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健康管理

口腔健康管理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口腔健康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口腔健康管理

口腔健康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口腔健康;口腔专科医院;营销策略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口腔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我国口腔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也正在发生变革,从过去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向公有制主导的多层次结构的口腔医疗机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社区首诊的推进,社区口腔诊所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1],社区口腔门诊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社区口腔服务需求现状,探讨社区口腔服务的营销策略,以期为我国社区口腔服务的利用和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1我国社区口腔医学医疗服务发展现状

1.1社区口腔病患病状况

口腔疾病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牙齿缺失或引发口臭,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口腔癌、脑梗塞、脑脓肿、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肾炎等疾病。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4%的人口不同程度地患有口腔疾病,5岁儿童、12岁儿童、35-44岁年龄组、65-74岁年龄组的龋齿患病率分别是66.0%,28.9%,88.1%和98.4%,其中,未治疗率分别高达97.1%、88.9%、80.1%和92.1%。我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口腔健康标准的人只有0.22%,其中每10位老人当中,就有一位是全口无牙[2]。中国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儿童和青少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时期,口腔疾病将对他们的健康和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儿童青少年是口腔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3]。我国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口腔溃疡、牙周病、龋齿,其中牙周病主要指牙周炎和牙龈炎,是常见的感染性口腔疾病。在发达国家有15%的人患有牙周病,而在中国牙周病发病率高达60%以上,其中成人牙周病患者占97%,35岁以上人群失去牙齿的主要原因正是此类牙周病。此外,龋齿的的发病率为45%,成为仅次于牙周病的第二大口腔疾病[4]。在国内开展的居民口腔社区就医调查中,愿意去社区就医的人数占总的调查对象的27%。由此可见,社区居民对社区口腔服务的利用情况并不理想[5]。

1.2社区口腔医学服务现状及原因分析

1.2.1居民口腔健康知识和就医观念。

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不够准确和全面,口腔疾病就医观念不强,口腔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的疾病并不多发,因此程度较轻的疾病容易被居民忽视,导致居民社区口腔医疗服务利用率不高[6]。在就医的居民中,对就诊口腔医疗机构前两位的选择是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与私营口腔诊所,而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的不足27.1%。社区居民选择也进一步使得社区口腔医学服务利用率不高[5]。

1.2.2社区医疗机构。

我国社区口腔服务发展速度较慢,服务能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大,难以够吸引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口腔疾病。其次,在社区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我国至今仍是口腔医疗保健人力资源缺乏的国家,美国牙科医师人口比约为1∶1200,日本约为1∶1000,北欧约为1∶800,中国香港地区约为1∶3500,中国台湾地区约为1∶4000[7],而当前中国大陆为1∶35000-40000[8],牙科医师人员数量不足。同时,在人员素质方面,相较于私人的口腔诊所,社区机构中的口腔科医生大多缺少足够的口腔实践经验,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患者口腔保健的需求,这也使得社区口腔门诊对于社区居民的吸引力不足[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人力资源的匮乏几乎不开展口腔保健服务,因此社区居民即便是想到社区就医也无法在社区享受到口腔保健服务[10]。同时,国家对社区基层口腔保健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大,社区医生也很少接受口腔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9],这也限制了社区开展口腔医疗保健服务。

1.2.3口腔医疗费用。

卫生费用是制约我国居民利用社区口腔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口腔疾病的治疗费用较高,在所有疾病中列于前3位[11],此外,口腔疾病中医保可报销的项目较少,仅有4种疾病的部分项目可以报销。这种状况使得普通患者甚至是医保患者都可能因为难以支付费用负担而放弃治疗或者寻求私人口腔诊所就医,同时由于社区机构的口腔收费机制和水平与大医院持平,在同等费用水平上,患者会直接选择大型公立医院口腔科及公立口腔专科医院就诊[12-13]。

