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

学前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

学前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

学前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教育实习意义和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二、 教育实习内容与要求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目的是使实习生初步掌握中等学校所实习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实习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要求是:

①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提倡与鼓励上重复课、跨年级、跨专业、跨校上课,

②每个实习生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④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

⑤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⑥每个实习生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2、班主任工作实习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特点和做法。原则上一个实习生下一个班,班主任工作实习要在原班主任领导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①在1~2周内了解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订出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班主任工作目标要求、班活动安排、主题班会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集体工作措施)。

②领导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班、团干部开展工作,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

③每个实习生上一次主题班会课,独立组织一次班活动(包括班课、团课、班干部会议、班、团活动)。

④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知道早读、早操、文体活动、检查教学日志、检查卫生、批改周记、家访等。

⑤认真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每个实习生必须在全面了解全班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一个后进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做好个别学生转化工作。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①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

②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

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③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

三、 教育实习时间安排

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自2006年9月19日至11月13日。到实习学校之前,用课余时间作准备。实习回来后,用三周课余时间上汇报课和复评成绩及总结经验交流。实习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6月中旬至9月18日,课余时间)

① 省内分片负责教师与实习队长到各实习学校落实教育实习任务和内容。省外实习队由实习队长打电话与有关学校落实各项安排。

② 实习队长召开全体队员会议,落实个人的实习任务、内容。

③ 召开实习队长、带队教师会议,部署实习队有关管理工作要求。

④ 学习教育实习有关文件:教育实习工作手册、教育实习计划、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广东省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实习队员根据实习课程的要求进行备课、预讲、微格教学。各院、系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备课、预讲及其它教学技能训练。

⑤ 各院系领导做教育实习动员,加强纪律教育,强调树立“华师人”形象。

⑥ 做好财务和交通安排。

⑦ 9月19日各实习队长可根据本队具体情况确定出发时间,但不得迟于20日。省内各实习队应于出发前一、二天派人先去实习学校,协助实习学校安排好实习生办公、食、宿,做好全体队员到实习学校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省外实习队应在出发前告诉实习学校出发时间和乘车的班次以及可能到达的时间。

2.见习阶段(9月19日至9月24日,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少见习时间)

①到达实习学校后,分别请实习学校领导、科组老师、班主任介绍学校、

科组、班级的基本情况,请优秀教师介绍教育、教学的好经验,了解实习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

②实习生下到班与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③听原科任教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

④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备课、预讲。

准备班课内容。

3.实习阶段(9月26日至11月4日)

①上好试教课,同组实习生互相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开好评议会,认真总结经验,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②继续认真备课,写教案,预讲,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工作。

③及时批改作业,了解教学效果,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

④做好班主任日常工作,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

⑤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作准备。

4.总结阶段(11月7日至11月11日,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少总结时间)

①每位实习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② 实习队长收集每位实习生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调查报告等材料,写好实习队工作总结(执笔者免写个人总结),回校后三天内将实习队的总结以及推荐2篇写得较好的专题总结或调查报告交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

③ 实习队长组织全队同学根据《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评分标准》评定每个同学的教育实习纪律、调查与总结的成绩。

① 实习队长负责写出全体队员的小组鉴定,填写好队员的考勤表。

② 原科任教师和原班主任写好实习生鉴定,初步评出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实习成绩,最后由实习学校签写意见和加盖公章,交领队教师带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

③ 召开总结座谈会,征求实习学校领导、师生对我校实习工作的意见,整理好送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

④ 写好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习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⑤ 各实习队应研究如何为实习学校做好事。

⑥ 离校前、各实习队清退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用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

⑦ 认真写好“感谢信”,做好返校交通安排,于11月12日返校。

实习结束后,各队三天内评选出教育实习积极分子(人数不超过全队1/3),交回教务处教育实践科审批。各院系在十四周前召开全体实习生教育实习经验交流总结大会,表扬好人好事。

四、 教育实习成绩考核

根据教育实习任务、内容、效果,特别是实习生的创新能力,对所有参加实习的学生评定教育实习成绩。具体评分按《教育实习工作手册》中的《教学实习及第二课堂活动评分标准》、《班主任工作及实习纪律评分标准》及权重的要求进行评定。

实成绩评定项目及权重:

