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企业信息化

传统企业信息化

传统企业信息化

传统企业信息化范文第1篇

这些年“信息化”等于“变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髦,认为信息化=变革的人肯定在思考“不变革,就无法上信息化”。那么由此引发了许多企业的哀怨“不上信息化等死、上信息化找死”,这就是“变革”所带给我们的副产品。

怎样理解“变革”呢?

我们考虑变革时,肯定是想着“革命”,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企业如果要革命肯定会革出问题,革命是需要时机的,否则一上信息化就考虑去革命,那么这样的信息化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和可能。为此,我们要谈论变革,就要从正确的变革思维开始。

思维是自然人的一种基本功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反映,是人类通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的能动处理,揭露事物内在本质特征和事物间内在联系规律的智力活动。思维要素主要包括思维对象、思维主体和思维方法。

其中,思维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思维主体和思维对象之间的桥梁,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活动就不能取得如期的成效。而信息化思维的实质就是用信息化视角认识事物、用信息化方法分析矛盾、用信息化手段处理难题。作为抛砖引玉,个人认为信息化思维首先就是正确业务流程思维。

站在企业管理的业务角度来说,任何业务活动都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子活动任务。这些子活动任务按预定规则相互衔接,就形成了业务流程。

传统的业务活动特性分析方法,大多集中在对业务流的定性研究上,存在着难以全面揭示业务活动特性的局限。而从信息化的流程思维角度看,业务活动的实质就是数据处理与传递的过程。数据在处理与传递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就是业务流程的反映,如同人的各种行为都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行为信号一样,数据流是业务活动的更高级表现形式,其质量、速度和覆盖范围,都直接反映着业务管理与发展水平。

因此,正确理解信息化建设对业务流程的作用,用信息化流程思维来揭示业务活动特性、创新业务发展提供新视角新方法。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实现物流、资金流、业务流与信息流的同步,推动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攀升。

此外,信息化思维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平台化思维,随着互联网科技、电子商务模式对传统企业的冲击,企业信息化平台思维必须满足两个层面,外部概念层面是商业模式,如果你的企业存量比较大或者比较有实力一定要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圈,未来平台的竞争一定是生态圈的竞争,单个平台的竞争根本没有什么PK的能力,如果真的有实力,一定是基于你现在这种商业模式,去创新并且衍生出它的生态圈的概念。

对传统企业来讲要善用利用当前信息化生态平台。例如:企业的营销平台,企业的渠道平全可以利用现有的云平台。

平台思维另外的一个层面就是内部的概念,是将组织管理,内部平台化,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用信息化核算手段作为衡量员工贡献的重要指标,培养员工的目标意识,实行高度透明的经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整合,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换言之将“阿米巴经营模式”信息化、平台化,让每个人为自己的行为去负责,做自己的CEO。

企业信息化变革的过程是复杂的,同时信息化的变革思维也不是仅限上述“思维”,但是无论怎样,要想保持信息化变革的成功就必须关注企业软性的东西。

传统企业信息化范文第2篇

1企业传统信息管理的弊端

1.1手工数据分析,处理困难

对于传统的手工数据分析技术来说,当前企业面对的信息和数据规模都是非常大的,如果采取传统的手工数据分析技术那么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数据信息处理作用,而且不仅效率大大降低,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对于企业的收益来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传统的组织结构使信息传递受限,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它的组织结构都是机械性的,是一个受限的信息网络,每一层都有一个固有的权利等级,每个职能部门都是封闭的,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处理、传递都成了相互分散的,有时候甚至出现了矛盾。

1.2传统手工劳动繁琐

传统的手工劳动不能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对于信息索取的时效性的要求,而且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只能采取单一的分析模式,还需要具备深层次的数理基础才能完成信息处理工作,所耗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往往会超出想象,还有可能导致信息的获取存在人为错误、信息失效等后果的出现,不能及时给企业反馈有用的信息,这些都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不良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比如:在我们进行银行相关业务的实施过程中,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实际信息处理的效率,但是如果借助于传统技术来进行下相关业务的开展和办理,那么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大的,对于企业的业务效率来说大大限制了运转效率。

1.3传统管理信息存储上的缺失

对于传统企业信息管理技术来说,其所需的资料都是纸质版的,在储存的过程中,不仅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还有可能造成人为破坏或者自然损失,尤其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如果双方距离远,就有可能因为信息传输速度的原因造成企业接受信息上的延迟,造成严重后果。

