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师

心理师

心理师

心理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师德 教师 心理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关系学生性格的形成。

我觉得有这么一个案列给我感触很深:老师,你咋能叫我“箩筐”呢?案列中的那位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学生写单词,写错了,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甩起书本给了学生,用一些违反心理学规律的做法来对待学生,不但会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带来工作的失败,伤害学生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失调,产生师生冲突。我们在对待学生时应该具备宽容之心,容忍学生失误,容忍学生范小错误,宽容于教师本人,于学生,都是如此。宽容是广义的。“人生就像画画,画错了不要紧,擦掉再画就行了。”这是上海尚文中学特级教师黄静华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看似普通、随意,却使我们知道宽容要摆脱狭隘的认识,放在更广阔的范围中。宽容是以爱和信任为出发点的。情之深,爱之切。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把师爱融入每一个学生心中,正如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已故特级教师孙维刚,用他一生的执著和智慧诠释着师爱、师魂。正是他对学生的崇高的爱,对后进生的理解与宽容,才使一批批学生大踏步地前进,成为栋梁之才。应该说,宽容是教师博爱的最好体现。严格要求是宽容的挚友。师爱是明智的爱,是教育的爱,是严而不苛、宽而有则的爱。严格和宽容是教育学生的一把“双刃剑”。严格要求也好,宽容也罢,都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应该说,宽容是更高层次的严格要求。宽容是公平的。为师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宽容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孩子都有享受教师关爱和宽容的愿望。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

师德,永远是教师为人处事、教育学生的第一要旨!没有师德,何谈教学?没有师德,怎么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一名教师可以没有很深的文化知识,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的教学成绩,可惟独不能缺的就是师德!师德永远是教师最看重的东西,也是别人最看重教师的东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师德才是看一名教师好与坏的第一要务!

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行业越来越倍受关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家长;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长期以来就形成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就形成心理疾病。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几乎没有人提及这个问题,要不是参加国培,我确实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作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担负着特殊的任务;既担负着和普通教师一样教书育人的使命、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又处于特殊的教学环境,久而久之,教师的心情被压抑、烦躁,从而引起身心的不健康状况,教师队伍建设也自然会遇到许许多多困难。我认为各种因素对教师施加的压力是直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社会因素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对教师这一角色要求就愈发严格、全面。无论家社会、家长的谈论、还是媒体的报道等等,许多都被放大了的大肆渲染。无论对错,都给教师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教师们总是小心翼翼地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家长、社会的要求。这让许多教师,尤其是上了一定年纪且在传统教育第一线奋战了二三十年的的老教师,难以转变。他们疲于适应,力不从心,实感压力巨大。就拿“教师节”来说吧:每年的9月10日教师都要被人们用异常的眼光看教师、异常口气来谈论教师。特别是个别教师的细下事情被人们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来谈论教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其次是学校因素

学校是教师具体实施教育行为的地方,也是压力的发源地。教师直接工作的对象是学生,现今的学生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了。随着社会开放,他们从信息万变的社会上不同的渠道,获得了许多信息,特别一些不良的信息被潜移默化地渗进学生的身心,流进入了他们的血液,加之一些制度的制定,给管理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都认为现在的学生根本不好管理,因此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教师什么没能力了,教学没水平了,学校会上会下都谈论成绩,领导、老师、家长、学生都觉得你不行啦,成绩没达到各自的要求;学生打架、玩闹摔跤伤身,上学放学的路上出问题了,教师应该负责,是教师没有教育好学生、没有管好学生。总之,要说没压力,假的!另外,工作量的加大,教师得不到适当的放松,身心疲惫,也是造成压力的来源。

第三是个人因素

心理师范文第2篇

1.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外,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批评教育 批评方法 批评艺术

陶行知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出值得你崇拜的学生。”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幼儿,用爱的阳光去抚慰每一个幼儿,鼓励每一个幼儿,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每一个幼儿。

教师是幼儿的灵魂工程师,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引导幼儿正确地学习与生活。而这一过程中,教育——批评与表扬等就不可缺少。