2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社区口腔医疗连锁经营的优势

从行业特点来看,口腔医疗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的服务提供形式为门诊治疗,即“大门诊小病房”,80%服务提供主要是拔牙、治牙、镶牙、矫治等[13]。社区门诊开展口腔医疗服务也符合口腔医疗服务的这一特点,能满足大部分居民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其次,和其他类型的医疗机构相比,我国公立医院口腔专科医院虽然技术质量有所保证,但由于服务层级较高,导致患者众多,居民就医可及性和便捷程度并不高。而民营口腔诊所服务层次不高,营销手段丰富,就医便捷程度相对较高,因此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来看尚缺乏足够的条件予以保证,因此无法长期和稳定地为基层居民提供口腔健康的优质服务。口腔专科医院开展社区连锁经营,可以发挥社区就诊方便、费用相对较低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利用连锁同质化的服务模式获取居民的信任,吸引居民到社区就医。同时,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为实现其运营目标,有必要采用连锁经营的商业运营模式深入社区开展医疗服务[14]。

3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社区连锁营销策略重点

3.1连锁经营的策略重点

3.1.1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保健意识。

利用社区加强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提高居民的预防意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就医决定。加强口腔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教育,提倡居民定期到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3.1.2注重口碑传播,吸引居民至社区就医。

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与社区连锁经营,其营销模式应该区别于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口腔门诊和民营口腔门诊。①突出与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的连锁经营的优势。社区门诊通过与公立专科医院器材、人员和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方式,让居民在社区能够获得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等同水平服务的质量保证,从而发挥公立口腔医院医疗水平高和民营口腔门诊便捷的优势,吸引居民放心到社区就医。②依靠维护患者利益,健全口碑传播管理体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满意度,赢得口碑。③口腔医疗技术和服务趋同,连锁机构的发展取决于患者的选择,患者是诊所经营最重要的资源,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收集信息建数据库,挖掘分析数据,实施个性化服务,关怀患者,在长期的关系发展中获得价值[15]。

3.1.3改善社区条件配置,提升社区服务。

口腔专科医院社区门诊的医疗质量应有所保证,才能充分发挥连锁经营的优势,对专科医院和社区门诊的发展都有所促进。口腔医疗服务形式以门诊为主,门诊医护人员的水平与医疗质量息息相关。作为口腔专科医院的连锁门诊,医院应重视各诊所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在连锁经营中可以通过口腔专科医院医师下到社区进行短期的支援、社区医护人员到医院进行培训、统一招聘医护人员、共同培训等方式提升社区门诊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社区口腔门诊的服务质量,从而让患者放心到社区就诊,保证连锁经营的持续发展。

3.1.4降低运营成本,减轻费用负担。

口腔专科医院社区门诊在网点经营方式上可以选择统一采购的方式,社区门诊的相关耗材、牙齿材料、医疗器械和相关设备的采购、配送和维修工作可以统一由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完成,通过大批次购买提升购买材料的议价空间,从而有助于降低采购成本、运行成本和人力成本。通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医疗费用,避免出现因医疗费用负担过重而导致居民无法就医的情况,提高社区口腔医疗服务的利用率。

3.1.5充分适应社区需求的不断变化。

社区口腔医疗机构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到医疗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等导致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利用贴近社区、了解社区的优势,通过开展社区诊断和市场营销开拓口腔医疗与保健市场,制定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计划,提供便捷、质优、价廉。具有综合性及连续性的专业口腔医疗服务,同时结合各个社区居民的需求差异,在保证服务水平一致性的前提下开展针对居民需求的特色诊疗服务,提升社区门诊的竞争力,提升社区口腔门诊在口腔服务中的地位。

