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教师论文

高校教师论文范文精选

高校教师论文

高校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1.1教书育人、严谨治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教师敬业的首要表现就是做好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是艰苦的、严肃的事情,需要严谨的精神和态度。但是在教师中也出现了求名争利、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突出表现形式就是科研成果的粗制滥造,重量不重质,甚至出现了伪造数据、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现象。南京大学韩儒林教授有一副对联: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作为高校教师要要摒弃浮躁情绪,有耐心下苦功夫去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要坚决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

1.2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所谓服务社会强调要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而为人师表则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措模。说过“: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当代高校教师,要用自身的良好行为,从政治思想、道德水平、治学态度、行为举止等多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们通过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的处事态度,教给学生怎么做人、如何做学事。正是这种示范作用,一直以来“为人师表”都是学生们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往往“胜于言教”。

2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2.1提高高校教师法律素质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们在校期间最为密切的人,他们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所体现出的法律素质,会对学生们产生直接的影响。老师们应积极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法治的思维习惯,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法律专业的书籍、参加法律讲座、关注与学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来提高自身的法律修养,树立法治意识。

2.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理论

学习品德高尚的教师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来的努力,尤其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自我修炼与自我完善而逐步积累形成的。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不会在提升道德修养中迷失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高尚的师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和相关部门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不会受时间、地点得限制,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但是受个人水平和自控力等方面的影响,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组织集中学习,就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够克服自主学习的不利因素,使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

2.3加强高校教师的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最终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道德实践,才能真正对自身塑造良好的师德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三点:一是钻研业务。二是科学研究。三是关心爱护学生。

2.4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体系

高校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1.课程设置方面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师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通常存在如下问题:重学科理论课程,轻技能实践课程;教师技能和特长的训练不够,专业技能实训的时间过少,学生难以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开得多,但学生学得泛而不精,缺乏扎实的功底。近年来由于各级主管部门要求开设的课程不断增加,使得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课程更加繁杂,造成现行的课程体系最大的弊病就是缺少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技能训练课程,明显存在着不合理的倾向。

2.任课教师方面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能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能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做到有机结合。但也有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情况不甚了解,理论讲授与教育实际相距甚远,他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需完善和提高。此外,在师范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研工作上,对于自身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关注较少。

3.实践训练方面专业特殊性决定开设科目过多,加之任课教师的数量有限,使得每位教师授课门数和课时数都很多,必然导致课堂上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力度不够。[2]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不够充足。单项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综合训练多安排在开设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同一个学期内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势必导致训练不足。二是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方式有限。例如“英语书法”训练,大多安排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每天学生按照字帖和指导材料练习,还要上交大量的技能训练作业,学生任务繁重,积极性大大降低。

4.受训学生方面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性,但认识、态度和行动往往不一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习训练的自觉性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高。另一方面,该专业学生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欠缺,对于基础教育和小学生缺乏足够多的了解,这些都将成为他们在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绊脚石。

二、改进教学技能培养的策略

1.优化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为了解决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教学技能较低的问题,高师院校要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把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列为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必修课程,逐步形成教师认真指导和学生自觉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驱动机制,使学生在校期间注重专业知识与师范技能相结合,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的学习与提高,培养他们的小学英语教育实践能力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适应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为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高师院校应加强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任课教师的培养,使其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理念,并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此外,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该方向的任课教师能深入小学,进入小学英语课堂,了解小学和小学英语课堂实际运行情况,将教育理论与教学需要完美统一。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讨论中,抓住一切机会获取有用的知识并发展自己的能力。

3.强化技能训练,方式灵活多样为培养该方向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高师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强化技能训练:一是加强听课、说课、评课训练。首先将理论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使其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其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最后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以加强管理。二是加强微格教学训练。使学生对微格教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科学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切实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4.改革实践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合理安排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尽早走进真实的小学英语课堂,切身感受和体会当小学英语教师的感觉;二是要加强对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加强检查监督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见习和实习中来并有较大的收获和改进。