批评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潜心学习的艺术。狂风暴雨、暴跳如雷式的批评,在这背后是一株株幼苗被强行折断,一朵朵小花被风雨无情打落。批评可以是循循善诱、巧妙幽默的。润物细无声式的批评,则会让一株幼苗悄无声息地成长,成长为天地间,被路人敬仰的参天大树。“小孩子犯错,上帝也会原谅。”在错误中慢慢成长,宽容孩子的错误,做老师的需要懂得批评的艺术,家长亦是如此。当你在教育中遇到阻碍与困扰时,不妨推开另一扇窗,你会看到阳光灿烂,春光无限……

因此对幼儿的批评,必须讲究艺术,不能伤害幼儿弱小的心灵。

批评是什么?我们的批评能让孩子理解接受吗?如何正确而又科学地批评孩子呢?如何在批评教育后让孩子有所领悟和改正呢?这些问题值得一线教师深思一番。

首先要理解批评。批评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对幼儿进行批评,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将幼儿的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多次重复配对出现,使幼儿以后在类似情景或刺激下,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教师批评幼儿的目的是为了指出幼儿的错误行为并让幼儿不再犯错。据心理学中的认知模式,幼儿首先要接受批评并且理解批评内容,才能将批评内化,从而抑制、消除不正确行为。

其次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批评方式。批评是纠正和预防幼儿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幼儿的批评,要有依据和限度,如果批评方式用得不当,则会导致幼儿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为此,必须科学合理地掌握批评教育的艺术。

一、要关注幼儿身心特点

(一)幼儿的神经类型发育不够完全,他们只能调动全部的防御机制来抵抗恐惧的刺激。对于大声呵斥批评,孩子无法知觉,更谈不上接受了。所以,教师在批评时应保持冷静,并给幼儿冷静的时间。

(二)幼儿理解语言往往具有直观性、表面性,易受非语言情境的暗示和影响。注意批评时不能一味指责幼儿,而应明确指出怎样做才是对的。

(三)据气质类型划分幼儿的个性,对不同类型的幼儿采用不同批评方式。如:抑郁质的幼儿因其有逃避的特点而表露不多,受批评的几率较低。对这类幼儿,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批评应委婉、含蓄。

二、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批评教育幼儿

在批评犯了错误的幼儿时,可以先对幼儿的“闪光点”给予肯定,然后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让幼儿知道你并不是总看到其不对的地方,好的地方也能看到,这是“打”和“拉”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冷处理的方法,即采取冷落或沉默的方式,让幼儿知道由于自己犯了错误,才惹你板着脸或不理睬,这样可以使幼儿自我反省。第二种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这种批评较缓和,要求批评者平心静气,以温和的口吻进行说服教育。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易被激怒及“吃软不吃硬”的犟幼儿。第三种是注意使用身体语言,批评幼儿时,应当眼睛正视幼儿,握着他的手或抚摸着他的头,这样能够达到恩威并施的效果。一方面对他批评,另一方面用身体语言表达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使幼儿认错的勇气大大增加。第四种是鼓励的批评。有些幼儿自卑心理很强,对他们要有层次、逐步深入地批评,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耐心等待,批评话语要带有鼓励性语言,还要抓住他们的优点,不断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如果直截了当,语调激烈,则反而会使他们自卑心理加重。

三、批评或惩罚幼儿要适时

批评是一种否定,没有人喜欢被否定。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权威,被教师批评会极大地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如何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呢?让批评真正有效呢?批评幼儿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场合,那就要考虑批评的艺术性了。

(一)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指出其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孩子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师可以间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评,委婉表示对孩子的要求。

(三)对于孩子的缺点,教师可以不作正面批评,而是寻找好的榜样进行对比鼓励。

(四)批评的艺术就在于因人、因时而异。异的是方式,同的是力求拨动孩子的心弦,使其由自省走向自我完善。

(五)巧下台阶: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留情面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僵局。给孩子找个台阶,帮助孩子下台,化解尴尬的局面。同时不忘提出暗示或事后进行批评教育。

(六)批评要具艺术性,更应注意批评用词,让其穿上“新外衣”,用新鲜的语言来批评。

四、批评要注意频率

批评过于频繁,会使其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批评的同时,要坚持讲道理,帮助幼儿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使幼儿不断增强是非判断能力及抵制错误的能力。

总而言之,对幼儿的批评,是幼儿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正确对待幼儿的批评,能够使幼儿在批评中认识世界,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对幼儿一生的健康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树木需要施肥浇水,也需要扶苗修剪;树人需要关怀爱护,也需要批评帮助。扶正幼苗修枝剪杈是园艺师的职责,批评孩子帮助其改正缺点则是教师的职责。让我们的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心理师范文第4篇

