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职院校教育

高职院校教育范文精选

高职院校教育

高职院校教育范文第1篇

1.办学理念落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没有真正转变陈旧落后的办学理念,不了解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努力想把高职院校办成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设施的投入、师资的储备、内部考核机制等。都模仿本科院校。资源配置和理念导向上的偏差,使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体现不出职业特色和专业能力。

2.课程开设不舍理。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开设上偏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虽然许多学校也对课程体系进行过调整。但依然是课堂教学多、实践教学少,课程设置游离于人才市场需求之外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能力欠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有30%左右的是长期从事中专教育的教师,他们虽然经验丰富,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欠缺新知识技能.专业知识深度也不够。其次是这些教师大多没有社会化考试的经历,对社会化考试了解很少,加之年龄普遍偏大,不易接受新的考试模式。另外70%是由大专院校毕业后分配担任教师的人员。这些教师是教学骨干。他们善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但普遍缺乏现场管理的实践经验,社会化考试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更加缺乏。大多数教师没有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要求他们培养出大批能够通过社会化考试的学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二、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对策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必须形成长远的战略发展观。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短期内得不到解决。此外,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必然会由当前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增强竞争实力。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必将是社会发展的主力,所以高职院校是当今整个教育行业中的“朝阳产业”。前景无限。要引导从事高职教育的人员确立社会化考试的概念,形成统一共识.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培训环境。

2.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社会化考试也并不否定专业理论.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优势.合理调整专业课程。同时按照专业要求,增加社会化考试所必须的内容,纳入到正常的课程体系之中,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组织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建设适应社会化考试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制定硬性的规定,教师除必须的学历条件外,必须参加本专业的社会化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其次,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使其了解社会化考试的要求、标准,并参与到社会化考试的相关教学和培训中去。还要招聘一批具备专业资格,有一定的教学、培训能力的专业人才,构成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增强学校的师资实力。

4.研发社会化考试的教材。随着社会化考试的日益推进.社会化考试反映出的规律、标准、模式也已日渐清晰,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这些可循的规律,组织专业教师编写一批专门服务于社会化考试的教学、培训教材。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化考试的试题库,创造能够进行模拟社会化考试的条件。5.尝试成立社会化考试中心。高职院校应当借鉴成功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培训优势、师资优势、教材优势、题库优势及组织优势,积极尝试在学校内部建立社会化考试中心,为学生参加社会化考试积累经验。学期初期,针对学生在宿舍里容易产生矛盾的普遍现象,帮助新生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性,组织学生做气质测试、分析并做气质提升实训。调查发现,认为气质测试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占92.4%;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增加包容性并弥补短处的占81.2%。由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完成气质测试后,要以宿舍为小组,讨论、分析个人气质特点。在自我分析环节,个人剖析自己气质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个人扬长避短的实践计划;在分析环节,通过自我分析和相互分析,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并且针对各人的气质特点差异,采取恰当的交往方式,避免由于各类气质、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误会和矛盾。

5.职业发展实训项目,即个人职业匹配测试与分析。大一第一学期中期,针对很多学生是在家长、教师的建议下填写志愿的“半选择”普遍现象,组织心理辅导教师、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为学生做职业倾向测试、气质与职业匹配分析。调查发现,认为已选择的专业符合个人爱好的占28.93%;所选专业是父母或教师的意见的占54.17%。可见,指导学生做专业分析、自我条件分析、职业方向分析、未来职业条件分析、目前差距分析、如何达到职业条件分析等实训,可帮助学生利用学校资源,不断丰富、完善自己。

6.学业发展实训项目,即学业发展规划。大一第一学期后期,针对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出现的懒散、不满、怨恨等消极情绪而虚度时光的普遍问题,辅导员、德育教师在人职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学业发展实训。调查发现,认为制定生涯与学业规划对自己很有帮助的占92.9%;与单纯的理想、人生观教育比较,效果好得多的占94.5%。第一学期末开始制定三年在校期间的学业规划;第三学期做一次学业规划“回头看”和修订;第五学期实习返校后,再做一次“反思”和修订,反复地“惦记”自己的学业发展,不断地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7.职业道德实训项目,即参加各种演出活动。职业道德实训从第一学期贯穿到第六学期。调查发现,认为希望能多参加校外的比赛多拿奖的占70.56%;希望在校内能经常有机会展示自己才华的占58.88%。要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展冲突的实践中,往往个人利益占上风的现实,专业教师、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各种演出、比赛,进行诚实守信、体现公平竞赛、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以及敢于拼搏的职业精神实训,组织纪律、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统一行动等意识的实训。

