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调查报告

动物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动物调查报告

动物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近年来我市企业青年科技攻关小组在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步伐,企业团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能、性质、地位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各级团组织积极适应新的变化,通过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开展科技创新,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工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团的工作领域,为团组织赢得了一席之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青年科技攻关小组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华盛公司团委组建的电厂科技攻关小组三年来共开展了重油改造、锅炉三次风管改造、输灰机改造、循环水泵UPS电源改造、射水抽气器改造、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改造、主蒸汽保温改造等30多个较大的科学技术改造项目,近100项小改革,处理大小缺陷1万多项,共为电厂节约生产成本400多万元;铝厂科技攻关小组开展了调整阳极换极模式、阳极钢爪保护环等27项技术革新,共为企业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制药集团滴眼剂车间QC小组“降低F57—A灌封机灌封穿漏率”为企业创造效益400多万元,金港科技攻关小组钻研并发明了适用于石油化工领域的防爆水封缸,为企业创造效益200多万元;二是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岗位能手。近五年来,我市涌现出了市级青年岗位能手200多名,伍雄等30余名青工被评为省级青年岗位能手,刘训生今年还被评为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三是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今年以来,市制药集团滴眼剂车间QC小组科研成果“降低F57—A灌封机灌封穿漏率”在二OO三年全国医药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交流会中荣获一等奖及最佳制片奖,该小组还被命名为国优QC小组,此外,该公司小容量注射车间QC小组“控制装量,提高利巴韦林注射液灯检合格率”获三等奖。华盛公司《60KA自焙槽预焙改造综合技术》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金港科技公司科技攻关小组发明的防爆水封缸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证书,该公司“十佳青年”朱维斌和朱自清以《催化裂化装置低压瓦斯全回收系统研究》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科技二等奖;四是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青年科技攻关活动运行机制。各级团组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不断完善科技攻关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科研程序,已建立起较为完善,操作性较强的科技攻关活动运行机制,促进了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稳步发展,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潜江制药集团团委八年来,每年都组织开展QC成果会,展示科技攻关小组的科研成果,华盛公司团委的每个科技攻关项目从立项到最后的验收,都要经过严格的把关,各攻关小分队在进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行层层监督,严格分项目的三级验收制度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当前,我市企业青年科技攻关活动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是,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部分企业青年科技攻关活动明显滞后,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缺乏稳定性。青年科技攻关小组的每个攻关项目从立项到最后的验收,都要经过严格的把关,从项目的来源到论证问题的现状和研试的目的意义,从技术内容到技术方案、路线,都要经过严谨的论证,在实施过程中更必须有必不可少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而这几年随着企业的改革,一部分企业依法破产,一分部企业成为改制企业,一部分企业变卖给私营业主变为私营企业,导致许多企业规模不够大,科技投入不足,企业抗风险力相对较弱,经营发展很不稳定,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还未建立起团组织,这些都成为青年科技攻关活动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企业发展还不够稳定的情况下,企业主难免会对建立团组织,对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持保守态度。

2、团的组织活动和基地建设与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需求不相匹配。多年来,企业团组织在加强青工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企业文化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但在组织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等方面措施不多,力度不大,又没有相应的基地或组织将青年科技人才网络起来,在青工开展创新和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服务,无法满足那些有创新技能与热情的青工创新发展的需求,或者只能在极低限度提供一些低层次的服务。

3、团干部的素质与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发展不相协调。青年科技攻关活动关键是提高企业产品或生产流程的科技含量,节能降耗,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团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在组织、指导、参与科技攻关活动中能够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但是,当前各企业团干基本上是从办公室从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新闻宣传等方面的青年人中产生。其工作视野、工作思路与科技攻关活动不相协调,间接影响了科技攻关活动的深入开展。

4、团的对象的流动性与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发展不相适宜。企业改制后,青年员工表现出更强的择业自主性和流动性,企业内青年科技骨干、团干部变动相对更加频繁,加上部分员工对科技攻关活动的认识淡薄,积极性不高,这就使得团组织开展科技攻关的活动缺乏基础,难以持续发展。