我是28岁的新闻广播员。很多人对新闻主播有很多幻想,觉得她们很美,很能干,拥有现代女性的风姿,所以特别迷恋。我在入行前也很羡慕著名的女主播,到自己亲身体验过后,却发现原来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

比如我梦一样的恋情,我紧张外貌影响形象的压力,怕私生活被无良记者揭开的担忧……这些,都不能向人说出口,只能郁在心里愁。

我早婚,但无法对丈夫忠心,我的理由和借口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大,需要很多爱,他无法满足我,因为他比我更忙,更少呆在家。我像个寡妇或者未婚女人一样自由,心底却压着道德。这是我一直逃避处理的婚姻问题。

去年,我和一个迷恋我的观众粉丝谈起来了,他比我小4岁,我对他无感情,只有。他唤起我青春的记忆、大学年代的自由记忆。我曾经放纵过,现在嫁了,反而觉得生命像失去重量一样,除了每天分秒必争的工作压力,我没有其他存在的感觉。

一天,我接到一段有关心理卫生的新闻,虽然结果没被选来报道,却勾起了我的兴趣。大学时代曾经想过转读心理学,可我无法背弃父母对我的期望,从事新闻,总比心理学叫老人家容易理解。他们希望我能出人头地,尽力替我安排学校、工作,我是没有其他幻想了。连结婚对象,他们也介绍过几个给我,我最后从中选择了现在的丈夫。我不爱他,我只爱自己,爱放任。我明白我任性的本质,我感到生活不如意,感情没着落,工作很有挑战性但代价也很大。我不能做回我自己。结果,我寻找了一些资料,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名单,最后我找上P。

他的温柔魔法征服了我

P比我大5岁左右,看上去还很年轻,是个男人。我原以为是个女的,因为他的名字很女性化(恕我不能公布他的名字)。他一眼认出我是公众人物,却收敛着惊喜的表情,这就是所谓专业态度吗?我心里有点怀疑,天生喜欢下判断的性格开始蠢蠢欲动了。他的眼神有点怪,直觉告诉我,他很喜欢我。类似的场景我是见惯不怪的,很多人喜欢我,这是正常的现实。我装作不以为意,告诉他我的烦恼,希望他能替我解决。我对治疗的期望不大,因为其实我不太相信别人,但正因为这样我希望可以得到专业的帮助,让我放松一点。他故意装作轻松的样子,问我工作上的事,我不太愿意回答,因为不清楚他的为人,要保护自己。

一小时过去了,我发现他是个很细心的男人,拥有异于常人的眼睛和耳朵,我渐渐感到安心,慢慢打开了自我防卫机制,向他诉说我很久没告诉别人的心事,甚至到最后,我竟出乎意料之外向他剖白了几段有性无爱的关系。他没有谴责我,反而让我感到他很了解我,甚至感到他可能是世上最了解我的男人。他的声音很温柔,最后叫我躺在舒服的沙发上,闭上眼睛放松自己,他在我身旁带引我。那段治疗很震撼,我得到很久没有过的平静,甚至感到爱在重燃了力量。我睁开眼睛,情不自禁地问:“你是魔术师吗?”他笑而不答,专业地回他的桌前告诉我可以约下一次治疗的时间。

我的心在融化,我抓紧最后的理智约了时间便离开。我是怕泄露了我另一个没有向他说的弱点:我太容易爱上人,依恋人。我感到我已爱上了P,他是我的希望。

我不要辅导,只要拥抱

往后一个月,我差不多每星期去两三次。我开始变得疯狂,很想依恋他,感到很需要他,由最初我向他诉说自己的事,到后来我忍不住不断问他个人的事,包括他的家庭。他还单身,他曾留过学,到过我一直想去的巴黎。他的世界彷佛变成我的梦。他还是老样子和态度:细心、亲切、温柔、有无限的耐性。当然,我为每分钟付出金钱。但我觉得很值得,可我开始贪婪,我希望得到非金钱交易的关系。我渴求他的拥抱。几次,我借故勾起了感情伤害的回忆哭了,想投向他的怀抱,想他动情抱住我。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是因为专业还是因为他不喜欢我?