2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前面我们对当前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传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想要保持现代化的管理效率难以实现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的相关信息化管理手段也应当进行一定的变革,企业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开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企业内部的相关数据信息应当进行全面的公开,尤其是内部各个有关系的部门来说,实现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相关数据的交流性,保证企业在进行相关决策的过程中享受高度的信息共享性。而且实现计算机辅助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降低成本费用。对于现代企业在进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形式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首先,在进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运转过程中需要保证所进行除了收集的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信息能够为企业所用。其次就是相关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需要符合一定的传统业务运转模式,保证企业在借助相关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保证传统管理技术的健全。这一方面的技术实施是具有一定困难的,所进行的相关管理措施和技术都对企业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最后就是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企业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来进行,使企业的管理具备一定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3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发展中的应用

3.1智能化管理

在当前大多数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其所采取的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收集大多都会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来辅助实现,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控制系统和各种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说,企业大多会通过其对数据的准确记录,实现数据的时效性特点,通过对企业数据信息的处理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保证企业的生产效果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3.2商务活动的智能化

当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相关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大多都需要借助内部的企业相关数据才能保证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而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保证决策信息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利用企业数据资源来实现商务决策。进行商务决策时,要进行联机分析数据,利用专业知识和实际信息,深度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这种商务活动的智能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收益。

3.3客户关系智能化管理

企业获取利益的一个重要资源管理就是客户关系管理。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商业信息交流,我们要运用现代技术来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对于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企业在进行相关客户信息搜集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4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适应时代潮流,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入手,合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创建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重新焕发出企业强有力的生命力。

引用:

[1]秦红星.计算机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技信息,2006(02).

[2]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第四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传统企业信息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 数字化,会计披露

1引言

信息化的进程正深远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机构组织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信息的产业化和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概念的提出以及在现实中的推广和应用给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生产和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二十一世纪的会计环境概括起来有四个主要特征:网络化、虚拟化、风险性、知识性,这四个特征同时也是信息化企业所具备的,而且,企业也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空间一般地,会计主体与企业的范围是一致的,企业构成了最现实最直接的会计环境,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研究会计披露模式改革的问题是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的。

2 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披露模式的挑战

目前我国拥有计算机的企业己不在少数,甚至有的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己拥有了很多很好的计算机设备,但由于缺乏总体的网络构思与设计,致使计算机在企业生产与管理领域中发挥的功能非常有限。各部门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大多都各自为阵,他们只是一味地借助于计算机去满足手工状态下企业内部控制和信息处理的要求,而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顾及现代信息技术自身的特性。

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系统应该不再是企业的一个信息孤岛。当企业生产与管理环境中缺乏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时,各种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往往都处于一种缺乏规划的非集成状态。企业应用某种技术的目标通常在于去解决某一特定的具体问题,而不是把该项技术融入到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加以考虑。这样,就致使企业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能相互融合的孤岛,即技术孤岛。这种情形不仅普遍地存在于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方面,而且也普遍地存在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和其他商业应用方面。信息化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网络化管理,也就是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集成。所谓信息孤岛,是指没有信息相互交换的企业单个信息系统。由于企业各信息系统之间不能有效的交换信息,从而使得企业任何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都无法提供某一决策所需要的完整信息资料。某一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可能部分来自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部分则可能来自于其他不同的信息系统。这不仅可能降低最终所需数据的可靠性,导致决策的失误和工作效率的低下,而且,仅仅是收集这些信息而花费的成本也会是非常昂贵的。这在客观上便显示出了企业信息集成的重要性。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虽然在系统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和信息集成,但是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其它信息系统应当包括存在于企业之外的信息系统仍旧处于分离的状态。

3企业会计披露模式的改革

传统会计系统出于信息生产成本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往往只是试图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共同要求,而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用户的个性需要。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显然已使这一局限不再成其为只提供最低量信息的籍口。在这种情形下,建立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的会计报告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现行会计披露模式最突出的局限性是其信息传播方式的落后,由纸质传播媒介,通过人工的传递包括人工递送、邮寄、传真以及大众媒体传播的形式,只能传递文本和表格等抽象性的信息,信息传播方式的落后不仅影响了报送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而且也限制了报送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会计信息传播方式的落后成为会计披露发展的“瓶颈”,不解决这个“瓶颈”问题,会计披露改革的其他问题就无从谈起。

不仅仅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现行的会计披露模式提出了不少的置疑和责难,现行会计披露模式的局限性还可以从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不少的企业应用了会计软件后,虽然完成了会计核算和一般性的财务分析的任务,但是,当企业的决策者或者决策群体需要做出特殊的管理决策或者下达某个专门的分析研究任务时,财务部门往往无法根据会计软件所提供的功能满足特定的需求因为管理问题千差万别,与结构化、规范化的会计核算问题是不同的。即使是市面上能够购买到一些通用管理型的会计软件,但是其中的许多功能,本企业不一定用的上,而真正需要的又有可能没有提供。因此,当企业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往往也会怀疑企业的会计披露模式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问题。

