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预警的概念

风险预警的概念范文精选

风险预警的概念

风险预警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

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展期为6个月,历时184天。根据预测,届时将有来自200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预计有7000多万人次到会场参观,其中境外游客将达到350-400万人。日均入场人数为40万人,高峰时最大日客流量将高达80-100万人次。要确保如此巨大规模的展览活动成功举行,其运营安全管理就成了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由于我国在大型展会运营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对像世博会这样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管理没有实践经验。而世博会运营期间蕴含的风险无处不在,既存在运营期间的人员流动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展馆规划以及资金投入的风险,也存在后续展馆资源的利用率风险和服务水平风险等问题。因此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建立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而运营的非盈利性使得整个运营管理的目标更多地体现其社会性和服务性,具有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的多重特征。因此,我们在考察其运营风险时,不仅仅要考虑由世博会运营公司负责的世博园以内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为了准备世博会在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和美化世博园外的整体行为。

如何借鉴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遵循科学规律和系统原则,选择对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最有影响的因素,建立多层次、多目标且与上海世博会运营管理相适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世博会的运营管理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一、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的界定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风险”一词来源于早期的意大利语“risicare”,意思是“todare”。风险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典数学家丹尼尔(DanielBernoulli,1738),他在一篇题为“风险评估新理论的说明”的文章中介绍了“效用”的概念,以测量风险的影响和后果。19世纪以后,西方古典经济学著作不断提出了风险的不同概念,认为风险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副产品。美国的海恩斯(Haynes,1895)在其著作Riskasaneconomicfactor中指出“风险意味着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偶然性因素是划分风险的本质特征。”美国A.H威雷特(1901)指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美国F.H奈特(1921)在其著作《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区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并指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说明了风险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规律。美国的C.A威廉和汉斯(1964)把主观因素引入风险分析,提出“风险是客观状态,而不确定性却是风险者的主体判断”。日本武井勋(1983)在其著作《风险理论》中,总结了历史上诸家有关风险论述的观点,作了新的表述,认为风险是特定环境中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该定义概括了风险的3方面含义:(1)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差异;(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风险是可以被测量的。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运营风险包括供应链的管理、运营资源的合理调配、关键人员的流动、法律法规、监督检查等涉及公司运营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公司运营目标方面的影响。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运营的第一大对象,运营必须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运营系统是指上述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它的构成与变换过程中的物质转换过程和管理过程相对应,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

由此可见,世博会的运营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机构的效率以及运行机制风险管理。世博会的运营涉及方方面面,哪一个部门的工作没有到位,都将严重地影响整个运营工作的绩效。因此,世博会运营机构设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组织运行的效率和工作的绩效。而组织机构中信息传递机制、问题报告和处理机制以及运营管理机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则是各种信息畅通、可靠,问题的及时报告和处理的基础和保证。如果没有这些保障,世博会的运营可以说是风险重重,最后会危及到整个会议到开展。(2)资源的配置风险管理。世博会的成功举行,需要耗费大量的有效资源。如何根据世博会现有配置的资源,充分利用、合理分配,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压力,实施绿色世博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特别是在场馆、展位和交通等方面要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其运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风险管理。世博会的成功举行,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在资金筹集方面,所需资金是否能够及时到位;在资金运用方面,运营成本控制是否合理,收支是否能够基本平衡;资金运用是否透明等,是世博会实施财务运营管理,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4)服务水平风险管理。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何使参展商满意,使参观者满意,使所有参与者满意,就成为世博会的一大任务,因此,本文将服务水平作为一个指标来研究其风险管理。

