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规划的必要性

投资规划的必要性

投资规划的必要性

投资规划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理论;项目投资管理

一、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简介

工程项目投资管理指的是依据项目管理理论,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并结合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所需实现的具体目标所确定的企业工程的投资管理内容标准。在这个项目投资管理标准中,企业需要把控好整个工程各个环节的投资和管理,将项目投资管理与工程的建设共始终。另外,在企业投资管理的方案里,必须确保各个环节合理有效的进行,在合理规划且保证工程质量问题的同时,防止工程的推后和延期,减少成本的耗费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二、工程项目投资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方案

(一)工程项目筹备阶段

工程项目的筹备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开始,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在工程项目筹备阶段中,由于其自身的重要性和贯穿性,所以筹备阶段中企业必须全面考量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管理方案。规划投资管理方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针对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必须结合实际和市场需求,在市场营销方面做好充分的调查和记录,全面了解工程项目建设所需的物资和人力等方面的供应状况和市场对投资管理的要求。二,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必须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到工程项目实地考量,结合工程项目当地的地理环境等因素,考量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限制条件等,做出合理的项目规划。三,项目工程的筹备和规划还要确定好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应该用到的机械设备和技术,保证机械设备和技术能够符合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问题。

(二)工程项目开展的准备阶段

工程项目在规划好投资管理方向和内容之后,在工程项目开展之前,要确定好项目投资管理所涉及到的项目招标问题。项目招标问题是工程项目实施的核心,在确定招标方案之后,要全面考量市场上的投标公司,根据不同投标公司的特点,结合自身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选中适合企业项目工程发展的投标公司。另外,要给中标公司一定的制定工程项目建设的设计规划时间,在此期间对中标公司的规划进行有效的监控。规划方案必须要求中标公司制定出多个设计方案,然后选出最优方案。另外,在规划方案的设计中,必须确保方案符合实际,保证质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要求设计方案另附一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的解决方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工程项目建设阶段

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和关键,项目建设阶段必须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在这个建设阶段中,是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重中之重。项目投资管理应从工程项目建设的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包括对工程建设的投资采购管理和施工各环节的投资管理,涉及面广且重要。所以在该阶段中,项目投资管理人员务必全面跟踪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把控和监督投资管理方案,不能随意对投资管理方案轻易的更改,使各环节的建设工程符合投资管理方案内容,减少不必要的物资和人力的浪费。另外,企业投资管理人员还要考察实际施工建设中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确保每个环节的建设符合施工要求,保障投资管理方案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工程项目的完竣阶段

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投资管理往往会忽视对工程项目完竣的检查工作。但这一检查工作实际上是发挥投资管理的有效和关键作用,要求投资管理人员按照图纸和规划对施工完竣工程一一比对,确保施工的各个环节符合规划方面和设计图纸的要求,从而保证投资管理方案的有效性,减少忽视方面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整修和浪费,从而减少了对投资的支出,并且有效确保了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要求。

投资规划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网投资规划;投资效益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目前,对现有电力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破除电力行业垄断、开放市场和企业市场化发展是改革方向,电力企业要在市场中持续发展并占据有利地位,需认真盘算取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发展。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发展,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规划时,更要综合考虑电力市场效益和电网的建设成本,遵循安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如何在满足供电安全稳定可靠前提上,以最小的建设投资获获取更大的投资效益,是新形势下对电网规划提出的重要课题。要做好电网规划,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投资效益。投资效益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针对电网投资成本,比较不同的规划方案,并利用效益指标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及经济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优电网投资规划方案,在电力系统的规划中加以广泛应用。

一、电网投资规划的主要模式

传统的电网投资规划模式侧重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单一项目角度对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并没有对整体的电网规划方案进行分析。但是近年来,电力市场化趋势加强,除安全性以外,电网规划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投资风险因素、投资效益等多个方面。电网投资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综合投资成本随电网线路增多而降低,所以电力企业会选择扩大电网结构,对电网系统进行扩建,但是由于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相等,因此扩建时边际收益较小,电网运行的总收益小于总投资。而且,在实际规划中,扩建的电力线路类型选择范围有限,电力容量呈阶梯式上升,企业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直到线路满载时才能收回成本。此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电网调整、建设新的发电厂、电力设备老化、国家政策变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投资规划的规模效益并不稳定,无法保证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新型的电网投资规划模式是在选择决策方案时进行投资效益分析,即在进行投资活动时比较投入与产出、费用与利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电网投资效益规划具有长期性。一方面,电力系统的使用时期很长,其投资效益对国民经济具有长期影响;另一方面,投资效益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以准确评价。第二,电网投资效益规划具有整体性,一方面,电网投资要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统一局部投资与全局投资;另一方面,电网投资规划的初期投资效益与长远效益也形成一个整体。第三,电网投资效益规划具有综合性,包括经济效益、政治社会效益等,同时又具有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而且不同的投资效益是相互联系的。

