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床护理科研

临床护理科研

临床护理科研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第1篇

目的:建立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教学路径,并且研究教学路径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建立妇产科临床护理的教学路径,将2013年-2014年的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46名实习护生为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2013年43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出科综合考核成绩,同时结合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议。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出科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护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对教学路径有着较高的评价。结论: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能够提高妇产科护理教学的质量,引导实习护生更好的完成实习,避免了传统带教的随意性和重复,促进带教护士与实习护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

妇产科;教学路径;临床护理教学

临床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诊断的过程、护理过程、治疗等与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提高实习护士的专业能力,培养他们的个人良好的行为和态度,从而更好的掌握护理教育和实践操作技能。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为妇产科输送更为专业的护士。由于妇产科的护理对象相对其他而言更为特殊,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苦难。随着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不仅发展,临床路径的建立和应用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还能够减少护理医疗费用、改善医疗护理的质量,本次研究对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和应用进行研究,分析适应我院发展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和2014年在我系妇产科实习的89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的46名实习护生为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进行实习;2013年的43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式进行实习。两组实习护生的年龄、学习时间、文化水平等基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2014年46名实习护生为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2013年43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出科综合考核成绩,同时结合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议。

1.2.2实习方法

对照组的43名护生,采取传统带教模式完成实习,护生进入妇产科后,护士长指定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带教老师,以跟班制的方式进行实习,而带教老师则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随机带教。完成实习后,在出科前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其中专科理论和专科操作各占考核的一半。观察组的46名护生,采取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完成实习。护生进入妇产科后,教学组长进行入科介绍、实习的要求以及出科前的考核方式,根据护生的不同特点和层次,进行临床带教老师的安排。而带教老师在既定的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基础上进行带教,而出科前的考核包括护生平时的表现(20%)、专科操作能力(30%)、专科理论知识水平(20%)以及护理病例和健康教育个案(30%),同时结束实习时,调查临床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议和意见。

1.3统计学分析

整理两组实习护生出科前考核的成绩,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采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实习护生的出科综合成绩观察组

46名实习护生中,90-100分的人数为29名(63.04%);80-90分的人数为17名(36.96%);对照组43名实习护生中,90-100分的人数为12名(27.91%),80-90分的人数为21名(48.84%),70-80分的人数为10名(23.25%);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实习护生出科成绩发现,观察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为明显(t=4.43,P<0.01)。

2.2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意见

25名带教老师和46名实习护生参与了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调查,其中有4名带教老师认为临床护理教学路径难以较好的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及考核方法缺乏较好的客观性、教学的目标明确性有待提高,但24名带教老师认为通过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在实习护生的调查中,所有实习生均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教学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且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学路径模式的评价较高,肯定了临床教学路径模式的作用。

3讨论

3.1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

我系实习护生妇产科的实习周期为10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4周的妇产科实习、2周产前护理实现、2周产后护理实习以及2周门诊实习。首先,实习护生入科1天后,进行科室的介绍以及病区的参观,明确他们的职责,告知妇产科的管理制度以及实习的主要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如何3-5天时,学习病人接待手续,掌握基本护理操作,能够正确书写护理病例;其次,4周的妇产科护理实习。通过跟班学习、查房、讨论等方式学习妇产科常见病案,熟悉掌握基本护理操作以及健康指导和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小结,完成1份护理病例和健康教育个案,在最后一周内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第三,分别完成2周产前和产后的护理实习;最后,进行为期2周的门诊实习。最后一周内,完成出科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

3.2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应用

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改模式的应用,能够提升临床教学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出科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该模式能够引导临床教学,减少传统教学中的随意性和重复性;最后,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还能够激发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护理临床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韩净 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舫.加强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中外医疗,2014(07).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综合素质;医德医风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94-01

肾内科临床护理是一项操作性强,需要丰富经验和很多技术作为支撑的工作。实际操作反应的是动手能力,而丰富经验和技术则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临床护理教学就是使学生从基础理论学习向实际临床工作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经验和技术的一个方法。探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为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贡献。