二、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

由于世博会历时184天,时间之长,会使世博会期间的许多外在因素影响世博会的顺利进行,这些因素也许不同于一般的国际活动的运营风险。影响世博会正常安全运营的因素错综复杂,使得世博会运营安全管理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从总体上来说,其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海城市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博会的举办。具体表现在:1)台风灾害:如2005年的“麦莎”台风导致上海4人遇难。台风可能对世博会展馆和设施如风雨棚等造成影响,并可能对黄浦江水上交通造成影响。2)高温灾害:每年7-8月份是上海的高温季节,是世博会期间最热的阶段,在客流上是个高峰季节。高温天气可能直接导致游客中暑,给游客带来各种困难;持续高温可能导致电力供给负荷增大,并有可能引起大面积停电事故;高温引起的用水危机和水质恶化也有可能转化为公共卫生事件并引发社会混乱。3)龙卷风灾害:龙卷风也是上海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出现在春夏两季,特别是以7、8月最多。虽然龙卷风影响的范围较小,但一旦发生,同样会造成重大损失。龙卷风对园区一般不会构成直接的威胁,但如果龙卷风造成大面积停电或引起交通阻塞等事故,对世博会的安全构成威胁。4)火灾:根据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对上海市突发性灾害及涉及医疗事件的统计分析,火灾的发生次数仅次于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世博园区发生火灾事故,将会直接影响到世博会人身和财产安全;世博园区外发生火灾事故,同样会影响世博会的安全运行。

(2)上海的城市功能和结构在应对灾害方面存在较大的脆弱性,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世博会将经历5月份的梅雨季节和夏季高温季节,这对食品卫生要求很高,各种流行病多发季节,密集人流成为移动载体,容易传播和扩散。这些都存在爆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

(3)世博会时间跨度大,危机隐患多。特别是世博会将跨越梅雨潮湿多雨、夏季台风高温季节,在防止春季流行病、台风灾害、暴雨、高温酷暑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

(4)世博会入场人数多,交通拥挤、突发事件等都有可能造成踩踏事故而影响世博会安全。交通事故是上海发生次数最多的突发事件,且近年随着轿车拥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世博会期间,交通承受巨大压力,一旦路面交通发生重大事故,或轨道交通、地铁发生突发性事故,将对世博交通产生重大影响。踩踏事故是国内外大型活动中经常发生的突发事件。上海世博会的特征就是参观人数多,高峰期间,日客流量将达80万以上,场地拥挤引起踩踏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5)不同语言交流障碍同样也会影响世博会运营安全管理。当危机发生,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人员和游客,受到语言、文化习惯等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救助的实施效果。(6)世博会境外人员的大量入境,跨国犯罪、国际金融犯罪等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各种犯罪活动的危险性大大增强。

(7)城市居民安全防患意识不强,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和灾害,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

三、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从以上世博会运营风险外在的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上海世博会的安全运营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如何从系统论角度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是本文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试图构建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的指标体系和运营风险预警机制,为世博会安全顺利的进行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预警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我国上市公司在面对新的挑战的时候,也有了更多发展的机遇。要想更好的面对挑战,只有降低建立并完善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体系,才能保证上市公司消除潜在的亏损,这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很重要的。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根据财务风险的范围,财务风险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的财务风险。其中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公司由于自身管理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造成偿债能力的缺失,进而导致收益下降的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则范围更为广泛。其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造成的风险,还包括外部环境导致的风险。由此可见,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为企业的发展带去相应损失的时候,也有可能带去新的发展机会。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以狭义的财务风险研究为主。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内控体系、监督体系和预警机制不健全

财务风险的产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监督体系。首先,财务风险产生于每一个财务活动的进行。而对于每个环节的风险控制,都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密切相关。作为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的有效完善,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一个完善的监督企业对于企业风险的预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当下上市公司的发展来看,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的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执行中也主要是以财务部门为主,并没有对企业的生产活动等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公司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不足

对于任何一个上市公司而言,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者自身对财务风险没有清楚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发生会对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可以说,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还认为财务风险只是加强一下管理就可以避免。不注重财务风险的信息搜集和数据的统计来识别,或者分析不全面,识别不充分。导致了错误的财务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财务风险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发展密切相关,上市公司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主要指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些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环境的变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带去不同程度的风险。例如,银行利率、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及其他相关政策,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融资,进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作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财务风险管理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给上市公司的正常发展带来风险。

三、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健全财务风险预防与处理机制

财务风险预防与处理机制的目的在于如何减少财务的风险。当财务风险发生时,信息人员要用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整合,并将得出的结果迅速传递到危机应对小组手中。预警分析系统包括两个要素:预警制度和控制分析。预警制度是指用于早期测评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制度分析;控制分析是指对于发现问题惊醒及时的分析。一旦预警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应变计划要随之启动。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上市公司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