既然现行的企业会计披露模式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显示出了如此之多的弊端,而企业信息化又为克服这些弊端提供了技术基础,可以断定,企业的会计披露模式改革时机已经成熟了。从长远来看,现行的会计报告披露模式是不可能一瞬间就退出历史舞台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现行会计披露模式的改革提出分三个步骤进行的设想:首先,将企业现存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结果——企业财务报告以亡页的形式,通过企业主页或者其他综合类或者经济类网站的特定频道,在国际互联网上,信息使用者可以平等地从网上获得企业静态的、通用的会计信息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事件驱动系统的思想,企业建立专门的会计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连入国际互联网,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报告企业提供的或者其他专业网络服务公司提供的数据处理程序即不界定特定服务对象的决策支持系统对报告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最后,企业加入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列,一方面通过会计服务公司提供的会计核算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企业日常的会计业务工作,另一方面,在企业需要有关自己的会计信息时,可以和传统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样,登录国际互联网,向会计服务公司提交信息需求指令,以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传统的信息使用者这时与报告企业处于绝对平等的地位,其对会计信息的信任程度大大增强,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也增强,通过所需会计信息的个性化定制,又可以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 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1

传统企业信息化范文第4篇

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已逐步进入信息化的环境,现行的财务监控系统已远远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的需求。而财务监控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必须建立新的财务监控机制和财务监控系统。

一、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监控的影响

(一)信息化的涵义和意义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采用的过程,在技术层次上体现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知识层次上体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产业层次上体现为信息产业的增长。

1.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不等于自动化,信息化系统也不同于自动化系统。传统的自动化设备由物质能源驱动,通电(或加油)即可运行,而信息化的制造系统,如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则是以制造信息的充分沟通、交流与共享为基础来控制制造系统各个部分协调运作,从而达到最大的整体效益。因此,CIMS仅靠电能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它必须靠另外一种无形能源――信息。信息既是信息化系统的能量,也是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处理对象。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只是信息化体系的组成部分,铺设“信息高速公路”只是信息网络建设的任务之一。

企业的信息化就是发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条不紊;(3)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生产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4)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和有效的利用;(5)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信息化下财务监控要素的变化

1.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目标

财务监控总是针对特定的财务目标而言,现在流行的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仅考虑传统模式的经济实体所需要的财务目标,而在信息化的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和虚拟营运的业务比较普及。虚拟企业是信息化环境下的特殊临时联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组织机构和办公地点,它可以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之间有联系的业务组成,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或者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其成员公司,因此它的财务目标是多个联盟企业目标的协调整合。所以,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不再单纯关注本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要全面关注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只有它们之间相互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有效的价值链管理,实现财务监控的目标。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对象

传统上一般将现金流作为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人们的需求选择越来越多,企业的供应链是以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和选择为中心的。当购买者做出选择时,企业应敏捷地对这些选择做出反应。这种交易的主流是信息的交流,也就是说谁先掌握客户的新信息,动作最快,谁就会建立起市场竞争的优势。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流的价值管理比交易的现金流管理更为重要。

(三)信息化对财务监控实务的影响

1.对财务信息提供和财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信息提供是滞后的,所提供的信息是按财务的历史成本原则核算而形成的传统财务信息。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价值管理已经延伸到其他有关联的企业,要求财务提供网络财务信息,需要联盟企业适时提供部分共享数据,公司理财需要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市场变化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财务和经营策略。传统财务监控注重于企业内部的事后财务监控。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从事后监控转向适时连续监控(即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实现对企业的重大业务实时连续财务监控与网络预算集成,以取得及时的控制反馈信息,从而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

2.对财务预算及其监控的影响

财务预算是财务监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财务预算工作利用的数据和计算工具都比较简单,财务预算大部分凭借主观经验进行局部的测算。由于预算工具落后,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导致编制的预算难以用于实际监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财务预算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不仅是财务预算的数据处理,其加工速度比传统手工编制速度大大提高,而且所收集的基础数据方便又快捷,并能与财务部门、相关各业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之间的预算数据达到共享、协调和及时利用。

3.对日常财务监控的影响

企业日常财务监控的重点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监控。在信息化条件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可减至最适量,比传统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要减少好多倍,而且可以达到某种意义的零库存管理。因此网络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营运资金,同时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的标准必定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4.对财务风险管理和监控的影响

在网络化的环境下,所考虑的投资风险,不仅是传统的市场风险和企业个性风险(投资者在作投资评价时一般要考虑两个难点,即风险和收益),而且要考虑企业所在价值链的风险和有关共享信息的风险。

