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范文第1篇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跃、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关系是影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勇气向教师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轻松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突破自己常规的思路,另辟蹊径.数学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运用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活学生创造思维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的体现.要让学生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就必须给学生的思维提供相应的空间和时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结果教给学生,而是作为过程教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另外,向学生提问时,要提具有新意的问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教学内容与概念、公式、推理演算、论证等的关系密不可分,学生若是连概念这个基本问题都没弄清楚的话,只能导致思维混乱.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概念类的知识做出严密的表述,这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的前提.只有前提得到保障,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考问题,不能局限于课本的定理公式.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容易受到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而忽略了知识的实际运用,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者,教师的数学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材,要从教材出发,将学生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拓展.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进行散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总指挥,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学习,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突破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和重点,让学生易于消化所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进一步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消化所学知识.换言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消化吸收新的知识,并且结合过去所学知识将新知识归纳整理,构成一个新的知识框架,扩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保证自己的主导地位,既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四、培养集中和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与教师的引导、启发、创新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集中和发散思维训练.在进行集中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弄清各个知识环节之间的联系,通过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五、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起好奇心,诱使他们去思考.当学生有了想去解决问题的欲望时,他们的思维就开始发散,就开始诱使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他们的思维就会得到解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设计的问题最好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冲突,引发学生的猜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地探讨问题的答案,而探讨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充分体现的过程.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范文第2篇

初中数学思维教学,要着重于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策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科学得体,就可以促进学生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核心。数学本身是运用思维的学科,在数学的认识活动中,思维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教师要重视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数学思维教学的基本思考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引导学生会学成为教学的关键。长期来,初中数学教学教师主讲,学生主答,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而不是会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有所改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数学创新教学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求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而且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打好数学学习基础的同时,又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好自身的特长。

二、数学思维教学的主要措施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是现代数学教学根本目的,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数学思维的能力,如分析与综合数学问题的能力,抽象与概括的能力,系统化与具体化的能力等;二是数学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品质。数学思维教学的主要措施,是针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与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而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因此,主要的数学教学思维培养有以下几个方法:

1、注重在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才可以为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必须成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2、培养数形结合能力的方法。“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外形和大小两个属性,就交给了教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两个分支――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整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初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像了。往往借助图像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轻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数学转化思维能力的方法。解数学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也就是把复杂繁难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手段,逐渐将它转变为一个大家熟知的简单的数学形式,然后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数学运算把它解决。面对难题,面对没有见过的题,首先就要想到转化,也总是能够转化的。平时,要多留心老师是怎样解题的,是怎样“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同学之间也应多交流交流成功转化的体会,深入理解转化的真正含义,切实把握转化的思维和技巧。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谈谈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几点尝试。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维。初中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大部分同学都根据以往经验,利用通分,化为同分母进行比较,因而使计算量大,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看出问题。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例:K是什么数时,方程KX2-(2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很多同学只注意由=[-(2K+1)]2-4K・K=4K2+4K+1-4K2=4K+1>0,推得K>-14。而如果把K>-14作为本题答案那就错了,因为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所以在K>-14还得把K=0这个值排除。正确的答案应是-14<K<0或K>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范文第4篇

一、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的投身到数学问题探究活动中去。受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往往很难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对象相对较少,学生数学知识面较窄,导致学生数学发散思维培养方面存在问题:

1.数学发散思维训练不到位

初中生主要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学生很大程度上以具象思维为主,由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较少,没有开展过系统性的数学思维训练,从而导致学生还不具备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特征,学生偶尔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特征的想法也是在形象思维的驱动下产生的,这充分的折射出初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训练不到位的问题。

2.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牢固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训练的前提,由于以往小学阶段没有使学生掌握较为牢固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某些基础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导致学生不能紧跟初中数学教师讲授的数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水平,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切实摆脱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差和思维懒惰问题是培养发散思维的瓶颈。

3.错过了发散思维培养高峰

从人的思维形成过程和规律来看,初二年级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转折期也出现于初二年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脱离稚气,应当在初二年级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由于教学方法不当或是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常常导致错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最佳时间,进而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二、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原则