三、当前完善青年科技攻关活动运行机制,促进企业

1、坚持党建带团建,进一步加强企业团建工作,优化开展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环境。青年科技攻关活动是团组织组织、发起并指导开展的活动,是共青团组织在新时期服务企业改革与发展,实现企业团建工作创新的新方法新举措。要促进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团组织必须主动切入,争取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为青年科技攻关活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一是要大力消除团建空白点,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建团工作。各级团组织要及时对本地非公有制企业建团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力争在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建立起团组织;二是要探索团建新模式。要积极探索独立建团、乡企(村企)联合建团、挂靠建团、行业建团、区域建团、跨区组建等建团模式,实现团建工作的网络式立体覆盖。只有坚持党建带团建,建立起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团组织,青年科技攻关活动才能健康发展。

2、探索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促进青年科技攻关活动的内容创新。青年科技攻关活动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与内容,积极探索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以作为赢得地位。一是要从企业实际和青年实际出发。科技攻关小组开展创新活动,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而要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实际结合起来,实实在在的为企业发展做实事。二是要丰富活动的形式。要探索具体有形的活动载体来推动青年科技攻关活动,尝试推行《青年岗位建功成才手册》,把创新战略和青工的成才、企业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实施青年“创新项目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广泛开展项目征集与申报,公开招标与投标,审定与实施的做法;实施青年科技攻关活动“项目化运作”,切实完善创新过程,通过发放“青年创新项目书”等方式引导青工结合岗位、企业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查找技术、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申报创新课题,再根据青年申报的创新课题,确定企业所需,青年所能的攻关项目,签定攻关合同;三是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与长期以来团组织已形成的品牌项目,如“五小竞赛”和“导师带徒”、“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青工参与科技攻关。

动物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近期连续出现人H7N9亚型流感病例,在活禽交易市场的鸽子中已检出H7N9亚型流感病毒,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溯源和可能引发的动物间疫情的防控已成当务之急,根据上级的有关部署,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迅速开展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

各街道要把辖区内H7N9亚型流感防控作为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紧急行动起来,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动物流感疫情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并将动物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于4月8号15点之前通过金宏网报区农业局。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并按规定处置。同时,自4月7日起,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并于每天15点之前将情况通过传真报区农业局养殖业管理科,对不履行疫情报告职责,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和阻碍他人报告疫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加强饲养场(户)封闭管理和消毒灭原工作

一是加强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水平。要督促饲养场实行封闭饲养方式,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出入,因工作需要必须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同舍畜禽全进全出,严格执行出栏后和补栏前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家禽饲养场要有良好的防止禽鸟(包括水禽)进入禽舍的设施,并有健全的灭鼠设施和措施。

二是加强消毒,做好基础防疫工作。要督促动物饲养场对畜禽舍每天消毒一次,内部场地和周边环境每天喷洒消毒两次;对粪便、垫料等废弃物要坚持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要督促屠宰场、动物及其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仓储场所等健全完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对相关场所每天清扫并用氯制剂类消毒剂消毒一次;要加快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进度,提高免疫质量,确保存栏动物处于有效保护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三、加强检疫监督工作

一是加强产地检疫。要明确检疫监管人员的职责和包片范围,务必监管到位。要做到到场、入户临栏检疫,严格查验免疫档案,对检疫合格的规范出具检疫证明,检疫不合格的要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发现有疑似流感的要立即上报并予以妥善处置。

二是加强流通环节监管。要加强流通环节的查证验物工作,对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要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动物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活动概况

我校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特长,紧扣活动主题,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点上,我校集中组织了一支全国暑期“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在面上,各学院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以生产实习、教学实习为依托,结合各自实际,组建了58支“三下乡”服务小分队,以农业科技服务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企业帮扶、法制普及、经济指导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号召回乡度假的2003--2004级同学并要求2005级全体同学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近就便推广农业科技、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支教扫盲、环境保护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与总结中学习、理解和领悟《文选》的精神内涵。争取完成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一)校级“三下乡”服务团活动情况

今年,我校集中组建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学院、管理科学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等相关学院专业共19人为队员的“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奔赴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镇之一——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开展了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1.政策宣传

在活动中,我校服务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大街小巷,融入农民朋友当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观念,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理论学习的热潮。服务团通过图片、展板、海报、宣传单等形式向农民传递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和支农惠农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宣传讲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内容。

2.科技支农

服务团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顶烈日、冒酷暑,有的放矢的开展了一系列高效、务实的科技服务活动。

(1)科普赶集。在当地集市设立咨询台,接受农民咨询,为农民解答并实际解决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畜禽疾病防治、土元养殖等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向农民介绍了科学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和鉴别真假农资的有关知识。

