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口腔健康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调整课程设置
口腔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一年级的基础课学习,二年级的专业课学习和三年级的临床实践。由于时间紧,只能有侧重、有选择的进行课程开设,目标是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但这样的缺陷就是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也不够全,因此本科教育要弥补这个弊端。目前,大多数高校本科教育采取的也是“三段式”的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基础课、专业课和临床实习三个培养阶段[1]。这种模式有着不可避免的弊端,那就是学年之间课程衔接不够清晰[2],造成学生专业知识脱节、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等缺点。因此,我们在本科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到口腔医学与医学基础课程的相关性,又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调整教学计划,与国际口腔医学接轨,增加口腔临床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学时数,增设口腔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削减与口腔医学严重脱节或毫无相关基础课程的学时以实现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全程化。例如将专业课程部分前伸至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中后期开设,如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后期开设《口腔材料学基础》;在《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中后期开设《口腔组织学基础》、《口腔病理学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进行《口腔生物学》教学等,构建交叉融合式口腔专业教学体系[3]。此外,还可以科学适当地增加专业选修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丰富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如《口腔颌面美学》、《口腔常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口腔专业选修课。还可以在今后逐步增设《口腔专业外语》,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使之更好的与国际化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知识。总之,我们要打破原有的“三段式”教育模式,实现专业教育全程化。
2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强化临床实践
以往我们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教育,造成口腔本科毕业生临床操作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就业率。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口腔医学生培养成口腔医生的整个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仍普遍采用传统的大课教育模式,实践和理论教育在时间上是分开的,缺乏启发式教育,国外则不是如此。丹麦哥本哈根皇家牙科学院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有大课、小组讲座、小组讨论等。瑞士伯尔尼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理论教学多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授,学生可自由选择听课,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临床病案,临床实习从第4学期开始,与大课穿插进行,训练中使用的一切器械和材料均与临床使用的相同。因此,实习阶段时,学生对各种治疗方法和材料均无陌生感[4],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注意训练学生实践技能,我们可以采取让低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一年级起组织学生寒暑假、节假日和周末轮流到附属口腔医院,安排他们导医、预诊、协助拍X线片、做牙医助手、进行病案管理等工作,让他们早期接触患者,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并利用“爱牙日”、“六一儿童节”、“学雷锋”、“爱牙护齿大行动”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对高年级的学生则采取综合实验训练和综合临床技能培养。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我们要提出“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患者信赖的口腔医生”的教学理念,创建培养口腔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组成以训练临床综合技能为主的临床口腔医学课程群,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的培养,推动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
3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本科教育不同于专科教育,它的宗旨是在专科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有一个质的突破,这就要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概念,以适应临床的需要。例如传授口腔牙种植术、烤瓷修复等新技术的基本概念,探讨目前广为关注的临床科研课题,如性病与艾滋病在口腔的表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时跟上科学的发展。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同学们有了感性认识,对理论的理解更透彻,具备了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劲头,办学思路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高职教育呈现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本专业也得以蓬勃发展。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近三年招生人数逐年上升,2012年53人、2013年64人、2014年76人。但调查显示,本专业认同度仍然较低。为此,本文通过对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滨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等12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包括学生现状、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就业形势六个方面。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人才培养现状
1.1学生现状
(1)生源状况。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招收五年制大专以及三年制大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五年制大专学生多数初中毕业,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差。三年制大专学生高中毕业,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基础知识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较差,开始学习实践性较强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时有些吃力。
(2)专业认同。
【摘要】:高校兼具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以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为例,人才培养基本采取先理论学习后临床实践的模式,这种模式割裂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也忽视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开展社会定点服务,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有利于口腔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服务学习;社会服务;学生培养
20世纪60年代,服务学习理念在美国高校开始萌芽[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形,极大地改变了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高校未来的发展走向[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高校在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能之上逐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承担校园资源社会共享、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社会责任,在将科学技术转换成生产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以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为例,人才培养基本采取先理论学习后临床实践的模式。这种模式尽管有利于高效率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却也割裂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忽视了口腔医学的社会性。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虽然具备了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却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缺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而开展系统性的社会定点服务,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医学生现有培养模式的弊端。
1 口腔医学生现行培养模式分析
以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例,学生学制五年,在校共10个学期。大一主修公共理论课,大二加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大三到大四下学期逐步从专业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强化训练,在校理论学习时间约7.5学期,大四下学期临床见习3个月,约0.5学期,大五专业实习10个月,约2学期。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理论灌输+实地演练”。因山西医科大学目前为多校区管理模式,中都校区地处晋中市高校园区,迎泽校区地处太原市中心,与各实习医院距离相近,学生大一到大三在中都校区学习生活,大四搬至迎泽校区,大四下学期开始分派到各医院临床见习。这种“理论灌输+实地演练”的培养模式为多校区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学生低年级在高校园区集中学习,解决了老校区教室、宿舍不足的问题,统筹利用了新建校区的资源优势,节约了教学成本,有利于学生安全管理。学生高年级搬至市区实习,节约了交通成本,方便学生统一管理。但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弊端,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没有临床的实际演练,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很难充分理解;同理,没有理论学习的穿插指导,临床实践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 口腔医学生开展社会定点服务的意义
1.我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机遇
本科生导师制(UndergraduateTutorialSystem),是牛津大学教授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在14世纪初首创。其主要含义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以师生双向选择为前提,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及心理进行个别指导。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发展顺应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形势,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的通知,随后各高校的教学实践改革活动犹如雨后春笋,这为高校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于2006年创办了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八年来,在学校与学院的共同协作努力下,我们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改革和创新。由于本学科专业性较强、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为了针对性、个性化地培养学生,学院大胆引进并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及管理制度。
2.我院口腔医学生导师制的实施
2.1导师的选拔聘任。
导师首先要求政治方向坚定,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更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成长和成才,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在教学方面,导师懂得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熟悉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在科研方面,导师具有一定的科研指导能力。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含在读)方可担任我院本科生导师。
2.2导师的职责。
【摘要】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生从课堂的理论知识到独立进行临床诊疗的过渡阶段。口腔医学本科生在与患者面对面诊疗过程中,未完全实现理论转化,缺乏实践经验,常常面临许多问题。由此,采用先进的实习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讨论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及其在实习期内的管理流程,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的运用,旨在培养出高质量的口腔医生,以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CBL教学法;PBL教学法;MDT教学法;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口腔医学生从理论教学向临床教学的过渡阶段,也是从医学生向独立医生转变的重要过程。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不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更着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诊疗实践素质和能力,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培养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作为口腔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第一步”,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在面对患者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1],因此,制定合理且先进的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内容。
1本科生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
1.1实习医生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口腔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是第1次正式参与临床诊疗操作的阶段,大部分实习医生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经验,在问诊过程中不能全面把握患者的主诉及病史信息,器械的准备不全面,操作过程中不注重临床操作手法和技巧,形象上不自信等,不能给予患者充分的信心。常常发生患者拒绝本科生接诊,或者拒绝接受治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