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范文第1篇

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互利互惠、公平自愿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现签署本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合作领域

1.1 共同合作出任拟到海外上市的公司的投融资、财务、上市和资本运作顾问。凡是乙方在境内外承揽到的拟进行股份制改造、到海外上市的企业或其它资本运作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与甲方合作,共同担任该等企业或项目的投融资、财务、上市和资本运作顾问,为企业提供包括股份制改造、资金融通、资产重组、上市策划、创业投资、协助股票承销等业务在内的一条龙服务。

1.2 共同开拓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其它业务。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与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大型券商、中介机构、优秀民营企业接触和合作的机会,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与境外大型券商、外商投资机构、中介机构接触和合作的机会,共同开拓境内外资本市场,接受外资的委托投资国内的证券市场或接受国内资金的委托投资海外的证券市场;组织境内外资本参与国内优秀企业或项目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或风险投资等等。

1.3 在内地或海外共同举办项目融资交流会。

第二条 乙方责任

2.1 向甲方推介中国境内的拟海外上市项目,对项目进行筛选并就选中的项目及时、完整、准确地向甲方提供项目推介数据。

2.2 与境内拟海外上市的有关公司进行接洽与前期谈判。

2.3 安排甲方及其相关其它合作机构与拟上市公司进行正式谈判。

2.4 向甲方提供国内相关的公关服务或咨询。

第三条 甲方责任

3.1 甲方承诺,与乙方在中国境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提供乙方为开展相关业务所需的文件。

3.2 甲方向乙方推荐的项目进行协助,制定计划,安排承销商及其它专业团体,跟进法律相关文件。

3.3 甲方承诺及时为乙方提供海外资本市场的相关信息,以及甲方希望乙方提供的材料所遵循的文件格式。

3.4 派出人员协助乙方开展相关财务顾问工作。

第四条 收益分配比例

4.1 对于甲方接受的乙方推介之项目,乙方向项目方收取的财务顾问费用,甲方不参与分配;双方收益分配仅限对于甲方从乙方推介之项目方所收取的各项费用。

4.2 双方收益分配比例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及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量的大小的不同,事先在工作协议中协商确定。

第五条 保密条款

5.1 甲乙双方对对方提供的企业文件、项目数据、技术秘密、调查方案、投资方案、生产信息、财务数据、商业秘密、谈判内容、相关协议等均须承担保密义务,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上述内容泄漏给协议以外的第三方。

5.2 甲乙双方有义务要求其参加项目工作的职员及其委托的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承担同样的保密义务。

第六条 本协议的签署、生效和终止

6.1 本协议书由甲乙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署,并于签署后即行生效。合同有效期三年。

6.2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资本运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建筑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主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企业的发展不仅靠管理和技术产生效益,还要通过资本运作创造效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资本经营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生产经营的状况,走建筑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之路。

一、资本运作概述

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的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资金,并进行资本交易及使用获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经营方式。

二、建筑企业资本运作概况

我国目前的建筑业企业数量较多,仅上市公司就有三四十家,小型企业更是数不胜数,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资本运作首先要有资金,小型企业融资方式非常单一,由于缺乏经营业绩和偿债能力,无法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融资渠道仅限于企业之间的借贷。但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和壮大,融资方式也发生转变,通过对不同板块、不同行业的运营分析,例如国际贸易业务、离岸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委贷业务等的了解,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虽然有突破,但也有难度,很多建筑企业都面临政策上、政治上和经济环境的困境。

1.政策影响建筑企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虽然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6月7日起,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56%下调到6%。同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但是各银行并没有降低放款利率,反而以各种名义增加企业负担,如服务费、管理费等,企业取得借款时财务费用已经达到10%左右。

另外,各金融机构对建筑企业贷款一向持谨慎态度,尤其是2013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受挫,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收紧,对建筑企业采取抽贷政策,基本不会放新的贷款。即使要放贷,也会附加各种条件,如限制资金用途,不得垫付项目款等,导致企业能取得授信,无法享用资金的状况。

另外,建筑企业净资产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大,无可抵押资产,资产负债率高,利润率低,各项指标均难以满足银行贷款要求,使得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援助。

2.行业竞争激烈,盈利能力不足

建筑企业良莠不齐,各种规模、人才、技术水平的企业普遍存在。项目少,企业多,各企业都想分一杯羹,招标企业压低盈利空间,企业盈利能力不足。

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建筑板块净利率低得惊人,只有不到2.5%,山西省净利率更低,只有不到2%。绝大多数企业生产任务不足,从而产生不顾一切的低价竞标、盲目而不计后果的垫资承包等等。投资方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主材自供或指定经销商,这样施工企业利润空间微乎其微或趋于零,一旦建材、人工等价格上涨施工成本增加甚至出现亏本现象。