1 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思想道德品质永远是指引人们前进的重要风向标。只有具有高尚品德、优秀情操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体现出完美的奉献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服务效果达到最佳。肾内科临床护理,就是一个服务广大患者的“奉献性”工作,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具有奉献精神、满怀服务热情。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教学工作中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技能水平,随时把握学科前沿知识,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增加信息量,更新知识组成,使教学质量得到加强和改进。在学生的实习期间、临床见习、临床带教的时候,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如何护理患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医德医风的培养。让学生在思想深处充满服务意识,时刻清楚认识到患者既是服务对象,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上帝”,也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要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热忱的服务,赢得患者的认可,融洽上下级的关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良好医德医风的新时代优秀临床护理医护工作者。

2 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

肾内科临床护理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相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门学科需要相对较强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同时作为一门临床课程,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不论是专业性还是实际动手能力,又恰恰是教学中的两个难点。因此,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以深入浅出的方法,将覆盖面广、内容复杂的肾内科知识尽量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随着医学科学越来越高度综合、高度分化,更加要求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综合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肾内科临床护理知识,仅从知识层面上来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果在教学中不讲求方法,一味地“照本宣科”,或者为了教学而教学,肯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精华,同时大胆创新,改变思路。特别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应该充分利用到教学中。比如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还可以将单调、枯燥的专业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全面了解护理的前沿发展动态,抓住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进入实际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方面引导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走向临床,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回归基础理论的思维,这样就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起来,实际工作以理论为指导,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巩固。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大胆放手学生去做,但同时又不能放任自流,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又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出现。

4 讨论

在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要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的精华,以理论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作为重点,以良好医德医风为培养目标,保证学生成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努力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随时更新前沿知识,与时展步伐保持一致。当然,在教学中还需要继续探究,不断思索,为今后的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书华,姜小鹰,邱小雪.临床路径在肾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17):1583-1584

[2] 叶静.浅谈肾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体会[J].激光杂志,2008(29):86

[3] 饶春燕.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肾内科本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102-103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临床应用;护理

近年腹腔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对于妇科常见良性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诊断作用,具有术后创伤小、手术简便、出血量少、疼痛轻等优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赞扬。

1妇科腹腔镜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是用于腹腔内检查和治疗的内窥镜。其实质上是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包括腹腔镜、能源系统、光源系统、灌流系统和成像系统[1]。妇科腹腔镜检查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效果较好的手术手段,其广泛应用于输卵管切除术、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等妇科急腹症,同时应用于治疗输卵管病变、盆腔病变、不孕症。可以直视下行宫颈管、子宫内口、宫内膜及输卵管开口进行观察,并对宫腔内的生理及病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诊断亦可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比传统的刮宫、B型超声等对宫腔内影像的了解更直观、准确、可靠,可更准确地取材送病理检查[2];也可在直视下行宫腔内的手术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方法来说,具有并发症发生几率低、手术创伤小等优点,患者能在术后快速恢复正常生活,且不会在腹部留下明显疤痕,应用价值较高。

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虽然腹腔镜手术在运用过程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其引起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原则有很多,包括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操作者熟练程度、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等[3]。相关研究证实,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大约在0.8%~6.7%[4]。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主要有高碳酸血症、腹内空腔损伤、胆管缺血性狭窄或术后出血等。因此,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还要做好对患者的手术护理,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3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3.1术前心理护理 虽然,临床上腹腔镜手术已得到普及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仍有不少患者对手术方式、手术预后效果等存在疑虑。因此,护理人员就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选择合适的言语、方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从而积极配合手术。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3.2术前准备 ①皮肤准备: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手术位置进行严格的消毒,彻底清除腹部污物,保持皮肤干爽清洁;同时如果患者皮肤有损伤,则要在伤口愈合后进行手术,防止发生伤口感染。在进行消毒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患者舒适度。②会准备:为了预防手术过程中阴道细菌进入腹腔,在进行子宫切除术时,护理人员要提前1~3 d先对患者的阴道、宫颈进行必要的消毒,如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恰逢经期,要通知医生,术前备皮[5]。③胃肠道准备:患者术前1 d,护理人员应让患者食用易消化、清淡、少渣的食物,并在术前12h禁食,手术前1 d晚上要利用温肥皂水对患者进行灌肠,并在术前1h服用250 mL温开水。

