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预防保健; 口腔疾病; 口腔健康

口腔疾病是在校大、中专学生常见病之一,主要包括轻、中、重度龋齿、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牙周炎、牙龈炎、复发性口疮等。它不但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还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为了提高在校学生的生活质量,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从2008年9月份开始,笔者对笔者所在学校就读的8个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在校男女学生,年龄16~18岁。

1.2 方法 通过集中授课、免费发放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手册、问卷调查、口腔体检等方式,进行口腔健康教育。(1)利用周六、周日两天休息日,在各专业、各班级集中授课,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模型、挂图把内容更形象化。授课内容包括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和生理、口腔常见病、口腔卫生保健等常识。(2)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卫生习惯、家族史、感染史及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等。(3)口腔体检包括牙体检查、牙周检查、口腔黏膜刮片细胞学检查等方法。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龋齿、牙周炎、牙龈炎、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医疗费用等变化。见表1。

2.2 健康教育前后口腔疾病变化情况。见表2。

3 讨论

通过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口腔疾病明显降低。与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口腔预防保健有关。通过健康教育让学生们了解了龋齿、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的发病原因与口腔的卫生保健密不可分的。这些疾病在发作的时候疼痛难忍,反复发作还容易并发全身疾病导致免疫力低下。据有关资料显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的患者免疫力明显低下。所以应该加强口腔预防保健的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口腔预防保健,减少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过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在校学生的口腔疾病明显降低。龋齿和口腔溃疡的发病率得到良好的控制,健康教育前2/5的学生不知道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及如何预防。另外,约有1/3的学生有病不到医院治疗,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健康教育后90%以上的学生都能说出口腔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约97%的学生能做到有症状及时就诊。通过口腔卫生保健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认识疾病和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水平。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缺乏,所以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必须采取社会性预防保健措施,采取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生活环境,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入手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要根据各地情况,建立健全口腔疾病防治与保健体系,按照国家或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统一标准,开展健康教育,然后有的放矢,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防治工作,才能显著提高广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劳樟森.五官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3-121.

[2] 张龙禄.五官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50.

[3] 廖树森.五官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6-98.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范文第2篇

①通过本次中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知道随时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学会多种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②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锻炼团队合作能力,体验争章的快乐。

2 活动准备

①以小队为单位编排展示活动。②制作“口腔健康”章。

3 活动形式

通过生动的讲解,有趣的小品,快乐的歌舞和活泼的快板等多种形式表现主题。

4 活动过程

(活动前,各小队报告人数。)议程第一项:全体起立,出旗(敬礼、奏乐);议程第二项:唱队歌;议程第三项:中队长宣布活动(我宣布:朝阳中队争获“口腔健康章”主题中队活动现在开始!);议程第四项:进行活动;主持人男:敬爱的老师。主持人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男:有一句广告词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我的愿望是红色的,我的笑容是洁白的”,为了让大家的牙齿更洁白,笑容更灿烂,我们特地制定了本次雏鹰征章的内容:口腔健康章。女:让我们先来看看要征得这枚口腔健康章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大屏幕出示要求齐读要求)①了解口腔基本构造。②知道护齿的重要性。③坚持早晚刷牙。④学会一种口腔健康操。⑤随时关注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男: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相信同学们对个人口腔健康状况一定更加地关注,对口腔知识一定了解了更多,今天我们就要请各小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女:要想身体好,先要注意口腔卫生,爱护每一颗牙齿,牙齿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不能忽视。如今我们的小伙伴们的口腔健康状况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健康小队的调查状况。

4.1 “健康小队”调查情况汇报。①队长自我介绍,全队喊出口号。②队长介绍制作调查问卷的原因,出示各题统计图,作简要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的同伴中有不少人都曾经或正在遭受口腔问题的困扰,原因主要在于对口腔健康的不重视,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以及进食的不好习惯等。女:看来我们的同伴有不少人正受牙齿的困扰,牙齿对人类是如此的重要,我们正处于发育中最重要的阶段,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可不能像这位同学一样。

4.2 “齿乐小队”小品表演。①小品展示;②队长寄语。女:快乐的小品让我们知道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和牙齿有关。男:但是开怀过后我们还得沉思,怎么来保护我们的口腔健康。晨曦小队就专门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女:那还等什么,让我们赶快请出他们为我们做介绍吧。

4.3 “晨曦小队”讲解口腔健康操。①队长做介绍,喊出口号。②一名队员讲解,同组队员示范:第一节:顶腮,立舌头;第二节:打响舌,练习舌头弹力;第三节:张嘴,发A,不出声;第四节:深吸一口气,用英语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③请场下的队员上来挑战第四节。男:相信只要同学们按照他们提供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拥有健康的牙齿,而且还能拥有健康的体魄。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请欣赏由文艺委员带领的春思念小队给大家带来的《刷牙歌》。

