环境设计要把商业环境的功能、文化和地域环境完美结合并融会贯通,以满足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人们的需要。“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产方式,是一种从古到今的文化沉淀。它不仅包含人们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积累的科学知识、艺术内涵及他们之间的结合,还包含那些人们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认识到的不同的艺术理念及其相对应的科学理论。商业环境设计的地域性是指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

(7)商业公共环境设计的地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体现越来越显著,在海南省博鳌金海岸温泉大商业公共环境的设计中,就大量采用了体现亚洲文化和热带自然环境的设计元素,反映了所在地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在材料运用上采用了天然的澳洲岩石,突出热带风光,一种产自南美的乔木大量运用于风雨廊、室内天棚,木纹清晰,材质细而密,不仅突出了建筑的构架特征,还充分体现了其所处环境的地域文化特征;在色彩搭配上以白色为基调,运用华丽古典的灯具和热带植物衬托出商业公共环境真实亲切的气氛;家具扶手的印花和地毯花卉点缀都带有热带植物和海洋生物的特征符号,式样自然精美,构架出地域性的独特风貌。可见,“艺术的民族话语实践上喻示了特定民族的艺术家在时空上与一种精神结构和一种文化结合,艺术家的差异不仅显示为一种民族语言的不同,而且其全部主观功能往往都起源于一种前结构,也即一种不断发展变化且得到维持和强化的群体精神结构。”

(8)此外,商业公共艺术环境设计具有强烈艺术化文化特征,商业公共环境设计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的民间艺术完美契合,从创造艺术品的角度出发,把公共空间转向时空审美环境。在设计中,“应用艺术的手段挖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用现代的审美观念丰富其内涵,使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设计元素完整结合起来,形成主体建筑、周边环境、人文传统和室内空间装饰的有机统一。运用艺术手段演绎多种文化特征,展示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形象化地表现建筑风格、乡土风情和地方特色,使现代商业环境大厅设计传达更加丰富的文明信息,在风格、样式、品位上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9)由于地域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而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造就了多式多样的艺术风格,从而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感受和精神愉悦。在徽州地区公共艺术环境中大量运用了徽州文化建筑的女儿墙、飞檐和个民间艺术元素,运用现代科技构建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环境文化氛围。每一个商业公共环境的设计都应该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客观条件和人文因素紧密相关,也正是这独特的风格使商业环境变得生动有趣。所以,现代商业公共环境设计除了要具备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审美形式外,更要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和人文精神,并且在设计中不断地感悟这种文化,通过现代科技、材料把建筑文化的外来元素逐渐渗透于传统文化内涵之中,与其重新整合形成相对统一的现代风格。综上所述,当下,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文化的多元化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带来了商业公共环境设计观念和设计形式的多元化与多样化,使商业环境设计与地方特色文化、传统思想、现代文明相结合。“公共艺术面对的是社会、公众公共关系的问题,这种问题总是体现在地域或特定的区域内,公共艺术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社会发展总是呈现出不均衡性,因而,不同地域和社区常常出现与其政治、经济、文化密切关联的特殊问题。公共艺术正是由于地域性的强调,而成为某个特定地域或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公共活动的一种方式。”

传统商业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街仿古建筑建筑风格

1现代商业街以及仿古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与结合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各大城市开始现代商业街的建设,世纪之交我国迎来了商业街发展的高潮,集休闲、购物、餐饮、运动等多元化需求为一体的商业模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一站式的消费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2000年以后商业街得到迅猛发展,商业街的设计构造及其运营理念都有了质的飞越,商业街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名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繁荣程度。到现在,商业街在我国的数量据粗略统计已有200条左右。在数量上的急剧增加,加大了城市对商业街风格的要求与审美,在人们不断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的同时,人们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建筑与世界建筑风格的迥异和它的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具有单体建筑功能,木架构体系建筑群组布局,廊院式组合的中国传统建筑让人耳目一新,加上社会积极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迅速的到人们的支持喜好,也使得使得各大城市纷纷效仿,由此掀起了仿古建筑设计的高潮。而在商业街中加大仿古建筑的建设力度,建设现代商业模式与传统文化气息相结合的商业街成为各大城市的奋斗目标,成为商业街对外宣传的亮点,提高的商业街的含金量和文化底蕴重要手方式。