项目 教学实习 班主任实习 实习纪律 考试调查和实结 合计

权重 0.5 0.3 0.1 0.1 1

实习结束回校后,每个实习生都要上一节汇报课(占教学成绩的40%),实成绩由院系实习领导小组根据

实习学校意见和汇报课情况评定。

五、 教育实习组织领导

1. 在我校主管校长领导下,教务处统一负责全校的混合编队的组织工作,制订教育实习工作计划,组织各系领导、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实习生工作。

2. 实习队每周召开一次队务会,汇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工作,布置任务。

3. 各系在同一个市(或县)的实习生,每一或二个星期内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实习期间组织一次公开课。

学前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教育领域也同样呈现出相似的发展态势。为了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由此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同时为了全面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009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文件就全El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模式以及组织实施等工作做了详细的说明,尤其是对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做了明确的要求:“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硕士培养的明确目标,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也就成为专业硕士培养的关键所在和重中之重。

二、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实践环节的模式特色

作为较早承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辽宁师范大学在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上办出了自身的特色,开创了教育硕士的特有模式。本文通过对辽宁师范大学2009级(7个专业方向的68名学生)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它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上的特色与成果,即“完善的教育制度、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环环相扣的教育实践运行程序”三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模式。

(一)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制度保障

为了确保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把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重点放在了实践环节的设计与选择上。首先,学校制定了详细而规范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践实施方案》。这一《方案》共包括六大部分内容:(1)实践的目的与任务;(2)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3)教育实践成绩的考核与评定;(4)组织领导;(5)实习研究生纪律要求;(6)实习研究生各类评优标准。在本套实施方案中,学校对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的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的都做出了明确的说明,提出了实践各个环节的考核方式和办法,给出了实践成绩评定标准,并指出:“学校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研究生院和各学院主要领导及聘请的教育督导、实践基地领导、基地导师组成教育实践工作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全校的教育实践工作。”在集中实践工作结束后,学校要评出优秀实习研究生、优秀教案和优秀案例,并给出相应的评优标准。同时,各培养学院也积极配合和参与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相应成立“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领导小组”,并明确学院小组的工作内容及职责等。其次,为了保证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实践质量,学校聘请有经验的硕士生导师作为督导教师,并明确督导教师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基地督导工作职责》。再次,学校专门为教育硕士的教育实践划拨专项经费,并制定《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经费使用制度》和《实践研究生的经费报销方法》。此外,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践安全管理规定》和《实践研究生的请假制度》。完善的实施方案和制度保障,使专业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有了政策性的保证。

(二)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基地保障

实践基地的建立是落实教育硕士实践环节的重要一环。为了把教育硕士的实践落在实处,辽宁师范大学在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建设上.主要确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实践学校应是公立的市级普通高中或区县级重点高中;(2)实践学校要有一定数量的能够指导教育硕士研究生的高级教师;(3)实践学校必须在同一地区或彼此距离较近,但不能在辽宁师范大学本部;(4)实践学校应具有能为实践研究生提供食宿的办学条件。确立以上原则之后,由辽宁师范大学统一出面商谈,先后与盘锦市二高中、盘山县高中、大洼县高中、大洼县三高中、营口市熊岳高中、营口市开发区第二高中达成基地建设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基地实践的研究生名额分配上,采取了男女搭配、专业搭配的方式,使实践研究生均匀地分布在6个实践基地,但每个专业方向在同一基地的人数不超过4人。由此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实践机会,也没给实践基地增加过多的负担。

(三)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的运行程序

教育硕士集中实践工作安排在第三学期,时间为半年。为了保证教育实践的顺利进行,学校在教育实践的具体实施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实践动员及准备阶段、教育见习阶段、教育实习阶段、实践总结和成绩评定阶段。

1.实践动员及准备阶段。(1)召开全校实践研究生动员大会,由主管校长、研究生院领导、各学院主管领导、导师、督导教师及全体实践研究生参加。会上主要宣讲教育实践的内容,强调实践的意义、重要性、实践期间一些常规事项的处理等。各学院要专门对本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进行实践前指导。(2)为了保证整学期基地生活的顺利进行,督促研究生在出发前,要做好学习、生活用品的准备、与各方人员通讯联系的准备等。(3)在基地开学前,研究生院领导以及督导教师一起将各专业方向参加实践的研究生集体送往各实践基地。(4)研究生到达实践基地后,在研究生院与基地双方领导的共同主持下,举行研究生与基地指导教师见面仪式。之后,实习研究生的实践工作正式开始。