二、电网投资规划的现状

现阶段,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投资规划时,虽然采用了一些科学方法对电网投资规划进行了分析,进行投资估算统计,但这种分析方法仅仅依靠粗略计算建设电网需要的设备造价,比较电力设备投资分析方案的经济性,虽然直观简便,但是具有明显缺陷,并没有考虑到投资回报率,导致企业资金不堪重负,资产负债率上升。因为电网规划的投资效益不仅与电力设备有关,还包括电网运行中的电量销售情况和运行成本。而且,这种分析规划方法并没有考虑到投资的时间因素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此外,这种分析方法也并不精确,没有计算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维护费用和建设资金融资成本,导致后期维修费用和利息支出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简单的经济分析方法选择出的电网规划方案,虽然在建设初期看不出对电力企业的投资收益和运维成本的明显影响,但是电网规划时依据的参数和条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使得电网投资规划方案在具体实施后并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甚至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对电网投资规划方案进行投资效益分析,通过多种有效的投资效益指标对电网投资规划方案进行评估。

三、构建投资效益分析模型

结合电网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网投资的成本和利润进行准确评估,对未来销售的电量和形成的资产进行预测,综合考虑投资方案的经济风险,能够引导电力企业进行科学、理性投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在分析电网规划方案时,要构建投资效益分析模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评价指标。有效的经济评价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电力企业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投资电量比,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和线路损耗,对电网进行投资取得的最大预期销售电量;在计算电力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时,使用内部收益率进行评估,这项指标反映了电网规划的动态获利能力;利润增长率,对电网进行投资扩建后,该年度利润比上年度利润增加部分所占的比率。

四、投资效益分析模型在电网规划中的具体实施

在对电网进行投资效益分析时,主要使用专业的分析软件对电网规划进行经济评价,包括计算财务净现值、电量加价、投资回收期、利润增长率和敏感性分析。以某地区电网规划的实际数据为例,计算分析电网工程的投资效益。该电网建设资金的贷款利率为6.12%,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5.89%,设备折旧年限是20年,折旧率为5%,基准收益率为7%,内部收益率为8%。

基于财务部门的现金流量表,通过内部收益率,利用计算软件得出该电网若能进行电价加价0.029元/千瓦时。在电量加价的基础上,计算出该电网规划投资静态总金额为14277.16万元,动态投资总金额为14626.66万元,投资回收期限为17.2年,投资利润率为3.23%。表明该电网规划电量加价的压力较小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构建并应用投资效益分析模型,能够避免在电网规划时投资过度,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未来价值创造能力以及现金流,使投资规划更具有科学性,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通过论证和建立电网投资规划与投资效益分析指标关联模型,丰富电网投资规划科学评价体系,追求投资建设的整体效益,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投资电量增长比、资产负债率、投资回报率等指标,确定最佳的规划方案,能够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证,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投资规划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利用的关键是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源整合利用体制,实行资源整合利用的主体公司化运作。为促进资源整合利用迅速发展做出重新整合城司的重要决策,这无疑对资源整合利用,投融资体制改革,按市场规律经营城市资源、推动经济与社会事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创造了良好条件。城司作为政府的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利用和投融资主体,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立足创新、科学发展。

一、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利用必须培育经济主体

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整合等同于经营企业,城司必须组建成经济实体,代表政府作为出资人,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为城市资源整合利用和城市建设融资和投资。一是使政府掌握了主动权;一方面较好解决了过去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利用无专门机构管理,致使城市的公益性、基础性、引导性、长远性和非盈利性的项目,难以找到资金,即使有项目资金,配套资金的缺口也很大的难题,形成了城市的公益性、基础性和带动性的投入由政府筹集的专项资金解决,经营性投入的土地,房地产等盈利项目做支撑,两者互为补充的呼应机制,从体制上保证了雪球越滚越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实现了政企分开。城司是市场主体,将来不需政府担保就可独立引资、融资、借贷,独立开展经济活动,摆脱了政府的无限责任。二是突破了资金瓶颈,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三是引入了市场机制。原城司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一,则运动员与裁判员一体,难以引入市场机制。现城司与政府职能部门分离,则推进彻底的招投标,产生了1>1的效应。