盈利能力不足,导致各金融机构不看好,投资方不愿意继续投入,资本筹集能力非常低。

3.观念影响市场

多年来,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将贷款规模给了大中型和国有企业。建筑企业资本量少、利润低、竞争力差,资金的回收率也不理想,导致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主观上认为其财务风险大、信誉低,放贷条件苛刻,投资意愿低。虽然,国家一直出台政策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规模,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放贷速度,但是各大银行一直没有按此规定执行。国有企业可以以信用取得流动资金,民营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即使有抵押也贷不下来款。

4.信息不透明、法律不健全

建筑企业大多数没有上市,信息公布更是无从谈起,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几张报表看出企业的发展,对企业了解不全影响企业的融资。

同时,国家虽然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没有从法律层面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各协会也没有起到相应的宣传和支撑作用,在无抵押物的条件下,企业的信用无从谈起,更别提融资了。

5.资金少,资本运作力度低

建筑企业资金流动量大,但是存量少,每次回款基本能满足付款需求,结余资金更少。所以,建筑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做得很差,仅限于企业间相互投资,或建立企业联盟,延长产业链结构,扩大企业规模。

三、资本运作方案选择

建筑企业形式多样,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结合国家政策,通过利用银行和投资者的条件和逐利意愿、改变投资者观念,积极探索资本运作方案。

1.企业发行债券

在允许风险范围内,债券型融资方式具有财务杠杆效应和节税效应,是企业融资中应优先考虑的方式。发展多年的建筑企业,其净资产规模及财务状况能达到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随着国内一大批成熟企业的实践,大型建筑企业已逐步对企业债券有了较深的认识,如中国建筑在2008年曾分两次发行62亿元的5年期债券,融资数额巨大。企业应积极了解债券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政策,以公司承接的高利润大型建设项目为依托,利用当地银行和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争取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2.BOT模式

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转让)、PPP(私人建设―政府租赁―私人经营)投资业务市场,是具有潜力的国内外建筑市场需求,也是众多企业向高端迈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融资方式广泛兴起,该模式具有高利润、政府优惠、特许经营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前景。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公用设施建设,甚至实施小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等方面。

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成立项目专设公司,与有关政府部门达成项目特许协议;第二,专设公司与建设承包商签署建设合同,并得到保险公司的担保,专设公司与项目运营承包商签署项目经营协议;第三,专设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第四,进入经营阶段后,专设公司把项目收入转移给一个担保信托,担保信托再把这部分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通过进行BOT模式的资本运作后,企业不仅会提高项目盈利能力,会使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加深银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打开融资面,提升社会影响力。

3.企业兼并、收购

企业兼并、收购是企业资本运营中最复杂、最普遍的运作形式。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实现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并购等方式来组建企业集团,对具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品和业务,沿其经营链条的纵向和横向加大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的资本和实现投资业务结构调整,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企业成长,实现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但要以突出主业,发展核心业务,培育优良资产为前提,防止盲目扩张。

4.建立企业和银企战略联盟

缺少资金和融资能力薄弱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建筑企业拓展业务的瓶颈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独立投标资格和履约能力,潜在的生产力难以实现。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方法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和银企联盟,企业在无抵押物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合作伙伴,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实现互保,达到融资目的。

另外,也可以推进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的融合,以财团的金融资本支持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依托金融机构在国内外的融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承包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借助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担保、结算、咨询等服务,可以提高企业在投标中的竞争力。

5.成立资金中心

企业集团可以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成立专门的资金中心,模拟财务公司运作。资金中心为集团所属企业办理资金融通和结算,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有助于解决集团企业资金过于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为集团资金的运作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融通下属企业闲置资金,节约融资成本。如果企业集团资金流量大,资本量充足,可以成立财务公司,通过法人管理实现资金融通。

建筑企业要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掘企业的优势和潜力,在抓好主营业务的同时,把资本经营的工作做好,努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柳英,罗红梅.建筑企业资本运作的若干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04).