8.行业意识实训项目,即岗位实习实训。从大一第一学期直至毕业,针对学生接触真实岗位少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校外真实岗位实训条件。调查发现,认为希望有接近真实工作岗位的实训条件的占65.99%;希望能够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亲身体验的占68.02%。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专业分类,将学生分派到企事业单位实习、顶岗实习,聘请行业一线专家给予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和运作的直接指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德育教师积极配合。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但获得真实工作体验,而且增强遵守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业法规的意识和自觉性。

9.就业意识实训项目,即就业技能实训。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针对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到哪山唱哪山歌”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调查发现,担心缺乏就业技巧的占41.12%。除人学初组织学生进行“就业招聘模拟”活动外,还要提前指导学生撰写应聘材料,模拟面试现场,反复演练和实训,有准备地应对真正的人才招聘;组织各种小型招聘会,增加学生的求职经验,增添就业信心和就业机会。

10.职业精神实训项目,即师德渗透教育。从大一第一学期到毕业,针对一些教师和管理人员为学生服务意识不强而造成的系风不正、教风不正、学风不正的不良影响,加强师德教育。调查发现,认为在与教师相处过程中希望教师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占68.88%。因此,系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等行政管理人员要形成合力,全方位、全程育人,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体现敬业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榜样,让学生在接受教师诚心服务过程中,体验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在职业生涯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人格的示范行为直接渗透到自身的思想品德行为之中。

高职院校教育范文第2篇

教育的普及化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师资力量和管理队伍。但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和单纯数量的增加,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提升。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也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与创新,改变教育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建设好管理队伍,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型人才,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如果高职院校不能很快的转变教育管理理念,仍一味采取传统的落后的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势必很难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的人才也就渐渐地失去了就业优势。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在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高职院校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社会持续输送人才资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必须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树立正确的价值引导,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以及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与此同时,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教育管理模式也就遇到了较多问题。

(一)学生素质存在差异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加,但学生的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高职院校的生源不单是应届的高中毕业生,社会上的各个群体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继续受教育。由于年龄层次以及社会经历的不同,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成长经历也就不同。在多重的价值观念影响下,学生们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多样,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成了重点管理对象。现阶段,利己意识越来越强烈,集体主义已经被人们所忽略,大多数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常忽视集体利益和他人的感受,以至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教育管理理念滞后现阶段高职教育不断发展,但管理理念仍然较传统,大部分高职院校仍遵循传统的经验习惯,并没有做出任何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管理的需要,这势必造成高职院校与社会脱节,也就是人才培养的方案与社会的需求不适应。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形式,忽视实际效果,管理的过于死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的培养,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注重为学生提供服务,使得学生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难度。长期在死板的教育制度下进行教育管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性,更不用说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三)管理队伍的分配不合理合理建设与分配好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队伍必要且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却认为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与管理工作息息相关,责任重大。但就目前来看,管理团队人员呈现低水平、素质不高、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年轻的老师缺乏管理经验,不能及时并正确的处理问题,较年长的老师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不注重教育管理。长此以往,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四)网络技术的冲击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危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容易展开,但也导致了一大批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更是普遍。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不积极向上的内容,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引导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以学生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和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又要端正学生的品行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先学习做人,然后才是学习,学校要在德育智育方面双管齐下,不可偏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性化管理。生活上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关爱学生;学习上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上需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理念,提供一定的就业渠道;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引导,重视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培注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正确的价值引导是教育理念的重新定位,它要求学校不单是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还要求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正确的价值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其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应采取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既不能太过宽松导致散漫学生荒废学业,又不能太过严格压抑学生的性格,不利于其发散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些自制力差、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学校就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不能放任自流,将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仅仅是停留在形式的管理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渗入到教育内容,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人生价值、思想道德、职业规划等等。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为学生设立明确的目标及要求,对教育管理的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学生必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否则会影响毕业。教师在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案时,要多渠道多途径的搜集资料,并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思想政治教育应涉及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社团活动等,教师要综合考虑与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考核情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既要拥有较高的技能,又要拥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学生的服务和管理意识将会影响他们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此外,高职院校应当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人文基础课与人文素质讲座,将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必修课程,应注重其系统性发展。第一,人文素质教育要有针对性,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与优势,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小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人文素质教育要实现制度化,确保开展和落实人文工作教育。第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实现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真正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育范文第3篇

