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第1篇

一、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朗读的前提是听、说、读、写,只有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够实现流利、自然的朗读,反之,流利、自然的朗读也会提高听、说、读、写的水平。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就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传统的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等朗读方式的使用频率,引入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可以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朗读习惯。其次,可以“以背带读”。以背带读就是指通过让学生背诵文章中的好句、好段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推动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形成。

二、必须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作为一种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英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因此,在培养初中初始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时,我们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目前,很多学生不愿意张口说英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发音不标准。学生不能够掌握正确的单词发音,当其说错某一个单词后,往往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使自己陷入窘境,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而不说英语。第二,没有合适的使用环境。众所周知,如果能够进入到英语的语言环境中,那么一个人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并学会如何使用英语。而对于初中学校来说,还不能够实现这一点,这就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使用英语的环境。

在了解学生形成开口说英语的学习习惯的阻碍因素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全面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学习习惯:首现,要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鼓励,积极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在学生展现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时,我们必须抛弃个人情感的影响,增加表扬、合理批评。其次,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构建英语使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形成张口说英语的学习习惯。

三、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根据现行的教学大纲以及素质教育相关要求,对于初中初始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要开展严格的书写教学,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具备能够正确、熟练且端庄地书写英语字母、单词以及句子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首先,强化基础。对于初中初始年级的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时,我们就必须注重基础、强化基础,即,要让学生写好26个字母的大小写。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以板书的形式,将字母的正确笔画书写顺序传递给学生,以此来规范学生的笔画书写顺序。其次,合理的使用英语字帖。英语字帖能够帮助学生美化自己的字体,使其更好地掌握英语书写的形式,在开展英语书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购买英语字帖亦可以自己制作字帖(教师在学生的练习本上书写正确且美观的单词或字母,让学生照此练习)。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能够使其正确、熟练且端庄的书写英语字母、单词以及句子,有助于其更好地学习英语。

四、关于培养学习习惯的其他问题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习习惯

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末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据科学家研究,一个动作重复 27 天便成为一种习惯,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可谓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关注。

1 学习习惯的内涵及其作用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学生会自动地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影响,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有效地形成结构化的智力活动和知识结构,从而拥有高质量的学习。从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导致学生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分化的重要条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对学生说:“你非常聪明,就是太懒了。”“我讲过的题,你为什么还要做错?”等等。对于上述这些现象,在大多数老师的教学生涯中都或多或少出现过。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比较重要的,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超过80%的学生认为课前、课后、课中都对学习的影响非常深远,值得重视,其中85.32%左右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85%左右的学生认为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和做好课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有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学生又做得怎样呢?调查分析显示:认为自己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占到了约55%,其中认为自己经常进行课前预习的只占24.77%,约60%的学生是偶尔在家进行课前预习;超过半数的学生预习功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到30分钟之间,属于比较正常的时间范围,其他学生多数为10分钟内;对课后复习的态度存在较大问题,有55%的学生是做完家庭作业后就不再看书学习。

可见,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不少学生还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急需我们去引导和解决。

3 初中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

3.1注重培养课前认真准备和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的良好习惯。如教科书、笔、课堂作业本、作图工具、草稿本、笔记本等要有序的摆放在课桌上。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开学的第一节课给学生交代数学课上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然后在以后的每节上课预备铃响后不急于进入教室,而是站在教室门口环视一下,观察学生是否做好课前准备,待学生准备妥当后再进入教室。

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2 培养学生上课听说看想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上课听说看想的良好习惯,具体就是教会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是指课堂上,一是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拔、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具体做法是:当我讲完一个知识或一个例题后,专门抽上课开小差的学生起来复述我所讲的内容或解题思路,如果不能复述,就抽一名上课专心的学生来复述,然后再让他复述一遍。另外也可就一些较为简单的例题进行口述解答,然后叫学生自己独立写出解答的详细过程。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具体做法是:当我讲完一个重点内容或重点例题或典型几何图形后,将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擦掉,然后叫学生快速地在课堂作业本上写出来或画出来。

会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具体做法: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提问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对回答得较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具体做法:一是给学生说的机会,如比较简单的口算练习、一些重点的定义等问题让后进生说,难点的让中等生说,当他们不能说的时候,就让优生说,然后再让他们说;二是鼓励学生要说,哪怕是说得不对,都要就其某一优点给予表扬;三是要多叫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来说。

3.3 认真复习的习惯

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竞赛制度,每天每人都有记载,然后进行阶段性的奖励和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学生进行复习,又增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效果比批评和职责效果好得多。

