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作能力怎么写

工作能力怎么写

工作能力怎么写

工作能力怎么写范文第1篇

写作本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去掉一些条条框框,无疑有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出有质量的文章来。可是,凡事皆有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表情达意的作文,它有其自身的规范,理应遵守;作为书面语言运用的作文,毕竟不能等同于日常的口语交际。“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是对“我手写我口”的误读和歪解,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来对待。

第一,“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的思想是学生作文中浅陋和率性的“病灶”。

虽说在学生习作中倡导个性化的表达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是,必须明确的是,这样一种倡导实在是对于机械表达、虚伪表达的必要反击,有它的积极意义。作文,说到底,它仍然是一种交际方式,毫无顾忌地、不加内心省察的言语表达必然有害于健康的交际。“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常常导致作文要求的“被降低”,作文训练目标的“被悬置”,导致极短文、荒唐文的批量诞生,浅陋、率性文风的泛滥。

作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定,这样的规定虽然有别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不像它们那样可以有明确的序列性,但“句―段―篇”的基本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各类文体的基本格式是明确的,注重细节、关注描写的基本写法也是有迹可循的。这些都不能以一句“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来放任,这样一种“个性化”,到最后,必然不利于学生精致为文、慎重落笔良好文风的培养,也不能够很好传承“推敲”文句的好传统。

第二,作文教学中“想怎么说就怎么写”,直接放任了学生对于作文素材的提炼和加工。

所谓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包括印象、事实、人物、图景等,是作品题材的基础。这些材料并不能一点一滴都写入文章之中,如果这样做了,作文就会中心不明显,内容过多不简练。但是,“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却忽视了对生活素材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直接影响了作文质量的提高。

在这样的作文情境之中,大量粗俗甚至野蛮、血腥的语言和材料被学生们不加选择地写到了作文本上。令人担忧的是,这样一种未加提炼的言语宣泄还被我们的老师冠之以“有个性”和“真情实感”而大加赞誉。自己的作业做错了,有的孩子会在作文中说:妈妈很愤怒;同学借了一张纸给他,他会感动得“心中掀起了巨大波澜,流下了眼泪”;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你怎么不去死啊”就会脱口而出……生气的、感激的情感,被我们的学生“想说就写地”“个性化地”夸张了,可笑而又可气地言传了!

第三,作文教学中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混淆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界限,不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总体来说,口头语言具有即时性,它是流动的、零碎的,甚至可以说是颠三倒四的;它同时又是需要借助于具体交际场景来理解的,往往还必须伴有相关的肢体语言。但是,作为书面语言的作文来讲,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很快就会显露出它的局限性。实际作文中,“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模糊了学生表达的情境意识,学生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极端口语化的词汇,甚至是方言俚语(很不规范的方言俚语),局限于自以为明白的情境当中,这样的作文往往令人一头雾水、摸不着北。这必然直接影响了作文的交际功能,弱化了规范语言的表达力量,对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也会起到负面的作用。

第四,作文教学中的“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作为”的具体体现。

工作能力怎么写范文第2篇

一、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

1、介绍自己所学专业、主修课程、ѧϰ成绩和专业技能水平。

2、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经验和能力等。

3、求职的愿望和态度。

二、大学生自我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1、介绍主修课程要重点突出自己擅长的、有兴趣的,特别是与求职岗位所需人才联系紧密的学科。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水平要尽量举出事实来证明, 若获得奖励、取得相关工种证书的,可将各种证书复印附后。

2、在描述自己的性格与人际关系时,要注意与岗位要求一致或相关联(如性格开朗、外向、内向、稳重、随和)。写自自我评价网 小编.com/ziwopingjia/己的爱好不要太多、太滥,要有针对性(如文学、音乐、书法、文体活动)。特长可以写得具体些,如在哪一级的比赛中获得过怎样的名次。自己在校期间曾担任过什么职务(如班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团委干部、各种社团职务),组织能力、工作态度如何, 参加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何经验等可在这一部分表述出来。

3、提出加入招聘单位的愿望要诚恳。如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将会竭尽所能为公司效力。或者说,望贵单位给我一次效力的机会,录用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进取,奋力拼搏,争创佳绩,报答您的知遇之恩。

就这么写把!希望你能得高分!