(2)田间指导。队员们在专家的带领下深入到服务地的蔬菜基地、中草药基地、苔干种植基地、土元养殖基地与农民直接接触,进行现场指导,并结合技术推广,帮助农民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指导农民继续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保鲜和储藏,指导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当地农村现有的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3)科技讲座。专家教授先后在服务地举办了6场累计10多小时的科技讲座,分专题讲授了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土壤施肥和肥力测定等实用理论和技术。讲座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普及了科学种田知识,又解决了农民遇到的实际难题;既提高了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又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3.法律普及

服务团针对服务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型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科普赶集等方式散发宣传材料,宣传讲解《土地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农民工维权等法律知识。队员们采用“通俗、易懂、实用”的普法宣传方式,生动形象地的解决了群众心中的疑惑,收到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增强了农民朋友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

4.社会调查

大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农舍、学校、企业,以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队员们与农民朋友共同劳动,促膝谈心,与农民朋友的零距离接触,调查了解当地农产品深加工状况、村民自治状况、文化卫生状况、农民收入状况等等。同学们向农民朋友虚心请教,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服务地的许多调查都是在林间的树荫下、农户的家中、企业的厂房里、养殖基地现场完成的,只要是合适的场景,同学们就不失时机的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也掌握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二)学院“三下乡”服务小分队活动情况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各学院党总支、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统筹规划,分别组建了58支小分队。各服务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先进文化、科技知识送到农户家中,送到田间地头,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黄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黟县深冲村,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一行先后与该村茶叶经纪人代表、茶农代表进行座谈。在听取有关部门和村负责人关于深冲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介绍以及茶叶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后,服务队又深入茶叶制作现场和茶园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深冲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茶叶市场现状,服务队对该村的茶农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赠送了100余份科普宣传资料,并针对性地选定了深冲村茶叶面积大、技术基础比较好的10户农户作为定点扶持对象,进行长期合作,发展一批、带动一批,全力“打好茶品牌,做活茶文章”,力促深冲村茶叶经济再上新台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期间,队员们还就农民工、子女上学、绿化美化和农村保险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动物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固镇县平桥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8位成员顶着高温酷暑,设立咨询台,发放科技宣传单,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平桥镇团委召开座谈会,针对基层团委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走访养猪大户以及回族小组养羊户,现场解答有关养殖方面的疑难问题;对养猪、养牛、养鸡、养羊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具体的调查。服务队一行用最饱满、最积极的热情投入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农村、农业、农民的有益活动。

管理科学学院赴长丰县实践服务队,由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和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服务队分为三个小组,分赴长丰县的十五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实践服务活动分为新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和新农村现状调研两部分。在实践服务活动中,实践服务队主要为长丰县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面、详细、准确、合理的土地资源规划。在各乡镇土管所(局)的组织帮助下,服务队还与当地党政领导、农村青年中心负责人以及各村支部书记、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服务队走村串巷,实地调查了各乡镇基本保护农田、一般保护农田以及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及规划等基本情况,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当地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

理学院“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在巢湖路街道以搭设展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及街头随机访谈深入了解社区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情况;服务队还协助社区居委会进行社区绿化、照顾老人、辅导学生等帮扶服务内容,并利用专业优势帮助社区居委会完成了居民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更新。理学院与河滨居委会还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由城市规划、园林专业的全体老师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的林学与园林学院服务队赴绩溪县服务队与绩溪县党政领导、建委以及各村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重点调查了仁里、湖村、扬溪、孔灵、朗坑五个行政村的产业结构、建筑等级、道路网络等规划基础资料,不但提出了“完善乡村功能,规划细部景观,突出民居特色,建设新型农村”的设计指导思想,而且已经初步完成了这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

园艺学院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绩溪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及以宣传园艺产品种植、采收、贮藏、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通过走村串户,与当地干部、农民座谈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并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在当地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植物保护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设立35个服务小分队,130名同学参加,以此为基础,领导小组认真挑选了宁国市为“三下乡”活动重点服务基地,并与宁国市联合建立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期间,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立足当地村情、农情,开展广播电视宣传、举办专题讲座、田间调查和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欢迎,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以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服务队的全体队员在学院蒋传和书记的带领下来到“阜爱家园”,聆听艾滋儿童的感人故事,与“阜爱协会”进行了简单的捐赠仪式,在“阜爱家园”与艾滋孩子进行联欢。同学们走访当地艾滋孤儿的家庭。服务队的队员精心设计了关于艾滋病的调查报告,在阜阳市区及周边乡村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三)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我校学生社团会员积极响应校党委的号召,深入我省利辛、界首和皖南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社团爱心社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和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暑期预防艾滋病宣传队活跃在界首市的街头巷尾,队员们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海报、散发播放宣传资料、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向当地群众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队员们还深入到部分乡镇和田间地头,通过游戏和知识问答等方式向村民宣传艾滋病知识和国家农业新政策以及农民感兴趣的农业科普知识。