当前,由于高等院校不断地扩张,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不断地提高竞争能力,因此要多途径的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教育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课程的设计、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其课程,在学生地实践中需要形成教师那种专业的观念和熟悉的职业技能中下工夫,在学生掌握教育的原理上下工夫,在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上下功夫,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教育学;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特产。因此才高职院校当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有很大的一部分,这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操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今后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应该引起高职老师的重视。近年来,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做了很多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实践模式,建设了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为教育教学的课程目标提供了不小的参考。

一、教学的思路

教育学作为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实践的过程中既是给学生提供理论支架,又是培养学生实践的一种能力需要。因此教师需要以“工学结合,突出实践,培养人才”为教育思路,以专业的技能培养为主,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实践训练为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提升正确的就业观的目标。其基本思路是不断地夯实理论基础,巩固实践的环节,重视技能的提升,优化教学实践过程。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教育、学习、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老师在不断地授课,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并运用在实践当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均离不开实践,体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二、教学内容的匹配性

教学课程的内容设定需要遵照“以实践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构建。首先要精简课程的内容,不断地加入实践的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其次是不断地整合课程内容的重复内容,突出针对性,突出适用性;三是将理论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内容归纳,不断地训练学生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将内容技能进行归类,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进行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源库,资源库由教育的书本、优秀的教育案例、经典的教案以及优秀老师影像等组成,课件、案例与学生指南等教学资料要不断地齐全,这就符合教学课程的设计,可以满足整个网络教学的需要。比如教育案例“用影像老师自己的案例”来教导学生教育学原理的重要性;又如实习项目小学课程设计、教育活动设计;或者是现场教学活动的观摩,观看教学录像等。

三、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高职院校来开设教育的课程,可以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基础性的教育发挥积极地主动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学课程体系旧、课程的授课模式滞后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性等困境。实践教学可以不断地巩固理论知识以及加深对其理解的途径之一,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这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能够让理论不断地联系实际,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1.多手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要围绕不断地优化学生的整体教学素质,提高学生教学的能力,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根据课程的内容,配合双方问答、讨论、演示、活动分析、课前复习与阅读以及网络信息查询等活动,采用案例教学以及模拟教学,甚至可以采用调查设计和网上授课等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把理论的知识与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课堂实践相结合,主动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如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来进行教课,可以先让学生学习理论上的知识,老师再通过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分析教师所运用的原理和法则。案例教学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的结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吸收能力。通过模拟教学进行技能的培养。营造仿真课堂,让学生在如此的课堂氛围中模拟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技能和技巧。模拟的教学内容可以是首先选择一门课程,其次是让学生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三是教师先选择课程内容讲一部分课程,剩下的课程可以让学生试讲。如讲授集体教育的同时,做好个别教育这类型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讲如何培养优秀学生,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试讲成绩靠后的学生应该怎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通过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试讲的体验,可以让师生在授课中角色的互换,由此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实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教学调查设计可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模拟调查,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如设计一次班会,制定班主任的工作计划,调查本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调查一所学校的管理方式方法,考察本地的经济文化生活对于学生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互动,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激发他们的授课能力。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融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努力的做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通过现在传媒的手段进行网络授课,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实现教学的效率。首先应该要充分的利用网络的平台以及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提高教师教学的直观性,扩大和充实教学的内容;其次是不断地利用校园网络,把教育学有关的重点难点以及热点问题进行,从而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以此来提高教学的适用性和针对性。3.资源的有效保障。要建立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资源库要有教育类的专业用书、中外文期刊、影像录像等资料,同时还需要保存教育的案例、优秀的教育电影、教育教案和优秀老师的授课录像、基础教育的课程应该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展播。课外实践场地的建设。学校应该要在本地区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要作为教学研究的基地,保障教学的畅通进行。

四、结语

1.要按照能力与技能的结构来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让学生不断地掌握教育学的相关课程理论知识,训练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2.要运用“教学、学习、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授课效率,把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有机地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的基本业务能力。3.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考核,比如可以实行案例分析与探讨、开卷考试以及技能比拼等方式进行考核,充分的体现考试的激励性作用。教育学课程必须要把教学目标锁定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走向社会以及工作岗位提供最充足的准备。教育学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教育能力的培养必须要统一,在培养适合的信息化社会中,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进行有效的尝试,积累一定的经验,从而取得一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李娟,王东辉.职业.2014(02).