4.4 “春思念小队”表演歌舞《刷牙歌》。男:为了让我们掌握更正确科学的刷牙方法,为了让我们的牙齿更洁白健康,为了让我们的笑容更灿烂,我们的爱牙小队还特地请教了口腔专家呢!女:是吗?好期待啊,口腔专家一定能给我们更多更好的建议,赶快请出他们吧!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范文第3篇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受试者)为本院口腔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轻度至中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在接受基础治疗。受试者纳入标准(反之为排除标准)包括:在不同象限至少有4颗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4mm,有骨丧失的放射影像学证据,健存牙齿数≥20颗且至少有4颗磨牙,纳入调查前6个月内没有接受广泛的牙周治疗,全身健康状况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数据采集

在牙周病基础治疗前,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临床口腔检查:在采集完整病史后即行牙周检查,在每颗牙的6个位点记录下列牙周参数:

①PD:检查时用Williams探针,精确到毫米(mm);

②牙龈出血记分:记录为上述探针检查后有无出血。排除以下几个牙齿的检查:阻生牙、残根及残冠。

③菌斑记分:采用“菌斑控制记录”(plaquecontrolrecord,PCR)方法记录有无龈上菌斑,以百分率(%)表示菌斑控制率。问卷设计与调查:根据文献和理论来设计问卷内容。通过文献回顾确认口腔卫生和自我照料的几项关键行为(后述),基于“自我照料”和“口腔健康促进”两个理论引入口腔健康态度和信念。经过预测试并征求口腔医师的修改意见后,本问卷最终版本由14个问题组成,其中前12个为“选择回答”,后2个为“自由回答”。调查时由护士督促患者现场完成问卷,以确保所有问题能够被正确理解。

1.3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并进行校正和检错。对于问卷调查数据,因不能确立变量的定性界值,故将应答频次二分化(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应答频次变量与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AS9.1统计软件,P值经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般情况共有72名患者参加本次调查,其中男性27人,女性45人,平均年龄(53±16)岁,年龄范围24~76岁,受试者平均每人完成问卷调查的时间为5~11min。调查人群的临床特征:平均牙齿数为(25±3)颗,PD为(3.47±0.84)mm,探诊后出血的位点占(27.1±21.5)%,PD≥4mm的位点占(32.3±20.8)%,PCR为(48.5±21.6)%。

2口腔卫生

在口腔卫生(行为)方面,1/2受试者表示1天刷牙3次或以上,17%的人表示1天仅刷牙1次;绝大多数受试者使用牙膏;近2/3的人表示定期用牙间隙刷或牙线清洁牙间隙;35%的人使用漱口液或其它辅助洁牙产品。为便于分析与菌斑的关系,将每个PCR值二分化,界值设为40%(考虑到PCR均值、受试者处在起始治疗阶段,这个界值设定是合理的),PCR成为分类变量。分析发现,刷牙次数和牙间隙清洁与菌斑有统计学显著关联性(P<0.05):每天刷牙3次以上的习惯与PCR改善有关,清洁牙间隙的习惯同样与PCR改善有关。

3口腔健康观点

关于自我口腔检查的次数,45%患者表示每周至少有1次自我检查;大多数患者强烈希望自己的牙齿能尽可能长久地保留;61%的患者表示他们愿意做一切事情来改善口腔情况;不到1/3的人定期去牙科接受检查(1年内至少有1次);虽然知道预防的重要性,但仍有17%的人表示从不听从或接受口腔护理的专业建议;27%患者不愿意接受挑战和(或)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未列入表);66%的人相信他们的行动能够影响口腔卫生。至于最后两个“自由回答”的问题,对“你对自己口腔健康的期望”的讨论在牙周病领域应强调口腔问题的多维性以及考虑患者的行为和口腔健康观点,这将有利于牙周病的综合治疗。用一种完善的调查工具来进行综合评估固然好,但可能由于医生们工作繁忙、时间有限而难以实施。因此,有必要探寻一个简易问卷,既能很快完成、同时又能提供制定牙周治疗计划所需要的信息。本研究设计的这份问卷简短(打印仅需1页纸)、容易回最多回答可归纳为“享受吃东西”和“没有口腔异味”,对“你可能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口腔健康”的最多回答可归纳为“执行医护人员建议的口腔护理计划”和“接受必要的牙科护理”。