3.2选择合理的连锁经营形式

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的社区营销目的是利用院本部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为社区提供同质的医疗技术服务,既方便病人就地诊治,又充分发挥医院主体机构的辐射作用,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同时适应居民的需求。因此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一般采取正规连锁形式,即院本部下设分门诊,连锁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经费由本部管理。门诊部的医护人员是院内的正式职工,保证团队的一致性。此外,公立口腔医院也可以适当考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协作,例如通过双向转诊、构建医疗联合体等形式将一部分常见多发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转诊至社区就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

3.3设计连锁机构的运行方案

在机构运行方面,一方面本部应该直接进行人事管理,使连锁机构技术人员配置比例与院本部保持一致,同时在器材上严格遵照国家医疗卫生服务、院感控制、物价等相关政策进行日常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要对连锁机构的服务范围进行精确定位,连锁机构的责任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口腔健康需求,通过连锁可以将设备共享,通过基层社区将有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转诊到口腔专科医院来。综上所述,从宏观政策环境以及口腔医疗服务的特点来看,社区口腔诊所发展前景广阔,而通过专科医院和社区门诊的连锁经营为社区口腔诊所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而连锁经营关键是如何把握营销的重点,运用正确的营销策略发展社区口腔医疗服务,以满足居民社区口腔健康服务的需求,进而将居民保留在社区门诊,提高患者忠诚度。通过合理设计连锁运营方案,更好地发挥连锁经营对医院发展以及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培明,曾东,刘钢,等.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口腔卫生服务知晓率、利用率与满意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21):117-118.

[2]吉雅丽,刘学军,张晶,等.河南省5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3):311-312.

[3]曹采方.对牙周病和龋齿患病率的思考--如何解读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3(5):257-259.

[4]傅媛媛,沈家平,王占伟,等.南京市居民口腔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1802-1806.

[5]莫静,宫琳,张爱军,等.北京永定路社区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2(9):478-480.

[6]秦立芳,刘冬梅,王军荣.社区口腔健康促进模式构建和发展策略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6):391.

[8]周振邦,钟奇帜,邹增业.浅谈社区口腔卫生工作的问题和措施[J].综合医学,2014,12(7):146-147.

[9]浦玲芬.社区口腔卫生保健现状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29-130.

[10]刘强周杰陈梅英.城镇医保对口腔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影响因素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1,3(18):414-416.

[11]万幸.我国商业口腔保险的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3]李刚.营销理论与口腔医疗市场拓展[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1):128-129.

[14]李刚.口碑传播与口腔医疗市场拓展[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4):561-563.

口腔健康管理范文第2篇

一、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况

申请人姓名,男,年月出生,学校专业毕业,从事口腔医疗工作已有年,具有职称,身份证号码。

二、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所在地区为镇,有个村,常住人口万人,外来人口万人。该镇经济发展较快,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当地群众均有较高的年收入和较高的生活水平。

三、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群众的健康水平普遍有较大提高,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流行性疾病有的已基本消灭,有的已杜绝发生。但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和人口流动量的加大,不可避免偶尔带来了呼吸道,肠道等传染性疾病,当地卫生医务部门都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故这些传染性疾病对当地群众的危害不是很大,但仍要高度重视,切实控制传染性疾病,确保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在传染性疾病减少和群众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口腔疾病仍常发易发,给群众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群众迫切需要当地有一所口腔医院,能够及时医治,减少口腔疾带来的痛苦和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

四、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目前,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较好,群众一般疾病均可在当地得到及时医治,但还缺少一所口腔医院。能够设立一所口腔医院,具有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医师和与之相适应的医疗设施的医疗机构,帮助群众就近及时地解除口腔疾病的痛苦,无需去外地医院就诊而增加就医成本,群众十分拥护和欢迎。

五、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

拟设医疗机构名称:口腔医院、

拟设医疗机构地址:镇

拟设医疗机构性质:民营、营利性

功能:口腔医院集医疗、预防为一体,开展以口腔疾病的宣传和治疗,包括门诊手术,及时解除病人痛苦,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