资本运作范文第3篇

一、资本运作与融资的理念

做到资本运作与融资的合作固然重要,但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合作层面,即项目的重合上,完全不是两者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做到资本运作与融资两者结合的投资思想理念始终扎根于企业决策者的脑海中。国企由于受到传统的体制影响,其管理者的思维也较新兴企业者更加传统,他们的思维仍然停留于原有的旧模式,仍然认为资本的运作只是简单的上市,融资只是为了项目投资的需要。这种模式完全不利于改变资产管理的思维,实现资本运作与融资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因此国有投资企业实现资本运作与融资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就需要企业决策者资产管理者具有开放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不仅要在投资模式上实施转变,更要在具体的项目操作上能够实现资本运作与融资的理念。因为决策者的思维和眼光决定了国有投资企业中资本运作与融资的方法,以及全球战略视野与人才战略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地施行。

二、资本运作与融资的方法

关于资本运作的方法,在技术层面而言,只要能使企业的价值增加,完成企业的目标,都可归于资本运作,比如配股、托管、重组、并购等等。但是,众所周知,资本运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只有具有专业能力的运作人员才能运用这些方法,达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的目的。因此,这种专业人才的不足也导致了资本运作和融资的方法简单。常用的方法也还是传统模式,但是这种方法使资本运作和融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并未发挥很大的作用。如果能够大量并购整合,将被并购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则不失为更有效

的方法。

实施并购重组整合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本运作与融资的方法,其重点在于提高在基础设施、环保健康的行业种类方面的占有率,加大投资力度。为了配合在基础设施、健康产业方面进军的策略,相关企业应该积极退出造纸,水泥,纺织,玻璃等产能落后的行业,提高对新兴产业的参与率,国企的产业结构如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就可以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增强,一个企业如果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那么企业利润的提高就不会再是一个难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并不是最终目的,融资能力的提高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上市是国企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上市意味着企业实现了质的突破,企业上市有利于吸引优秀资本的投资,继而能够继续扩大产业规模。若能实现整体上市就具有了进军海外的基础,这就需要国有投资企业具有全球战略视野。

三、全球战略视野与人才战略资源

受传统机制的制约,再加上受地域的限制,?野不够开阔,缺乏全球化的战略眼光,是目前多数国企的通病。这些问题使资产配置会愈加倾向于传统行业,这会进一步影响国有企业无法形成融资配置的核心竞争力,资本运作与融资也就会因此仍停留在低级水平,企业的发展会被这种状态制约。

在这样的不良循环下,积极实现海外布局,启动全球化战略思维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由资本运作与融资的方法可知,企业上市之后,融资能力会比原来高很多、企业的相关产业规模也会扩大,利润也因此会提高。这时,企业的视野必须放眼全球,利用国际范围内的有利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实力,相比国内的投资和资源配置,国际化背景显然更加有优势。积极实现海外布局,启动全球化战略思维模式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的可发展性。同时,若要实现企业的全球战略,核心融资配置手段不可缺失,但我们都知道,资本运作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只有具有专业能力的运作人员才能运用这些方法,因此建立完善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十分有必要。

资本运作范文第4篇

2月3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子公司复星实业再次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同济堂药业股份,目前持股数占同济堂药业普通股总数的13.18%。

8次增持欲逼宫退市?

“复星系”对同济堂药业的追逐可谓持之以恒,从去年10月第一次持股同济堂药业以来,先后共8次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同济堂药业股份,持股比例在不断增加。

根据复星医药的公告,截至2009年1月26日纽交所收市,该上市公司下属控股公司复星实业以累计1408.28万美元,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同济堂药业共计445.91万ADS,折合普通股1783.63万股,占后者普通股总数的13.18%。

据记者统计,复星医药在首次购买同济堂股票之后的2008年11月1日、11月19日、12月11日、12月20日和2009年1月5日、1月6日以及2月3日,先后公告,披露了复星实业的收购消息。

复星医药表示,公司购入同济堂药业股票意在投资。复星实业将综合同济堂药业的股价水平、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业务发展前景以及宏观经济情况等因素,对所持有的同济堂药业股份和投票权作出评估。复星实业还可能会继续为投资目的而持有同济堂药业发行在外的ADS,通过公开市场或协议转让方式,增持或出售同济堂药业发行在外的ADS或普通股。

同济堂药业执行董事陈永存则表示,对于复星医药的目的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了公告上的声明,“可能是投资目的”。

一位长期关注复星医药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从复星医药持续购买同济堂的股票来分析,“复星医药很有可能是想通过回购使同济堂退市,从而回归A股,然后通过二者的合作,复星医药实现旗下的中药资产上市。”

据了解,目前复星医药旗下已经拥有广西柳州花红药业、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湖州复星医药有限公司等多块中药类医药资产。如能与同济堂进行资产整合再打包上市,对完善复星系的产业链大有帮助。“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复星医药已经处于不败之地,这一票标买卖非常划算。”

