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试题

初中化学试题

初中化学试题

初中化学试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 问题 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初中化学必须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化学观念、化学思想去分析和解决各类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而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求知氛围,也就是说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则成为化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化学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化学问题的科学性原则是指化学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客观事实,所设计的事实、知识、思想、方法必须是真实的、符合科学规律的,在化学问题解决中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导向是正确的。初中化学问题设计的知识要求并不高,但如果因过分注重考核某些技能技巧而人为编造,就可能导致科学错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常温下配制100克50%的NaCl溶液需NaCl和水各多少克?由于NaCl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为36克,所以,根据溶解度的相关计算,饱和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6.5%。也就是说,常温下NaCl溶液的浓度最大为26.5%,所以是不可能配制出50%的NaCl溶液的,这是一个假命题。事实上,在平时的一些测试甚至在某些地区的中考试卷中,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试题屡见不鲜。这种做法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化学并不一定要以实验、以事实为基础,只是文字和数字游戏而已。这种做法很显然是违背科学精神、科学原则的。

二、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原则是指将化学问题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一种现实需求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喜悦,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其加深对化学科学价值的认识。例如:为什么可用白醋除去金属门上的锈斑?为什么小麦出芽后要向田里抛撒草木灰?焚烧秸秆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不能过量补充微量元素?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他们对此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当然也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演示实验中出现的“意外”也是设计情境性问题极好的素材。有实验必然有失败、有“意外”,这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规律,教师对此勿庸讳言,而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探讨、查找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出现,学生的思维常会迸发出绚烂的火花。无疑,这种“现场直播”的问题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例如,笔者在进行葡萄糖化学性质的教学时,临时根据如下的化学反应原理(C6H10O5)n+nH2O――nC6H12O6,将淀粉加水后与稀硫酸混合,利用硫酸的催化作用,生成葡萄糖,再取样加入新制的Cu(OH)2及碘液来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但事实上,无论教师怎么加热,都没有出现红色沉淀,实验“失败”了。对此,我没有掩饰,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实验会失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可能是淀粉中含有杂质,有的说NaOH溶液太少,还有的说是H2SO4过量了,破坏了反应的碱性环境,不一而足。我则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现场进行试验探究,最后终于找出了问题之所在,原来是酸加多了,将反应的碱性环境破坏了。这一节课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激情靠题海战术是绝对训练不出来的。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化学问题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化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探究性和体验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试验、观察、参观、讨论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化学素质。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虽然大多数是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试验在模式上是一致的。另外,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也反对简单机械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将在这种背景下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其他的情境中进行迁移。这种教学思路也可以通俗地称为“做中学”。

每逢冬季下雪,笔者都会根据教材设计以下的实践性课题:

1.教材(沪教版)上讲“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能较快融化”,那么下列哪种盐使冰雪融化的速度最快?A.NaCl;B.KNO3 ;C.MgSO4。对此问题的解决,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不追求结果的正确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2.为了恢复交通,政府组织人力向一些交通主干道上大量泼撒融雪剂,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在融雪之后它对环境有什么不利的影响?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对这个问题的设计,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来关注周围的世界,并能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来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同时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来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当然,问题的结果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肯定不是第一位的。

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中还有很多,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多做有心人,一定会设计出更多更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问题来。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型问题是指不具备完整的初始条件、目标状态和转换手段的一类问题。对这类问题的解决, 一方面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产生自己的思考结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使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开放性问题的开放不是指问题形式上的变化,而应体现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之中。教师设计的开放性问题应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的特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已有的经验,运用观察、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概括和演绎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摸索解决问题的线索,选择最优途径或方案来解决问题。

例如:1.如何鉴别稀HCl、Ba(OH)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

2.如何解决城市生活污水问题?

3.怎样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构建和谐社会”?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为将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当然,由于开放性问题答案的不确定性,如何评判学生的回答也就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管怎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求全责备,要以鼓励为主,要允许学生犯错,要让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对学生精彩的发言,教师还要不吝美词。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点评,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找到最佳的答案。其实,这种方式才是最理想的。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常常感到学生只满足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提出问题,其实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学生,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或者我们自己也没有认真研究过这个问题。所以,我想,如何恰如其分地设置问题,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研究的课题,从而切实落实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韩立福 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久俊 新课程备课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初中化学试题范文第2篇

一、统筹分析,充分准备

化学试题讲评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便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缺陷.化学试题讲评课的课前准备主要有做题、阅卷、统计等.每次学生考试的同时,笔者都会仔细将试题完整地做一遍.通过做题,了解试题中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及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命题的难易程度、试卷结构和各类题型的比例、开放性试题多元答案等内容,同时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二、讲究策略,精心设计

1.试题讲评要及时.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分数以及自己答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甚至困惑问题的准确答案.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最为强烈,试题讲评因此具备了发挥其强化功能的基础.因此,试题讲评应突出时效性,以便充分利用学生对问题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讲评课效果.