任务:以一流的医疗环境、一流的医疗设备、一流的医疗质量和一流的医疗服务,为群众提供口腔医疗服务。

服务半径:立足镇,辐射毗邻乡镇,以当地居住人员,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

六、拟设医疗机构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

服务方式:门诊。

服务时间:上午时—下午时,节假日照常门诊。

诊疗科目:临床科室为口腔科,辅助科室为药房、技工室。

七、拟设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

口腔医院配备口腔科临床医师人,聘用护士人,总人数人,以后根据业务情况再聘用相关专业人员。

八、拟设医疗机构的仪器、设备配备

口腔医院根据临床需要,拟购置口腔科光机台,综合牙科治疗椅台,洁牙机台,口腔科手术套包及常用器械。

九、拟设医疗机构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口腔医院服务半径内尚无同类医院或诊所,该医院的设立,一方面可满足一部分患病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起到互补作用,对其他医疗机构不会构成冲击和影响,可以整体提高当地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

十、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

污水: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严格污水排放制度,消除污水公害,所有污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当地排污系统。

污物:医院的污物主要有医疗垃圾,一次性用品,敷料等医用废弃物,采取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方法。一是设置收集容器,容器做到加盖,消毒,封闭。二是一次性用品采用毁型,消毒的方法,按卫生局规定集中收集处理。三是生活垃圾经处理后,送到环卫部门统一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

粪便处理:按标准施工,无害化处理排放。

十一、拟设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

通讯:采用有线电话及移动通讯,便于患者联系沟通,同时设置咨询电话,方便群众咨询。

供电:向电力部门申请用电,电力要满足临床医疗,设备和照明用电的需要,并留有余地的用量,必要时配备小型自发电设备以备使用。

供水:向供水部门申请用水,满足医疗用水要求。下水道按标准施工,满足下水要求。

消防:按消防部门要求,在医院内设置手持式灭火器。

十二、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资本)

资金来源:资金由个人独资,以现金方式投入,投资人民币万元,注册资金万元。

十三、拟设医疗机构的投资预算

投资分为三块,第一块是房屋等基本建设,投入万元。第二块是设备,综合牙科治疗椅台万元,牙科光机万元,洁牙机台万元,各种器械,投入万元。第三块流动资金投入万元,用于药品耗材的购买等。

口腔健康管理范文第3篇

1.1制定课程标准

完善顶层设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6年开始就不断提炼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等卫生服务单位从事口腔疾病诊治、口腔保健知识宣传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文素质目标,将教学行为与工作任务对接,在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处处体现医德医风。

1.2模块化课程管理

医学道德的核心是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对生命的根本态度,是对患者健康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命权利的尊重。根据临床口腔医生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技巧》、《医学心理学》《卫生法概要》等。这些课程强化了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还开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强人文课程的比重,不但不会影响口腔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

改革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而提出来的,在此种模式下教师与临床一线医生相一致,教学环境与临床操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相一致。专业教师均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临床人文关怀的因素,在学校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训室模拟真实临床工作环境,感受职业氛围,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将专业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和人性化,实训课模拟临床接诊、问诊、检查、治疗等过程进行,将人文素质融入实训项目。实习就业单位除肩负就业培训任务外还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3人文素质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将人文素质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医学院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教师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师德师风建设中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针对此种情况组织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研会进行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研讨;鼓励教师跨学科进行人文素质、德育教育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教师的学识和人品来影响学生的三观,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何爱华认为师德建设构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注重师德建设,以生为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口腔健康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务学习;社会服务;学生培养

20世纪60年代,服务学习理念在美国高校开始萌芽[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形,极大地改变了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高校未来的发展走向[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高校在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能之上逐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承担校园资源社会共享、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等社会责任,在将科学技术转换成生产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以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为例,人才培养基本采取先理论学习后临床实践的模式。这种模式尽管有利于高效率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却也割裂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忽视了口腔医学的社会性。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虽然具备了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却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缺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而开展系统性的社会定点服务,可以有效改善口腔医学生现有培养模式的弊端。