大学生自我评价写作技巧

1、在生活中

要想解决简历中的自我评价怎么写的问题,最好还是能够有条理又层次的进行,不然,你会觉得很繁琐。想起来什么就写什么的结局也只能是看着很没有章序可言,所以进行层次性的写作尤为重要。在生活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待朋友是怎样的,或者说你为人处事的方式是怎样的,你都可以简单的描述一下。

2、在工作中

虽然你是一个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但是毕竟你是有一些实习经验的,所以你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将简历中的自我评价写的更突出。工作中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是一个细心勤奋的人。当然这些都是小编给你的一些例子,具体的来说你可以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相信的介绍一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在思想中

看到这里,你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大学中要填一些表格的时候或者说要入党得到老师的评价的时候,你会看到类似的情况。但是你要知道你是要解决简历中的自我评价怎么写的问题,所以你的内容填写最好真实一些,不要看起来就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这样只会让面试官认为你是一个没有任何新意和想法的求职者。

工作能力怎么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三维目标,以此检测教学效果。但分析整堂语文课,以其外在表现形式来看,始终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种教学形式。事实上,这四个字做好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会得到提高。下面笔者从这四个方面加以叙述,以供大家讨论。

第一问:学生听了吗?听了,听得怎样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听是语文最底层的基本功。虽语文试卷中极少有听力题,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听是多么重要,看电视、开会、与人交流……哪一样能离开听呢?课堂上,听也是举足轻重的。语文知识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日积月累,才能知识渊博。听,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只有认真听讲了,上课才能“言听计从”,有所“作为”。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呢?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专心听同学发言。要培养学生听课的兴趣,真正跟上老师的思路。其次还要会听,上课不能仅仅只是记录老师、同学的讲话,沦为记录器的作用。边听边思考,有选择地做笔记,才能有所收获。此外,我要求学生在课余“听书”。听的内容可是课文朗读,还可以是故事、诗歌、小说、新闻等课外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增长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利于学会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第二问:学生说了吗?说了,说得怎样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说是多么重要啊!对一个人的印象,对一个人能力的评判,很大程度上看这个人会不会说,其次,人的表现的欲望、人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在各种场合就有自信心,他就可以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就有可能吸引人的注意。在语文教学上,说也十分重要。对于教师来说,从学生的发言可以判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字音是否能读正确,课文内容是否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是否丰富等。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说是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化为声音表达出来。心里怎么想的,有时是需要修饰一下才可以说出来的。所以私下里说和在公众场合说是不一样的,口头的表达也不同于书面表达。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说。在课堂里让孩子多开口,可采用“指名讲”,也可采用“自言自语”、“同桌讨论”、“四人小组交流”等形式,大大增加孩子们讲的机会。在讲的过程中,尤其注意让孩子们讲完整的话,讲普通话。老师更要有耐心,不能一听学生发言声音小、不流利,就让学生坐下,这样此种学生将永远失去锻炼的机会。练习说,还可以创设演讲、辩论等说话形式,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才。

第三问:学生读了吗?读了,读得怎样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读,是一个人重要的语文能力。一个连新闻都读不通、读不懂的人,能说他的语文素养高吗?读,还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手段,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要加强有效的语言训练。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呢?课内外都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课堂上要因文而异,选择恰当的读书方法。如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慢慢地就要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只有掌握了读书方法,再花上一定的时间,才能读懂,读出感情来。

第四问:学生写了吗?写了,写得怎样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基本的技能训练,最终要落实到“写”的层面。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落脚点与最终归宿。从本质上讲,它既是对听、说的积累内化,又是对读的吸收外化。它既有助于学生语言的丰富、思维的发展,又有助于良好语感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升。

什么是写?就是能用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写的内涵较为丰富,包括让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让学生抄写词语,让学生写自己的体会、感想等。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呢?首先要抓写字的质量,做好精讲多练的同时,不管是作业,还是笔记等,都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其次才是讲究所写内容的质量。所谓“用笔读书”,就是边读书,边作圈画批注,写随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语文课堂上,哪怕是阅读课,也要安排一定量的写,根据具体文章写自己的体会、感受,甚至小练笔等。课外,可要求学生从写日记,写应用文开始。

工作能力怎么写范文第4篇

一、“写什么”与“怎么写”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写什么”主要是就写作的内容而言,即文章用于表现主题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而“怎么写”是关于方法的,即把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文章并为表现主题或证明论点服务的方法。这两者在写作中是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比如高中必修教材中文言文《劝学》为了论述“学不可以已”的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方面来论证“学不可以已”。这三个问题的阐述是写作的内容,是证明论点的材料,而在写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时用了二十个比喻来阐述,比喻论证则是其组织论据的方法。文章中所写的内容和所用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当然其中内容决定方法,方法对内容有促进作用。如《劝学》中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课文先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接着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最后同理推论人只有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课文通过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例子来阐明问题,使得文章和谐统一。