城司实行城区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利用经营项目公司化运作势在必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除港口、码头等设施不允许外商独资,铁路、公路、电力等设施必须由中方控股外,其它建设市场都可以放开。城司在城市建设上要打破一元化体制,广泛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完善招标、投标办法.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资源的经营者、项目经营权受让人。这种运作方式,有利于明晰产权和利益关系,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有利于项目融资,形成“借钱——生钱——还钱”的良性机制,减轻政府建设投入的压力;有利于明确城区资源整合利用经营责任制,确保城区资源整合利用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

二、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利用是城司投资经营的方向、主导产业和任务

——建平台:建资本平台。将资本金规模做大,资本金质量做实,项目资本金充盈,无形资本做出名气。真正体现资本平台强大的吸贷实力,可信的偿债能力,生机勃勃的经营活力。从而达到提高城司信用评价等级,扩大信用额度的目的。网络平台:建立包括信息、人才、关系、营销等体系完善,运转畅通,工作有序,高效的平台。要有引人、引商的政策平台;有引资、引财的项目平台;有兴事、育人的机会平台。

——做融资:要围绕“金融性开发”的理念,在以下范围探索融资。银行信贷;债权融资: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证券市场融资;盘活存量融资:实施专营权有偿转让;土地批租融资;发行建设债券融资政府财政投入;各项市政设施的规费收入;政府投资所形成的基础设施资产注入抵押融资;政府收储的土地直接注入融资;BOT融资;国际银团、财团融资。

——抓经营:地产经营。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土地批租,政府集中统一供应土地等手段,采取“熟地”出让,招标拍卖的市场运作机制,实行“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供地模式,确保土地受益归集到城司用于城市建设。房产开发经营:对规划面积大、投资需求多,开发建设周期短、且收益颇丰的项目可参与投资经营。存量资产经营:通过区政府授权城司,实施以融资和再建设为目的的存量资产经营。权益经营:即对城市所有无形资源,包括广告位、停车位、城市设施冠名权、路桥通行费、各种地方专项基金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管理,每年专项注入城投搞基础设施建设,在保证建设的同时,使城司的项目资本金不断充实。提高融资经营能力,重大项目经营,通过融资,将资金投入于大型公益性、非公益性、经营性项目当中,实现经营收益,对外和其它投资经营。对投资回报率高,化解风险措施可靠且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可采取独资、合资、股份等方式投资经营,同时积极探讨在金融、证券、电子信息、制造业、旅游业等领域,拓展投资经营项目,实现快速发展。

——搞建设: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旧城改造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建材销售。

——促管理:要改革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实行“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全面推行“招投标”,“制”,“交钥匙工程”等运作方式,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经营、重形象、轻管理弊端。城司自身建设与管理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要在战略管理、信息管理、技术管理、诚信管理、成本管理、员工管理和文化管理等方面实施体系化、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管理模式,以“竞争式确权、契约式经营、承诺式抵押、挂联式分配”的权、责、险、利四式机制,规范工作和经营管理行为,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证适应发展的需要。

——创效益、促发展:城司成立与发展的目的:一是搞好城市建设,为政府创造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为推动新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城市资源整合利用政府必须加强引导

城市资源整合利用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具有多层面、高综合性质。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由过去的“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无偿使用”转变到“城市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利用”上来.放开不该管的,管住该管的。

一是实施规划控制。规划是对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城市建设的“龙头”,也是城市资本营运的重要基础。城市规划必须坚持市场经济观念,视规划为财富,向规划要效益。规划要注意为未来发展留下余地和空间,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摆在规划的重要位置;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利用好城市的文化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凸显城市文明特色。要注重围绕城市总体规划,控制全市城市建设总量与地段,制订某一地段的详细计划和技术参数,为开发地块提供具体的规范要求和设计数据。同时垄断、控制土地出让的源头即一级市场。

