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护理体会

口腔护理体会

口腔护理体会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1篇

患者的合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合作是最基本的,首先,正畸医生、护士应有准备,没有着手解决病人觉得是不必要的治疗过程,在正畸治疗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失败原因。病人一定要懂得戴矫正器的必要性。若是病人不能够或不愿意这样做,他就不适于做矫正器治疗,另外还要和就诊的患者讨论治疗目标,治疗所需要时间,有效的配合将会取得矫治效果,亦可缩短疗程,用这种方式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争取病人的最佳配合。

口腔卫生:在戴矫正器的牙齿上正确使用合适的牙刷和对食物滞留和清理的教育是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最好在矫正器固定前作一次结治,以防矫正器固位后,由于不便于清洁而发生牙龈炎、龋齿而影响治疗的进行,嘱患者准备好软毛牙刷,并教会病人在戴固定矫治器后的刷牙方法,刷牙时应沿弓丝的方向轻轻刷动不可用力过猛,以防附件的损坏、脱落。

戴矫正器的影响:①固定矫正器的式样。②戴用后的感觉如何。③要戴多长时间,在矫正器固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或参观其他病人所戴用的固定矫正器,使患者对此有所了解,并解释可能会出现疼痛或不舒适等,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器械准备

器械:治疗盘1套,漱口杯、固定矫治专用器械1套(医生自备),龈上洁牙器1套,探针、气枪、5ml注射器、调刀、玻璃板等。

材料:直径0.6mm的铜丝、分牙簧、拖槽、带环、弹性不锈钢铜丝、钛丝、澳丝、结扎丝、螺旋弹簧各种型号的橡皮圈、磷酸锌粘接剂等。

术者、护士或患者的椅位区域:①术者:位于9~12点工作位。②护士:位于3点工作位(术者惯用左手者、护士的工作位于9点处)。③患者:一般将椅背调到与地面成30°角,患者就座后把椅位升高约25mm,然后将椅背座位降下,使它与地面成15°角,停留片刻,使患者能适应这种位置,同时,调节患者椅位时应特别注意逐步进行核适应的原则,学戴托槽时,可将椅背调到与地面成180°角,椅位升高至医生操作方便位置。

装配过程

固定矫正器在患者口内直接装置,操作复杂,需时长,因此要求护士熟知每一个步骤,以保证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矫正器的质量。

分牙:由于牙齿间有紧密的连接点,以直接放置带环有一定困难,因此在安放带环前,应对基牙进行有效的分离,以获得微小的牙间隙。常用的方法有:①铜丝分牙法:用直径0.6mm的铜丝分别在基牙的近远中进行分离,将铜丝从颊侧牙龈楔状隙插入,绕过邻接点及颌面在颊侧结扎,拧紧至患者有胀痛感即可,将末端剪断并弯向内侧,检查是否光滑,防止因刺激而发生口腔溃疡,分牙时间一般应在2~3天,不可超过1周。②分牙簧分牙法;0.5mmss弯制而成。③弹力橡皮圈分牙法。

试带环:焊颊侧管,取下分牙线丝分牙簧火橡皮圈,将已制好的环带放入预定的位置,修整、调磨环带的外形,使之与牙体密合,以增强固位,防止食物滞留及损伤组织,带环试好后,取下送技工室焊接颊面侧管。

带环、托槽的粘接:①带环的粘接。带环的粘接应一个一个地进行以保证粘接质量,粘接前先将预成的带环用酒精棉环拭干净,吹干后备用,注意不要残留唾液,彻底隔温,同样用酒精棉环擦拭牙齿表面,并吹干以利于粘接,磷酸锌水门酊调拌要迅速均匀,调拌至拉丝状用调刀将其涂于带环内侧龈端周围即可。注意调拌过程要保持拌刀有玻璃的干燥,避免与水接触,否则加速凝固时间,影响粘固时间,影响粘固的进行,粘接完成后将玻璃板和调刀清洗干净备用。②托槽的粘接。包括:清洁牙面;酸蚀牙面;托槽定位、划线;涂底胶;调拌粘接糊剂等步骤。