再如写记叙文时选什么材料来写,怎样组织这些材料才有利于抒发感情,表现主题,我们可看看郁达夫《故都的秋》: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在描写这些内容时方法上又融情入景,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碜∽拧保“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郁达夫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所以其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主观色彩,这是郁达夫眼中独特的秋景图。其内容与方法也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二、写作教学在解决“写什么”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也要先有写作的素材,然后从素材中提炼出作文的题材,从而在写作时有东西可写。这个素材的来源是生活,但文章中写的东西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所以就要求写作者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作文的题材。对于学生而言,其生活经历还是丰富的,但要写作文时,不知道哪些东西适合写进作文中,哪些东西不适合写进作文中。这就牵涉到题材的选择了,我们在作文课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抒感、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作文的题材,即教会学生“发现美”。但“美”的评价是多元的,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学生童心般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流价值判断。这样就涉及到作文教学中“写什么”的引导。比如写母亲,可以选择母亲每天对我关怀照顾的一些小事,如叮嘱我穿衣服、天天要我吃一个鸡蛋等;也可选择母亲给自己买鞋子五六百元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下了,而到书店买书却逛了一圈没买成一本书,都嫌书太贵。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方面她是母亲,有着天下母亲一样的爱子之心和节俭持家的美德;另一方面她是女人,也有天下女人一样的爱美之心。这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事件来写。现在学生中出现的情况大多是不懂哪些事可以写进作文中,所以就出现了无从下笔的窘境。作文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教会学生能根据抒感、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题材写进作文中。

三、在教学生“写什么”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

作文中不能只为了要写什么而写什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些的思考。作文课要把“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作文中所写的材料都是为抒感、表现主题服务的,而学生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独立思维的人,他们也看过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在作文课上要把激发学生的思考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比如笔者近日听了一节课是讲记叙文如何彰显人物的个性的,教学上有一个环节是要学生以彰显人物个性为目标扩写“他进门喝水”的句子。第一步要求学生“分解动作,精选动词”如“他走进门,抓过水就喝了”,其解释是“抓过水就喝”能突出其性急。第二步要求学生追问“怎么样”,添加修饰词,如“他急匆匆地走进门,抓过水,看都没看就喝了”,也是突出其急躁的个性。在这一步中还要求学生进一步追问“怎么抓”、“怎么喝”、如“他急匆匆地走进门,一把抓过水,看都没看一仰头就喝干了。”接着还是进一步追问“怎么喝”、“干得怎么样”、如“他急匆匆地走进门,一把抓过水,看都没看一仰头两口就喝得底朝天了。”第三步要求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如“他心急火燎地(比喻)走进门,好像几天都没喝过水一样(夸张),一把抓过水,看都没看一仰头两口就喝得底朝天了。”第四步要求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如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环境等,如“就要开会了,大家都正襟危坐,不敢大声说话,这时他心急火燎地走进门,好像几天都没喝过水一样,一把抓过水,看都没看一仰头两口就喝得底朝天了,还大声喊道‘好水’。”在这样的课中虽然把5字通过四个步骤扩写到了68个字,但只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把句扩写得更长,而为什么要这样写则没有体现出来。学生没能真正地认识到“如何彰显个性”。要彰显的个性应该是作者要突出的个性,与情感主题有关的个性,而不能为了写人物所谓的个性而写。

其实,要彰显人物个性既可从正面描写入手,即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入手,也可用侧面烘托。在实际的作文课中不能只是教学生如何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而更应该要引导学生明白在正面描写肖像时要抓住什么特征,为什么要抓住这个特征;如何进行语言描写,为什么要写的人物会说这些话;如何进行动作描写,可抓住哪些细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动作。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会写作,也只有明白这些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所以作文课的教学内容除了“写什么”之外更应该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写”。比如: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鲁迅《故乡》)

对于中年闰土,作者鲁迅写到了脸色变化、脸上增加的皱纹、眼睛、衣着(其别突出其戴的破毡帽)、手等。脸黄、眼肿、手粗、衣单、帽破是中年闰土的肖像特征,作者抓住了这些特征写从而实现了“写什么”的目标,但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鲁迅“为什么这样写”。其实此时的闰土是来见一位童年时的好朋友――迅哥儿。按中国农村的礼俗,说什么也得穿得新一些体面一点的,可是此时的中年闰土却穿的如此寒酸,为什么?因为穷,他没有更新更体面的衣物可穿戴,于作者而言则是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也许这是一个特殊的安排。