[2]高师院校提高公共教育学课程学习时效性的尝试[J].赵凤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3]经管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培养途径[J].郭家瑜.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03).

高职院校教育范文第4篇

1.1时间多用于听课,造成上课时间少

现阶段的教育实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实习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听课上,从而造成自己上课的时间过少。在检查听课时,对一些院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教育实习的时间并不充足,不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学生、家长甚至是实习的学校对实习生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偏差。中小学院校普遍的关注升学率,而为了不影响升学率和教学质量,很多学校都不为实习生提供上课的机会,只是让实习生批改作业。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生没有足够的讲台去充分的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以至于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知识表达、组织教育管理方法和师生互动技巧等教学能力。实习生不能很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不能升华自己的教学艺术。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复杂性、创造性和丰富性、教育教学的记忆和内涵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很难使实习的质量得到保证。

1.2实习生不能规范的设计和书写

板书对实习生进行听课检查可以发现只有少量的实习生可以使用板书和教学简笔画,而大部分实习生都不能够规范的设计板书而且书写差。主要具有下面几个问题:在备课时,学生并没有准备板书,从而造成课堂上的板书不规范,设计不合理,内容没有条理性。整个板书显得凌乱、英语大小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整体效果差。板书书写的随意,分不出主、副板书,特别是主板书上的内容过多、过杂,分不出上课的重难点以及关键知识,导致重点不突出,并且板书时通常只有文字而没有图形、图表,没有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没有起到突出教学信息的强调功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不利于学生领会教师授课的思路,从而达不到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效率的目的。

1.3新课导入方面

部分实习生上课时导入新课环节太过简单,不生动,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甚至与所要讲授的内容无关,导入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1.4教学互动方面

实习教师在课堂上一般不要求学生起立回答问题,学生很少回应教师的提问,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导致教学互动难以展开。有的课堂虽有一定互动,但也仅限于课堂提问,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大多数实习生在课堂上只起到一个知识传授者的作用,在讲课时不能关顾整个课堂,照顾全班学生的上课情绪。对于课堂上学生睡觉、说话、吃东西、发呆的情况不知如何处理,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显得凌乱,嘈杂。

1.5教态方面

讲课时,实习生在讲台上只是低头讲课或者频繁踱步,或者整节课站在同一个位置原地不动地讲课,教态不自然。

2实习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笔者通过到实习学校检查听课、指导,并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下面的对策。

2.1重点加强对实习生教学工作的指导

高职院校应从加强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解读以及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来指导实习生。高职院校和实习学习的实习指导教师应该联合起来共同的对实习生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认真的听取各个学生的上课内容,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另外还需要提高实习生的听课效果,让实习生意识到在听课时,应该从教师的角色和角度去进行听课,注意教师讲了什么、如何讲及为什么这么讲。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备课方法、写板书和教案、导入新课的方法、提问技巧、课堂上重难点的处理、师生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备课还包括备教学理念、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备教学思路,另外还应该注意略案和详案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知识目标的重视,利用发现法和启发式进行教学,设计合理的课堂情景,对知识进行联想和迁移。最后还需要对重难点进行研究,多次的理解教案、推敲教案,使学生上课时能表现得游刃有余。

2.2加强师范专业建设的优化调整

在开设专业学科知识课程、师范素质拓展课程、教学技能实践课程方面应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困难做相应调整。在师范专业建设中适当增加教育实习学分,加大教师职业技能课训练,如三笔字、普通话、编写教案、制作电子课件、试讲以及英语教学简笔画训练等。每学期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在教育见习环节上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听取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了解常规的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表达技巧、处理课堂应急事件的方法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等方面内容。高职院校也应长期聘请各个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定期为学生讲公开课或做专题讲座。