注意事项:①调拌器具必须清洁干燥,严禁与酚类药品接触,因酚类药物对其有阻聚作用。②再粘接过程中要严格防湿防止唾液污染。③储存条件应避光冷藏,严防受热一般有效期为1年。

弯制弓丝:试根据疗程需要弯制弓丝、不锈钢丝、镍钛丝。

结扎弓丝:将弯制好的弓丝插入颊面管并嵌入托槽的槽沟,以结扎丝分别于每个托槽进行结扎,切断结扎丝末端将其弯向弓丝内侧,以免刺伤口颊。

放置螺旋弹簧或橡皮圈套引。

注意事项

对配戴固定矫治器的患者要向其说明不能随意自行移动和调整,初戴时可能有不舒适的感觉,戴环及托槽可能刺激唇、颊粘膜引起疼痛,如并不严重,可随戴用实践的延长而逐渐减轻消失。

注意饮食不要吃过硬、过黏的食物以免损坏托槽、带环引起断裂脱落,不要做吹哨的动作,遇到喜爱吃的水果或饼干类的食物,可先切成小块放入口中,带有骨头的食物或还有硬核的水果尽量不要吃,其坚硬的骨头或果核对托槽的损伤较大。

严格要求戴用像皮圈和牵引帽。

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及饭后应仔细刷洗牙和矫治器。

如出现严重疼痛、牙齿松动、带环脱落及矫治器损坏时,一定要及时来院检查,及时处理。

复诊的护理

预约复诊时间,一般配戴固定矫治器的患者每4~6周复诊1次,连续复诊,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

检查复诊的病人有无牙齿的松动、疼痛、牙龈情况及口腔黏膜情况、有无附件脱落等。针对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处理。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颌骨骨折;口腔护理;复位固定术;细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27-01

在外科中颌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其发病主要是由外力直接作用引起的,常见的致病原因有车祸、坠落、撞击等。颌骨是人体进行咀嚼等功能的重要骨性支架,骨折后不进行有效治疗不仅会导致面部畸形,而且会发生咬合错乱,影响患者日常进食、说话等。手术对治疗颌骨骨折效果较好,但是要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必须重视术后的口腔护理[1]。我院对79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患者实施了有效的口腔护理,提高了治愈率,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6月——2012年10月共收治各类颌骨骨折患者79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4例;年龄在6-67岁,平均年龄(34.7±2.4)岁;致伤原因:工伤23例,交通事故35例,殴打伤11例,摔伤10例;骨折类型:开放性骨折24例,封闭性骨折55例;骨折部位:下颌骨正中骨折12例,上颌骨骨折6例,下颌骨角部骨折22例,下颌多发性骨折21例,颏孔区骨折14例,上下颌联合骨折4例;骨折复位固定术:单纯内固定13例,单纯颌间牵引固定12例,内固定加单颌结扎固定22例,内固定加颌间结扎23例,颌间固定加上颌骨与颅骨9例。固定时间1-6周。

1.2 口腔护理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①提高患者配合度。在进行口腔处理之前应向患者介绍操作方法,患者保持半卧位,头偏向一侧,在患者颈下围好治疗用的围巾。②使用口镜打开患者口角,用手电照明,观察患者口腔,看有无异常现象,如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操作中要注意力道不能过大。防止创口再次裂开,影响患者愈合情况。③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口腔漱洗方法。对于单纯内固定患者要采用漱口液进行漱口,每日进行4次,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将漱口液含在口中,鼓动唇部和两颊,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让漱口液能够到达口腔的各个部分,实现彻底的清洁。对颌间结扎固定患者主要采用冲洗方法,冲洗时患者保持半卧位,用注射器接头皮针,将针头去掉,然后用生理盐水按照从左到右、从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冲洗,边冲洗表抽吸,直到患者口腔清洁为止[2-3]。在冲洗中要对患者口内的情况认真观察,必要时要报告主管医生做出调整。对颌间牵引患者在口腔护理中要采用装有自制针头的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对颊部、牙间隙、龈沟等进行加压冲洗。在口腔清漱洗中要特别注意一些无法配合患者的护理,要避免误吸。④对存在口腔溃疡的患者可以采用双氧水对溃疡部进行清洗。为了防止患者口角破裂、溃烂,可以在上面涂抹红白霉素软膏[4-5]。⑤并发症预防:在护理中操作器械不能深入口腔内部,避免刺激咽反射;对吞咽困难的患者,在口腔护理中头要保持低位,且偏向一侧,确保能将口腔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在口腔护理操作中动作轻柔,避免伤口出血。