2在世界多元建筑风格下的中国仿古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设计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布局,构成,艺术处理手法方面,建筑风格的不同主要来源于文化底蕴的不同和差异,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宫殿建筑为例,具有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飞檐,雕梁画栋的特点,从结构艺术上都体现着古代的中庸儒学思想,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也大都模仿古代宫殿,楼塔等类型的建筑风格。不可否认的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被迫打开国门,遭受到列强的压迫和摧残,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打击,向西方学习成为人们反抗压迫的诉求,传统文化被否认乃至肆意破坏,中国效仿西方的政治体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甚至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道路上,传统文化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毁坏,以北京的四合院老胡同为例,在四合院的废墟上立起来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如今古老的四合院所剩无几,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中华传统文化为何受到人们冷眼热讽,中华传统文化是否毫无价值可言,答案显然不是,单独就建筑风格来说,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其所包含的理念思想,其所体现的美学艺术就值得我们深究传承,然而如何研究并传承正是我们现在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3商业街仿古化的发展潮流和必然性

仿古建筑在商业街中的发展应用,为商业街注入了新的活力,完全的仿古商业街也成为商业街设计的一种类型,并很大程度上受到地产投资者的热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商业街的空间布局角度观察,仿古建筑已经形成一个或几个街区,主要以轴线的形式分布,和商业街的商业活动相结合相依托而延生到后巷乃至片区,可以加大商业街的空间面积,更大程度上集中更多小商小贩,与大型的购物商城相呼应。

(2)商业街自身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开发,商业街具有休闲娱乐的要素特征,本身具有一定意义上旅游要素,通过传统仿古建筑的庭院楼阁,画廊雕刻等为文化设施打造了更为丰富的体验,获得了更多的人气。同时作为文化展示体验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使商业街真正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人文中心。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年轻人准求追求新奇成为大势所趋,中老年人群更喜好节奏平缓,内涵较深的休闲项目,仿古建筑同时满足了这两者的分级化要求,更大程度上迎合了更多消费群体。

(4)仿古建筑满足高端消费者游的高消费品味,高端的消费场所也日益与仿古风格相结合,甚至出现高端高端休闲的配套服务与休闲项目,包括各种茶馆,影剧院,等各类娱乐设施。

4商业街仿古建筑的设计思路和建筑方法

商业街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商业利益,仿古建筑的设计应用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达到商业街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便是商业街功能的的合理性,让建筑布局能最好的满足商业活动和消费者购物的要求;其次考虑成本因素,当然成本也制约着空间布局的规划实施;另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消费水平,可签约的商户,人口流动比率等来设计规划门面数和门面大小布局;还要考虑仿古建筑的内涵及意义,是否盲目升班赢他,是否与当地文化相关联,所传承的文化底蕴是否得到当地人的喜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仿古建筑的吸引力,让商业街成为当地的文化经济中心。真正意义上的仿古并不是表面的建筑设计,有时独特的风景场景便能给人怀旧的情怀,例如老房子,老牌坊,古井等。商业化的建设需要用好这些因素,否则盲目扩建拆除只是适得其反,对老街区老房子拆除重建是商业街建设施工的重要内容,但保留部分旧街道旧文物旧建筑,或者仅仅对旧建筑外部加以修理,内部结构加以优化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大大节约施工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5商业街仿古建筑发展的问题和措施

仿古建筑风格完全照抄照搬,与周围地域特色格格不入。很多开放商看到仿古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盲目模仿生搬硬套,最终只是东施效颦,不仅没有吸引消费者引来的反而是吐槽;为了仿古建筑牺牲功能配置,造成商业街旅游休闲娱乐功能不足,甚至出现基础设施欠缺的现象;建筑风格过度商业化,本来是为了仿古,却只有了表皮没了内涵,严重缺乏本土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让消费者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如何避免这些问题,首先要探讨这个区域是否适合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并不是适用于任何地域,要与当地特有的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仿古建筑的作用,要做到真正的以文养街,以情养街才能让商业街的活力源远流长;加强商业街的统一组织布局,如今为了模仿古建筑,很多商业街的古建筑单独零散布局,呈现业态杂乱,功能划区不合理,缺乏商户的现象;加强仿古建筑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仿古建筑采用的钢筋混领土的原材料构架,相比以前的木质结构,屋顶的瓦片设计不科学,容易出现漏水严重的现象;注重道路的设计与规划,仿古建筑占地面积大,设计不科学可能影响道路通行,高峰期造成人群拥堵现象;注重风格的创新,继承展现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融入其他建筑风格,创新风格模式,引领建筑风格潮流。

6结语

传统仿古建筑的风格与现代商业的发展,是文化时间差异的交流碰撞,利用好中国特有的古代建筑风格,不仅可以给商业街带来巨大的经济空间,也能促进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发展,让其成为世界建筑风格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陈小力,曹蕾.浅析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4(17):36.

[2]周曙,汤微.商业街改造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