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范文第1篇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设计与评价试题

课程代码:093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古汉语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既包括教学科目,又包括这些科目的时间和

A.教学地点 B.教学顺序

C.教师 D.学生

2.美国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试行活动课程,其倡导人是

A.布鲁纳 B.杜威

C.博比特 D.克伯屈

3.学科课程有三种形式,包括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和

A.相关课程 B.儿童中心课程

C.教师中心课程 D.课堂中心课程

4.课程设计的客观基础包括

A.学生基础 B.哲学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教师基础

5.课程设计中技术学取向的代表人物是

A.派那 B.马斯洛

C.泰勒 D.赫钦斯

6.第一个明确提出过程模式的是英国学者

A.泰勒 B.斯腾豪斯

C.施瓦布 D.布鲁纳

7.课程的物质载体包括:课程大纲或标准以及

A.教材 B.教学思想

C.教学目标 D.教学内容

8.课程目标的确立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需要:学生、社会和

A.学校 B.校长

C.学科 D.教师

9.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的发展阶段组织课程内容的形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组织 D.横向组织

10.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主要分为项目(活动)设计和

A.科学研究 B.实验研究

C.课题研究 D.研讨

11.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进行的评价是

A.内在评价 B.效果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12.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性化评价

13.运用思辨的方法对评价信息进行分类、判断,用语言形式表述评价结果的方法是

A.定量处理法 B.定性处理法

C.特尔斐法 D.经验法

14.以下不适于放入学生档案袋的是

A.反思记录 B.书法作品

C.优秀文章 D.检讨书

15.使评价走上了科学化历程的时期是

A.测验与测量时期 B.描述时期

C.判断时期 D.建构时期

16.教育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

A.实验法 B.思辨法

C.观察法 D.量表法

17.通过召开座谈会,请专家们一起讨论,充分发表自己意见,集思广益完成筛选指标任

务的方法是

A.特尔斐法 B.头脑风暴法

C.对演法 D.分析法

18.不属于定性处理的教育研究方法有

A.哲学分析法 B.系统分析法

C.累积分数法 D.逻辑分析法

19.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或者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是

A.专业自我 B.专业理想

C.专业性向 D.专业情操

20.评价应该适合课程标准或大纲规定的预期结果体现了评价的

A.科学性原则 B.人文性原则

C.完备性原则 D.适应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新课程改革后,我国课程体系从管理层面上可以分为

A.学校课程 B.国家课程

C.学生课程 D.地方课程

E.教师课程

22.课程设计的思想基础包括

A.哲学基础 B.知识基础

C.社会学基础 D.心理学基础

E.社会基础

23.课程设计的模式包括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实践模式 D.批判模式

E.社会模式

24.教材评价的功能有

A.统一功能 B.效率功能

C.审定功能 D.选择功能

E.改善功能

25.课程实施层次包括

A.教材的改变 B.目标的改变

C.组织方式的改变 D.角色或行为的改变

E.知识与理解的改变

26.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把目标分为哪几个领域

A.认知 B.情感

C.操作技能 D.分析

E.运用

27.国外学者施瓦布提出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

A.教师 B.学习者

C.教材 D.环境

E.校长

28.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包括

A.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B.人与社会关系领域

C.人与自我关系领域 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

E.人与他人关系领域

29.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其特征表现为

A.综合性 B.实践性

C.探究性 D.开放性

E.生成性

30.课程整合的常用方法有

A.独立开发 B.开发新课程

C.开发关联课程 D.合作开发

E.跨学科课程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______。

32.外国古代学校课程“七艺”主要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和______。

33.被公认的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之标志的不朽巨著是______。

34.通过课程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达到的程度被称为

______。

35.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评价方法是____。

36.评价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______。

37.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概括起来包括三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______。

38.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是______。

39.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设计主体是______。

40.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设计理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种逻辑形式:直线式与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41.校本课程

42.教师行动研究

43.教师专业化

44.综合实践活动

45.课程评价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6.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

4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48.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要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9.试论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50.

