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叶保质期

茶叶保质期

茶叶保质期

茶叶保质期范文第1篇

茶叶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是18个月; 茶叶过了保质期就不新鲜了,喝了会对身体有影响的。一般的茶,还是新鲜的比较好。如绿茶,保质期在常温下一般为一年左右。不过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判断茶叶是否过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看它是不是发霉,或出现陈味;绿茶是不是变红,汤色变褐、暗;滋味的浓度、收敛性和鲜爽度下降,此外看它包装上的保质期,另外如果是散装茶叶,最好不要超过18个月再冲饮。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茶叶保质期范文第2篇

相传,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中国。据说,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人是神农,他曾尝百草,中毒后用茶叶来解毒,因此将茶判断为一种药,所以大概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母系社会时期,茶一直被作为药品服用。

后来,茶逐渐进入了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忝列第七,但其重要地位不容小视。更重要的是,“清茶一杯”是最普通人家的最起码的待客之道……于是,据来自广东省茶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茶叶产量达145万吨,消费量超过87万吨,均居世界首位。

然而,在近几年我国食品卫生和安全事件屡屡冲击公众信心的同时,茶叶难道可以独善其身吗?

一问:茶叶可以不标保质期吗?

湖北市民柯先生是个地道的茶迷,虽然不太在乎茶叶的品质,但“无茶不欢”的他每天都离不开一杯清茶。最近,柯先生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土特产店里买了半斤袋装茶叶。回到家中,柯先生急忙打开包装给自己泡了一杯,但他发现,自己新买的茶叶泡开后不但没有茶的清香,反而有股霉味,喝起来也有一种涩涩的味道。

柯先生随即拿起茶叶包装想看看茶叶是否已经过期了,但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所买茶叶的包装上仅标注了茶叶名称和一些诗词,没有标明净含量、原料产地,也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其实,柯先生的遭遇绝对不是个例,不信你可以查查家里储藏的袋装或罐装茶叶,不管它们的包装如何花哨,一定会发现有许多未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据说,不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是茶叶行业的潜规则。

国家真的没有此方面的规定吗?非也。有记者曾查阅资料后发现,茶叶并非像经销商说的那样没有保质期。国家强制性标准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定量包装茶叶标签必须标明8项内容,其中包括生产(包装)日期和保质期这两项。通常,密封包装的茶叶保质期是12个月至24个月不等,散装茶叶保质期更短些,一般不会超过18个月。但普洱茶、黑茶等属于全发酵茶叶,保质期可达10年到20年,因此国家没有对它们制定保质期,这类茶叶只要存放得当,时间越长越能提高品质。原来,商人们偷换概念,把只适用于普洱茶、黑茶等的规定放大到所有的茶叶上面去了。

茶叶销售行业的另一潜规则是顾客可以自选包装盒。你随便到一些茶叶市场去,就会发现,卖散装茶的商店货架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装盒,但里面全都是空的。这些外观精美的包装盒基本上都只印着“铁观音”、“龙井茶”这样的茶叶名称。销售人员会很大方地告诉顾客:“只要你喜欢,可以随意搭配,用什么档次的盒子装什么样的茶叶,完全由你说了算。”而且还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潜规则之三是,茶叶销售商们提供的盒装茶叶也不可靠。业内人士透露说:“在目前的市场上,如果你只看包装,很容易被忽悠的。”如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茶叶应该先包装再销售,并且必须在茶叶的包装袋或者包装盒上印清楚生产厂家、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地址。如果消费者购买茶叶是为了送人,最好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盒装茶,否则难辨真假,更不能保证盒内装的是什么茶。

二问:茶叶农残今如何?

所谓“农残”,是农药残留的简称,我们在蔬菜瓜果中常常看到它们的“倩影”,在茶叶中又如何呢?

首先应当告诉读者一个听上去残酷又无奈的事实:不喷农药不成茶。一位茶界资深人士斩钉截铁地说:“农药,喷或是不喷,这不是问题。因为只要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农民,或者你的茶树不是苍天大树,不生长在高山上,那一定得喷药。”

有研究显示,农作物由于病虫草害引起的损失最多可达70%。而且我国茶树的树种多喜阴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生长期需要较高湿度,这种环境恰恰最适宜各种昆虫和虫生真菌生存。所以茶树从嫩梢至底下各个部位,均是害虫的美食。曾有记者采访国内多个茶区的茶农,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基本无异议。为了抗真菌和除虫,98%的茶树在栽培过程中难免要用农药。

同时,不同的季节农药的使用量大相径庭。有位深谙茶树种植规律的业内人士说:“以宁波地区的茶场为例,清明前虫子都还没出来。等天气转暖了,虫子出来吃点就吃点,反正来年摘的是新芽。所以绿茶多做春茶。但绿茶也有做夏秋茶的。如果要采夏秋茶,没办法,必须治虫。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昆虫们开始的季节,它们要吃下大量的东西,才能繁衍大量的后代。不喷药,叶子都是虫洞,怎么加工?”