1 口腔医学生现行培养模式分析

以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例,学生学制五年,在校共10个学期。大一主修公共理论课,大二加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大三到大四下学期逐步从专业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强化训练,在校理论学习时间约7.5学期,大四下学期临床见习3个月,约0.5学期,大五专业实习10个月,约2学期。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理论灌输+实地演练”。因山西医科大学目前为多校区管理模式,中都校区地处晋中市高校园区,迎泽校区地处太原市中心,与各实习医院距离相近,学生大一到大三在中都校区学习生活,大四搬至迎泽校区,大四下学期开始分派到各医院临床见习。这种“理论灌输+实地演练”的培养模式为多校区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学生低年级在高校园区集中学习,解决了老校区教室、宿舍不足的问题,统筹利用了新建校区的资源优势,节约了教学成本,有利于学生安全管理。学生高年级搬至市区实习,节约了交通成本,方便学生统一管理。但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弊端,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没有临床的实际演练,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很难充分理解;同理,没有理论学习的穿插指导,临床实践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 口腔医学生开展社会定点服务的意义

2.1 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

高校除了教学、科研功能外,其社会服务功能不容忽视。实现这一功能的有效途径就是动员广大在校大学生深入社会,宣传先进的科学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推广先进的技术,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水准;以身示范,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大学理想的社会服务功能模式就是让大学成为社会中的良性堡垒,不断向周围辐射正能量。而口腔医学生能够发挥的社会服务作用则可以具化为提高社会群众的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保健水平。建立专业的口腔医学生社会服务团队,开展系统性的社会定点服务,一支学生团队固定对口某一社区或是某一街道,给予长期的、规律性的、持续性的口腔保健关注,将提升民众口腔健康水平的社会服务落到实处,而不是花拳绣腿式的举办几次义诊活动,或者象征性地举办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等大学生志愿服务,这样才能打好提升大众口腔保健水平这场持久战。也只有通过系统性的社会定点服务,从基础抓起,慢慢培养大众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逐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口腔保健水平,日积月累,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民众的口腔健康状况。

2.2 有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真正有益于社会的口腔医学人才只有精湛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优良的医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专注于知识的完备和技能的熟练,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把医师机械化的同时,把患者也物化为冷冰冰的对象。而现实并非如此,患者是拥有各种情感的个性化的人,身体需要医治的同时,心灵也需要关爱,医师与患者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制定出合适的个性化诊疗方案,标准化、一刀切的治疗既不可能,也不可行。所以,医学生在成为合格的医师之前,首先必须成为合格的人,懂得尊重与关爱,懂得理解与共情,才能更好地实现治病救人的初衷。同时,目前医学生的课程设置上人文课程偏少,而且普遍不受重视,这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特别不利[4]。我国公德教育的不足,导致有些大学生有才无德,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对患者的痛苦麻木不仁。这样的人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往往利用自己的职务与岗位从事不正当活动,损人利己,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破坏力,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而开展社会定点服务,让学生走出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让学生在与居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社会,感受善恶美丑,感受人情冷暖,磨炼自己的三观,坚定自己的信仰,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在其毕业走向社会时就不至于惶恐与无所适从;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就不会迷失信仰,轻易被蛊惑利用;在面对患者时,也不会失去同情与爱心。

2.3 有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

医科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受体的理论灌输模式:学生的任务在于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传统课堂上,教师很少因材施教,学生也很少主动思考,而低年级上理论课、高年级上实习课的培养模式也使学生很难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就更谈不上了。而社会定点服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服务方案的设计到服务效果的反思,教师只起指导作用,真正的教育主体变为学生,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而且社会定点服务从入学贯穿到毕业,随着学生学习重点的改变,社会服务学习目标做出相应调整,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行合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所学,从而达到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