2 结果

本组79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口腔护理,治愈71例,出院时患者的咬合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89.9%。另外8例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创口感染,创口感染者均为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2例为骨折缺损,另外4例患者为牙源性感染,后期将患牙拔除清创后愈合。

3 讨论

颌骨骨折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治疗颌骨骨折当前较为常见的是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在手术之后,患者张口受限,为了防止创口裂开,患者较少进行进食、说话、咀嚼、吞咽等活动,患者身体水分和营养不能得到补充,使得患者唾液分泌过少,降低了口腔的自洁能力,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难以清除,细菌滋生,导致口腔感染出现,影响到手术效果[6]。

全面的口腔护理能够减少口腔细菌滋生,对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口腔护理中使用棉球擦拭口腔,其抗感染作用相对较好,但是对于颌间结扎患者来说,牙弓夹板、钢丝等对清洁有一定的阻碍,清洁效果降低。而采用漱洗方式进行口腔护理,能够使漱洗液到达口腔的各个部分,有效清除死角细菌。颌骨骨折手术中患者采用的手术复位固定方式不同,在口腔护理中需要注意护理重点,看是选择含漱,还是选择冲洗,一切以提高口腔清洁舒适为主。本组研究中对不同手术固定形式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口腔清洁方式,在79例患者中有71例患者痊愈,另外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经过后期治疗也基本痊愈,治疗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陈苗.口腔冲洗在颌骨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6):402-403.

[2] 林红,阎丽芝,孙玉芳.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包头医学,2009,33(3):169-170.

[3] 管华,张红梅,邓婕.改良口腔冲洗法在颌骨骨折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21-22.

[4] 方春辉,高龄一.颌骨骨折术后颌间结扎患者口腔护理方法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11(7):483-484.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3篇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极易受伤,平时多因工伤、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和生活中的意外伤害所致,战争时期则以火器伤为主,随着汽车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伤已成为平时颌面伤的主要原因,约占30%~40%[1]。由于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在护理上有其特殊性,现就我科自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70例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0例颌面部损伤中,交通伤63例,占90%,坠落伤1例,占1%,运动伤6例,占8%。70例患者中男53例,占75%,女17例,占25%,男女比为3∶1。年龄在7~45岁之间,以20-30岁为主。70例颌面部外伤中,单纯软组织损伤15例,占21%,颌骨骨折伴软组织损伤55例,占79%。其中下颌骨骨折28例;上颌骨骨折5例,颧骨颧弓骨折12例,多发性骨折10例。5例同时伴有颅脑损伤。

1.2治疗方法颌面软组织损伤的伤口72 h内清创缝合。污染创口注意彻底清创、放置引流,以防感染[2],清创时尽量保留组织,并予以止血、消肿、抗感染治疗。颌骨骨折的患者在全麻下使用微型钛板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面中部骨折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辅助上颌前庭沟和睑缘切口;下颌骨骨折除髁状突采用耳屏前切口外其余均采用口内切口。术前存在咬合错乱的病人先行牙弓夹板颌间牵引,恢复咬合后再行骨折内固定术

1.3治疗效果70例外伤患者,所有软组织损伤患者均在72 h内清创缝合,55例骨折患者接受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68例软组织伤伤口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53例骨折患者术后愈合良好,面部对称,开口度正常,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术后颌关系恢复不良,配合正畸治疗后恢复。未发现钛板排斥等不良反应。

2护理体会

2.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创伤后患者出血较多,且伤后部分患者昏迷,应使其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积血、积液及分泌物,切忌头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块堆积咽部造成窒息[3]。加之颌面部的血运丰富,颌面出血多易形成血肿,也可因组织水肿、舌后坠的堵塞发生窒息[4]。特别是上颌骨骨折患者,因骨折后骨折块下坠导致堵塞气管,因此要随时清理呼吸道,床边备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及时有效地吸尽痰液及分泌物。