学生社团“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来到宁国、绩溪,以鹿科动物为主体代表,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对皖南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对濒危物种开展了精细地野外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的分布、数量、濒危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四)返乡度假同学活动情况

我校万余名同学积极响应团委号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利用暑假时间,从事新农村政策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三农问题”调研、促销和市场调查等活动,积累了社会经验,锻炼了自身能力。18个学院共形成有价值和研究深度的调查报告和论文15000余篇,内容涉及新农村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保险、农村教育、水资源现状、土地利用、新农村政策落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

二、主要收获

通过我校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陶冶了大学生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的知识才干,有利于大学生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勇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先锋。各服务团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的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和丰硕成果。

1.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服务团队的队员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送理论、送科技进农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办好事。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此次下乡既检验了团组织的战斗力,磨练了大家的意志品质,又树立了当代大学生在人民群众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2.增进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广大同学通过深入农村、农户、养殖场、企业等场所,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生活常识,传播新观念、新思想,在接触社会生产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使自己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者,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3.开展实地调研,明确努力方向,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合格接班人

广大同学通过自己的调查,特别是与广大农民、工人和民营企业家的接触,了解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历程,深深明白了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富裕,其源泉就在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始终有正确思想的指导。通过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大学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了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建设和谐安徽、平安安徽、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以及安徽的奋力崛起的强省富乡的决心,振奋了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树立了做党和国家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心。

4.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巩固了专业思想和服务理念

我校教授和同学们战酷暑、抗高温,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实践活动,将科技知识无私的奉献给了农民。在磨练了意志的同时,通过支农扶贫、义务支教、助学献爱心等活动奉献了爱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对脱贫致富的向往,明确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了自己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明确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服务奉献的方向和目标。

三、几点体会

1.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境界有了提高

通过深入社会和基层,大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他们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巨变,加深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理解。大学生们既推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维护和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又增长了知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更好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深入到基层对各种社会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后,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得到增强,知荣明耻、以荣拒耻的思想得到升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进一步端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超越功利的理想者气质、服务社会回报他人的公益精神、纯洁乐观的青春热情在同学们的心中深深扎根。

2.创新手段,建立机制,大学生“三下乡”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发展

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开创了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并蒂开放的良好局面。

如何让“三下乡”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方式和手段需要不断加以创新和发展。今年暑期我校大学生“三下乡”着重从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入手,依托地方政府、青年中心,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步建设,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措施来加强管理,保证师生活动安全,从而积极构建“三下乡”的长效机制,推动“三下乡”活动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我校的“三下乡”活动带有显著的院校、学科专业特征,涌现出一大批精品项目和特色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扩大影响,巩固成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持久动力

开学后,学校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表彰。在收到的15000余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评出了优秀组织奖3个,组织奖4个,先进团队6个,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75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96名。为使社会实践的观念深入人心,活动形成良好氛围,进一步扩大教育成果,我们利用《安农青年》报、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涡阳电视台、宁国电视台、《亳州报》、《蚌埠日报》、《新绩溪》等媒体对我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这些宣传,不但坚定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念,而且为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动物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活动概况

我校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学生个人特长,紧扣活动主题,采取点面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点上,我校集中组织了一支全国暑期“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在面上,各学院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以生产实习、教学实习为依托,结合各自实际,组建了58支“三下乡”服务小分队,以农业科技服务为重点,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企业帮扶、法制普及、经济指导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积极号召回乡度假的2003--2004级同学并要求2005级全体同学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近就便推广农业科技、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支教扫盲、环境保护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与总结中学习、理解和领悟《文选》的精神内涵。争取完成一批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

(一)校级“三下乡”服务团活动情况

今年,我校集中组建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学院、管理科学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等相关学院专业共19人为队员的“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宣讲和科技支农服务团”奔赴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镇之一——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开展了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1.政策宣传