作为在国内最大的医药分销集团,复星医药近年来在产品领域开始发力,在其产品线中,中药产品除“花红片”外,再无其他。中药产品已经成为复星医药研发的一个短腿。从2008年中期报告看,复星医药西药销售额为9.4亿元,而同期中药销售金额仅为,0.24忆元,相去甚远。

复星医药高级副总裁章国政表示,就国内医药市场的情况看,与其投入大量资金研发仿制骨质疏松的药品,不如直接购入同济堂,利用其现有的市场口碑和研发实力。同济堂旗下产品,主要为防止骨质疏松的仙灵骨葆和其他中成药。作为在中国首个启动中成药FDA认证的品种,同济堂在抗骨质疏松药品领域的优势和成长性,被复星医药看好。

谁是“复星系”下一个目标?

细看“复星系”的资本路径,不难发现,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合作成立联营公司或者以原始法人股的方式介入,这些方式在复星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里屡见不鲜。不过,随着金融风暴来袭,大幅下跌的二级市场俨然已成为“复星系”的新战场。

“复星系”最近引起媒体关注,是因为2008年末的那场中国新媒体大合并事件。在新浪与分众传媒宣布换股合并之前,“复星系”就已先知先觉地抄了一次底,只不过消息公布当天,市场对这起合并案并不看好,导致分众传媒股价大跌。不过,“复星系”却反向操作,当天再次买八分众传媒股票,成为当天最大的接盘者。

根据最新消息,复星国际于2009年月30日在港交所了“进一步购买分众传媒美国存托股份”的公告,该公告表示,复星国际于2008年11月17日~2009年1月28日期间,在纳斯达克市场斥资约25亿美元,购入分众传媒2296%股权。

如此一来,复星系实际控制人郭广昌已经成为分众传媒的第一大股东。根据新浪与分众传媒的协议,郭广昌还将拥有新浪10.5%的股份,超过Oppenheimer基金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此前郭广昌曾公开表示,复星国际收购分众股票是常规性投资,个人并无意借此入主新浪董事会。新浪高层也并未就复星进入董事会进行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复星系”的资本版图中再添一成员。

据记者统计,“复星系”通过资本运作,已在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金融服务与战略投资等6大领域布局,构建起了包括复星医药、水晶光电、南钢股份、国药股份、一致药业、海翔药业、豫园商城、友谊股份、复星国际、上海复地、招金矿业、分众传媒、同济堂药业等在内的庞杂资本版图。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系”除了表达对分众传媒继续收购的意愿外,也同样表达了对同济堂药业继续增持的意图。显然,庞大的复星系在资本市场低迷之时露出了“嗜血”本性。很多人想知道的是,“复星系”下一个“猎物”是谁?

PE抄底时机来了

对于善于资本运作的“复星系”来说,对同济堂药业这样的投资已经是轻车熟路。在收购同济堂药业的同时,复星系也对其他目标公司进行频频抄底。去年底,复星系还在纳斯达克不断买入分众传媒的股份,直至新浪与分众传媒的合并消息传出后,才让业界的目光开始关注到了“复星系”身上。

“复星系”其实在罩先便已有自己的专门投资部门负责运作,从当时到处收购钢企欲成为中国的米塔尔便已看出其资本运作的功力。甚至在市况不好的2008年,“复星系”投资参股的水晶光电也成功登陆中小板,获得了超预期的投资回报。

一位创投界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很多场合,他们都能见到“复星系”的人。“他们的胃口很大,嗅觉很灵敏。对行业的了解也比较深刻。”

资本运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险资运作;风险管理;资产负债回报率;投资渠道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02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保险公司的可运作资金不断累积,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拓宽保险资金运作的渠道,增加保险资金运作渠道成为保险资金运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步晚,体制不完善,在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保险公司资金运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同时也加剧了保险资金运作的风险,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多渠道运作保险资金并且加强风险防范管理非常必要。

2保U资金运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保险资金运作规模发展迅速

保险资金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险业制度的一系列创新和改革,中国保险业获得快速的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12月底,保险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达到148万亿元,保险资金运作规模达到129万亿元,资金实力不断增强。

22保险资金运作所占比例差异化较大

从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来看,刚开始保险资金的运作渠道只有银行存款和买卖债券,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环境影响下,保险资金运作的渠道有所拓宽,有银行存款、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和基金等资金运作形式,但是在各渠道保险投资资金所占的比例差异很大,不利于保险资金运作的发展,影响经济效益。