2.2及时止血,防止休克由于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出血较多,应配合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对少量出血患者应压迫包扎止血;若动-静脉血管出血,可采取结扎血管或缝合止血;若出血较多,紧急情况下可采取压迫颈外动脉,或必要时考虑结扎颈外动脉止血。颌骨骨折后骨缝内出血,往往出血量大,止血困难,此时应将错位的骨折片复位并利用牙弓夹板简单固定;此外,颌面外伤后经常伴有脑外伤、颅底骨折等,易导致脑脊液漏,表现为口鼻腔出血,临床应严格区分判断,如为脑脊液漏,若出血不多,可严密观察待其自行停止,禁止填塞压迫;如出血量大,需行后鼻腔填塞止血,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情况。在止血的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应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等,防止伤口感染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休克。

2.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并正确记录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出汗、鼻翼煽动,严重时出现发绀、呼吸浅而快,继而出现脉弱、瞳孔散大等症状,应考虑是否伴有颅脑损伤。对于出血较多者应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皮肤颜色等情况快速补充容量,以防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红肿,术后第2日伤口可外露,保持伤口清洁。

2.4口腔护理颌面外伤的伤口大多与口腔相通,口内微生物极易侵入伤口。对于口腔软组织损伤后的患者,除用呋喃西林漱口外,还应用生理盐水定时做好口腔护理,并使用含漱液漱口。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及张口受限。为了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宜少量多餐,以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和促进伤口愈合。对做颌间固定不能张口的患者,要教会其用吸管或橡胶管自缺牙间隙或磨牙后间隙进入口咽部吸入流质,避免呛咳。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5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68-01

颌面部是呼吸、消化器官的入口。同时其血运丰富,神经密布,并于颅底相接近,损伤后常危及生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发达,意外事故成了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一大因素。从多年来的临床工作中注意到颌面部外伤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颌面部创伤在急诊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如何在抢救中体现出急、救的原则,要求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快速、准确、果断、全面、有效的紧急处理,使各项抢救、护理措施有条不紊地实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是抢救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1至2010年8月共收治严重颌面外伤病人78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17例,年龄72-21岁。交通事故52 例,打架斗殴19例,悬崖跌伤5例,刀戳伤2例;43例伴有头面部不同部位骨折,包括眼眶骨、颧骨、鼻骨、上下颌骨、牙槽骨,2 例眼球破裂,11例有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3例有肋骨骨折血气胸,9例有血管破裂并发休克,7例有四肢及锁骨骨折。

2 抢救过程早期诊断,及时抢救至关重要。抢救时抓住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环节分主次采取有效措施。

2.1 止血根据损伤部位,出血性质,现场条件,采取相应措施。一般的出血可用辅料加压包扎,口腔、颌面部开放性撕裂伤、洞穿伤位置较深时可用无菌纱布填塞止血,严重上颌骨骨折引起大出血可暂时悬吊牵引止血。上述方法均不能止血,紧急情况下,临时可用手指压迫颈总动脉,同时准备输血。

2.2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颌面部损伤可因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广泛的软组织撕裂伤及动静脉的损伤,失血量多,导致严重休克。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或琥珀酰明胶,以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另一条为输入各种抢救药品。

2.3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颌面外伤所致的窒息多为血凝块、牙齿、异物、及口腔内的分泌物阻塞咽喉或气管所致。及时有效的给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异物,对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有舌后坠、喉头水肿者,可用舌钳夹出舌体,或用丝线用大号缝针贯穿舌体牵出口外固定。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若发生误吸,立即行气管切开。

2.4合并颅脑损伤的抢救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人神智、呼吸、血压、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瞳孔变化。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如发生颅内压增高,立即20%的甘露醇或复方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以减轻脑水肿。同时请神经外科急会诊。

2.5合并多部位复合伤的抢救首先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器官,如发现复合伤可与颌面部创伤手术同时进行,多科协同治疗。

3 护理体会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有条不紊、行动敏捷、观察细心准确,操作轻、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果断全面地给患者最有效的救治。

3.1 病人入院后,首先观察病人有无意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的程度,根据病情迅速做出判断,在通知医生的同时做好抢救准备。如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同时伴有一侧瞳孔散大,是颅内血肿的主要症状;昏迷中间有清醒期,多为硬膜外血肿。