第一次访谈

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访谈的时候,心理有些紧张,访谈开始时,我一直在思考我自己要

问的问题,以至于我不能仔细的倾听被访者的回答,也不能把精力完全放在访谈上。慢慢

地,我逐渐找到了访谈的状态。我们之间的谈话很融洽,我可以根据被访者的回答进行追

问,以至于获得更多深层次的信息。虽然这次访谈耗费了我很大的精力,但是,我也搜集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范文第2篇

一、制订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测验,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注意到成绩好的同学和基础差的同学的均衡搭配。学生要做到主动获取信息,敢质疑、敢负责、敢表达,选聘固定组长或轮换担任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课堂探究、确定提出问题和展示问题的学生。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模式

1.自学模式

学生按导学案完成自学任务,预习课文,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讨论)中所涉及的问题,准备小组内部讨论时发言。

2.团队学习模式

小组内部以对学方式互查成员自学情况,最后由组长将自学产生的问题进行汇总,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这就是所谓的“先学后教”,然后老师“以学定教”。

3.课上合作讨论模式

课上讨论由老师主持,针对问题各小组代表按自学内容发言,其他小组质疑,提出不同意见,师生互动,最终形成明确的答案,由学生自己总结书写在导学案上。课堂讨论要详略得当,要留有当堂测试的时间,通过迁移练习检验学习效果,了解学情,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三、高三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高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其特殊性,提炼好探究题、设计好探究案显得尤其重要。

1.课堂教学问题制订有三案:练习案、探究案、训练案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要科学,要掌握好题量和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备课,想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就要把握好题的深度和密度,在透彻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然后加大题量。对练习案教师要全批全阅,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然后对错误题型,进行汇总,这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从中提炼出重点错误,作为探究目标,制作探究案。教师制作探究案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要本着“一课一练一得”的原则,带领学生探究重点。最后对探究内容进行拓宽、延伸、巩固、提升,形成训练案,做到学而时习之。

2.探究问题的设计要细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可以编制成若干小问题,难度大的针对尖子生,一般成绩的学生也可以完成基础问题,得基础分,这也是为解决疑难问题搭梯子,让学生们“跳一跳”都有可以摸得到的高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各取所需。

3.探究的方式有很多种,我最近发现一种新的方法——对比探究法,授课效果很好

语文试题答法不一,没有特别统一的答题模式,就是同一类型的试题答法也略有差别。比如图表题,观察数据时要注意看数值最大、最小和呈现特色、规律性的信息,答题时要不要把全部信息都概括出来,就要适考题的具体情况而定。我将学生做过的图表题精选提炼,学生自己比较题目设问的异同,从而确定答题模式。比较探究法的实践,让学生答题更加严谨认真了,答题技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4.展示探究结果的方式要多样化

可以有问题型、榜样型,非重点的知识可以不展示或口头展示,复杂问题要板演,通过板演看学生观点是否明确,答题是否规范,关键词选择是否准确。对展示结果的评价要及时、公正、无误,最好是学生自己当评委,对评价过程中其他同学的质疑及时解答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好机会。对高分同学教师要进行表扬,这样可以起到鼓励学生、增强信心的作用。然后教师展示满分卷,学生自己照镜子,琢磨失分原因,形成方法规律,然后将错题重做,独立完成自己的满分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宽松、自由的学习模式更好地满足了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高效互动课堂,改变了学的方式,教的方式,要求教师没有满意的导学案(训练案)不进课堂,没有自学基础和针对性不讲课;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孜孜不倦;小组讨论时,热情积极。通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优质提问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研究

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新课改以后,“基础”课新教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依照新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目的和要求,立足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学习特点,构建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参与环节,对提高教学实效性非常必要,而优质提问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一、优质提问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优质提问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专家基・阿克里・沃尔什博士和贝思・丹克特・萨特斯提出的一种“通过提问和理解促进学习和思考”(Questioning and Understanding to Improve Learning and Thinking)的专业发展过程,也就是“QUILT”框架。两位教育专家认为,优质的问题和提问是优质教学和学习的核心,两人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验证了有效的提问行为是怎样使一个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询问为导向的学习者团体。

优质提问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出优质问题,优质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优质问题能够实现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第二,优质问题能够关注重要的课程内容;第三,优质问题能够使学生参与多种认知水平的互动;第四,优质问题能够清晰地阐明所要问的内容。

二、优质提问教学法在高校“基础”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教材中的第五章的第四节“个人品德”为例,说明优质提问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1.准备问题阶段