在活动中,我校服务团成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大街小巷,融入农民朋友当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观念,在当地掀起了一股理论学习的热潮。服务团通过图片、展板、海报、宣传单等形式向农民传递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和支农惠农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宣传讲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有关内容。

2.科技支农

服务团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顶烈日、冒酷暑,有的放矢的开展了一系列高效、务实的科技服务活动。

(1)科普赶集。在当地集市设立咨询台,接受农民咨询,为农民解答并实际解决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畜禽疾病防治、土元养殖等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向农民介绍了科学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和鉴别真假农资的有关知识。

(2)田间指导。队员们在专家的带领下深入到服务地的蔬菜基地、中草药基地、苔干种植基地、土元养殖基地与农民直接接触,进行现场指导,并结合技术推广,帮助农民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指导农民继续做好农产品的深加工、保鲜和储藏,指导农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当地农村现有的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

(3)科技讲座。专家教授先后在服务地举办了6场累计10多小时的科技讲座,分专题讲授了蔬菜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种植、土壤施肥和肥力测定等实用理论和技术。讲座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普及了科学种田知识,又解决了农民遇到的实际难题;既提高了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又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3.法律普及

服务团针对服务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型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科普赶集等方式散发宣传材料,宣传讲解《土地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农民工维权等法律知识。队员们采用“通俗、易懂、实用”的普法宣传方式,生动形象地的解决了群众心中的疑惑,收到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增强了农民朋友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意识。

4.社会调查

大学生们深入田间、地头、农舍、学校、企业,以问卷、采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社会调查。队员们与农民朋友共同劳动,促膝谈心,与农民朋友的零距离接触,调查了解当地农产品深加工状况、村民自治状况、文化卫生状况、农民收入状况等等。同学们向农民朋友虚心请教,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服务地的许多调查都是在林间的树荫下、农户的家中、企业的厂房里、养殖基地现场完成的,只要是合适的场景,同学们就不失时机的与农民朋友进行交流,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同时也掌握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二)学院“三下乡”服务小分队活动情况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各学院党总支、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统筹规划,分别组建了58支小分队。各服务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把先进文化、科技知识送到农户家中,送到田间地头,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黄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黟县深冲村,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一行先后与该村茶叶经纪人代表、茶农代表进行座谈。在听取有关部门和村负责人关于深冲村新农村建设情况的介绍以及茶叶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后,服务队又深入茶叶制作现场和茶园进行实地调研。针对深冲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茶叶市场现状,服务队对该村的茶农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赠送了100余份科普宣传资料,并针对性地选定了深冲村茶叶面积大、技术基础比较好的10户农户作为定点扶持对象,进行长期合作,发展一批、带动一批,全力“打好茶品牌,做活茶文章”,力促深冲村茶叶经济再上新台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期间,队员们还就农民工、子女上学、绿化美化和农村保险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动物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固镇县平桥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8位成员顶着高温酷暑,设立咨询台,发放科技宣传单,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农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平桥镇团委召开座谈会,针对基层团委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走访养猪大户以及回族小组养羊户,现场解答有关养殖方面的疑难问题;对养猪、养牛、养鸡、养羊等方面的情况作了具体的调查。服务队一行用最饱满、最积极的热情投入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农村、农业、农民的有益活动。

管理科学学院赴长丰县实践服务队,由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和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服务队分为三个小组,分赴长丰县的十五个乡镇和经济开发区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实践服务活动分为新农村土地资源规划和新农村现状调研两部分。在实践服务活动中,实践服务队主要为长丰县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面、详细、准确、合理的土地资源规划。在各乡镇土管所(局)的组织帮助下,服务队还与当地党政领导、农村青年中心负责人以及各村支部书记、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服务队走村串巷,实地调查了各乡镇基本保护农田、一般保护农田以及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及规划等基本情况,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当地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

理学院“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在巢湖路街道以搭设展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及街头随机访谈深入了解社区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情况;服务队还协助社区居委会进行社区绿化、照顾老人、辅导学生等帮扶服务内容,并利用专业优势帮助社区居委会完成了居民信息系统的优化与更新。理学院与河滨居委会还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

由城市规划、园林专业的全体老师和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组成的林学与园林学院服务队赴绩溪县服务队与绩溪县党政领导、建委以及各村村长进行了多次座谈交流,重点调查了仁里、湖村、扬溪、孔灵、朗坑五个行政村的产业结构、建筑等级、道路网络等规划基础资料,不但提出了“完善乡村功能,规划细部景观,突出民居特色,建设新型农村”的设计指导思想,而且已经初步完成了这五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

