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作室教学论文

工作室教学论文

工作室教学论文

工作室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注重培养自我超越精神

我们的主导教师应该在开展整个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坚持自我超越的理念,使学生在这种精神理念的带动下,树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联系的操作意识,摆脱安于现状、被动式的接受知识的狭隘思想,在执行任务时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能深切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2.注重培养表述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人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完成自我形象的定位,通过外在语言的表达来完成内在性格的确立。语言扮演的不仅仅只是交流工具,更是对某种动机、某种秩序、某种选择、某种观念的导向和维护。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的表述在当代教育体制中不应该单纯的被认为是个人独我观念的陈述,还应该被认为具有协调各层级、各立场不同思想意见的作用,使不同层级、立场相通并随缘自适。工作室教学方法向来提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行业与专业相结合。对于一名专业的教师来说,真正最困难的并不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分配,而是与学生间互动式的答疑解惑。所以,在推行工作室教学的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述的真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的魅力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加强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地进行互动式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自我表达,明确自我价值,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广告设计课程的分析探讨

广告设计是一门集心理学、市场营销、传播以及美学等多种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一在市场经济、网络媒体等高速发展下出现的新型学科具有应用学科、边缘学科等多重特质。伴随着市场经济、网络媒体的持续发展,社会各业对广告设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广告设计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对此,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陆续将广告设计专业加入院校专业之列,计划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广告设计人才。但是,实现这种输送人才的伟大目标,各个院校在广告设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培养方法等方面还有很多亟需完善的地方。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建立最适合的教学体系,成为了各个院校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工作室教学方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1.培养学生树立实践的意识,激发其实践创新能力

以教学过程为载体,将教室、教学内容、实践工作等有机融合是工作室教学最大的教学特色。它完全的打开封闭的教室大门,将课堂扩宽到网络、图书室、资料室、甚至是广告市场,拉近了课堂与真实社会的距离,使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式的接受前人定下来的结论,而是自由的进入到网络、图书室、资料室、甚至是广告市场,主动的去探索、归纳、汲取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这种将实际合作项目纳入教学重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自身的实践意识,而且使老师在教学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通过一些独特的教学形式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拉近与学生的教学关系。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可以让老师实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而探索式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思考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实践创新能力。

2.加强学生的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能力

项目式教学是工作室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它主要将“培养学生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作为教学导向,将相关单位的设计项目搬进课堂,结合相关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来设定教学系统中的教学目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单一课程内容教学的形式,扩张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各类学科的交叉和渗透,锻炼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提高学生离校进入社会就职以后的适应能力

工作室教学还致力于通过组织素材、市场调研、企业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直接参与到广告设计的设计实践活动中。这样一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直面企业和市场,通过理论知识技能与实践的相互摩擦,来完成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中,总结和归纳广告设计市场的真实需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进一步完善自我,完成自我的改造与建构,在提升自己学习能力的同时,磨练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4.培养出极具现代特色,满足时展的优秀教师团队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工作室教学最大的不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工作室教学中的授课老师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更为突出、更为优秀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了引进一批优秀的教育人才,很多高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方式,让广告设计的社会需求以一种顺理成章的形式进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企业与学校为了实现培养高等艺术设计人才的共同目标,会自觉的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企业设计师与院校老师之间会积极的进行交流与学习,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教学氛围中建立一个极具现代特色、满足教育需求和时展的优秀教师团队。

四、结语

工作室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工作室教学模式自由开放,课堂以项目制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由教学主导的角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帮助者的角色。同时,实现了综合跨专业合作式的教学,淡化“专业”的概念,逐渐弱化个人设计师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需求。以工作室为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并加快学生就业适应力。

2.移动互联网技术实训要求

移动互联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与该技术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法必然要区别于其他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汲取基础理论教学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技术、新知识。

2.1创新教学理念在实训过程中,除了要理论联系实际,更重要的是发扬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分享、互动、创新”的精神,彻底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为驱动,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提交的项目成果来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以此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完成课程要求的核心指标。

2.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移动互联网时代也给校企合作带来了新模式,校企合作将充分调动各自的资源,实现产学研结合和优势互补,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3.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实训中的应用

工作室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培养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实施课程改革、承担教师培训和指导校本研修等5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以网络为主要载体开展研究活动,集聚成员集体智慧,关注幼教前沿,重视典型引领,为本工作室教师成长搭建阶梯,注重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推进。提升学科素养、开阔研究视野,从而促进工作室成员的迅速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究。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基于五大领域教材的深入分析,探索其适合拓展的学材内容,把教材和游戏有机整合,进一步丰富不同年段游戏材料的体系,力求开辟出幼教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2、总结和提炼本工作室成员教学风格和特色。充分发挥工作室研究共同体的作用,提高理论基础,提高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引领学员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时刻更新观念,力求走在彬县幼教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沿。通过成员们一起研究课堂,聚焦课堂教学,促进其进一步提升,针对每位成员的特点和特长,帮助他们总结和提炼教学风格和特色。