二是营造城市环境。环境是城市的名片,环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要把环境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城市资本营运的切入点来抓。要推行系统管理。按系统工程原理和循环经济的要求,通盘考虑城市开发建设中的地下管道、地上建筑、商业网点、文卫、小区路网、物业管理等一系列城市公用配套设施建设,体现城市资本营运的联动和整体效应。要实行人本管理,把城市美化、绿化、亮化作为事业来办.作为产业来经营.营造适宜市民居住、生活的城市环境。真正体现城在林中,房在花园中、人在绿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三是出台配套政策。这是政府调控的主要内容和手段。要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制订出台政策措施,让企业平等、自由参与城市经营,实行政策从宽、手续从简、服务从优,为城市建设主体排忧解难,保障开发者的合法权益,使企业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具体来讲,要实施全面招商的鼓励政策和投资优惠政策,对引资有功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在土地供应、所得税、行政规费等方面对投资者予以优惠;实施财政扶持和金融倾斜政策,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财政贴息等扶持。要特别强调城市资本营运的收支监管政策。必须坚持市直各部门城市资本营运的所有收入归市财政,进入市财政帐户集中投放于城市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要在确保市直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提下,按照“谁创收,谁受益”的原则,由创收部门申报建设开发项目,用于各类建设项目的滚动发展。

投资规划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和改善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遵循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促进“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的建立。

(二)以创造良好投资软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委等有关部门,按照简化程序、明确责权、高效服务、监管到位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我市投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机制。

(三)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实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做好投资引导、投资决策、建设规划、建设用地、环境保护、建设过程、投资统计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健康、稳定增长,发挥其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改善投资引导服务

(四)以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依据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资源开发等专项发展建设规划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经批准的专项发展建设规划是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市经委等有关部门建立产业政策和投资信息制度,及时政府对投资的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和重点行业投资状况、发展趋势等信息,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

(五)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作限制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行业和领域。政府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具有经营特征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实行招标选择业主的方式。

(六)优化配置信贷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投资主管部门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引导贷款投向;金融机构对有贷款意向且已经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实行独立审贷并提高效率;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和规范土地使用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土地利用与产业政策、城市规划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七)发展改革、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行政、质量监督、工商管理、安全生产以及金融、外汇、证券等部门,要立足服务,加强指导,完善监管,调控和监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依照法规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严格执法。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确认书或推荐函的事项,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要按规定及时办理。

(八)发挥并规范投资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加强投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投资中介机构行为。各类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必须与政府部门脱钩,并实行资质认证制度,未按国家法定程序取得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不得从事相关投资中介服务。投资中介机构必须坚持诚信服务,加强自我约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企业投资科学决策与实施,为政府科学管理投资提供帮助。建立和完善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强化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中介服务市场。

三、改革投资决策机制

(九)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制定颁发《重庆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重庆市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修订颁发《重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投资决策实行按项目性质分类管理方式,根据项目性质和投资来源,分别实行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

(十)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审批制。由投资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概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投资概算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政府投资项目前,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实行专家评议制度,对城市景观、市民生活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以听证会或其他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十一)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经委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研究制定《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重庆市)》,报市政府审定后施行,并与国家同步调整。对核准目录内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核准目录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

(十二)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只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生产力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审查核准,其他事项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投资主管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手续,须作为项目单位办理其他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的基本依据。

(十三)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主要从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以及是否属于项目备案范围等方面进行备案确认,为企业自行投资决策提供咨询引导,作为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把握产业政策的基础。

四、依法进行规划管理

(十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投资项目实行《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一书两证”管理。

(十五)对于实行审批制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单位须向投资主管部门报批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再向规划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选址申请。规划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颁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作为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必要文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后,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十六)对于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企业作出投资决策后直接向规划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选址申请。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颁发《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作为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项目的必要文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项目后,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十七)对于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企业作出投资决策后直接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一书两证”。

五、严格建设用地管理

(十八)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特别是农用地转用计划对投资的控制与引导。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农用地转用年度计划指标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进行项目用地预审,不得批准用地。对有拖欠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的区县(自治县、市),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下达次年度该区县(自治县、市)农用地转用计划。

(十九)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建设用地按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一般城镇(村)建设用地等类别实行分类管理,按项目配土地,项目规划必须符合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不得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审查并出具预审意见后,投资主管部门再对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批,对须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没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投资主管部门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未经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办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手续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国有土地划拨手续或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二十)进一步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项目业主按规定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依法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直接向投资主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核准,或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不再进行项目用地预审。

(二十一)加强和完善征地实施过程的监管。建设项目在征地报批前,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公告形式告知拟征地范围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确认,地上附着物现状的调查结果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地上附着物所有权人共同确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告知被征地单位和个人有申请组织听证的权利。被征地单位和个人申请听证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听证。征地补偿安置不落实的,不得强行使用被征土地。