在问题的准备阶段,教师要深入研究了解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让学生对中学已熟知的个人品德养成有更深入的认识,要更多地关注“为什么、怎么做”,而不是“是什么”。要把握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培养方面的现实状况,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或者困惑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要保证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并能促进学生多层面、高水平的思考。最终要使学生在认知层面对社会的道德标准产生认同,形成合理的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结构;在情感层面让学生感受并验证道德知识的正确性,明辨是非善恶,产生道德情感上的共鸣;在行为层面将课堂上“所知”、“所感”、“所悟”的内容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和运用,关注思想、道德、法律在实践情境中知、情、意、行的统一。

2.陈述问题阶段

在陈述问题阶段要向学生指明回答方式、提出问题、选择回答者。如人数较多的课堂如何进行小组的划分,小组内成员如何展示小组成员的答案。在展开新内容之前,先通过提问复习先前学过的内容。这些问题很容易回答并且有固定的答案,比如社会生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社会不同生活领域的道德内容是什么?维持社会正常秩序需要哪两种手段?这些问题的提出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它们为后续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所有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内容,并且顺利进入后续的讨论。紧接着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或者困惑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提问,如如果你遇到摔倒的老人扶不扶?

3.激发学生的回答阶段

提出上述问题之后,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只有激发所有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教师才能对学生的观点理解得更清楚、更全面。

当问到“如果你遇到摔倒的老人扶不扶”这个问题时,有的学生回答“我认为应当扶,否则一条生命可能在你面前逝去,比如小悦悦事件”。还有学生回答“掏出手机拨打120急救电话,等专业人员来救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当给予一定时间上的停顿,让学生通过倾听他人的答案,加深思考,也可以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质疑,引发新一轮的讨论,使问题讨论进入更深层次。

4.ρ生回答进行加工阶段

有效提问包括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内容,因为学生的回答基本上代表大家的普遍观点或者困惑,必要时教师要准备专门的本子记录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以便全面、条理地加工学生的答案。将获得的答案融入后面的问题,以此作为进一步追问的基础,引导学生层层思考。学生在一次次的追问过程中,思维逐渐清晰。

比如在上述问题中对那位回答“应当扶”的学生,可以继续追问:“请你如实回答,你会扶吗?”学生马上陷入沉默,这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思考过后,学生回答:“从情理上讲,我认为应当扶,但是真的遇到这种情形,我很难决定到底扶不扶,很矛盾。”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教学难点:在道德认知上认同,在道德行为上难以践行的知行难统一的问题。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从你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应当’和‘会’之间,也就是“认知”和“践行”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会不会因为帮助别人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大家的困惑在于:如果帮助陷入困境中的人,自己是否会陷入更大的麻烦,甚至官司之中?”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在道德修养的路上,如何让道德成为自觉的行为?”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完善的法律体系做支撑,使好人做好事变得没有后顾之忧?”最终帮助学生厘清道德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得到培养。

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加工的阶段,教师要考虑以下问题:该怎样处理与预期相符的回答;该怎样处理没有预见到的回答;测定提问的速度并按顺序追加问题,从而控制整个提问的进程。教师应该力求成为一个讨论者,可以通过一些言语提示学生更进一步思考,比如:“你能就你的论点给我举出一个例子吗?你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吗?你有什么样的证据来支持你的结论?是什么因素使你想到了这些?”教师不再事事处处都发言,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并且帮助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其他学生的答案、对自己答案的思考,以及教师的反应和反馈,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再思考和修正。

5.对提问行为的反思阶段

在课堂提问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教师都应当针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把握合适的时机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点评,更多地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更积极的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同学之间的互评。比如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总结提问过程中自己的思维发展的过程及学习所得。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互评使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借鉴别人的思想闪光点,拓宽自己的思路,最终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

另外,教师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自我反思是提问式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应当在每节课结束之后,进行以下反思:提出的问题是否涵盖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能否应对超出自己预期的答案,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否每一个学生都能公平地参与提问过程?课程教学效果如何?怎样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师的提问行为,以有效提问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不断的反思中,教师的教学技能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如何提高“基础”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保证提问的有效性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对课堂提问精心设计

优质问题应该是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的,而不是在课堂中随意提出来的。如果问题是教师基本功的一部分,在准备关键问题上花费时间是值得的。在设置问题时,无论是问题考察的知识点和能力,还是问题的表述方式,到问题措辞的推敲,都需要教师精心思考和设计。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首先需要学生对教师的人格和学识有相当程度的认可,师生关系融洽。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提问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问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营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问答氛围。