2.教育见习阶段。实践基地开学后,教育实践进入教育见习阶段。教育见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的现状与趋势,培养热爱教育工作的思想,学习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及教育方法。见习的主要内容有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就是要认真学习如何授课,听课数不能少于4节,公开课不能少于1节,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总结学习收获。课前观摩教研组的备课活动,课中分析教学目的、内容、方法、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情况、常规及突发事件处理等,课后要及时总结听课心得,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见习班主任工作,要深入到班级中,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处理问题的方式,争取参加主题班会,学习评价方式和方法。另外,在见习阶段除以上两方面工作外,研究生还要快速完成角色转变工作,并注意自己的言行、仪表。

3.教育实习阶段。见习阶段结束后,进入到教育实习阶段。教育实习的内容也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但它与教育见习阶段有所不同。实习阶段的教学工作,实习研究生要在基地导师的指导下编写教案,送交导师审定,上课前进行试讲,经导师批准后,方能正式上课。课后要进行讲评,对每位实习研究生集体讲评不少于两次,从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口语表达及板书、课堂组织、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教学特色等方面,先由研究生本人进行自评,再由听课的其他研究生和老师进行他评。实习研究生的授课时数每周不能少于2学时,总学时不能少于36学时。研究生在教学实习工作中除了上课外,还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平时测试、月考、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的命题、监考、阅卷、试卷分析等工作中,学会如何考评学生和通过考试环节找到解决教学工作问题的方法。班主任工作要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主要内容有参加班级的日常管理卫作,了解班级文化情况,熟悉班主任工作技巧、集体或个别生教育工作、家访、班干部工作等。另外,要注意相关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每个实习研究生至少组织一次班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报告会等,要根据学生年级、年龄特点明确主题,了解学生思想动向。

4.教育实践总结和成绩评定阶段。教育实践总结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理论的总结与提升,即在实习过程中,研究生要对在见习阶段、实习阶段遇到的典型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查阅参考资料,拟定调查方案和论文写作提纲,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教育教学调查报告或论文。另一方面是对整个实践的总结,即在各基地学校期末考试结束、教育实践内容全部完成后,实习研究生要写出全面的个人总结,包括主要收获、个人教育教学优缺点、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在第四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实习研究生要将整理好的实践总结和撰写的调查报告或论文交给学院实践领导小组。各学院召开实习研究生座谈会,总结经验,同时结合基地导师的评语和学生的实践成绩,向学校推荐优秀实习研究生、优秀教案、优秀案例。在汇总各学院推荐的各项优秀后,学校进行最终评选,并召开实践总结暨表彰大会,对获得各项优秀的实习研究生进行表奖。至此,整个教育实践环节全部结束。