3、强化工作室的团队作用,发挥工作室的教育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对工作室成员的培养和培训,挖掘工作室成员的潜能,人人制定发展规划。把本工作室建成一个工作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形成紧密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高质量的完成每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为全县幼儿教育教学服务。

三、工作要点

1、培养骨干教师

工作室业务主持人与工作室各名师成员签定培养名师责任书,每位工作室成员确定1名年轻教师作为帮带对象,与其结对子,经常性开展沟通、交流、研讨活动,在进行年轻教师培养的过程中,留心记录参加教研活动过程的各种资料,包括文字、照片等(每学期不少于1个专题公开课教学),并上传其中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由业务主持人马利民同志负责,全年组织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参与,在全县部分幼儿园开展培训讲座8次,并选择北极幼儿园每学期做好1次教学交流研讨工作。

2、开展课题研究

工作室将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发挥团队智慧,由业务主持人马利民负责,3月底前确定1个市级立项研究课题,由相关有经验的教师分别担任负责人6月底前确定2个县级立项研究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于年内形成科研成果。

3、构建网络平台

由行政主持人成永华负责,在3月底前建立幼儿教育工作室专业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并为每位工作室成员配备计算机,及时工作室工作动态,推广科研成果,交流教学艺术,同时向全县幼儿教育工作者公开,确保辐射面和影响力遍布全县。

4、形成资源共享

工作室各成员要积极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等,每月组织一次展评,选出精品教学设计、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统一收集管理,工作室负责设计制作微课15节,通过简报形式下发全县各幼儿园,并上传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工作室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06-02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室不光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的课堂。在高等院校里,评价一个实验室水平的高低,除了看它拥有多少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实验室环境是否优越之外,更重要的是看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也是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作者所在的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隶属于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但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这项工作一直由商品学专业的教师兼任,针对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的特殊情况,提高兼任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对于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尤为重要。下面就高等学校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培养措施进行论述。

1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1 过硬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诸多素质中起到主导作用的素质,它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具有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只有具备了过硬的思想素质,才能为其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崇高的事业心。

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过程中,人们不再单纯追求精神荣誉,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的实现。作为一位普通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如果没有崇高的事业心,是不会安心于本职工作的。这就要求实验室技术员应充分意识到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科学研究,并把崇高的事业心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为同事、学生热情服务,为每节实验课、每项科学研究工作都要做到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2)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教学属于科研活动,是为了验证科学理论和研究探索客观规律,而实验室技术人员是该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因此,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购买试剂、耗材和仪器时,要充分准备,严格确保试剂、耗材和仪器,以满足实验要求;在实验准备时,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精心准备实验试剂和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在实验时,准确真实的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并获得科学、客观的实验报告和总结。

1.2 熟练的业务素质

(1)掌握实验技术能力。

实验技术能力实验室技术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包括试剂配制、实验操作、设备安装调试及维护等。在不同的学科,于实验技术能力的侧重也是不同的,对于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来说,起码的要求,是要能完成相关实验课程的实验准备、实验指导、实验报告批改等。

(2)精通专业理论知识。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果只是要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而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学科知识不甚了解,是做不好实验室技术人员这项工作的,也无法确保正常开展实验教学及开发新试验项目。我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作为一个专业实验室,近年来购置了一批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如近红外红外光谱仪、气象色谱、液相色谱等,这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储备,才能够为维护、使用、开发现代化仪器设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其它素质要求

(1)组织管理能力。

实验室技术员除了进行实验课程相关的工作以外,还要负责协调上级主管部门与实验室的关系、任课教师与实验室的关系、其它教研室及实验室与本实验室关系。这就要求实验室技术员还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否则,将阻碍实验室工作正常开展,影响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运行。

(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实验室技术员也应该具备。在对本科实验进行指导时,应该简单易懂的进行解释,分析实验时,要条理清晰,思维敏捷。此外,实验室技术员还要负责科研论文、学术报告的撰写,而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新实验的设计、准备等工作都要有大量文字写作需要完成,这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2 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途径

对于高等院校进行实验室建设,应该针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特别是对于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以下几点对于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2.1 随堂听课

目前,商品理化检验实验室承担着十余门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课程有的是与理论课配套的实验课,也有的是一门课程中的实验环节,这就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每学期都应该有目标的随堂进行相关理论课程听课,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2.2 进行相关培训