2.试题讲评要有侧重.试题讲评应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的答题指点迷津.有了课前的数据统计,不难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典型错误问题,教师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和“归因”,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等形式有重点地进行分析讲解.在试题讲评中,对试题内容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更应重视提高能力.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不清,还是审题粗心大意;是化学术语书写错误,还是表达能力欠缺;是解题格式不规范还,是考试心理紧张;等等.在评析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重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突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3.试题讲评要有拓展.在讲评试题时,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试题,把题目的知识点向广度和深度上加以延伸、拓展,尽可能地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从“点”出发,把“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把原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向多侧面、广角度进行合理发散、变换,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4.试题讲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化学试题讲评课也应体现这一核心理念.笔者通常的做法是做好试卷统计分析后提前一、两天将要讲评的试题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纠错.课堂上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自主订正以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交流.期间鼓励答题正确的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讲给本组答题错误的同学.对于经组内讨论分析后仍存在疑惑或无法解决的共性问题,由组长整理后进行汇报,笔者统筹.对各组提交的问题,其他小组已经讨论解决的,请该组代表进行讲评,都不能解决的或分析不清的,笔者讲评.

三、突出巩固,注重反思

初中化学试题范文第3篇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S:32 Ca:40 Zn:65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1.李明同学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糯米酿酒 B.将鸡蛋壳加入食醋中C.用柠檬酸和小苏打自制汽水 D.用鹅卵石、石英沙、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净水2.2013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励居民购买小汽车,方便出行 B.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产生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D.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不会造成“白色污染”3.2013年扬州4.18晚会现场将采用LED节能光源,GaP(磷化镓)是光源材料,其中Ga为+3价,则P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5  C.+3 D.+54.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的是 A. Zn B.Mg C.Fe D.Cu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元素 B.氧元素 C.硅元素 D.铁元素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金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资源,玻璃是不可回收资源D.对于人体的必需元素,摄入的量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8.已知两种分子A和B 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分子C和D,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物质属于氧化物 B.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C.这是一个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9.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2+4Na xR + C(金刚石),则x 、R为 A.1、Na2CO3 B.2、Na2CO3 C.4、Na2CO3 D.2、Na2O210.扬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 扬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 B.扬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 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11.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A 洒在桌面上的少量酒精燃烧起来 立即用大量灭火器扑灭,并致电120B 少量酸液滴在实验台上 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C 误服氯化钡溶液 立即喝鸡蛋清或鲜牛奶,并送医院救治D 碱液沾在皮肤上 用较多的水冲洗后,再涂上硼酸溶液12.现有一杯4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饱和,且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1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3+、OH-、SO42- B.H+、Na+、HCO3- C.NH4+、H+、NO3- D.K+、H+、MnO4-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 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15.已知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 2NaOH + H2。质量均为m g的钠、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25 g 质量分数为19.6% 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金属的质量不确定,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有多种可能(不考虑镁与水的反应),如镁、锌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且都大于钠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表示为Mg=Zn >Na。若m=3g时,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Na>Mg=Zn B.Na=Mg=Zn C.Mg=Zn >Na D.Na>Mg>Zn二、多项选择题(共10分)16.头孢拉定片又称先锋,该药品适宜敏感菌所导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呼吸道感染。其化学式为C16H20N3O4S,有关该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分子由五种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C、O元素质量比为3:1C.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该物质中质量分数的是碳元素17.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 CO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B.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C. N2 O2 通过炽热的铜丝网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18.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19.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 溶液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D.一定温度时,t ℃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20.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下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氧化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D.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2溶液 三、填空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34分)21. (10分)(1)(4分)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①3个硅原子 ②氦气 ③4个铵根离子 ④酒精的化学式 (2)(6分)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A.纯碱 B.盐酸 C.草木灰 D.明矾 E.尿素 F.硫酸铜 G.熟石灰①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肥的碱是 ② 可用于生产玻璃、烧碱等。③可用于除锈的是 ④ 属于有机氮肥。⑤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 ⑥ 可用于净化水22、(9分)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期,应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合理。⑴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 (填序号)不足而引起的。 ①维生素 ②油脂 ③蛋白质 ⑵“××糕点”主要营养成分如右表所示。请根据该表回答。①所含营养素中属于无机盐的是 ,(写化学式)没有列出的一类营养素是 。(写名称)②其中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有蛋白质、 、糖类。③食用300g该糕点,为人体提供钙元素的质量是 mg。⑶直接参与人体新陈代谢活动的糖类是 (用化学式表示),写出该物质在大自然中产生过程的名称 。⑷用于包装糕点的塑料袋属于下列哪种材料 (填序号)。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⑸人体健康离不开钙元素。下列有关钙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B.成年人比幼儿和青少年需要摄入更多的钙C.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D.人体中钙元素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23.(4分)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 c(填“>”、“<”或“=”)。(2)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为 克。(4)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24.(11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可能由H、C、O、Na、S、Ca、Fe中的几种元素组成。(1)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做干燥剂,可用于生成改良酸性土壤的碱B,则A的俗称 。(2)C和D发生中和反应生成E和F,C、D、E均含有3种元素,F电解可生成两种气体,写出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F的化学式 。(3)G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M,又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C,且M 与C能反应,则G的化学式为 (写一种即可)物质类别属于 。(选择字母填写)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G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钠原子的质子数为 ,容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钠离子与硫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5)从上述物质中任选2种为一组,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若X为Ca(OH)2则Y为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6分)25.(6分)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2)空气中CO2的含量太低,不利于生成甲醇的反应进行。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① 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如果空气不经过吸收池和分解池,而是直接通入合成塔,你认为可行吗?并简述理由 (2分) 。④ 若生产6.4吨甲醇,则可回收空气中的CO2 吨。(请写出步骤,2分)26. (8分)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 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几个实验: (1)实验甲中的NaOH与HCl恰好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乙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丙中,向NaOH溶液中通入一会儿CO2后,再滴入过量的稀HCl溶液,通入CO2后,滴入稀HCl溶液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在不断地变化中,其变化规律可能是( )(2分)A.2种-3种-2种-1种-2种   B. 2种-3种-2种-1种 C.1种-2种-1种-2种 D. 1种-3种-2种-1种-2种(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填“乙”或“丙”);(3)证明实验丙中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除了可以滴加酸,还可滴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4)若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到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的试剂可以是_ ___。27. (12分) 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种大理石除主要成分为CaCO3外,还有少量的硫化物。小平和小明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分别开展以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查阅资料】资料一: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a%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大小情况: 表中pH大小情况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该规律的是 (填字母) 资料二:CuS是黑褐色无定形粉末或粒状物,不溶于浓盐酸,不溶于水和硫化钠溶液。【实验探究】小平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分析: 【制取CO2】利用图1、与图2干燥装置制得纯净干燥的CO2。 (1)仪器a的名称是 , 仪器b的名称是 。装置甲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丙盛有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目的是除去 。装置丙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乙中盛有的物质是 溶液。现象: 。(3)利用图2干燥装置干燥气体,常见干燥剂有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④生石灰若选用A装置,则A装置中放入药品 (选择序号);若选用B装置,则B装置中放入药品 (选择序号)。(4)小明同学为了计算这种大理石中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定量实验: 小明同学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结论:该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大理石样品纯度为83.3%。请你评价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__,并简述理由____ _____。