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具有广阔的解题思路,能够充分的运用已知的各种信息,能在思维的深处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能在求异性和变通的思维中整理旧知识和发现新知识。发散思维在初中数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开拓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采用以下原则:

1.巩固基础知识原则

思维的基础源于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只有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判断与推理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和多方向的思考数学问题,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当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在表面现象下窥探到数学概念的实质与内涵,从而对数学概念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为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数学知识加工做好准备。

2.实践训练培养原则

源于日常生活的初中数学在新课改理念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营造熟悉而活跃的数学情境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而且可以给学生极大的灵感与启发,使学生能在多重思考下更好的获得发散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促进学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数学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重要意义。

3.促进学生反思原则

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而是重在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为了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数学问题进行思维,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要允许学生使用自己的方式解答问题,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获得发散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式

新课改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学生选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需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设想,使学生思维具有变通性和流畅性,具体可以采用以下训练策略:

1.利用多种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同样的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解题的方法是新课改特别强调的数学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抓住多种解题思路训练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可以追求更加简便有效的解题方法。其次,可以让学生利用多种知识和多种角度对例题进行思考。第三,可以在多种解题思维中培养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深刻理解。例如,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教学中,连接某四边形的中点,然后证明中点连线是平行四边形的例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中点连线可以得到何种四边形,从而让学生依次画出正方形、矩形、梯形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解题思维。

2.设置必要而有效的发散思维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与策略。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境创设,要围绕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对情境充分好奇心。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有相当难度的任务目标,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有疑难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三,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的实验多种方法,并且能根据已有知识和新知识找出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怎样从袋子中取出颜色与形态各异的小球,并且保证取出的概率为1/4,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类似的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会积极的调动思维来解答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会形成多种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办法的交流,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不断提升。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融合应用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从调研反馈情况来看,很多初中学生反馈初中数学内容难度比较大,学习起来很吃力。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数学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倘若将数学学习比作建筑大厦,那么数学思维能力就是这座知识大厦的框架。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九年级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培养策略和方法,以期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一、巧妙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从调研结果来看,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氛围比较压抑、沉闷,就如同白开水一般乏味。在这种课堂氛围下,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与理解,更遑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现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二次函数图像教学时,绘图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数无形时少直觉,但是课上绘图是比较耗时费力的,学生往往记住了当前情况下的图像特征,却忘记了前面几种情况下的图像。缺乏横向参照对比,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二次函数图像特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采用渐变式的方式将a取不同值时图形的特征展现出来。比如,a值从正数向负数变化时,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当a>0时,随着a值的增大,抛物线开口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当a<0时,随着a的减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先留给学生一定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在纸上描一描,画一画,相互讨论下,然后教师再播放相应的演示动画。实际上,这横向纵向比较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的过程,无形之中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层层递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越来越多,也逐渐构筑起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但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点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对于学生而言,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剥茧抽丝的过程,只有将问题的主干脉络剥离出来,才能够找到解题的途径。到了九年级后,数学问题在难度和深度上有了明显的增加。以往解题,学生只需要顺着题目思路走,只需要考虑一种情况。但随着难度的增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情况也就越来越多,倘若考虑不周,那么就无法完美解决题目。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弧长与扇形面积一节的内容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问题:有一个直径是2m的圆形铁皮,现在从中剪下来一个90度的扇形,请问被剪掉部分的面积?通过前面课堂内容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将原问题进行了拓展:将剪下来的这部分扇形围成一个圆锥,那么这个圆锥的高h和体积V分别是多少?又如,在概率一节内容教学中,课本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面积之比是7:3,如果飞来一颗陨石,请问落到海洋和陆地的概率分别是多少?这个问题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就能解答出来。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一定的演变,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正三角形,并且在内部画了一个圆形,圆形区域用红色标注出来。题目场景为:小明在黑板图示区域内练习投掷飞镖,请问投中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在教学中运用演变或者拓展的形式,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究和丰富九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丁鑫.初中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2]杨智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观察[J].课程教育研究,2017(44):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