讨厌的专业!我不需要心理辅导,我只要一个拥抱、一点温柔,让我躲进爱的梦中就足够了。他是明白我的欲望的,我深信他是知道我所想的,可是他没有回应我。我开始在心里埋怨他,每天茶饭不思想念他,希望得到他的爱。寻找治疗的结果是,我比治疗前更心不在焉,甚至做错事被老总骂过。也许我是太疯狂、太没理智了。我到底想要什么?他的爱?他的性?我不相信他没有爱上过我,没有对我动过心。我有让男人崇拜的条件,我有让人迷恋的理由,因为我是优秀的,我不能相信他对我可以无动于衷,想到这里有点受伤。我开始发短信给他,暗示我的挂念、我的爱。最初他回复我,后来他不再回我了。我等待他的回音等得很痛苦。他为什么对我那么残忍?我再去找他,他的助手说他放假一个星期,我差点骂出口。我失控了。他为什么丢下我不理?他是我的治疗师啊,他不能这样对我的。他令我更痛苦,他要负责任。

咨询师的引退

然后,答案来了。他三天后通过助手发了一封信给我,是很专业的心理评估报告和转介治疗的信,说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他认为我需要寻找进一步的治疗,建议我到医院去见精神科医生,那里才能开药方给我。他说我需要的是药,鼓励我要努力治疗自己。这算是分手信吗?他不再想见我了?他是真的无动于衷吗?我很想找他问个究竟,甚至很想直接向他示爱。

但我最后的理性阻止了行动。我毕竟是个公众人物,这样下去会被他及助手说闲话,会影响我的事业和形象。我讨厌自己的理性,讨厌自己不能不顾一切去爱。素黑,请你帮助我。他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我还有希望吗?

素黑心性治疗:

最近,我在香港做了一次心性治疗的演说,题目是“迷失,放不下”,其中讲到原来很多客人表面寻找治疗,其实是想借尝试寻求治疗的表面努力,印证受害者的宿命。努力过是真的,不过却错用了心力,方法不对,白费工夫。甚至有些人患上“治疗师强迫症”,觉得某个治疗师很适合自己,会明白自己,结果变成依赖,不想放过这个世上唯一明白自己的救世主,却演变成迷恋、依赖,见不到他便作贱自己,非得要和对方建立亲密的、独占的关系才满足。这是非常病态的想法,也反映他们根本忘记治疗的目的,只借治疗放纵自己。

爱最怕一厢情愿、自作多情。爱上治疗师,或者强烈想依赖治疗师的人,归根的问题是放不下执著。他们害怕孤独,难奈寂寞,不断寻找能同情他们,为他们付出爱的人。通过利用电话、电邮和爱情接触猎物,交叉感染他们负面的情绪,等待被爱,被照顾,被怜悯,然后可以名正言顺地担当病人的角色,自得其乐。

这种情况在我的临床情绪治疗个案中屡见不鲜。像无花果这样的迷失女病人多得是。有趣的是,她们大部分表面上很有文化修养,学历很高,担当着独立的事业,拥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外表和前景。可脱下工作的面纱,她们又是另一副模样,害怕没人陪,否定生命的意义,骨子里不爱自己,不爱目前的工作、生活模式,很想找人倾诉,但碍于道德压力和面子,很难找到表达自己内心的对象。所以,她们会找治疗师、老师、医生等专业人士帮助,表面上建立她们积极的形象,内里满足自己释放一直希望扮演的弱者角色,平衡自己。多么复杂的心理结构!

心理师范文第5篇

很遗憾,我不想当透明人

毕小方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任男友。我们相识的方式相当老土: 朋友介绍。第一次见面,约在东湖边上的一个亭子里。我提前5分钟到达,坐在亭子里看风景,等待毕小方。

约会时间过了5分钟,毕小方才出现,果然帅气儒雅。他说对不起,路上堵车。接着又说,现在武昌比汉口还堵。我心里偷笑着:编得像真的一样。毕小方见我不吭声,有些抱歉地冲我笑笑。我出其不意地说:其实,你没有迟到。他一愣,脸上的表情有些张皇,又很快稳住了阵脚:愿闻其详。