福建农林大学白婷婷在其硕士论文《安溪乌龙茶农药残留规律与稀土污染成因探究》中指出,根据她对安溪县5个茶叶主产区2009年夏季、暑季、秋季和2010年春季四季茶样的10种农药残留进行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四季农药的检出率排列顺序为:夏季﹥秋季﹥暑季﹥春季。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的人员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先后在北京、成都和海口,随机购买了吴裕泰、张一元、中国茶叶、天福茗茶、日春、八马、峨眉山竹叶青、御茶园以及海南农垦白沙绿茶9家茶叶品牌18种茶叶,涵盖了绿茶、乌龙茶和茉莉花茶,价格在60至1000元一斤。为了确保茶叶品牌的真实性,所购茶叶都来自专卖店窗口,并且还按照茶叶包装盒上的条形码,一一进行了查证。随后,这些样品被送到了第三方专业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茶叶样本“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而日春803铁观音竟含有多达17种农药残留”。

当然,若残留的农药为国家允许在茶业中使用的低毒高效农药,并不令人惊奇,更令人担忧的是,天福茗茶的碧螺春、张一元和吴裕泰的茉莉花茶等11份茶叶被检出含有农业部明确规定不得在茶叶上使用的灭多威,八马和日春的4种铁观音被检出同样在茶树上被禁用的硫丹。海南农垦的白沙绿茶上,查出国家早在2002年便明文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氰戊菊酯。由此可知,铁观音和茉莉花茶被质疑最剧,为此业内人士评论说,铁观音屡屡中箭,就因为高产。高产的茶叶,肯定是温度相对比较高、生长比较快的。气候热,肯定虫子多。如果没有农药化肥,是不可能保证鲜叶品质和产量的。

按相关标准,残留农药也是允许的,问题在于是否超标。然而在2007年,广州市工商局对广州市内17批次的茶叶样品进行检测,甲胺磷残留量最高的为0.08mg/kg,乙酰甲胺磷不合格的样品有1批次,DDT不合格的有9批次。2008年,安溪乌龙茶被检测出农药残留项目超标。当时泉州局茶叶实验室检测的2809个茶叶样品中,检出禁用农药DDT、氰戊菊酯超标……

茶叶上另一种残留是并非农药的二氧化硫。2011年,自称“之乡”的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被曝用硫磺熏制。消息一出,引发一片愕然。江苏某媒体记者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6个样品的茶,送至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进行检验。结果表明,6份样品中只有一份杭白菊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在允许值范围内,评价为合格。其他5份样品尽管同样也有二氧化硫残留,但是因为找不到相应的对照标准,因此无法判定是否合格。

所以,绿色和平组织上述项目的主任说:“那些农药残留的茶叶,如果长期饮用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以致被破坏等后果。建立完善的茶叶供应链追溯体系,对茶叶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杜绝高毒剧毒农药的使用,并切实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才能改善上述乱象。”

三问:我喝的是茶吗?

这好像是一个伪问题,其实不然。

茶,英语名为tea,原本具有明确的内涵:将茶叶树上长出的嫩叶,采集、搓揉、烘晒或发酵之后,用水煮沸或浸泡出来的饮料,就是可以被国际社会共同理解的“茶”。这里所讲的茶叶树,在物种分类上属于杜鹃花目/茶科/山茶属/中国茶种,它的学名是Camelliasinensis。

然而,我们今天在市面上买到的“某某茶”,都符合上述的概念吗?最明显的一例是苦丁茶,在许多商场里都有它的身影。

苦丁茶的基本原材料取自大叶冬青树(Ilexlatifolia,Thumb)的树叶。这种植物在日本和中国都有发现。它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除中国外,这种植物没有在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入药。我国先民最初将其入药,不晚于东汉末年或三国初年。《本草纲目》记载的“皋芦”就是这种植物。

许多人不知道,苦丁茶其实是在我国古代医书中被罕见记载了一些副作用的一味“中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过苦丁茶的副作用。所以,苦丁茶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的医生中很少被用于临床。作为茶饮料也不普及。苦丁茶泛滥成灾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后。而且,在苦丁茶入市之前,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认证,全凭一些不可靠的历史传闻,就稀里糊涂地流行起来了。