3.3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要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待患者身体无反应后,帮助患者摆放合理,以患者的舒适为主,并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另外,术中护理人员还要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通知患者进行抢救。

3.4术后护理 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CO2气腹下进行,而当患者身体吸收CO2过多时则可能导致高碳酸血症等后遗症,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后要密切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测定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吸氧,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若患者在术后出现咳痰、恶心等症状则根据医嘱给予相应药剂进行治疗。患者出现出血、腹痛、会阴疼痛等症状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3.5相关并发症护理

3.5.1输尿管损伤 腹腔镜手术的范围较广,涉及到患者的膀胱、输尿管等多个临近脏器,易引起输尿管损伤,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输尿管情况,认真记录术后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流量、性状等,并且保持引流管畅通,如果患者引流液变为淡红色或有阴道流血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5.2术后出血 术后出血是腹腔镜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多是术中操作不当发生意外损伤,轻者表现为穿刺口出血,重者则会发生内出血,引发休克。因此,术后24 h内,护理人员要密切监视患者穿刺孔渗血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处理渗血情况。若出现大出血、休克、血压急速下降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5.3皮下气肿 由于腹腔镜手术是在CO2气腹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患者术后可能会由于腹内压增高,而导致皮下气肿。此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增加血液循环,帮助CO2排除、吸收,减少临床症状。

3.6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6 h内禁食,待肠胃功能恢复正常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加强患者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7出院护理 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健康宣传教育,叮嘱相关注意事项,确保康复治疗效果。

4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其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恢复效果好等优点临床上广泛应用。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不断进行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和提高,不断完善护理业务水平,从而真正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蔡伟萍,黄叶莉.妇科腹腔镜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2,18(13):1142-1144.

[2]黎建青,任小青,何明珊.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及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9,7(13):1205-1206.

[3]张铭.腹腔镜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5:300-302.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第4篇

胃肠外科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认识胃肠手术的部位,合理的完善中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控制。这样的患者一般在手术后需要进行插管,通过对胃管相关的胃肠控制管理,逐步完善胃部减压过程控制,改善患者胃管的引流情况,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引流,实现合理的病情形状控制管理,同时加强临床性护理观察,及时进行引流管的位置调整过程控制。在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胃管护理操控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使他们建立良好的胃管护理操作认识的心理状态,对插胃管会造成的疼痛有一个心理准备,并注意观察患者,防止其私自拔管。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胃管,提前检查围观是否出现破损或漏气问题,对胃管进行合理的准备控制。在插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控制患者保持一定的姿势,让患者做吞咽的动作,逐步完成插管的整体过程控制。如果患者对于咽喉的刺激问题较为敏感就比较容易出现呕吐现象,需要停止插管,静止一段时间后,按照之前的操作步骤,重新进行系统化的操作过程控制,保证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插管控制过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的患者根据其身高比例大小,需要进行不同长短的胃管进行插管,插管完毕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固定,防止因患者的误动造成胃管滑落的相关问题。完成胃管的操作后,需要对胃管的一端和另一端进行合理的引流器连接,保证合理的操作过程控制,实现完整化的、合理化的连接,防止出现漏气或邪气的问题。连接完毕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胃管的注意问题嘱托,对患者插管后的情况进行定期的观察,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防止出现相关的问题,一旦出现需要及时研究并调整,防止出现错误操作,影响外科护理过程效果。