初中化学试题范文第4篇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4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氢气还原氧化铜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2.(4分)某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IiO ),已知其中氧元素显﹣2价,由此可判断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为()A. +9 B. +7 C. +5 D. +33.(4分)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4遇H2O转化为CuSO4?5H2OB.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 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D. 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4.(4分)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B.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C.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D. 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5.(4分)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 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C. 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 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6.(4分)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如图不相符合的是()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y轴表示的含义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猛的质量B t℃的水 硝酸钾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C 氯化银 稀硝酸 氯化银的质量D 饱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液的质量A. A、 B. B、 C. C、 D. D、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6分)7.考古学上通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它们的原子质量比是.8.(6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9.(6分)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装置用来收集SO2(已知S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2)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放置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瓶中,装置D的作用是.(3)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中pH约为1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你认为可以说明明矾有剩余(选填“实验1”或“实验2”)(4)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答出两点即可)10.(8分)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外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11.(10分)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的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帖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断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萝卜、甲盐的晶体,(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方案1:判别依据方案2:判别依据.12.(6分)四氯化硅(SiCl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SiCl4+3H2OH2SiO3+4HCl某地曾发生将含有四氯化硅的废料倒入池塘造成污染事件,事后环保人员在受污染的池塘中投放熟石灰[Ca(OH)2]做了有效处理(1)已知H4SiO4不跟[Ca(OH)2]反应,为了确定投入熟石灰的质量,要先测定废料倒入池塘后生成HCl的质量,选用下列哪组数据能确定池塘中生成HCl的质量A.倒入废料的总质量,废料中SiCl4的质量分数B.池塘水的pHC.池塘水中HCl的质量分数(2)经测定池塘水中共有0.355吨HCl,则需要加入多少吨熟石灰才能将其完全反应(列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Ca:40)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1.(4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氢气还原氧化铜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B、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管应通入试管的底部、氧化铜的上方,以利于排出试管内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4分)某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IiO ),已知其中氧元素显﹣2价,由此可判断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为()A. +9 B. +7 C. +5 D. +3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四氧化铱阳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原子团的化合价为+1价;据此结合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四氧化铱阳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原子团的化合价为+1价.其中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4=+1,x=+9价.故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4分)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4遇H2O转化为CuSO4?5H2OB.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 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D. 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 解:A、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4遇H2O反应生成蓝色的CuSO4?5H2O,故选项解释正确.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训练有素的缉毒犬闻到毒品的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C、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D、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4分)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B. 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C. 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D. 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碳酸钠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的原因.解答: 解:A、碳酸钠溶于水不能电离出OH﹣,故错误;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二者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变为中性,硫酸过量溶液变为酸性,所以后溶液的pH降低,正确;C、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OH﹣,正确;D、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正确;故选:A.点评: Na2CO3属于盐类,它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点要特别注意.5.(4分)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 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C. 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 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 A、根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B、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C、根据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D、根据浓硫酸可以将铝氧化成氧化铝进行分析.解答: 解:A、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B、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铝氧化成氧化铝,所以铝可以与浓硫酸反应,故C错误;D、浓硫酸据强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故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需要加强识记.6.(4分)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如图不相符合的是()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y轴表示的含义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猛的质量B t℃的水 硝酸钾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C 氯化银 稀硝酸 氯化银的质量D 饱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液的质量A. A、 B. B、 C. C、 D. D、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专题: 图示题.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分析图象的意义是随着乙的不断加入,甲物质质量保持不变.其次将四个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逐一分析,分析甲物质与乙试剂的关系.最后和图象对比可解答.解答: 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加入过氧化氢过量,二氧化锰的质量会不变,故A正确;B、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在t℃不变时,溶解度不变,故B正确;C、氯化银不能溶于硝酸,也不与硝酸反应,所以随着稀硝酸加入,硝酸银质量不变,故C正确;D、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原来溶解的氢氧化钙会析出,所以溶液的质量会减小,故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情况,完成此题,可以根据具体的反应结合图象进行.