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范文第1篇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探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4、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既是本课难点,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多种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感染力,拨动学生情弦。

(五)、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两课时,本堂课是第二课时,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突破。

二、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法、学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据此本课拟认启发式和讨论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故又拟认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

利用多媒体教学,实施探究性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一)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因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故引入课题开门见山。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苏赫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在引入新课之后,就质疑问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问题,请抽出来。”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选择2、3、4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看看从自己喜欢的那一段里体会到了什么?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成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的习惯。

(三)、品读交流,协作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绘画、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情景和协作对学习成功至关重要。”。今天,教科书不应该,而且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的无限憎恨之情。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课堂,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师进行激情升华,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实践延伸,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师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惧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五、板书设计

最后,介绍板书设计。这样的设计,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再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体现民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设想付诸实施,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的说课就到这儿。恳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21

圆明园的毁灭

(爱)

瑰宝、精华

众星捧月

风格各异

(恨)

珍贵的文物

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范文第2篇

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①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②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③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规定,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一)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二)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一)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①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②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③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然后再次回顾圆明园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样的教学就显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的理解,也满足了优化语文教学艺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建华 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科学咨询,2010(2)

[2]张薇 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1)

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兴趣;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必要条件,网络环境集声、光、影、像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空间,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提供了条件。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们利用现代教育音像技术,将事先搜集到的关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珍贵的文物以及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以、图片及相关的网站制成网页放到资源库中,并将其放到校园网上。教学伊始,教师通过浏览器播放在线自制影片《圆明园在哭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因为虚拟的网络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屈辱的历史,这样就可以迅速把学生从带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

二、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自主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勇于提问是教学的前提,善于提问是教学的关键,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归宿。它倡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提出问题,并将自己提出的问题输入电脑,与全体师生进行交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疏理,这些问题将成为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和主要目标。在本节课中,经过师生共同整理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①毁灭是什么意思?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②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是谁犯下了这样的滔天大罪?是谁践踏了人类历史的文明?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④这个被世人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三、网上浏览,自主探究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还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知识和能力。而信息查询则是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时,教师必须为学生预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上述问题中,对于问题①、②学生通过自学课文不难说出,但问题③、④课文中并没有很具体地写出来,且学生对于我们国家近代的历史了解得还不够,因此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如何能突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了解我国在那段黑暗时间里的屈辱史?网络技术它可以有效地突破时空的界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而又无限的空间。学生通过网络环境中的搜索引擎,点击鼠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探求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通过BBS到网上,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网上协作,汇报交流

教师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网络教学面临的又一大挑战。教学研究表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在网络教学中,汇报交流同样是教师不可忽视的,它是学生达成共识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话与交流,迸射思维与情感的火花,将其在网上获得的知识通过交流、同化和异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自我测评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精神的过程。此环节,学生通过与协作组成员及老师交流、汇报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互相提出评价与建议的方式,取长补短;尤其是与老师交流,能及时获得必要的帮助。

五、扩展资料,延伸拓展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开发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加工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的素养和智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课本看成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那就有背于“大语文”的观点了。

如果说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那么,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则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为此,我们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延伸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教学时,我们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1)想更多地了解圆明园吗?课后请认真搜集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写下来。

(2)我国还有哪些地方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还有哪些国家也曾经历过类似的磨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

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范文第4篇

一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至关重要。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如何把握住他们的好奇心,让其成为学习的动力,成为学习的兴趣,我觉得一段好的课前导语,就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

如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一课时,笔者引入谈话: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同学们平常都爱玩什么?学生一听玩,这可是他们比较拿手的事,因此畅所欲言。接着笔者又问:对于你们的玩,你的父母、家人是如何看待的?孩子们大都说父母认为玩是不求上进、不好好学习、不努力的表现,是不赞成玩的。笔者的话锋一转:是啊,玩耍常被家长看做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中发现的。如爱迪生在玩中产生了许多疑问,激发了他许多科学研究的热情,有一千多项发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经过老师的谈话导入,学生早已对学习此文有了很大的兴趣,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了极强的学习动机。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要求熟读课文并对文中的生字进行分析记忆,对于新学的词语可利用工具书了解它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查找有关资料的习惯,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收获。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由于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历史事件离现在的孩子已是很遥远了,面对这一事件的发生背景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如果只是单一地讲解课文,将很难调动学生对失去圆明园的痛惜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所以,课前除了预习字词的要求外,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了解有关中华民族所受到的百年屈辱,查阅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并把圆明园昔日与今日的图片做成课件,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毁灭进行对比,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惋惜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憎恨,懂得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压。学生有了这种预习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 精讲多读,读中感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照本宣科,对于这种课堂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激不起学习的欲望,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笔者只传授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学生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只引导学生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学生们在读中感悟、想象中感悟、说中感悟。阅读课文笔者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笔者再做适当点拨。