在财务风险的预防中,必须全员都要加入到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尤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必须主动的加入到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险预警统中。第二就是要加强监督,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特别要对风险高发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第三就是加强对财务的监管,设立主要的负责人,确立责任人负责制。最后就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人员和审计的作用。其次,上市公司对于赊欠的问题,还要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对于到期没有交清账款的客户,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在具体的处理中,还要根据上市公司和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所谓的财务风险预警包括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判断、然后用得出的结果将上市公司的潜在隐患消除的系统。

(三)密切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优化资本结构

上市公司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展的。为此,上市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发展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虽然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企业可以做出改变。上市公司需要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根据环境变化调整企业自身组织结构和发展策略,使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企业来说,资本结构好坏是决定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一个良好的资本结构对企业控制财务风险有非常大的意义。不同的上市公司所处的地理环境、政策环境或多或少有些差异,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较为合理的资本结构,外部环境则主要指企业当地的资源经济发展环境、所生产的产品的发展环境等,内部环境则是指企业自身的管理情、财务情况以及销售等多个方面。

四、结论

由此可见,为避免财务风险紧张的局面发生,使得公司手足无措,公司内部应制定相关的应对准备,一是要完善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结合财务风险的防范应对措施,并传达给公司内部控制人员,使其最大限度地掌握风险发生时怎么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扩大,二是完善财务风险的配备,最好组织一个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应对小组,由公司管理层人员,财务部门,监控部门等组成。来提高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灵活性和抵御能力。以防风险发生时获得最理想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君.论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3(6).

[2]宋琛宁.试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之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风险预警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风险预警;原因;对策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拉动地方税收、增加就业、发展原材料市场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但因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环境变化以及银行融资政策、贷款利率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措施,以期能够为促进房地产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与风险预警的概念分析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房地产企业在未来的某个时期面临着无法偿还贷款、经营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威胁。一般特指企业因贷款到期、内部资金链断裂而出现无法持续地经营。在房地产企业经营过程中,其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因行业政策调整、利率变化、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的影响,使房地产企业无法按照既定的经营目标开展工作,使房地产企业面临无法预计的经济损失。所谓财务风险预警指的是企业通过对内部、外内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建立相关的风险防范模型或指标体系,一旦企业某项指标达到了警戒线后,财务人员及时地向管理层汇报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

二、造成房地产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从影响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进行分析。造成房地产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资本结构不合理、会计核算混乱及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三个方面。特别是个别的房地产企业盲目开盘销售,根本未对当地住房情况进行调研,也未能对现金回流情况进行测算,导致房地产企业盲目开发项目,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忽视对项目预算动态管控及风险防范,无形中增加了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其表现在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成本管理失控、销售环节监督不严等方面。此外,在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方面,虽然说房地产企业可以使用举债方式享受财务杠杆的利益,但无节制地增加债务会增加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例如,个别的房地产企业为了争取拿到土地,在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将使房地产企业面临法律诉讼。在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方面,个别的房地产企业管理层由于未对会计核算给予必要的重视,特别是未能针对现代企业制度与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引入管理会计理念,会计核算仍停留在简单的会计记录方面,未能发挥预算管理、报表分析、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方面的作用,使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混乱、内部工作人员串通侵占企业资金现象频发,增加了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

(二)从影响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国家出台的房地产行业相关政策、税收法律、金融机构利率等因素将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例如,国家为了避免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将通过出台限购、提高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方式调整房地产供需关系,使其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避免因房地产行业出现危机而影响整个市场经济。再如,就利率风险因素而言,其主要受到资金回笼所需周期较长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周转,由于资金周转周期较长导致许多房地产企业采用负债形式融资。目前,多数房地产企业均选择向金融机构贷款以获取发展资金,但高额的资金成本也可能使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经营亏损。如果人民银行缩紧了贷款发放规模,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涨,则房地产企业将面临极高的贷款成本,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开展财务分析与风险预警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了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房地产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稳定就业、增加当地税收收入、改善百姓生活条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经营开展将涉及到金融、建材、电力等诸多上下游企业发展,一旦我国房地产企业出现经营不善将直接影响到各个行业的稳定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