三、结语

高校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1.高校教师应该爱岗敬业

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大致为,上大学是很容易的,大学生数量众多,大学不再是众多人无法跨进的门槛。在此种情势下,对高校教师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与期望,教师不仅应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同时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品质。师德品质有很多组成,而众多组成均为建立在教师对岗位的热爱和职业的尊敬之上。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将教师的职责和自身的义务严格落实于教学乃至日常各个方面,以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师不应该拘泥于传统的知识,还应对知识和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育。

2.高校教师应该积极进取

教师工作是艰辛的,且教师身上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求知求学路途中,不止是学生,教师也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无数的艰难险阻。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解决的信心,因而,作为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积极进取的意识,能够与时代一同进步,吸取时代的新型知识,并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融合,寻得精髓所在。基于当今时代的主要两种精神主题,即创新与合作,高校教师应侧重对学生此两种能力进行培养,而培养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和合作的能力,能够不断突破、将创新与实践结合,能够懂得合作、优势互补中更进一步。

3.高校教师应诚实守信

中国自古是礼仪与诚信之邦,与对财富的追求相比,能够恪尽职守、严守诚信更足以彰显一个人的高尚品质。作为高校教师,为人师者必须要守住的即是诚实守信。时代不断发展,我国国力增强,各个领域均呈现进步势态,而与经济迅猛发展相悖的是,日益被忽视的诚信观念。包括在高尚的校园中,身为高校教师者也容易失掉关于诚信的防线,对他人的著作、科研成果等肆意抄改,在金钱与利益面前忘掉自己的身份,丢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为了国家与教育更好的发展,上述现象是绝对应该避免的,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严于律己,恪守诚实守信的信条。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提升高校师德建设有助于为祖国培养栋梁人才

十年寒窗,学生所接受的不仅是教师对其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有教师对其为人处事乃至道德观、世界观的影响。学海无涯,无论是知识还是道德中可以学习的均是漫无止境的,而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其对学生的道德方面的影响却可以是永恒的。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学习、处事、处世的方法,学生只有习得了要领,才能应用于其生活中,而终究学成有用之才。而以上所述的知识,并非十分易于传授的,这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师德建设所提出的要求。

2.提升高校师德建设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道德和知识均很重要

而道德的高度在很多方面是高于知识的。高校教师首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能够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能受到高尚的道德感染,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意识,继而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而道德的深远影响力不仅如此,它还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民生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不单纯是“科技兴国”,还应达到“道德兴国”,对此,需要借助高校教师乃至全体教师的引导。

三、高校师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师政治意识不够互联网等科技的便捷发展

极大的缩短了世界各国间的距离,东西方文化相互借鉴,也相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东西方文化本身是极具差异性的,而部分高校教师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想关注不够,甚至不予认可,因而出现政治意识薄弱的问题,还可能造成其他困惑。而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水平均是处于非常重要的高度的,政治是当前考研科目中的必考科目,也是大学课程中的必须课程,由此可见其重要性,这也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要具备极高的政治意识。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感不足学习本身并非轻松的过程

而作为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还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使命,由此可见其工作的难度。教师好坏有别,好坏的衡量一方面在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态度,讲解方式可以改变,而态度若不够好,再好的讲解也是难见成效的。高校教师中不乏有态度不好者存在,对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不负责任,极度欠缺教师职业道德感。此种行为,不仅对不起自己身为教师的职责,更辜负了国家、学校与学生的新信任。

3.高校教师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人是群居动物,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只有具备集体主义观念才有利于自身和整体的发展。而部分高校教师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主要表现在对个人利益的过于看重之上。部分高校教师对教育事业不予关注,其教学方式停滞不前,他们没有将精力运用于对知识的探索和授课等的创新之上,而是费尽心力谋求职称的晋升;或是利用职位之便利,继续读硕士、博士,只为了有更好的工作的时候“飞黄腾达”。

4.高校教师易受到利益诱惑高校教师接受了多年的教育

并受多年的校园风气的熏陶,原本应具备非常高尚的品质,而实际上在利益面前,高校教师也往往不够坚定。首先,部分高校教师十分功利化,不愿意付出或无回报的投入,对知识并无“上下求索”的态度。科研意识基本淡薄为零,甚至抄袭、剽窃他人作品的现象频频发生。同时,在面对收入、房价、工作等现实问题时,部分高校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已经成为金钱,而教学也成了他们照本宣科的敷衍。