2.3加强对实习生的思想教育指导

指导老师到实习学校进行指导,除了指导实习生的教学工作外,还应了解学生在实习学校的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消除在实习学校所产生的焦虑、茫然情绪。要求实习学生递交实习日志,定期组织实习生开展实习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等交流经验和心得,总结教训。

2.4帮助实习生进行角色转换

教育实习要求实习生能够做到“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以教师身份履行其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实习期间,实习生既是实习的学生,又是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这使很多学生没有办法适应新的身份,在实习时表现出“身为教师,心为学生”的“重教学轻管理”的形象,不符合教师的身份。为此,高职院校的指导教师应在指导过程中,要加强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教育,帮助实习生进行角色转变,就在实习学校怎么成为一名教师,怎样掌控课堂,怎样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工作,怎样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所在实习学校的其他教师的关系等方面加强指导。

2.5实结

严格细致的实结和经验交流以及多元评价,对加强实习学生对教师的职业感受、自我体会、合作精神、教学团队意识、自我奉献精神的培养很有帮助。总之,教育实结尤其重要,通过实结,学生们能找出差距,发现不足,即时反省自己,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结语

高职院校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1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与劣势

1.1大多数学生的自卑心理较严重

通常很多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即没有考上本科院校而做出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时就会产生出强烈的失落感,会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比不过本科院校的学生,从而产生出自卑心理。其次,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因此他们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了娱乐和消费上,对待学习则处于爱理不理的状态,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1]。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是因为填报志愿失误等原因而就读于高职院校,但这些学生自身的进取心是非常强的,并且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1.2思维活跃且实践操作能力强

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相比,其两者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会比较活跃一些,并且非常喜欢表现自己的才华,相关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也会比普通高校本科学生高出很多。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好非常广泛,他们在文艺方面会比较突出一些,即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也非常强,并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各类学生干部竞选活动。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2.1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通常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都是与学年制相适应的,而最明显的特点是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生活与学习,而学生的工作则按班级来配备班主任与辅导员,当然各大院系也都有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尽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层次非常清楚,但管理体系与教育对象、教育工作模式等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展开的,因此整体的工作也都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经验来展开,即缺少一定的外在信息交流,从而导致管理出现覆盖不到位等现象。

2.2学生工作的协调性与连续性不强

现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大多数都存在“缺漏补漏”的状况,即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管理创新,整体的被动性也非常大,甚至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形式主义的作法很严重,如学生宿舍检查过后很快就出现脏、乱的现象等,这些都是问题的真实反映。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性质、目标理解得不够透彻,从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常常处于应付检查的状态,因此也无法与高素质教育相匹配。

3高职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3.1树立正确的职业技术教育价值思想

如今我国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体力劳动者缺乏一定的尊重,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无法实现价值的主要原因[2]。针对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应该从源头入手,要改变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好的师资资源与教育条件。其次,各大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配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利用学校的力量来对本校毕业生进行宣传和推广,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形象,从而提升本校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当然对学校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价值。

3.2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方案

高职院校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时,其应该改变传统简单粗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学生的求职意向、专业选择、个人兴趣等为基础来制定精细化的培养体系。在整个管理过程,学生可以说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让学生来适应教育计划,而是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其发展的学习计划,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实现高质量教学。由于不同的学校其规模也是完全不同的,如没有条件实现为个人制定教育计划,那么也应该从每个专业入手来制定教育计划,即按照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兴趣来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模块,这样才能提供符合自身要求的职业技术教育。

3.3辅导员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入手来关怀学生,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辅导员还需要认真负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辅导员应该适当的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要提高他们自身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信心。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其必须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要尊重学生的参与权与选择权,让学生也成为班级事物管理的执行者,从而保证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

3.4实现被动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换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要改变传统被动的管理模式,不能把学生当成是教育管理的客体,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在被管理时出现的逆反心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通过对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取以辅导员为核心的绝对管理体系,无形之中就会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3]。要想实现管理的转换,其就必须要把学生当作核心来展开,这样才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4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辅导员在整个体系中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即是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稳定开展的桥梁。可以这样认为,管理其实也是保障,而制度则是约束,因此要想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就必须要利用教育来引领管理,要把教育运用到管理中,这样才能实现两者的结合,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稳定开展。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但只要坚持按照标准来实施,那么就能开创出学生管理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姜平平,代亚松.高职院校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1):77-78.

[2]章小朝,何增光.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2):115-1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