(二)降低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所谓内部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房地产企业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的无法偿还贷款、投资失利、预算管控不严等风险。房地产行业将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整、利率变化、税收调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财务分析与风险预警可以帮助房地产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将来自内外部的财务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三)不断降低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房地产企业通过事先制定的财务预警指标与报表分析指标,对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事先的管控,这样将保证房地产企业经济业务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进行,为管理层提供不断降低经营成本及风险防范的建议与意见,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市场地位,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房地产企业风险预警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科学、可行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个别的房地产企业未能针对行业特点、内部管理需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未能从根本上对财务风险加以防范。因此,建议房地产企业应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建立相关预警体系。首先,房地产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运营情况及潜在的风险点制定财务风险指标。在非财务指标方面,房地产企业可将市场行情、地区商品房需求量等影响因素作为风险指标。房地产企业应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不断地提升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使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房地产企业内部成立专职的风险预测机构。房地产企业任用专门的财务人员并设置专门的财务预警机构很有必要,不仅能提高企业风险预警的准确性,而且能有效提升企业风险预警的客观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预警分析能力。另外,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将随着外界市场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保证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与风险预警体系的适用性,房地产企业应组织财务人员对目前影响本企业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调研,并对预警风险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强化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与风险预测工作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前应对日常开支需求、项目前期资金投入及项目回报资金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避免因过度的融资使房地产企业承受过高的资金成本及造成资金浪费,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企业负债资本成本。另一方面,企业的融资行为结束后可强化控制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其不仅能够防止出现资金挪用和盲目投资等现象对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控制资金使用风险的目的。

(二)提高房地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另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就是项目投资是否可行。因此,建议房地产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前,需要指定专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与前景分析,分析该项目是否与当地经济、百姓需求及国家宏观政策相符。在此基础上就项目投资期、投资回报、资金成本及市场定位等多方面进行判断,以降低房地产企业因投资失利而承担过多的损失。

(三)强化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房地产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强化经营管理。①制定符合当地市场行情及自身经营管理需要的营销模式,特别是应强调房款回收的重要性,通过与银行、公积金等机构合作强化资金的快速回笼,避免因资金回笼慢而增加财务风险。②为保证售房款及时地回笼,应组织销售人员定期对购房者资信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将资金回笼作为考核销售人员业绩的重要参考标准,加速房款的回笼速度,避免房地产企业出现坏账损失。③房地产企业应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培养、引进人才,以保证经济管理工作制度被有效的实施,帮助管理层最终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四)创新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方法。房地产企业应创新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方法,将数量指标与非数量指标结合使用,使房地产企业从整体上对财务风险进行把控。同时,在预算编制时应尽量使用零基预算编制原则,将下一年度影响因素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使预算指标更加可行,从而使房地产企业可以事先对财务风险加以防范。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性的具有不断变化的过程,由于房地产企业在资金投入、债务比率及国家政策影响方面的特殊性,导致其将面临来自内部、外部的因素影响。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建立财务分析与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地为管理层提出财务风险点所在,并为管理层强化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使房地产企业具有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确保房地产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六、结语

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开发、商品房建设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来自银行负债、财务核算等方方面面的风险,风险的存在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房地产企业应强化财务分析与风险预警,通过建立相关风险预警机制、培训财务人员等方式提高房地产企业风险防范的能力,确保房地产企业可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唱晓阳.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5,20(26):572.

风险预警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涵防范

1.财务风险的内涵

传统的观点认为的财务风险与负债经营相关,财务风险是因偿还到期债务(即偿还到期的本金加利息)而引起的,没有债务,则不存在财务风险。笔者认为,上述关于财务风险的定义颇有疑义,需进一步加以明确。

1.1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

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在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流通的始极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所以,资本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有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的意图,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总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随着资本价值逐渐集中于商品产品,风险也在不断的积累。总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的伊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

1.2从现代财务管理内涵看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组织和控制及协调。从财务现象观察,它体现为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从财务本质观察,在这些资金运动过程中,无一不体现着各种关系,财务风险应是涵盖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因此,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资金运动中(体现了经济关系)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者企业在理财事务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它是一个大范围有着广泛外延的一个概念,而不仅是筹资风险。