三、教育硕士实践模式持续发展的深入思考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基本上是应届毕业的本科生,只有少数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有教育实习经历,大多数人没有教育实践的经验。但在辽宁师范大学独特的实践环节教育下,这些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培训和教育实践训练,为顺利走上教师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要继续做好全El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使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教育硕士的实践环节上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没有实践基地,实践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零散的、个别地进行无法保证效果;同时实践基地的实践品质也至关重要。实践基地必须能给研究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2.教育实践要由学校统一管理。实践工作要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体到基地实践。这样不仅便于管理,而且避免了学生分散实习的很多弊端,如应付、不作为的做法。同时学校统一管理,有统一的计划,使每个研究生都能真正地得到锻炼,保证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学前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对教师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从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教育实践知识和构建完善的实习制度四方面建立了理念——知识——实践一体的教师教育内容。关键词: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教师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进入21世纪,面对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人才资源竞争愈演愈烈,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和严格。我国教师教育也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原有的师范教育显露出了与时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教师教育要发展,就需要改革。在目前进行的教师教育改革中,师范院校已不再是教师教育的唯一场所,综合大学也逐渐加入到了教师教育的行列,并将教育的“重担”落到了教育科学学院的“肩上”。在教师教育的落实中,教育科学学院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的途径、内容和方法上都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检验,以期不断达到完善。本文就教科院服务于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容做些理论探讨。一、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健康”原意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且有健全的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状态或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亦用以形容其他事物正常而没有缺陷。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这里用“健康”来形容教育理念,也就是指要形成正常、良好、健全、没有缺陷的教育理念。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不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教师自身发展方面,教师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途径不尽如人意,尤其在学习观念上基本认为作为教师,学习已经结束;教学方面,课堂缺少活力,教师和学生缺少创新思维、缺少创新能力已成为普遍共识的问题;师生关系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够和谐,比较僵化,相互间缺少足够的尊重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师生中不能够珍视生命的事件已经出现。等等如此这般的情况或事件的出现发生,可能目前还不占多数或没有成为主流,但如果不能及时在观念中纠正和在实践中改正,其产生的后果将不断扩大影响以至产生严重结果。对于教师中出现的种种状况,解决办法首先要从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上开始。下面,就介绍几种当前国际上和国内影响较大的教育理念。在教师教育中树立这些教育理念,并将这些教育理念进行消化吸收、实践运用、传递继承。(一)终生教育理念终生教育概念的核心是从时间维度出发进行的概念界定,是指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形态,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当今比较有影响的终生教育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朗格朗关于终生教育概念的论述、《学会生存》的观点、《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关于终生教育概念的观点。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认为终生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这四个支柱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二)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是一个新开拓的研究领域,将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基础上的。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教育活动所应当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生命。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一种活动,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自然生命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要促进学生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健康发展,因此教育不但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理解生命,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更要引导学生能够丰富心灵、培养灵性,进而实现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三)反思理念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不断发展。树立反思理念,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做到: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其次,掌握正确、有效的反思方法和途径;再次,将教育实践的反思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四)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创新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智慧品质的教育;第二,创新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教育;第三,创新教育是体现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第四,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五,创新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五)合作教育理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忽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目前很多现象已充分表明了缺失师生人际关系造成的学生心理发展上的“灾难”和由此产生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出现了以师生关系为视野的当代合作教育思潮。合作教育主张在师生人际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健康的师生人际关系,学生没有强制地学习,教师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对待学生。他们强调在教育中应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合作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合作;师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教师努力创造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在合作中培养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