3 口腔医学生开展社会定点服务的模式探析

自2018年以来,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开始对社会定点服务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在本科各年级中按比例招收品学兼优的学生,组建创新实验班,在服务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对传统培养方案进行大胆改革,将学习目标与社会服务目标有机融合,按照年级的渐长设立渐进式的服务学习方案,指定专门的带队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定点服务进行全程指导。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年级分阶模式和全程管理模式。

3.1 年级分阶模式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架构的改变,社会定点服务的目标和内容随之转变。因此,年级分阶模式可以按照年级的渐长划分成渐进式的不同阶段。

3.1.1 大一调查了解期

大一新生,入学伊始,新的学习生活刚刚开始,需要度过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适应期。配合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开展“大众道德认同调查”“社区居民构成调查”“健康知识宣传”等入门级的社会服务工作,通过初步了解与接触,逐渐熟悉对口社区情况。此阶段开展的社会定点服务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帮助其完成从依靠家庭的未成年人到独立成人的角色转变[5]。

3.1.2 大二普及宣传期

经过大一一年的调查了解,学生队伍和对口社区互相有了初步的认识,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随着大二医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开展,学生对医学有了大概的掌握,在社会定点服务中,逐步加大健康普及和道德宣传力度,建立大众健康意识,提升大众道德水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发光发热,用自己的所学帮助民众共同提高身心素质,协助共创美好社区,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再吸收。

3.1.3 大三专业引入期

口腔医学生从大三开始专业课的学习,相配合的社会定点服务也要逐步专业化。学习包括了解对口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状况,为居民定期检查牙齿,针对不同口腔专业课的开展,制定不同的口腔服务方案,例如:“口腔行为学”课程可以配合医患沟通实践,“口腔预防学”课程可以配合预防龋齿知识宣传等。

3.1.4 大四专业强化期

大四开始,学生专业课的学习逐步深入,基于之前社会定点服务的基础,民众基本的口腔保健意识已经建立。此阶段,学生可以调研民众个性化的口腔保健要求,结合自身细化的分科学习进度,点对点、一对一地为民众提供专业的口腔治疗服务,比如:配合“口腔修复学”的学习与实验,可以开展居民镶牙、补牙服务。此外,学生在大四时,经过几年的知识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再加上对保研、推免加分政策的考虑,往往会集中性地申报课题和创新项目,而社会定点服务的开展非常有利于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调研活动。

3.1.5 大五综合提升期

口腔医学生大五开始分派到各实习医院进行专业化综合训练,因各实习医院接收的本科实习生、规培生、研究生数量庞大,本科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可能少之又少,而社会定点服务的开展,大大弥补了实习中动手机会不足的缺陷。学生在医院观摩学习之余,在社区服务中可以进行足够的实践操作与反复练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实操技能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3.2 全程管理模式

口腔医学生的社会定点服务贯穿大一到大五,覆盖方案设计、服务实施、服务调整、效果评价、总结反思等全过程的互动学习模式。虽然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但教师的全程指导必不可少:首先,学院重视对教师的全程培训,从代课教师、辅导员到带队教师都应该进行专业性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社会定点服务意识、方案设计、执行过程控制等全过程的知识体系[6]。其次,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全程指导,一个成功的社会定点服务方案的确立,是屡次试验调整后的结果,学生提出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帮助具化成实施方案,尤其是服务效果的评价,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而总结反思则是社会服务的重点环节,这一环节做不好,服务和学习就容易脱节,导致服务只是单纯的服务,学习只是单纯的学习,二者没有相得益彰,这样社会定点服务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7]。

4 口腔医学生开展社会定点服务的效果评价

在两年多的实践探索中,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对创新实验班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服务学习方案,专业的教师团队从大一到大五带领学生完成社会定点服务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发挥指导性作用,对服务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引导学生对服务进行反思,增进理论学习的效果,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纵向对比近五年的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和学生满意度调查数据,结合近三年的社会定点服务社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一方面,可以看到创新实验班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医德认同度、患者共情度、医患沟通能力、临床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有明显的优化,较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创新性、独立性等方面也凸显出一定优势;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社区居民的口腔保健意识和健康状况在接受社会定点服务后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居民满意度随着服务年限的增长而增长,横向对比附近没有接受社会定点服务的社区,更能看到接受社会定点服务的社区口腔健康整体状况的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游柱然.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起源与发展[J].复旦教育论坛,2009(3):73-77.