综上,财务风险是个综合性极强的概念。首先,它涉及到企业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以及企业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其次,企业的其它风险,如经营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等,其影响最终也归结到企业财务成果上,或者说它们对企业的影响最终也会通过财务成果得到反映。财务风险应为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成果与预计财务成果相背离,因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它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的集中体现。

2.企业财务风险的诱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

2.2企业管理者盲目最求规模扩张,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做大做强,企业就会有发展前途,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利润是以运作各项资源而产生的,具体表现在对社会化的资源,如原材料、生产设备、资金及人才等生产要素。这个效能体现在投入产出生最大化上,这个效能与同行业,同社会化的企业相比,就体现在比较竞争优势上。

追求投入产出最大化是企业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但是很多企业一旦做大了一点,就会违背了企业经营效率的这个根本,而是以简单地扩充,以金融化的手段来代替了企业经营,而我们又往往会为企业家的远大理想和豪言壮语而激动,却忽视了如何做到、如何保证、如何去实现。一条概念链条是:并购交易完成―销售额增加―利润增加―股价上涨―价值提升―被并购交易完成。这个概念看似完美,但缺遗漏了“价值创造”这一个环节。实质上这才是企业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企业的经营过程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企业财务保障实施的过程,企业身处于市场竞争风险之中,充满了危险性,而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在运作过程与保证目标之间找到平衡。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是体现在保障企业先生存,才能发展这个基本道理。只有在获利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2.3企业筹资方式不当,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不少企业大肆筹资举债,增加财务负担,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甚至导致破产。

2.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的通病,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例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猴王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其与上级企业猴王集团之间存在着混乱的财务关系,致使上市公司因猴王集团破产而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3.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灵活运用分散法、回避法、转移法、降低法等技术方法,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如何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五条对策:

3.1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2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2.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流动资金,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3.2.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3.3健全内控体系,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企业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分清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以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监测技术,建立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4加强筹资风险管理,控制财务风险

针对筹资风险成的几个因素,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筹资风险: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企业在借入资金时,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和低谷期,合理安排资金避免资金调度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3.5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御险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1)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3)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4)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风险预警的概念范文第5篇

在探讨危机管理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一下危机的概念。本文把所探讨的危机界定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Rosenthaleta,l1989)。对于危机管理,我们通常的视角是结合时间序列(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加以分析,也是在危机发生、发展的每一阶段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包括危机管理的准备、预警、处理及恢复等几个阶段)。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务的管理。就其本质而言,危机管理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这类决策极为复杂而困难,往往关系到组织的安危。为了最大程度地限制和避免公共紧急状态给社会的基本秩序所造成的危害,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来处理与状态有关的危机事件,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立法、完善机制、机构建设等几个方面,而目前我国在旧有体制下成长的传统危机管理模式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因而很难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的全球性危机。

第一,中国危机管理的立法现状

为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事件,世界各国首先开展的工作就是制定相关的法律,统一规定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职权和职责,确定依法对抗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法治原则,而我国目前对公共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对抗手段比较分散。从立法角度来看,我国先后制定了对付社会动乱的《戒严法》,对付重大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1997年)、《防洪法》(1997年)和《消防法》(1998年)等,不过这些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部门管理的色彩很重,在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对上也存在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我国也没有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制定长期的反危机战略和应急计划,使得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危机预警能力和相互之间的协同能力较低。

第二,危机管理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紧急事务管理机构,不能把危机的前期控制过程纳入政府长远的战略目标、规划与日常管理中。政府也没有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制定反危机战略,导致政府很难发现危机发生之前特定潜伏期的种种外部表征,而在危机爆发后处理过程中政府往往仓促上阵,形成撞击式的被动反映模式。同时,我国目前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也不能完全适应危机管理件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危机管理各部门彼此独立,政府对单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比较强,而对需要各种资源协同运作的复合型危机的快速反应的效率比较低。