二、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在这四个方面的知识中,本体性知识和文化知识不属于教科院所要传授的范畴,教育科学学院所要进行的是对条件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对此进行运用的指导。教科院教师教育的内容的第二方面——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就是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在传统师范性教育中,进行条件性知识教育是“老三样”课程,即: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法。“老三样”课程体系、内容陈旧,讲授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距较远,学生容易产生学时感到乏味、学后觉得无用的感觉和体验。在教师教育进行改革时,条件性知识的内容就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老三样”课程,而要让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条件性知识。通过课程设置改革,将教育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加入更多内容、更多形式的课程,如:当代教育思想、教育思潮的历史演变、教育心理学、当代教育课程理论与课程创新、中小学教育改革研究、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评价与测量、优秀班主任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等等。多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教育这门学科的宏观结构,多内容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教育这门科学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对教育因理解而热爱。三、掌握扎实的教育实践知识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师应具有自觉研究的意识,更应该具有研究的能力。培养教育研究能力就要通过学习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报告写作等,并且通过运用使学生具备教育研究能力。此外还要具有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能力首先具有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教材能力和板书能力等,这些能力通过训练可以具备。其次学习多媒体和网络教育技术、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熟练掌握这些教学辅助手段。四、构建完善的实习制度实习在教师专业发展生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构建完善的实习制度。如何构建完善的实习制度?这还需要从分析实习现状入手。(一)毕业生实习现状目前我国毕业生实习制度与教师专业化要求相比差距很大,现状令人堪忧。制度与现状的不理想,集中表现在:第一,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一般安排在6月份,而学生毕业后9月份即成为要对教学和学生负责的教师,中间跨度大但跨度时间短,并且实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没有机会进行补救。第二,时间短。一般只有6周左右,在这样的时间里只能进行比较仓促地试讲、听课和实讲;第三,实习过程中缺少反馈阶段。由于缺少反馈,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反映或者反映出来后得不到及时改进。得不到改进就存在了隐患。第四,实习制度不完善。毕业生进入工作领域后按规定有一年的见习期,在见习期内的专业指导也—般由工作单位来完成,原培养学校基本上是不予介入的,见习期结束一般也没有客观的总结性的评价;第五,实习经费短缺。第六,学校和实习学校缺少合作。缺少合作,使得实习学校的教师对待实习学生的态度多为冷淡。更有甚者,个别学校由于经费和基地等问题而使实习工作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学校,因为地点分散,不能每个地方都配备指导教师,最后由学生自我的实习单位开一个证明回来了事。没有良好的指导和监督,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没有保证。(二)相应措施针对实习的现状,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相应措施如下:第一,调整实习时间安排,从6月提前到学期开学时,第二,实习时间加长,由6周增加到12周左右,达到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三,在实习过程中加入反馈阶段,第四,借鉴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教育实习体制(即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与中小学三方联合,共同组织教育实习),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做好常规性见习、实习工作的同时,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实习基地学校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其结成伙伴关系式的共同体。(三)建立实习模式在为期12周的实习中,建立听课——试讲——实讲——反馈——实讲——汇总的实习模式。第一,听课三周。在实习的前三周里,进入到中小学听优秀教师讲课,为实习的准备阶段、听课一为进入角色做准备,二为熟悉中小学课堂教学:同时为自己的实习立下明确的目标。第二,试讲一周。试讲在本校进行,由本校教师进行指导,为实习的预热阶段,在试讲的一周中,熟悉中小学教材特点,结合教学法,进行备课——讲课的全过程练习,注重教学教法、教学技巧的训练,同时注意语言、仪表的训练。试讲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实讲三周。由本校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在实习学校进行实讲,这是实习的实战阶段。在这一阶段,实习学生真正进行课堂教学实习。第四,反馈一周。学生进行实讲后的反馈总结,是实习中期的反馈阶段。三周的实讲。学生明确了实讲中的问题,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反馈总结,为下一步的实讲做铺垫。第五,实讲三周。再次的实讲,是对反馈后的改进进行的实习,是实习的提高阶段。反馈后,明确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知道了改进办法,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进,在再次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第六,汇总一周。这是实习的最后一周,两次实讲后,对整个实习进行总结性的汇总。第二次实讲必然要比第一次实讲对实习、对教学有了更细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后的效果以及依然存在的不足有了更清楚明白的认识。以上四方面就是对教师教育内容的初探,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集理念——知识——实践一体的体系,为教师教育更好的服务,为教育更好的服务。

学前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在这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总结,为人师表,处处注意总结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的塑造了我们湖南城市学院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了好的印象。我的教育实习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体育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

在体育教学方面,让我和小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教材分析——备课——试讲——上课——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课——自我总结”这样一个流水线的过程。看起来很简单,还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通过体育教学,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但也让我学习到了如何给学生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如何去设计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怎样使每堂课都完美。

比教学工作更重要的就是班主任工作。在学校里,班主任就是学生的第一监护人,所以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琐碎。实习期间,我担任高二249班的实习班主任。在这期间我带领本班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开展学雷锋活动,全班讨论演讲比赛,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和班级篮球赛等。

学前教育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师院校;应用数学专业;实习模式;质量监控;改革

【Abstract】Aiming at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specialit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in teachers colleges of minority areas under new situation and new curriculum,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new practice models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based on summarizing experience and results of many years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ovides thinking and reference for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next.

【Key words】Teachers colleges; Speciality of applied mathematics; Practice model; Quality control; Reform

0 引言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提高未来教师专业化素养、培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格的专业教师的重要途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源头上决定了我国将来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教育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如何对教育实习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关系到教育的发展与未来,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要性课题。

作为一名专业的数学教师,除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的能力。作为高师院校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并不因为有了数学和教育理论的知识就相应地具有数学教育实践能力,从一名优秀的专业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其培养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提高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习过程的质量,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保证专业师资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对教育实习普遍比较重视,国外对教育实习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

美国的教育实践可分为3种:模拟实习、早期实地经验和教育实习。其中教育实习时间为15周,其占整个教学计划的20-30%。为了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美国普遍采用增加教育实习时间和增设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方法,让师范生通过模拟实习以及教育实习来取得实地教学的经验。