3.提高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

教师要掌控课堂,就要具备扎实的“基础”课理论功底和广博的学识;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随时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者困惑;要有极高的课堂应变能力,对于教师教学设计之外的状况自如应对,最重要的是有关心学生和热爱教学的心。

总之,提问式教学法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情感、思维、行动等方面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但是,这种提问式教学法是一门很y把握的教学艺术,毕竟教师的个人修养和教学素养的提升及教学实践都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另外,思政课课堂的客观现状,如大班教学人数过多,课时有限,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参与,所以,提问式教学法的实施还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下大功夫耐心摸索,必要的时候还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美]Jackie Acree Walsh,Beth Dankert Sattes,著.刘彦,译.优质提问教学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美]Marylou Dantonio,Paul C Beisenherz,著.宋玲,译.教师怎样提问才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陈可庆.问得好才教得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李丽.提问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范文第4篇

案例教学法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案例,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行教学目的的方法。教师在进行总结时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使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得以直观的进行解释和理解,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理解的难度,达到了以案论理、直观形象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既学习了理论,又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实际。

2.案例分析实例。

笔者选取了课堂上部分章节的部分内容,试着引入案例来进行讲解。笔者所教授的学生上学期刚刚结束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这学期又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很多学生上学期基础会计学的还是很差,部分学生其实基础会计根本没有入门,基础是相当的薄弱,因此,在现有学生基础上还要讲解财务会计,对部分学生来说上课听讲其实是一件相当费力的事情,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兼顾学生的基础,我需要在上课的同时随时都要引入上学期基础会计的内容,反复强调基础会计的重点难点、再加上我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去深化教学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选择了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切入点,试图达到既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学到新的内容,并能为将来学习“综合模拟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1)选取章节、设置案例。笔者选取了应收及预付款项一章,笔者自己设置如下的案例:

案例1:我们公司销售货物一批给乙公司,价款是10万,增值税税率17%,款项尚未收到,如果你是我们公司的会计,请你针对公司业务如何处理?

案列2:我们公司销售货物一批,价款是10万,增值税税率17%,公司收到乙公司开来的一张商业承兑汇票,如果你是我们公司的会计,请你针对公司业务如何处理?

案例3:公司请你外出采购,需要先付8万元给供货方,货物在付款后3日送货并开具发票给你,发票列明,货款10万,增值税1.7万,支付余款给供货方?

(2)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并进行账务处理。请学生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你在基础会计学习时,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哪些会计科目呢?

第二,这些科目都是什么性质的科目?

第三,上次课学到哪些知识,与本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吗?

第四,请大家在草稿纸上结合你的思考将以上账务处理写出来?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最后总结。教师先让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更正,结果如下:

第一,在基础会计里面大家学习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这些科目。

第二,以上科目都属于资产类的,账户的左边表示资产的增加,右边表示资产的减少。

第三,上次课学到了“货币资金”,货币资金里的其他货币资金里有票据(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等),容易与这里的商业汇票混淆。(很多学生在这里与前面的确会混淆)

基础会计学课后答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竞赛式教学 会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经过长期探索,笔者发现,恰当地运用竞赛式教学,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较好的作用,在竞赛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本文通过对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中错账更正一节的教学设计,展示竞赛式教学在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以期抛砖引玉。

        一 教学目标的设定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高教出版社《基础会计》第三版第五章会计账簿中的第四节错账更正。基础会计是中职教育国家规划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会计账簿是全面记录经济业务的主要工具,在《基础会计》中的地位极其重要;而本节教材是对会计账簿记账规则的进一步深入和补充,同时也为今后的实践性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错账更正在《基础会计》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设计中,我对本节教材做了简单的处理,即先讲划线和补充,最后讲红字冲销法。

        学习这门课程是进入职业学校不久的高一学生,在学习习惯及知识理解能力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在学习专业课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然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原动力,学生已经学习了包括借贷记账法、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在内的基础知识,为学习错账更正奠定了专业基础。

        根据学生的差异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我设定了三维梯度式分层教学目标,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学生的发展。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掌握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步骤,理解和把握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自主探究电算化条件下错账更正的方法;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结论,强调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合作性;第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在竞争中体验相互协作、共同提高,通过学习更正错账,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通过竞赛激励进取、张扬个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学生在竞争中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情感体验。难点是通过教学,如何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红字冲销法的更正步骤。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竞赛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竞赛式教学法是基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本节课的竞赛式教学是建立在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在学法上主要包括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讨论和学生实践操作等方法。