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36分)7.考古学上通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中子数不同 ,它们的原子质量比是 7:6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 碳﹣12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在考古学中常被用来测定出土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解答: 解:碳﹣12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碳﹣14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两种原子中中子数不同;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碳14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的质量之比为14:12=7:6.故答案为:中子数不同;7:6.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难度不大.8.(6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BaCO3(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 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钾和氯化钡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会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钾和氯化钡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会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取样品加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滤液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全部溶于盐酸,所以原样品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钾、氯化钡,不含硫酸钠.(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通过推导可知,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是:BaCO3;(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BaCO3;(3)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钾.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9.(6分)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装置用来收集SO2(已知SO2的密度大于CO2的密度),但未将导管画全,请将B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2)图中C装置的作用是放置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瓶中,装置D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中pH约为1实验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你认为 实验1 可以说明明矾有剩余(选填“实验1”或“实验2”)(4)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存在的缺陷有 消耗大量的能量,产生了有毒的气体 (答出两点即可)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专题: 物质的制备.分析: (1)根据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2)根据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分析回答;(3)根据稀硫酸显酸性分析;(4)根据以铜片与浓硫酸为原料用上述方法制取硫酸铜的过程等分析回答;解答: 解:(1)由于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应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见下图:(2)由于二氧化硫有毒、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由于生成物中含有硫酸铜,在加入氯化钡时能产生沉淀对硫酸的存在的判断产生了干扰;硫酸显酸性,所以,能证明浓硫酸有剩余的是实验1.(4)由制取的过程可知,存在的缺陷有:消耗大量的能量,产生了有毒的气体等.故答为:(1)见上图;(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实验1;(4)消耗大量的能量,产生了有毒的气体等.点评: 本题属于实验设计题,排在氢后的金属不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但是可以和强氧化性的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完成本题,可以从题干给出的内容,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归纳从而得出合理的答案,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0.(8分)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C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 一氧化碳(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缓慢氧化(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外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再就是实验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读数更准确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碳的化学性质.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分析: 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暖宝宝暖宝宝中的铁粉与水和空气中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物质缓慢氧化会放出热量,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氧化,更快地放出热量.据此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解答: 解:(1)保证实验成功的条件是:正式开始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等集气瓶冷却,打开止水夹;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插入集气瓶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进入的水的量应大于集气瓶体积的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能够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木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瓶内气压变化小,导致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3)暖宝宝暖宝宝中的铁粉与水和空气中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从而使瓶内的压强减小;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缓慢氧化;(4)第三个实验与另外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它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再就是实验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读数更准确;答案:(1)C(2)一氧化碳(3)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缓慢氧化(4)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再就是实验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读数更准确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可能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的分析,理解实验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1.(10分)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的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帖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断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萝卜、甲盐的晶体,(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方案1: 取等质量的A、B溶液,然后加入甲盐,不断搅拌,直到出现不溶固体为止,加入甲盐多的是A溶液,加入甲盐少的是乙溶液 判别依据 饱和溶液的定义方案2: 分别取等质量A、B溶液,放入新鲜的萝卜,一段时间取出,萝卜脱水严重的是B溶液,反之是A溶液 判别依据 盐溶液能使蔬菜脱水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中不能在溶解某种溶质,盐溶液可以使蔬菜脱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方案1:取等质量的A、B溶液,然后加入甲盐,不断搅拌,直到出现不溶固体为止,加入甲盐多的是A溶液,加入甲盐少的是乙溶液,判别依据:饱和溶液的定义;方案2:分别取等质量A、B溶液,放入新鲜的萝卜,一段时间取出,萝卜脱水严重的是B溶液,反之是A溶液,判别依据:盐溶液能使蔬菜脱水.故答案为:取等质量的A、B溶液,然后加入甲盐,不断搅拌,直到出现不溶固体为止,加入甲盐多的是A溶液,加入甲盐少的是乙溶液,饱和溶液的定义;分别取等质量A、B溶液,放入新鲜的萝卜,一段时间取出,萝卜脱水严重的是B溶液,反之是A溶液,盐溶液能使蔬菜脱水.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2.(6分)四氯化硅(SiCl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遇水会发生如下反应:SiCl4+3H2OH2SiO3+4HCl某地曾发生将含有四氯化硅的废料倒入池塘造成污染事件,事后环保人员在受污染的池塘中投放熟石灰[Ca(OH)2]做了有效处理(1)已知H4SiO4不跟[Ca(OH)2]反应,为了确定投入熟石灰的质量,要先测定废料倒入池塘后生成HCl的质量,选用下列哪组数据能确定池塘中生成HCl的质量 AA.倒入废料的总质量,废料中SiCl4的质量分数B.池塘水的pHC.池塘水中HCl的质量分数(2)经测定池塘水中共有0.355吨HCl,则需要加入多少吨熟石灰才能将其完全反应(列式计算,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 Ca:40)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 (1)根据只要知道倒入废料的总质量,废料中SiCl4的质量分数,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氯化氢的质量;(2)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结合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解答: 解:(1)通过分析可知,只要知道倒入废料的总质量,废料中SiCl4的质量分数,通过SiCl4+3H2OH2SiO3+4HCl,即可计算生成氯化氢的质量,故选:A;(2)设需要熟石灰为x,Ca(OH)2+2HCl=CaCl2+2H2O74 73x 0.355t=x=0.36t故答案为:(1)A;(2)0.36t.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只要认真分析题意即可解答.