第三,危机管理的综合协调机构

面对层出不穷的危机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核心的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构,专门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目前发达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适应本国国情的国家安全决策机制和危机应对机制,囊括和涵盖了国家安全和危机的界定、预警、智囊参谋、决策和执行等机制和相应的部门,其体制内的人、财、物也都有相当充分的保障。在处理实践上,各国有着诸多的历史案例(如古巴导弹危机、各类生物疫病危机等)。我国在国家层面的实际运作上,至今仍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协调机制,一旦需要动用各方资源的重大危机爆发,或是多种危机事件并发,可能会使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政策不能很好地加以协调,从而严重地影响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效率。同时,由于目前政府实际部门设置中并没有专门的应急处理危机的综合性管理部门,决策主要由相应的行政领导决策,往往存在地区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迟报、漏报、甚至瞒报紧急重大情况和事件的情况比较严重。

第四,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应对能力

危机实质是对一国社会应对能力的综合考验。美国社会在“9•11”事件中表现出的内在有序和恢复能力,不仅仅来源于其法治化程度,也取决于政府对全民危机教育的重视。在美国,紧急事务管理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在灾难防治与紧急应变上发挥极大的功效。而在中国,我们的公民素质教育体系、公务人员的培训系统、危机意识和实际应对能力的训练都十分匮乏,更无从谈及其中危机状态下的心理防范、法律救助和心理援助。一旦发生危机,组织和个体的危机应对大都依赖于本能的自我反应,连自身的生命保护都很难实现,灾难程度常常急剧蔓延。

第五,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披露机制

危机事件所涉及的公共信息不同于国家安全信息,应该及时、公开、透明地披露,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稳定公众的信心。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使得政府对信息来源渠道的控制减弱,如果政府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若仍采取传统的“外松内紧”的宣传策略,容易使自身限于被动。然而,我国现行的媒体政策受现行的法规、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在危机报道方面存在以下两大问题:其一,有些灾害发生地的政府为自己开脱责任和逃避法律制裁,阻挠媒体公正介入事件报道,不让公众了解危机事件真相。其二,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部分媒体出于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人为制造热点、炒作新闻。上述问题要求建立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致机制,既保证媒体的新闻自由,又能保证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管制。

二、关于风险管理

1986年,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出版了《风险社会》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个概念和风险社会理论。贝克指出: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在自然和传统失去他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可以称之为风险。究竟什么是风险社会呢?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是以贝克、吉登斯等人为代表的,他们是风险社会理论的首倡者和构建者。在1992年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贝克最初把“风险社会”定义为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具有普遍的人为不确定性原则的特征,它们承担着现存社会结构、体制和社会关系向着更加复杂、更加偶然和更易分裂的社团组织转型的重任。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是对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出现的“社会风险”地位、作用、可能性影响的系统性、整体性概括,从而也是对现代社会性状的一种整体性概括。

三、风险管理对于危机管理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风险管理是管理主体(可以指个人、公司、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科学的决策,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处置,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使损失减至最小。对于危机管理,我们通常的视角是结合时间序列(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加以分析,也是在危机发生、发展的每一阶段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包括危机管理的准备、预警、处理及恢复等几个阶段)。从各自不同的概念分析上,我们可以看出,风险与危机有如硬币的两面并无本质区别,没有爆发的危机称之为风险,失去控制的风险就是危机。危机管理,其核心的思想在于风险管理。任何危机都有一个潜伏的过程,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引起决策者的注意。在危机的潜伏期,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风险,它是指增加危机发生概率或危机严重程度的条件和原因。当代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于从对危机的回应转为对危机的风险管理,即危机风险管理。它包括风险的确认、风险的分析、风险的评估、风险的监控等一系列活动。实行危机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预防危机,是最好的危机管理,但它又最不受重视。因此,政府应该在日常的政策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中,全面实行危机风险管理。那风险管理对于危机管理究竟有哪些方法论指导意义呢?

第一,从总体上看,风险是不可控制的,这是由风险的潜在性质决定的。但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些特定的社会领域,风险仍然具有一定的可控性。贝克指出:“详细考察200年来各国在处理工业化所造成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沿用的政策、法规、条例体系,通过比较前后的异同。可以看到过去200年的确是一个对工业化所产生的风险和灾难进行推算和预警并不断提高推算和预警之精确性的时期”。其结果是,通过风险的精确推算,通过一系列信号灯和指示器,我们现在就可以对未来的灾难未雨绸缪,制定出关于预防预警、事故赔偿、善后处理等一系列预案,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贝克2003)。现代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对危机的处理转移到对危机风险的控制,这就得益于风险社会理论的风险可控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