二、临床医学上血管外科的护理过程控制

血管外科的整体护理工作在实际的外科手术中分类较多,其中包括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疼痛护理过程、康复护理过程以及专项外科护理过程控制。通过对血管外科手术中的相关技术进行合理的过程控制,实现患者对造血干细胞的血液治疗过程控制,激光手术治疗、血管微创手术治疗以及ACT的仪器手术的数量使用等等。通过对相关的治疗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认识到相关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各个环节,对血管中的相关护理过程进行合理的研究,加深综合性的护理人员的相关技术知识的学习,改善临床医学外科护理中的相关医疗护理设备,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整体护理步骤的明确管理,改善患者对于外科手术及术后的相关情绪控制,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控制管理。四、清洁灌肠的外科护理技术控制清洁灌肠是对人体从到直肠和结肠部位的清理,通过注入一定量的液体,加强患者肠道的清洁效果,实现有效化的排便和通气过曾控制,新的官场技术采用的外科护理工具有硅胶肛管、双腔球囊导尿管、防止漏气的灌肠器、电子灌肠仪以及小儿灌肠器等等。不同的方法进行灌肠是对于不同患者的外科病患情况和患者的要求来确定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患者采用头低臀高的角度或侧卧的方式,静待插管患者的结肠后,进行灌肠液导入工作,从而加强灌肠液的整体效果。当灌肠液进入患者体内后,将管抽出,方便患者排便。灌肠液由于具有刺激肠壁的功能,会促使患者很容易的进行排便。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控制灌肠管的插入位置和长度,对灌肠液的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保证患者可以收到较少的伤害。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特殊患者,无法自行完成排便控制。在灌肠过程中需要降低灌肠的压力,采用缓慢的少量操作,实现合理的逐步灌肠,逐步排便的过程,防止造成结肠宿便无法排除的问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缓慢过程控制,不要过度的频繁操作,逐步灌肠液的体温和灌肠液的速度。灌肠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观察患者的整体生理状况,进行合理的临床过程护理认识,防止患者在身心上受到强烈的影响,实现外科护理的心理关怀。

三、结语

临床护理科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内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42-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心内科疾病患者的年龄跨度较大、病情复杂的特点,因此心内科的护理更具有其复杂性。因此,作为医疗工作的关键环节,护理工作要努力适应现代化的总体趋势,向心内科住院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疗效果。我们根据168例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总结了我们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选定我院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68例,其中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42~72岁,平均(49.3±8.7)岁。心绞痛患者38例、冠心病患者94例、心律不齐患者16例,心肌梗死患者20例;伴发高血压病患者74例、糖尿病患者29例、支气管哮喘27例。

1.2 改进措施的护理。

1.2.1 心理护理。心内科患者经常出现恐惧、抑郁、焦虑和绝望等负面的心理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不利于患者的护肤。对此,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症状,我们认真评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要应用安慰、鼓励等手段为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并清晰透彻的为其分析病因以及治疗后进一步的发展趋势,为患者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尽量降低负面的心理反应,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患者从心理上建立康复的信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生活状况,比如睡眠及进餐情况,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等,对发现和了解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解决。因为护理人员的安慰带有权威性,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安全感,以此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1.2.2 特色护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例如,对患有皮肤水肿的患者,经常协助患者变换,并保持床单的卫生整洁,预防褥疮发生;对患者因为呼吸困难而造成的发生口干口臭,应加强其口腔护理,提醒其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液清洁口腔;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很好的卫生习惯,不愿开窗通风,再加上家属的频繁探视,导致室内空气浑浊,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保持病房内空气良好的流通,并保持良好的温度、湿度适宜,预防交叉感染,创造一种温馨的人性化环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详细的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此能够有所了解。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还要做到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中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原因、病情发展以及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提高责任感,使得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够让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1.2.3 营养护理。患者在患病期间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原因,大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并在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食现象,我们在护理时要为患者准备一些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尽量的避免用力进食或咀嚼,并建议患者做到少食多餐,每餐不必过饱,这样既能够为患者提供身体做需要营养而又不会导致过分的劳累。

1.3 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采取改进后的综合护理后,使护理人员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思想和服务理念,护理工作在整个实验期间的明显减少了护理差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68例患者经过治疗及上述护理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39例(82.7%),有效(症状有所减轻)21例(12.5%),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8例(4.8%),总有效率94.2%。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医护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1.4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以(X±S)的形式表示数据均数,计数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各指标率的变化结果采用组间的X2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2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活动,既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要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专业的护理环境。作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要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良好运行,就必须要以护理的质量为核心。由于心内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这就要求接诊的护理人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的了解病情,并及时有效地做出护理诊断。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既要全方位地考虑患者的病情,又不能忽略那些潜在的护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新项目的引进,使得护理工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医院应该经常性的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尽量避免由于对护理仪器操作的不熟练而带来的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护理人员还应学习和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院心内科实施改进护理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护理模式,提升了护理工作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凭借护理模式的转变,进人本科室的患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怀。改进后的综合护理方式,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护理需求,真正解决患者的难题,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