2001年,四位中国研究者发表了关于茶叶与苦丁茶之间的成分比较研究报告。他们得出结论说,通常的茶叶含有16种氨基酸,而苦丁茶只有15种。茶叶所含氨基酸的总量是苦丁茶的15.8倍。此外,苦丁茶虽然也含有维生素C,但只有茶叶的22.1%,多酚也比茶叶少一半。1995年,《黔南民族医专学报》更首次报道,用苦丁茶饲养家兔60天,通过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测定,观察到了家兔的肾间质改变。这意味着,苦丁茶可能导致肾中毒。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对苦丁茶的理解并不一致,它导致了制作苦丁茶的原料来源非常混乱。2007年,曾有人发现有不少农户在采摘并加工防己叶,因为有人收购用来制作苦丁茶。而防己是马兜铃植物中的一种,富含马兜铃酸,可致严重的肾中毒。它已经在全世界(包括我国政府)被明令禁止入药。

茶叶保质期范文第3篇

茶叶的保质期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叶保质期也不一样。像普洱茶、黑茶等属于全发酵产品,保质期可达10年到20年。因此国家对其没有制定保质期。类似的茶叶还有武夷岩茶、广西的六堡茶等,这类茶叶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反而能提高茶叶品质。

一般的茶,还是新鲜的比较好。如绿茶,保质期在常温下一般为一年左右。不过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

(来源:文章屋网 )

茶叶保质期范文第4篇

世界贸易组织在有关贸易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对地理标志的定义为:地理标志是鉴别原产于一成员国领土或该领土的一个地区或一地点的产品的标志,但标志产品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确定的特性应主要决定于其原产地。地理标志也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茶叶的种植、生产及销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种茶叶的独特品质与其所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此,茶叶是最适合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愈发重视,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为茶叶主产地政府、茶农及茶叶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与之伴随的是,少数不良商贩以次充好、滥用标志,导致某些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声誉受损,伤害了正规茶叶生产、销售相关主体的利益。对此,各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政府或茶叶生产行业协会积极建立保护机制,以杜绝少数茶商失良行为对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声誉造成的伤害。安徽省是我国“名特优”茶的重要产区,已申请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主要有:黄山毛峰(2002年)、太平猴魁(2003年)、霍山黄芽(2006年)等。本文即选择安徽省为例,站在茶叶产业各主体利益和谐视角下,考评目前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效果。

一、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冲突

赵荣、姜含春(2012)研究认为,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主体,主要有:地区内的生产者集体,以茶叶协会或政府部门为代表,他们是茶叶地理标志的“创造者”和“所有者”;地区内的生产者个体,他们既享有茶叶地理标志的使用权,也需身体力行地保护该使用权;茶叶地理标志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他们从具有地理保护标志的茶叶产业中获得了经济利益、名誉利益,也是通过行政手段保护、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消费者,他们是茶叶地理标志的最终评判者,保护好消费者的利益也是保护茶叶地理标志。

赵荣、姜含春(2012)研究表明,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主体间是存在利益冲突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茶叶企业为降低成本,以劣充好、滥用茶叶地理标志

部分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茶叶企业或未参加当地茶叶协会或为赚取更大的利益,降低生产成本,不按照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要求生产茶叶,从而导致茶叶地理标志产品质量不稳定,扰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场。其行为直接损害了地理标志产品所在地其他守信企业的合法利益。

2.茶叶地理标志的公共性给销售商创造“搭便车”机会

由于茶叶地理标志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利益主体中的一方不能阻止或影响其他各方对该标志的使用。茶叶地理标志产品搭便车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其他企业广告宣传的“便车”,二是搭“销售信誉”的便车。“搭便车”行为及其带来的利益会扰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正常规定实施,甚至误导部分销售商想方设法能搭上便车,这种利益冲突给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实施带来障碍。

3.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茶叶地理标志的短期违规利用和长期利益分享间存在冲突

茶叶的好坏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目前一些利益主体在生产具有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时,急功近利、过度开发,或所在地政府盲目开发其他产业,都有可能影响当地自然环境,从而损伤茶叶品质。导致茶叶地理标志无法传承。

二、目前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模式

我国目前具有地理标志的茶叶主产区采用的保护模式具有一定的共性。

1.法律依据是《商标法》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目前,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依据是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以及200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商标法》主要以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形式对地理标志形成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则对地理标志形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①