另外语言上孔乙已说的“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孔乙已偷换了“偷”的概念,是一种诡辩,也只有像孔乙已这样迂腐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为什么别的书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因为别的书生不要靠偷书换酒,而孔乙已既穷又懒,不会营生,又死要面子,所以其语言要掩饰内心的无助、心虚,这才说出了违背逻辑的话。

还有动作上朱自清的《背影》,父H过站台买橘子的情节用了一连串表示艰难的动作词语。这可能也是有特殊安排的:过站台艰难又危险,那么正常思维父亲可不要去,可是父亲去了,违背了常理,为何?因为心中有爱,爱的力量让父亲冒着危险克服困难爬过月台去买橘子。越是描写出父亲过月台艰难则越能表现父亲爱子之深。

以上的例子作者不仅抓住了“写什么”还回答了“为什么写”。所以作文教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具体的,与情感、主题有特殊关系的材料来写进文章实现“写什么”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学生明白在写作时该写怎样的人、事、物,或是该写人、事、物的哪些方面才能抒发感情、表现主题,从而实现“为什么写”的教学目标。所以“写什么”的教学阶段应该包含“为什么写”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上达到这两方面的统一才能说是完成了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中完成了“写什么”之后至于“怎么写”那可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怎么写才能更具有表现力,怎么写才能更具有说服力,怎么写才能更接近作者心中所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语言方面的能力。至于语言表达,因为到了高中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也有一定的人生感受,他懂得用一些修辞,塑造一些情境,添加一些外物烘托等来抒感,表现主题。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先处理“写什么”,而不能一味地关注“怎么写”。

比如,让学生写自己家中的一个人,学生写了奶奶。大致文意是这样的: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总是让自己干活,时而洗碗、时而叠衣、时而收拾房间等等,于是孩子就产生了一个错觉――以为奶奶不爱自己。后来孩子去学校寄宿了,发现自己与同学相比,自理能力强很多,这才知道奶奶让自己干活是别有一番用心,是用另一种方式爱自己。对“爱”的理解是多元的,此文中学生为什么要写奶奶总让自己干活的事,为什么要写自己当时的错觉,这里有一个成人眼中的“爱”与小孩眼中的“爱”的碰撞。老师在指导其作文时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真实的思想,另一方面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价值观回到成人眼中的“爱”的价值判断――“爱”不单是一种关心呵护更是一种培养锻炼。在这篇作文中老师不要先考虑“怎么写”即用什么样的语言修辞、用什么样的表达句式等,而更应该把目光放在要表现奶奶对“我”的爱可选择哪些事来写,“我”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些事的问题上来。把握了这些学生就能饱含真情地写作,这个时候老师再作些语言表达技巧的指导,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工作能力怎么写范文第5篇

这个问题在企业里会找到三个答案:老板;企管部或人力资源部;下属的直接上司。

当谈到设定考核标准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先问一问,谁对被考核者的情况最了解?谁对被考核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平时谁对被考核者提出工作要求?这些问题一提,最后我们发现,考核标准的设定实际上和考核者是统一的。

但企业里常常是由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来设定考核标准。每年年底我们会在很多公司看到这样的情况,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的几个秀才们加班加点搞出来一套考核表,发下去以后各部门怨声载道。考核表不是设计得不好,但是与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往往不符。

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人力资源部和企管部并不懂得别人的业务,又怎么能了解各个部门的情况,怎么能了解他的上司在工作方面对下属的期望是什么呢?如果他的上司都不了解,别人怎么能不了解呢,所以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设计出来的考核指标往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也有公司的考核标准是由老总来设定的。一般在年初开会时,老总会同几个副总一起给各个部门,特别是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定任务。但老板给下属定考核标准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如果公司的组织架构是明确的话,就应该按照公司的指挥链下达任务。老总应该把任务目标分解给副总一级,然后副总再往下分解给他分管的部门。

而现在很多企业在设定考核标准的时候,实际上是老总一勺烩,那么到时候你要求副总们肩负起这个责任,结果他们心中是不服的。因为这目标是老板定的,不是我定的,凭什么最后让我去负这个责任?