23保险资金收益率水平偏低

保险资金投资运作渠道涉及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方面,受市场环境影响大,因为市场环境波动大,也造成保险资金收益率的波动,收益不稳定。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国外的保险公司进驻中国,国内本土的保险公司也越来越多,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因此各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缩小,利润空间小,投资渠道狭窄,因此,虽然我国保险市场大,但经济效益小,所以总体来说,我国保险资金收益率水平仍偏低。

24险资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发挥稳定器作用,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良好

随着保险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保险业务的盈利空间将会逐渐缩小,因此保险公司要求发展,必须要加强资金运作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主要的盈利来源,保险公司盈利扩大,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险保障,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也是保险资金运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以后,监管部门要纠正偏激进的投资,守好投资风险的底线,防范投资风险,规范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真正发挥保险资金的稳定器作用,促进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3保险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资产与负债匹配不合理

与银行类似,保险公司也属于负债经营,而且长期负债的比例很高,并且负债规模大、期限长,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有收益稳定的长期资产来适应投资主体的资产负债要求。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比较缺乏长期的投资产品,而且在产品期限的结构方面,长期债券的供给量不足,所以保险公司很难通过资产负债匹配来防范利率风险。而且由于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运作结构不合理,导致多数资金都投资于收益率较低的短期投资,因而更加深了资产与负债不匹配的问题。

32缺乏专业投资管理人才

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对员工和管理层的考核重点都放在了承保收入方面,也长期将发展保险业务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因此保险公司在承保、理赔和内勤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物力,占比非常大,但是却缺乏对险资投资管理人才的重视,内部长期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没能组建一个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团队,因此,公司在保险资金投资方面缺乏专业的分析和指导,影响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加重了投资风险。

33外部环境严峻,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偏激进,加剧投资风险

保险资金进入市场后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外部环境和风险形式,一些保险公司在治理上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一些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且不透明,往往存在着“一股独大”的问题,个别的控股股东把保险公司当作“融资平台”,采取激进的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因此造成了激进的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盲目投资一些不相关的产业,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本,偏离了审慎稳健的投资理念,不重视因此引起的风险问题,加剧了投资风险。

4保险资金运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41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优化保险资金投资结构

有效促进保险资金运作的发展,必须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宽投资渠道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投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我国新颁布的保险法已经规定保险资金运作可以用于对不动产的投资,不动产投资是期限长且流动性小的投资手段,符合资产与负债匹配,能够实现分散风险和增加收益的效果。根据国外的投资经验,具有稳定性好,收益性高的贷款投资是一种适合保险公司的投资产品,不仅能够提高资产负债匹配度,还能因此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保险业务发展。从我国国情出发,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而新兴产业的运作时间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是一种非常适合保险投资的一种长期投资产品,而且新兴产业的安全性非常高,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促进保险资金运作长期稳定的发展。

42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借助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一直是保险资金运作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施资产与负债匹配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利率风险。从保险公司内部来说,应当建立起专业的,适合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将负债管理和资产管理相对应,实现资产管理和资产投资部门有效的结合,杜绝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发生,并且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定价、设计及投资策略,能够及时把控投资运用和风险控制情况。2014年,保监会起草了《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普通股、优先股、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债务性资本工具、应急资本、保单责任证券化产品、财务再保险类资本补充渠道,打开了保险公司资本工具的创新空间。上市保险公司另有定向及公开增发、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境外上市的保险公司还可选择永续次级债等融资工具,进一步丰富了保险公司融资渠道,可以有效控制险资投资风险。

43加强专业性、技术性投资人才的培养

保险公司应该调整公司人才战略,加强对专业性、技术性保险投资人才的培养,组建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保险投资团队。专业的人才能够在保险投资方面给予专业的分析和指导,能够有效降低资金运作的成本,能够有效规避投资中的各种风险,使保险资金运作更加高效和安全。并且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增强人才优势,优化公司内部的人才结构,促进保险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44创新保险监管手段,纠正偏激进投资,促进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要提高保险资金运作监管水平,要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外国先进的发展经验,在加强保险监管手段方面要注重创新,利用和推广先进的技术在保险投资监管方面的运用,不断提高保险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在股票投资监管方面,将股票投资分为一般股票投资、重大股票投资和上市公司收购三种情形,并对这三种情形实施层层递进的差别监管,以风险控制为着眼点进行综合监管,防范风险失控阻隔风险蔓延。督促资产配置和投资风格激进的保险公司停止激进业务,内部加快整改,严守风险底线,真正发挥保险的稳定器作用,促进其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5结论

中国的保险市场大,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很大,为保险公司资产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因此,保险公司应着力解决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拓宽投资运作渠道,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运作的发展,同时加强保险资金运作的风险管理,实现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天,张楠我国保险企业资金运用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