我眯缝着眼,得意地欣赏着帅哥的窘态: 其实你早就到了,你在远处观察我,看是否漂亮是否优雅;过了约定的时间,你仍然在观察我,看是否有定力是否有耐心。

毕小方不动声色地吸了口气: 果然是心理大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我浅浅一笑: 是你的脸、你的细微动作告诉了我这一切。你说到堵车时,下意识地摸了摸鼻子,说明不是真话。而你见到我时,眼里有熟稔感,说明不是第一眼。

毕小方的眼里放射出欣喜的光芒,那是一种棋逢对手的欣喜: 翩然,你真是个聪明的女孩,不仅仅漂亮。我也赶紧回报他: 你呢,帅气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细腻审慎的心。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两个玲珑剔透的人,就此拉开爱的序幕。他很喜欢让我猜他在想什么,每当我猜中时,他就会轻轻敲着我的脑门:你这个鬼灵精!而后,猛扑上来吻我的唇。琢磨一个人,本来就是我的强项。

一次朋友聚会,毕小方一反平素的矜持,表现得格外活跃。话多,且妙语连珠,还扯到了他前不久的一项研究成果上,引得大家好一阵恭维。席间朋友大刘说做项目还缺些银子,他立马表态帮着凑,少有的慷慨和热情。

回家的路上,我说,你很喜欢她是吧?或者说,仰慕?我说出了席上一位女人的名字。他握方向盘的手一抖:哪里的话?我看着他的侧影:“你已经回答了。一个男人,当有自己非常喜欢或是仰慕的女人在场时,才会有你今天那样的反常表现。而你不经意的眼神告诉了我,她是谁。”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我说别紧张,我没说你爱她。他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惊慌,有些像午夜里见了电视机里爬出来的贞子般,神经绷到了最紧的弦上。

一个周日,我俩猫在家看碟,是部美国片。中途,我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时,电影仍然停留在我出去时的镜头上,毕小方的目光有些躲闪。我暗笑,跟我玩,你还嫩着呢。我俯身看着他的眼睛说,你也不用慌张啊,你不过悄悄把碟倒回去,把那几个女子裸泳的那一段,重新仔细看了一遍。

毕小方的眼里,出现了一丝哀求:你像一颗随时能将我透析粉碎的定时炸弹,我得战战兢兢地伺候着。我说你这又是何必?我并没有责备你的意思啊。

毕小方的手机,以前一直习惯放在前面口袋,有一段时间,不知不觉移到了后面口袋。我说,你这段时间,是不是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感觉以前离得远的朋友,现在却觉得很亲密;而原来靠得近的朋友,却感到疏远了?

他睁大了眼睛:正是,你怎么知道?我不屑地笑了笑,说要不我们来做个心理分析?他连连摆手:饶了我吧,一听你说心理分析,我就头大,我闪了哈。

没想到,他却彻底闪出了我的生活。他离开了这座城市,走得迅速又决然。他在QQ上给我留言:翩然,你是个聪明的女子,可是我不想在喜欢的女人面前,当一个透明人。爱情少了神秘,就失去了光环,还是爱情吗?

我愕然,我无法控制地要揣测别人的心理,这仿佛是我的天性,深深地融进了我的骨子里。

心理游戏,钻进你的脑子

和毕小方分手后,好长时间我才缓过劲来。这以后,又有了从网上“下载”的男友丛林。

丛林,机器人设计师,长相有些像刘烨。说是网上“下载”,其实,更准确地说,丛林是作为求助者家属进入我的天地的。丛林的妈妈丧偶后抑郁失眠,丛林在网上四处为她求医,最终她在我这里走出了心理困境。出于感激,丛林跟我有了比一般医患关系更为频繁的接触。

丛林性格外向,属于多血质的那种,情绪想法都写在脸上,这倒省得我用心去揣摩。从毕小方的教训来看,我不能很明显地分析丛林的心理了。但对我恋着的男人,总不能一无所知吧。平时我对心理咨询室的每一个求助者,都要了解得一清二楚: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恋爱史、职业习惯……我不会审犯人似的,逼他对我坦陈他的甲乙丙丁。那样,也太拙劣。