2.保护主体是政府、茶叶协会及茶叶个体生产者

目前,我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主体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茶叶产区当地政府、茶叶行业协会及茶叶生产者。政府主要表现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利用行政手段因地制宜地细化管理规则,使得法规运用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政府的保护职能还表现在跨地区沟通、协调。茶叶行业协会主要在技术层面形成地理标志保护,如设计注册商标,制定茶叶生产的标准及对茶叶质量进行规范监督,推进茶叶品牌宣传营销,打击以次充好的不法生产者销售者。茶叶个体生产者主要是以严格按照标准生产、把控茶叶质量来保护茶叶地理标志。

3.保护手段是专用标志和产品质量认证

设计专用标志,茶叶生产者必须根据要求向管理机构申请,才能在销售过程中使用该标志。实施产品质量认证,茶叶协会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并要求茶叶生产者严格按照要求生产,对售前茶叶质量进行监督。

上述模式在今年安徽祁门安茶地标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得以体现。祁门县成立地标产品申报委员会,推动申报工作;安茶主产区芦溪乡成立安茶合作社统一安茶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当地茶农和茶叶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

三、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效果

我国目前具有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叶约六十种,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婺源绿茶等等,无法穷尽探究地标保护模式的效果。因此,本文选择具有地标保护茶叶品种较多的安徽来考察地理标志保护为茶叶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1.正面效果

安徽产茶、制茶历史悠久,名茶众多,中国十大经典名茶安徽占有三四。具有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茶品有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极大地推动了安徽茶叶产业的发展。

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224.5万亩,较1990年新增46万亩;全省茶叶产量9.53万吨,比上年增长8.78%,其中名优茶3.2万吨,比上年增长10.34%;全省茶叶综合产值180亿元,较上年增长13.23%,其中名优茶产值44.2亿元,较上年增长26.28%;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50家,较上年新增52%,合作社达806家,较上年新增44%;全省茶农人数达300万,人均收入2000元,较上年新增33%。

从上述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名优茶不论从产量还是产值的增长率上都要高于全省茶叶的整体水平;而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的增长率也较高;茶农收入增长率较高。由此,可知茶叶地标保护模式对安徽茶叶各个利益主体总体上还是起到了推动作用。

2.存在不足

目前,安徽茶叶地标保护模式虽然对安徽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保护主体自身的原因,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茶园建设缓慢

上世纪90年代之后,我省各地政府对发展茶叶生产重视不够,基础建设投入不大,同其他产茶大省比较,茶园更新、开发落后。2000年至2012年间增加62万亩,增长38.1%,不仅低于全国的增长1.1倍,更低于河南、湖北的增长3.2倍和1.1倍的速度。

(2)茶叶全年单产过低

我省茶叶单产始终较低,2012年,我省茶叶亩产42.5公斤,低于全国平均52.3公斤近10公斤。一方面,由于基础建设欠账太多,更新改造没有跟上,茶树老化、退化现象严重。同时,新技术推广缓慢,良种覆盖面积小,直接影响了茶树产出提高。另一方面,传统的生产方式限制了整体产量的提高,由于我省主要从事绿茶生产,为满足口味品质的需要,茶农大都注重春茶生产,采摘季节基本保持春天一季,大量放弃夏秋茶采摘生产,也造成全年单产过低。

(3)茶叶生产附加值较低

安徽茶叶除一些传统名优精品外,大多停留在初级产品上,技术含量不高,加工明显不足,有些甚至沦为外销的原料,茶产品的延伸不够,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佳。此外,我省茶叶种植的效益也不高,2011年,亩均产值仅1623元,低于全国2348元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周边各省,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农茶叶生产的积极性。

四、茶叶地标保护模式改善

如何使得茶叶地标保护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推动安徽茶叶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要改善安徽茶叶地标保护模式,就必须站在茶叶保护的利益主体视角。

1.政府所为

一是要做好我省茶叶生产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尽快改变当前下滑局面。二是要加强基础性投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重点进行基础性的开发和研究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强发展后劲;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三是要建立健全茶叶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技术普及和培训,做好病虫害预报防治,开展市场监测,及时提供供求信息,解决产品销路。同时,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扶持和鼓励茶叶生产。

2.茶叶行业协会所为

要加强茶园的开发,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加强无性系良种繁育,提高良种普及率,扩大无性系茶园面积;增大科技运用和投入,扩大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态茶园;通过土地流转、连片开发,整合现有分片零散茶园,积极开辟新茶园,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升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振兴和维护好已有的老字号、老品牌,把它作为宝贵的资源,充分加以发挥和利用;管理和整合好现有众多品牌,解决好品牌杂乱,相互挤兑问题;要大力宣传品牌,树立品牌战略观念,通过招商、推介、展会等形式,把品牌打出去,产品推出来,效益搞上去。