[2]童卫丰.服务学习理念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2(4):44-46.

[3]郎益夫.大学功能演进与分类视角下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相互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130-133.

[4]李刚,郭静,王艳.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创新与社会实践[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5):63-64,75.

[5]范晓婷,张茂聪.服务功能视角下大学资源与社会共享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97-104.

[6]孙海涛,张宝铸,宁黎.基于“服务研习”理念下的口腔医学研究生社会公益实践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123-125.

口腔健康管理范文第5篇

口腔专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一年级的基础课学习,二年级的专业课学习和三年级的临床实践。由于时间紧,只能有侧重、有选择的进行课程开设,目标是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但这样的缺陷就是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也不够全,因此本科教育要弥补这个弊端。目前,大多数高校本科教育采取的也是“三段式”的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基础课、专业课和临床实习三个培养阶段[1]。这种模式有着不可避免的弊端,那就是学年之间课程衔接不够清晰[2],造成学生专业知识脱节、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等缺点。因此,我们在本科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到口腔医学与医学基础课程的相关性,又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调整教学计划,与国际口腔医学接轨,增加口腔临床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学时数,增设口腔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削减与口腔医学严重脱节或毫无相关基础课程的学时以实现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全程化。例如将专业课程部分前伸至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中后期开设,如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后期开设《口腔材料学基础》;在《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中后期开设《口腔组织学基础》、《口腔病理学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进行《口腔生物学》教学等,构建交叉融合式口腔专业教学体系[3]。此外,还可以科学适当地增加专业选修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丰富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如《口腔颌面美学》、《口腔常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口腔专业选修课。还可以在今后逐步增设《口腔专业外语》,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使之更好的与国际化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知识。总之,我们要打破原有的“三段式”教育模式,实现专业教育全程化。

2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强化临床实践

以往我们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的教育,造成口腔本科毕业生临床操作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就业率。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口腔医学生培养成口腔医生的整个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仍普遍采用传统的大课教育模式,实践和理论教育在时间上是分开的,缺乏启发式教育,国外则不是如此。丹麦哥本哈根皇家牙科学院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有大课、小组讲座、小组讨论等。瑞士伯尔尼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理论教学多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授,学生可自由选择听课,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临床病案,临床实习从第4学期开始,与大课穿插进行,训练中使用的一切器械和材料均与临床使用的相同。因此,实习阶段时,学生对各种治疗方法和材料均无陌生感[4],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注意训练学生实践技能,我们可以采取让低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一年级起组织学生寒暑假、节假日和周末轮流到附属口腔医院,安排他们导医、预诊、协助拍X线片、做牙医助手、进行病案管理等工作,让他们早期接触患者,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并利用“爱牙日”、“六一儿童节”、“学雷锋”、“爱牙护齿大行动”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对高年级的学生则采取综合实验训练和综合临床技能培养。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我们要提出“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患者信赖的口腔医生”的教学理念,创建培养口腔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组成以训练临床综合技能为主的临床口腔医学课程群,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的培养,推动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

3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本科教育不同于专科教育,它的宗旨是在专科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有一个质的突破,这就要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概念,以适应临床的需要。例如传授口腔牙种植术、烤瓷修复等新技术的基本概念,探讨目前广为关注的临床科研课题,如性病与艾滋病在口腔的表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时跟上科学的发展。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同学们有了感性认识,对理论的理解更透彻,具备了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