园艺学院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在绩溪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及以宣传园艺产品种植、采收、贮藏、加工和病虫害防治等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通过走村串户,与当地干部、农民座谈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并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在当地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植物保护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设立35个服务小分队,130名同学参加,以此为基础,领导,小组认真挑选了宁国市为“三下乡”活动重点服务基地,并与宁国市联合建立了“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期间,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立足当地村情、农情,开展广播电视宣传、举办专题讲座、田间调查和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欢迎,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新闻媒体以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服务队的全体队员在学院蒋传和书记的带领下来到“阜爱家园”,聆听艾滋儿童的感人故事,与“阜爱协会”进行了简单的捐赠仪式,在“阜爱家园”与艾滋孩子进行联欢。同学们走访当地艾滋孤儿的家庭。服务队的队员精心设计了关于艾滋病的调查报告,在阜阳市区及周边乡村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三)学生社团活动情况

我校学生社团会员积极响应校党委的号召,深入我省利辛、界首和皖南地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社团爱心社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和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暑期预防艾滋病宣传队活跃在界首市的街头巷尾,队员们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海报、散发播放宣传资料、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向当地群众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队员们还深入到部分乡镇和田间地头,通过游戏和知识问答等方式向村民宣传艾滋病知识和国家农业新政策以及农民感兴趣的农业科普知识。

学生社团“绿色家园”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来到宁国、绩溪,以鹿科动物为主体代表,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对皖南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对濒危物种开展了精细地野外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的分布、数量、濒危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四)返乡度假同学活动情况

我校万余名同学积极响应团委号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利用暑假时间,从事新农村政策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三农问题”调研、促销和市场调查等活动,积累了社会经验,锻炼了自身能力。18个学院共形成有价值和研究深度的调查报告和论文15000余篇,内容涉及新农村规划、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保险、农村教育、水资源现状、土地利用、新农村政策落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

二、主要收获

通过我校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陶冶了大学生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的知识才干,有利于大学生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勇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先锋。各服务团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的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和丰硕成果。

1.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服务团队的队员们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坚持送理论、送科技进农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办实事、办好事。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此次下乡既检验了团组织的战斗力,磨练了大家的意志品质,又树立了当代大学生在人民群众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2.增进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广大同学通过深入农村、农户、养殖场、企业等场所,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生活常识,传播新观念、新思想,在接触社会生产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要让农民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使自己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者,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3.开展实地调研,明确努力方向,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合格接班人

广大同学通过自己的调查,特别是与广大农民、工人和民营企业家的接触,了解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历程,深深明白了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富裕,其源泉就在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始终有正确思想的指导。通过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大学生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了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建设和谐安徽、平安安徽、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以及安徽的奋力崛起的强省富乡的决心,振奋了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树立了做党和国家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心。

4.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巩固了专业思想和服务理念

我校教授和同学们战酷暑、抗高温,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实践活动,将科技知识无私的奉献给了农民。在磨练了意志的同时,通过支农扶贫、义务支教、助学献爱心等活动奉献了爱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广大农民对科技知识的渴求、对脱贫致富的向往,明确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了自己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明确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服务奉献的方向和目标。

三、几点体会

1.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境界有了提高

通过深入社会和基层,大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他们亲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巨变,加深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同时也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理解。大学生们既推进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维护和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又增长了知识才干,提高了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更好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们深入到基层对各种社会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后,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得到增强,知荣明耻、以荣拒耻的思想得到升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得到进一步端正。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超越功利的理想者气质、服务社会回报他人的公益精神、纯洁乐观的青春热情在同学们的心中深深扎根。

2.创新手段,建立机制,大学生“三下乡”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发展

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回报群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开创了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并蒂开放的良好局面。

如何让“三下乡”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方式和手段需要不断加以创新和发展。今年暑期我校大学生“三下乡”着重从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入手,依托地方政府、青年中心,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步建设,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措施来加强管理,保证师生活动安全,从而积极构建“三下乡”的长效机制,推动“三下乡”活动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这些措施的贯彻落实,我校的“三下乡”活动带有显著的院校、学科专业特征,涌现出一大批精品项目和特色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扩大影响,巩固成果,“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持久动力