5.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

自古以来,教书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和育人也是高校教师乃至全体教师所应完成的使命。而当前的状态为,部分乃至大部分高校教师只做“教书”,毫无“育人”可言,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甚至其“教书”水平都远远难以达到标准水平。部分学校对教师的选拔不够严格,造成高校教师中出现“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从而使教学的效果大为缩减。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师德建设的联系

高校师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各界包括高校均有深远意义的体系,高校应对此足够重视。同时,高校是传播知识和党的思想、观念的主要场所,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授给学生的主要场所。由此,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纵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核心,它们与高校师德建设的联系分别在于: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国在不断地发展中寻找到的最适合的发展之路,在前进的途中我国借助此思想克服了诸多难题,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的师德建设中,使高校教师借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进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将祖国的各种职业、收入水平、阶层的人民很好的凝聚在一起,为人们构建了共同的理想和愿景,使人们更具奋斗的力量。在共同理想引导下的师德教育,可以将共同理想视为共同的目标,使教师更为团结一致,教师应恪尽职守,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得更为优秀。

3.爱国的民族精神和创新的时代精神

国家的建设需要热爱祖国的人民,和不断创新和改革措施。高校教师更应该为学生建立高度的爱国与创新意识。

4.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教师应以此为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并教会学生是非观念。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努力方向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教育论丛

马克思主义,其全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包含了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所有观点与学说,主要由现代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两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在其提出之后便引起社会各界的不小影响,于近百年后逐步应用于中国政治之中,渐成我党立国之本。高校教师,作为国家政治、文化、思想的主要传授者,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入的认识和正面解读,进而将其传授予学生。对此,首先各所高校均可在教师选拔中加设有关马克思主义知识的考察,并在教师入职之后开始展开与此相关的培训,并且每阶段均要进行考核或复训。其次,应将马克思主义为高校建设的知道思想,并以作为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活动的行为之纲。

2.以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高校师德建设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中国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的国民的共同理想,应通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实现,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跨越了我国人民身份、阶层、职业等的不同与障碍,为广大人民树立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很大程度地将国民团结、凝聚在一起,因而有益于收获更具爆发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宏伟的设想,实现并不容易,而高校教师可以说是其实施的关键组成,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应该对此全面了解,并以最适宜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从而助于祖国的强大。对此,学校方面应加大此方面的投入与考察力度,不止是学校的教师,同时学校的领导也应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教育的主导是人

不论是作为“教”的教师,还是作为“学”的学生,均是教育中除了知识、品质之外的重点部分。知识是无尽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学到所有的知识,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最好,便已经是学习的意义。学习是主观的,同时也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便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应为教师和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安静而明亮的图书馆、宽敞而具氛围的教室、能够缓解疲劳的校园环境等。同时,高校应该充分关注教师和学生,解决教师或学生的困扰,为其提高愉悦的学习心情。此外,高校可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凝聚力,使教师和学生均能以良好的身心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4.注重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培养

高校教师不仅要对工作有十分的热忱,同时应该对祖国有百分的热爱。高校师德建设应注重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创新主义的时代精神的培养。民族精神是我国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不断融合、改进,孕育而来的精神,爱国主义是其精髓。时代精神是立足于当前时代特征的精神,当前以改革创新为主要表现。对此,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应当成为高校教师的选拔中必须要考虑和考察的因素。各所高校可依据自身情况,编制相关的高校教师的职业规范、师德标准、评判标准等制度,并以此作为对教师的定期考核内容。此外,高校可开展与此相关的活动,以达到充分调动教师爱国和创新精神的效果。

5.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评判价值社会主义荣辱观

高校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1.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等同高校发展不相符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高校内部的许多青年教师在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许多青年教师在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趋向有所不同,在怎样处理竞争关系、功利关系等方面稍有偏颇.而且,存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伴有严重的自我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思想错误.在工作生活遭遇不快时,会将自身放在首位,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缺乏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以及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的事业心.