英国的教育实践有两种形式:非正式教育实习与正式教育实习。其中正式教育实习相当于我国的教育实习,采用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师培训模式,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重视师范生实际教育能力的培养,实习时间大约20周。

日本规定修满一定学分的学生,才可以有资格参加教育实习。本科一至四年级的学生需要连续进行教育实习,其主要先在附属学校参观和见习,逐步参与试教、小组辅导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工作。教育实习时间大约为7-14周,共占教学总课时的15-30%。

总之,国外对于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比较充分且重视教育实习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2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师范教育实习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很少,但发展十分迅速。在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步入90年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教育实习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从不同角度对教育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师范院校所采用的教育实习模式主要为四种类型:一是单科集中定点教育实习模式;二是混合编队定点教育实习模式;三是定向式教育实习模式;四是自主式教育实习模式。但从整体现状来看,我国高师教育实习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1)缺乏相关政策指导,教育实习执行不力。

我国仅国家教育部在1956年4月28日公布实施了《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办法》,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其指导价值和规范意义早已过时;各省也少有适时有效的文件出台。尽管教育实习的改革与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转化为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的还非常少,大都是各师范院校自己制定的教育实习文件。

目前,由于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基本上没有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而仅仅是高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对口联系,教育实习管理由高师院校单方负责,缺乏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对教育实习的规定,加之实习学校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对实习活动只是被动地接受,配合热情不足,因此教育实习基地难建且不稳定。

2)缺乏合作机制,教育实习过程监管不力。

由于实习经费不足以及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高师院校与地方实习学校很难建立长期和持续的合作关系,导致中小学从主观上讲对高师教育实习缺乏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对实习生的责任心也不强,同时,因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忙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不同程度地漠视实习,从而难以给实习生提供较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3)时间短且方式单一,学生实习锻炼不充分。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集中实习时间仅为6-8周,其中第一周用于熟悉学校和班级情况以及见习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最后一周用于成绩评定与实结,而真正用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时间仅有4-6周,实习内容与形式主要是锻炼备课、讲课的技能或充当教学助手批改作业、辅导自习,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学校生活;忽视作为学习促进者的学业指导、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与应用等全面的教师职业素质培养和锻炼。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实习队伍庞大,很难找到能同时容纳下全部实习生的实习学校,教育实习带队教师数量明显不足,1名带队教师常常需带8-12名指导学生,导致许多的实习生无课可上或最多能走上讲台1-2次,实习生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刚刚有点头绪时,就要收兵返校结束实习,使得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根本得不得充分的锻炼。

4)教育实习理论脱离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当前,随着各高师院校对教育实习的重视,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高师院校都在探索和研究更行之有效的教育实习模式与质量监控体系,但许多研究均注重于理论层面,脱离实际情况,在教育实习的实际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针对于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作用的有效经验与理论十分匮乏,地方高师院校常常由于面临实习经费欠缺,实习带队师资短缺,实习学生人数众多及实习基地紧缺等实际困难,教育实习工作具有地方特殊性,很难照搬或借鉴其他省市高师院校已有的教育实习模式和方法。

5)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实习质量无保障。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数量扩大,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大缩短了进程,但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人才的供给问题和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用人单位纷纷表现出对毕业生实践能力关注的倾向。尽管各高校采取不同措施提高实习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但针对实习质量而采取的综合管理的低效性,仍然极大地制约着教育实习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许多高师院校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仅仅由教学课堂的结果决定,并且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主观给定,缺乏科学合理的实习成绩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实习成绩的评定结果缺少公平公正和客观性。因此针对影响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地评价和监控,对提高实习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导向和推进作用。

3 专业教育实习模式改革探索研究

专业教育实习应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本建设,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创设学生较早参加创新活动的良好条件,实习措施完善。