分析发现,“定期做牙科检查”和“接受专业建议”与菌斑有明显的关联,即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和接受牙科医师(护士)有关口腔卫生照料建议的患者PCR记录更佳。答,患者可以不费力地完成。由于研究证实饮食习惯对口腔卫生的影响较小,故本问卷省略这一项调查内容,以突出重点。我们认为,在本研究范围内这份问卷揭示了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行为和观念的主要信息。为防止龋齿和牙龈炎进展,一般建议患者每天刷牙2次、至少清洁牙间隙1次。在本研究中,83%的患者报告他们每天至少刷牙2次,61%的患者清洁牙间隙。但是,这些似乎良好的行为并没有带来令人满意的菌斑控制效果,受试者初始检查时PCR平均仅为48.5%。尽管如此,在这些人群中,“每天刷牙3次以上”和“有牙间隙清洁习惯”还是与较好的口腔卫生状态关联。因此,在牙周病的口腔卫生指导中必须把牙齿邻面区域的清洁放在重要位置。本研究中只有28%的患者近1年内去牙科接受定期检查,而17%的患者表示他们从来不遵从或接受关于口腔照料的专业建议。

我们发现,那些坚持定期牙科检查者、更准确地理解并依从牙科医护人员建议者,他们的牙科卫生状况明显更好。这些结果也体现了自我照料过程中患者承担义务的重要性。我们选择了两个理论来研究口腔自我照料的决定因素,这些理论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并包含单一健康行为模型忽略的方面。自我照料理论提示:口腔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来加强激励作用,这种交流产生的结果是承担义务即患者要对自己负责,设定目标。口腔健康促进理论可概括为:口腔健康促进是与口腔健康相关的情感、行为、认知、时间等因素的函数,这个理论在国外已被应用于成年糖尿病患者口腔自我照料的分析。口腔健康理论的临床应用也具有教育意义:通过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理解口腔疾病预防的意义和口腔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它们应成为口腔科护理学的内容。国外研究者一直尝试引入关于自我照料的行为认知途径,这些尝试在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预后中已显示出良好的结果。

研究表明,针对行为管理的心理学方法能改善口腔卫生相关行为。用对比研究来考察与健康行为相关的心理学特点,研究人员发现“自我效能”与口腔健康习惯及治疗依从性有关。通过这些文献回顾,我们汇集了各个口腔健康理论的精华,使本问卷中口腔自我照料的几个关键行为得以确定。但是,所有健康行为理论在解释人类健康行为的复杂性时都存在局限性,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形成有效对策,改善患者对健康促进方案的长期顺应性,特别是面对那些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的慢性疾病(如牙周病)。本研究的局限性是人口的偏倚,样本量较小,不一定代表整个慢性牙周炎患者人群。此外,我们没有按性别匹配受试者,而有文献报道年龄和性别差异可能是口腔自我照料的一个影响因子。我们下一步计划在更大的患者人群中开展对健康照料行为与牙周参数关系的研究,评估年龄和性别差异的影响,进一步检验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总结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范文第4篇

【摘要】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和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女性妊娠期间易发生口腔健康问题,从而可能影响妊娠期女性甚至胎儿的健康。本调查结果表明妊娠期女性更易发生牙龈炎症,而龋病患病率未见升高。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卫生宣教。

 

【关键词】妊娠;口腔;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04-02

女性妊娠期间,由于生活习惯改变和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易发生牙周病、龋齿等,从而可能影响妊娠期女性甚至胎儿的健康。有研究表明牙周疾病可能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为了解现阶段在我国基层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健康状况,我们对我院产科门诊的妊娠期女性和体检中心就诊的非妊娠期女性分别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012年12月随机选择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建卡的妊娠期女性和在体检中心就诊的非妊娠期女性共210人进行调查。其中,妊娠期女性114人,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3岁;选择非妊娠期女性96人,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2岁。

 

1.2 方法

1.2.1 参考WHO口腔健康调查表[2],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调查表及口腔保健问卷调查表。对2组分别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独立完成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1)检查牙龈健康状况及龋病发生状况: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SBI)、龋失补数(DMFT);观察指标记分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3]。(2)问卷调查:了解每天刷牙次数和方法。每次检查使用统一的检查器械,所有检查均由1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口腔科高年资医务人员进行。

 

1.2.2 采用SPSS 13.0 软件包对2组的口腔健康检查及口腔保健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 