3.2观察出血部位以及出血性质(是毛细血管出血,还是小动脉、小静脉出血),积极寻找血管破裂处或断端,及时予以结扎或修补。严密观察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是抢救的关键,每隔15-30min测血压脉搏一次,并做好记录,待病情稳定可酌情延长间隔时间。如果血压迅速下降,脉搏速而弱,表示病情恶化。

3.3 氧气吸入颌面外伤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而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正确有效的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氧流量为4-6l/min,使供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

3.4 留置尿管颌面外伤病人病情较重,不宜搬动或下床活动,我们采用“f雷氏”尿管留置,每小时测量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流量不足,提示有休克。如经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恢复至30ml时,为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进行管道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

口腔护理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指的是包括颈上部、口腔颌面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发生的炎症总称【1】。在感染初期,表现为坏死、脓肿。随着疾病迅速发展【2】,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为了进一步研究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对策,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意见,笔者收集了2012年4月-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2年4月-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间隙感染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17例男,18例女,患者年龄在1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7岁。病程在10天-35天之间,平均20.6天。15例颌下间隙感染,9例舌下间隙感染,7例颊部间隙感染,4例咽部间隙感染。29例患者接受脓肿切开引流手术,6例患者接受甲硝唑+抗生素联合治疗。

1.2方法

心理护理:患者需要忍受张口受限、疼痛等干扰,病情严重的会出现吞咽、进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积极心理护理,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赢得患者的尊重与信任。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防等知识,及时发现患者心理障碍,及时疏解,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口腔护理: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由口腔滋生细菌并进入呼吸道,加重病情。需要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告知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清洁口腔方式,选择适合的漱口液。餐前餐后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每个四小时进行一次漱口。

病情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尿量等进行动态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即可报告医生。对于发热患者,给予抗感染、退热治疗;对于感染部位肿胀患者,协助医生引流。

脓肿切开护理:进行脓肿切开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炎症扩散、降低局部张力,缩短疗程。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引流手术。对于呼吸困难严重、肿胀广泛患者,需要充分切开口底肌肉分离,充分引流间隙脓液以及坏死组织。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患者,也需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预防炎症继续发展。此时,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弱,需要严格加强无菌操作理念。手术之后,及时更换敷料,最大限度保证切口部位的干燥、清洁。引流袋应低于10cm切口部位,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颜色、剂量、性质等,做好记录。手术之后,加强换药。使用抗生素液、呋喃西林液、生理盐水以及3%过氧化氢,对脓腔部位进行反复冲洗。同时采用负压吸引、碘仿纱布、橡皮管等多种方式进行引流,降低脓腔细菌数量,有效控制感染继续蔓延。

呼吸道护理:口腔颌面感染患者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很容易导致昏迷以及中毒性休克。在炎症未消除以前,应该保持极高的警惕,预防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等情况发生。密切观察管着呼吸节律,帮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动态监测患者有无咽喉肿胀、舌体升高、喉头水肿等情况,从而早期预防呼吸道梗阻。动态监测患者神智、瞳孔、视力等,若患者出现眼球突出、瞳孔散大、活动受限、视力减退等,考虑海绵窦血栓病情。若出现呕吐、剧烈头痛,提示脑脓肿症状。本文研究中,5例患者出现舌体抬高,经积极的脓肿切开引流,并给予对症治疗,患者脱离危险。与此同时,加强患者饮食指导与健康教育。

2结果

上述34例患者均未出现败血症、脑血肿、海绵窦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18.5天,痊愈出院。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无复况。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入院窒息,抢救无效。

3讨论

一旦发生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就会导致局部炎症以及肿胀扩散,导致患者梗阻或呼吸困难,如果护理不及时,会导致窒息、死亡。面部间隙之间是一个相互连通的整体【3】,一个间隙发生感染,会导致相邻间隙发生感染,最后导致全身反应,甚至形成败血症、闹血肿、海绵窦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这类疾病治疗范围广、时间长、难度高、并发症较多,对护理要求极为严格。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救治效果。通过本文研究,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口腔护理,脓肿切开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痊愈,治疗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石若梅.口底蜂窝织炎合并纵隔感染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17(4):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