我喜欢拉他做各种各样的心理游戏,很轻易就把他的生活习惯、待人方式、心理需求弄得清清楚楚。偶尔,还能套出他成长中的遭遇、对爱情的心态呢。

那次做日光浴时,我随口对丛林说: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另外一个字,把你想到的第一个字告诉我吧,要快。丛林答:白,今天的日光白白的。我笑了,开心地吻了他一下。答白的是最好的人;答田的是比较坏的人;答甲是最狠的人;答申是最滑的人;答旧是最毒的人;答旦是最懒的人;而答目,是最想的人。

我把答案告诉了他,他坏坏地笑起来,对着我的耳朵说: 其实,我想到的第一个字是目……

丛林是个淘气贪玩的大男孩,很配合我的心理游戏。我从方向选择看人生布局、从吃鱼位置看花钱态度、从动物好恶测爱情心理、观驾车方式知男人个性,还巧妙地测了他对爱情的忠诚度。很快,我就对他了如指掌,他一个细微的动作,我就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对不起,我并不是你的病人

两颗心,就在这简单纯澈的交往中,慢慢贴拢了。我常常想,也许我会和他,就这样快乐安宁地走完一生。

这种安宁的打破,源于我对丛林心理健康的怀疑――我怀疑他有心理疾病。

丛林用的手机,是三星D908滑盖的那种,他很喜欢反复地把手机盖滑上滑下,一会儿也不停歇。我说你能不能不滑它了?他笑笑,停一会儿,但仅仅是一会儿,又下意识地滑起来。

这不就是明显的强迫动作吗?我开始探究他患“强迫症”的原因。我反复问他:小时候,父母对你是不是要求特严格?你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是不是追求完美?觉得压力特大,经常为此而困惑?丛林乖乖地回答着我的问题,但有些疑惑:翩然你怎么老问这些?

我开始按强迫症对他施治,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来解决他的心理冲突,同时采取行为疗法控制他的强迫动作。丛林不知道我唱的哪出戏,有些莫名其妙。当我让他箍一根橡皮筋在自己手上,有滑盖的意念就用橡皮筋弹自己时,他终于明白了:原来你拿我当强迫症啊?你这个心理咨询师,真是草木皆兵了!其实我只是跟女孩子接触时有点紧张。

强迫症是排除了,但我对丛林的心理健康,还是不太放心。毕竟他的母亲得过抑郁症,心理问题遗传因素很大,而且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有一个与丛林工作性质相同的男人,由于长年研究机器,得了心理疾患,思维逻辑很幼稚,孤独冷漠,还时有纵感。

看完《投名状》和《集结号》后,素来不轻易为剧情感动的丛林,一次又一次地跟我讨论庞青云和谷子地这两个悲情英雄,显得同情而敬仰。他的电脑桌面,还换上了这两人的特写。他的屋子里,也贴满了这两部大片的剧照。

“英雄崇仰症”?我赶紧查找资料,着手对丛林进行心理矫治。这回他很快识破了我的“阴谋”,他说你又拿我当病人了是吧?你就不能从正面解读我的举动吗?我的工作机械而单调,久而久之,我担心我的激情会被磨灭掉。我寻找机会焕发激情,释放情感,这不正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吗?

一席话说得振振有词,头脑清晰,情绪平稳,击得我无言以对。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放松对他的心理干预。他变得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焦躁。有几次,还跟我大吵起来。这使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果然,在他看似平静开朗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焦虑狂躁的心。

我们养过一只流浪猫,我命名为丛小毛。丛小毛很贴丛林,每次丛林离开它去上班时,它都要喵喵地叫唤着,很不情愿的样子。我说,这个丛小毛,该不是有分离恐惧症吧?丛林狠狠地瞪我一眼:你又来了!跟我扣帽子还不算,还要跟小毛贴标签!在你的眼里,连动物都不正常!

我也狠狠地瞪着他:我看你,就是有点不正常!丛林把丛小毛放到沙发上,冲我大吼起来:如果我不正常,也都是给你逼的!我不说话你说我抑郁,我话多你说我焦虑,我不小心划破手指你说我有自伤情结,我让你摸摸我你说我有皮肤饥渴症!动不动就跟我来精神分析,挖我的童年阴影,找我的家庭背景,我受不了!真的受不了!我已经无法轻松地与你相处,你让我惊恐,我害怕再这样被你当成病人,也许我就会真的疯了。

看着盛怒的丛林,我困惑了:这是那个阳光活泼的丛林吗?原来他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