开学后,学校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表彰。在收到的15000余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中,评出了优秀组织奖3个,组织奖4个,先进团队6个,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论文)75篇,社会实践先进个人96名。为使社会实践的观念深入人心,活动形成良好氛围,进一步扩大教育成果,我们利用《安农青年》报、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栏等进行广泛宣传,涡阳电视台、宁国电视台、《亳州报》、《蚌埠日报》、《新绩溪》等媒体对我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这些宣传,不但坚定了大学生们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念,而且为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动物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二是让学生从一些时事、一些事例中感受科学人文精神、感受人类与环境和谐的重要、感受如何使其和谐的方法与对策。

三是通过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以探究一些问题为方式,让学生在行动提升科学人文素养、在行动上植入科学人文精神。

一、植根教科书,在授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感知科学人文内涵

通过讲述与教科书中科学家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知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了解科学探索需要的方法,需要的“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甘于奋斗”的孜孜以求的精神,了解科学工作者的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治学严谨、不放疑点的科学精神,理解科学发展的真正目标是为人类造福,为世界和谐;了解科技是发展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也让学生能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开发资源、能源,如何改造世界,又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具有能源的知识、环保的知识、人口研究方面的知识等等,了解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所需要的基本内容,充实科学人文内涵。

例如:科学家和科学史对科学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哥白尼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等等。

九年级科学下册有两章内容集中讲述生态环境问题,即《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在教学中更应作为重点深入讲解。不仅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让学生明白,课本中提到的所有环境问题如水体、大气污染,地面下沉,区域性的公害病等等,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可能已经深陷其中、身受其害了,从而在情感、科学态度上有个质的飞跃,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此外,七年级和八年级教科书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也有不少,我们可适时渗透。

七上的第三章“动物世界”中讲到,由于滥捕滥掠,导致大量珍贵动物灭绝,也使近海鱼类面临枯竭的危险,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动物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改造和保护动物,而不能涸泽而渔,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

八年级下中讲光合作用意义,其中之一是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稳定。在此我们可作拓宽,列举上世纪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几个数据:1900年,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00PPM,1970年为320PPM,现在已达到375PPM,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增加可以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它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严重的影响,威胁着整个人类。因此我们应珍惜每一株绿色的植物。

八年级上教材中提到电冰箱的制冷原理时,我们可以插入“绿色环保冰箱”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破坏臭氧层带来的影响。

二、依托时政实例,有效拓展人文教学内容,培养科学人文品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有较强说服力的而又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是开展科学人文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用一些身边发生的实例来让学生的情绪上有所感、有所动,并促进情感的升华,真正让科学人文精神植入心灵深处。

例如,结合时政渗透科学人文教育。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从2008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到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从赤潮到太湖蓝藻,从洪涝到旱灾,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所能了解、也是他们十分感兴趣的事件。我们在教学这些章节时便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讨论地震、赤潮、蓝藻、洪水等等的成因,还可进一步介绍我国目前对这几方面工作的重视与对策,也了解目前的一些问题,以激发起学生保护环境、为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结合生活实际,在行动实践的基础上,强化科学人文精神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尝试,让学生从小课题入手,去研究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去思考解决身边的一些事例,为解决一些能源、资源、环保问题提供自己的所学所思的策略。

例如,我们开展了《校园周围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研究》、《某某城中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某某河道水质变迁的成因研究》等课题,将学生从课题延伸到生活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之中,以便更有效地提高科学人文素养。

随着经济发展,破坏环境的事情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发生,教师可以选择影响比较深远,破坏性较强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展开课外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让学生提出处理意见,然后整理出来,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又树立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的某一课题是对某村附近的一家油脂厂每天向外排放大量的废气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在学习了一些环保知识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暗中调查这家油脂厂的要求。苦于每天被熏得头昏脑胀,学生们对这一要求显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秘密考察了油脂厂,并走访了周围的居民。回来后,凭借自己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后来经学校和镇政府的干涉,该油脂厂安装了废气装置。通过这一次调查,学生深切感到,要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应该人人参与。

任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行动才能得到体现,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不断地得到体验和强化。科学人文教育也是如此。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影响学生的今后,甚至更远的发展,让那些沉睡于字里行间的科学人文思想、科学人文精神通过我们教育者的努力植入学生的心中,真正影响其今后的工作与研究、生活与创造。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忽视了人的发展和科学人文性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鹏.世界最新科技[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2]杨广军,吴玉红.21世纪科学探索实验文库[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