初中化学试题范文第5篇

说明:1.本卷共有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其中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沙里淘金 C.水滴石穿 D.美酒飘香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滴加液体  D.倾倒液体3.吸烟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的因素。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 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因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非常有必要。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原因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下列图示,这四位同学描述 的化学式可能是 A.HClO B.O3 C.H2O D.MgO5.赣南脐橙是江西土特产之一,肉质脆嫩、入口化渣,浓甜芳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和维生素P(化学式为C27H30O16),可以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P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0:16 B.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gC.维生素C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D.维生素P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6.2012年1月27日广西龙江河镉超标,严重威胁着下游民众的饮水安全。为处理镉污染,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在镉超标水域投放了大量烧碱或石灰,以及氯化铝,絮凝沉降镉离子,避免被人体吸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污染 B. 镉属于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 D.烧碱和熟石灰都是碱7.若已知X、Y、Z、W四种金属与化合物之间存在化学反应有:① Y + ZCl2==Z + YCl2② X + ZCl2==Z + XCl2 ③ Y + 2HCl==YCl2 + H2 ④W + YCl2== W Cl2 + Y;又知X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试推断X、Y、Z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W>Y>X>Z B.X>Y>W>Z C.Z>W>Y>X D.Y>Z>X >W8.制作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它时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前添加某种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是 A.酱油 B.食盐 C.香油 D.食醋9.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