        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课前,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 个小组,每组6~7 个人,课桌摆放成5 个方阵,同时下发活动资料。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4个模块5 轮竞赛组成。

        第一模块是导入,大约需要3 分钟。

        首先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内容是高年级学生去工厂实习,师傅正好有几笔账还没做,要求实习生完成凭证的编制和账簿的登记。然后展示其中的两笔业务。第一笔凭证没错,账簿中文字和数字错误。第二笔凭证科目、方向正确,只是金额少记导致账簿金额少记。

        然后提问:他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正确的结果是什么?

        要求学生抢答,回答正确,小组加5 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录像一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为创设问题情境埋下伏笔。利用一开始就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模块是新课讲授,大约需要20 分钟。在这个模块里,我主要使用了竞赛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本模块由三个回合的竞赛组成:

        第一回合:照猫画虎

        根据实习生的两笔错账提出问题:这些错误应采用何种方法予以更正?更正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在4分钟内完成教材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并进行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板书本节课标题并巡视指导。

        小组完成讨论后,三组一题分两轮,由组内代表口头回答更正过程,满分10 分。

        教师在点评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分别归纳画线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的要点。

        画线更正法的要点可以归纳为:错字正中画红线,保持清晰容易辨,若是文字单个画,若是数字要画全,正确结果写上面,改完签章记心间。

        补充登记法的要点可以归纳为:错误凭证有特征,科目方向俱分明,只是金额少记了,最佳方法是补充,少记金额用蓝字,补充登在账簿中。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理念。同时,根据教材步骤照猫画虎,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

        第二回合:乘胜追击

        先对第二笔业务的错误类型提出两种假设,假设一:凭证中科目、方向正确,只是金额多记导致账簿金额多记;假设二:凭证中科目错误导致账簿错误。然后提问,采用何种方法予以更正?具体步骤怎样?

        要求学生在7 分钟内完成教材自主学习及小组讨论,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然后由教师每组随机抽取一份投影仪展示。答案完全正确,小组加20 分。

        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归纳红字冲销法更正步骤的要点:红字凭证与前同,原因摘要要说明,若非冲销多记数,蓝字再编一凭证,无论红字与蓝字,均要登在账簿中。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第二笔业务错误类型的修改,使学生体会不同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同时,利用随机抽取答案的方式促使组内同学间相互帮助,达到共同提高。

       第三回合:快速链接

        要求根据活动资料一,在2 分钟内快速将错账类型与适用的更正方法进行链接,然后以组为单位选送代表做到投影仪展示,每答对一小题得2 分。

        教师在点评学生答案的基础上,由师生共同归纳各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个环节来突破本堂课的难点之一,即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

        第三模块是重点巩固,也即第四回合的比赛——“闭关修炼”,大约需要12 分钟。

        竞赛规程是在10 分钟之内,每位同学完成活动资料二,在此过程中,组内成员间可以相互讨论,完成之后每组随机抽取一份答案到投影仪展示,每答对一题得5 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本轮比赛进一步巩固重点知识,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最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实现以学优带学困的目的,达到共同进步。在展示学生答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查漏补缺。

        第四模块是拓展提升,也即最后一个回合的比赛——“绝地反击”,同时也把它作为本节课的小结,大约需要9 分钟。竞赛规程是在2 分钟之内,设计错账类型,然后要求其他任何一组口头回答更正方法及步骤。问题设计得当加5 分,对方回答正确不加分,回答错误扣10 分,总分最低的组先提问,以此类推。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由学生设计错账类型这种逆向思维方式,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回顾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各种错账更正方法适用范围的理解和对错账更正步骤的掌握。

        在这一回合结束之后,结算各组得分情况,前三组分别增加平时成绩,其他三组口头表扬。

        最后是家庭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这样既照顾了学困生,又满足了学优生,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都能得到发展。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最后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学习的网站,让同学们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黑板的利用上,我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即板书区、机动区和小组记分区。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竞赛式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但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其次,在分小组时需要考虑学优生与学困生的搭配问题。

        第三,教师要始终带着愉悦、微笑,宽容、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自身的幽默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理念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归宿,利用竞赛式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定位,把课堂教学真正演化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收获知识、收获希望!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