(四)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1.信息化给财务人员带来的挑战

(1)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的财务监控。无纸化交易和无纸化数据避免了对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处理,不仅从根本上减轻了财务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速了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无纸交易的财务确认和内部控制等等。

(2)内部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信息化网络使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加方便,使企业各管理阶层、管理人员和机构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高层的决策指令可被准确、快速、详细地传达给下一级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避免了人为信息传递滞后造成的损失,减轻了人工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负担。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观念

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人员不应单纯地接受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来解决信息化的财务监控问题,而应该充分考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财务监控环境变化的需要,树立新观念。

(1)信息价值观。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利用信息,既可直接创造财富,也可以间接创造财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利用是财务的一种主要职能。在信息化的企业中,数据非常丰富多彩和复杂,人们必须要对众多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决策有用的数据库,从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和决策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在财务监控中的价值。

(2)流程再造观。传统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在职能和等级基础上的。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1990年系统地阐述了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思想,强调企业在组织引入IT之前,首先应当保证流程正确无误。在目前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成功的企业实例中得到这样一个经验:建立ERP网络管理系统,不是一个软件开发和应用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重新改造公司业务流程的重要的变革决策问题。

二、创建信息化环境下的适时财务监控机制

适时财务监控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系统提供的适时财务信息,对企业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地跟踪监督和控制,以消除无效益的资金占用,并适时地为业务活动提供所需的资金,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指财务管理者充分应用网络系统提供的实时财务信息资源,对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的跟踪监督和控制的运作体系。这种运作体系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高效率监督和调控企业资金流的综合网络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性。

(一)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快速反应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一个网络信息系统和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相融合的监控系统,它必须对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过去,许多企业凭经验、感觉所建立的传统财务监控机制往往给企业决策造成许多失误。在企业信息网络化和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建立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才能对企业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敏捷的信息反馈,及时采取纠错措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及时性和适当性

在网络化的条件下,不同管理层级所需的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同时应用网络技术自动向财务监控者提供实时的监控预警报告,可以帮助财务监控者顺利实施财务监控。在网络化系统中不是对所有活动都采用适时监控,通常都是根据业务和需要控制的重点程度,恰当地分配和设置控制点,以达到既节约成本又提高监控的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三)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集成性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不是独立的运作系统,必须是一个与企业的其他系统(销售业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采购系统)融合为一体的集成性系统。

三、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

价值流是计算机网络化下企业财务监控新的业务流程,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建立一套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实施价值流管理,必须抓好两项关键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集成化的价值流数据库

要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必须将企业的业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集成于一个价值流数据库。实施的关键在于传统职能部门的分割。原来的数据库基础是按职能部门来组织建立的,现在为了管理创新采用价值流数据库集成技术,需要对原有的数据库进行必要的转换,并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的新数据全部按价值流管理的需要进行收集,促使财务系统具备价值流业务信息和监控信息,这样就实现了价值流数据库的集成。

(二)构建网络财务系统的价值流责任单元

传统企业信息化范文第5篇

一、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监控的影响

(一)信息化的涵义和意义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采用的过程,在技术层次上体现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知识层次上体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产业层次上体现为信息产业的增长。

1.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不等于自动化,信息化系统也不同于自动化系统。传统的自动化设备由物质能源驱动,通电(或加油)即可运行,而信息化的制造系统,如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则是以制造信息的充分沟通、交流与共享为基础来控制制造系统各个部分协调运作,从而达到最大的整体效益。因此,CIMS仅靠电能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它必须靠另外一种无形能源——信息。信息既是信息化系统的能量,也是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处理对象。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只是信息化体系的组成部分,铺设“信息高速公路”只是信息网络建设的任务之一。

企业的信息化就是发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条不紊;(3)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生产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4)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和有效的利用;(5)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信息化下财务监控要素的变化

1.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目标

财务监控总是针对特定的财务目标而言,现在流行的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仅考虑传统模式的经济实体所需要的财务目标,而在信息化的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和虚拟营运的业务比较普及。虚拟企业是信息化环境下的特殊临时联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组织机构和办公地点,它可以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之间有联系的业务组成,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或者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其成员公司,因此它的财务目标是多个联盟企业目标的协调整合。所以,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不再单纯关注本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要全面关注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只有它们之间相互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有效的价值链管理,实现财务监控的目标。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对象

传统上一般将现金流作为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人们的需求选择越来越多,企业的供应链是以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和选择为中心的。当购买者做出选择时,企业应敏捷地对这些选择做出反应。这种交易的主流是信息的交流,也就是说谁先掌握客户的新信息,动作最快,谁就会建立起市场竞争的优势。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流的价值管理比交易的现金流管理更为重要。