为了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可以进行以下相关内容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及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习提高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实验技能训练;基本的计算机和软件应用知识。

2.3 进行学术交流

为了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可以多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以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学术动态,并通过学术交流学习掌握最新实验技术,此外,还应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到一些先进的实验室去调研、学习,从而开拓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眼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4 参加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不仅可以使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应该只是实验教学的骨干,也应该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通过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可以发挥其实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特长,提高业务水平。长期参加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素质的根本途径。

3 结论

高等院校实验室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水平质量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建设这支队伍的重要性,要加强对他们的素质培养,在抓好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重点培养其实验技术、仪器设备维护及管理能力,从而为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林法.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122-125.

[2]盛洪生.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106-108.

[3]凌锌,莫宁萍.高校改革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4(2):72-73.

[4]赵永山.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培养措施[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3-3.

工作室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 工作室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5jyxm72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29-02

1.引言

国内设计教育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出现诸多问题,诸如大规模招生,以至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模式与就业市场脱节;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业界学者探索总结出的经验成为设计教育发展动力,为改革指明方向。

工作室教学是指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引入实际项目或虚拟案例,将社会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或模拟社会工作岗位的环境,在培养学生理论素养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从而缩小学校教学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差距,提高就业竞争力[1]。

工作室教学起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该学院具有一整套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教育教学体系,其中作坊式教学是现代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雏形,该模式以师徒制传授手工艺技术与艺术训练相结合,学生一方面跟随导师完成手工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艺术训练提高艺术修养。目前,工作室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培养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教学体系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2]。

2.工作室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

产品设计专业是设计学科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艺术素养和工艺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结合就业市场对设计人才技能的要求,在校企合作培养的背景条件下,本文对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具体课题体系的实施作如下探讨。

2.1工作室框架

根据产品设计培养方案,建立艺术基础工作室、产品设计工作室、产品造型工作室和用户体验工作室,将教学计划依据不同专业方向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艺术基础工作室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产品设计工作室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而校企共建的两个专业方向工作室则要完成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任务,如表所示。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框架下,形成产品设计专业“3+1”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即一年级,学生要在艺术基础工作室中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在二年级末段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三年级则要在专业方向工作室中,通过实际项目或者课题、竞赛等形式完成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任务;第四阶段,通过合作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任务。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穿插在前三个阶段中。

2.2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最终需要由具体的课程体系来体现,在“3+1”培养模式下,按照课程类型、先后顺序以及学时分配,将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设计理论、专业技法、实践技能和选修课等四个模块,分别融入到不同阶段相应的工作室教学中,如表所示。

从课程模块划分中得出,一二年级注重设计理论的教学和学生设计表现能力的培养,三年级则在专业方向课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锻炼。工作室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相关项目课题的结合,因此,项目和课题的设定,以及设计竞赛的选择,必须与每个工作室承担的课程群中相应的课程对应。教学内容则按照以下四个原则确定,第一,参与课题训练,培养动手能力;第二,参与设计竞赛,培养创新能力;第三,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综合能力;第四,承接实践项目,检验综合素质。

3.教学团队与管理体系

师资建设是工作室教学模式最终实现的基本保证,在“3+1”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将现有教师进行整合,教师根据自身专长选定工作室,形成每个工作室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构建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职称结构合理,年龄梯队均匀;第二,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分布均衡;第三,外聘教师能力较强,占据比例合理;第四,企业导师实践能力较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同时根据专长承担最合适的教学任务。

设计工作室实行系领导下的工作室主任负责制,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教学模式顺利落实的关键因素。由于工作室是一个虚拟企业环境,教学过程中要制定既符合教学规律又符合企业标准的规章制度,例如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工作室主任要由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教学计划实施、日常管理、人员分配和校企合作沟通等相关事务。另外,工作室管理模式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例如承担理论课程教学时,要按照正常的课堂教学规范和制度管理;承担专业技法方面的课程教学时,采用半开放式的管理方法,学生可以以自习的方式完成任务;在学生进行实战技能训练时,采取全开放式的管理,即随时对学生开放。

总之,工作室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体系构建,都应当紧紧围绕教学需求展开,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与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关系,校方与企业的关系,以及设计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关系。

4.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系统化,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互融合等优点,是培养创新设计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实行“产学研”一体化强有力的探索。构建一套完整的工作室教学体系,应充分尊重设计学科发展的特点,理论教学注重艺术与设计的结合,实践训练要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并重,以便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0(05):176-178.

[2]周师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6(20):205.

作者简介:

金燕红(1987―),男,安徽安庆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