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这篇独立阅读课文时,首先出示自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能正确认读以下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因学生学习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此很轻松就完成了。其次,再读课文,要求:(1)说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香港?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学生汇报自学情况。然后引入课文: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香港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假如有一次让你观光香港的机会,你最迫不及待地想去干什么呢?疯狂购物?尽享美食?享受美景?还是尽情娱乐?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细品读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好吗?出示自学提纲步骤三:细细品读2~5自然段中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要求:结合课文介绍以及课前查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说说:读完以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以自学提纲贯穿本课,要求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教学任务完成得也轻松愉快。

四 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这样老师就可清楚地知道学生哪些地方不明白,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但要注意不能直接进行解惑,首先,要肯定学生质疑的这种精神是可嘉的,鼓励他的做法。其次,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再进一步思考,或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解决。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养成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能促进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合作学习。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首先创设情境,发现和确立问题,启发谈话:(课件展示圆明园残垣断壁一片狼藉的荒芜景象)图片上是昔日闻名于世的,修建150年之久,花费6亿两黄金的“万园之园”,今日却变成了残垣断壁。同学们看了图片有什么质疑的地方吗?学生把预习中的疑惑和现在心中的疑问提出来,通过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仔细思考,看哪些问题通过阅读就可以解决。在学生反馈能解决的问题后,紧扣题目,启发学生自由发言,最后确立以下几个问题:(1)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2)今日的圆明园又如何呢?(3)是什么原因发生了变化?(4)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合作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对于合作探究后仍不能解决的,笔者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经过质疑、朗读、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对圆明园的毁灭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五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范文第5篇

一、备学生

网络正逐渐成为学生崭新的学习工具,网络上众多的信息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使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必然。因此备学生,既要备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态度还得备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计算机操作能力。

(一)了解学生已有语文知识水平。语文教学需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有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跳一跳,够到桃子”。

(二)了解学生已有信息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的课前搜集会影响他们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他们搜索信息的能力会影响他们的阅读量;他们的打字速度会影响他们在论坛发表言论的速度;他们的幻灯片制作水平会影响他汇报时的效果。因此,对学生信息素养的了解不容忽视。

(三)了解并整合学生课前搜集的信息。网络教学下的语文教学得备学生,也得让学生“备”,即让学生也有准备。网络课课前安排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是成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重要因素及环节。课堂上,当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学习时看到由自己搜集来的图片、文字、照片等资料被老师呈现在网页中时,学生就分外的兴奋,由于熟悉的缘故,他们在课堂上的信心就更足,表现欲也就更强,课堂气氛就会非常热烈,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好。

二、备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很多,已经总结出的就有:网络探究式、师生互动式、协作学习式、任务驱动式、分层辅导式等等。我认为不同的课文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在上《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选择使用的是问题探究式。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确定了采用如下环节:初读引导质疑——网上自主探究——情境交流解疑——诵读激发热情——自评互评提高。

(二)巧妙采用教学方法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在以问题探究为模式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①以学定教,以问导学,确定探究学习为教学主线。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体现“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整个课堂教学紧密围绕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关键问题进行,这样做既是对学生质疑问难精神的肯定,还能使教学疏而不漏。当学生通过初读产生疑问后,教学的目的也就随之产生了。②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以网络环境为背景,开展语文训练,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感悟—想象—表达”结合的方法学习。③凭借网络环境,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描写“圆明园的辉煌”的部分为教学重点,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仅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是不够的。因此凭借网络环境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运用信息释疑、解疑,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从而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教学的重难点就这样得以突破。

三、备软、硬件及操作

网络教学对老师的信息素养提出新的挑战,教师除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还应当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这种形式的教学。就拿一节课来说,教师既得备网络教室的硬件的使用,学会简单故障的排除,还得备相关的一些软件的使用。在这里我着重说说软件使用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一个小的局域网。为了教学方便,实现对学生机的屏幕管理与文件传输管理工作,在教师机和服务器上安装有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这样的软件有教学演示、学生汇报、分组教学、教学管理等等功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这类教学软件,只有熟练地操作这些功能,才能在教学时得心应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组织教学是个难点。常常可以看到由于有的老师对网络教室的管理软件掌握的不熟练,该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却仍使用的是教学演示功能,导致学生无事可做;在该对学生机控时,不加控制,致使个别学生得以偷打游戏,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可以说掌握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是网络教学中成功组织学生学习的必备前提。

相关期刊更多

光源与照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三明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三明学院

茂名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茂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