3.4 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化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曾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明确指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受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严重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之间普遍存着学习目的不明,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情况。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跟着学什么,严重缺乏自主学习和反思的精神,不能够挖掘出自身的学习潜力,致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我们所谓的“差生”,学习成绩之所以落后,多因未能适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逐渐落后于人,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疲乏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逃避学习、反感学习。综观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抄袭作业的现象,尤其是抄袭数学作业的现象,便不难推断出许多学生在数学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稍有疏忽便易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脱节,对学习新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感到吃力,继而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重大意义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理论繁复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想要真正学好数学无异于痴人说梦。初中数学是从算术到代数的分水岭,这也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大好时机。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巩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利于学生今后广泛学习与吸收其他学科知识,全方位提升自我。可以说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

三、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

1.营造民主学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共促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造教学上的民主氛围,使学生勇于、乐于思考与讨论问题,敢于发出质疑,不盲从老师。教师应关注与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不只是知识方面的,还可以是态度、情感、兴趣、需要、价值观、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增进师生双方各方面的熟悉与了解程度,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双向沟通、优势互补。

2.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不易理解的学科,繁多的定义、定理和公式常常令学生感到十分头疼,教授这些知识的过程也令人感到十分枯燥。因此,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一些自主探究活动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与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内隐的学习潜能,由亲身体验收获知识,感受到独特的成功的心理体验,并在探究实践当中慢慢对这门学科产生积极与持久的学习兴趣,支持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这门学科。

3.突出课前预习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准备教授新的内容时,应引导与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初步了解,查漏补缺,这样做足准备在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除了鼓励学生预习,教师还应下功夫在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考查上,可向学生征求相关意见或者通过讨论提前为学生指定预习内容及目标,和学生约定检查规则,定期检查,以督促学生真正落实预习事项,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如是说过。自主学习习惯是开启数学这座巨大矿藏的密匙,锻造这把密匙需要每一位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我们将探索不止,期待早日将这把密匙交送到每一位求知若渴的学子手中。

参考文献:

[1]魏言静.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J].考试(中考教师).2010(7).

[2]王素珍.合理利用教学要素,提升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2).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第4篇

一、培养学生勤翻数学工具书和自学的习惯

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都应该把数学工具书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数学中的疑难。”数学工具书在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但在实际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比较懒,怕费事,要么盲目轻信,要么轻易放过,要么只做自己能做的题,时间一长,债台高筑,影响学习。因此,应在平时要求学生看书、多做题、记忆数学公式等,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建议学生随时随地及时的、有意识地记一记数学公式和定理,并告诉他们: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一举三得,不仅帮助你理解了不懂的内容,又能增加新的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我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见,自古以来,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知识的巩固。因此,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别处获得新知识后,一定要复习。通过复习,旧东西能有新理解,理解不深的东西可以加深理解,零散的东西会变得系统。教师可以抓住作业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两个主要环节,对已学知识复习巩固。教学中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与讲评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让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技巧。

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有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力量无穷的人。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很重要,世界上许多成果就是思考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先认真想一想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通过教材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对于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或向教师、父母寻求答案的学生,不要代他们解答难题,而要用坚定的眼神鼓励他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敢攻克困难。

五、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学问学问,有学必问。在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表现,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设疑是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勇于设疑、提问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应大力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幼稚的问题,不应埋怨他们什么都不懂,更不能斥责,要鼓励他们提出什么地方不懂,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弄清楚疑问。

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我从一年级起,就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七、培养学生多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

古语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之说,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训,在启蒙教育中,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这些都说明了积累与感性经验对形成数学能力的作用。多读课外书,不仅可以弥补学生“生活”的不足,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在学生没有形成习惯前,教师要注意引导、督促。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编选初中生数学课外必读丛书,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最终使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好习惯的养成,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比如: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可以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大致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把握重点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不仅可以保证作业的美观整洁,提高作业的质量,还能够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反之,不良的习惯也会成为学习进步的绊脚石,不少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脑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马虎虎、做事丢三拉四。这主要是这些学生没有及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好的学习效果而养成的好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其受益终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总结,中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

主动学习是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品质。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个爱学习、爱生活、爱社会的人。主动学习也是我们中学生当下要做的要务,要让学生自动学习,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同时,变“教案”为“学案”,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落实“四不”原则:(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2)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3)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4)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

2 培养学生主动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和习惯,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阅读课文的过程,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

3 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学习中要积极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同学、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起且课堂上专门留一定空间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出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能提出疑问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勤思多问的习惯。

4 养成认真听讲评,并订正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