1)应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构建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数学专业教育实习应按照教学计划严格组织实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注重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开展“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数学心理学、解题方法与技巧选讲、教学课件制作以及备课、讲课与说课等教师基本功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应制定完整的教育实习计划。数学专业教育实习应制定完整的实习计划,制定完善的实纲和实习指导书,明确指导教师选配要求和职责。做到实习前有计划、有动员、有训练,实习中有检查、有落实,实习后有考核、有总结。为解决实习时间、地点、人数集中,实习单位压力大、学生实践机会少的问题,实习采取集中实习、集中管理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方式进行。在正式教育实习期,对于集中实习的学生,由各教学系统一安排,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教师带队进行全程指导,聘请实习学校的科任教师进行专门指导;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由系安排人员进行巡回检查,系分管教学的领导经常亲自带队到实习地点考察,了解和解决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整个教育实习环节可分为五个部分:专业知识培育期、教学技能培训期、教育实习见习期、正式教育实习期以及教育实习后续期。计划还可规定五个环节各自的教学目标、历时时间与教学课时、预期效果、考核方式以及效果评价等。

3)应设置特色鲜明的教育实习内容。数学专业教育实习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实习计划,为教育实习的五个环节分别设置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专业知识培育期主要完成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小学数学教学心理活动以及教学内容的衔接了解;教学技能培训期主要开展“三字一话”训练以及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育实习见习期开展包括备课、教案与板书设计、晚讲、讲课与说课比赛等实践活动;正式教育实习期开展“课前讲课”与“课后评课”等教学活动;教育实习后续期开展“推优说课”、“公开优质课”与“岗前特训”等教学内容。

4)应建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①实习时间应有保证。数学专业教育实习应坚持师范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学生的师范技能培训,高度重视教育实习,长期坚持集中实习和集中管理,编印了《教育实习手册》,对教育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时间、组织管理以及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要求均做出明确规定,保证实习工作能较好地实施,确保教育实习有充足的时间。②教育实习工作有章可循。数学专业教育实习应制定了《实习教学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实习的组织领导、内容安排、指导与管理、总结与成绩评定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数学系从自身专业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关规章和实施细则,确保各类实习工作有效开展。③重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数学专业教育实习应不断加大院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制定《实习基地建设的规定》,以多种方式巩固和拓展院外实习基地。④专项实习经费应有保障。数学专业教育实习应制定《教学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将实习经费按学生数直接划拨给各教学单位,明确规定不得挪用,并通过财务制度保证实习经费真正用于教育实习环节,有力地保障了教育实习计划的正常执行。

4 专业教育实习质量监控措施研究

教育实习各环节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教育实习过程的质量,在教育实习整个过程中,应严格实习过程管理和实习成绩评定。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使整个实习过程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考核、有总结。规范化的管理,可确保教育实习取得实效。

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实习质量监控措施。①实习资格审核制。对于数学专业教育实习,首先应严格审核学生的实习资格,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审核:学生网上提出专业教育实习申请、学生提供参与实习预备期活动证明、教学秘书审核学生专业教育课成绩及有关证明、教学秘书审核批准学生参与专业实习申请、教学秘书给实习学生分配见习准备周指导教师。②实习过程监督制。对实习过程,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监控:学生网传微格教学视频、指导教师进行网上指导、学生网传备课教案及指导教师面对面指导、准备周指导教师与见习指导委员领导双审资格、见习期“双师”审核上讲台、课后教师点评评价签名。③实习后期评议制。对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可按一下步骤实现效果评价:课后同组学生无记名互评、课后学生无记名打分评价、课后实习指导教师记名交叉互评、课后实习指导教师网上课堂打分、实习结束实习指导委员会集中整体评分。

总之,在整个数学专业教育实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评价可实行同行交叉听课,领导与教研室突袭听课,学生随机抽样考查,系级公开比赛等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制定相应的考核评级指标;对整个正式教育实习过程,通过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监控和评价等。

2)拟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在教育实习计划中,严格规定实习考核内容、各教育实习环节的考核标准、成绩考核的评定主体,评定过程充分考虑了学生实习表现、实习作业、实习报告以及实习评比等方面的成绩,舍弃仅凭课堂教学一项来评定实习成绩的方法,克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成绩准确可信。

3)开发专业教育实习质量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成绩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开发出专业教育实习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可实行实习成绩评定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对教育实习质量管理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地评价和监控,对提高实习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的导向和推进作用。

5 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会严重地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本文仅在总结多年教育实习经验的基础上,对地方高师院校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和质量监控措施做了粗浅的探讨,有关具体的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以及管理系统的开发,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晓萍.提高新疆高师教育实习有效性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D].新疆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5,4.

[2]丁新泉,魏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人才培养改革,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