3.茶叶生产者所为

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种植、生产模式,加快品种改良;延长鲜叶采摘时期季节,提高鲜茶采摘率,特别要注重夏秋茶的采制和利用。二要根据不同季节时期原料特性,开发新品种,丰富成品茶种类,满足不同档次、不同消费的需要。三要转变茶叶加工传统,在品种和类别上做文章,利用夏秋茶制作青茶、黑茶等其他类别茶叶,增加成品茶产量。四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进行茶叶产品开发,将茶产品向茶饮料、茶保健、茶餐食、茶用具等方向延伸,提高生产附加值。

注释:

①吴雪华.我国地理标志两种保护机制的冲突及其对策研究[D].博士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07.3.

参考文献:

[1]赵荣,姜含春.茶叶地理标志保护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

[2]赵荣,姜含春.茶叶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及效益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7.

[3]占辉斌.黄山茶叶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经济效益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4]安徽省统计局.安徽茶叶生产现状、特点及发展建议[J].2013,4.

茶叶保质期范文第5篇

一、无公害绿茶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采摘和留养相结合。

茶叶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茶树上留有适量并配置合理的成熟叶片,是维持茶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基础。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因此,在茶叶采摘的同时,要注意适当预留新叶,应保证每年有一批新生的叶片留在茶树上,待其成熟后形成主要的营养物质合成场所。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的方法,实现提早封园。

2.留叶方法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

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1)幼年茶树新梢的打顶采摘法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25年左右。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能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如夏、秋茶时)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2)茶叶采摘标准与留叶方法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3)适时采摘。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齐,茶季较长,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贵州省内,到10月上旬,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夏茶1天~2次,秋茶为2天~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二、绿茶采摘对鲜叶装运要求及贮存

1.采摘装运要求

鲜叶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基础,在进行手工鲜叶采摘时,要求盛装鲜叶的容器是可透气的竹篮或竹筐。用机械进行鲜叶采摘时,从采茶机上卸下的装满鲜叶的盛叶袋,应及时转移到阴凉的存放处,避免阳光长时间曝晒引起鲜叶变质。

鲜叶采摘后,有的茶厂,直接到茶园收购鲜叶,再送回茶厂验收,在鲜叶验收、运输过程中,不直接接触地面,以免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在茶园进行鲜叶验收时,鲜叶过秤、验收处应设在遮阴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经验收、过秤收进的鲜叶,一定要用透气竹筐存放,竹筐的大小要与运输车货箱相匹配。为生产高质量的无公害绿茶做好铺垫。

2.鲜叶摊放场所及要求

鲜叶采下后要及时送往加工间摊凉,防止发热、变质,鲜叶一定要摊放在篾簟,不能将鲜叶直接摊放在地面上。选择清洁、阴凉、透气、避免阳光直射的场所。摊放厚度15-20厘米,应经常检查有无发热,一旦发热,立即进行翻动,但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叶子,同时,适当吹冷风进行散热。

三、无公害绿茶手工加工技术要点

1.环境、卫生的要求

(1)要求手工名优茶加工有一个卫生的加工环境,加工场所要相对独立,保持卫生安全距离,以防止异味污染茶叶。

(2)手工制茶要有专门的加工间。炒制间应足够宽敞,要求采光和通风良好,房顶和墙面粉刷清洁卫生,地面光滑不起灰尘。除可以摆放炒茶锅和相关用具,以及留有炒制人员的操作空间外,还应有足够的鲜叶摊放面积。

(3)茶叶加工人员,应具有卫生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应有炒制时专门穿戴的工作衣帽,工作衣帽要经常洗涤,炒制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

2.炒茶工具及燃料的要求

手工炒制所使用的锅灶和用具应专用,最好使用以电、石油液化气等为热源的专用炒茶锅。工作结束应及时清洁炒茶锅及用具,茶季结束后应对炒茶锅进行全面保养。在对电热丝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换并将锅壁擦试清洁后,还要接通电源对炒茶锅加热并在锅壁上均匀涂上少量制茶专用油,然后用塑料布覆盖,置于干燥处保管。

3.绿茶加工工艺

绿茶加工工艺流程:杀青-揉捻-干燥。

(1)杀青是绿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利用高温处理新鲜的茶叶,使之变软,保持绿色并失去部分水分,为绿茶的形、质,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