2.青年教师在工作与日常生活等方面合作意识较差团队精神是一种群体内驱力,体现着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战斗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创造团队业绩的重要条件.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呈现竞争化,加之许多青年教师在家中属于独生子女,这就愈发的促使青年教师功利化和自私化.教师同教师的竞争性加强,反而其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有的教师为了展现自我,无视与别人的交往,缺乏与他人在教学上的探讨,导致教学过程脱节孤立、学生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不仅如此,还有的教师的性格比较孤僻,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甚少,忽视了合作的重要性.

3.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方面缺乏端正的心态由于时代的发展较为快速,教师对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带有一定的浮躁情绪,这就使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叛逆心理.在教学中态度不够严谨,对待自身的教学工作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投入力度较少.有的时候没有遵守教学计划和学科特点开展授课工作,在课堂上随便的应对、照本宣科等.在学术研究方面,急功近利,只顾完成研究任务,轻视了教学工作的严谨性.

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对策

1.积极转变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有关师德师风的理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提炼,也是人民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锻炼的指导思想.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指导青年教师的行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价值观念.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才会有意识的改变自身的心态,逐渐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力度,将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者作为自身的发展榜样.高校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进而引导青年教师工作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要积极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氛围,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自身行为与态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行为意识,利用科学的舆论导向来抵制不良师德师风的出现.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奋发向上.

2.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工作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规划、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制度,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考核评价、奖励办法等提出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积极运用各种激励机制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完善相关方面的考核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

三、结论

高校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1.师德建设关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尤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时期,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5月28日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要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总的说来,我国的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合格的教师,师德师风是合乎教师职业要求的。他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充满活力和朝气,承担了高校很大部分的教学、科研任务。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学历高,视野开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绝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是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教书育人,这是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多元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概括如下。其一,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陈独秀曾说过,政治无处不在,没有人不受政治影响,你想躲都躲不过。一般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都具有政治觉悟,有理想,有信念,热爱党的事业。但是,少数青年教师政治冷漠,对国事漠不关心。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缺少远大的理想,例如在笔者所在医学院,一些医学专业的青年教师,一听到“政治”就嗤之以鼻。所谓政治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刺耳的东西,他们更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供政治家们玩弄的,是根本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认认真真地教学、搞科研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教师。真正合格的教师就应该不过问政治,不问时事,专心搞好自己的专业和教学。

2.热爱政治,关心时事则分散了精力,耽误了时间,影响自己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极个别的从事高校“两课”教学的青年教师,虽然从事着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却自己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把“政治”与“马克思主义”画等号,认为搞政治就是搞马克思主义那一套,主张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远离马克思主义,远离政治。实际上这是对政治的误解,其态度是不正确的。其二,道德修养还有待提高。由于我国教师聘用过程并没有思想品德考察这一关,因此,有些缺少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年进入高校青年队伍。他们在单位招考过程中往往成绩优秀,凭着自己考试成绩很顺利地进入高校教师行列。但是,进入单位后,一些品德的缺陷就暴露出来,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利益特别看重,漠视集体和他人的,有利益必定力争。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当然无可厚非。马克思曾说过,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跟其利益有关。我们党也坚持“人们的利益高于一切”,人们有权利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但不应该过于看重利益,更不应该唯利是图。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应过于看重自己个人利益。自私自利是与师德不相容的。在市场经济经济利益原则和贫富差距现象的影响下,一些青年教师不满足于自己的收入,表现出心理失衡现象。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认同所谓金钱至上主义,一切向钱看,事事讲报酬,只做有报酬的事,专挑报酬高的事,无报酬的任务则尽力推脱。这些状况显然不是一个高校教师所应该有的。其三,缺少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高校教师重要群体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社会大环境中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社会现象也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此外,由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以及社会不良现象大量存在,结果导致许多青年教师成了“愤青”。这些青年对社会失去信心,工作热情不高,既不愿意严谨治学,也不愿意认真教学,工作上只求完成任务,不顾质量高低。对学生漠不关心,这些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现象,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教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更高层次的凝练和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深层的、最核心的部分。“核心价值观奠定着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是国家制度赖以立足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该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在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首先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青年教工师德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保证了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青年教师,才能使广大青年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预防不良价值观的侵蚀,从而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从事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而不是其他教育事业,因此应当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首先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能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就应该让广大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高校青年教师不应该失去自我,而应该有自己崇高的理想。“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