六、加强环境保护监管

(二十二)任何新建、扩建、迁建、改建以及各类开发建设项目,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二十三)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在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之前,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由有权审批部门完成环评审查。企业投资项目应当在申报项目核准之前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由有权审批部门完成环评审查。按规定不需要报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项目应当及时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

(二十四)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或环境影响登记表,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条件,并作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保“三同时”验收的重要依据。

七、强化建设过程监督

(二十五)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单位须按照国家行业设计标准,以及消防、人防、地震、安全生产、质监、节能等方面的要求,结合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项目性质,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实行审批或备案管理。

(二十六)政府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进行审批。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企业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实行会审,由负责该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的单位牵头采取联合办公等方式一次性审批,并承担相应责任。不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企业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只报送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设计单位和项目业主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二十七)政府投资项目和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企业投资项目,以及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其他投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与材料采购等事项实行招标选择。

(二十八)政府投资项目和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企业投资项目,以及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其他投资项目,必须实行工程监理。其中设备投资占工程总投资30%及以上的项目,必须按规定同时实行设备监理。

(二十九)加强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建设项目须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后开工建设。项目单位在办理用地、规划、环保、消防、人防、地震、安全生产、质监等审批或许可手续后,才能申请施工许可证。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事先公布规范和标准,符合条件即予许可,限时办结有关手续。

(三十)建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建设项目单位申请施工许可时,须出具有担保资格的单位或金融机构的工程款支付保函,防止出现工程款拖欠。项目单位和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后,须按施工合同总价的一定比例(双方各承担50%),将资金存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账户,作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确保农民工工资能得到支付。没有工程款支付保函和未交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的项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加快推行政府投资项目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工程款制度。

(三十一)完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制。规划、环保、消防、人防、安全生产、地震、质监等行政主管部门须在事先公布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进行专项验收,验收合格才予发放相应的合格证、使用证或许可证。在专项验收全部合格之后,项目单位应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将竣工验收备案证报送投资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进行建设项目销号。

(三十二)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制”。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

投资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进行全过程稽察,加强项目投资控制,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三十三)审计部门依法加强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投资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八、完善投资统计工作

投资规划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Abs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non residents of a work, through the financial capital to the redundancy of residents in good operation and get considerable income,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China's residents' income and standard of living. But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 is 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categories, especially the rise of Internet financial stage for Chinese residents of personal finance and investment to provide a wider space and may. When we see financial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way of managing money for financial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are different, and different financial rules and risk models also need financing. The reasonable and scientific selection. 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conducts the research on the personal financial problems of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first of all to ease the definition and related theories; secondly,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of personal finance and investment through financial system,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meaning; again,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nning carding,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subsequent financial operation; finally, aiming at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personal finance and investment planning principles related to the financing of our country individual resident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re discussed.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ersonal finance in China and for the follow-up of the actual fiscal action to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Keywords: personal finance; necessity; financial planning;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目 录

第一章 序 言 1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

1.2 相关定义界定 2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2

第二章 我国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的必要性 4

2.1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4

2.2个人投资理财的必要性分析 4

2.3 个人投资理财的可选种类 5

第三章 个人投资理财规划 7

3.1 投资理财规划必要性 7

3.2 投资理财规划原则 7

3.3 投资理财规划内容 8

第四章 个人投资理财规划的注意事项 10

4.1风险评估与收益并重 10

4.2了解相关知识 10

4.3理性理财 11

4.4做好风险规避 11

4.5建立完善的理财档案 11

总 结 13

毕业设计小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第一章 序 言

1.1 研究背景与 目的

个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得到了显着的提升,以全国平均工资收入为例,在2004年,我国人均月收入为1300元人民币左右,而到2014年,我国人均月收入超过了2300元人民币,提升幅度超过了76.9%;与之相对的是居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据中国银行的相关调查显示,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银行城乡居民个人存款结余为49.9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存款结余所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走势以及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从消极的角度而言,大量的存款结余也表现出我国个人投资以及理财渠道的单一与不畅通,进而影响了我

国居民个人的资本性收入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截止到2014年年底,个人居民资本性收平均水平为2320元,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仅为5.28%,处于较低水平。 从上述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人投资理财作为增加收入的一种良好方式,在我国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居民无法利用相关资本获取到新的收益,即是老百姓所说的“钱生钱”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发展空间。就其现状而言,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于投资理财体系的不了解以及相关政策引导的缺失而造成的。此种现象亟待解决,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后续的投资理财体系以及个人投资理财的具体操作与决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