(三)信息化对财务监控实务的影响

1.对财务信息提供和财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信息提供是滞后的,所提供的信息是按财务的历史成本原则核算而形成的传统财务信息。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价值管理已经延伸到其他有关联的企业,要求财务提供网络财务信息,需要联盟企业适时提供部分共享数据,公司理财需要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市场变化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财务和经营策略。传统财务监控注重于企业内部的事后财务监控。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从事后监控转向适时连续监控(即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实现对企业的重大业务实时连续财务监控与网络预算集成,以取得及时的控制反馈信息,从而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

2.对财务预算及其监控的影响

财务预算是财务监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财务预算工作利用的数据和计算工具都比较简单,财务预算大部分凭借主观经验进行局部的测算。由于预算工具落后,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导致编制的预算难以用于实际监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财务预算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不仅是财务预算的数据处理,其加工速度比传统手工编制速度大大提高,而且所收集的基础数据方便又快捷,并能与财务部门、相关各业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之间的预算数据达到共享、协调和及时利用。

3.对日常财务监控的影响

企业日常财务监控的重点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监控。在信息化条件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可减至最适量,比传统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要减少好多倍,而且可以达到某种意义的零库存管理。因此网络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营运资金,同时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的标准必定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4.对财务风险管理和监控的影响

在网络化的环境下,所考虑的投资风险,不仅是传统的市场风险和企业个性风险(投资者在作投资评价时一般要考虑两个难点,即风险和收益),而且要考虑企业所在价值链的风险和有关共享信息的风险。

(四)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1.信息化给财务人员带来的挑战

(1)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的财务监控。无纸化交易和无纸化数据避免了对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处理,不仅从根本上减轻了财务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速了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无纸交易的财务确认和内部控制等等。

(2)内部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信息化网络使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加方便,使企业各管理阶层、管理人员和机构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高层的决策指令可被准确、快速、详细地传达给下一级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避免了人为信息传递滞后造成的损失,减轻了人工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负担。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观念

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人员不应单纯地接受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来解决信息化的财务监控问题,而应该充分考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财务监控环境变化的需要,树立新观念。

(1)信息价值观。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利用信息,既可直接创造财富,也可以间接创造财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利用是财务的一种主要职能。在信息化的企业中,数据非常丰富多彩和复杂,人们必须要对众多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决策有用的数据库,从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和决策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在财务监控中的价值。

(2)流程再造观。传统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在职能和等级基础上的。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1990年系统地阐述了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思想,强调企业在组织引入IT之前,首先应当保证流程正确无误。在目前实施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系统成功的企业实例中得到这样一个经验:建立ERP网络管理系统,不是一个软件开发和应用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重新改造公司业务流程的重要的变革决策问题。

二、创建信息化环境下的适时财务监控机制

适时财务监控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系统提供的适时财务信息,对企业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地跟踪监督和控制,以消除无效益的资金占用,并适时地为业务活动提供所需的资金,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指财务管理者充分应用网络系统提供的实时财务信息资源,对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的跟踪监督和控制的运作体系。这种运作体系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高效率监督和调控企业资金流的综合网络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性。

(一)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快速反应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一个网络信息系统和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相融合的监控系统,它必须对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过去,许多企业凭经验、感觉所建立的传统财务监控机制往往给企业决策造成许多失误。在企业信息网络化和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建立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才能对企业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敏捷的信息反馈,及时采取纠错措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及时性和适当性

在网络化的条件下,不同管理层级所需的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同时应用网络技术自动向财务监控者提供实时的监控预警报告,可以帮助财务监控者顺利实施财务监控。在网络化系统中不是对所有活动都采用适时监控,通常都是根据业务和需要控制的重点程度,恰当地分配和设置控制点,以达到既节约成本又提高监控的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三)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集成性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不是独立的运作系统,必须是一个与企业的其他系统(销售业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采购系统)融合为一体的集成性系统。

三、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

价值流是计算机网络化下企业财务监控新的业务流程,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建立一套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实施价值流管理,必须抓好两项关键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集成化的价值流数据库

要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必须将企业的业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集成于一个价值流数据库。实施的关键在于传统职能部门的分割。原来的数据库基础是按职能部门来组织建立的,现在为了管理创新采用价值流数据库集成技术,需要对原有的数据库进行必要的转换,并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的新数据全部按价值流管理的需要进行收集,促使财务系统具备价值流业务信息和监控信息,这样就实现了价值流数据库的集成。

(二)构建网络财务系统的价值流责任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