既然我们确定了考核标准应该由他的上司定,那我们再来看,如果把考核标准的设定都交给他的上司、交给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定行不行?

也不行,乱套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有不少公司做过这样的尝试,结果考评办法五花八门,定什么的都有,甚至是公司有多少个部门、有多少个子公司分公司,就有多少种考核方法,公司的统一性就受到了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区分目标和指标。

在企业里大家经常会问今年给你订的指标是多少?3000万还是5000万的销售额?或者是500万套还是1000万套的产量?这实际上应该叫目标。指标应该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润率、销售额、费用节约率等等。那么什么是目标呢,指的是费用节约率提高多少,利润率是百分之多少,销售额是多少。指标和目标是有区别的,但很多时候,大家在口语上是混在一起的,往往在说指标的时候指的是目标。

为什么要对这两者作区别?就在于涉及到谁来设定考核标准的问题。既然我们已经明确,考核标准一定要让他的直接上司设定,但是上司各自去设定目标又会乱,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做一件前期工作——为这些上司们设定考核标准设定目标。这样就能兼顾全公司的统一性和各个层级上的考核者制定标准的灵活性。

指标系列和目标系列是两个系列,指标系列是公司的一个平台,这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设计出来的;目标体系是由他的直接上司往下制定的。这样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或企管部的角色就完全变化了,他不是在做一些自己做不好的事情,而是为考核提供了技术的平台和框架,然后把具体的内容交给上司来填。 设定什么作为标准?

设定什么作为考核标准呢?

第一个就是把整个目标按照指挥链进行分解,形成一个目标系列。目标系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作业绩。目标的形式又分为两种,一个是定量的目标,一个是定性的目标。

第二个就是考核表里我们经常看到的工作能力(开拓、创新、沟通等)和工作态度(主动性、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怎么考核呢?首先要明确,不能只考核业绩或者销售产量。这就说到了我们考核的一个基本思路:考核为什么——就是为了绩效发展。

但很多公司对员工进行考核的时候,工作能力要考核他的沟通能力、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态度要考核他的主动性、团队精神和责任感,这两项加起来就40分了,有些综合部门甚至60分,考核是为了绩效发展,考核那么多干吗?考核是要看到他的变化。考核表里面充斥了太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过去考核效果不好的一个原因。

一个人生病不能上班了,那肯定马上要送医院。所谓的治病就是补短板,企业的绩效发展也是这样,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现在他最短的一块板在我们的考核期内能不能提高。办法就是把过去考核表里的一大堆的成套目标拆开来,要有所侧重,因为特定时间之内,人的改变是有限的,如果责任感是他的短板,那就主要考核他的责任感好了,他去年的责任感是这样,今年要看是否真的有什么变化。

所以,在考核工作态度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只选定一到两项作为考核指标,这样还能起到一个监视和引导他的行为的作用。 考核指标的量化问题

一说起指标量化的问题,像人力资源部、企管部、行政部、财务部、客户服务部门,这些综合部门的考核指标怎么量化,都叫人感觉头疼。

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无计可施,所谓指标的量化本质上是一个沟通的问题。

其实,过去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思路走弯了。就拿责任感来讲,我曾经在企业里作培训时搞过这样一个演练。让大家就责任感写一个等级定义,让他们自己描述什么情况下是5分,什么情况下是4分、3分,什么情况下是1分。然后我把这些参训人员分成两组,一组是领导,负责从领导的角度来为责任感做一个等级定义;另外一组扮演员工,让他们站在员工的角度讲,什么样的表现给我5分,什么样的表现给我3分。

我们发现问题出现了。

第一,没有标准,不知道怎么区隔。我让他们花了几十分钟时间写责任感,几乎每个人都感觉写起来很勉强。这5分怎么定啊?有时候5分写出来了,这个4分又怎么写啊?5分和4分有多大区别啊?大家都感觉为难。其实,这种勉强的感觉正反映了他们在实际工作当中是有问题的。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5分什么意思,3分什么意思,那平时给员工打分是怎么打的?有什么依据?我这还给了几十分钟让他们写,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他们恐怕连5分钟都没有考虑过,那你想想,当时他们打分是怎么打的?

平时我们各个公司的考核都是这样的,什么积极性、主动性、团队精神都是一样的。责任感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团队精神也是个筐,什么也都可以往里装。员工根本不知道标准是什么,领导是怎么想的,只能是你打多少,就算多少,谁让你就是领导呢。

第二,扮演领导的和扮演员工的想法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