2结果

2.1 口腔健康检查结果: 对2组共210名女性的牙龈健康状况、龋病发生状况进行了检查发现,2组GI、SB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FT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口腔保健问卷调查结果: 妊娠期女性组与非妊娠期女性组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者分别占94.7%、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刷牙方法方面2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3.1妊娠期女性口腔健康状况: 表1结果证实了妊娠期女性更易发生口腔疾病,主要是牙龈炎症,而龋病患病率未见升高。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牙菌斑,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增高等原因,导致口腔卫生状况稍不良导致菌斑滞留,即可在短期内发生和加重牙龈炎症如牙龈出血等;而龋病的病程因相对较长,孕期内的口腔卫生状况尚未影响到龋病的发病。以上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妊娠期女性的口腔卫生宣教,增加刷牙的次数和加强日常口腔保健的意识,从而预防妊娠期间牙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2孕妇口腔卫生习惯: 2组人员问卷调查结果说明妊娠期女性的刷牙频率较正常女性减少,可能是因为孕妇因出现牙龈出血而不敢或减少刷牙所致;但刷牙方法则相对稳定。因此孕妇应养成早晚以正确刷牙方法刷牙的习惯,如晨起、进餐后以及睡前要认真用软毛牙刷正确刷牙3min,每天不得少于2次,不能因为刷牙时牙龈少许出血而减少刷牙次数或减轻刷牙力量;辅助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以降低发生牙周疾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晓军,孔经贾,陈晖等.先兆早产孕妇牙周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1(10):599-601.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S].4thed Geneva: WHO,1997.

口腔不健康的表现范文第5篇

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检查基本方法》第四版中龋病诊断标准对城区内865名小学儿童进行口腔龋患情况的检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儿童甜食摄入习惯、口腔卫生保健习惯、父母的口腔卫生行为和学历水平等。

结果:小学生的患龋率为55.8%,受检者龋均为1.87。每日摄入甜食的频率、睡前是否进食、刷牙的频率、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评价与儿童患龋相关联。

结论:预防儿童龋病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改善家长对口腔健康的态度,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关键词:龋齿 家庭 口腔卫生习惯 口腔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41-02

龋病是儿童少年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列继癌症、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家庭,其口腔健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父母的影响,儿童与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总称为家庭口腔健康行为[1]。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及对口腔保健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知识、行为等会直接影响到有利于儿童口腔健康的行为的建立,因此家庭早期干预对儿童的口腔健康影响重大[2]。本调查研究采用临床检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的小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探讨家庭口腔健康行为与患儿龋齿发生情况的关系,为进一步制定龋病的综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0-11月调查徐州市区小学生865名,其中男生457名,女生408名;并对受检学生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家长的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83人,高中/中专311人,大专及以上471人。

1.2 调查方法。

1.2.1 龋病检查。检查及诊断标准采用WHO规定的《口腔健康检查基本方法》第四版的要求,使用统一设计的表格,调查人员为接受统一培训的口腔医师,在调查之前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9。调查在学校的自然光线下进行,采用统一的器械对受检者进行口内检查并作记录。

1.2.2 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问卷,在小范围内预调查,根据流行病学专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正式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状况、儿童的饮食习惯、儿童的口腔卫生保健习惯、父母的口腔保健态度和行为、父母的学历等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将每个儿童的龋病调查表和其家长填写的问卷紧密整合在一起,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双录入并质量控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表1 865例儿童龋患情况

组别例数百分比(%)

无龋组38244.2

有龋组48355.8

表2 儿童饮食习惯与患龋的关系

项目

无龋组有龋组

例数百分率(%)例数百分率(%)

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每天≥2次82.1224.6*

每天1次246.34910.1

每天

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心每天≥2次184.74910.1**

每天1次8923.316233.5

每天

糖果/巧克力每天≥2次123.1245.0**

每天1次256.58217.0

每天

睡觉前吃甜点或者喝甜饮料经常164.2285.8**

偶尔19450.829861.7

从不17245.015732.5

注:*P

表3 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习惯与患龋的关系

项目

无龋组有龋组

例数百分率(%)例数百分率(%)

开始刷牙的年龄

3岁15440.320542.4

≥4岁10527.512926.7

每天刷牙次数≥2次17746.319340.0**

1次16643.525853.4

偶尔/从不3910.2326.6

是否用含氟牙膏是14437.719841.0

不是15941.619941.2

不知道7920.78617.8

注:**P

表4 家长口腔保健行为与儿童患龋的关系

分类频率

无龋组有龋组

例数百分率(%)例数百分率(%)

帮助孩子刷牙每天4211.05912.2

每周133.4193.9

偶尔22759.428258.4

从没做过10026.212325.2

检查孩子刷牙效果每天5815.26413.3

每周348.95311.0

偶尔24263.431064.2

从没做过4812.65611.6

注:**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